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硕士范文

2023-09-08

土木工程硕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控制

引言: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造价预算管控工作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有效控制进行了探讨。

1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主要问题

1.1预算编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来设计不同的预算模板,从而实现工程预算编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合理规划工程预算编制工作,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预算编制体系,但是体系中存在许多漏洞。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提高编制工程预算的效率,甚至还会降低预算、评估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预算编制部门。尽管有些建筑施工企业配备了预算编制人员,但他们往往缺乏经验,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精准性。

1.2施工控制不合理的问题

建设项目的成本预算工作并不是孤立静态的。相关人员根据各个施工环节的工作量来开展工程预算工作,有利于保证工程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目前,相关企业往往没有在工程施工前预测相关成本,导致后期施工资金不足,从而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在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的时间较长并且实施过程较为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就会导致施工的实际成本与预测成本之间出现较大的误差。此外,建材市场的波动和施工周边环境给施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施工进度,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

2.1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是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的重难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与控制,并且制定相应的施工操作规范来约束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在施工设计阶段,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来严格控制工程预算造价。只有保证数据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才能够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环境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施工图纸会出现变更。一旦图纸变更,相应的文件也需要变更,审核和预算的标准也需要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做好调查与预估工作,避免在后期施工阶段发生图纸变更,以此来节约施工成本。

2.2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前,相关部门需要合理分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且安排专业人员来全面监督施工的全过程,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2)降低施工成本。一是,控制人工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最大,其次是人工成本。在项目总预算资金中,人工费占1/5。不同类型的工人之间的收入存在差别,建筑企业需要向他们支付不同数额的工资。按照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来分配相应的费用,有利于避免出现虚假报账的情况。二是,控制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施工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是主要的施工费用之一。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合理规划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合理安排设备使用时间,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因设备闲置而增加施工成本。三是,控制材料费。材料费在工程预算中和总成本中的占比最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控制材料费。在一般情况下,相关部门会采用造价计算和量价分离这两种方法来控制材料成本。在选材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材料成本控制目标,相关人员需要加强节约意识,以节约施工成本为原则杜绝浪费现象。在购买某一种材料时,相关人员需要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

(3)加强签证和索赔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天气、地质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工程量变更问题在所难免。当工程量变更时,施工人员需要及时变更当前的施工方案和相关文件。其中,变更与签证是工程结算审计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文件变更的准确性,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文件变更管理,做好变更文件的整理、保存和归档工作,从而保证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施工环节较多并且施工内容复杂,使大部分施工工序都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签证负责人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结束后,签证负责人还需要结合实际施工路线来分析签证发生的主要原因。当施工项目发生了索赔事件时,监管人员需要检查施工质量,确定是否需要索赔以及具体的索赔金额。

2.3提升预算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当前针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预算管理的作业过程中,相关造价人员需要对各项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和管控。同时,结合现场实地调研,优化现有的施工设计,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管控。相关预算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实施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控工作,从各时期的细节处抓起,无论是在原材料的选择、采购、运输、仓储管理层面,还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对各项技术工艺选择使用的状况,都需要进行明确,将每一项造价预算管理工作细分到各项工程管理作业中,并且在造价管理方面实施货比三家策略,在保证施工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性价比较高的材料。

2.4增强工程预算审核

在审核工程预算时,相关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需要结合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合同来审核工程施工方案,并且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二是,必须严格遵照施工图纸、施工方案以及签证来审核施工工程量,并且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三是,在审查建筑材料时,必须记录和计算每一种材料的单价、成本,并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关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從而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星宇.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1,(05):50-51.

[2]岳阳.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分析[J].居舍,2021,(14):133-134+136.

[3]薛香臣.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1,(07):39-41.

土木工程硕士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姜浩(197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徐兴平(1962-),男,上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山东 东营 25706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DYC10013)的研究成果。

一、工程硕士培养概况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渴求愈加强烈,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工程与工程教育受到人们越来越密切的关注。[1]如何创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为企业培养出既具有创新能力又靠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2]工程硕士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应运而生,其目的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服务。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从1984年开始试点,1997年开始在全国进行招生。到了2007年底,中国已有40个工程领域,212个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招生人数增长到57146人,累计招生达到33.8万人,在学人数超过17万名,有11万多名学员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较早取得工程硕士招生资格的单位之一,已经招收了地质工程、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等领域工程硕士数届,[3]机电工程学院在招生、培养、考核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工程硕士特色、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二、工程硕士培养的特色

