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研究范文

2023-03-26

土木工程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通识教育;研究生;土木工程;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三创背景下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式探索”(2019JGYB119);2019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桥梁结构电算》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湘教通〔2019〕291号);湘潭大学第十一批(2020—2021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认证背景下专业课中的通识教育探索——以钢桥设计为例”(202083)

[作者简介] 赵少杰(1982—),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博士,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桥梁工程研究;吴文朋(1985—),男,湖北红安人,博士,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桥梁工程研究;杨 栋(1982—),男,湖南长沙人,博士,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桥梁工程研究。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起源于西方,在我国高校兴起于20世纪末[1],其产生脱胎于文雅教育和公共科目[2]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通识教育的含义也各不相同,广义的通识教育包含专业与非专业教育,狭义的特指非专业教育[3]。曾任耶鲁大学校长、享誉全球的教育家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认为[4]:通识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他认为通识教育是对心灵自由的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和远大的志向。这正如我国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掌握各种学科和职业需要的知识打下基础,是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其要义是为生命的成长探索方向,从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故可认为通识教育是非功利性的教育。具体到我国研究生教育层面,应包含研究生各方面素养的教育,如科学、人文、美育、社会、身心伦理、道德价值观等。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再教育,是通识教育在专业层面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本文希望通过探索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体系,提升土木专业研究生在当前创新创业和创造(简称“三创”)背景下的创新能力和素养,为研究生形成全球化和學科交叉化视野打下基础,也为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土木工程高级人才探索聚力。

一、研究生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生通识教育的必要性首先体现在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方面。研究生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需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品格”的培养[5,6]。当前,“三创”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鲜明特点。高等教育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原动力,而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发展可能性,理应是“三创”理念重要的践行者。故加强研究生“三创”能力培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单一的专业化培养模式,将导致毕业研究生在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局限性[7]。高等教育史上的“芝加哥大学经验”“哈佛模式”等表明,“通识”才能产生创新型高水平人才。通识教育强调对创新能力的教育,对人的终极价值追求;研究生通识教育是开放式、创造性的教育,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引导促进学生成为具有自由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故以提供学科交叉视野、增进全面素养能力为目标的通识教育应当是研究生阶段教育的明智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仅有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教育是无法达成这样的目标的。加强通识教育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与局限。只有把研究生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深度有机融合,才能真正促成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达成。也正因如此,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实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

综上,开展研究生通识教育,是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创造水平的有力举措,是符合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顺应时代要求的。目前,国内外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研究少有涉及,通识教育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还未得到足够重视,更未形成相应的培养模式和体系。故开展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式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研究生通识教育的特点与时代内涵

研究生通识教育具有与本科生不同的特点,应当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区分。在内容上,研究生阶段通识教育主要表现为学生经过本科阶段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在自身已有知识结构体系上的深化突破和再次融合,故通识教育要强调系统化和融会贯通。在形式上,研究生通识教育与本科阶段也有所不同。首先,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心智更加成熟但也更为固化,在引导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上需要更加注重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其次,由于研究生阶段的课时学分一般较少,留给通识教育方向的课时就更少。因此,一方面需要平衡专业发展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应该在专业课程中适当融合一定的通识教育环节。再次,研究生的学业重点相比本科生有较大区别。研究生不再侧重于一般知识的获取,而侧重于对已有知识的加工创新和应用,故在学习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当前“三创”背景下,开展研究生通识教育更需要有所侧重与创新,多从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

研究生通识教育的内涵,首先在于通识,其不仅是各个学科的融会贯通,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成长,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自由的精神、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形成远大的志向和承担起公民的责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共同目标。教育的本质要求在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培养出有人格缺陷的专才,特别是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在通识教育中逐步熏陶形成。故研究生通识教育要培养出更加健全的人格,需要落脚到人这个核心要素上。其次,在专业层面,通识教育仍旧承担了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意识的责任。虽然通识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定义,但新时代已赋予通识教育新的内涵和责任,特别是在当前“三创”背景下,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意识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训练,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研究生通识教育的時代内涵和要义。

三、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现状

(一)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应涉及自然、人文、社会、艺术体育等多个学科领域,能够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丰富养料。但研究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学校侧重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系统,且多为理论课程而缺少实践类课程,部分课程内容也偏于专业化,课程总体质量不高[8-10 ]。

