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范文

2023-09-17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范文第1篇

1 省级二类化学 (师范类) 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

福建省教育厅为了贯彻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函[2007]134号) 精神, 启动了2007年度特色专业点的建设工作, 明确师范教育类为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要求围绕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目标, 调整教师培养方案,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教育实践, 教育实习原则上不少于一个学期, 有相对稳定的中小学实习基地;形成教师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并聘请中小学一线教师兼职兼课制度;近三年毕业生到中小学就业率较高;为基础教育服务并有较大影响。

我们依据国家需要, 紧密结合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 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 对化学 (师范类) 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形成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 省级二类化学 (师范类) 特色专业建设的实施和探索

2.1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的化学 (师范类) 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国家教委于1998年正式实施了面向21世纪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 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高等院校以特色和品牌专业建设为突破口, 对本科教学进行较大的调整和改革, 重新进行相关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分布、教育资源配置等规划和建设, 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1~3]。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21世纪高等师范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深入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中学化学教师的需要, 也是提高高等师范教学质量的需要。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和改革经验, 于2007年对高等师范化学特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设置了新的课程体系。

为了加强化学专业人才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 形成有效机制, 我们聘请中学优秀校长、特级教师、省级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 制定与中学化学教育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1.1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为导向, 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在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变革时期, 化学教育应更新教育观念, 放弃传统的思维方式, 构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高等化学教育的新思路,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为导向, 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化学教育与教学研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而化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绝大多数的就业方向是中学当教师、中等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培养的学生应能服务于地方教育发展, 具备“素质好、能力强”的特点。据此, 我们确定化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质, 具有社会责任感,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 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人才。

2.1.2 新课程体系的设置

设置新的课程体系的原则是优化专业课程, 减少必修课, 增加特色课程和实践课程, 课程设置合理, 课时分配适当, 优化筛选反映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内容, 避免内容的重复, 加强实践环节, 强化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依据教学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新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探讨建立科学的衡量素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全面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教师职业技能。为此, 我们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0世纪高等师范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沿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等板块课程结构, 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存在诸多弊端。根据学生毕业后就业面较宽的特点, 我们新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强调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 强化基础, 淡化专业, 加强综合能力训练, 突出素质教育等要求, 以及努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 提高教学效率等原则, 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稳妥的整合与更新。在化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教育中, 强调对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根据教育发展需要, 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多组专业课课程群,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修课程, 在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 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用人市场的要求。据此, 将教学计划专业方向课设置了以下三个模块:教师教育类模块;化工类模块;考硕士生预备模块。每个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模块。

改革了实验课程体系, 为了落实教育部对质量工程的要求, 提高本科化学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 对化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 探索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精选实验内容、开出综合、设计性实验, 力求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意识培养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本科生的要求。

2.2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加强新教材建设

改革新的课程体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充分反映目前中学化学教育的新发展、新要求, 减少陈旧内容、减少必修课, 增加特色课程和实践课程, 课程设置合理, 课时分配适当, 优化筛选反映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内容, 避免内容的重复, 注重实践环节, 强化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依据教学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打通学科间的壁垒, 重新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探讨建立科学的衡量素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全面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教师职业技能。为此, 我们把“强化基础, 培养能力, 重视实践, 突出师范”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实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重构和优化组合, 减少了各门课程间的重复, 增加了绿色化学、生物化学以及环境化学等前沿课程的最新进展, 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节约了课时约20%。分析检测中删减了与无机化学理论部分的重复内容, 着重介绍定量分析和仪器分析内容。同时还增设基础化学实验课程, 该课程主要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 并将微型实验、绿色化学引进实验课程中。

2.3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要在教育上创新, 要有一支创新型的师资队伍。首先, 要培养开拓、创新型人才, 教师就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要敢于接受各种挑战, 用创新态度和科学精神去设计、实施、评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 不断创造新鲜的好经验。这就要求教师以学术性和科研性为主体, 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 使自己的知识具有深厚的基础性和极大的探索性, 以便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其次, 基础教育要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应试教育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主要目标, 教师只对教材和教案负责, 学生只满足于答案的高分, 创新能力培养没有得到重视。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教师通过知识载体, 对学生实施能动的心理和智能的导引, 是一种启迪智慧、开发悟性、培养能力、挖掘潜能的教学过程。所以, 能不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因此, 建立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在原有一位博士的基础上, 又选送2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一位教师到重点大学访问进修, 新增一位教授。