工程硕士的建立和发展是高校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国营大中型企业、国家重点工程培养高级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而创办的新型办学模式。工程硕士面向工程,面向实际,具有自己的特色。

1.面向问题

工程硕士不同于工学硕士。工学硕士是高等院校培养以学术型、研究型为主的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工程硕士则是高等院校培养着重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实际操作能力、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2.面向企业

工程硕士是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为企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生源主要来自企业,具有工程师从业的知识结构、科研能力以及工程师所必备的职业品质。

3.面向工程

工程硕士具有开发型、复合型的培养目标特色,具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研究手段,且对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复杂的研究对象有较系统的分析与管理能力。

4.面向岗位

工程硕士在学习期间不脱产、不离岗,是带着生产实践的实际问题进校,把从学校学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把高等工程教育带入企业或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者,是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奉献者。

5.面向应用

为了突出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工程特性,在学位论文的选题和评价标准上注意突出工程特性,注重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工程硕士论文选题可以结合工程项目的研究或者工程设计及其分析研究开展,论文的评价标准着重强调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培养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索规律,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但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硕士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引起了人们对其质量的密切关注和担忧。当前,我国工程硕士存在着培养过程不到位、生源单一、服务面向过窄、教育功能狭隘等问题。[4]

1.“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有待改善

工程硕士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在单位工作需要时往往以工作为重,使得学习时间和质量普遍受到影响。[5]课堂教学主要是采取短期集中某段时间进行,学习时间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出现简化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的情况;工程硕士“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使得学员在校时间比较少,不便于学员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客观上阻碍了校内导师的及时指导,仅靠学员自己的主动、自觉、挤时间来完成理论学习任务,对多数人而言难以实现。

2.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没有固定的生源渠道,其招生受到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影响。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般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行政管理骨干,工作压力较大。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们以前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到现在已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工程硕士的理论学习时间有限,导致学员不能真正领会基础理论的观点与概况,当真正碰到工程中需要用理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不能灵活运用了,其学位论文的理论水平也就很难提高。

3.“双导师”模式优势有待发挥

校企联合培养应是工程硕士教育的主要特点,然而企业对参与培养过程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工作时间安排这一层面,很少在人才培养的高度、课程设置、师资、学员评价等培养环节中发表意见。“双导师”的培养模式意在发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和学校导师理论较强的联合优势。然而实际情况是工程硕士由于工作原因与学校导师接触较少,企业导师工作又繁忙,存在指导不及时和不到位的现象。

4.课程学习有待加强

工程硕士学习期间工作和学习矛盾较突出,学员大部分时间不在学校,学员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不但学员与导师之间交流困难,学员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学习心得交流,更谈不上统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员上课出勤率低,理论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应付考试现象严重,使得教学质量及掌握知识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5.学位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工程硕士课题要求具有明确的生产实践性和应用性。学员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和企业生产实际选题有一定的难度,较难找到满足工程硕士培养要求的课题;另外,学员在企业能查到的文献较少,难以把握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导致学员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员在校时间短,与导师接触少,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导致学位论文的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四、工程硕士培养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五点解决建议。

1.探索培养新模式

“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模式有待改进。方式有两种:

(1)工程硕士应实行脱离工作岗位半年或一年时间进校学习,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学员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增加了师生互动,便于学员体验学校学習氛围和科研环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在此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探索,对部队培养的工程硕士要求其必须在校学习一年,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可以回到工作岗位进行课题研究。该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员理论水平提高很大,毕业答辩通过率100%。

(2)对于生源比较集中的大企业,采取在企业建立培养基地的方式组织教学。由企业专设一名班主任,组织学员学习,并对学员的出勤、听课、学习情况进行统一管理。机电工程学院在河南特种车辆厂、中石化、大港等地举办工程硕士班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2.严格把关生源

吸引优秀生源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关键。工程硕士招生应该认真组织面试,重点考查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智力水平、创新意识等,为培养高质量工程硕士奠定良好基础。招生培养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主动与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加强联系,了解对方的人才培养计划及需求,利用学校具备的学科优势吸引企业推荐优秀人员来校继续深造、学习。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机电工程学院通过联系中石油、中石化、各大油田单位,了解企业需求,吸收企业岗位骨干、优秀职工来校学习,同时严把招生关,采用笔试、初试、复试的方式层层筛选,保证生源质量,获得较好效果。

