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成果论文范文

2023-04-04

大学成果论文范文第1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促进我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规范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成果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奖励范围涉及国家级项目立项奖、成果奖、论文奖、著作奖、专利奖等五大类。

第二章奖励范围及奖励标准

第三条 国家级项目立项的奖励范围与标准

我校作为第一申报单位或联合申报单位并获得批准的国家级项目给予奖励。

一、奖励范围

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攻关项目、国家国防项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

二、奖励标准

1.国家级项目立项奖2万元,同时按项目到款额的10%进行奖励。

2.与外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级项目,按项目实际到达大连大学账户到款额的10%予以奖励。需提供项目立项申请书、项目立项通知书(或立项计划书、立项合同书)、与依托单位的项目合作协议书。

第四条 成果的奖励范围与标准

我校独立完成或作为合作完成单位获得的成果给予奖励。

一、奖励范围

1.国家级成果

(1)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

(2)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创新团队、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教材。

(3)体育专业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或与其同层次的体育比赛获得的奖项;音乐、美术专业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音协联合主办的五年一次全国美展和全国音乐舞蹈大奖赛获得的奖励。

2.省部级成果

(1)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辽宁省政府社科奖。

(2)省重点学科、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创新团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基地、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名师奖、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教材。

(3)体育专业参加辽宁省全运会或与其同层次的体育比赛获得的奖项;音乐、美术专业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音协联合主办的五年一次全国美展和全国音乐舞蹈大奖赛辽宁赛区或与其同层次赛事获得的奖励;参加CCTV音乐类大奖赛获得的奖励。

3.副省级城市市级成果: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社科进步奖。

二、奖励标准

1.国家级成果的奖励标准

(1)获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奖励100万元、一等奖奖励50万元、二等奖奖励20万元。

(2)获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创新团队、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奖励10万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奖励10

万元、一等奖奖励5万元、二等奖奖励2万元;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教材,奖励5万元。

(3)体育专业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或与其同层次的体育比赛获奖,一等奖(金牌)奖励10万元、二等奖(银牌)奖励5万元、三等奖(铜牌)奖励2万元;音乐、美术专业参加文化部、中国音协、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和全国音乐舞蹈大奖赛获奖,一等奖(金奖)奖励10万元、二等奖(银奖)奖励5万元、三等奖(铜奖)奖励2万元。

2.省部级成果的奖励标准

(1)获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特等奖奖励20万元、一等奖奖励10万元、二等奖奖励5万元、三等奖奖励2万元;辽宁省政府社科奖,一等奖奖励4万元、二等奖奖励2万元、三等奖奖励1万元。

(2)获省重点学科、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创新团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奖励2万元;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奖励2万元、二等奖奖励1万元、三等奖奖励0.5万元;获省级教学名师奖、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教材,奖励1万元。

(3)体育专业参加辽宁省运动会或与其同层次的体育比赛获奖,一等奖(金牌)奖励2万元、二等奖(银牌)奖励1万元、三等奖(铜牌)奖励0.5万元;音乐、美术专业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音协联合主办的五年一次全国美展和全国音乐舞蹈大奖赛辽宁赛区或与其同层次赛事获奖,一等奖(金奖)奖励2万元、二等奖(银奖)奖励1万元、三等奖(铜奖)奖励0.5万元;获CCTV音乐类大奖赛一等奖(金奖)奖励2万元、二等奖(银奖)奖励 1万元、三等奖(铜奖)奖励0.5万元。

3.副省级城市市级成果的奖奖励标准

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社科进步奖,一等奖奖励2万元、二等奖奖励

1万元、三等奖奖励0.5万元。

4.我校作为合作单位获得的奖项,根据教师和我校在获奖中的排名进行奖励,奖励额度是对应层次奖项奖金额度的1/N(N=我校排名+教师排名)。

第五条论文的奖励范围与标准

一、奖励范围

我校教职工为第一作者、大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以下刊物上发表或被检索的论文(我校在校生发表的论文,大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且导师为通讯作者,按对应级别)给予奖励。

