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论文范文

2023-05-20

洛阳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李白24岁时就走出四川,告别亲人出外远游。坐船东下,出三峡,过荆门,到达江陵,游洞庭湖,登庐山,到金陵后住在杨州。27岁时,他离开扬州,经汝海,到达安陆,结婚后在安陆定居。安陆北望,汝海茫茫,嵩岳耸峙,再望北就是东都洛阳。这样李白就以安陆为归宿,三游洛阳,园了他畅游帝乡的梦想了。

李白第一次游洛阳,是在开元十九年(731年)。那是他首次赴长安求仕,均无结果。十九年夏,他愤然离开长安,经过洛阳,但未在洛阳停留。秋天,李白从安陆路过嵩山,会见老友元丹丘后,来到洛阳龙门夜宿香山作诗《秋夜宿龙门香山寺》。

是年冬,李白再游龙门,在欣赏北国的雪景时,“举声梁父吟”。此时,李白在(梁父吟》诗中追求自己投谒的艰辛“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谷,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乐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从额叩关阍者怒”。再一次表达为皇上起用的强烈愿望:“长啸梁父吟,何时见阳春”。

第二年,李白自春至秋,都在洛阳游历。他曾在天津桥观赏三月桃李。三月的洛阳,青风荡漾,“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在洛阳游历将近二年,此时萌生思归安陆之意。在洛阳又结识元演、崔成甫等朋友,到了秋天李白告别诸友回到了安陆。

李白第二次游洛阳,是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这年的春天,他在太原北游雁门关后。接到朋友元丹丘的来信,旋南返洛阳。“仆在雍门关,君为峨眉客,心悬万里外,形滞两乡隔。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闻元丹丘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客》)在李白一生交往的朋友中,元丹丘是相知相交最深的。元丹丘是一位道士,早年在峨眉修行时,就与李白相识,后隐居嵩阳,李白又到嵩岳与他相会,尽游三十六峰,晚间二人同床而卧,抵足而眠。

李白第三次游洛阳,是在天宝三载(744年)。这年,李白受招入宫已经三年了。初入宫,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命为待诏翰林。李白此时认为青云有路,正可一展宏图了。然而事实却使李白大失所望。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五名文学侍从,供其娱乐而己。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渐感厌倦,就浪迹酒肆。杜甫在《酒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此时李白生活的真实写照。到天宝三载春,李白上书乞请还山,玄宗同意。这年春天,李白自长

洛阳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二是要加快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上,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优先发展与服务全局的关系。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同时,要指导和推动教育事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让教育更好地与产业发展、群众就业相结合。二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应该由政府发挥作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领域,政府必须尽力而为、履行义务;单纯依靠政府力量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需求的领域,必须放宽准入、完善政策、规范管理,更多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多元主体办学、多种形式发展。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健全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三要正确处理促进公平与注重效率的关系。必须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依靠制度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力。要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足用好,用到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以较少的投入办更多的事情、获得更大的效益,切实解决好让绝大多数人受益的问题。四要正确处理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要扩大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一批重点教育项目,办好一批示范性学校,带动全市教育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是要积极营造尊师重教、助学兴教的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持之以恒地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事业,努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浓厚氛围,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舆论环境;要关爱教师,大力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要坚持依法治教,努力创建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洛阳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2)孟津;。“孟津”一词由来已久,因夏朝为孟涂氏封国,谓“孟地”,其地置津、故称“孟津”, 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有“河图之源、人文之根”之说,龙马负图、伏羲画卦、八百诸侯会盟、伯夷叔齐扣马谏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以汉光武帝陵、魏孝文帝陵,也是明朝宰相王铎的故乡。陇海铁路纵贯全境,焦枝铁路在孟津设有3个车站;连霍高速公路,太澳高速、洛阳西南绕城高速、310国道、207国道、洛常公路等交通干线在境内纵横交叉。北临著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和西霞院水库,孟津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电力、钢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化工化纤、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支撑的县域工业框架体系,特色产品有;生生乳业、优质孟津梨、常袋红提葡萄、会盟“荷花节”等 。