3.发挥双导师制的优势

采用多种渠道,提高学位论文质量。采取校、企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将学校导师在理论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导师在实践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学校导师指导学员做好选题与开题工作,把握论文的研究方向,与学员讨论课题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认真审查论文并提出修改意见,把好论文质量关。企业导师负责工程硕士生在工程技术实践与工程管理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重点对学员在完成课题工作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和工作上的协调。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工程硕士生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各个环节由双方教師协商解决,为学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机电学院要求工程硕士学员必须选择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职称员工担当现场导师,指导学位论文中实际问题。要求学校导师积极与之保持沟通,针对学员实际问题互相探讨,既保证学员的研究方向,也解决了实际问题,将企业优势和高校结合起来,效果显著。

4.改革工程硕士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要紧密结合在职人员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针对大企业可以采用教师在企业集中授课的方式;对于军队、企业、石油等部门,要求学员在校学习一年时间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对于零散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保证学习质量。对于位置偏远的企业,可以使用网络远程教学。多种教学模式的推广为工程硕士的规模培养提供条件,对于改善工程硕士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学位论文选题与评价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要求选题明确,内容具有实用意义。学位论文是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员知识水平、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工程硕士的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实践,并有明确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规划、技术改造项目和技术攻关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机电工程学院在工程硕士选题和论文评审上严格要求,保证学员论文质量。要求导师在学员选题上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加强和企业导师的沟通,既要避免选题过于学术化,也要克服选题缺乏深度。论文评审要求必须通过本领域专家两人评审通过才具有答辩资格,且其中一位专家必须为校外人员。在评阅的基础上组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名专家组成至少有1名为外单位专家。通过初评和答辩两种评审方式,保证工程硕士论文的质量。

五、总结

工程硕士的教育是促进科学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重要纽带,受到了学校和企业的普遍欢迎,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探索一条适合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是每个培养单位必须面临的问题。针对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应坚持抓好生源,做好学员的多元化教学,完善双导师制度,调动企业参与工程硕士教育的积极性;应实行规范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将工程硕士各个阶段工作落到实处;应坚持“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实践条件将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到生产一线。校企应取长补短,开拓视野,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秉林.工程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2,(22):9-11.

[2]王大中,张文修,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5,(11):20-23.

[3]谷建伟,管志川,等.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探索——以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110-112.

[4]张海英,韩晓燕,等.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15.

[5]岳庆军.浅析工程硕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8,(5):86-87.

(责任编辑:王祝萍)

土木工程硕士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桥梁工程设计 指导方法 改进措施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2.012

一、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根据桥梁工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本科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一个比较系统的桥梁结构设计使学生在学完培养计划中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相关的课程之后,能较系统地把这些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使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桥梁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内容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桥梁结构方案比选;上部结构设计,包括截面尺寸的拟定、内力计算、内力组合、绘制内力包络图、配筋设计、施工验算、强度验算、刚度验算、稳定验算;下部结构设计,包括桥墩、桥台和基础,有类型选择、尺寸拟定、内力计算、强度验算、稳定性验算及抗震等;对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墩台还需要配筋设计;施工方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

三、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现状

(一) 题目太大,内容太多

由于指导老师布置毕业设计任务时,经常会让一个同学做一个桥梁的设计,这里会涉及的问题太多,从方案比选、结构计算、配筋设计、下部结构设计到最后出图,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的。笔者从以往的毕业设计指导中发现,凡是做得内容比较全面的设计,各部分的错误比较多,有些部分达不到设计的水平。

(二) 各设计小组的学生工作的衔接不好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座桥的设计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每个同学设计的部分不一样,往往后续设计工作受到前一阶段的制约。比如负责方案比选和初步设计的同学的工作进度会影响到做技术设计的同学,上部结构计算的结果直接就影响到做下部结构设计的同学。在设计的进度上较难保证一致。

(三) 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

只要教学参考书上有例子或者设计的内容,同学们经常会去做相同的设计,一旦设计到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运用才能够解决的设计问题,大部分同学都是感觉到很困难,设计工作一般在这些环节会花很多时间,比如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中,采用铰接法来计算跨中梁板的横向分布系数,如果是10片梁以内的情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很快地完成,超过10片梁的话就会感觉到手足无措,不懂得利用原理类推。

