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范文

2023-09-15

文学常识范文第1篇

1.《藤野先生》。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体常识: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我的母亲》。胡适,字适之。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了一定的贡献。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主要著作有:《胡适文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我的母亲》文体常识:传记及自传:传记指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分自传和他传。自述生平的叫自传;由别人撰写的叫他传。自传的写作应注意真实、完整、突出重点。

4.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三作家》。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6.《雪》。鲁迅,原名周树人,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文体常识: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体裁,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但比散文语言更凝练,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

7.《雷电颂》。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杰出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8.《短文两篇》。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复仇》《将军》《神•鬼•人》等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9.《海燕》。高尔基,俄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文体常识:象征: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能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10.《组歌》。纪•哈•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文学常识范文第2篇

二、活动目的:

1、促进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2、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加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3、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三、主办单位: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四、活动时间:2010年11月30日 18:30

五、主持人:朱浩、张志立

六、活动形式:

1、大一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派1-2名代表参加,选出12人分成4组

2、以答题的形式选出优胜队。

七、竞赛内容:

1、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

2、 中国近现代文学知识;

3、 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生平故事;

八、比赛流程:

18:15选手检录,智囊团入场(领队签到)

18:30比赛正式开始

第一轮:

独闯奇关(个人必答题)——选择题,每题5分,每位选手一题,答题时间不超过10秒,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共四套混编题,每队选一套,每位选手,按编号轮流回答(例如:甲队2号,乙队2号,丙队2号……),不允许讨论。 第二轮

共渡险关(团队必答题)——问答题,每题10分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每队3题,答错的题目其他队可以抢答,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由各队队长代表本队轮流回答,选手之间可以讨论,每题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15秒,

第三轮

诗词大填空—填空题,每首4个空,每空15分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每队可以选智囊团中的三个人组成6人小队答题,由每队队长上台前抽取选题顺序,每队答题时间3分钟,超时部分作废,

第四轮

手舞足蹈—成语猜猜猜,每队派一人,并由其在智囊团中任意选取一人共同进行猜成语游戏,游戏规则:一个人背对题板,一个人看题板,并由看题板的人通过动作和语言让对方猜中题板上的成语(若做动作的人提及了题板中的字或现场观众泄密,此题作废)每队共5题(每队准备10句共计40句),每题10分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每队答题时间3分钟,超时部分不计算成绩,

九、 比赛规则:

1、各队参加比赛应按时到场,迟到10分钟按弃权处理。

2、第一轮个人必答题环节其他队员不能代替或告诉其答案。否则此题作废。

3、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后,若某队对结果有疑义,可在赛后向工作人员反映,不能打断主持人,扰乱赛场秩序。

十、时间要求:

第一轮 共12道题 4个队答题时间共5分钟。

第二轮 共12道题 4个队答题时间共计5分钟。

第三轮 四个队答题时间共计15分钟。

第四轮 大概12分钟以上。考虑到主持人串场词、选手讨论等其他问题所须时间,预赛每场比赛大致需要1小时左右。决赛因有其他环节,时间适当延长,不超过1小时30分。

十一、相关部门工作:

1、宣传部负责前期宣传,包括展板、黑板装饰。

2、学习部负责物品提供和回收以及赛场布置。

3、男生负责抬桌椅

4、纪检部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护和对整个比赛进行监督。

5、文艺部和学习部作为现场评委

十二、奖品设置及资金预算:

文学常识范文第3篇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文学大师沈从文这一生,只爱上过一个女人,他经历了千辛万苦追到了这个女人,与她结婚,并相守一辈子,这是一段现实得美丽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爱情故事。

当时富饶的江南苏州有个富商张吉友,除了拥有万顷良田,还热心于结交蔡元培这样的教育界名流、投资教育事业,他因有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而尽人皆知。后来,这个大户人家的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儿张兆和则嫁给了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沈从文。

就在张允和与周有光喜结良缘后不久,她的妹妹张兆和也在名作家沈从文的长时间进攻下举手投降,成为这个“情书圣手”的俘虏。

1922年,年仅二十岁的沈从文,从湖南湘西凤凰来到了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他的梦想是想当一个作家。沈从文来自风景秀美的湘西。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他柔顺多情的个性。这位杰出的小说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