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中学一线学习交流、请中学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 建设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2.4 改革实践教学, 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除课内实验外, 对化学专业所有重点课程的实验均进行改革。设置的集中实践教学有:军训、教育实习、化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建立学生到中学、化工厂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 实践实习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教育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2.5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应解决拓宽专业、提高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等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育已不能满足需要, 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实行导师指导制, 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讲授要面向全体学生, 所以无法顾及个别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要做到主体性、个性化教学需要实行导师指导制, 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在三年级提出申请, 根据个人兴趣爱好, 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指导教师, 由导师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制定和实施主体性、个性化培养方案。

科技创新贯穿本科生四年学习, 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 结合相关化学教育实践, 开展科技服务等活动, 取得良好的效果, 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开放性实验, 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意识。化生工程系还特别申请设立本科学生创新科研资助基金, 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积极参与教师科研, 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近几年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化学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2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5%;学生考研录取率达到14%以上, 并逐年上升, 这在同类高校中保持领先水平;学生积极参加科研、竞赛活动, 近3年本专业本科学生共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十几篇。

3 省级二类化学 (师范类) 特色专业建设的几点体会

化学特色专业建设, 学生培养质量是关键。化学特色专业品牌的最终认定是“市场”, 市场对品牌的认定是根据毕业生质量。因此, 品牌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培养质量, 近2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6%;2008届毕业生有7位考上硕士研究生, 占班级学生数的14%, 说明了化学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显著的效果。

学生的培养质量, 首先取决于教师质量。化学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必须有一支稳定的, 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且由高水平教学带头人领导的教学队伍, 有一位国家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2位校级优秀教学骨干。

实践证明, 新的课程体系体现了改革的指导思想, 反映了高等师范化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反映了高等师范的特色。

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办出专业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措施, 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 形成化学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 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摘要:根据高校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要求和目标, 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的实施和探讨, 以化学专业为对象, 加强教学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 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质量工程,化学,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 张士诚, 陈小宏, 胡品慧.建设本科主干特色专业, 培养高素质石油石化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6:70~71.

[2] 任延冬.建设特色专业, 提高教学质量[J].辽高职学报, 2002, 4[5]:53~54.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范文第2篇

一、师资队伍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教师问题也专门作了阐述, 明确要求要优化结构, 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针对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师结构特点和专业特色, 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促使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第一, 针对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努力打造“四师”型教师队伍。即要求教师不但上课能当好教师, 下现场还能当工程师, 搞科研还能当设计师, 同时还要当好编外政工师。第二, 依托学院常年积累的科研优势, 主动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开展科学研究, 注重学研产的紧密结合, 培养活跃在国家基本建设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第三, 探索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多种制度, 促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第四, 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二、专业建设

根据对国内设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专业院校的广泛调研, 在保持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服务铁道”特色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 使专业建设与改革向纵深发展, 使专业建设更好地结合并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开展较系统细致的研究和实践:第一, 围绕“强化基础, 拓宽专业, 注重实践, 提高素质, 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总体原则, 紧密围绕国家基础建设。在教学改革实践中, 努力形成“以培养大型施工机械的设计、制造与使用管理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特色, 满足国家基础建设对施工机械专业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 保证学生有较高的就业率。第二, 构建6+2分段式宽口径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即前6个学期本专业的学生选择相同的公共基础课, 后2个学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自愿, 双向选择专业方向, 然后进入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第三, 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体系。

