控制工程范文

2023-10-14

控制工程范文第1篇

摘 要:将BIM技术应用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通过参数化技术和基于建筑性能的仿真技术,优化了整个系统的功能,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提高了暖通空调施工的综合效果。即对暖通空调系统的采暖、空调、通风等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并将环保理念贯彻到底,从而实现系统的标准化设计。

关键词:BIM技术;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应用

1 BIM技术分析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它主要是基于建设项目建筑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建立应用模型,可以模拟建设项目的施工信息。同时,它能体现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相关性、协调性和优化性等特点。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暖通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它能以模块化的方式模拟和再现工程的施工过程,采集建筑工程作业环节的大量数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直观的电子模型仿真结构。其主要应用特点是直观性、准确性和仿真性。应用BIM技术实现各种相关数据信息的应用模型框架,可以看作是一种应用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種系统的工作过程。通过其有效的技术应用,可以更好地将建筑暖通工程的业务流程和建筑物本身的标识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和应用,从而提高整个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工作效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视性,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证,也可以模拟出最真实的现场施工效果。由于其明显的技术应用优势,国内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 BIM技术在暖通空调施工中的重要性

BIM技术的应用思路是:首先根据目标建模;其次,根据模型布置机电一体化管网;第三,扩展模型的多维应用;最后,根据运维管理平台的开发,实现总体目标。对于暖通空调设计,主要体现在初始建模和机电一体化管网布置的应用上。BIM技术的应用对暖通空调施工具有重要意义:①采用BIM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暖通空调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推导和模拟。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保证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特别是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应对措施,可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控制。② BIM技术的仿真功能可以帮助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报告,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③ BIM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施工前,需要将工程相关信息数据导入计算机。借助BIM技术的计算功能,可以计算出各施工环节消耗材料的数量、型号等重要参数。因此,可以为后续采购工作提供方便,减少施工过程中资源的浪费,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另外,与EPR技术相比,BIM技术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提高精细施工质量。

3建筑暖通工程中BIM技术的具体运用

3.1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对于建筑暖通工程的具体施工和实施,初步设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对后续的施工和安装具有很强的价值,需要在设计工作中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这也涉及到BIM技术的有效应用。结合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有效应用,首先需要收集各方面的参数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建筑暖通工程涉及的基本要求,明确其施工特点和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BIM技术,避免明显的设计偏差。基于这种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可以借助三维视图进行操作,从而更好地实现建筑暖通工程的关键细节,避免可能出现的严重偏差威胁。例如,对于风管和管道系统的建模,在BIM技术的应用下可以显示出更强的实用效益,避免了以往二维设计中形成的一些需要注意正面、剖面等方面的缺陷和隐患。它可以直接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合理布局,避免可能形成的明显设计误差。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相关计算分析的优化,尽可能保证相应的计算工作更加方便高效,有效地实现整个管道系统相关尺寸指标的计算,并保证后续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三维信息模型显示

BIM技术在暖通工程设计中的有效应用首先体现在三维信息模型方面。综合运用相关的BIM技术进行设计处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和图纸显示出理想的三维效果。它能有效地调整整个暖通空调工程的组成部分。例如,通过BIM技术的三维信息模型,对暖通工程相关管线的施工进行处理,最终保证了具体暖通工程的设计和处理更加高效可靠,实现了设计和图纸的优化。这种直观的模型可以充分提高整体设计水平,减少设计缺陷和故障的发生。

3.3协作效率提高

结合BIM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也能显示出理想的协同效果。借助BIM技术应用平台,可以实现三维信息模型的充分利用,相关的设计内容和目标也能达到理想的共享效果。这一点更适合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参与到当前暖通空调项目中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促进暖通空调项目的设计人员更好地融入其中,并表现出更加理想的协调性。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处理自身的相关任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减少了错误率,为后续施工操作的有效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 BIM技术在虚拟施工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暖通空调工程中的应用也体现在虚拟施工中。BIM技术在虚拟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后续施工情况的详细分析,避免可能形成的明显不利干扰威胁。BIM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碰撞检测的优化,及时了解各管道在建筑暖通工程中的应用和布置效果,考虑在后续施工中能否更好地实施,对一些不合适的管道布置及时进行调整;此外,同时要注意建筑暖通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细节,全面提高后续施工水平。

3.5 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施工安装过程,BIM技术也能为管理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确保施工安装更加准确,管理更加全面规范。比如在技术交底过程中,BIM技术的可视化交底可以更好地实现施工安装的有序安排,保证施工布置更加合理,达到精细效果,实现一些复杂细节的直观呈现。在整个建筑暖通工程的后续施工管理中,也可以利用BIM技术实现精确控制,有序控制工程量的统计和具体施工构件的应用,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合理施工操作问题。

4结论

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分析暖通空调系统的各个模块的三维模型,甚至可以用5word技术对其进行三维建模。不仅如此,BIM技术可以应用于冷热源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多个方面,为暖通空调的设计质量提供保障,也可以更符合现阶段建筑的发展趋势。BIM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它不仅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未来的暖通空调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陆雷.BIM技术在暖通空调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6):21-22.