(四) 过分依赖专业软件

一些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采用专业设计软件,都是按照软件的技术指南来做,往往做出来的桥型都是和指南的例子相同的。一旦涉及到技术指南没有的桥型,在计算和设计工作中会出现很多困难,遇到的计算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让他们把设计的工作搁浅,耽搁很多的设计时间。利用设计软件进行设计的同学,往往对桥梁结构的理论、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没有深刻的概念,设计出来的成果与实际脱节比较严重。

(五) 重计算轻构造和功能

很多学生把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结构计算上,计算的方法和理论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出图时,涉及到桥梁构造方面只能依葫芦画瓢,并不知道这些构造的功能和作用,设计图的制作很粗糙,表达上出现不妥或者错误,有时还忽视了一些构造的设计原理,比如:伸缩缝的设置和选择、排水系统的设计等等。

四、 改进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的措施

(一) 合理选题和安排工作内容

作为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是各个基础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指导老师要很清楚学生需要哪方面的指导,在布置设计任务时要合理安排设计内容,在任务书明确标出设计内容和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比如是初步设计,要明确初步设计的侧重点,施工图设计时需要做哪些工作,最终的成果是什么。在安排设计内容时要适当,工作量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少,要能达到毕业设计阶段的目标。

(二) 严格把握学生毕业设计进度

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时间没有清晰的概念,他们往往是以一学期作为毕业设计时间,没有设计经验的学生不清楚在哪个阶段需要安排多少时间,所以如果指导老师把握不住学生的进度的话,往往设计是滞后的。这就需要指导老师每天都要了解每个人的设计进度,在某些设计难点上要加以强调,适当时需要给学生清晰的提示。

(三) 指导学生利用结构设计软件

学生采用专业软件来做设计会有些盲目,之前没有学习过软件的操作,所以会在学习软件操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时需要指导老师提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设计软件,首先是老师自己要对这些软件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软件运用时的难点。其次是选择学习资料比较全面的软件,并让学生知道这些软件的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桥梁结构形式来选择软件,比如平面设计中可以采用桥梁博士、GQJS和桥梁大师等,空间的计算模型中可以选择MIDAS、SAP2000和ANSYS等等。

(四) 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设计软件相结合

让学生明白桥梁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原理和知识点需要掌握,比如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理论,最不利荷载布置方法,设计荷载种类及其组合,构件的设计验算等等。因为软件的使用中,输入了相应的参数后就直接给出一个结果,如果对一些方法和理论不熟悉,就没有办法考证设计结果的合理性,甚至出现错误。

(五) 设计过程中组织学习一些专题

不管什么样的桥型,在设计中都会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可以在设计阶段中组织做一些专题学习,比如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施加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徐变作用计算方法、相关规范的学习、拱桥拱轴线的确定方法、二期恒载的施加、桥梁的强度验算、刚度验算和裂缝验算等。通过这些专题的学习能够给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很大的帮助。

(六)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和网络工具

在设计当中不同的学生遇到的问题都会不同,有些问题有可能是实际的难题,不是某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可以组织学生,特别是做相同或者相近桥型设计的同学多交流多讨论,可以利用QQ群、聊天室等网络工具及时把遇到的问题拿出来交流,会有很好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论坛进行提问或者解答别人遇到的问题,能对毕业设计遇到的问题更快更好地解决。

五、 毕业设计成果指导

学生通过毕业设计阶段的实践,基本上能够综合利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一些结构设计专业软件和绘图工具,达到实现毕业设计的目标,但毕业设计成果还需要悉心的指导。

(一) 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设计说明书编写得好还是不好,直接影响到整个设计成果的表达,很多学生还不善于编写桥梁设计说明书,这时需要指导老师的引导,或者参照工程实际的图纸内容。

(二) 设计成果的表达

在这阶段,学生基本上完成了设计,绘制成图纸,指导老师要非常专业地对图纸进行审核,指出哪些地方不妥或者错误,然后严格要求学生绘图要精致,培养学生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

(三) 指导答辩过程

在学生答辩之前,先组织学生练习答辩,首先是穿着要整齐得体,陈述毕业设计成果和展示设计成果,毕竟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欠缺的,而且答辩现场会紧张甚至怯场。在答辩前告诉每个学生毕业设计的不足,让他们知道答辩老师也会发现这些问题,如果准备充分的话能够保证他们在答辩过程中表现得更好。