二、奖励标准

1.在《SCIENCE》、《NATURE》刊物发表的论文,奖励10万元。

2.被SCI/SSCI/A&HCI收录的论文,奖励0.5万元(影响因子超过1.0,每增加0.1奖励增加0.01万元)。

3.被EI、ISTP收录的论文,奖励0.3万元。

4.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论文,奖励0.15万元。

第六条 著作的奖励范围与标准

我校教职工为首位作者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奖励1万元。

第七条 专利的奖励范围与标准

一、奖励范围

为了保护我校知识产权,鼓励发明创造,对我校作为第一产权单位的专利成果给予奖励。

二、奖励标准

获发明专利奖励0.5万元、获实用新型专利奖励0.1万元、获外观设计专利奖励0.05万元、获计算机软件登记奖励0.05万元。

第三章奖励程序

第八条 奖励工作与教职工的考核工作同步进行,教学、科研奖励以学

校的登记备案为准,由各单位依据本办法负责统计申报,归口管理,并提交相关有效证明材料的原件。未按要求办理手续的不予奖励。

第九条 奖励成果在全校公示一周,期满后发放奖金。

第十条 对奖励事宜有异议的,在异议解决前不予奖励。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一条 各种奖励经费由学校奖励专项经费支付。

第十二条 同一项目多次获奖时,以获最高层次奖为准进行奖励,不重复奖励;已获奖励项目获得更高层次奖,按高与低差额进行奖励。

第十三条 奖金由项目组长负责根据项目组成员的分工进行分配。各类奖励获得者,应按国家有关法规缴纳个人所得税。对评奖中弄虚作假的,收回奖金,通报批评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未涉及的奖项,具体奖励标准由学校研究确定。

大学成果论文范文第2篇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校在职在岗的教职员工。

第三条 学校根据当年各单位统计的科研成果,依学校年度科研奖励预算总额确定每自然篇奖励额度的基数,并将核对后的奖励金额总体划拨到各学院。(基数标准一般不少于1000元)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级奖仅指由国务院、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评定并以其名义颁发的一级学科以上奖项;省部级奖仅指由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主持评定并以其名义颁发的一级学科以上奖项;准省部级奖仅指以副省级市政府名义颁发的奖项或以国务院其它直属局、署名义颁发的二级学科以上奖项。上述所有奖项以带国徽的官署印章证件为凭。本条所称“以其名义”,不包括以其下属或分支机构的名义。其他任何奖项不计入本办法奖励范围。

第五条 本办法所奖励的期刊,以本规定附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目录》为准。其他刊物及任何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号,任何以书号出版的连续出版物、论文集,不在本办法奖励之列。

第六条 本办法所奖励的学术专著、译著,仅指以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正式出版物形式发表的学术性文字成果。教材、文学作品、编著另行由教务部门认定,图纸、图片、音像形式、产品设计及其他形式的成果暂不列入本条例奖励范围。

软件、软件系统、软件原型、编码方案、程序等获得国家专利证书的成果视为四类期刊一个自然篇标准予以奖励。

第七条 受奖励的科研成果,作者如注明自己为其他单位人员者,不计发奖励。但新调入我校的教职工,其科研成果以调入时间为准计发奖励。调离我校的教职工,其在工作关系正式转出前的成果,仍可享受奖励。

离退休人员、兼职教师仅署名我校的科研成果按本办法规定标准的100%予以奖励,若署名我校为第一单位的科研成果按本办法规定标准的50%予以奖励。

第八条 科研成果按照自然篇计算奖励额度。每个自然篇不得少于3000字。

总字数在3000字以下的文章,除有特别规定外,不予奖励。

在理工农医类、体育类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500字以上视为1个自然篇予以奖励。

第九条 在《人民日报》(含海外版)、《光明日报》的理论版发表学术论文,1500字以上视为1个自然篇,按三类期刊标准予以奖励。

在《经济日报》、《法制日报》、《瞭望周刊》等三种全国性重要报刊的理论版上发表的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视为1个自然篇,按四类期刊标准予以奖励。

第十条 科研成果自然篇的奖励标准,应按学校年度科研奖励预算总额确定:

(一)四类期刊每自然篇按一个基数的额度予以奖励。

(二)三类期刊、二类期刊、一类期刊每自然篇分别比照四类期刊基数的3倍、15倍、20倍予以奖励。

(三)凡在国外期刊杂志上发表的科研成果,以公认权威机构认定的期刊影响因子排名确认。以各一级学科最新期刊排名为依据,前5名按二类期刊1个自然篇标准给予奖励,第6—10名按三类期刊1个自然篇标准予以奖励。

(四)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科技文摘》或外文版《中国社会科学》转载者按三类期刊1个自然篇标准予以奖励。

(五)学术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或由中央级出版机构出版的一级学科以上《年鉴》转载、收录者,或被《中国法学》英文版转载者按四类期刊的一个自然篇予以奖励。仅选入“论点摘要”者不予奖励。

各类期刊、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如仅为学术论点综述、讨论纪要、学术动态、学术通讯、人物访谈、案例分析、读后感、书评、非学术论文式的商榷或答辩等等,不予奖励。

(六)凡公开发表的论文被SCI、SSCI国际公认的检索系统全文检索者,按三类期刊一个自然篇标准予以奖励。凡被SCI、SSCI检索摘要,被EI(光盘核心版)全文检索及被CSCD、ISTP收录的论文,按四类期刊一个自然篇标准予以奖励。

第十一条 总字数15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译著,每本按一个基数的5倍标准予以奖励。凡经学校无偿资助出版的学术专著、译著,不再予以奖励。

第十二条 为社会发展服务提出的咨询决策报告、调研报告、专家建议等科研成果,凡被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所采用的,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由学术委员会认定并予以奖励。

第十三条 各类科研成果获奖,学校将予配套奖励,具体奖励如下:

(一)获国家级科研成果、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

一、

二、三等奖者,每项分别按一个基数的20倍、15倍、10倍、5倍标准予以奖励。获荣誉奖、优秀奖、提名奖者,每项按一个基数标准予以奖励。

(二)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科学技术

一、

二、三等奖者,每项分别按一个基数的8倍、5倍、3倍标准予以奖励;其他获省部级科研成果

一、

二、三等奖者,每项分别按一个基数的5倍、3倍、1倍标准予以奖励。获荣誉奖、优秀奖、提名奖者,每项按0.5个基数标准予以奖励。

(三)获准省部级科研成果

一、

二、三等奖者,每项分别按一个基数的2倍、1倍、0.5倍标准予以奖励。

第十四条 对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只对第

一、

二、三作者计发奖励。第一作者按60%计发,第二作者按40%(无第三作者时)或20%(有第三作者时)计发,第三作者按20%计发。

第十五条 期刊目录原则上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工程索引(光盘核心版)》(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入选期刊的最新版为基础,并根据期刊发展情况和我校学科建设需要作适当调整。所有科研成果均需提供纸质文本期刊为依据。被三个国际公认的检索系统全文检索者,还需提供相关网页的打印纸质版。

第十六条 各学院学术委员会可以提出关于增删本学科期刊等级的书面建议,并报校学术委员会按规定程序审定,由科研处公布,并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增删之效力不溯及既往。

第十七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在校学术委员会。

第十八条 本办法的修正案,应由五名以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联署提议,并经校学术委员会过半数以上委员同意。

大学成果论文范文第3篇

科研成果指科研人员在其所从事的某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或课题研究范围内, 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所取得的、并经过评审或鉴定, 确认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简单的说, 科研成果转化实际上多指技术成果的转化, 即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部门, 使工艺改进、新产品增加、效益提高, 最终经济得到进步。

纵观近五年河南省二十余所应用型大学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 应用型大学的科研成果体现了应用性和地方性两大特点, 科研成果转化呈现出“实际投入少, 有效转化少, 经济效益低”三大特点, 据河南省教育厅相关部门统计, 其平均科研转化率低于5%, 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资源闲置浪费。

二、河南应用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分析

(一) 科研成果缺乏市场适应性

应用型大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于国内一本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 这些老师的特点是理论扎实、实践技能欠缺。这些老师大多缺乏企业、行业的一线操作经验, 对于企业、行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了解并不清楚。在学校做的科研项目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验室层面, 缺乏市场适应性, 无法满足企业的真实需要。