[2]靳翔宇.试析BIM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7(28):132-133.

[3]隗静宇,黄慧颖,蒋海刚.基于BIM的建筑设施运维管理平台研究[J].

控制工程范文第2篇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批准的初设概算是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而所谓的“超概”就是指竣工决算超出了初设概算。这种现象一直以来难以杜绝,在所有的工程建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文章分析了“超概”的原因,并提出了在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实施阶段的控制措施,以期促进工程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超概;造价管理;成本控制

一、“超概”的原因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超概”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设计原因,又有工程施工原因,下面对具体情况做以分析:

(一)工程施工建设

实际的工程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工程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了“超概”。

1.基础部分。(1)土石方工程。初设是按照地质钻探结果进行土石比例划分,其数量是按照纵、横断面全线调配综合计算的结果。但实施过程中,土石方调配大部分仅限于本合同之间,无形中加大了土石方成本。实际工程中,因地质原因、数量与土石成分界定存在差异,导致该项投资增加。(2)特殊基础处理。初设时受勘察手段和技术的限制,即使按照有关勘察规程进行勘测也不能完全揭示所有地质的情况,施工过程中就会因地质原因发生很多的设计变更,变更的处理造成了投资增加。(3)基础建造。国家实施质量终身制后,在设计周期较短的前提下,部分设计人员不愿做过细的工作,“少动脑筋,多用钢筋”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由于地质资料的变化,隐蔽工程的设计偏于保守,导致投资增加。

2.建筑物部分。(1)材料使用。与基础等隐蔽工程不同,建筑物的外观质量起着一定的作用。为了追求表面,个别部位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超出了正常投资费用。(2)施工条件。在实施施工过程中,固有资料的不完备,导致运距增大,从而导致了投资增大。另外,施工中的天气、人力等因素也会导致工程进度拉长,从而使投资增大。

(二)水库移民安置

项目从初步设计到开工建设是有时间间隔的,一般为半年或更长时间,这段时间人口的增长和一些动态的变化是原概算时估计不到的,为了按期开工,及早发挥效益,这部分补偿是必须追加的,这也导致了决算超概算。

1.建设单位管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概”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随着建设体制的变化,该项费用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

2.工程监理费。现在已经实施工程质量终身制,对监理单位的人员、设备、仪器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工程监理单位的开支,所以需要不断提高监理取费标准来适应监理工作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重视质量的今天,工程监理费必然会提高标准,而导致“超概”。

3.其它费用。(1)人工费。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工费标准在不断提高,而初设时只沿用当时的取费标准,而在实际施工中支付的人工费已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2)物价上涨。水利工程项目一般施工期都比较长,虽然在初设时会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对价格作以适当调整,但多数材料的涨幅是无法预知的,致使实际材料价格超出概算值,最终导致“超概”。(3)定额标准。由于定额缺项和滞后等原因,致使造价无法统一标准,忽高忽低。有些定额一直沿用几年前的标准,这也会导致某些项目的“超概”。(4)设计原因。由于设计单位的任务重,设计周期短,设计方案比选深度不够,而导致决策失误,这是原因之一;其二是有些项目急于招投标和开工建设,未能进行优化设计,设计时偏于保守,从而导致造价偏高;其三是初步设计审查意见落实不全面,施工图设计粗漏,造成实际施工阶段的变更。上述原因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造成了工程决算“超概”。(5)管理原因。招标文件编制不严密,技术规范内容不全,工程量清单细目漏项,清单数量误差较大,部分材料供应价大于市场价格;有些费用用于一些附属设施建设等因素都会导致投资增加。

二、“超概”控制措施与建议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引起“超概”的原因很多,涉及范围较广,为了有效的控制投资,防止“超概”,提出如下控制措施和建议:

(一)设计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项目投资控制的首要阶段,在此阶段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测量和钻探工作,正确计算主要工程数量,按有关指标和编制办法的深度要求,合理编制投资估算,为初步设计概算奠定基础。初步设计概算是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也是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

1.要给设计单位一个合理的设计周期,切忌赶工赶图,从时间上保证勘察设计的质量。

2.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勘察,尽量查清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以保证基础资料的准确性。

3.设计人员精心设计,重视多方案比选。

4.积极推进监理制度,大力加强设计审查力度,防止审查有名无实、流于形式。

5.造价编制人员应加强知识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准确核算各项工程量,确保造价文件符合实际、经济合理、不重不漏。

(二)招投标阶段

招标的目的是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和工程造价,项目招投标阶段应做到以下几点:

1.应科学编制招标文件,合理确定工期,工程量清单应准确,图纸应完备,以免留下隐患,增加投资。

2.要加强标底的编制和审查工作,标底作为评标的尺度,在评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保证标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编审标底时应考虑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费率的取定要突出竞争的原则,材料单价要符合市场行情,定额选取尽量切合实际。

3.评标阶段应注重施工单位所报清单单价合理性,避免实施阶段投资失控,引起造价增加。

(三)实施阶段控制“超概”的原则

工程实施阶段对控制“超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1.严格执行初设的批复意见,设计不能随意改变批复的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

2.积极倡导限额设计,将“责、权、利”落实到人。

3.严格控制变更设计,确需变更的项目,应做出对应的造价分析,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批。

4.严格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5.认真开展计量与支付工作,努力提高监理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6.强化审计和监督,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

(四)实施阶段对“超概”的控制措施

根据以上原则,具体应在以下几方面控制,降低项目成本,防止“超概”:

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管理单位、项目经理部、公司和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保证质量,严格执行成本分析,确保正常情况下不超成本支出。

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成本。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成本。(1)人工费控制。施工企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从用工数量上加以控制,尽量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人工费不突破。(2)材料费的控制。掌握材料的规格型号,严格计算材料的使用计划,严格制订材料进场验收制度,保证其数量,保证材料费不突破。(3)机械费的控制。在施工中,自有机械要加强保养,外租机械要合理安排,充分利用,保证机械设备高效运转,确保机械费不突破。

4.加强质量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质检人员要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监管,避免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5.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

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确保把合同落到实处。

造价管理同工程质量一样是建设管理永恒的主题之一,工程造价不仅仅是工程的经济问题,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防止“超概”现象,是靠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做到的。

参考文献

[1]张立中.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田富.实用水利技术手册[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4.

[3]黄士芩.水利工程造价[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学军 (1972-),男,辽宁义县人,辽宁省义县水利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造价。

控制工程范文第3篇

【摘  要】针对智能控制技术在压路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控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简要介绍了智能控制技术的优势,如保证常规控制技术无法控制应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组织效果较好等特点,提出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控制中的应用要点与前景,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智能控制技术;工程机械;挖掘机;压路机

引言

由于工程机械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效果越来越显著,将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运用到工程机械控制之中,能够保证工程机械控制信息更加准确,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工程机械控制中智能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

1智能控制技术及其优势分析

1.1基本理念

智能控制技术包括神经网络学、电子信息学、人文科学等。在当今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有着极大的效益,并且施工范围也更加广泛,通过融入各类工程理论、计算机科学解决各类问题。在技术实现方面,智能控制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生物学内容制造出带有“思想”的设备,模仿人类大脑和肢体功能,从而科学的控制电子设备,实现现代化操作,极大的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性。在实际使用当中,通过合理展开数据处理、信息传输可以实现智能化操作,而这与计算机终端性能有着直接关系。智能技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完成很多的人类工作,发展空间非常大。从发展现状来看,智能控制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研究。

1.2智能控制技术优势

智能控制技术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技术,主要对人脑进行操作模拟,采用数学运算与计算机技术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智能控制技术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妥善解决了常规控制技术无法控制应用的问题,因此,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操作,该系统运用数学原理,能够保证控制问题得到更好解决。第二,智能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该项技术的思维方式与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比较接近,能够帮助有关人员更好的解决复杂问题。第三,应用范围广泛,智能控制技术广泛运用在自动化领域与科学领域,针对各个领域中的各项工作,能够实行高效管控,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管控体系。在不同的领域当中,智能控制技术可以结合有关信息,推算出相应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实施综合利用,得出合理的结论,制定出良好的解决措施。第四,智能控制技术采用数学模型,针对工程控制当中出现的难题,进行有效处理,保证工程控制中的弊端得到更好改进。

