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26

土木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专业名称 建筑施工 基本学制 3-4 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安全检查等生产一线工作的操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和相关建设类企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员、质量检查员、安全管理员、钢筋工、模板工等岗位的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 具有建筑安全、环境保护与建筑节能等意识;

2. 会选用建筑材料和构配件,能进行建筑材料取样、检测、保管; 3. 能识读建筑施工图,会进行测量定位放线;

4. 能使用常用建筑施工工具、设备,会制定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案; 5. 掌握建筑工程主要工种施工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6. 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检查验收、监理和安全的方法; 7.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 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

建筑制图基础、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材料、测量放线、建筑施工验算、土方施工、结构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安全技术与管理;框架结构综合实训、混合结构综合实训;企业综合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工程质量与材料检测,安全技术与管理,施工监理。 职业资格证书

施工员,质量检查员,安全管理员,钢筋工,模板工。

序号2

专业名称 建筑装饰 基本学制 3-4 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建筑装饰绘图、装饰施工、质量检查、安全检查等生产一线工作的操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建筑装饰行业和相关建设类企业, 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绘图员、施工员、质量检查员及操作工等岗位的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 具有建筑装饰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意识;

2. 会选用装饰材料,能进行装饰材料取样、检测、保管; 3. 能识读装饰施工图,会绘制装饰工程方案图;

4. 能使用常用装饰工程施工工具、设备,会制定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案;5. 掌握装饰工程主要工种施工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6. 掌握装饰工程质量监控、检查验收、监理和安全的方法; 7.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 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

建筑装饰制图基础、建筑装饰构造与识图、装饰材料、墙面装饰施工、顶棚装饰施工、地面装饰施工、装饰隔断施工、装饰工程预算、质量检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工种综合实训;企业综合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建筑装饰设计绘图,建筑装饰预算。

职业资格证书

装饰施工员,质量检查员,装饰预算员,装饰绘图员,抹灰工,贴面工。

序号3

专业名称 工程造价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建筑工程预决算、招投标等一线工作的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工程咨询、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中介机构等单位,从事建筑工程预决算、工程招投标等一线的造价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 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意识;

2. 懂建筑施工、建筑装饰和建筑水电设备安装的构造,能正确识读相关图纸; 3. 懂工程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等基本知识; 4. 能根据有关资料正确地编制建筑工程预算;

5. 能应用企业定额控制工程造价及利用清单编制工程投标报价; 6. 具有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笔录、整理、建档的能力

7. 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应用计算机处理工程造价业务。 专业学习主要内容

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建筑装饰构造与识图、建筑设备安装构造与识图、建筑力学和结构基础、建筑施工技术、CAD、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预算电算化;工程造价的综合实习;企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装饰预算,安装预算。 职业资格证书

预算员(造价员)。

序号4 专业名称 土建工程检测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土建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操作人员。 业务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类土建施工企业和工程材料检测单位,从事施工质量控制和常用工程材料检测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2.懂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会操作技能,能识读工程图纸; 3.掌握土工试验检测、一般工程结构与施工的基本知识; 4.懂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标准以及检查方法; 5.会常用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和数据处理的技能; 6.能运用常规测试技术进行工程和材料质量检测与评定; 7.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 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土工试验与检测技术、土建施工技术、无损检测与电测技术、工程质量检测与质量评定、近代测试技术;工程测量实习、材料试验实习、工程质量控制实习;企业综合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土建工程材料检测,土建工程质量控制。 职业资质证书

质量检查员,材料试验员,监理员。

序号5 专业名称 水电设备安装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房屋建筑水电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的一线操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相关建筑水暖和电气行业与企业,从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预算、营销等岗位的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 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意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2. 能识读建筑电气、建筑给水排水与供热系统的工程图纸; 3. 会根据工程图正确选择材料、附件、安装机具与测试仪表;

4. 能按图正确制订施工措施,经济、合理、按时地完成安装任务及调试任务。 5. 能正确按照施工验收规范组织施工,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 6. 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 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识图和建筑构件、AUTO CAD、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识图与安装、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识图、供配电技术、建筑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建筑电气照明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施工组织与管理;钳工实训、管道工实训、焊工实训、电工实训;企业综合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供热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建筑水电设备的维护,建筑水电安装预算。 职业资格证书

