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师论文范文

2023-03-26

土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双师型”教师;研究

作者简介:孙家国(1968-),男,山东青岛人,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谷艳玲(1966-),女,河南鄢陵人,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福建 武夷 354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夷学院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ZLGCK201003)的研究成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岩土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能面向未来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看出,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的综合性、跨学科专业,这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武夷学院是福建省一所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自1985年开办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目前,该专业分建筑工程和岩土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共四届累计442人。根据学校提出的“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2]以“卓越计划”为引领,建设和拥有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教学能力,确保了“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满足“卓越计划”的要求下对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卓越计划”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卓越计划高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3]

由此可见,卓越计划对教师的教学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教育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设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4]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实现新形势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构建一支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才能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不断加大引入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除了招聘高校毕业生外,还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充实到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建设成一支由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组成并能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双师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近年来,学校先后从设计院、施工企业等单位招聘技术人员6人,提高了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

2.科学设置标准,保证人才质量

在引进优秀企业工程师过程中,结合专业建设要求,科学设置引进人才标准,对引进的企业工程师必须具备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中的一项或多项。这样,引进的人员专业能力很强,保证了人才引进质量。

3.加强引进人员的教育执业能力

企业工程师进入高校教学,往往会出现无法适应目前教育体制下的学校氛围和环境,在理论教学方面往往不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经常强调工程现场实际案例及问题处理方法,实际工程案例点较多,但不能将土木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案例贯穿起来讲授,经常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无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导致出现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5]因而,学校加大引进企业工程师“教师能力”方面的考核力度,引导他们尊重教育规律,着重培养他们的教育执业能力。

三、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建立一支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首要工作,而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卓越工程师教育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6]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现状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之间的差距,结合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特色与师资现状,以卓越计划为导向,全面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1.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1)盯企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合理组织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现场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双师型”的教师。每学期有计划地把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青年教师委派到相关工程建设企业中,如企业资质等级较高的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设计企业等。要求教师在这些企业里锻炼半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将土木工程理論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理论应用水平,使得他们成为能满足“卓越计划”要求的“高校卓越工程师”。学校出台教师在企业中实践过程中的优惠待遇政策,以解决教师在企业从事相关工程实践工作过程中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后顾之忧。

(2)盯名师。围绕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配备青年教师,构建由教学科研人员和实践教学人员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教学团队与企业合作,以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以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为导向,申请立项科研课题,以科研带动实践教学,培养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依托专业优势同武夷山市建设局和规划局等单位合作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安置房建设等项目6个,先后有12名教师参与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名师为核心、工程项目为契机,以科研带动实践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盯行业。地方性高校主要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鼓励教师考取各类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具有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8人,占本专业教师的50%。同时规范教师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能有序地在企业注册,并能真正地参与企业实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以避免当前仅仅挂名无实质性的工程建设管理的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挂靠”问题。

2.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教师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能力培养

(1)教师应树立工程教育理念。学校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向广大教师传递在“卓越计划”背景下目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土木工程专业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等信息,帮助教师明确土木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引导教师及时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理念。[7]

(2)以工程教育为导向,优化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目前,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混凝土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工程概預算、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课程。虽然各门课程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但各门课程教学目标缺乏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整体性目标,缺少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内容,同时多门课程教学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较多等问题。为此,学校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和实施要求,以“卓越计划”为导向进一步研究整合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建设方法的问题,重新制定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优化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3)以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改革。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专业教师必须以“卓越计划”为导向,开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即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例如以一个典型的建设工程案例为主线,将工程项目案例与课程理论内容结合,与学生互动式地讨论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校艺术楼建设项目为案例,贯穿该课程的教学全过程,通过现场教学、图片、录像等方式,学生不仅对工程理论理解更透彻,而且对工程实际相关问题更加专注和感兴趣。因而,以“卓越计划”要求为导向,鼓励教师进一步研究项目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整合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将多门专业课程以实际工程项目案例为纽带整合形成课程群,课程群内的并行课程、先后课程的讲授围绕同一综合性工程项目展开,使学生通过完成某一类综合性工程项目的研究、学习、讨论,共同协作发现隐含于工程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柝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实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8]

(4)科学制定评价体系。依据“卓越计划”能力评价方法与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这些能力。对于评价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时采取笔试和口试、试卷与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考查学生设计能力时注重过程与结果双重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可增加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而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学习效果的方法与过程中强调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动手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四、结语

“卓越计划”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通过引入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合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求教师深入工程现场,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积累土木工程经验。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活动中,以“卓越计划”要求为标准,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工程教育能力,从而培养出“双师型”的教师团队,为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况晓慢,刘卫萍,王培光.地方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大赛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7).