沈从文初来北京的时候,无处谋生,幸好碰上了丁玲的丈夫胡也频。他们两个人一起创办文学杂志,一起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28年以前的沈从文,写出来的文章,还相当稚嫩,以至于并没有留下多少可以影响后来的文学作品。然而,也就是此时,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胡适先生发现了他,并对人说,沈从文是一个天才,这样的天才,需要别人的好好呵护。

沈从文被胡适先生聘请到上海当了老师。这样,沈从文就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然而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结发妻子的张兆和。

张兆和出身于江南的名门世家。她的父亲,是江南有名的财主。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在中国公学,张兆和不一定是“校花”,但至少是个“回头率”极高的美丽女孩。曾看到一幅摄于1935年夏天的照片,照片中的张兆和的确是经典美女:额头饱满,鼻梁高挺,秀发齐耳,下巴稍尖,轮廓分明,清丽脱俗……

张兆和的美丽和高雅气质让沈从文一见钟情,使这个草莽书生开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

沈从生性木讷,说话带着很重的湘西口音,第一次上课就怯场,以至于有十几分钟呆立在讲台上,燥红着脸,说不出话来。学生一片哄堂大笑,并且捉弄这个老实的文弱书生。捉弄的人当中,就有生性活泼的张兆和。

就是这个木讷的沈从文,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那个捉弄过他的学生——张兆和。

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沈从文跟得很紧,追得很累,而张兆和只是沉默。在肯定沈从文是个好人的同时,张兆和对他竟是毫无感觉。因为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

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作了编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沈从文的信并不是一味铺张浓烈感情,他只是娓娓道来,像是与张兆和讲道理。但从平淡的文字中,读者分明感觉到那种“舍你其谁”的韧劲。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已任。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

“‘萑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爱情使男人变成傻子的同时,也变成了奴隶!大凡热恋中的男人都是小孩子,更何况是痴情汉子沈从文呢?

后来学校里不知怎么的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大师胡适。

1930年7月的一个下午,略显腼腆的女学生张兆和出现在胡校长客厅。刚见面时,胡校长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校长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

多么通情达理的校长!多么浪漫有趣的时代!

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也自此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在沈从文锲而不舍的追求之下,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也开始动摇起来:“自己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人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

过了几年,这段爱情马拉松终于有了结果。

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了苏州的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对站在太阳底下的沈从文说:“你进来吧,有太阳”。沈从文不进来,允和就告诉他三妹上图书馆去了,不在家,让他进来等。沈从文听完说了声“我走吧”,回头就走了。沈从文回到了旅馆,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满脑子尽是张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来后,允和把她骂了一顿:“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兆和说:“我就是用功,哪晓得他这个时候来啊”。允和让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兆和终于鼓起勇气回请了沈从文。心潮澎湃的沈从文回到青岛后,立即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

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允和拟好的电报是:“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很简单。兆和的则是:“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白话文电报了,但邮局没有收,而收下了允和的。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多么有特色的爱情文学电报!可以流传千古的!

与沈从文订婚之后,张兆和为了和心爱的人靠得更近,只身来到青岛,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专心于写作的沈从文在生活上一塌糊涂,一次洗衣服时,兆和发现了一张揉碎了的当票。原来沈从文把兆和的一只戒指当了,却忘了取回。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新居是北平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院子,这个媒人是允和做的,所以沈从文一看见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1933年,张兆和与沈从文在北京结婚。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爱情的原动力让沈从文从此成为了文学大师!从1931年开始,也就是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关系开始密切的时候,沈从文逐渐创作出了几部奠定了他文学大师地位的文学作品,分别是《边城》,《湘行散记》等等。在他的好几部作品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无一例外地是皮肤黝黑,相貌清秀,比如《边城》中的翠翠。而这种相貌的原型,便是他的妻子张兆和。沈从文还写过一篇名叫《三三》的小说,里面叙述的是一个年轻少女的初恋。而沈从文就是一直以“三三”这样来称呼张兆和的,张兆和反过来称呼沈从文作“三哥”。

如雪说:“张兆和的爱是沈从文创作的原动力,广平兄是鲁迅创作的原动力---在和广平同居的十年,是伟大鲁迅杂文创作的黄金十年,他这最后年月炉火纯青的杂文,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垫基石。我也会成为你的创作和创造的原动力吗?如果将来的年月你没有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不应该责备你,因为我相信你的才气绝对在沈鲁之上;只能检讨我的魅力不如张兆和与广平兄了”!