1.3发展阶段

智能控制技术总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也是萌芽阶段(20世纪中期),该阶段专家学者对智能控制系统展开了初步研究,并构建了智能控制模型,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实际使用效果并不明显;第二阶段,发展阶段(20世纪末期),在部分生产活动中展开了初步实践,主要是军事领域,此时计算机科学发展较为迅速,机械电子语言编程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第三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21世纪),智能控制技术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并具有了更好的支撑平台,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甚至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2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工程机械在运行的过程当中,结合其运用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对操作与运营品质没有较多要求的工程机械,该类型的工程机械具有以下特点:作业介质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具体的施工操作不需要遵守有关规范、施工荷载变化不明显。第二,操作与运营品质方面无明确要求的工程机械,該类型的工程机械具有以下特点:作业介质比较均匀、针对工作设备和对应介质中,两者所产生的负荷值比较稳定。

2.1在压路机中的应用效果

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压路机当中,其应用效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压路机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结合压路机的自我调节现状来讲,智能控制技术的合理应用,压路机能够自行设定各项运行参数,并根据自身的运行现状,选取合理的质量控制参数,保证压路机的自我调节水平得到更好提升。智能系统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能够保证压路机运行速率与震动轮幅度得到高效控制。在工程施工之中,如果路面的硬度不符合有关要求,压路机能够减缓自身的推进速率,压路机的震动幅度和频率符合有关规定,保证路面硬度达到相关施工标准。从控制角度来讲,运用智能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压路机的振动轮震动幅度和振动频率得到更好检测,从而精确的判断路面硬度是否符合具体的施工要求[1]。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现阶段,一种全新的智能控制系统走进人们视野,该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准确测定公路路面的各项变量,结合公路路面的具体变形量,包括荷载变化情况,得到更为准确的系统控制参数。

2.2在挖掘机中的应用效果

挖掘机属于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在对挖掘机进行智能控制时,经常采用以下两种控制策略,分别是负载控制与动力控制。从负载控制角度来分析,在负载控制条件进行挖掘机控制,挖掘机内部的输出功率更为合理,在内部负载系统能够妥善调整动力输出[2]。从分配角度来分析,挖掘机负载控制形式更加多变,能够实现按劳分配目标。从动力控制角度来分析,在动力控制状态之下的挖掘机,其内部的发动机会结合实际作业情况,妥善分配动力输出。从分配角度来分析,挖掘机动力控制形式更为合理。一般情况下,将工程机械控制与智能控制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能够保证工程机械的运行速率得到全面提升,在该基础之上,有关人员也可在挖掘机上部安装发动机主泵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能够保证挖掘机内部的发动机运行功率得到高效控制,挖掘机能够更加稳定地运行。除此之外,在工程机械控制当中,通过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帮助有关人员更好的掌握挖掘机主泵运行情况,妥善调节挖掘机主泵的运行功率,使得挖掘机内部的燃油量更加合理[3]。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挖掘机控制之中,还能够保证挖掘机发动机油门档位更加合理,提升主泵的安全性能。若挖掘机发动机的液压油流量较少,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挖掘机发动机转速。

2.3模糊控制工程的应用

智能控制工程的发展,人们通过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实现电子工程自动化的研究,在实践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益[4]。模糊控制技术与传统控制理论有着很大的差异性,需要保证机械控制的绝对精准,将生产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即可让相关控制工作在标准范围下展开,降低了自动控制难度。在实际应用当中,需要工作人员明确误差的合理控制范围,这样模糊控制技术才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机械电子工程运作。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全面分析了智能控制技术在压路机、挖掘机中的应用效果,能够保证压路机与挖掘机运行速率得到更好调节,有效提升了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目前,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有关人员要采取固定的智能行为技术,结合压路机与挖掘机中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进而提升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恒.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2):41.

[2]郭士茹.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控制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7,8(24):58-59.

[3]赵汉滋.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7(04):153-154.

[4]周武强,李敬伟.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7):30-31.