三、课程建设

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一般主要到铁道施工单位或企业从事、管理、设计、维修等技术工作。因此, 要求培养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样才能很快地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开展课程建设:第一, 针对专业特色, 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群。在课程建设中, 不是对单一的课程进行建设, 而是将专业课分成若干课群, 对这些课程群进行建设。根据“以培养大型施工机械的设计、制造与使用管理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特色, 将专业课程化分为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群、机械电子工程课程群、工程机械课程群、机车车辆课程群, 针对每一个课程群进行建设。第二, 依托科研优势和教改成果进行课程建设, 打造精品课程。将教师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TBM) 、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架桥机设计等一批科研项目中取得的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使学生尽快接触到学科前沿的相关知识。依托教师在教改方面取得的成果, 打造多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带动整个专业课程的发展。第三, 建立动态的课程调节机制。学院每年召开相关会议, 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市场变化, 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讨论, 及时调整相关课程与教学内容。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 因此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 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并把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第一, 构建一套适用面广、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的实验教学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共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对理论的认知能力。第二层:设计和专题性实验。培养学生对工程、产品建模能力和利用已有条件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第三层:综合性实验。根据专业教学需求, 对实验内容进行专门规划, 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四层:“创新性”实验。面向高年级开设, 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 坚持师生共同参与、自主研发制造实验设备、实习设备, 服务于实践教学。第三, 积极探索校内外相结合的生产实习模式, 创建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

五、结语

应采取调查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形成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试点, 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我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 调查研究国内外本专业的研究现状, 然后结合学院自身的优势以及河北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调整改革原有培养方案, 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提高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基本建设培养人才的能力。并应按“边研究, 边改革, 边实践, 边总结, 边提高”的总体原则, 确保改革方案有条不紊顺利进行。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建设, 努力使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特色更加鲜明, 为河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1]林燕波.师资队伍建设应摆在学校发展的首位[J].科技资讯, 2009 (27) ;[2]王晓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6, 27 (4) ;[3]范扬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福建高教研究, 2007 (2) ;[4]易晓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选修课建设的定位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1)

摘要: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四个方面着手, 探讨了一条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特色鲜明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师资队伍,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建设

参考文献

[1] 林燕波.师资队伍建设应摆在学校发展的首位[J].科技资讯, 2009 (27) ;

[2] 王晓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6, 27 (4) ;

[3] 范扬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福建高教研究, 2007 (2) ;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范文第3篇

制定了《阿克苏市中医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纲要中重点对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完善了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

(2)医院工作计划明确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在2011年计划中,为确保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医院明确提出了:‚第一,医院在现有的科室的基础上发展1-2个有中医特色的专病专科使其形成特色和专长。第二,充分发挥名老中医及高职称、高资历专业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作用。逐年逐步带出一批高徒,使之成为发挥中医药特色的主力军,促进中医特色专科更趋成熟,逐步形成阿克苏市中医药人才培养示范平台;第三,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形成保驾护航,强化中医特色机制。将院内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量,中医治疗率、中医药技术运用率的提高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在全院营造‘爱中医、学中医、讲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3)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医院建立健全了综合目标管理体系,每季度严格考核,并与科室的绩效工资挂钩,确保医院中医药特色的发挥。医院2011目标考核中医药类指标有:中药类药物用药与用药总量的比例;中药饮片用量与院内制剂和中成药用量的比例;中药处方与总处方比;中医治疗参与率;中医治疗率;中医药技术运用率。

人员配备

(1)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2011年,全院正式在编职工总数126人。聘用人员20人

全院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共38人,其中中医23人,占执业医师比例60.53%。

药剂人员18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13人,中药占药学人员72.22%。

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的比例为100%。

临床科室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的比例分别为:内科85.7%,针推科100%,外妇科50%

(2)根据中医医院的等级和规模,合理配备医院领导班子人员和管理人员。

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75%。

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科、护理部、药剂、医院感染科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均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

医院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教学(兼)、科研(兼)等部门负责人中医药专业比例为75%。

(3)合理配备临床科室负责人

医院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内科、针灸推拿科、外妇科、中医药类别占60%,其负责人均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均在15年以上。

中医药文化建设

(1)医院宗旨等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医院的院训为‚以人为本、传承创新、医术精湛、厚德奉献、诚信和谐‛;医院的办院宗旨为‚中医为本、质量为命、发挥特色、精诚服务、惠泽疆民‛;医院办院方针为‚中医立院、依法治理、人才强院、特色兴院‛; 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建设具

有中医药特色的县级标准化园林式中医院‛;服务理念为‚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病人的生命大于一切‛。