“不”,我真诚而激烈地反驳:“在我的心目中,你就是我的张兆和与广平兄!你比他们更加美丽更有魅力!如果我今后没有达到我的家乡前贤苏轼和郭沫若的文学成就,那么,不能责怪你,只怨自己努力不够勤奋不够”!

沈从文的情书: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只会让人想到只羡鸳鸯不羡仙,他们就是现实中的神仙眷侣,那个年代没有车奴房奴,没有拼爹拼脸,有的只是最真挚的感情,来看一看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吧。

沈从文致张兆和的情书

1、梦里来赶我吧,我的船是黄的。尽管从梦里赶来,沿了我所画的小镇一直向西走。我想和你一同坐在船里,从船口望那一点紫色的小山。我想让一个木筏使你惊讶,因为那木筏上面还种菜!我想要你来使我的手暖和一些。我相信你从这纸上可以听到一种摇撸人歌声的,因为这张纸差不多浸透了好听的歌声!

2、三三,我这时还是想起许多次得罪你的地方,我眼睛是湿的,模糊了。我先前不是说过吗:“你生了我的气时,我便特别知道我如何爱你。”我眼睛湿湿的想着你一切的过去!我回来时,我不会使你生气面壁了。我在船上学会了反省,认清楚了自己种种的错处。只有你,方那么懂我并且原谅我。

3、为了只想同你说话,我便钻进被盖中去,闭着眼睛。你听,船那么“呀呀”地响着,它说:“两个人尽管说笑,不必担心那掌舵人。他的职务在看水,他忙着。”船真的“呀呀”地响着。可是我如今同谁去说?我不高兴!

4、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我想应同你一起快乐;我闷,就想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我至少还得在船上过七个日子,还不把下行的日子计算在内。你说,这七个日子我怎么办?我不能写文章就写信。这只手既然离开了你,也只有这么来折磨它了。

5、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够同你离开的人了。三三,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真像从前等你的回信、不得回信时生气。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气吹冻自己全身。我明白我同你离开越远反而越相近。但不成,我得同你在一起,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6、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7、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8、我原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三三,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气吹冻自己全身。我明白我同你离开越远反而越相近。但不成,我得同你在一起,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9、一切过去的种种,它的结局皆在把我推到你的身边和心边,你的一切过去也皆把我拉近你的身边和心边。我还要说的话不想让烛光听到,我将吹熄了这只蜡烛,在暗中向空虚去说!

10、一切声音皆像冷的凝固了,只有船底的声音,轻轻的轻轻的流过去。这声音使你感觉到它,几乎不是耳朵而是想象。这时真静。这时心是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无间。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我称量我的幸运,且计算它,但这无法使我弄清一点点。为了这幸福的自觉,我叹息了。倘若你这时见到我,我就会明白我如何温柔!一切过去的种种,它的结局皆在把我推到你身边心边,你的一切过去也皆把我拉近你的身边心边。我还要说的话不想让烛光听到,我将吹熄了这只蜡烛,在暗中向空虚去说。

文学常识范文第4篇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的,模式的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而应该是主导性、多样性的。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文学新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的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改造。

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民。

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

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

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

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的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的方式。

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即性: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

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的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使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使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叙事学: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为表层结构,后者称之为深层结构。

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行动逻辑: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是序列,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 视角:是作品种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叙述者的声音: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

叙述接受者:作者在作为叙述者讲故事时,心目中总有一个隐含的接受者即叙述接受者。

抒情: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

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声情并茂:将抒情作品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节奏给情感节奏赋予外形,并将它直接有力地传达出来,这就是声情并茂。

情景交融:作家、艺术家借景物描写,写出独特微妙的感受过程,达到情感的表现。情景交融就是意境,古代诗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的运动形式。 隐喻:修辞方法比喻的一种,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合关系,不用喻词。 象征:是以具体事物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实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风格构成: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呈现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风格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大类。

文学的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流派风格: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情趣、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文学消费:泛指文学阅读活动。