控制工程范文第4篇

摘 要: 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GPS变形监测网实测数据为例,阐述全球定位系统(GPS) 应用于水利工程变形监测的特点。采用多种平差方法对GPS变形监测网实测数据进行处理, 并对平差计算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PS观测的精度可以满足水利工程变形监 测的精度要求,多项式拟合法适合于GPS变形监测网的数据处理。

关键词:GPS;变形监测网;无约束平差;多项式拟合;变形分析

Data Duality Analysis of the the GPS Deformatoin Monitor

NetWork for the LinHuaiGang Flood Control Project

LU Hai-tao1,CHEN Liang2

(1. HuaiHe River Authority of Anhui Province, Bangbu Anhui 233000,China; 2.GIS Center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Anhui 230031, China)

Key words:GP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unconstrained variety adjustment ; polynomial fitting; deformation analysi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经费省以及不受通视条件限制等优点,已经在测绘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中型水利工程变形监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很高,在建立GPS变形监测网、GPS观测以及观测数据处理分析等各方面必须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满足水利工程变形监测的要求。

淮河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为大Ⅰ型水利工程,主要由主坝、北副坝、南副坝、船闸、十二孔深孔闸、四十九孔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穿坝建筑物及引河闸等工程组成。GPS变形监测网主要沿主坝、副坝及各大闸体进行均匀布设,网内共布设了五个平面监测控制点(均为已安装强制对中装置的土层天线墩)和七个水准监测控制点。GPS变形监测网内平均边长4 215 m,最短边长1 199 m,最长边长9 126 m。GPS变形监测网的建立主要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变形观测提供平面及高程基准,由于在GPS定位中测定的是点的大地标高,而需要的却是正常标高或正标高,目前尚难以获得足够精 确的高程异常值或大地水准面差距。根据要求,平面监测网选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C级网进行布测,高程监测网进行一等水准观测,目前该GPS变形监测网已观测了三期。

1 监测网的建立

由于GPS变形监测网要求GPS基线向量达到毫米级的精度,比常规的GPS控制网要求的精度还要高1个数量级,因此,在建立GPS变形监测网时,除要求GPS观测满足不遮挡卫星信号、远离电磁波干扰源等一般要求外,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GPS观测精度:

(1) 采用已安装强制对中装置的土层天线墩 若将GPS天线安置在三脚架上进行观测,对 中误差一般为±(1~3 mm),且当GPS观测时间较长时,脚架受风力、日照、地面震动等因素的影响在观测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形,因此,建立GPS变形监测网时各观测点都应布设在距离水利工程位置适当、地质条件稳定的地方,且采用已安装强制对中装置的土层天线墩。此外,天线墩作为重要的测量标志需妥善保护,防止受到破坏。

(2) 选择恰当的观测窗口和足够的观测时间 卫星的几何分布强度和可接收信号的卫星数 决定了GPS的观测精度。使用GPS进行变形监测必须有足够的观测时间,以减弱其他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观测精度,此次变形监测网的观测时间均多于3 h。

(3) 选取合适起算点 在对GPS变形监测网进行施测时,起算点的选取非常重要,与已有W GS-84坐标系的点进行联测,一般应与IGS核心站观测资料进行联测计算,得到准确的起算数据,以消除起算点误差对基线解的影响。由于此次GPS变形监测网不具备与IGS核心站观测资料进行联测计算的条件,采用的起算点是变形监测网附近已联测的GPS点。

(4) 制定合理的观测方案 在制定观测方案时,应保证有足够的多余观测,以利于粗差的 剔除,防止误差累积。在实际外业观测过程中,使用三台台Leica 530型GPS接收机和四台NGS9600型GPS接收机联合在二个已知GPS控制点及五个监测基点上进行观测, 观测严格按照C级静态GPS测量方式进行。

(5) 剔除粗差和差信号时段 在使用随机的GPS静态后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后处理时,应 注意剔除含有粗差的观测值及观测时间很短或不足的基线时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变形监测网(见图1),位于监测网两侧的HWGPS02、BFBGPS02是已进行联测的GPS起算点,中部的LH06是校测点,C001、C004、C005、C006、C009为此次布设的土层天线墩,构成大地多边形。图1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变形监测网布设图

2 监测网基线解算与平差处理

2.1 监测网的基准设计

为比较GPS变形监测网的各期观测结果,需要有统一的基准。GPS变形监测网的基准有三个位置、三个方位和一个尺度基准。通常,以固定的基准点作为GPS监测网的起算点,在基准设计时,应当选择三个以上稳定的基准点。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变形监测采用的是定期复测模式,速度基准可不做考虑;另单独建立了高程变形监测网,位置基准也只需考虑平面的二个参数。