管道工,建筑电工,维修电工,施工员,预算员。

序号6

专业名称 市政工程施工 基本学制 3-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市政工程施工生产一线的测量、施工、质检、造价及管理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城市市政工程行业的施工单位,从事市政工程测量员、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安全员等技术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 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意识;

2. 能应用市政工程施工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3. 懂城市道路、桥涵与管线工程基本结构,能识读工程图纸; 4. 懂工程测量知识,会仪器操作; 5. 懂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及试验技能; 6. 具有路基路面、桥涵和管线工程施工能力; 7. 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 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

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道路材料试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构造与施工、路面结构、给排水及管线工程、道路施工技术、道路养护与管理;工程测量实习、建筑材料实习;企业综合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市政工程管理 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7

专业名称 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 基本学制 3-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与养护一线的测量、施工、质检及管理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道路交通行业的施工和养护单位,从事道路工程测量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技术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 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意识;

2. 能应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3. 懂常用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结构,能识读工程图纸; 4. 懂工程测量知识,会仪器操作; 5. 懂建筑材料基本知识及试验技能; 6. 具有公路路基路面、桥涵工程施工能力; 7. 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 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

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地质与水文、道路材料试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构造与施工、路面结构、道路工程施工技术、道路工程管理、道路养护与管理;工程测量实习、建筑材料实习;企业综合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公路养护技术 职业资格证书

计算机操作员,测量放线工,建筑材料试验工,道路养护工。

序号8 专业名称 铁道施工与养护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铁道线路、桥涵、隧道工程施工与养护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 业务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铁路、城市轨道建设和管理单位,从事一般铁路线路、桥涵、隧道以及城市轨道的施工、养护和基层管理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2.掌握一般铁路线路、桥涵、隧道以及城市轨道构造与施工的基本知识; 3.能识读工程图纸,会工程测量的基本技能,并能进行施工放样; 4.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

5.具有一般铁路线路、桥涵、隧道以及城市轨道施工和养护的能力; 6.能完成一般工程的预算和工程结算工作。 7.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 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地基基础、铁道桥涵、铁道隧道、铁道线路、城市轨道工程、工程施工机械与工务养护机械、施工组织管理与概预算;测量实习、工种操作实训、施工实习;企业综合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铁道隧道施工与养护,铁道线路施工与养护,城市轨道施工与养护。 职业资格证书

铁路线路工,铁路桥隧工,测量工,实验工。

序号9 专业名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基本学制 3-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水利水电工程现场施工与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一线的操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从事水利水电土建工程工种施工,也可承担施工现场管理职业岗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从事水工建筑物运行、维护职业岗位。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2.理解水工建筑的基础知识;

3.能识读工程施工图、进行测量放线;

4.能进行水工钢筋、模板、混凝土等施工和建筑材料、土工等试验; 5.能编制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工程预算; 6.具有水工建筑物运行、维护的初步能力; 7.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识图、水利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力学与结构基础、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预算、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种实习、工程预算编制实习;在企业进行工程施工、运行维护综合实习或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 职业资格证书

水工钢筋工,水工模板工,水工混凝土工,施工员。

序号10 专业名称 农业水利技术 基本学制 3-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农业水利技术应用与安全饮水工程施工、运行、维护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乡镇水利管理单位,从事农田灌排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的施工与运行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2.理解农业水利工程的基础知识;

3.能识读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图、会进行测量放线;

4.能进行农业水利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的施工和建筑材料、土工等试验; 5.能编制中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工程预算;

6.具有灌区及渠系配套建筑物、水泵站、安全饮水工程的运行、维护的基本能力;

7、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识图、水利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与结构基础、农业水利工程基础、农田灌排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管理;节水灌溉综合实习、施工工种实习、工程预算编制实习;农业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综合实训或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农田灌排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安全饮水技术。 职业资格证书

灌排工程工,渠道维护工,灌区供水工。

序号11 专业名称 矿井建设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矿山建设工作的技能型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面向矿山及其它矿业,从事矿井建设基层管理岗位的区(队)长、班(组)长、技术员、材料员、经济核算员;操作岗位的巷道掘砌工、支护工、锚喷工等专业工种的操作与管理人员。 职业能力要求