文学传播:泛指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通,准确地说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从而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作品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 大众传播媒介:用于大众传播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 文化市场:文化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高雅文学:一种典型正统、经典、精致、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 大众文学:浅易、通俗、平易、流行、消费性的文学类型。

文学接受:以文学文本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使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或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或抛弃。 文学欣赏:常有一种意识的、膜拜的、静观的或审美的性质的读者阅读活动。

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文学作品的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方面吸引、感染、震撼读者并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人格自由和心灵净化的价值属性。

文学接受的认识属性: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描写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开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而具有一种为读者提供认识社会生活与人类自身真相的价值属性。

文学接受的价值诠释属性:文学接受具有一种多方面满足读者进行文化价值阐释、品味货品凭兴趣的属性。 文学接受的交流属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话语作品,具有增进人们的彼此了解、沟通与交流的属性。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这种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正误与反误:正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反误是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 共鸣:在阅读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灵感应状态。

净化: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派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领悟:潜思默想、东西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态与过程。 延留:继共鸣、净化和领悟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构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基本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

审美批评: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再真善美基础上又超出了真善因而使“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

心理学批评: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语言学批评:运用语言学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批评方法。

文化批评:在解读甚至审读文本的前提下“联系”文学外部诸文化现象的批评,尤其是联系权力文化关系的批评。

文学常识范文第5篇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诞生至今只有一百多年。

电影的发明人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他们拍摄了世界上第一批电影《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于1895年12月28日首次在巴黎一家叫“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公开放映。虽然这些电影都很短,都没有声音、没有情节,但解决了电影的基本技术——让图片变活,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此后,他们还拍了许多生活记录片,其中《水浇园丁》是最早有情节的电影。

二、 电影艺术的形成

电影发明后,很快传遍欧美,各国出现了一批电影人,各有贡献。

英国的斯密士打破摄影机不能动的框框,大胆变动摄影机的位置、远近、角度,使电影有了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

法国的梅里爱则大搞电影特技。他从偶然中发现了电影的一些特技,如停机再拍、透视合成、升降格等,于是运用特技拍了许多“电影魔术片”。

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利用镜头的剪辑和组接做文章,创造了全新的镜头语言——蒙太奇。

20年代,苏联一批电影艺术家如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库里肖夫等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了蒙太奇。如库里肖夫作过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他采用某著名演员平常表情的一个镜头,分别放在一盘馅饼、一个熟睡的婴儿和一具女尸的镜头之后,分别让三组观众来看,并问这演员是什么表情。结果三组观众却分别回答为“贪馋”、“慈爱”和“恐惧”(其实是同一表情)。这说明,镜头之间不同的组接方式,会使同一镜头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是电影的语言。蒙太奇理论的总结,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它使电影有了自己的独特手法,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给后来的电视和原有的艺术门类以巨大的影响。

三、 电影技术的进步

无声片:早期电影都没有声音,被称为“默片”、“伟大的哑巴”,对话和情节只能用字幕交代。这带来早期电影的一些特点:情节简单,动作性强,表情夸张,如卓别林的早期喜剧片。

有声片:1926年,美国人德雷斯特解决了一个难题:把声音转化成光信号,同步录在胶片的画面旁,有声片发明了。次年,华纳兄弟公司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从此,电影变成视听兼备的艺术。

彩色片:1932年,彩色胶片试制成功。1935年,美国马摩里安导演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 50年代以后,电影技术有了新的进步,先后出现了宽银幕电影(高宽比为3:5以上,普通银幕为3:4),立体电影(声音从不同方向传来),立体电影(带偏光眼镜可看出立体效果)等,还有全景电影、环幕电影、球幕电影和动感电影等。

四、电影的分类

美术片:角色不由演员扮演,而用人工绘制、制作,再由人工配音,包括动画片(卡通片)、木偶片、剪纸片等。它们都采取“逐格拍摄”法,即拍一格画面停一下,再换另一幅画,或将木偶、剪纸稍作移动。由于它的角色和动作完全由人工绘制、操纵,所以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出各种神奇场面,最善于拍摄动物、神话题材,深受儿童喜爱,在广告片、科教片中也大显身手。电脑和三维动画技术的出现,使美术片的技术手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记录片:狭义的记录片只指新闻记录片、文献片,广义记录片还包括风光片、专题片、舞台记录片。科教片:指利用各种电影特技,讲解某些科学常识的影片。教学片也属这一大类,记录专家、教授、教练教课示范的内容,如教外语、教体育、教文艺,以及医学谈话等。