2.2 监测网基线解算

为提高基线解算精度,在仪器的标称精度范围内,一般应采取卫星姿态较好的时段作为观测时段,剔除较差的卫星、设置合适的卫星截止高度角、选择合理的观测值类型等。

GPS接收机的记录数据由基线解算软件转换成国际通用标准格式数据,统一解算,并进行外业数据检查。自动处理基线向量的结果(见表1~表2):方差比>3,中误差<40 mm,参与解算的向量均符合要求,解算成功有39条基线。按C级控制网精度要求,取a ≤10 mm,b≤5×10-6,D=4.22 km代入

σ=a2+(bD)2=23.4 mm

式中: a为接收机固定误差, mm; b为比例误差; D为平均基线边长,km。

表1 基线中误差

最大中误差/mm限差/mm基线长/km12.823.44.3

表2 重复基线闭合差

最大闭合差/mm限差/mm环长/km9.966.09.1252.3 监测网平差处理方法

GPS变形监测网经同步环闭合差、重复基线边以及异步环闭合差检核合格后,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处理,即GPS网平差。GPS网平差分为固定一个已知点的无约束平差和固定多个已知点的 约束平差。对于GPS变形监测网来说,固定多个已知点的约束平差会将已知点的误差引入GPS变形监测网点。除非已知点的精度很高,并且经检测其误差对GPS变形监测网点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GPS变形监测网,各期基线解算有了统一的位置基准后,每一期分别进行固定一个已知点的无约束平差的成果,更有实际价值。这样已知起算点之间的位移,或第一期对起算点的观测误差就不会影响平差结果。

各期观测的结果进行无约束平差后,虽然统一了位置基准,但仍然存在着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的影响。为了利用各期的平差成果进行变形分析,各期无约束平差成果还必须统一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统一各期基准的方法可以利用网中的全部起算点与GPS变形监测网点 各期观测结果对第一期进行坐标转换。大地坐标的三维转换可以按七参数布尔莎转换模型进行转换,也可以将大地纬度、经度或高斯平面直角坐标按二维转换模型进行转换。

3 数据质量分析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GPS变形监测网布设完毕后,对GPS变形监测网进行了三期的变形监测。应用基线解算以及网平差处理方法,对这三期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质量分析。

对每一期观测数据进行以下几种平差处理:① 固定一个已知点的无约束平差;②固定二个已知点的约束平差;③ 固定多个已知点(以第一期观测平差坐标为基准)的约束平差;④ 用多项式拟合法进行坐标转换(见表3)。

表3 无约束平差各期之间的坐标差mm

点号2期~1期ΔxΔy3期~1期ΔxΔy3期~2期ΔxΔyC00123.6-6.614.7-5.9-8.90.7C004-5.72.6C00514.8-9.715.6-6.90.82.8C00629.5-7.526.8-4.8-2.72.7C00920.7-5.820.4-4.7-0.31.1

C004号点在首次观测后,由于施工原因遭到破坏,随后在能保持网形坚强,地质条件稳定,便于观测的位置重筑了C004号点,其2期与3期数据有可比性。从表3可知,2期和3期的数据分别与1期数据相差较大,而2期与3期之间的数据相差较小,这是因为首次观测是在天线墩筑好之后不久进行的,天线墩的自身的沉降造成2期和3期的数据分别与1期数据相差较大。除此之外,2期与3期之间个别数据相差较大,说明各点位之差存在方位与尺度基准的影响,特别是C001、C004两个点的点位之差较大,是因为选择的固定已知点是距这两点较远的BFBGPS02,方位与尺度基准对这两点的影响较大。利用BFBGPS02、HWGPS02两点作为已知点进行 约束平差(见表4)。

表4 约束平差各期之间的坐标差mm

点号2期~1期ΔxΔy3期~1期ΔxΔy3期~2期ΔxΔyC0015.6-8.64.98.7-0.7-0.1C004-2.50C0051.9-8.67.5-7.95.60.7C00619.4-7.320.5-7.31.10C00916.4-5.417.9-6.11.5-0.7

表4中两期之间坐标差显然比表1小,特别是C001、C004两个点的点位之差大大减小,说明各期都使用了BFBGPS02、HWGPS02两点作为已知点进行约束平差,统一了方位与尺度基准。但从数值及符号规律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说明两起算点之间观测误差影响了各个点位。为此,进行第三种方法的平差计算,即固定多个已知点(以第一期观测平差坐标为基准)的约束平差计算(见表5)。

表5 固定多个已知点的约束平差mm

点号2期~1期ΔxΔy3期~1期ΔxΔy3期~2期ΔxΔyC0010.8-6.6-0.9-7.7-1.7-1.1C0040.8-0.8C005-1.9-6.62.7-6.74.6-0.1C006000000C0099.8-1.610.8-1.71.0-0.1