1、遵守矿井建设安全法规,节能减耗,具有良好的矿井建设职业道德;

2、具有矿井建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处理矿井建设工作、生产中的一般技术问题的必要知识;

4、具有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常识;能识读采掘工程图; 5. 具有处理受地质构造等因素影响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6、具有按照设计方案组织施工,编制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能力;

7、具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能够处理一般灾害事故的能力;

8、具有建井工作中各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正确操作和使用掘进常用设备并进行基本维护保养的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矿山地质、矿山测量、矿图、巷道布置、采矿技术、井巷工程、建井机械、巷道施工、井筒特殊施工。 专门化方向 职业资格证书

巷道掘砌工 巷修工 支护工 锚喷工

序号:12

专业名称: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 基本学制: 3-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工程机械运用、维修、管理、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线操作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相关行业的工程机械施工、工程机械管理、工程机械营销单位,从事工程机械的运用、维修、管理、营销及售后服务。 职业能力要求:

1. 具有生产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2. 懂典型工程机械基本结构,能识读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3. 具有典型工程机械的操作技能;

4. 会常用工程机械的保养、维护、调整与机务管理; 5. 能从事一般工程机械的营销和售后服务; 6. 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 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

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液力传动、工程机械构造、工程机械维修、工程机械运用、工程机械电器设备、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程机械驾驶实习、工程机械维修实习;企业综合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工程机械营销及售后服务 职业资格证书:

计算机操作员,机械操作工,机械修理工。

序号13 专业名称 楼宇智能化技术 基本学制 3-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房屋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安装、运行、维护的一线操作及楼宇智能化安装工程预算的人员。 从业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智能化集成公司、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企业从事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管理、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意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2.理解本专业必需的电工、电子、传感及接口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能识读和绘制本专业施工图、并能绘制竣工图;

4.能按图正确制订施工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经济、合理、按时地完成安装任务及调试任务;

5.能对智能化工程进行工程报价和编制招投标文件; 6.具备对楼字智能系统做初步维护的能力; 7.会计算机操作及应用。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工程制图、电子电工基础知识、传感技术及应用、消防联动系统工程施工、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机房及局域网系统施工、电话电视系统施工、安防系统工程施工、建筑设备控制系统施工、物业综合管理实务;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安防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在企业综合实习或顶岗实习。 专门化方向

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安防系统安装与调试,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的维护,建筑智能化工程预算。阅读使人快乐,成长需要时间

职业资格证书

土木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科技竞赛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当前科技的最新进展, 在科技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 诸多学者对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见[1,2,3,4,5]) 。从培养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角度 (见[6]) , 通过打造竞赛体系、健全管理机制、搭建科技平台等举措, 形成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长效机制, 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一、打造“多维、立体、丰富”的科技竞赛体系

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 以“夯实大一、强化大二、引导大三、服务大四”为宗旨设计科技竞赛体系:大学一年级, 设计量大、面广的学科基础知识竞赛、工程创意设计竞赛等普及性的竞赛, 如:仿宋字比赛、手工制图比赛、建筑模型设计比赛等,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二年级, 侧重于学科专业的课程设计竞赛、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如:测量技能比赛、AutoCAD制图比赛等, 重在加强学生知识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大学三年级及以上, 侧重学科综合竞赛, 如:结构设计比赛、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比赛、建筑信息模型 (BIM) 应用技能比赛等,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结合。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多维、立体、丰富”的科技竞赛体系, 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 推动科技竞赛的系列化、全程化和品牌化。

二、健全科学化的科技竞赛组织管理机制

(一) 实施项目化管理模式, 全面推进科技竞赛的运行

构建三级管理组织体系:一级管理为竞赛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为学院院长、副院长、党总支书记;他们需要高度重视竞赛工作, 定期研究竞赛工作问题、邀请业内专业人士开展竞赛讲座、持续关注竞赛进程。二级管理为竞赛组委会, 由土木工程类专业科技竞赛指导老师担任, 主要负责赛前赛题的分析讲解、赛事的全程专业指导和赛后的分析总结提升。三级管理为竞赛活动执行组, 即团委学生会, 负责各项赛事的策划、宣传、组织、和成果展出等工作。