(二) 科研成果转化制度不健全

当前, 河南高校职称评定基本是一个标准, 科研项目要求结项即可。部分应用型大学老师具备较强的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但受职称评定的导向影响, 也仅仅把科研项目停留在结项或者专家鉴定阶段, 没有继续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动力。每年下半年高校职称评审过后都会有大量的科研项目束之高阁, 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

(三) 学校配套资金支持不到位

一半以上的河南应用型大学属于民办院校, 民办院校享受政府教育经费支持有限, 最近几年, 河南多数民办院校 (如:郑州民生学院、黄河科技学院等) 正处于规模建设期, 学校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占比很大, 民办院校经费普遍紧张, 在收入有限的前提下, 学校能投入到科研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少之又少, 资金不到位, 很多项目也只能停留在初试阶段, 离项目的真正落地还相差甚远。

(四) 大型复杂的科研成果转化缺乏外来资源支持

洛阳理工学院作为2014年以来成功转型的一所应用型大学, 其农业机器人项目团队有先进的机器人研发技术, 但该项目的有效转化必须借助于机器人生产企业和专业农机、农具生产企业才能完成。通过近两年的努力, 该项目团队终于寻求到了洛阳一拖的支持, 目前, 项目还在进展中。多数应用型大学的大型科研项目并没那么幸运, 多数项目组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合作方、实施方, 没有外来资源的支持, 加上学校的经费不足, 导致很多优秀的大型科研项目纷纷“夭折”。

三、解决对策

(一) 提高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 使科研成果适应市场需求

应用型大学的老师无论从教书育人角度还是从科研角度出发, 都需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锻炼, 多去对口企业参加技术学习, 准确了解企业、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技术革新的趋势, 挖掘企业真实科研项目需求, 对症下药。从学校来, 到企业去, 再从企业来, 到学校去, 反反复复, 精准了解企业需求, 为企业科研“量身裁衣”, 只有这样, 才能研发出适合企业需要的科研成果, 才能有效地为企业服务。

(二) 增强教师科研转化意识

很多科研成果来源于平时教学的点滴积累, 但科研又能反过来丰富教学, 所以, 大学老师一定要转变科研意识, 不要只是为了满足晋升职称条件而去做科研。而是要从心底里意识到科研对教师自身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积极主动出击, 选准研究方向, 深入科研项目。科研的最高境界不是结项, 不是通过专家鉴定, 而是成果转化。郑州科技学院的3D打印技术曾经一度获得了第10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李俊美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团队潜心投入指导该项目三年, 先后申请了十几项国家专利。赛后, 就有记者采访李老师, 问李老师和她的团队取得成功的原因, 李老师简单两个词概括了一切, 那就是“热爱和专注”。目前国内掌握这种彩色3D打印技术的只有郑州科技学院一家, 该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建筑模型展示、工业制造、文化娱乐创意、动漫制作和特殊消费品的个性化定制等领域。李老师和她的团队已为河南本地多家牙科企业提供近千个3D打印牙模。

(三) 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制度

应用型大学人事考核部门对教师的年终考核指标直接影响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笔者走访了郑州本地的几家应用型大学, 发现这些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教师科研要求普遍偏低。这些学校年终对老师的考核仅限于项目结项。不少教师对结项也是流于形式, 开始时写一写申报书, 项目该结项时再花上几天的时间加班加点写一写结项报告, 中间过程没有, 不存在调研、不存在实验、不存在成果转化这些环节。面对这种病态的科研氛围, 河南省内应用型大学人事及科研管理部门应双管齐下, 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转化奖惩制度, 鼓励有能力的老师带头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建议学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定的参考条件, 最大限度的激发老师科研成果转化的热情, 逐步扭转大量科研资源浪费的局面。