(二)高水平通识教育师资力量欠缺

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基础和保障。由于通识教育的综合性,要求授课教师比专业课教师具备更高的讲授和表达能力。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更要求教师具有系统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表达艺术和教学方法。然而,这样的教师需要长期培养,现有师资数量还远远不够。

(三)通识教育制度不完善

目前,很多学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通识课程教育制度,缺乏相应的通识教育执行、评价和监督管理机制。制度层面的不完善也进一步导致教师和学生对通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课程的设置、申报、考核等方式随意,缺乏系统严格的程序,加之配套的硬软件教育设施欠缺,从而导致效果不佳而达不到通识教育目标。

四、“三创”背景下土木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体系构想

通识教育可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显性教育主要体现在通识课程,可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而隐性教育则体现在学校营造的环境、文化氛围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因此,高校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式可从显性的课程建设和隐性的环境文化制度建设这两方面进行构建。

以湘潭大学为例,目前学校开设了多门通识教育课程,但针对研究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当前“三创”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研究生阶段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针对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应该在以下几方面重点进行相应教学改进:(1)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系列化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2)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设置通识教育环节,达到通专融合教育的目的,重点在专业课的教育中融合通识的理念和要素。融通于专,需要教师在课程中进行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一步创新,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3)在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设立系列化通识教育实践项目环节,以进一步丰富研究生通识教育层次。

根据通识教育的特点,将学校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名师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整合形成“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块”。该教育模块包含科学素养训练计划、人文素养训练计划、艺术美学素养训练计划、社会素养提高计划和实践能力培训计划五方面内容,每个计划又包含若干项目类,每个项目类由若干具体活动项目组成。特别对于实践能力训练模块,可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校内的创新创业交流室、工程设计工作室,以及各类设计大赛、校外的实训实践等,进一步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制度层面,将上述五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土木类“三创”研究人才的培养方案中,以此作为学生毕业学分进行考核。通过通识课程与通识教育模块的建设,从而形成较完备的通识教育体系。

此外,在校园文化等隐性建设方面,需要学校统筹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以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为指导,通过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持续投入,逐步构建形成具有大学自身办学特色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并结合学校自身的制度建设,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和办学精神文化,以此与通识教育的显性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促成研究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五、新时代土木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式方向

(一)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研究生通识课程建设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与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智能时代。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及,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智能社会,人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目前一些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11 ],但调研显示目前在土木工程课程体系中实施人工智能方面的通识教育才刚起步[ 12 ]。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依托土木建筑行业企业,围绕智能交通、智慧城市、BIM、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开展研究生智能技术系列讲座和工程实践,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对于促进土木类研究生形成创新创造的思维和全球化、多学科交叉化的视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代通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通识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当前思政教育也是紧密相连的。通识教育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3 ],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也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教育,可以说通识教育对学生“三观”的塑造与课程思政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探索构建以马列经典为核心的通识课主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枝干的通识教育体系,对于形成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后疫情时代线上通识教育模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给高校通识教育模式带来了启发,并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开展线上教育在技术和效果上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线上通识教育具有线下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如较广的覆盖面、时空的便捷性等。线上通识教育模式可与传统线下模式形成良好的互补,值得高校在这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契合自身特点和特色的线上通识教育。

参考文献

[1]C. H ward. Theories of General Education[M]. New York:Macmillan,1992:14-20.

[2]王立国,董泽.研究生法治通识教育体系探赜[J].吉林廣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84-86.

[3]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8-9.

[4]R.C. Levin. 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M].City of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40-45.

[5]花喆斌,洪志钧.通识教育视阈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J].贺州学院学报, 2017, 33(3):115-118.

[6]邱风,张文艳.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体系构建与思考——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9(39):8-13.

[7]徐小花.高校重视研究生通识教育的必要性论析[J].教育现代化, 2019(51):178-179+186.

[8]龙永红,汪霞.“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通识教育的价值特征、困境及突破[J].当代教育科学, 2017(11):81-85.

[9]马淼.河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优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 38(6):85-86.

[10]方莹.“211”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6.