三级管理组织体系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职责和分工的不同对竞赛工作进行层次化处理,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实现各个阶段各组织的任务更精确化、更具体化, 确保竞赛工作的更高效率。

(二) 全过程跟踪, 细心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保育工作

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利时机, 充分利用科技前沿讲座、优秀学生代表座谈、科技竞赛成果展等宣传渠道, 结合微信、微博等新媒体, 对新生进行教育引导, 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创新的兴趣。每一项竞赛开始前, 通过各年级辅导员、各班班导师召开年级普及性动员大会和竞赛活动执行组举办的面向报名参赛学生的针对性动员大会, 来扩大赛事影响力。每一项竞赛结束后专门举办的成果报告会, 是对学生最好的科技指导, 参赛学生通过展示并解析自己的作品, 与其他同学分享竞赛过程、交流参赛心得体会, 起到很好的教育宣传作用。此外, 适时将学生科技竞赛获奖情况和优秀学生典型以展板、网站、表彰等形式进行展示, 树立学习的榜样, 营造浓厚的科技竞赛氛围。

三、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

(一) 建立梯队式人才库

科技竞赛考察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这些并不是短时间培训就能养成,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竞赛这一平台的真正作用, 建立梯队式人才库, 按照竞赛项目组成学习班。

从一年级就开始选拔学生,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竞赛的基本情况和掌握竞赛考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参赛和一两年的学习培训, 到了二、三年级已经对竞赛相当熟悉, 专业知识、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就有可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 成立专业协会

根据学习班学生的兴趣特长等特点, 组建专业协会, 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比赛和日常教学等活动, 并适时开展对外的学习和特邀指导。协会的成员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类科技活动的主力军, 为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结语

通过创新科技竞赛工作思路, 整合师生资源, 积极搭建平台, 努力营造氛围, 促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由“被动参赛”转为“主动备战”, 积极融入到科技创新活动平台, 体会学习和参赛乐趣, 培养创新能力, 形成自身优势, 有力提升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 实现“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的目的。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更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各类科技竞赛是大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是培养土木工程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打造“多维、立体、丰富”的科技竞赛体系、健全科学化的科技竞赛组织管理机制、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 促进学生由“被动参赛”转为“主动备战”, 形成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科技竞赛,大学生,土木工程,培养

参考文献

[1] 付雄, 陈春玲.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1 (6) :29-31.

[2] 刘榿, 侯立刚, 袁颖等.以科技竞赛为导向提升学生创新能力[J].电子世界, 2015 (23) :70-71.

[3] 潘为刚, 肖海荣, 王常顺等.以科技竞赛为引领,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 2018 (6) :10.

[4] 罗金花, 刘琳琪, 赵晨曦等.基于学科竞赛的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收藏, 2018 (11) :30.

[5] 张敏.浅析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J].科技资讯, 2018, 16 (7) :139.

土木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工程类;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是大学工科学生在校期间所经历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总结和提高,而且也是检验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评价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1]。因此,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毕业设计的质量包括设计成果的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2]。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充分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各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对症下药,逐步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

一、目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1.毕业设计经费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学校本来就不算宽裕的教育经费和教学资源变得更为紧张,实验设备和设计工具不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些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和条件得不到保证,最后只能是由指导教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验设备的问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出题的范围,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其次是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短期内又难以引进大批教师,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师资短缺,结果一名教师指导很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以外,还承担着较繁重的其他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而教师的精力有限、知识积累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毕业设计的进度、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就只能是空谈。

2.监管不到位。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但与日常性的课堂教学又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具有更多更高的独立性和创新性,要求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全面、更具体的指导,其教学方法非常灵活、方式也多种多样,倘若学生的进取心不高、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就很容易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考核学生成绩不是统一命题阅卷,而是采用答辩的形式,这虽然提高了考核问题的针对性,但也人为地增加了评判的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殊性使得毕业设计的监督、检查、考核与管理难以有效开展。

