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3-05-21

营销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营销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基于以上原因, 笔者认为, 案例教学法如何在《营销心理学》授课过程中进行有效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 在美国得到普及后,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案例教学法被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都引进。当前, 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中一种十分普及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宗旨, 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 以案例为基本素材, 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景中,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 积极参与, 平等对话和研讨, 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并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和多样性等属性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育界对案例教学法含义的共识, 结合营销心理学课程的特点, 笔者在论文中将营销心理学课程中运用的案例教学法的含义界定为:一种以一些典型市场营销心理现象为中介, 通过体验再现的、真实的公司营销情境, 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即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

2《营销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强调:学习同时包含了认知和行动两个方面, 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基于这种思想, 案例教学法在《营销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同时关注以下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案例教学的总结, 从而增强学生将新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环境之中的可能性。

2.1 案例课程的设计

案例教学中, 教师对于课程设计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发挥的空间, 但同时教师也需要担负更多的责任。教师不仅要准备教学材料, 具体教学目标等也需要由教师具体落实。

2.1.1 教师的准备

(1) 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 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 教师教学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活动才能有方向、有序地进行下去。

(2) 选择好合适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 而是以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 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高影响力问题来组织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否适当,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效果。

2.2 案例课堂应用的基本过程

笔者在《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 经实践和总结, 将课堂实施的基本过程概括为案例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一案例呈现一案例讨论一总结。

2.2.1 案例引入

案例引入阶段就是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在案例引入前布置作业, 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 为新课的学习建立概念框架。

2.2.2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让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 案例中包含了多个问题, 同时也包含了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案例教学的课堂就像是随着一连串问题不断深入的“头脑风暴”的课堂, 我们可以用图1呈现这一过程展开的方式:

问题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边看案例边进行思考。案例教学是否能成功进行, 问题的创设成了关键环节。常言道“问则疑, 疑则思”, 只要所设问题切中要害、发人深思, 学生就能在对问题的探索中, 学习知识, 学会方法。

在设立问题时, 笔者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要紧扣教学的中心目的。提出的问题要符合案例的主体, 能够揭示案例所要的本质东西.大体限制思考和讨论的范围, 加强案例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 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问题应有问可答, 有论可争, 给人思考和启发。三是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便于学生有言可发, 切中要害。四是要变化提问的角度, 因为从不同方面提问, 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2.3 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给学生的时间和方式可能因为教学目标、案例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呈现时机而论, 可以放在讲授知识之前, 也可以放到讲授知识之后, 就案例的呈现方式而言, 我总结了一下几种方式:

(1) 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

(2) 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

(3) 播放案例录音;

(4) 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

(5) 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等等

以上方式可以兼而施之, 但不管使用何种方式, 我都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 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 从而充分感知案例, 为后面的分析讨论做好准备。

2.2.4 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阶段就是支架式教学的协作学习环节, 即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 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 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徘不发”。教学就应当是一个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人说, “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 好的教师讲解, 优异的教师示范, 伟大的教师启发”, 这个说法是有见地的。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灵点亮。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耐人寻味, 发人深思, 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问题性, 给学生留下想象地余地, 让学生能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由个别及一般, 及至“一石激起干重浪”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的启发引导也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发) , 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启) 。

3.2.5 总结延伸

讨论结束后, 教师应对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异议的问题, 鼓励学生课后深入思考, 求得新知。总结阶段对发表错误意见的同学也应给予鼓励, 鼓励他们这种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异想天开的思维方式, 当然也应加以引导

在每次的案例讨论结束和, 我都会对讨论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总结, 并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口头总结, 旨在交流个人学习体会。然后由整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撰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 是锻炼书面表达技巧的机会, 有利于细致地利用、消化、吸收案例学习的成果, 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获得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果, 也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回顾案例的讨论经过和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

4 案例教学的效果

4.1 案例教学发展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 展开独立的学习活动, 进行相互之间不同观点的交流、切磋和争鸣, 取长补短, 互相促进提高, 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获得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学习策略, 获得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条件。同时小组内的协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又让学生不断地获得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这些竞争与协作又成为学生对解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决策的动力。

4.2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中, 案例中的问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学生对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观点与解决办法, 教师利用学生个人对案例的自学,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形成个人独立的对问题的看法。同时, 由于问题解决本身是一个内在的奖励。学生们学习动力由外在的教师奖励变为个人在自行解决问题所固有的内在奖励。在班级讨论中, 视角独特, 观点新颖而又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受到教师的特别欢迎和赞赏。教师的这种评价倾向使学生力求对问题解决方法的设计大胆假设, 而这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所必须的。

4.3 能对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进行整体优化

案例教学能对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组合。在课前的案例准备阶段, 学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中的问题对案例进行自学, 在小组讨论阶段,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在班级讨论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观点, 各小组阐述各自的观点。这样, 案例教学将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和班级讨论等形式进行了合理组合和综合运用。同时案例教学还可以在案例呈现等阶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 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总之, 案例教学的这种对方法运用的综合性与媒体运用的灵活性使其具有更强的弹性和适应性。

摘要: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为载体, 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 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在《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是该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所要求的, 中专“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中专生学习的特点, 使得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本文结合营销心理学课程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探讨营销心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管理学原理,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 安平.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 2002, 5:22.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发展现状[J].中华读书报, 2003 (8) .