[2]高亮.赤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6).

[3]孙家国,谷艳玲.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611”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2,(2).

[4]王贵成,张明雷.“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3).

[5]龚艳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

[6]尹立孟.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师资问题与课程体系设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

[7]杨太华,汪洋,潘华,等.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

[8]王少怀,刘羽,黄培明,等.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J].中国地质教育,2010,(4).

(责任编辑:王祝萍)

土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工程实践教育是工科院校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工科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较大地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总结了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体制、观念、生源、行业等多方面分析了原因,也为改进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 实践教学; 工程实习; 教学方法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社会赋予高校的历史责任。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综合性要求高,实践性教学是土木工程教育中重要一节,改革和加强这一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规土木实践环节主要是:测量实习、认识实习、施工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延续了多年,总体有效可行。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方面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用人单位对当前土木毕业生有了一些不良的反馈,评价他们高分低能、理论脱离实际、基本技能缺乏、适应性差、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弱等等,在认真反思了目前的工程实践教学现状后,深切感到问题的存在,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去分析和研究。

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个人体会如下:

1.教学观念问题。我国传统高校教学,受前苏联教学模式影响很深,教学体系以学科专业为基础,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课为核心,工程教育模式长期偏离工程师培养目标;工科人才按理科模式培养,造成培养目标错位,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教法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主导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观上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性和探索性。这种模式延续到实践教学,导致很多教学过程以验证理论为主,方法机械、灌注,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批评性思维,也削弱了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获得的实践能力。

2.教学计划问题。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上存在不合理因素,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项目全过程一般需要1-2年,教学计划实习环节的时间一般为1周,最长的施工实习也只有3周,存在着工程长工期与实习短周期之间的矛盾。此外,高校多年来教学改革的结果,屡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教师们首先保护理论课时,压缩的大多是实践教学课时,使得实践教学总学时严重不足。

3.教学内容问题。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一般都是高校骨干教师主编或参编。教师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实践应用却很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近20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飞速,大量新建材不断涌现,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设计手段不断升级。 高校内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跟不上工程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企业的需求。造成了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脱节,课程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实习指导书更是缺乏,不少课程设计资料内容里出现已经淘汰多年的建筑构造做法,对学生的学习存在负面影响。

4.教学方法问题。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慕课”流行、数字“三维”。传统的平面书本教学方法,显然不如三维模型的展示方式直观。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讲课方式和内容是否应该与时俱进?工程实践环节教学指导如果借助BIM技术,是否会变得形象化、简单化、趣味化。

5.教学经费问题。工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本一般比较高,一般建筑工地离学校会比较远,如果有校车等交通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实习效率。但是很多学校基于节约教学经费的考虑,对一些相对费钱的实践环节进行裁剪压缩。虽然事出无奈,但也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6.教学师资问题。高校是高学历人才聚集的地方,这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的科研工作。但是,工程教学是离不开实践的。很多工科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经历,自己不懂工程,自然也无法很好地指导工程。长期脱离生产实践的校内教师去指导学生的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必将趋于弱化。

7.教学基地问题。建设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是工科院校的惯用做法,也比较行之有效。但是,改革多年后,激烈的竞争使得很多施工企业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兴趣不大;不少工地要实习生只是为了使用免费劳力,并没有人在负责地传授技能知识。同时,一个工地去太多的学生,基地确实也接纳不了。校外基地的稀少和不规范,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8.实习安全问题。土木工程实习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建工地存在较多的危险源。由于怕出安全事故,很多工地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老师也怕学生出事,对实习过程做了更多的限制,也影响了实践能力的训练。

9.行业状况问题。改革发展多年,建筑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变化。以前的施工企业拥有自己的施工人员,技术质量比较稳定,骨干人员能成为很好的现场指导老师。但是今天的施工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组成复杂,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操作不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学习效果。

10.学生特点问题。时代在变迁,60、70、80、90不同时代的人群,社会生活方式也有很大改变。因此,对新一代学生的教学模式也需要相应调整。增强专业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对土木工程实践教学问题根源的分析