[11]张广渊,付晨,朱振方.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以山东交通学院传统工科专业“人工智能+”新工科改造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20, (47):16-17.

[12]郝兴伟,张强.智能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19(7):72-74.

[13]王丽.师范生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功能互补[J].教师教育学报, 2020(6):57-60.

Research on General Education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s

ZHAO Shao-jie, WU Wen-peng, YANG Do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China)

Key words: general education; postgraduate; civil engineering; teaching mode

土木工程研究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类型建筑物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产生了建造技术复杂、规模结构宏大的土木建筑的现实需求。为有效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新需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需要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不断创新和改进。因此,本文通过传统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和新型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提出了改进策略,希望能为我国土木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传统;新型;建筑施工技术;策略

1.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1.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在进行建筑项目建设时地基基础施工是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在进行建筑物地基施工时建设的重点是桩基。桩基在设计时有两个重要的技术指标:一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二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进行桩基施工时首先要明确桩基的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桩基的建设现场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和考察,明确桩基的分布。最后依据桩基的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桩基施工建设方案,保证通过该施工技术建设的桩基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依据桩基自身的承载类型可以将桩基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端承性桩基;二是摩擦性桩基。两种桩基结构承受載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在承受一定的载荷时自身的应力分布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桩基施工技术设计要充分的考虑每一种桩基自身的受力特点,并依据不同类型桩基的受力特点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而保证每一种类型的桩基都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承载性能。

1.2混凝土施工技术

依据施工地点存在的差异可以将混凝土施工技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现浇法,其主要应用在各种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之中;二是预制法,其主要应用在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之中。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建筑物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预制混凝土施工技术使用时通常是在特定的地点进行混凝土构件的浇筑建造,然后将该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例如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之中,首先将桥梁预制件在工厂中加工出来,再借助桥梁运输设备将其运输到目的地进行安装。预制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率。采用这一方法进行混凝土施工时需要重视各个预制件的几何结构尺寸,明确混凝土预制件允许的加工误差,以此保证各个预制件能够有效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发挥相应的作用。采用预制法进行混凝土构件制作时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规范,以此消除可能存在的加工误差。

1.3钢结构施工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钢材成了建筑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并由此而产生了钢结构施工技术。该技术的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吊装作业。在进行钢结构构件的吊装作业时必须要依据钢结构建筑的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全面的准备,以此保证吊装作业安全高效地开展。在吊装作业开始之前要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有效清理,消除现场环境中可能影响钢结构吊装作业的因素,对吊装作业的构件,基础设施、设备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二是钢结构件的运输作业。钢结构建筑之中使用的钢结构件自身几何尺寸较大,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需要严格的遵照安装的顺序进行各个构件的运输,以此避免钢结构件在到达施工现场之后,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对施工现场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三是吊装施工作业流程。在吊装作业的过程之中应该根据钢结构建筑的设计和现场的实际环境制定专项的现场施工措施,明确现场吊装的施工顺序和流程,并在主要钢结构件上标明吊装安装的位置,确保吊装安装时将各个构件安装到位;四是现场清洁作业。在钢结构件吊装作业时要采用到乙炔氧气等易燃易爆物品,因此在吊装作业时需要清理现场环境,消除环境中存在的易燃易爆物品及不安全因素。

2.新型施工技术

2.1深基坑支挡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空间的价值日益攀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成了建筑设计的追求之一。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建筑物对地下空间的应用效率,增强了建筑结构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2.2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构件截面预应力筋布置以外的预应力结构,又被称为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预应力结构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其概念及方法产生于法国,由EngeneFreyssin完成了体外预应力的首次应用,与之相对应的即为传统的将预应力筋布置在构件截面内部的一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这就形成了两种常见的体系。

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策略

3.1完善相关制度

在实际的施工技术管控过程中,要着重做好施工材料的控制工作,这是关键所在。在针对混凝土、钢筋等相关材料进行采购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相对应的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由此为施工材料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要健全完善相对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的管控制度,确保相关制度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避免检测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或者安全隐患,在材料管理制度方面要确保相关内容的科学性和完善性,通过制度的规范确保材料得到高质量的采购、运输、管理和应用等等,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负责。