营销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营销人员心理分析

(一) 基本需求

任何员工到企业来工作都是为了获取薪资, 这也是营销人员工作的主要目的。每位营销人员都希望薪资公平以及高薪。其中, 这里所指的高薪是指在自己期望之上的薪资;薪资公平是劳动与薪资对等。满足营销人员的基本需求, 是留住营销人员以及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的重点一环。

(二)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心理安全和环境安全, 每位营销人员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 并且未来所面临的顾客数量还是一个未知数, 再加上当今很多企业都会规定硬性指标, 这就可能给营销人员带来不安全感。部分新的营销人员由于进入到了新的环境, 不熟悉服务规范, 遇到一些高端客人不敢开口, 如果在试用期内, 由于业绩提不上去, 担心遭到辞退。大部分员工对《员工手册》以及相关规定产生害怕心理, 怕罚款、怕违纪。

(三) 社交需求

营销人员每天都要面对顾客, 社交主要人员就是营销同事, 他们希望获得友情, 与同时合作, 害怕受到歧视、受到孤独。从本质上说, 员工内心有社交需求是一件好事, 因为通过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可以提升企业凝聚力。

(四) 尊重需求

企业营销都在不断强调“顾客就是上帝”, 也就是说, 营销人员必须要尊重顾客, 但营销业务性质决定了营销人员与顾客之间无法对等, 还需要把顾客当作上帝看待。然而, 营销人员是由尊重需求的。而营销工作显然无法和顾客“平起平坐”, 不能硬性要求顾客尊重自己, 这时企业业务角色地位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员工获取尊重是不合理的, 还需要尽可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 可以从领导上的尊重、同事相互尊重、顾客尊重三个方面出发。

二、企业管理对策

(一) 完善薪酬制度

对于营销业务来说, 传统的薪酬奖励制度考虑到了惰性问题, 因此在奖惩方面上采用多劳多得原则, 这样不仅能够避免营销人员消极怠工现象。但是在实际上由于个体差异问题, 不是所有营销人员都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各类营销活动, 过分看重营销业绩可能会丧失诸多的可塑之才, 所以企业在关注营销业绩的同时, 还需要对营销人员给予鼓励。如企业可以适当提升底薪, 保证员工基本工资水平。再者, 在营销“提成”制度层面上增加“分红”制度, 也就是在销售旺季可以根据企业整体营销业绩以及工作效能给予分红, 淡季或销售量好分红就会减少, 这样营销员工不仅可以获取到更高收益, 还能够感受到个人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 让员工可以实时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

(二) 感情化管理

感情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 但这也不是完全摒弃过去的制度管理, 而是在制度管理上融入感情化管理。在不折不扣执行营销制度的同时, 还要对营销员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情化管理讲究人情味, 管理成人员要对属下有爱心。在管理者业余时间和下属谈天说地、锻炼、下棋等, 这都是感情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感情化管理可以提升营销人员的安全感、归属感, 管理人员要真正的关怀员工、勇于和上下级沟通、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与工作上的难题, 这样才能够让营销人员感受到上级对自己的关怀与信任, 在工作中也会更加积极进取, 不断提升个人的营销业绩。

(三)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营销工作带有一定的特殊性, 他们之间要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大部分营销人员都无法排解自身的烦恼, 而烦恼慢慢的会变成心理问题, 不仅会影响营销人员的工作效率, 还容易造成人才流失等各类问题。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结合营销业务开展现状,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可以通过举办娱乐活动方式增进同时感情, 满足员工的社交需求, 这样也有助于形成友善和谐的工作氛围。

(四) 加强相互尊重, 提供更大发展平台

领导尊重员工会给员工一种心理安慰, 这也是管理者的职能之一。领导对员工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 还需要在生活、工作中尊重员工。在企业中, 无论职位多高, 所有人的人格都要平等, 上级有权批评下级, 但必须要有依据;反之, 上级还应该接受下级的监督与评议。这样即可营造相互尊重的风气, 年长的尊重年轻人的热情、聪明;年轻的尊重年长的稳重、经验、知识, 每个人都各有所长, 这都是值得尊重的地方。从客户方面来说, 虽然部分客户不懂得尊重员工, 但营销人员可以用娴熟的营销服务技能以及良好的服务态度, 满足客户的需求即可得到客户的尊重。