(四) 应用型大学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经费投入

科研成果转化的前试、中试阶段基本都是在学校范围内完成, 这两个阶段需要一定的基金支持。建议学校成立项目成果转化指导小组, 对于申报上来的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于入选适合转化的项目进行立项, 并予以相应等级的资助, 后期项目若产生经济收益, 学校也可以分享一定比例的收益。前期靠老师个人, 靠项目组的力量很难实现项目的部分转化, 在关键时期学校给与一定的经费投入, 一方面可以调动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学校服务企业、回馈社会。

(五) 建议政府搭建“产学政研”一体化的科研成果转化信息互动平台

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不利的因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大学科研团队闭门造车, 不懂企业需求。企业渴望专利技术, 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技术, 投资方手头持有大量资金, 寻求有前景的项目, 但却找不到目标项目。在当今信息时代, 科研信息转化互动平台的搭建迫在眉睫。建议河南地方政府出面搭建“产学政研”一体化的科研平台。参与平台的四方做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 利益按比分成, 政府从中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后台建立独立的项目库、成果库、企业库、资金库, 专家库等, 平台的顺利运行需要各参与方事先签订权、责、利协议制度, 在制度的约束下, 出现问题的时候各方不至于推诿扯皮。该平台的搭建, 实现了企业方和学校项目组直接对接, 实现了投资方和项目组的对接, 使得好的项目能真正落地。

摘要:当前, 应用型大学除了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外, 还为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科研成果。本文从河南应用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入手,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河南省应用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对策及建议, 诸如提高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 使科研成果适应市场需求, 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制度, 由政府出面搭建“产学政研”一体化的科研成果转化信息互动平台等。希望该问题的研究能为河南众多应用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科研成果转化,“产学政研”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张帆.河南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困境[J].现代教育管理, 2017, 10 (2) :40-46.

[2] 王书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推进策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 2016 (7) :55-59.

[3] 陈芳芳.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 2014 (8) :23-27.

[4] 刘鑫.浙江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0 (5) :36-41.

[5] 吴磊.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路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8) :16-19.

大学成果论文范文第4篇

综观全书,精彩论述不断闪现,学术研究具有相当的深度。主要体现在:第一,研究有新颖的视野。正如蔡敏博士所说,对传媒文化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大众传播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播学在中国的理论和学术地位的合法性得以确立,不再被视为非科学的、资产阶级的学问,这与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开放性有关,国家、民族和意识形态的疆域不再像过去那样预设着多重禁地。在这种背景下,传播学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虽然总体上仍然是介绍国外理论为主,但也在结合中国具体现实上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始于20世纪80年代所谓“三论”,即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研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② 。该书对传媒文化转型的研究,把以新闻为主体的大众传媒文化和网络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在认清传媒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性的前提下,把传媒文化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在社会变迁和具体的历史运动中把握其发展变化。把文化研究引入中国传媒的转型研究,该书可谓是筚路蓝缕,具有一定的开拓性。第二,研究主题具有前沿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诸领域变化之迅速、牵涉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展现出一幅巨大的社会历史景观,以至于用语言来描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现实成为一个难题。虽然要作全景式的勾勒和宏大叙事十分困难,而且可能会大而不当,但蔡敏博士通过某些特定维度的把握对传媒文化变革给予考察,建构起认识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的语境。1992年后,中国不可逆转地走上了市场化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结果,也使传媒在除政治、社会、文化功能之外成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机器,成为全球化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这一点对于促成媒介社会的产生是十分重要的。传媒不仅传播而且还参与组织,消费者、市场、传媒三位一体,不可须臾分离。对于中国而言,传媒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消费大众”。相比较20世纪8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告别了文化精英主导,走向了政治与市场的双重制约模式,政治意识形态与消费广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并行不悖 ③。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把传媒文化研究置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把研究的重心放到电视文化发展带来的现代与后现代,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全球化与地方化、文化的民族化等相关领域,研究主题具有相当的前沿性。第三,研究视角具有多维性、开阔性。作者首先关注到传媒技术的进步,他论述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媒介文化转型,表现为技术的“神话”,或者可以理解为关于“技术进步”的意识形态的强化。对传媒技术开发和引进的积极、开放的态度和观念对促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进步提供了保证;媒介技术不断更新,新媒介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传媒生态和传播生态 ④ 。其次是研究传媒市场。“市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研究的又一个热门话题,“市场经济法则下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文化生产领域”,使大众文化获得了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是传媒文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传媒技术的进步促使生产力的变革,市场观念和机制的确立,反映出传媒生产关系的改革,促进了传媒文化的形态转化。最后是关注传媒理论的嬗变。对受众而言,传媒文化理念的存在是潜隐的、无意识的、被建构的。在多维视角中,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特别研究了技术/市场/理念三者之间互动,他指出,技术、市场、理念之间互相影响、互为作用,构成了传媒文化转型的动力系统,而制度变革和管理则是传媒文化转型的规范系统,它们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传媒文化转型的重要因素 ⑤ 。作者还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真理”“民主”“平等”“正义”等现代价值观,为人民服务,为现代化服务,求真务实,是现代化政治体制框架下传媒应有的选择。在加入WTO和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现实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不是终点,而将是在新世纪里新的发展变化的更高的起点 ⑥ 。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的转型》一书的学术意义在于:(1)开拓了传媒与文化研究的新思路;(2)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进程;(3)提出了一些前沿命题,如传媒话语、传媒文化生产、传媒功能重构等命题,或许有些提法值得商榷,但从整体上讲,体现了蔡敏博士等中青年新闻传播学者的探索精神与开拓精神。