进一步思考以上问题的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是这几方面:

1.建筑行业的过速发展导致企业平均素质下降。多年来建筑业的快速扩张,使得人员队伍庞大,工程标准松懈,整体质量呈下滑趋势,也同步影响了工程实践教学的效果,80年代的施工企业施工员指导实习还是十分认真负责的。

2.高校扩招后的平均生源素质也有下降。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空前发展时期,1999-2002年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平均年递增率为42.4%。扩招以放低标准为代价,使得一般高校的学生平均素质有所下降。“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校教学仍然沿用精英式教育模式是不合理的。

3.教育体制的改革还没有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已经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新的需求,很多家长希望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水平,把眼光投向了欧美学校。在这个用脚投票的年代,改革教育体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已是迫在眉捷的事了。

4.高校的教育观念问题尚未适应时代的变化。随着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呼声日高,转变高校教育观念显得十分迫切。应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营造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有利他们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才培养环境。

四、对土木工程实践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前述问题,我们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倡导“以生为本”。教学过程应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加大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改革旧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服务学生的思想去设计和细化实践教学过程。从单纯的训练式、灌注式教学转向引导式、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的能力。

2.优化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过程。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严格的教学计划是正常教学的保障。但是针对培养目标不断优化教学,也是高教改革的历史使命。针对土木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下降这一现实,重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适当缩减基础理论课时,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细化实践教学的过程设计,加大参与实践活动的灵活性,提高与工程建设的契合度,这些都可以使得我们的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更大改善。

3.教材适应时代,教学同步行业。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可以改变编写模式。对课程传统的理论体系部分,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对课程涉及工程应用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建议编制教材前,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毕业生座谈,尽可能多地吸收成熟的新技术,反映社会的新需求,充实到教材的相关章节中去,使我们的教材建设能跟上社会发展节奏,也利于毕业生能掌握与现实更近的技术。

4.借力信息科技,改革传统教法。信息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传授知识的新途径,视频教学、三维演示、仿真模拟等等教学新方法的出现,在带来实践教学便捷性的同时,也需要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去用很多课时才能表述清楚的施工过程,在演示软件的帮助下,只需很短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对应的课时数比例改变了,如何把富裕课时的教学内容更充实?如何让新手段更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都需要我们针对性地去研究。移动客户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课程答疑、教学辅导有了新手段。

5.加大实践投入,科学控制支出。提高工程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是这些年来一线教学单位的共同呼声。在国家提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今天,积极争取学校对工程实践教学的投入变得相对可行。当然,科学地安排实践教学活动,也可以大大节约实践教学经费。自行车、公交等社会公共资源的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的校企共享,临近学校实习地点的选择,免费公共博物馆设施的借用等等,计划的科学性也可以在保证实习效果的同时控制经费。

6.培养双师型师资,借力高素质企业。优秀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缺乏,也是工科高校长期的痛楚。博士生缺乏工程经历,实习指导教师不懂工程,这很制约实践教学的效果。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两手抓。一方面,让年青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去企业挂锻炼职,高校倡导教学、工程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实力比较强的大型企业联合,借用他们的培训基地和技术力量,聘请一批兼职的指导教师,来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力量。

7.依托龙头企业,构建多层基地。土木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量比较大,由于工程施工变化大,现场实践基地稳定性也不太理想。大批学生集中在少数工地,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可以将实习基地的建设分成多个层次。一方面与大企业集团联合,作为规范化实践教学训练的主基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建设一些小规模基地,以企业所善长的部分工艺作为实践教学补充,通过组合若干实践环节来完成全部的实习计划,以缓解工地在实习高峰期人满为患的情况,这需要教学单位更加合理的实习组织。

8.加强安全教育,增加安全保险。建设工地的安全事故问题,一致是企业和教师担忧的问题。很多工地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原因之一是怕承担学出现意外时的责任。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对学生加强实习安全的教育,细化安全教育的内容,落实管理保障机制。同时,也可以借鉴施工企业给工人购买安全意外保险的做法,为参加实习的同学购买商业险,以保障工程实习中的后顾之忧。