结语

综上所述, 营销人员心理需求决定了企业营销水平, 这就需要不断加强营销人员心理需求分析, 掌握营销人员各个方面的需求, 并针对性进行管理, 在管理中不断完善, 这样才能够留住营销人员, 提高企业业绩。

摘要:在现代化管理当中, 营销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而营销人员作为营销工作的执行者, 抓住营销人员心理特性, 针对性展开企业管理对策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 本文对营销人员心理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企业管理对策。

关键词:营销人员,心理分析,企业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于健.试分析推销过程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 2016 (7) :666-667.

营销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网络消费, 即通过互联网技术买卖双方达成协议, 完成线上交易。与实体店消费过程不同的是, 网络消费不需要走街串巷, 消费者可以在互联网中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完成商品的浏览和选择过程, 这就使得网络消费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较强的隐蔽性。重视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能够使网络营销群体更加清楚的知道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从而进行网络营销商品品牌和服务的改进, 促进网络营销的发展。在当代网络消费的过程中, 消费者可能会出现的消费心理包含以下方面。

(一) 从众心理

在网络消费过程中, 消费者会出现从众心理。“淘宝”是网络消费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交易平台, 消费者在淘宝平台进行消费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关注商品的销量, 认为销量大的商品多具有较强的质量, 其商品评价的真实可靠性更高, 这是消费者从众心理的体现。此外, 在“淘宝”等其他网络交易平台上经常会出现“限时促销”的商品, 部分消费者会因为这些商品“便宜”而产生冲动消费, 进行“跟风”似的网络购买。

(二) 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

在网络消费过程中, 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多发生在20~29岁的消费者群体中。年轻人是最追求个性的群体, 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 他们可能会因为商品的个性化外表和商品简介的个性化文案而发生冲动购买行为。此外, 一些年轻人不甘落于人后, 常常会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产生“你有, 我也要有”的攀比心理。

(三) 质疑心理

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 大多消费者会对网络商品产生质疑心理。首先, 部分网上商店的评价较低, 不能对产品的质量问题做出保障, 这就导致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不能够果断下单。其次, 部分网上商店对于商品的售后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 也导致消费者会对商品产生质疑。再者, 部分消费者会考虑到网上商店付款链接的安全性问题, 认为网络消费的过程中自身的资金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从而对网络消费持有质疑的态度。

二、消费心理学对网络营销策略的影响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研究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出现的消费心理的成因和规律。进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经济权益, 也能够使经营者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 重视消费心理学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网络营销策略, 这主要是因为重视消费心理学能够给网络营销策略的建立带来一定帮助。

(一) 有助于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网络消费安全信任度的重视

正确意识到消费者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质疑心理, 能够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网络消费安全度和信任度的重视, 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营销策略。一方面, 网络营销群体要有坚实的网站安全保障, 避免在消费者购物的时候出现钓鱼网站或其他不明网站的弹窗, 另一方面, 为了更好地解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关心的商品质量和售后问题, 网络营销群体可以利用即时通信技术, 完善营销者和消费者的沟通过程, 同时要致力于构建良好的退换货机制, 让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安全无忧, 缓解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质疑心理。

(二) 有助于网络营销群体完善网上商店运营的运营机制

对消费者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有明确的认识, 能够助力于网络营销群体完善网店运营的运营机制。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求异心理, 营销群体可以美化自己的网上商店, 使网店的风格独出心裁, 这样就能够提升消费者对网店的浏览量, 有助于潜在交易的完成。在网上商店运行的过程中, 营销群体要注重提升网店的知名度, 例如可以通过个性的名字和富有活力的店铺简介让消费者耳目一新, 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店内消费, 也可以通过部分直播平台的主播进行店铺推荐和商品推荐, 比如可以通过“抖音”、“微视”等视频平台宣传店铺和商品, 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网上商店, 促进网上商店交易成交量的提升, 销量的增加能够吸引更多网上消费过程中有从众心理的消费者进行消费。

(三) 有助于网络营销群体在制定营销策略过程中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不同年龄和不同社会群体在网络消费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消费心理各不相同, 在制定网络营销策略的过程中, 重视消费心理学, 能够赋予网络营销策略以“生命力”, 从而使消费者得到美好地消费体验。在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要重视各个阶层的消费需求, 在商品介绍的过程中覆盖所有消费群体, 优化网络商品的展示环节, 使消费者能够更快的决定是否购买, 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