3.2引进现代化信息化技术

在施工技术的管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着重做好信息化、现代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信息化的管控,以此提升管控质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减少人工操作和管理的劳动强度,体现出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特别是在施工技术管控过程中,要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技术实现远程监控,确保技术控制实现自动化和高效化,进而为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与此同时,要注重把握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特征和技术要点等内容,如针对深基坑施工技术以及桩基施工技术等相关内容要深入分析,着重做好施工现场的调研和勘察工作,落实相关技术要点,以此促进相关技术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利用信息化管控手段,使各类技术得到不断的引导和激发利用,从而提升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4.结语

总之,现代建筑规模的扩大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施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现代建筑快速建设的现实需求,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发展理念,推动自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冰雁.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39(35):106-107.

[2]戴祥,邓建红,王伟,刘燕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城市建筑,2020,17(29):175-176.

土木工程研究范文第3篇

一、房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1.1土木施工技术

在房建土木工程施工中, 施工技术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即端承型和摩擦型。端承型桩基指的是在地基施工环节中, 采用端庄侧阻力来承载垂直方向的负载。摩擦型指的是采用桩磨阻来承载垂直方向的负载。同时, 地基施工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施工标准, 在对任何地基类型处理任时, 都需要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因此, 施工团队需要提高地基强度, 以此来提高建筑物的负载能力, 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例如, 如果发现地基结构存在裂缝情况, 则需要在检测过程中, 应用沉降观测法进行处理。其中, 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有砂石桩技术、高压喷射技术、强夯技术等。

1.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的类型较多, 不同类型适应的建筑结构, 以及其能够接受的施工强度也有所区别。按照混凝土浇筑性质可以将混凝土浇筑技术分为现场浇筑和预制浇筑技术两种, 其中预制混凝土技术在房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频率较高, 主要原因是该技术具有应用成本较少和工程造价低的特点;现场浇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模板来支撑, 经常被应用在施工现场结构数据采集中, 以此来推动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作用。

1.3钢结构施工技术

近年来, 钢结构在房建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钢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建筑构件安装过程中。需要施工团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如施工现场清理、施工构件运输、施工设备质量检查、施工现场道路修建等。其中构件运输顺序要与安装顺序相同, 施工团队将构件运送到指定场地后, 需要将构件放置在正确的起吊位置上, 用枕木保护构件外壳, 避免发生碰撞。另外, 钢结构施工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施工现场会出现氧气和乙炔等具有危险性的气体, 这需要施工团队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 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钢结构施工技术涉及到了高空作业, 为此, 施工团队需要树立安全意识, 着重检查施工设备的安全程度, 如果发现问题, 要将其及时汇报给维修部门, 避免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房建房建土木工程质量保障的措施应用

2.1新型预应力技术

房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质量保障要从预应力技术出发, 并扩展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范围, 该技术主要将预应力布置在混凝土结构外层, 技术人员在传统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基础上进行质量保障, 能够将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筋连接在一起。目前, 体外预应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特种建筑结构施工和桥梁施工中, 减少了施工管道内部的摩擦力, 为后期的维护和检查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 施工团队应当加大对新型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力度。

2.2深基坑支挡技术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 建设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抗震技术, 加强了地下空间设计, 为了进一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施工团队展开了对深基坑支挡技术的研究与质量保障。深基坑技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桩锚支挡技术, 主要针对挖掘深度较深的房建土木工程。在应用深基坑技术前, 施工团队需要确认现场的地形特征, 如果地质条件比较恶劣, 可以通过灌注桩技术和预应力锚杆技术来提高施工质量。现阶段的房建土木工程大多数需要通过临时加固桩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承压能力, 为了满足建筑结构对承重力的需求, 施工团队可以应用支挡承重一体化设计模式, 既能实现支挡目标, 又能发挥承重作用。上述建设方案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减少企业在施工环节中的资金投资和资源投资, 为建筑企业带来了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灌注技术