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指导学生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经验总结出的,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时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一些指导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桥梁方面的认识,对工程设计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够更快地适应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作贡献。同时,通过本文的总结,提高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引导指导老师进一步改革和探讨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指导方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1068001);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0816006-7)。

【参考文献】

[1] 陈忠延.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桥梁工程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 谢海波,田仲初.桥梁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新思路新方法[J].高教论坛,2010(1)

[3] 李学文,颜东煌.桥梁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和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2(4)

【作者简介】谢开仲(1974-),男,广东连平人,博士,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桥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责编 黄鸿业)

土木工程硕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导向;教学改革

一、引言

为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劳动大军[1],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当前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当前应用型本科专业与学术型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在一定程度上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忽略系统性的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不衔接,教学过程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导致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毕业时无法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是目前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的瓶颈之一[3]。

工业工程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致力于降低生产或服务系统的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的一门学科[4]。工业工程来源于生产实践,只有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才能更好体现其价值[5]。其中《工业安全》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课程目标为学生掌握一系列工业系统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识别、分析、评价系统中的危险性,并据此调整安全技术,改善安全管理,解决生产、使用、贮存等环节中的安全问题,预防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该课程讲授内容多、涉及领域广,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是授课老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工业安全》课程教学为例,探讨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二、《工业安全》课程现状分析

(一)课时安排与分配不合理

本课程涵盖工业系统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和决策等众多内容,知识范围广,信息量大,涉及概率统计、线性代数、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门先修课程,理论性较强,还包含一些比较抽象且字面意思相近的概念,如可靠度、维修度和有效度,结构重要度、概率重要度和临界重要度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造成混淆。32学时的课程只能满足基本的理论教学要求,学生难以透彻理解课程内容知识。理论课时有限导致实验课时安排紧张,甚至实验课时取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学生缺乏实践体验,难以提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课程教学内容以讲述工业安全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常用方法为主,涉及大量抽象概念与知识点。仅工业安全分析章节中的事故树分析一节,就包含事故树结构、符号含义、分析程序、编制、数学表达与化简、最小割集与径集的定义与求法、结构函数等多个概念与算法。由于概念多、方法复杂、计算量大,因此教师在进行例题演示时往往采用去除工程背景后的简化数例,计算完毕后难以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讲授内容与工程实际脱离。

(三)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本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侧重于对知识点的梳理与介绍,缺乏教师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启发性案例。比如工业安全预测章节,教师在授课时只对几类安全预测方法的特点做简略介绍,而把教学重心放在算法原理上,导致学生难以正确理解各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只会算不会用,缺乏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考核方式以考卷和平时考勤为主,缺乏对学生使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现场问题能力的考察。由于缺乏实验和实践课时,学生仅通过课堂理论学习达到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有限。若加入课程设计环节,则会占用当前理论学习课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掌握理论知识,也无法顺利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三、以应用为导向的《工业安全》课程教学

(一)实验与实践教学

为保证理论教学学时,考虑在32个理论课时的基础上增设16个实验与实践课时,将本课程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认识、技能操作、综合设计、研究创新四个层次,依托学校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教师科研项目、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四个平台,实行开放式实验与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保障工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和掌握识别、分析、评价工业生产中危险性的相关技能,并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调整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投资等因素的可行方案,使学生在实验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案例教学

教师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组织成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以案例分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纽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教学时可在每章开篇列举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典型事故案例,使学生明确该章内容的应用背景。例如在安全分析章节授课时,可先以铁路系统为对象,基于一系列统计数据介绍国内外铁路事故现状,然后以美国南卡罗兰纳州列车事故、2011年溫州动车事故为案例,让学生课堂分组讨论,列出各自危险源清单及相应事故类型,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说明各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严重程度,比较相似性和差异性,讨论各自适用的安全分析方法及原因,甚至开发新的安全分析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研讨式教学

通过课堂上师生间的讨论,使学生获取知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综合素质。如工业安全评价章节,教师可结合近年发生的重大工业生产事故设计研讨式教学模块,布置合理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同时增设课堂讨论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确定该事件发生概率分值和暴露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并结合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设备财产损失情况、人员伤害程度和职业病情况相关数据,计算事故后果危害性分值,从而确定事故危险等级,做出安全评价;增设课后思考等教学环节,分析研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展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应用水平。

(四)考核形式与标准改革

考核方式不局限于考卷成绩和平时考勤,设置社会实践和课程设计的成绩比例,结合实验与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模式环节,为学生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技能水平进行打分。同时授予学生自主打分的权利,让学生在组内相互打分,使其成为期末分数的重要参考,提高学生的项目合作能力。考卷中增加分析能力测试题的比例,减少数值计算测试题的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工业安全》课程涵盖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和决策等较多领域,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培养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工业安全》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应用为导向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考核形式与标准改革等多方面改革措施,为建设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的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均,何伟光.应用型本科大学40年:历史、特征与变革[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43-49.