故事片:是电影的主体,被称为“正片”,它影响最大,种类最多。根据风格、题材内容,可分为喜剧片、悲剧片、历史片、古装片、神(童)话片、儿童片、战斗片、武打(功夫)片、动作片、枪战片、侦破片、推理片、科幻片、生活片、伦理片、言情片、青春片、恐怖片、灾难片、音乐片等等。

艺术片:介于故事片和舞台记录片之间,它用电影手法把舞台剧搬上银幕,使之电影化,如歌剧片、舞剧片、戏曲片等。

五、外国电影

好莱坞在美国西海岸名城洛杉矶的郊外,是美国电影制作的中心,世界最著名的电影拍摄基地,被誉为“世界影都”。从20世纪初起,这里逐渐成为拍片基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家电影公司。最著名的有八大公司,即福克斯、米高梅、派拉蒙、华纳、联美、环球、哥伦比亚、雷电华。他们各有自己的制片厂、洗印厂、电影机械厂、科研机构等,形成庞大的电影城,号称“电影王国”。

好莱坞为美国和世界的电影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一二十年代,格里菲斯在这里拍摄了《党同伐异》等片,为蒙太奇理论提供了实例。华纳公司在这里拍摄了《爵士歌王》等世界上首批有声电影。三四年代是好莱坞的全盛时期,年产影片七百多部。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电视的挑战,好莱坞步入困境,色情片、暴力片泛滥,但仍有大量经典名片问世。七八十年代,好莱坞为重振影坛霸主地位,作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技术改革,引入高科技,以宽银幕电影、环幕电影、立体电影、动感电影来招徕观众。二是内容改革,扬长避短,拍摄许多大场面的“大片”,如史诗片、战争片、科幻片、灾难片,都获得了成功。

好莱坞在美国西部。它早期的影片中,有许多描写美国当年开发西部题材的故事,如印地安部落探险、英雄救美人之类,充满了西部风情和猎奇、惊险色彩,被称为“西部片”。

六、 外国著名电影导演

格里菲斯:是美国早期电影导演,1915年导演了《一个国家的诞生》,1916年在影片《党同伐异》中,他设计了著名的“最后一秒中营救”:丈夫被绑缚刑场,而妻子拿着赦免令赶来营救。通过剪辑和组接,让这两种场面反复交替出现,营造紧张气氛,戏剧效果强烈,是最早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成功范例。

普多夫金:是苏联早期电影导演,改编导演了影片《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苏挝洛夫》等。他还著有《论电影编导和电影导演》、《电影演员艺术》等书。

爱森斯坦:是苏联早期电影导演。1925年,他导演了无声片《战舰波将金号》,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中的黑海水兵起义。在“敖得萨台阶请愿”一场戏中,他运用典型的细节、丰富的镜头语言反映了沙皇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他导演的电影还有《十月》、《涅夫斯基》、《伊万雷帝》等,他还写有专著《电影艺术四讲》等。以上几人对电影蒙太奇理论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1958年10月,在布鲁塞尔的国际优秀电影节上,评出了当时的十大导演,即卓别林(美),爱森斯坦(苏),雷内·克莱尔(法),德·西卡(意),格里菲斯(美),约翰·福特(美),让·雷诺阿(法),卡尔·德莱叶(法),冯·斯特劳亨(美),普多夫金(苏)。

迪斯尼:是美国动画片大师,号称“卡通片之父”、“动画王国国王”。他从30年代起,编导制作的大批动画片,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小红帽》等,风靡了全世界,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观众的电影。他利用丰厚的收入,在洛杉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童话游乐园——迪斯尼乐园,后来还在巴黎、东京创办了迪斯尼乐园。

希区柯克: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号称“悬念片大师”。他善于用悬念手法编导电影,作品十分引人入胜。代表作有《三十九级台阶》、《狂乱》、《蝴蝶梦》等。