灌注技术的质量保障主要体现在钻孔技术上, 钻孔是房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施工团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 在钻孔施工前, 施工团队需要做好周边环境的清理工作, 随后应用精密的测量仪器确定钻孔的具体位置, 确保钻孔结构的一致性。其次, 要事先调节钻孔设备的基本性能, 确保钻孔工程的顺利实施, 如果在钻孔过程中出现了坍塌或卡钻现象, 需要立即停止钻孔操作, 分析出现坍塌现象的原因, 在解决完施工故障后再恢复钻孔作业。最后, 需要不断完善灌注技术, 及时补充钻孔内泥浆, 达到良好的填充效果, 以此来确保预制桩结构的稳定性。

三、提高房建房建土木工程质量保障的措施的实施前景

在房建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未来开展过程中, 其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为两方面。分别为技术化发展和生态化发展。就前者来说, 主要是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加强,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渐兴盛, 促进房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增强, 有利于将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提高。

四、结语

在房建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促进施工技术的质量保障发展, 有利于将施工质量进行提高, 促进施工效率, 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 相关人员要能够根据其技术特点, 有阵对性的进行质量保障推进, 促进预应力技术的实现, 推动灌注技术和深坑支护技术, 并在未来的发展建设过程中, 着重加强行业技术的技术化发展和生态化发展。从而为行业的长久推进做出基础奠定作用, 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强。

摘要:基于房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工程质量保障发展是其行业进步的主要内容, 但是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却存在较大不足, 本文开展提高房建土木工程质量保障的措施研究, 通过对施工技术进行介绍, 对其质量保障策略进行研究, 从而保证房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促进国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质量保障,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 黄永祥.关于房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保障及发展分析[J].江西建材, 2017, (08) :92+94.

[2] 朱伟, 陈超.房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保障及发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 2017, (09) :266.

[3] 付江.关于房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保障及发展分析[J].江西建材, 2017, (01) :79-80.

土木工程研究范文第4篇

1、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管理意识淡薄

自从建筑行业进入到改革时期之后, 我国在工程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 土木工程也由此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随之市场当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没有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而造成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相关的施工人员管理意识淡薄、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没有明确的认识, 而且施工单位也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 这便给工程的建设质量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时也增加了施工成本, 严重阻碍着土木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1.2、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市场当中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只是一味地追赶施工进度, 而忽略了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 这样一来很容易出现部分施工人员偷工减料, 甚至还会引起施工过程秩序的混乱。虽然施工成本有所降低, 但是却严重影响着工程的最终建设质量, 此类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

1.3、施工技术水平偏低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一般情况下比较复杂, 具体的施工过程会涉及到多种施工技术, 可以大多数施工管理人员却只是采用一种管理方法, 没有一个健全的技术控制体系, 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提升, 严重阻碍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另外, 在对实际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工程进行模拟, 也没有制定非常完善的施工方案, 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就会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 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收益。

1.4、施工人员与项目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部分施工人员为了快速完成工程, 就只是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 对施工质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也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与教育, 大多数施工人员只是一些临时的农民工, 对于土木工程的具体施工难度和施工特点都没有充分的了解, 在实际工作中能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除此之外, 管理人员也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 严重阻碍着工程的高效施工。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2.1、施工企业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首先, 施工企业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就应该对施工人员组织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活动, 不断提升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而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大多数危机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比如管理人员没有对相关的管理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操作或者是施工管理工作只是流于形式等等。所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教育, 从而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危机率将至最低;其次, 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对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引起足够的重视, 积极接受社会对工程的监督, 及时了解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 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再次, 创建有效的交流渠道, 同时还应该树立起很好的危机管理意识, 进一步对土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管理。

2.2、完善施工监督机制

虽然现如今土木工程行业市场当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但是施工企业不能只是一味想着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还应该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确保, 这就需要对施工监督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严防各种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 同时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缩减施工成本的投入, 当然应该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之下, 有效促进土木工程工程的顺利推进。

2.3、建立健全技术控制系统

土木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多会涉及到比较多的施工技术, 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施工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方式都非常传统,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以一定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技术控制系统。在完善过程中势必会应用到计算机系统, 其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机械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人为因素进行很好的预测, 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 从而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最大化节约。另外, 合理利用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对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 从而对施工方案进行不断地完善, 有效避免了施工材料不齐全现象的发生, 大大降低了对各种材料的浪费, 节约了施工成本。

2.4、提升施工人员与项目部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在土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 企业就应该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组织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活动, 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 可以制定一定的培训考核机制来帮助培训内容的有效落实。另外, 还应该积极倡导对施工人员的个性化管理,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有效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对于管理人员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鼓励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勇于克服各种困难, 不断提升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 只有做好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 才能更好地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应该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从而不断促进整个土木工程领域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建筑在城市中建立起来, 推动我国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 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的方式和对策。目的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能够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及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 通过对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的素质等方面的加强, 从而使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石军岭.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J].河南建材, 2016, (04) :66-67.