[2]顾云海,刘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个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9(293):63-66.

[3]张玲,武立民,张喜梅,等.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8,3(33):189-190.

[4]耿秀丽,叶春明.面向科教融合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59-161.

[5]张贵兰,卢杰.本科应用型方向转型指导下的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6,(9):141-177.

土木工程硕士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学位论文选题;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提出,研究高层次产业人才问题对于指导我国技术产业健康发展以及实现产业规模化、综合化、尖端化及创新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企业越来越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院校,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培养企业所需的工程管理人才[1-4]。

学位论文是反映研究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加以实践应用,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才的能力。本文分析市场针对工程管理專业人才的需求,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培养为例,针对企业管理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归纳分类典型问题,结合工程管理学位论文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希望给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论文选题方向提供参考思路。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国的国际战略框架,着眼于“基建互通、金融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入”,给我国诸多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推动。“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是在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巨大挑战下提出的[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以重化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集群日益放缓,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主导产业集群快速成长。

制造业在上海经济中依然占据重要位置,国际大都市的“制造业回归”是在全球技术革新和经济格局重塑过程中形成的,其实质是发展以高新技术推进的高端、先进制造业,从制造业的现代化、高级化和清洁化中寻找增长点。从“集聚制造业的城市”向“孵化制造业的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小型、专业、高附加值企业成为城市制造业新主体[2]。

在我国的新形势下,在上海这样与国际接轨的大都市中,对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吸引全球领先企业和高端人才的广泛参与,同时也驱动着企业培养高端人才,促使着人才本身去提升自我能力[3]。不仅各高校在探知更好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的需求,而且就业于制造业等最前线的人才们,也在寻求提升自身学识和能力以适应大环境下的快速发展国情。

工程管理是当代社会技术与管理协同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以制造业、能源动力、信息和服务产业等工程项目为背景,针对工程实践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活动,它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为了适应新形势与新发展,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工程管理活动体现了认识的辩证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需求为导向,培养的人才需紧密贴近市场需求。

据统计,工程管理专业自首届招生2011年至2017年截止(如图1),报考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逐年上升,2017年报考人数达13901名,工程管理专业设立不到十年,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个专业的优势和实用。

图1 2011-2017年工程管理研究生报考和录取人数

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培养急需人才,是工程管理专业更好地建设、持续地发展最重要的。非全日制工程管理的人才,是企业前线的人,是身处其中、最清楚自己需要成为拥有什么知识和能力的人。对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基地—高等院校,以素质模型为核心,树立前瞻性的工程管理教育理念,构架合理的工程管理教育知识体系,构建扎根于中国工程实践的工程管理教育方式和方法,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实际需求来培养学生,本文对有意向报考非全日制工程管理的考生针对企业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专门调研,结合已毕业及在读的工程管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希望给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论文选题方向提供参考思路。

二、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016年至2018年对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考生做了关于企业存在管理问题的问卷,共351份,调研企业类型包括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上海及周边的制造业、能源与动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中小型企业。问题较多出于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流失、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管理、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制度不完善、信息化平台化不足、技术水平不足或技术转型落地困难、产品工程开发相关方面问题等,列举几项主要存在问题比率,见图2。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说明。

(一)沟通管理问题

企业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沟通管理,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项目组织和控制的依据和手段。在现如今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客户要求更高、更多样化、时效要求更快、需要快速响应的情况下,良好的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及时的变更和调整,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形成良性循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调研结果中主要包括三方面沟通管理的问题:企业内部同部门内横向沟通不足、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横向沟通协调配合不足、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等之间的纵向沟通不足。

企业内部同部门内不同项目组沟通不足,造成同样错误的重复发生而没有及时改进,如此情况带来的不仅是资源和时间浪费,而且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誉。这类问题多出现在项目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中,该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的控制和协调,但是并不利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尤其是发生问题时。