美国其他著名的导演还有,弗拉明、霍克斯、金·维多、维廉·惠勒、乔治·顾柯、斯皮尔伯格、卡梅隆等。

其他国家的著名导演还有,苏联的杜甫仁科,日本的黑泽明,意大利的罗西里尼、柴法迪尼,法国的戈达尔、特吕弗等。

七、外国电影明星

世界著名的电影演员,首推查理·卓别林。他1889年生于伦敦贫民窟,后入美籍。他十岁起到滑稽团当演员,二十四岁起到美国巡回演出。后被启斯东制片公司的麦塞纳特看中而走上银幕,拍了几十部“启斯东喜剧短片”,成为喜剧明星。1919年起,他创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一人身兼制片人编导导演作曲和主演,先后拍摄了八十多部喜剧片,如《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等。许多影片以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出现。它们以笑为武器,嘲笑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情底层的小人物。他以鲜明的爱憎、深刻的内容、独特的构思、精湛的演技为世人称道,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卓别林晚年定居瑞士,并拍了《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香港女伯爵》等,1977年病逝。

美国好莱坞电影明星除卓别林以外:克拉克·盖博、罗伯特·泰勒、马龙·白兰度、霍普金斯、劳伦斯·奥立弗、史泰龙、施瓦辛格、汉克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美国好莱坞电影女明星:费雯丽、英格丽·褒曼、嘉宝、秀兰·邓波儿、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赫本。

法国著名影星有:钱拉·菲力浦、阿兰·德隆。

日本著名影星:高仓健、三浦友和、田中娟代、乙羽信子、栗原小卷、中野良子。

苏联著名影星:史楚金、邦达尔丘克、斯特里席诺夫、玛列茨卡娅、拉丽奥洛娃

八、美国的电影评奖

奥斯卡金像奖,又称“奥斯卡奖”、“美国电影金像奖”,是美国最主要的电影奖。美国是世界电影大国,该奖又设在世界影都好莱坞,加之它历史悠久,后又对外国开放,增设“最佳外语片奖”,所以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奖。许多人视它为电影界的最高荣誉,如同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体育界的奥运会金牌一样。 1927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成立,其领导人梅耶提议创办金像奖,以奖励优秀影片及创作人员。1929年5月16日,在洛杉矶举行了首届颁奖礼。奖品是一尊合金雕像,为一个男子拿着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盒上。1931年评奖时,一位评委惊呼那尊雕像:“他多像我的叔叔奥斯卡啊!”之后,便戏称这尊雕像为“奥斯卡”,以后相沿成习。最初为两年评一届,1934年后为每年一届,至2000年为第72届。评奖程序,先由学院成员提出侯选名单,经初选后公布提名(也是很重要的荣誉),再由四千多评委秘密投票,直到颁奖大会打开信封时,结果才揭晓。

金球奖,是美国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创办的电影奖,1944年设立,每年一届,到2000年为第57届。每年颁奖时间在奥斯卡之前,影响到奥斯卡奖的评选意向,故有“小奥斯卡奖”之称。

九、外国的电影节及其评奖

维尼斯电影节:1932年在意大利水城维尼斯举行,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56届。大奖为“金狮奖”,次为“银幕奖”。

戛纳电影节:1947年起在法国东南海滨旅游小镇戛纳举行,是一盛大的电影观摩、评奖和交易活动,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53届。大奖为“金棕榈奖”。

柏林电影节:1951年起在德国的(西)柏林举行,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50届。大奖为“金熊奖”。以上三项号称欧洲(西方)三大电影节和三大奖。 除奥斯卡和三大奖外,世界许多国家先后创办了各种电影节,或颁布各种奖项。如捷克有“卡罗维·发利电影节”(1946年起),印度有新德里国际电影节(1952年起,不定期),西班牙有“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1953年起),苏联有莫斯科国际电影节(1935年起)。此外还有东京(日本)、马尼拉(菲律宾)、德黑兰(伊朗)、上海、长春(中国)、伦敦(英国)、纽约、旧金山(美国)的电影节,以及非洲三大电影节,即开罗(埃及)、迦太基(突尼斯)、瓦加杜古(布基纳法索)电影节。以上电影节除评出大奖(即最佳故事片奖)以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奖项,如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男女配角奖,以及最佳摄影、音乐、美工、剪辑、科教片、新闻片奖等等。