(2)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根据《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精神,医院制定了五年规划、阿克苏市中医医院员工手册。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医院将建立和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3)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庭院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体现中医药文化

医院建有古典建筑风格大门,门诊楼塑有李时珍雕像,门诊后面有杏林园、住院部后面有亭子和长廊。在门诊楼和住院部均悬挂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栏,专栏风格和内容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基本统一了医院标识风格。新院的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庭院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正在规划,规划中将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建院27年来,医院以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立足阿克苏市医疗行业,医院得以健康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强化中医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得以迅速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存在的问题

人员比例

临床科室由于受专业限制,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的比例外科妇科未达标。

中医药文化

1、医院富含中医药文化的行为规范体系,尚不系统,但已纳入医院五年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将于2012年逐步实施。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范文第4篇

胥江社区有居民3585户,共计9785人,6个居民小区,大部分是老新村。辖区老年人社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多。新的一年,社区将以“8·10”为民服务圈为核心,开创社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我想讲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创新特色工作思路

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年内争创 3星级 社区。今年胥江社区将以“社区养老一网通”为品牌,“社区养老一网通”暨坚持夕阳康乐为目标,以居社养老为社区特色,树立网格化、网络化综合助老服务。

工作设想:

将两网化的管理延伸到社区为老服务领域中,针对目前辖区老年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利用现有的社区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满足辖区老年人的各种需求,针对老年人群体、个体情况提供差异化服务。通过结合街道即将实行的网络化系统,以“虚拟+实际”在实行网格化走访的基础上完善网格综合服务。

比如老年人普遍反映理发贵的问题,社区继续联系永琪理发店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理发,这个项目一直持续了五年,深受居民的欢迎。

社区老年人反映目前看电影比较贵,社区利用三楼多媒

体的优势,继续开设“18影视屋”,每月18号免费为居民放电影。

社区老年人普遍反映文化生活单调,社区整合各种资源,在社区民间社团组织“春光艺术团”草根领袖的带领下,每周和双休日下午唱歌、跳舞、唱戏,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坚持帮困洗衣站的特色服务,继续为特困老人洗衣、洗被。

社区将在走访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倾听居民有哪些需求,一方面不断挖掘更多的有效资源完善社区服务,真正实行需求和资源的有效对接。

“社区养老一网通”是社区在2012年工作中的一个设想,将虚拟的网络网格和实际的日常走访相结合,并建立为老服务网格制度,评估和检查“网格化助老服务”工作成效,不断探索网格化、网络化综合助老服务。

(二)实事工程打算:

今年社区居民办成有较大影响的实事:

1、为136号小区小游园内供居民休息的木质围椅进行修理,解决安全隐患,为居民提供休息的场所。

2、帮助136号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为即将进行的老新村改造做好准备工作。

(三)改善不足

1、加强管理,改善社区内部环境。实行社区“内部网格化”建设,将社区内每个房间、活动室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和区域,社区活动室实行社工负责制度,社工每人(或两人)分管一个房间或活动室,定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对活动室每天进行卫生管理,有利于每个社工发挥各条线的积极性,开展各项活动,也有利于提升每个社工的责任心,共同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去。

2、多沟通交流。严格执行社区考勤制度,严肃各项纪律,坚持每周开居务会布置社区各项工作,加强内部的管理和沟通,凝心聚力,带动社区整个团队的进步。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范文第5篇

(一)建设具有工艺性特色的工艺美术专业

(1)开设工艺性较强的实训实习课程

学校经过对地方文化市场的调研,发现宁波的竹根雕与树根雕艺术颇有市场,也颇有前景。这主要在于根雕艺术既有地方特色,且作为高雅的艺术品,又很有欣赏价值。而象山地处丘陵,毛竹根、树木根资源丰富,这对于发展根雕艺术十分有利。因此,学校在工艺美术专业中除开设贝雕、玻璃雕课程外,还开设竹根雕、树根雕等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先后建立贝雕、玻璃雕、竹根雕、树根雕等四个学生实训实习工场。这一良好的物质设施,保证了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工艺性特色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积极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因此,企事业单位十分需要工艺美术人才进行各种设计、策划、版面制作、广告宣传、模型制作和美术字书写等。于是学校又增设美工与广告设计专业,着重开设版面制作、美术字书写、广告设计创意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力求从工艺性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们还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施“交互式”教学,即把工艺课诸如色彩构成、图案、文样、包装、招贴、广告和CI设计,甚至实习课程的木雕、根雕、贝雕及建筑模型等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同时,学生们设计的各类习作、作品则通过Internet或Email与各兄弟学校进行直接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了良性循环,取得了成效。