3)伊川;相传神农时,伊川县地域即有一国之称,唐尧时称伊侯国,虞舜时称伊川。夏代称豫州伊阙地,周襄王时名伊川,战国时称伊阙,后改新城。夏代,杜康酿酒于“上皇古泉”(今葛寨乡黄兑村),开中华酒业之先河;秦时,孔子九世孙孔鲋在酒后讲学,创伊川教育之首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伊川谱写了清丽壮美的诗篇;宋时,著名理学家程颐在鸣皋设院授徒,伊川因之成为理学名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魂归伊川,安卧在万安山下;著名哲学家邵雍选紫荆山麓为茔,长眠于“安乐佳城”伊川县交通便利,焦枝铁路、洛界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郑少洛高速公路、洛栾快速通道等主要交通干线纵横交织;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全县形成了以金刚砂行业为主,水泥、酿酒、塑料、制药等多种产业并举的百花齐放的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了煤电铝一体化产业格局。著名的全国500强工业企业伊川电力集团。伊川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矾土、磷矿石、花岗石、铁矿石、石油等。其中煤储量18亿吨,铝矾土储量2亿吨。伊川县地方特产是杜康酒。

4)汝阳; 唐置伊阳县,因县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汝阳,属伏牛山区,有杜康造酒遗址、杜康庙、我国古代粮食酒酿造的鼻、被历代帝于尊为“酒仙”的杜康,就是在汝阳杜康村首创了“秫酒”酿造之法,鬼谷故里、魏明帝陵、云梦山古军校遗址等21处名胜古迹。焦(作)枝(城)铁路从县境东北部穿境而过。太原至澳门高速公路从县境穿过,省道洛(阳)界(首)公路中、和临(汝镇)木(扎岭)穿境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五横两纵”为主框架的公路交通网络。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酿酒、采矿冶炼、建材、化工、机械加工、陶瓷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杜康酒,化肥、水泥、陶瓷、梅花玉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土特产资源主要有杜仲、烟叶、花生、核桃、柿子、红果、萸肉、木耳、香菇、猴头、黄花菜等。矿藏丰富,主要有铅、锌、钼、梅花玉,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伊利石粘土、煤、铝土矿、铁、锰、萤石等。

5)嵩县;炎帝时称伊国,春秋为陆浑戎地,夏时为豫州伊阙地。商代称有莘之野,又名空桑。春秋时秦晋迁陆浑之戎与此。夏大禹治水曾凿开崖口、陆浑、龙门放出“五洋江”水。商代成汤三聘伊尹于此,伊尹、伊陟父子丞相辅佐商四代帝王。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定居“两程故里,开馆讲学,著书立说。境内伏牛、熊耳、外方三山环抱,伊河、汝河、白河三条河流分别注入黄河、淮河、长江,一县跨三域。嵩县工业基础稳固,以采

矿、制药、建材、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业已形成,嵩县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黄金储量420吨,年产黄金14万两,是全国八大产金县之一,“高都赤金”以其成色足赤蜚声海内外;莹石、重晶石、花岗岩、钼等矿藏均有可观的开发价值。嵩县素有“中药宝库”之称,药材1294种,特别是“嵩胡”年产3.5万公斤,是全国唯一野生变家种基地。银杏、木耳、核桃、板栗等土特产品闻名遐迩。嵩县黑木耳、银杏(白果)、百合、话菇、拳菜、野生猴头(菇)野生蜂蜜、鹿茸菜、核桃,山货品种齐全、产品保证质量。嵩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伊河漂流、卧龙谷、白云山、木札岭、天池山、陆浑湖等