9.保障现场指导,加强校内指导。实习企业现场指导的老师素质不高,确实也会给我们的实践教学效果带来影响。弥补的办法是,购买或制作一些规范化施工的视频,示范教学和现场体验同步进行,好的做法从正面引导,差的做法做为反面案例,这样同样也可以起到教学目的。当然,最合理的做法是充分与实习单位沟通,尽量确保现场配备上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实在做不到的工地,应加强校内教师的指导力量。

10.鼓励引导,因材施教。有人说:90后的学生怕吃苦,耐心也不够。但是,大家也认为他们聪敏、活泼、有个性。针对新一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这一特点,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应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转变灌输式教学模式,改用引导式教学模式;细化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人性化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

五、结语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工科教师的共同心愿,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学校制度改革是促进工程实践教学发展的源动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提高工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核心;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成果,要培养创新型的工科学生,首先需要拥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只有出自土木工程实践的创新才会真正受到企业的欢迎。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项目受“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周末微实习”——土木工程校外实习分解式教学模式研究(项目号:jg2013124)

参考文献:

[1]陶学明,李颖.土木工程专业生成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 2000.12.

[2]伊廷华,王昆,李宏男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育,2012.21.

[3]汪志昊.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体会与建议[J].科技信息,2013.24 :112.

[4]杜国锋,赵彦.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5 ( 4).

[5]戴素娟等.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9.

土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3篇

《意见》指出,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以及实现与人才培养等制度有效衔接等措施,形成设置合理、覆盖全面、评价科学且管理规范的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

《意见》强调,要健全制度体系。增设正高级工程师,扩展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实现与工程领域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实行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不再开展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实行评审专业动态调整,促进评审专业设置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同步。要完善评价标准。分专业领域完善评价标准,淡化学历、论文和奖项要求,突出对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的评价,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可“一票决定”。要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议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程技术人才,采取“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方式;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入国际同行评价。要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推动与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强化协同育人理念,发挥企业等用人主体作用,实现评价标准与培养标准深度融合。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精简证明材料,减少证明事项,减轻人才评价负担。

《意见》指出,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工程技术人才的切身利益,改革工作复杂,社会高度关注,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区、各部門要精心组织,稳滇实施,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办法,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要加强宣传引导,搞好政策解读,引导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支持和参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联想与NetApp合资公司“联想凌拓”宣布正式成立

2019年2月25日,智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联想凌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凌拓”),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联想凌拓由联想和NetApp在中国共同注册成立,将利用包括闪存、存储与数据管理基础架构等在内的已有先进技术优势,赋能在华企业实现IT架构的现代化,并充分释放自身数据潜能。同时,联想凌拓还将把全球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和数据管理技术注入本土定制化和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驱动人工智能、物联网、5G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联想凌拓的成立将进一步改写中国当前的IT产业格局,为中国存储与数据管理市场树立新的里程碑。

联想凌拓首席执行宫(CEO)一职由前埃森哲董事总经理陆大昕(Erie Lu)出任,下设销售部、技术部、产品与市场部和服务部等重要职能部门,并即将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

联想凌拓首席执行官陆大昕表示:“当今,数字化转型浪潮已席卷中国,海量的数据正拍打着各行各业。数据可谓是企业撬起数字化转型杠杆的支点。数据的爆发让企业级用户更加需要从本地到多云环境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来对数据进行端到端管理。与此同时,企业级用户也越发青睐简化的基础架构来陕速构建新服务。联想凌拓的成立不仅将联想和NetApp的高性能数据管理技术与产品优势形成合力,还将产生更多更新的智能数据管理技术突破,赋能在华企业、释放其自身数据的潜能,从而拓展业务广度、加速转型创新并优化运营效率。”

土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针对“钢结构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课程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引进了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多媒体和传统手段相结合、专业钢结构设计软件介绍以及现场观摩教学等,使学生从实际工程设计层面进一步熟悉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在实施教学改革几年来,通过课堂教学检查和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分析,都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践能力;钢结构设计;观摩教学

作者简介:李昆(1973-),男,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副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钢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2009026)的研究成果。

钢结构用于多高层建筑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才积极采用钢结构作为多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近十多年来,钢结构建筑以其建造速度快、施工效率高、节能环保以及丰富多变的空间造型越来越受到我国建筑界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相继建设了越来越多的大型钢结构公共建筑,如鸟巢、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国家大剧院等。“钢结构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钢结构原理”的后续课程。[1,2]该课程旨在讲解典型钢结构建筑的构造及设计,使学生掌握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把“钢结构原理”中学到的各部分知识结合起来,并熟悉当前钢结构建筑领域的最新结构形式及其发展。