结语

消费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在企业生产运营的过程中重视消其研究过程, 能够提升运营者的经济效益, 提高其收入。在新型营销策略———网络营销策略的制定过程中, 重视消费心理学能够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网络消费安全度和信任度的重视, 有助于网络营销群体完善网上商店运营的运营机制, 从而能够帮助网络营销群体制定完美的网络营销策略,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 助力于网络营销的发展和进步。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营销成为当代市场营销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双11”、“双12”购物节的网上交易成交量每年剧增, 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 了解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当代网络消费的现状, 分析了在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会出现的消费心理, 进一步阐述了重视消费心理学给网络营销策略建立带来的影响, 旨在能够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消费心理学的重视, 基于消费心理学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营销策略, 助力于网络营销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消费心理,网络营销,营销策略,消费体验

参考文献

[1] 王天予.论消费心理学对网络营销策略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9 (6)

[2] 王明霄.消费心理学和网络营销的有效融合策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 (17)

营销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研究, 学者们已从不同方面角度展开了研究, 现将研究综述如下。

一、高职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现状研究综述:

(一) 课程教学内容选取过于理论化。

首先这与该课程的课程定位有关。其次, 长时间以来, 教学内容从最初的纯理论化到理论比重偏大。由于《消费心理学》是门包含了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经济学、营销学、商品学、广告学等数门学科的边缘性、交叉性的综合学科, 俗称为“大杂烩”, 所涉学科范围十分广。在教材为王的时代,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来授课, 教学内容也都以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 呈现出明显的求全、求广、求理特征;课程教学没有实训, 或是不注重实训, 或是实训条件不具备导致实训环节缺乏。

(二) 教材知识体例陈旧, 缺乏新颖性。

笔者查阅教材出版时间前后跨度二十多年, 近三十本不同作者、版本的教材, 整理得出:几乎所有教材内容都涵盖绪论或称导论、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过特征、消费者群体心理、商品因素与消费心理、商品价格与消费心理、广告与消费心理、营销沟通与消费心理、营销购物环境与消费心理等这些共同的课程教学内容, 而且长时间章节内容无大变化。其次, 在体系结构编排上没有特色、死板、缺乏新颖性, 无法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再则, 章节专题内容未能随着时代、大政方针政策及时事的变化而作调整。又如,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在讲授消费习俗专题内容时, 近两三年的教材还只讲中国国内的消费习俗内容。

(三) 课程内容设计缺少实践指导, 或缺乏针对性的综合实训项目。

高职院校长时间以来基本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加案例介绍及分析, 较少安排与实施该课程的实训。有的高职院校即使安排有实训课, 课时也较少、实训的方式也随意, 大都以案例分析、简单的市场调查为主, 几乎没有综合实训。

(四) 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从最初的单一化转变到缺乏多样化;

教学方式方法未能综合运用、灵活搭配。多数高职院校自《消费心理学》课程开课以来, 课堂教学方法基本上以理论讲授法、案例介绍与案例分析法为主。

(五) 课程考核评价过于传统、落后、单一, 考核内容简单或是深度不够。

高职院校目前《消费心理学》课程大都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老师大都采用“原理+例子”的灌输式授课方法, 有学者认为尽管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引进的案例较新, 但在重原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影响下, 一个“案例”往往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 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也有的老师采取分组讨论或探究式教学, 将课堂气氛弄得“轰轰烈烈”, 但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 这种讨论与探究往往陷入纯理论的范围, 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 个别学者还提出高职《消费心理学》课程存在的其它一些问题, 诸如课程定位存在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教师师资队伍;或缺乏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合适教材等。还有个别学者很早之前就提出:教学内容应合理剪裁: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内容要详略得当;与消费心理学交叉重复的内容应合理剪裁, 否则不仅浪费时间, 还会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影响教学效果。

二、高职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在此之前, 学者们对《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不同角度、程度地尝试与探索, 提出了些建设性的对策或可行性建议, 诸如:提出改革教学内容,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或是设计符合岗位能力、工作任务要求的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或融通教学方法, 推行情境模拟、实地观察等新型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 扎实课程核心能力, 设定课程综合实训项目;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联合实训项目, 强化课程实践能力, 建设形成性评价体系, 或是采取能力取向的综合评价方法, 或是积极践行“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探索“过程性”动态考核方式等。

总之, 以上是对目前学界高职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研究的综述, 后续研究亟待进一步跟进。

摘要:本文从高职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着手, 总结了目前学界对高职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存在问题现状的分析, 及提出改革对策研究的综述, 以便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 徐琴.《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分析课程建设的方法探讨》[J].学理论, 2010, (31) .

[2] 易兰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定位及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1月第6期.

[3] 左春雨.《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年11月.

[4] 关世荣.《提高消费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新职教.2000年10月.

[5] 吕宇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

上一篇:汽车服务营销论文下一篇:食品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