6)栾川;,夏商时栾川为有莘之野以鸾水(今伊河)源出于此得名。鸾川,后内栾木丛生改为栾川。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栾川县,因川得名。栾川四面群山环抱,伏牛、熊耳两大山脉平亘县境东西,栾川水能资源丰富。全县境内有伊河、小河、明白河、淯河四大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水系,栾川交通四通八达,栾川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钼、钨、铅、锌、金、铁、锰、铜、硫、萤石、石棉、水晶、重晶、冰洲石、油页岩等40多种,其中钼的储量206万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现在价值在1200亿元以上。钨的储量68万吨,居全国第二。黄金的储量60.3吨,铅锌储量30万吨,铁储量6117万吨,是全国30个重点产金县之一。 栾川特产资源丰富。根茎类(天麻、首乌、柴胡、黄芩、党参等)、果实类(杏仁、山楂、五味子、枸杞子、连翘等)、花叶类(竹叶、二花、茵陈、野菊、辛荑等)、皮枝类(杜仲、桑枝、柳枝、椿皮、竹薷)、藤本树脂类(松香、桃胶、冬藤、木通、五倍子等)、菌藻类(猪苓、桑寄生、灵芝、银耳、马勃等),中药材有1400多种,年产量500万公斤以上,医药专家称之为“豫西天然药库”,有“一步三棵药”之美誉。木耳、香菇、猴头、鹿茸、核桃、板栗、柿子、蜂蜜等100多种土特产享誉全国,栾川主要景区有鸡冠洞、老君山、重渡沟、养子沟、蝴蝶谷、滑雪场、龙浴湾、倒回沟、石笼沟、寨沟、通天峡、蟠桃山、抱犊寨等。栾川特产较多,有伊源玉、水晶饰品、根雕、盆景;土特产如核桃、木耳、猴头、板栗等。

7)洛宁;隋义宁二年(618年)在永固城置永宁县。据《洛宁县志》:“县曰永宁,示罢兵革安井里之意。”李渊自说:起兵志在平息干戈,宁靖天下,洛书之源“洛出书处”,汉文字之源“仓颉造字台”;乐津之源黄帝乐师伶伦取竹为管之“嶰溪谷”,大禹劈山导洛之龙头山、禹门河和大禹治水遇鹿之处夏鹿台,元惠宗敇赐匾额之“洛西书院”,清帝敇修之程颢、程頣祠及其后裔总兵程福亮故居,元代朝廷所建规模最大、以英宗尊号命名的寿安山昭孝寺主持光禄大夫大司徒释源宗主云麓和尚塔;明末清初神笔王铎与其姻亲张鼎延书信往来酬答之墨宝琅华馆贴碑刻珍藏之所琅华馆;隋炀帝陵,工部尚书宋礼墓、吏部尚书耿裕墓等百余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陵墓;境内交通干线为郑州至卢氏公路(郑卢路),其次洛宁至三门峡(洛三路)、洛宁至渑池(洛渑路)、洛宁至栾川(洛栾路)、洛宁至宜阳(宜故路)公路四通八达。矿产资源黄金储量40余吨,远景储量达300吨,最长的含金带在县境长达27公里,年产黄金3万两以上;白银储量1500吨,远景储量5000吨,是国家有色系统三大白银开发基地之一;铅储量40万吨;花岗岩C级储量达10964万立方米,远景储量近3亿立方米,潜在经济价值500亿元以上,还有铜、铁、锌等20余种金属。矿藏林业资源独具魅力,全县宜林面积达169万亩,林木蓄积量219万立方米,年生长量15万立方米,速生沙兰杨全国闻名,金丝揪、黑核桃、长山核桃品种名贵,洛宁淡竹竿高节长,层多纹细,质坚性柔,产量居河南省首位,被誉为“绿竹之乡”,洛宁水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故县、张村、长水、崛山四座水电站,发展矿产品开发及加工、果品加工、肉类加工、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土特产有苹果,烟叶、黄牛、肉羊、肉鸭、核桃、板栗、大豆等。工艺品有豫西“洛宁剪纸”、燕帘、麦秸画、竹木工艺品等。主要景区有神灵寨、仓颉造字台、洛出书处等,著名小吃洛宁蒸肉,凉粉汤。

8)宜阳;秦置宜阳县,以宜阳山为名。北魏,因县在洛水北称阳市,东魏置阳州,境内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宜阳工业有。恒基铝业、黄河同力、精细耐热炻瓷、前进烟花爆竹、“蓝梦”、“太空”高级弹簧床褥、高级食用油等已成为畅销国内外。矿产资源宜阳有煤灰岩、铁、锰、铝、磷、石棉、石英、水晶岩、石墨、白云石、花岗石、蛭石、重晶石、钾长石、铝土和金矿等十余种矿藏,其中蕴藏最大的是煤炭。 宜阳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据县志记载和文物普查中发现,全县有古城址15处,宫殿17座,庙堂41处,亭台、楼阁19个、祠、庵、寺、观78处,古驿站9处,古桥梁29孔,旅游景点有灵山寺,