注释:

① 殷俊:《跨媒介经营》,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2

②③④⑤⑥ 蔡敏:《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的转型》,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p16-17、p50-51、p67、p86、p270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传播研究所)

大学成果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方案比选;项目;经济成果

0 引言

在一个相对比较大型的项目建设完成的过程中,项目建设的每一个参与人都可以从项目交付的结构化方法中受益,也就是项目管理方案的整体思路及局部细化,其中包括清晰定义的角色、结构化生命周期及支持性的流程。其实,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建设者很容易把责任归咎到组织文化里,或者“不了解情况”的高层管理人员身上。如果没有相对合理地完善项目管理方案的设计,那么项目中的不同角色没有明确的定义,高层管理人员即使在项目支持上起到作用,那也是相对有限的。项目管理方案不够明确细化,组织中不同项目的团队用各自的方法去管理项目,这样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一定是效率相对较低的。针对有关项目方案开展比选,明确了相关单位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标志着相关单位的工作进入崭新阶段,将为其增加资源储量,稳定生产和创造效益保驾护航。

1 关于项目管理方案比选对项目经济成果影响的分析

1.1 参与项目管理方案的单位资质比选

参与项目管理方案的单位首先要满足的6项基本素质要求,具体如下:第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第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第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第四,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第五,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第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除了基本的6项素质之外,还需要满足项目提出的特殊条件。比如关于采购的特殊要求:项目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在前5年内不得有行贿犯罪记录;投标人不得为“信用中国”网站中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供应商,不得为中国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中被财政部门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现在很多的建筑项目落地率和开工率低的原因有很多,概略来看,社会资本对项目的认识、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认识、对自身能力的認识及履约精神仍然需要去提高。很多社会资本,既包括央企,也包括民企,常常缺乏理性,没有把项目搞清楚、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规划问题,没有对自身企业的未来发展、参与相关项目运作的必要性及自身的履约能力进行理性和负责任的思考。这既是对项目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导致在项目中标后,迟迟难以落地,损人不利己。

通过上述的资质和一些特殊条件的比选,挑选出最具有综合实力的单位,因为基本素质越高,就说明这个单位对所提出项目管理方案的执行力度、完成程度越高,这是工程项目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最基本的保障。只有美好的设计管理方案而没有确实的实现能力,那么愿景就只能是愿景了,那是万万不可取的;只有合理优秀的项目工程管理方案被建设完成才能够创造出有效的经济效益。