(2)创办有工艺性特色的广告装饰公司

在开设工艺美术类专业之初,学校就根据象山经济的实际情况,并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以及设施优势,创办了象山县工艺美术实验厂。该实验厂对内负责指导工艺美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对外承接宣传版面制作的展览策划等业务。

随着装璜业和广告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美工技术人员从事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创意、策划制作和陈列设计。因此,学校在工艺美术实验厂的基础上成立了象山县职业高级中学广告装饰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专业教师参与经营管理,一方面承接各类媒体广告、电脑平面设计、广告印务及室内设计及绘画、裱画等业务。另一方面承担指导学生教学实习任务,并让学生直接参与产品制作等活动,以产促教,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进一步突出了工艺美术的工艺性特色。

(二)建设具有产教性特色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象山是“浙江建筑之乡”。目前有近50家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其中6家企业均拥有土建、市政、装璜的国家一级资质,建筑业已成为象山“一体两翼”经济格局的主导产业。学校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为象山建筑业的兴起和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又依托广阔的建筑市场发展了工民建专业。

(1)依托建筑集团和高校的优势,办活工民建专业

自1985年以来,学校先后开设了与建筑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群体,如建筑工民建、建筑施工、建筑水电安装、建筑财会及建筑装璜等建筑类的系列专业。同时,学校紧紧依托建筑集团公司的优势,积极实施职业教育与建筑集团公司的结合,强化工民建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国家一级企业宏润建设集团、龙元建设集团、华厦公司及华丰公司等单位签订办学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达13处,保证了教学实习的正常进行,也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学校还积极实施职业教育与高等院校的结合,依托高校的教学力量,抓好工民建专业建设。早在几年前,学校就与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建工系、宁波大学土建系建立起协作关系。我们送教师去高校参加进修培训,他们派教师来校指导实验教学,进行教研活动,共同搞好学科建设。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校外教师网络,聘请社会上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为荣誉教师及教育顾问,担任工民建专业重点学科的教学任务,或开展学术讲座。这样既充实了该专业的师资实力,又提高了教育质量,推动了工民建专业的建设。

(2)创办校办产业,服务建筑经济

根据建筑业发展趋势和地方实际需要,学校积极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和设施优势,并在宁波大学、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和县城乡建委的大力支持下,分别于1997年11月、2001年5月,先后成立了象山职业中专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象山县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第二检测室。

校办产业的创办,既有益于学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又有益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又可以发挥学校的师资优势和设施优势,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办学条件,促进特色专业的建设。尤其是监理公司,近4年来已成功地承接了宁波滨海学校、象山黄金海岸大酒店等近百项县重点工程及基础工程的监理业务,累计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工程造价达13亿元,监理造价近3亿元,监理费收入300多万元,创利税约72万元。

(三)建设具有科研性特色的农学专业

(1)建立柑桔实验基地,实施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

象山县有着悠久的柑桔种植历史和独特适宜的地理环境。但在以前由于缺少科学技术,柑桔生产普遍存在着树龄老化、品种单一,品质下降的问题,因而造成市场滞销。因此,学校于1983年9月特意开设了农学专业。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先后建立起120多亩柑桔实验基地,分布在三个有代表性的乡镇。这不仅是教学实习基地,而且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更是

产教结合和生产经营的基地。

在教学过程中,农学专业的学生常踏出校门,走向山村,把课堂设在柑桔实验基地上。如在教学柑桔栽培技术时,学生们身体力行,深入地头,从柑桔的选种、栽培、育苗、剪枝、松土、施肥、灭虫和摘果等一系列过程,都切实地进行了观察、试验,并记录、分析、说明变化原因及今后的做法。这一产、教、研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颇有特色,也颇有成效。