花果山、锦屏山、九龙洞、李贺故里、光武庙、龙潭寺、福昌阁等。建成了芦笋、大蒜、大枣、苹果、肉牛、烟叶等产业基地著名小吃韩城牛肉汤、羊肉汤。

洛阳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公司现有170人,专业技术人员2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生7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5人。

公司占地50亩,厂房、办公及宿舍设施面积为26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6亿元,其中设备投资7000万元,建筑投资2500万元。项目名称为:冷辗扩轴承套圈及精密数控冷辗扩机。

公司根据轴承行业十二五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结构、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现代化体系确定本项目,项目一旦完成,将使我国在精密冷辗扩技术及应用上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而完全取代进口,采用冷辗扩技术加工的轴承套圈品质优秀是生产重载高速、低噪音、长寿命轴承的关键组件;大大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传统工艺材料利用率为38~42%,冷辗扩材料利用率55~75%),与传统工艺加工生产100万套轴承套圈,可节约原材料约2000吨,价值800万;同时减少工业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项目仅对轴承套圈锻造、退火、车加工、冷辗扩和热处理等前工序进行加工,产品主要为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配套,市场前景良好。建成后年产冷辗扩轴承套圈800万套,2012年年产值可达1亿元左右,预计到2013年年产值可达1.5亿元。

洛阳光大轴承有限公司

洛阳光大轴承有限公司

Luoyang Guang Da Bearing Co., Ltd.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谷水科技工业园内

Gus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Jianxi District,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滚动轴承零件的生产、销售

洛阳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面壁十年图破壁

—— 洛阳、鹤壁、郑州考察报告 咸宁市政府考察团

根据市委安排,5月26日至30日,市政府考察团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带领下,专程赴洛阳、鹤壁、郑州三市学习考察,重点考察三市在科教创新和人才保障方面的经验做法。“面壁十年图破壁”。与十年前相比,今天的河南沧桑巨变。置身于中原大地激情迸发、矢志跨越的浓厚氛围中,我们深受鼓舞、深受教育、深受启发。

一、印象河南,感受不一样的精彩。河南,“居天下之中”,自古为王者之地。虽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今天的河南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印象中大不一样的河南、与湖北发展不遑多让的河南、中部崛起进程中精彩不断的河南。

(一)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得到了传承发扬。洛阳号称“千年帝都”,鹤壁是《诗经》多次吟诵的地方,郑州诞生了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近年来,河南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7%以上,年接待游客2.5亿人次,其中仅洛阳就突破6000万人次,为咸宁的6倍。白马寺被誉为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共有殿堂百余间,规模十分庞大。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艺术造诣超乎想象。云梦山是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鬼谷子隐居授徒之地,被确定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基地”。少林寺因少林武术闻名于世,现已形成包括禅学、武学、医学、建筑、碑刻、音乐、书画等完整的少林文化体系。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平添了发展底气。高速公路代表了速度和效率,是衡量一个地方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早在2005年,河南全省18个省辖市就实现了“市市通高速”的目标。这几年,河南的高速公路一年比一年修得快,仅2010年一年就开修18条高速,如条条巨龙舞动在中原大地。目前,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5016公里,连续五年在全国排名第一,而湖北仅为3673公里;18个省辖市中有17个形成了高速公路的十字交叉,郑州、洛阳等4个省辖市形成了高速绕城格局;到2012年,河南全境将实现“县县通高速”,所有县市全部20分钟内上高速。在高铁方面,郑州至西安高铁已投入运营,是继武广高铁之后我国开通的第二条高铁;随着今年下半年京广高铁投入运营,河南的高铁通车里程又将高居全国首位。