经调查,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传统钢结构建筑为主,教学方法也多是书本知识讲授配以课后习题的方式。在学生学完“钢结构原理”后,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提升上获得有效的帮助。而目前实际工程中需要毕业生能够在校门和工作岗位间进行无缝对接,这就需要学生在设计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全面地接触实际工程案例,掌握目前新型空间钢结构工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将实践能力培养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目前还未见到有效的实施方法。

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将实践能力有效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的目的。

一、“钢结构设计”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特点

目前,“钢结构设计”是三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各种类型建筑钢结构体系的基本形式和结构布置、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以及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同时还了解钢结构的制作、安装、防火及防腐蚀等;初步掌握建筑钢结构的设计过程和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熟悉相关的规范条文;了解目前新型空间钢结构的结构体系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常用钢结构设计软件并能初步使用;培养学生做到能够应用钢结构原理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本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内容较多,涉及轻钢门式刚架结构、重型钢结构厂房结构、多高层钢结构建筑、大跨度屋盖结构、网架和网壳结构大跨度。设计方法中既包括了力学理论推导,又包括大量的构造要求,同时又与相关规范及工程实际联系密切,公式、图表、规范条文多,具有综合性、技术性以及应用性等特点。[3]

由于目前学生所见到的建筑物大部分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导致学生对钢结构建筑很陌生,从而觉得“钢结构设计”这门课程很难,产生了畏惧心理。加之学生们没有实际工程经验,在本门课程学习中对工程设计也很陌生,因此,“钢结构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和其他课程相比,需要有所突破。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之外,更需要通过丰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1.工程实际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

实际工程是工科类课程教学最具有活力的资源,把实际工程引入课堂实施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书本中枯燥的理论活起来。大量工程实例的融入使课堂生动丰富,第一堂课的绪论中即通过海量的钢结构实际工程图片介绍目前最新的各类钢结构建筑,让学生在感叹中步入钢结构领域,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4]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工程实例贯穿整个理论教学。虽然建筑物的外形变化万千,但都是由一个个基本体系组成的,因此,设计原理的讲解决不能脱离工程实际。在讲解每一种受力体系前,先找来代表性的工程实例,抽象、简化成力学模型,分析相关构件的受力性质、破坏机理,从而引出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相关知识点。案例教学中注重时效性并跟踪前沿发展,如2008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在课堂上着重引入奥运场馆作为案例教学,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著名钢结构建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课堂上着重引入世博会中的典型钢结构场馆作为案例教学,如中国馆、澳大利亚馆、西班牙馆等,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钢结构进展和发展方向,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养成实时跟踪专业领域最新发展的良好习惯。

除了介绍成功的工程实例外,典型工程事故分析也必不可少。事故分析是理论研究的有力佐证材料,事故的发生是对设计理论的验证。把典型事故发生的原因从力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把所得到的结果引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2.多媒体授课方法和传统授课方法的综合采用

现代教学手段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它的应用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信息传递的标准化,是目前高校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但是要注意合理地利用。这是因为“钢结构设计”以力学结构计算为主,力学分析以传统的板书形式教学效果更好,对于构件的设计过程等用多媒体演示较好。

课程中,钢结构的发展简介等用多媒体手段就较好,这部分教学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由于在简介部分需要向学生传送大量的信息,因此,直观的图片和工程录像是最好的方法。对于桁架的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应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对于构件分析和施工焊接流程采用大量的工程图片、动画演示以及录像资料,演示如临其境,清晰明了,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现代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加深感知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课程中,对构件的力学分析采用传统法进行板书讲解,一笔一画地板书带领学生逐步了解、熟悉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看到基础构件的受力情况,由外力到内力,然后决定结构的稳定性。这一环环相扣的结构设计基本方法的板书演示,能够让学生通过教师逐步深入的讲解,了解得更加透彻,这种讲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3.钢结构专业设计软件引入教学