1.2 项目管理方案的建设理念比选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绿色建筑是最重要的应对领域。在实现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的征途上,建筑行业肩负重任;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进程中,建筑设计理念将在未来作出重大贡献。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项目建设的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者,建设理念必须符合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并且能经受时间的考验,用来谋求长久的经济效果。应根据项目所在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要求,以绿色环保、品质至上为基本原则去进行比较。比如,有的建筑设计利用了南高北低的体量关系既为人活动的空间创造了良好的日照、通风、景观条件,又采用光滑外形表面设计,在没有水管的情况下,让所有雨水都顺着外表的主肋导向建筑底部的雨水收集池,处理后,提供艺术水景及庭院浇灌,环保与品质兼具;有的利用简洁轻薄、起伏波动的屋面壳体钢结构,采用等截面密格式布置的圆形钢管梁和钢网架组合而成,设计与室内空间高度统一,能够在大跨度、大空间的会展建筑中实现建筑形式、结构和空间的统一性,适应不同规模、需求的展览和其他各类功能。总之,项目管理的方案符合当下时代发展趋势,能够得到现在人的认可,那么就能够被有效地选择利用起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回报;同时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设计理念也能够日久弥坚,能够更加长久地创造经济效果;巧妙的设计理念还能够为项目本身在其他方面的投入节约一笔费用,降低了成本,那么相对来讲创造的经济效果就更多了。

1.3 项目管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方案比选

第一,参与项目管理方案比选的单位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必须为项目的安全、适用、可行、经济负责。让评审方了解项目的真实可行性、经济性;让筹建方量力而行、上马该上马的项目,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让投资者理性参与、真心实意地参与投资;让相关各方构建合理、清晰的权责利关系,共同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

第二,技术经济方案内涵要持续丰富、与时俱进。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技术经济工作不仅仅包括技术和经济,还需要与管理、金融、法律等领域的知识深度融合。例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是否参考筹建方的战略;是否对标国内外同类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情况案例;可否增加项目可融资性分析等内容。

第三,项目管理方案中技术经济工作要扩大外延,考虑相关。具体项目的技术经济需要扩大外延,不应局限于本项目,还要考虑项目的影响范围,统筹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并将相关资源或其收益、或其损失适当地配置给本项目。项目不仅仅要考虑相关参与方,也要考虑相关影响方。项目管理方案设计需要充分挖掘项目价值,统筹相关方资源,增加项目自身的财务持续生存能力,减少政府补助压力,或者增加项目回报来源,以提高项目的落地率。

第四,项目管理方案中技术经济各相关管理组织工作要前移、要协同,从以项目为中心的串联式变为并列式立体结构。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时,建议引入金融机构探讨可融资性,引入PPP咨询机构探讨实施方案;在编制实施方案时,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探讨可实施性;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引入施工企业分析可施工性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既要提高技术经济工作质量,也要提高效率,减少项目落地时间。

通过相对全面的技术经济比选,能够在项目建设的方案上提前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通过相对科学化的设计尽量将项目本身的成本降低,综合地计算经济效益,选择最优方案。

2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的好处是相对于不采用标准项目管理法而言的,同样一项工作如果能采用规范的项目管理方法去管理,相对于采用一般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质量,并且项目越复杂,项目管理机制越有价值。工期节点越多,跨公司跨部门跨岗位的事情也越多,沟通、交流的管理成本越高,管理的不可预见风险越大,对每一个质量节点都追溯到位且获得认可,才有可能让各个执行方做好项目工程的质量工作。通过项目管理方案比选的方式去选择出最好的项目管理方案,能够最有效地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从多方面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张勇.建设项目经济技术方案比选分析[J].低碳世界,2017(5):249-250.

[2]刘辉.完善项目管理,提高培訓质量[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125.

[3]梁晗.方案经济比选在设计阶段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6,34(3):187-190,193.

[4]王廷运.项目管理方案比选对项目经济成果的影响[J].经济师,2018(3):256,258.

[5]倪斌.浅论如何正确使用方案经济比选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0(22):221-222.

[6]戴立异.探究经济技术比较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9):174-175.

[7]朱聃.企业项目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9):137.

[8]姜霞.项目管理方案比选对项目经济成果的影响[J].化工管理,2018(26):4-5.

[9]袁政,孙栋兴,寇明洋.投资管理部门PPP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探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探索[J].招标采购管理,2018(10):29-31.

[责任编辑:高海明]

上一篇:成果论文下一篇:管理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