学校还充分挖掘柑桔实验基地的潜力,依托科学技术,发挥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科研活动。90年代初,学校就致力于搞国内外柑桔新品种的试种、筛选等工作。经过长期的试验,观察并记录了大量的技术数据,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学校成功地对老龄桔树实施大面积高接换种,做到当年嫁接,当年收益,大大缩短了换种时间,提高了柑桔的品质。其中“柑桔高接换种技术试验”曾于1993年10月获得国家科协、国家教委、国家环保局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等四家单位联合颁发的“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优秀奖”。

(2)创办柑桔研究所,引种推广柑桔新品种

1997年5月,经象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成立“象山县柑桔研究所”,并先后邀请以色列专家、英国柑桔保鲜专家来进行学术讲座、现场指导,相互交流,并引种柑桔新品种,丰富了柑桔种植技术,提高了科研能力。同时,该所还经常义务举办短期柑桔栽培新技术培训班,把农业科技信息、国内外柑桔新品种引种试验及推广情况及时传递给县内外的广大桔农。据统计,至今柑桔研究所已举办柑桔栽培新技术培训班达50多期,参加学习的省内外桔农为2500多人次。这对于提高桔农的科技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他们的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此外,学校还组织师生柑桔技术服务小组深入本县乡村,并因邀而前往宁海、奉化、鄞县、北仑、舟山、建德、温州及丽水等县市(区)作柑桔高接换种示范、指导,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范文第6篇

【南通大学排名】南通大学特色专业-南通大学录取分数线

南通大学坐落于素有“江海明珠”、“历史文化名城”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江苏省南通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12年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2004年,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南通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南通大学现已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南通大学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3700余亩,有25个学院和1所大型综合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全日制在校生3.5万余人,设有9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教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学校是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3年成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单位,2009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现有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等,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长效机制。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拥有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级工程中心和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一批高端科技创新载体。合并组建以来,共承担“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26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30余项,荣获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华医学成果奖、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多项高层次奖励。在SCI、EI、CPCI-S、CSSCI上收录及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教职工3000多人,教学科研人员近2200人,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700余人,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届江海杰出英才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杰出人才。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多个国际交流项目。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学校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在跨越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上奋勇前行,加快推进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立足南通,服务江苏,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南通大学历史沿革南通医学院的前身是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3月由清末状元张謇及其兄张啊创办,是我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27年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改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1928年南通的农、纺、医三所大学合并为私立南通大学,继而成为南通大学医科。1930年11月私立南通大学改为南通学院。1937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战争,南通学院被迫停课。1938年8月南通学院迁至上海,农科、纺织科复课,医科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合并建成国立江苏医学院。1946年,南通学院院本部迁返南通,同时恢复医科。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通学院医科改建为公立医学院,定名苏北医学院。1956年改名南通医学院,1957年南通医学院迁往苏州,改名苏州医学院,同时,在南通建立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部,1958年南通分部又改为南通医学院。1958年,南通医学院归属江苏省管理。1978年9月,隶属关系改为由交通部和江苏省双重领导,以交通部领导为主的体制。2000年2月起,南通医学院由隶属交通部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南通工学院的前身是南通纺织染传习所,创建于1912年4月。1913年9月更名为南通私立纺织专门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1927年改为南通纺织大

学,1928年与医科、农科合并为私立南通大学,1930年为南通学院纺织科,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南通学院纺织科迁至上海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1977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复建,成立南京工学院南通分院,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南通工业专科学校,1980年7月省政府报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南通纺织专科学校,1985年1月省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南通纺织工学院,1995年9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是由原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和南通教育学院于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的本科高等院校。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1962年停办。1976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以“扬州师范学院南通分院”名称恢复办学,197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南通师范专科学校”校名。南通教育学院前身是南通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南通市教师进修学院。南通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于1959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1963年停办。1982年3月经省政府同意,建立南通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南通市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3月南通市委决定两院合并,建立新的南通市教师进修学院。同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南通市教师进修学院定名为南通教育学院。2004年5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南通

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南通大学。

上一篇:水电工年终总结范文下一篇:电阻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