目前的钢结构行业已经广泛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全程的设计和绘图,学生在校园里如果不能提前接触和了解这类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初步掌握其技巧,则会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一下子手足无措,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钢结构设计软件,对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钢结构设计计算机化程度比较高,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上手快,但大多数高校本科阶段并不教授最常用的钢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一般技巧,学生一旦进入钢结构设计领域难免会觉得无所适从。将国内目前最常用的钢结构设计软件引入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必要的设计技能,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这种做法也会受到企业欢迎。

目前常用的专业钢结构设计软件有MSTCAD(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研发)、3D3S空间钢结构设计软件(同济大学研发)等,这些专业计算软件主要功能是:利用计算机建立实际构件的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设定模型材性、给定边界条件、加载,通过计算,得出构件模型实际内力、变形等,并按照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完成自动选材和最终的施工图。笔者在课堂上主要演示3D3S软件中几个基本结构体系的建模和设计全过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加以讲解,使学生对钢结构设计软件有了初步和直观的认识,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利用校园及其周边的建筑物进行观摩教学

在课堂教学之外,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增加了钢结构建筑观摩这一教学环节。我校的建筑物中包含了多种钢结构建筑形式,如大学生体育馆的屋顶平面网架、综合训练馆的屋面网壳结构、水工结构试验大厅的钢桁架结构、桔颂音乐厅大门的点支式玻璃幕墙结构、中心体育场主席台上方的索膜结构以及校园邻近的轻钢厂房和重钢厂房。这些丰富的资源可以成为课本中内容的有力补充,带给学生对钢结构建筑形式最直观的认识。在“钢结构设计”附带的课程设计——钢桁架设计中,通过在设计前后和设计过程中与实际的钢桁架进行实地观察、对比思考,找到自己设计的不足,课程教学效果非常好。这部分常常作为授课后的课程设计内容,学生学习热情空前,效果极佳。

三、教学效果的检验

灵活的教学方式是授课的核心方法。为了把握住整个教学过程,检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我们也在教学中设置了讨论会和撰写专题报告等方式。

1.开讨论会

以每一实践案例为主题,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设议题主持人,分组选派代表就此议题进行主旨发言,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共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分组选派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培养了学生动手查阅整理科研资料的能力,强化了实践教学感性认识的总结,提高了学生科学研究探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科学研究基本思想的养成,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

2.课后撰写专题报告

为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指定了一些钢结构类的专业期刊作为学生课后的阅读材料,以使学生随时掌握施工技术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及时了解当前专业动态的习惯。教学期间,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查阅相关文献,撰写专题报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结语

“钢结构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关键是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增加教学效果,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钢结构设计”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课堂中引入工程实际案例,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并采取现场观摩教学,辅之以讨论会和撰写专题报告等形式,为学生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化平台,旨在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手段的实施使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教学突出土木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具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养成,注重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要求。反映在学生就业上有很大的专业优势,而且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看,本专业毕业生在建筑领域能力较强,得到了社会认可,也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

参考文献:

[1]王小平,万红霞.《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7,(1).

[2]黄玲,谢洪阳.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4).

[3]陈新,李德建,冯吉利.钢结构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0,(4).

[4]何延宏.内容、过程、方法与技术——以《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6S).

[5]何健.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课程教学设计[J].三峡高教研究,2008,(4).

(责任编辑:麻剑飞)

土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建筑行业正在呈现出逐年发展的态势,这就使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趋向于科学化,但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依旧有诸多问题存在,使得工程安全问题不能得到保障。通过研究土木工程管理中产生的安全管理问题,能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并能在发展中深入探寻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从而让土木工程管理上升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土木工程;管理;安全管理;探索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施工中产生安全隐患,会威胁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影响工程的实施意义。故此,从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管理特点角度探寻问题,细致的分析施工中极易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借此提出有效的措施,望土木工程的施工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1、土木工程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内容探索

1.1土木工程安全管理具有流动性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是受到工程施工特点影响所致的。由于不同的施工部分需要由不同的施工队伍协助完成,所以流动性的特点将威胁整个管理过程。另外,同一个施工队伍中人员也具有流动性,部分施工队伍招聘到的人员多是临时性质的工人,所以同一个施工队伍中人员也很难固定,人员的流动性也是造成施工队伍安全管理的困难点。流动性的特点使土木工程施工安全培训时困难较大,并会提升管理难度,使管理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