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完全摆脱了升学的压力,学习方式相对灵活松散,课余时间和社会活动明显增多,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对自己放松了约束、降低了要求。进入高年级以后,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天天复习准备考研,旷课现象比较普遍,既耽误了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又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在毕业设计阶段,大部分学生迫于强大的就业压力,长时间外出寻找工作,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同时,很多老师考虑到学生就业的艰辛,放松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马马虎虎通过毕业设计的评审。学生在毕业设计方面没有什么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4.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重形式、轻内容。现在毕业设计过分强调格式,对内容关注不够。这种不良倾向导致学生只注意做表面文章,所作毕业设计给人的感觉是虚、飘,外表华丽而空洞无物,达不到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同时,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表格内容繁多,在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后,老师们疲于填写各种表格,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使得老师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设计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改革和调控,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教育最后阶段的学习和锻炼,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和技能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缩短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毕业设计不仅反映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熟练程度,更反映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根据上述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对于进一步改革教学,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1.加强实验室建设,为毕业设计提供硬件保障。近年来,增加教育投入的呼声一直不断,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已经采取各种措施增加了投入,但由于市场价格上涨、学校扩招等原因,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必须拓宽思路,拓宽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开源节流,为毕业设计提供基本的硬件保障。①加快学校实验设施建设,购进或者租借一批急需的实验仪器设备,满足学校教学和毕业设计的需要。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科研课题,力争真题真做,以科研带动和支撑毕业设计,使学生辅助教师开展科研,引导设计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③校企联合,在校园创建企业实验室。学校可以想方设法,吸引企业到学校创建其产品的实验室,这样可以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首先,解决了学校实验设备的问题;其次,为企业培养了潜在的客户与人力资源;最后,学生的实验环境与以后的工作环境一致,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实际经验,就业出路更多。④适当调整和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使内容相同的实验相互错开、避免高峰期,以提高实验设备仪器的利用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期间处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导作用,因此,高水平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影响学生,并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渊博的专业学识、扎实的理论功底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从而带领学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目前,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针对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①对现任在职的年轻教师,进行外出进修或在岗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水平,施行“导师制”和“课题制”,由老教师和水平较高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指导毕业设计。②采取奖惩激励措施和政策导向,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监管和考核,使优秀教师尽早脱颖而出,使大批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从而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硬的师资队伍,为毕业设计提供人力保证。③校企联合,充分吸纳企业和单位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让学生到对口企业或用人单位从事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共同指导,可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减免实习费用、缓解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的压力。

3.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除了在开始毕业设计之时,对学生进行广泛地宣传、动员,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之外,还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练好学生的基本功。①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改革,即更新教育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②设立淘汰制。淘汰制应该是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的,不仅仅是在毕业阶段存在。如果说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用人的法则,那么及早引入淘汰制,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才成长最好的保护。

4.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毕业设计管理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包括教师的管理、学生的管理、文档资料以及学生成绩的管理等。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为了加强管理,建议成立毕业设计工作领导(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毕业设计期间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审核评价、决策指导等各方面的工作,并实行科学管理。①制度化管理。要做到令行禁止,防止各行其是,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审查制度、报告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同时,还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毕业设计教学文件、各种工作规范、答辩程序、评分标准和评审要求等。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②过程化管理。成立由校、院、系三级专家与管理人员组成的检查组,负责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与检查。检查分定期与不定期两种形式,定期检查集中安排在毕业设计中期和结束以后,而不定期检查则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反馈意见,要求当事人限期整改。

5.成绩评定重点放在毕业设计质量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设计成果的质量;二是毕业论文的质量。①设计成果的质量包括软件、硬件的功能、所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可通过现场演示和答辩来评分。抓好设计成果的质量,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同时可以杜绝学生抄袭、从网络上下载成果等现象。②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据课题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按毕业设计评阅、评审评分标准采用“结构分”进行评定。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都应把评审重点放在学生作毕业设计的工作量、技术方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论文)质量和创新等方面。

总而言之,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当前,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受到了高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和考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要全面高度重视,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加以重视,做好各项制度保证,提高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楠,罗西锋,朱望东.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J].高教论坛,2008,(5):120-122.

[2]刘幼立.抓好毕业设计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0(2):88-89.

[3]刘文宏.加强毕业设计改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技术与教育,2006,20(2):65-67.