表5中数据说明采用多个已知点对GPS变形监测网进行约束平差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方位与尺度偏差的影响,但在建立变形监测网时不可能联测到多个高精度的GPS已知点,从表5中可得此次约束平差计算调用了表3的C006平差后的坐标进行的。用多项式拟合法对各期无约束平差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各期之间的坐标差(见表6)。

表6 多项式拟合法进行坐标转换mm

点号2期~1期ΔxΔy3期~1期ΔxΔy3期~2期ΔxΔy C001-1.13.6-0.93.40.20.2C0040.8-0.8C005-1.72.3-1.82.7-0.10.4C006-6.8-4.3-7.4-4.6-0.50.3C0099.6-1.610.1-1.5-0.4-0.1

从表6中可以看出,所有差值正、负值之总和为零,这是全部点位参加拟合计算的结果。使用变形监测网中4个点作为固定已知点参加拟合计算,在其观测精度很高的情况下,拟合的结果能够反映出变形监测网点的变化,为变形监测网数据质量分析提供可靠依据。说明用多项式拟合法能达到GPS变形监测网各期数据处理的一致效果。

4 结论

(1) 设计初期,充分考虑到监测网周边的控制情况,选定了3个布设合理稳定的起算点,经联合检测其点位稳定可靠。但由于起算点为传统埋石点,在观测过程中将GPS天线安置在三脚架上进行观测,对中误差不可避免。

(2) 在外业观测过程中,为保证监测精度,采取了一系列观测措施。而在首期观测中由于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坝的堤顶道路正在施工,使得观测方案实施的不够理想,从数据质量分析中可以看出其给观测精度带来的影响。

(3) GPS数据处理软件转换成国际通用标准RINEX格式数据,然后由数据处理软件统一解算,进行外业数据的检查。

(4) 各期观测数据在基线解算的基础上,先进行固定一个基准点的无约束平差,然后再应用多项式拟合法进行坐标转换,统一各期的位置、方位和尺度基准后,便可以比较各期之间的点位移动并提供可靠的数据质量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军,张华海,徐仁龙,等.GPS变形监测网不同期观测数据的处理方 法[J].江苏测绘,2001,24(4):12-14.

[2] 余学祥,徐绍铨,吕伟才.GPS监测网基准点位移及观测粗差的抗差估计方法[J].测绘通报,2002(8):28-31.

[3] 王景阳,赵长胜,蔺生祥.GPS变形监测网的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J].东北测绘,2000,23(2):22-23.

[4] 兰孝奇,黄晓时,刘迪.GPS大坝变形监测网数据处理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2):1 695-1 698.

(责任编辑:宋晓梅)

控制工程范文第5篇

前言:建筑工程进度管理主要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全面的和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将项目的计划工期控制在事先确定的目标工期范围之内,在兼顾费用、质量控制目标的同时,努力缩短建设工期。业主方应该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工作,加强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质量控制体系的监控和管理,以及在施工阶段实施质量控制的要点,从而保证工程有序高质量的施工。

一、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进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等等。但通常对进度影响最大的是人的因素。

1.没有充分认清项目的特点与项目实现的条件。如没有做好充分的工程前期策划工作,对政府资源的掌控能力不足,相关地址、文物勘察没有做好相应的前期了解、大市政是否已 具备条件等因素都是制约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

2.项目管理人员的失误。如项目组人员未制定有效可行的进度计划,并未按设计规范或技术要求来控制施工,造成质量、安全问题,而引起返工延误进度;从而无法在进度计划控制范围内有效的达到质检、安检的过程监督检查。

3.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工作不力,这会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进度。

4.外部突发事件。如战争、地震、洪水、重大工程事故等不可抗因素。

二、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原理

1、系统控制原理

将项目进度控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形成有效的进度管控流程,编制出项目进度控制规划系统,具体有项目总进度、、季(月)、周进度控制等内容。

2、弹性控制原理

由于现代民用建筑项目通常具有施工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变数大的特点,不可能完全准确的安排进度计划,使实际施工毫无偏差的按照计划来进行,因此,有必要进行弹性控制。

3、分工协作控制原理

划分进度控制职责,形成横向和纵向两个控制系统,项目进度横向控制系统由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人员构成,而项目进度纵向控制系统则由监理班子组成,包括项目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等。