1.2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复杂性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复杂性主要从安全管理统一标准缺失的角度探寻问题。由于土木工程施工时对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要求人在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土木工程安全管理表现出很大的复杂性。第一,不同区域间的安全管理内容上略显不同,随之安全管理形式也有所差异。第二,相同工程中由于施工方安全管理内容的不同,能造成不同的施工局面,有的施工安全管理具有条理化,条理清晰明了,让人耳目一新,但还有部分施工方施工安全管理极为复杂,各部门各司其职,导致管理缺失统一化与规范化。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困境

2.1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参与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人员多是农民工,他们在参与施工前没能接受安全隐患方面的相关培训,故此对安全知识了解甚少。加之,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缺失,因而施工过程中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很多施工人员为图“省事”,单方面的省略施工步骤,这都是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另外,部分土木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没能严格要求自己,时常出现酒后上岗或者抽烟上岗的情况,导致这部分人员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去工地工作,这就不能保证现有的施工质量,特别是紧急状况发生的时候,他们很难做出正确的反应,极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2.2施工单位单方面追求施工速度

部分施工单位施工时重视经济方面的利益,忽视对施工速度的追求,特别是在招聘施工人员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再让人员上岗,反而是直接让人员去现场工作。部分施工人员在对项目没有细致了解的前提下,盲目的上岗工作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工作,为项目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施工中单方面的追求施工的速度,忽略施工的质量,为施工安全带来诸多隐患,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3、土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对策的实施策略

3.1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安全生产中部分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安全管理过程中,为更好的强化人员的安全性意识,就要重视安全教育的培训。特别是对于部分一线工人而言,他们应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是不可或缺的。首先,他们要先对施工现场环境有着清晰地认知,然后要求这部分人员熟悉施工流程,在流程操作中做到严格执行,不做违规的操作行为。其次,对于先进的设备或者机械而言,先要对人员做上岗前期的培训与管理,只有人员具有相关能力以后,才能持证上岗。最终,现场的施工与安全管理中,先要做好技术方面的安全工作内容安排,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技术和操作规范,通过安全培训工作的落实,让员工安全施工有初步了解,然后结合施工设备的操作设备做详细说明,经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技术教育培训,从而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全部人员的安全素养。

3.2加强安全监理水平

施工中结合法律与法规的要求,强化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推行。作为监理人员应不断地强化现有的安全管理类工作。监理部门要担负起责任不断地进行巡视、抽查或者审查类的工作部署,完善现有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强化监理人员的整体性技术水准,要求参与监理的人员能够熟悉对应的法律与法规,并与施工人员一道做好安全检查类的工作,保证工作进度的同时,也能让工作有效的推行下去,预防安全施工的频发。

3.3加强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的技术控制

为更好的约束人员施工行为,可从技术手段上入手考虑问题,尽量在人员工程实践阶段就控制住违规行为,做到提高现行生产质量的同时消除土木工程的具体实施中存有的安全隐患,保证参与施工的人員能够按照施工标准从事操作,减少失误,将失误率控制在可允许范围内。另外,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进程中若发现某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要求在不影响其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前提下,停止施工出现问题的工程环节,让其他系统仍然正常运行,从而避免延误工程施工进度。

3.4采取防止发生事故的安全管理措施

要想完全杜绝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的想法显然过于理想,所以施工时就应从施工单位的安全事故预防角度思考问题,探寻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的源头部位,在制定合理解决方案的前提下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事故的频发。可以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监督和管理物品状况,用现代化的材料代替原有的危险性施工物品。如,限制压力的时候使用电力变压器或者高压设备等进行限压,这些都是降低土木工程项安全事故的有效方案之一。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是安全,这也将成为土木工程安全施工的关键点。但施工中受到社会政府监管和培训力度缺失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参与施工的人员从业素质偏低,流动性较大,在现场复杂性管理的前提下,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故此,针对上述状况就应结合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模式,推进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减少管理中频发安全事故。管理中只有落实好各项管理措施,从安全意识的角度寻找问题的源泉,解决各类安全隐患,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让企业向着良性态势逐年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媛媛.漫谈土木工程管理中的安全管理[J].科技与创新,2013,(06):14-15.

[2]陈治国.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工程科技,2013,(07):12-13.

[3]高婷.关于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12,(01):12-13.

[4]蒙强.土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01):12-13.

[5]徐乃洪.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01):12-13.

上一篇:大学统计毕业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