土木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高职本科;土木工程;收益支出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高等学校生均教育成本问题逐渐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工程经济学是工程技术与经济核算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也是经济学原理在投资问题上的应用,主要是与工程相关的投资上的应用[1]。工程经济学是融汇了工程学和经济学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的交叉学科,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2-3]。工程经济学需要立脚点,指的是分析者在项目研究中的组织立场。划分工程经济学立脚点原则涉及到的六种社会实体,孙树垒[4]等人通过财务流量表的结构、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以及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分析这三个方面,论述了立脚点的具体应用。本文将应用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系统分析与平衡分析的方法以及前后对比原则进行理论的评判。刘娟[5]从个人教育成本与收益模型切入,分析了我国中职招生难的问题。黄恩东[6]从大学生个人教育成本与成才价值的角度分析,提出全社会和用人单位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共识,薛文翠[7]分析了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低下的原因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在结合国内现状,毕业生就业收入与个人教育投资不成正比这些现状出发,利用工程经济学对我国的个人教育投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个人在高等教育投入上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直接的货币支出,包括学费,书费,住宿费,交通费,生活费五个部分。结合实践,选取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10级土木系毕业生的支出情况,随机抽取246位毕业生进行网络调查,有效数据241份,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以及匡算的方法,对本科生培养成本的内容取舍、实有学生的类别和折合成当量学生的比例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计算出了该校各类学生的生均培养成本。见表一:其中受高职教育学费为8500/年,书费、培训费为1576元/年,交通费356/年,生活费为15600元/年,住宿费为600/年。未受高等教育支出数据采用国家数据库2012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数据。也包括生活费用,交通费用等各项费用,为13883.9元/年。间接成本也称隐性成本,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段的学生为受教育而放弃工作所获得的收入,即受教育的机会成本,这些机会成本同直接支付的学费一样是上学成本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受的教育越多,放弃的收入机会成本就越大,但机会成本的测算比较复杂,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测算公式。因为采取有无对比原则,并没有将间接成本算作个人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

1.数据间使用关系

可以看到生均培养成本是26632元/年,四年共为106528元。随机调查127位10级毕业生,有效数据为122份,他们第一年每月的平均工资为3112.5元,一年可以获得收入37350元。根据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中,土木工程排在44位,月收入为3613元,全国本科大学生平均工资为3560元,全国高职高专学生的平均工资为2940,高职本科介于普通本科和高职本科之间,平均工资为3250元,我方调查为3112.5元,与3250元相差137.5元,相差率仅为4%,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根据和2012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数据报表,2012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3000.4元/年,2012年的云南省城镇人口为1831万人,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为14.28万人,占整个云南城镇人口的0.78%,不足1%,将该部分人群的影响忽略不计。

三、用静态评价的方法评价收益率

(一)不考虑升降工资的静态评价

个人在教育投入上的收益率,也就是说通过比较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和收益,计算出个人接受教育的收益率,这个收益率是决定个人教育需求的重要变量。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直接成本是个人接受教育的直接货币支出,间接成本由个人接受教育期间损失的工资收入来计量。静态评价的方法比较简单,通过和标准投资回收期比较,能够判别投资方案是否可行。

社会折现率表征社会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量,适当的社会折现率有助于合理分配建设资金,引导资金投向对国民经济贡献大的项目,调节资金供需关系,促进资金在短期和长期项目间的合理配置。取不同的社会折现率分别为8%、9%、10%、11%、12%、13%、14%、15%、16%时,可得到表一:

可以看到,当社会折现率分别为8%、9%、10%、11%、12%、13%,14%时,净现值都是小于0的,表示项目实施后,除了不能保证实现预定的收益外,更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根据2012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数据和现金消费支出数据显示,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3000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为138839元。

而没有上大学的个人用上述公式算得当社会折现率为8%时,净现值为6766765元。

而读高职本科的人在8%的社会折现率下,净现值为-914957元,这说明在2010年到2020年的这段时间里,不考虑升迁以及涨降工资等因素,读高职本科的收益要远远低于未受高等教育的人群。

(二)考虑升降工资的静态评价

根据何国安[8]的研究,每个人工资的影响因素和社会、企业还有工作经验有关联。每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是不同的。

这里因为工程经济公式的影响,选择2014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全国工资平均货币工资指数为1144,默认平均工资上年指数为100。根据上文,毕业生的毕业后第一年工资的平均值为37350元,按照以上指数得到等差金额G=53784元。根据等差序列现金流量的等值计算公式中等差序列现值公式,已知等差变额G和i,n,求现值P。