(三)加速起跳的现代工业支撑了跨越发展。河南是农业大省,素有“中国粮仓”之称,但近年来其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洛阳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骨干项目中有7项落户洛阳,一拖、洛轴、中信重工、河柴等国有大型企业一直是洛阳工业的骄傲。鹤壁突出抓好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工业、汽车及零部件、金属镁精深加工、数码电子等5大战略支撑产业,鹤煤集团是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全国工业企业500强企业。郑州通过科技创新和扶优扶强催生了一批企业“巨人”,宇通客车成为亚洲最大的客车制造企业,郑纺机主导产品占全国产销量的70%,郑煤机液压支架连续多年居国内第一,正星科技的加油机生产规模居世界前五。2010年,河南经济总量达到2.3万亿元,居中部第

一、全国第五,其中第二产业占比高达57.7%。

(四)曾经落后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今日河南,古老与现代交织,典雅与时尚并存,繁华与宁静相融,科技与人文碰撞。走进郑东新区,一幢幢高楼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绿树成荫,现代气息中体现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郑东新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包括它的CBD建设,都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洛阳是撇开老城建新城的典型代表,其“洛阳模式”写入了中国规划教科书,现新区规划面积达到480平方公里,包括71平方公里的原洛阳新区,历经10余年已建成的洛浦公园全长达到20公里。鹤壁着力推进鹤淇一体化,以“一河五园”为重点,投资5亿元全力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区。所到之处,城市建设一个比一个新,规模一个比一个大,其发展的大气魄、建设的大手笔,令人叹为观止。

(五)务实高效的人才战略夯实了发展根基。一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洛阳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制订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41个责任单位,每年拨专款设立10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先后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市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88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鹤壁把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引进人才的奖励、津贴和补助,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和企业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和考核,近三年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800余名。郑州大力实施科教兴郑、人才强郑战略,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共建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示范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安排2亿元科技经费,设立1亿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近五年共引进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近10万人。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战略。洛阳积极推进重点传统工业企业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新一拖工程”、“新洛轴工程”、“新河柴工程” 等一批洛阳老牌工业企业重新上路;围绕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程站,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先后同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院所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催生了盾机构、有色金属装备、矿山机械装备、高精尖及航空航天轴承、高档节能耐火材料、高纯过氧化物、超薄电子玻璃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鹤壁围绕“煤电化材一体化”等主导产业确立18个科技创新优先主题,引进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25家公司、科研院所100多名技术专家进行科技开发、中间试验、成果转化,其中年产400万个光分路器芯片项目,由鹤壁开发区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建立光电子技术院士工作站,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光电子产业研发基地。郑州通过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和自主创新工程,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建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5个、重点实验室60个,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高新技术企业223家,占全省总数的4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三是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战略。一方面,分层次推进“人才池”建设。洛阳大力实施“八大人才工程”,即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工程、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进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名医培育工程、文化名家培养工程、城镇化建设人才开发工程、科技人才潜力转化工程。鹤壁大力实施“111人才工程”,即按照国内、省内、市内三个层次分别培养10名、100名、1000名优秀专家、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每两年评选一次。郑州大力实施“双百计划”,即百名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百名优秀专家提升计划。2010年,河南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48万人,与有“科教大省”之称的湖北几乎相当。另一方面,多举措构建“柔性引才”机制。通过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企业顾问,争取中直机关、国家大型企业、高校专家挂职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顾问、兼职聘用、学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承包、项目指导等灵活多样形式引才引智,做到“不求所有,只求所用”。近年来,郑州柔性引进两院院士专家70人,引进海外留学创业人才300多人,郑州高新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再一方面,全方位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在事业留人上“给位子”。洛阳在企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首席员工制”,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力、不唯身份”;对于重要岗位,通过直接招聘、低职高聘等形式,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郑州已在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单位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筑巢搭台。在感情留人上“给面子”。中信重工大力实施“蓝领工程”,按1—8级标准进行职级评定,规定收入水平必须达到中层干部水平;博士生加盟公司,先安排一个副处级领导岗位;重视关心员工生活,建有培训、疗养、体检、生活服务中心;在洛阳当地企业中率先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奖励小轿车。在待遇留人上“给票子”、“给房子”。洛阳鼓励在职学习培养高层次人才,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由市县财政、所在单位和企业分别给予三个“三分之一”的学费补贴;投资近3亿元建设5栋高层次人才住宅楼。鹤壁制定普惠、专惠、特惠三项政策,设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和杰出人才市长奖,高标准规划建设了1400多套高层次人才居住小区,领军人才享受500万元的科研或创业资金扶持,所在企业可享受5000万元的融资担保。郑州对柔性引进的70名院士给予1000元/人的月津贴补助,对23位不同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决策咨询顾问给予5000元/人的月津贴补助。