[2] 罗璇.现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 2016, (29) :146-147.

[3] 李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分析[J].江西建材, 2016, (23) :298.

土木工程研究范文第5篇

1 培养提高实验人员素质,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验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否适应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因此, 加强和提高实验人员素质、使他们既精通理论教学又精通土木工程行业生产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双师”型教师已成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 校企挂钩, 顶岗实践, 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

为适应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的需要, 解决理论和实际脱节、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 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专业课教师经常深入行业第一线, 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 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这是拓宽教师知识面,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并可以促进“以产带学, 以学促研, 以研促产”。

1.2 学校利用假期举办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班

选派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学工作, 新老教师之间互相切磋技艺, 共同提高, 并积极与劳动等相关部门联系, 力争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

1.3 设岗练兵, 变消费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

教师亲自参与到实习的整个过程中, 通过指导学生实习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同时使教学实习和生产创收有机结合, 达到在育人中创收, 在创收中育人的目的。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脱产学习, 并参加专业技能登记考核。

2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建立全面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开放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的实验环境, 以弥补因课时及教学体系的不足而造成实验能力较差的现实问题;同时也为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创造性实验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 有力的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

我校的土木工程学部现有普通建筑材料实验室、道路建筑材料实验室, 结构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检测试验室、土工试验室及测量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不仅承担学部的实验教学任务以及教师的科研任务、还有部分实验向学生开放。如普通建材实验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道路建筑材料实验室沥青混合料车辙实验及理清三大指标实验、结构试验室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土工实验室土的三轴压缩试验及力学实验室向学生开放。

2.1 实验准备工作及方法

每个实验室都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水平的教师指导, 实验前向学生公布开放实验名称及实验指导书。一般要求学生具有所选实验的基础理论, 实验前应该对相关知识加以了解, 弄清本次实验的基本原理。

学生在试验室可以根据指导老师的安排完成实验内容, 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安排实验。另外, 为了更全面的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验及科研水平, 吸纳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其次, 还与生产单位合作参与他们的实验项目,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3 改革实验的管理体制,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我校是一所民办高校, 实验室建设水平和科研水平与公办高校还有一定的差距。民办高校如果想取得更大的发展, 就必须提高其科研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 培养更高水平的社会急需人才。所以民办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整体发展, 以及学校长期的发展。因此, 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实验室是民办高校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1 找准定位, 明确建设方向, 努力形成特色

实验室建设的定位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思路, 在实验室建设的类型上要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为主, 加强科研与应用;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 并培养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实验室建设的措施可以通过院级和系级的实验平台, 来建设应用效率高, 总体水平强的实验室。可以成立实验中心, 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的效益,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节约有限的资金。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形成自己的特色, 要在完善基础实验的基础上, 进行研究型实验, 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和教学科研的有益结合。争取做到促进教学与提高科研的目的, 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3.2 探求其它实训途径

近年来, 黑龙江东方学院土木工程学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传统的学期制度进行修订, 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实行“3+1”教学模式, 四学期的理论教学压缩到三学年上完, 学院和一些大型的建筑单位实行校企合作。学生在第四学年深入到施工第一现场完成整个工程相关内容的实习, 这样不仅使学生在书本上得来得知识得到强化, 还可以通过学生实习活动和国内的一些实力较强的建筑单位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以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多年来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一贯重视实验教学, 重视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型和发展的今天, 我们以改革的态度寻求和探索适合自己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 建立符合“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摘要:实验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 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目标与我院土木工程学部具体实验课, 就培养与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素质;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建立全面开放实验室;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结合我院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验室教学,改革,对策

参考文献

[1] 曾磊.土木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09.

[2] 刘常青.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初探[C].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上一篇:土木工程专业下一篇:土木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