P=G×[-n]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不读书的人群的现值为19629466元。读书的人群得到现值为6965966元。

可以得到,在工资水平同等增长的前提下,读书的人群的净现值仍然远远低于不读书的人群。

四、用动态评价的方法评价收益率

静态评价方法必须事先给定一个折现率,而且采用该方法时只知其结论是否达到或超过基本要求的效率,并没有求得项目实际达到的效率。内部收益率求出的是项目实际能达到的投资效率,(即内部收益率),因此在所有经济评价指标中,内部收益率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差额内部收益率法是一种重要方法。采用此法时,当△IRR>ic(基准收益率或要求达到的收益率)或△IRR>is(社会折现率)时,投资大的方案所耗费的增量投资的内部收益要大于要求的基准值,以投资大的为优,△IRR

内部收益率可由以下公式解得:

NPV(IRR)=∑nt=0(CI-CO)t(1+IRR)-t=0

此公式是一个一元高次方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线性插值法”求IRR的近似解。其公式如下:

IRR≈i′=i1+NPV1NPV1+|NPV2|×(i2-i1)

其中i1和i2为插值用的低高折现率,NPV1和 NPV2分别为用i1和i2计算的净现值。

在本次研究中,将采用2006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的社会折现率,即为8%。将两部分人群做如下方案,见表格二:

五、净现值与人均生产地区总值比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报表,2012年云南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22195元/人。2013年云南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25322元/人。2010年云南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5752元/人。将上述两部分人群都与2010年云南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做比较,可看到两部分人群的净现值都远高于2010年人均的GDP,即无论上大学与否,均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收入。

六、结论及原因分析

因为仅从中等教育之后开始研究,并没有研究消费性收益,也并未考虑间接投资与收益,未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并没有高昂的学费等等其他费用,受完中等教育之后就可以获得收益,现金流入一直大于流出。而高职本科部分人群因为前四年会流出大量资金,如学费,生活费,又没有直接的收入,也并不考虑机会成本,做完差额收益后,最终会出现整体流出大于流入的现象。光从10年内货币成本收益上来讲,得出上高职本科并不是很划算的结论,也符合明瑟收益的印证。10年以后的货币及消费性收益,需要学者更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Steiner H M.工程经济学原理 [M].张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李南.工程经济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Sullivan W G,Wicks E M,Luxhoj J T,工程经济学[M].邵颖红,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孙树垒,仲琴,孟秀丽.工程经济学立脚点原则的分析及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8.

[5]刘娟.从个人教育成本与收益模型看我国中职招生难的问题 [J].中国科技信息,2010.1.

[6]黄恩东.大学生个人教育成本与成才价值的对照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7.

[7]薛文翠.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低下的原因和对策 [J].社会经济.

[8]何国安.社会、企业及个人工资增长率的研究 [J].财经评论,2013.6.

土木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本着以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培养模式,提出凸显工程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希望通过建立良好的课程教学模式更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工程应用能力。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 结构工程类课程 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土木工程领域本科层次人才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无论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教育教学以及工程建设第一线都备受到青睐。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专业人才,不仅要设置全面的专业结构类课程体系,更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结构类课程教学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特点及现状

1.课程特点

目前,不同层次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大部分应用型本科学校课程体系基本分为数学课程系列、力学课程系列、结构工程课程系列、施工管理课程系列四大系列。结构工程课程系列课程特点为:综合性强,知识点多,教学内容理解较难,趣味性不是很强;试验现象多,基本概念、公式和构造规定多,计算方式多样且复杂,规范性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计算方式多样且复杂,计算、分析方法先进,实用性强。

2.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容易产生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按纯理论课程授课,主要表现在:

(1)课程知识结构体系不明确

在制订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时不能坚持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仅仅以教材的知识结构为依据,没有建立清晰、明确、实用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授课难、理解难、学生学习效果差等普遍现象。

(2)课程教学内容缺少合理优化

在授课过程中,不能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及地区人才需求的要求,形成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课程知识体系,大多教学模式是将结构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一样不少地灌输给学生,形成不可避免的恶性循环问题,所有结构类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难理解。