十、 外国电影流派

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流行于四五十年代,属批判现实主义奖。它取材于真人真事,着重表现下层群众的不幸,揭露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创作上只写剧本大纲,台词让演员即兴发挥,起用非职业演员。它不强调蒙太奇,多用记录片手法实地拍摄。代表作为《罗马11点钟》,写某公司招聘一名女秘书,结果上千名妇女应聘,挤成一团,结果楼梯塌陷,多人受伤,而次日仍然有上千人来排队。其他名片有《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橄榄树下无和平》等。

法国的“新浪潮电影”:风行于五六十年代。该派反对传统的戏剧化,主张生活化,无故事、无情节、无结构,大量运用时空错位、音画错乱的手法来打乱常规结构,以象征手法反映社会病态和人性毁灭,并使现代主义电影和商业电影相结合。代表作有《广岛之恋》、《精疲力尽》、《四百下》、《喘息》等。

西方的“意识流电影”:流行于六十年代,根据弗罗依德的心理学,采用“意识流手法”,用镜头去表达人的主观意识,常用独白、旁白、象征、倒叙、梦境、幻觉等手法,思路跳跃,结构杂乱,晦涩难懂。代表作有瑞典的《野草莓》,法国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意大利的《八部半》等。

美国的“大片”:八九十年代,为了与电视争夺观众,好莱坞不惜大投入,拍摄许多大场面的故事片。其特点是人物多,场景大,气势恢弘,布景复杂,科技含量高。片子常用长镜头(几分钟),长篇幅(几个钟头),拍摄周期长(几年),以大投入换来大回报。著名大片有《星球大战》、《超人》、《埃及艳后》、《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等。

1、《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

《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离骚》的作者是屈原。

2、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古希腊早期喜剧的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素有“喜剧之父”之称;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3、艺术的七大门类分别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

4、美术作品《拾穗者》是法国19世纪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我国西安附近出土的秦始皇及兵马俑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话剧《茶馆》的作者是著名戏剧家老舍;

雕塑作品《地狱之门》的作者是罗丹。

5.电影诞生于1895 年的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有声电影的出现是1927年;彩色电影的诞生是1935年。

6、我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由聂耳作曲。

7、艺术的三大作用是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对生活下判断。

8、中国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是谢晋;电影《英雄》的导演是张艺谋;日本电影《罗生门》的导演是黑泽明。

二、选择题

1、新中国的第一部是(C )

A、《中华儿女 B、《钢铁战士》C、《桥》 D、《八女投江》

2、中国古代作品《道德经》的作者是(A )

A 、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墨子

3、《诗学》的作者是(A)

A、亚里士多德 B、柴可夫斯基 C、莱辛 D、莎士比亚

4、《义勇军进行曲》曾出自于我国三十年代的影片(C ) A、《大路》 B、《渔光曲》 C、《风云女儿》 D、《桃花劫》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做高权利机关是(B )

A、中华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D )

A、诺曼底战役 B、敦刻尔克战役 C、珍珠港事变 D、斯大林格勒

7、世界电影史中50年代末的电影“新浪潮”运动缘起在(B)

A、意大利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史记》的作者是(A ) A、司马迁 B、司马光 C、老子 D、孔子

9、《生活与美学》的作者是(C)

A、马赞 B、塞尚 C、车尔尼雪斯基 D、爱因汉姆

10、影片《林家铺子》的导演是著名电影导演(A)

A、水华 B、汤晓丹 C、崔嵬 D、郑君里

三、名词解释

1、艺术技巧:是作家、艺术家提炼素材,提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体积、音响等材料塑造形象、运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是艺术作品内容得以有效表现、作品艺术性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

2、电影时空的特殊性:电影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电影作为时空艺术区别于单纯的时间艺术,也区别于单纯的空间艺术,而且还区别于其他时空综合艺术,其关键在于它的特殊时空综合性,即它是一维时间二维空间的特殊三维艺术。

3、细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

4、漫画: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的本质、特征的绘画,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习惯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和形式,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

5、古典音乐:泛指过去时具有典范意义或有代表性的音乐(不包括民间音乐)。

四、简答题

简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答: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 (1)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我们能从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2)生活不全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

上一篇:汉语拼音下一篇:文学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