二、品读河南,探寻不一样的理念。同为中部省份,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河南一个也不会少,关键看解放思想的程度、深度和力度。近年来,河南持续不断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特别是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解决发展落后问题方面大胆探索,创造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敢字当头的“狼性意识”。狼性意识就是坚决吃肉、决不吃草的强者意识,立雪断臂、卧薪尝胆的执著意识,以弱胜强、化危为机的拼争意识。郑东新区刚开始建设之时,国内还只有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两个新区,当时郑州市的地方财政收入仅有56亿元,但这并没有阻挡他们的雄心壮志。与其他新区建设不同,郑东新区一不靠财政,二不靠政府机关搬迁,而是土中淘“金”,走市场运作的模式,2004年的“郑州第一拍”拍出265万元/亩的最高价,依托55.5亿元的银行贷款成功撬动了数百亿资金的涌入。在城市基础建设上不只顾眼前利益,对10余种水电气暖等管网一次性全部入地,力争50年不挖沟;先后开工建设4个安置小区,一口气解决4万余人的拆迁安置。短短几年时间,郑东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卓然成为中原的形象大使。现在来看,郑东新区创办之初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但他们不为困难所惧,一届接着一届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狼性精神的直观体现,是解放思想结出的丰硕成果。

(二)包容开放的“拿来主义”。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原河南自古就形成了包容开放的品格,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四方文化之精华。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这种包容开放的大气与坦荡。高耸入云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荟萃各国风格的白马寺国际佛殿荟萃苑,这是他们从历史文化中拿来。郑东新区在一片荒芜中起步,对新区远景概念规划进行国际征集,最终日本黑川纪章方案脱颖而出,这是他们从全球视野中拿来。登封市引进港中旅、新恒基、英皇等文化传媒集团战略投资者对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开发,《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一期投资1亿多元全部为民营资本,这是他们从市场运作中拿来。类似的探索与实践在河南比比皆是。

(三)高端定位的“云层理论”。“云层理论”是中信重工领导层确立的一种经营理念。因为“云层之下,山峰林立;云层之上,峰巅无几”,要想甩开对手,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淹没,就必须把企业定位在“云层之上”。近年来,中信重工致力于让企业站到“云层之上”,大力实施“四个高端”战略,即坚持以高端技术支撑高端产品、以高端产品赢取高端客户、以高端客户占领高端市场,把清洁能源、高效节能、重大装备和关键基础件四大领域作为营销战略的主攻方向,不仅实现了从生产到研发的华丽转身,而且打破了众多国外技术的垄断,成功站到了世界装备制造业巨人的行列。郑东新区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用不到10年时间,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国内第三大新区。在河南有很多“第一”的称呼,如“中国第一古刹”、“中国第一古寺”、“天下第一宴”、“天下第一塔”、“中华第一古军校”、“华北第一古庙会”等,这在国内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

(四)独木成林的“榕树效应”。所谓“榕树效应”,从狭义上理解是一棵幼小的榕树苗可以培植成一棵枝繁叶茂、四周延伸的参天大树;从广义上理解是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业可以发展成一业兴百业旺,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支柱产业。洛阳致力于从“榕树效应”中探索经济发展规律,其思路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换代,瞄准高科技领域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目前,洛阳共有17家省级产业集聚区,数量居全省首位。2010年,17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98家,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7家,其中洛阳石化448亿元、万基控股219亿元、伊电集团156亿元、一拖集团147亿元、洛阳供电136亿元、洛钼集团123亿元、中信重工122亿元。到2015年,洛阳17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200平方公里以上,区内企业营业收入达到8000亿元,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80%以上。