(3)教学方法单一

结构课程试验现象多,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适用性很强;目前大多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方式,使课程内容变复杂、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不强。

(4)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结构类课程考核方式基本都是以期末的闭卷考试作为考核标准。结构类课程符号多、公式多,应着重于理解、应用,不需要死记,如果仅仅以期末或期中的闭卷考试作为考核标准会引导学生错误地学习。使“教”和“学”都无法脱离死记硬背,增加课程难度,忽略了课程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5)实践环节教学模式传统,学生缺少工程实践性操作实训

土木工程结构课程综合性强,知识点多,基本概念、公式和构造规定多,计算方式多样且复杂。而目前在教学中大多是基本是以理论描述或图形演示代替工程实践操作,不能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单纯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普遍会轻视甚至厌学,所学内容缺少工程适用性,严重出现产生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

二、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明确专业结构工程类课程的实践能力结构体系

土木工程领域广阔,结构形式多样,依据兰州工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教育教学以及工程建设第一线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如图1所示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类课程工程实践能力结构体系[1]。

2.优化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类课程内容

结构工程类课程知识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内容,其特点是综合性强、知识点多,基本概念、公式和构造规定多,教学内容理解较难。目前的结构工程类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归纳、整理,授课重复内容多。为了精华重点专业知识,拓宽领域专业知识的原则,对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类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优化,构建将土木工程专业结構工程类课程内容五大模块。

通过课程内容的优化,理清了课程内容相铺相成的先后铺垫、衔接关系,有利于内容交叉与融合,使内容更加系统化,避免遗漏、重复内容,使得教师授课思路清新,增强条理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工程课程类课程内容。

3.着力进行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1)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

结构工程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趣味性不是很强,教学内容多,试验现象多,基本概念、公式和构造规定多。要解决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改革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①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能极大地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给学生带来鲜明的印象。结构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传统的授课方法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况且其中的实物教学在课堂上很难实现,而结合工程照片、工程图纸、模型、音像资料、软件等多种媒体全方位、多视角地进行形象化教学,将多种媒体与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计算机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以前传统教学难以在课堂上讲清的問题在课堂上简单明了地对学生讲清楚。

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般单纯的理论知识,学生普遍会轻视甚至厌学,同时实际应用能力差。教师可将理论知识融合在一些工程事故案例演示中,使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设计的学习,轻松掌握理论知识,并提高工程实践应用及分析能力。

(2)考核办法改革

结构工程课程符号多、公式多,应着重于理解、应用,不需要死记,如果仅仅以期终的闭卷考试作为考核标准会引导学生错误地学习。改革课程考核方法的目标是使“教”和“学”都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从重于知识掌握到重于知識应用和能力培养,成绩考核由单纯的理论考核转变为考知识掌握和能力考核。

4.加强课程设计体系改革

在多數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设计占整个实践环节的学时最多,因此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工程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课程设计体系存在独立性、片面性,缺乏工程性、实用性,题目陈旧、选题单一、教学模式不当,以课堂讲授模式指导实践教学等。导致课程设计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效果不佳。为能培养出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建立了凸显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结构课程设计良好体系,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课程设计体系如图2所示,主要内容如下:

5.改革相应的课程实验教学模式

课程实验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土木工程结构工程课程实验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结构试验前准备工作环节内容多,传统的课程实验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学生再参与实验。学生由于缺少工程实践意识,对于课程实验过程现象、数据处理重视不够,达不到良好的实验目的。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并结合实际工程,对部分结构工程课程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实验。例如在完成《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实验时,从钢筋下料计算、拉直切割、加工、绑骨架、贴焊应变片、配合比计算、浇混凝土、养护、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构件承载力测试内容,改为学生全程参与。通过参与构件制作,模拟了实际工程现场施工工艺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更加直观、透彻理解专业知识。

转变了结构工程课程实验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模式后,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结构工程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理论与实际能结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结论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类课程在教学中容易产生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只有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专业结构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有了良好的专业结构工程教学模式,学生才能具备清晰、透彻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的基本结构理论知识,更好的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为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科研、结构分析等各项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平台。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2.

作者简介:

赵永花(1974-),女,副教授,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结构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上一篇:土木工程学毕业论文下一篇:土木类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