4、封闭循环控制原理

项目进度计划按照计划、实施、调整、协调等几个阶段,构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在当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出现偏差,信息就会反馈到进度控制主体,后者作出偏差纠正,进行相应的调整,使项目进度朝着预定规划目标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以不同的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为对象,建立相应的封闭循环系统,对进度进行协调管理。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施工进度计划的目的是确定整个工程及各分项分部工程的开竣工日期、施工顺序及施工

进度安排。首先应制定施工总进度计划,按照先主体、后辅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来制定总工程的工期安排,保证工程能按期保质完工交付使用。住宅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各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的顺序为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土建、后安装,先结构、后装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前先要统计工程的实物工程量、需用工日数、需用机械台班数等信息,它们是编制进度计划的内容,也是安排时间进度的部分依据。我国施工企业编制进度计划最常用的方法是横道图法,此法在图表中用横线直观地表示各工序的时间进度的计划,便于检查,但它不易分清主要矛盾线与次要矛盾线,不易分清各工序间的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这使得网络图开始用于编制施工计划。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来源于:经过审批的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合同中规定的开竣工日期;有关的设计图纸;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有关的预算文件、劳动定额等;现场施工条件及可能提供的工人数;资金及各种机械设备和材料的完备情况。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步骤:(1)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将工程划分不同的分部工程;

(2)计算工程量,确定劳动和机械台班数量;(3)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开展顺序、起止时间、施工天数、安排进度及搭接关系;(4)用横道图或网络图编制初始进度计划;(5)对进度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6)形成最终进度计划。

四、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施工进度计划之后,关键还要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好该进度计划,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根据各细部工序的特点,将进度任务分配到相应的责任人,保证每个分部分项都有专人负责进度控制,施工单位在申报月、旬或周进度计划时,也同时汇报各责任人的进度实施情 况,并建立一定的奖罚制度,对保质按时完成或提前完成的予以适当奖励,对延误进度的除采取补救措施之外,还应对责任人就行追究责任,予以处罚。

2、定期检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估出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百分率来表示完成计划的比例;并将已完成的百分率及时间与计划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对策,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计划的时效性。可按“三循环滚动”的控制方法来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即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3、建立及时反应的信息反馈系统

监理人员应做好计划的考核、工程进度动态信息反馈工作。施工单位项目部也可配备专业施工计划员,采用PROJECT等电脑软件实施施工项目进度管理,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工程 进度情况,实现每日一跟踪、每日一调整的实时动态管理,适时地对进度计划和人力及各种设备材料等资源进行调配,并通过工程例会将进度调整信息反馈至施工作业班组,同时提供给管理层,为领导决策和项目宏观管理协调提供依据。

4、采用网络计划控制工程进度

用此法来制定计划和控制实施情况,可以有效抓往关健路径,能使工序安排紧凑,保证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人力、财力、施工机械等资源,采用网络法的一个重点工作是确定本工程关键线路。用网络计划检查每项工程完成情况时,以不同颜色数字在网络图上记下实际的施工时间,以便与计划对照和检查。此外,应加强预控,尽量不发生工程变更或少变更,通过控制施工质量来减少现场的返工。

五、建筑工程进度计划的调整方法

当施工中的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原则上不改变工程总进度

计划。可适当调整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然后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实施,实施过程中又发现偏差的,再予以纠偏,如此不断反复循环调整和实施,确保工程能保质按时完成。 当关键线路上某项工程的施工时间超出计划时问时,为避免延误整个工期,可以适当增加施工力量或缩短施工时间来加快施工进度,使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平衡。当关键线路的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提前时,就可考虑能否将原计划工期压缩,以提前完工,若不能压缩,可适当延长后续关键工作中施工难度大、资源占用量大的工序的施工时间,借此降低资源或费用。

不打乱原网络计划总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适当增减工作项目。增加工作项目,以补充遗漏或不具体的逻辑关系;减少工作项目,以删除提前完成或多余的工作项目,调整之后,应考虑减少对原网络计划工期的影响。当施工方法或组织方法改变时,在不影响原网络计划工期和其他工作的顺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逻辑关系调整,一般只调整组织方法。

六、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为了使建筑工程项目按时保质地交付使用,避免延误工期给各方带来的经济损失,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一定要做好进度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施工各方严格执行,并认真检查和记录进麈隋况,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偏,确保实际工程能够按计划完成。

参考文献:

【1】杨劲.工程建设进度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2】彭尚银,王继才.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公共管理学下一篇:护理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