(五)永不服输的“傻子精神”。“傻子精神”,其实就是实干精神、不甘落后精神。正如南街村所宣传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是傻子的世界,由傻子去支持,由傻子去创造,由傻子去推动,最后是属于傻子的。”在河南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种精神发挥了灵魂与支柱的作用。30多年来,南街村忠诚坚守毛泽东思想从未动摇,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南街村模式;40多年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深深扎根河南大地,直到今天仍被广为弘扬。正是受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河南人民始终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的豪情锐气、永不服输的拼劲韧劲。近年来,河南提出建设“大郑州”都市区,着力打造“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的竞逐中丝毫不落下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河南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另辟蹊径建设中原经济区,在今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中原经济区首次被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三、对照河南,催生不一样的思考。河南是湖北的近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感叹河南今非昔比的同时,我们倍感压力巨大。河南不是印象中的河南,河南的经验值得咸宁学习借鉴;河南不是传说中的河南,河南的变化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坚持以文化创新引领转型发展。河南的做法告诉我们,文化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咸宁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新石器文化、商周青铜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三国文化、道佛文化、古民居文化、地方戏曲文化、北伐文化、向阳湖文化、温泉文化等等,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挖掘和包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精神力量、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转型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为咸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增添力量。发挥中心城市的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重点发展若干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建设具有一流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平台,丰富咸宁城市文化精神。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突破性办好温泉国际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形成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新格局。

(二)坚持以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而产业集聚作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形式,对优化产业空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目前,产业在空间上的规模集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都采用集聚方式发展。借鉴河南的做法,必须对我市产业发展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高起点规划现代产业集聚区,把咸宁产业发展放在区域产业体系中进行布局和谋划,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筑以绿色产业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集群发展为特征的现代产业集聚区。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的大公司、大集团,培育核心主体,延伸产业链,加快传统低端、低附加值制造向现代高端、高附加值制造转变,强化产业链配套发展能力。加快单一功能产业园区向综合型新兴产业园区转型,加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等,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这四大元素的有机融合。坚持联动发展,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力度,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技术中心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推动产学研联合,实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示范项目。

(三)坚持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河南的实践表明,城市化强力推进的过程往往就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迅速提升的过程。当前,全国各地对城市建设都高度重视,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大动作,我们周边城市都在积极谋划推进城市建设,速度很快,无论投资总量还是建设规模都是大气魄、大手笔。从咸宁来看,现有的城市规模难以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城市形象也亟待提升,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发展所需。我们务必放眼未来、放眼时代潮流,以更大的气魄、更快的步伐、更实的工作,谋求城市建设更大的突破。市委、市政府已经作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一体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咸宁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推进“五城二区”建设中,务必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努力创造一种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且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景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争取在未来五年内把咸宁建设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经济强市。

(四)坚持以第一资源支撑第一要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可培育、最可依靠、最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河南相比,目前我市人才观念还相对落后、适应转型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还极度匮乏、聚集人才的综合环境还不够优化、人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等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咸宁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实现咸宁跨越发展,必须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依靠和发挥科教创新和人才的力量,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坚定不移地走咸宁特色人才强市之路。

一是畅通“引水渠”。坚持高点定位、突出重点引进,跳出咸宁、放眼全国、面向海内外,把引进人才的重点从一般的高层次人才转向能够引领高新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关键人才;坚持政策先行、不惜成本引进,完善全市人才规划体系,进一步放宽政策,积极推进柔性引才引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持续不断地给予引进人才创业资助、贷款担保、重大项目资助等配套支持;坚持跟踪配套、综合服务引进,重视人才引进的后续工作,强化创业园以及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建成各类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实行挂钩服务制度,定期会办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 二是做深“蓄水池”。坚持面向教育培养人才,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咸宁职教园区建设,整合好城区中职学校教育资源;坚持面向产业培养人才,根据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采取挂职锻炼、实用培训等形式,提高人才实践技能和科技素质;坚持面向企业培养人才,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有计划地遴选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脱产或在职学习管理知识,加快企业家人才和企业后备人才培养步伐;坚持面向社会培养人才,把乡土人才纳入人才管理渠道,实施乡土人才帮扶工程,充实完善各级各类人才储备库。

上一篇: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下一篇: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