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尤其是权责界限划分得不够清晰、界定不够明确时,容易出现“扯皮”、“部门墙”、“责任推诿”的情况,造成企业内部出现纠纷,不利于协同工作,引起更多的资源和时间等浪费,影响项目的计划和进度,项目风险无法第一时间反馈,甚至影响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也就意味着影响企业的利益。根据调研样本的结果统计,30.2%的企业存在这种情况,此类情况的发生,不仅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在管理制度落地、适应、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既懂得工程技术又熟悉管理的人才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企业与供应商、客户这条供应链上,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运营的目标。调研结果中,有18.2%的企业存在与供应商或者客户沟通不良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很容易造成进度的滞后、成本的加大、企业信誉受影响等。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科技发展迅速,技术的更新变得越来越快,如何将新产品推到客户面前?客户的要求变得更高、更多样化,如何在这样极具挑战性的市场面前快速响应?不仅在供应链的战略、计划等方面进行持续完善,而且制定战略、计划的人如果懂得技术、了解市场、熟悉管理,便更能实现供应链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二)项目计划与控制问题

企业的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计划与控制。计划的作用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多数企业不是不懂这个已经普及的概念,但在调研结果中,包括部分国内外大型企业在内,都存在项目计划不合理、进度拖延、成本超预算、风险识别和评估不足、质量相关的问题。

调研结果中有13.3%进度存在问题,造成的原因从企业内部角度来说可能存在制度的不完善、粗放化管理,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不合理;部门间沟通管理不良,人员流失等;从外部角度来说可能与经济新常态下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和新产品项目在进行中就已经发现退后的情况而缺乏迅速应对,供应商或外包企业或客户相关联企业存在技术、管理类问题,发展的不同步,被“拖后腿”现象等。

在进度控制出现问题中,因上述原因往往会造成成本的超出,如果因此以降低质量要求方式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反而是在损失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利益。

项目风险的管理,在快速发展日益复杂的形势之下,是非常有难度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项目的整体管理,影响到企业的实际利益。调研结果中有7.7%的企业存在风险管理问题、15.7%的考生想要对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客观或主管因素导致的各类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策划预测不充分、风险识别及应对机制不匹配等。

良好的管理制度需要相应的执行力度才能达到管理的效果,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其中人才是关键。

(三)缺乏系统管理知识的技术人才

新的经济常态下,我国企业“搭乘”的是快速前进的列车,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来。调研结果当中43.6%的企业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缺乏系统管理知识的技术人才的问题。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而且可能会影响到供应商、外包企业、客户等,影响整个市场管理的规范性,也就会导致企业间沟通不畅,效率低下,很容易導致进度的拖延、成本的升高、风险不可控等情况。然而制度制定的完善,但执行力不足,也无法达到良好管理的效果,这种情况往往是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管理知识的缘故。很多企业管理人员是从好的技术人员中来,这类人往往在项目执行中有很强的专业技术,但对应的管理能力欠佳,管理过程缺少灵动性,应对突发状况能力差。没有系统的管理理论做基础,大多是凭借经验在处理问题,过度依赖经验,缺乏理论指导,观念及知识往往陈旧,效率不高还容易出错。

企业是个整体系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许多内忧外扰,内部协调不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进度的延迟等,外部的协调不好会导致成本的超出、客户的流失等。因此企业应作为整体的系统进行管理,各个环节有所欠缺,都会造成企业的损失,无论是显性的经济损失还是隐性的声誉损失。企业作为整个市场的一份子,也需要在这个大系统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共赢,达到管理的通用标准化,促进整体行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综合上述三方面的展开分析,沟通管理问题存在于全寿命期管理的各个环节,不可或缺;计划与控制的进度、质量、成本、风险等管理,是过程管理的要素,结合企业实际、项目本身特点,需要考虑的侧重点就不同,其中针对性的研究应用是管理实际应用的具体体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尤其是技术创新、与国际接轨、新产品开发这类新的挑战出现时,完善制度的过程是伴随着企业的成长持续进行的,这个成长的过程不仅包含了企业各项制度的完善,也包括其中人才的成长。以上问题可归类以下几类典型问题:

1. 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规划、立项、建造、运维、报废处理等);

2. 产品工程: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论证、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

3. 技术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

4. 产业与科技宏观决策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

根据典型问题的归类,可看出企业需求的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的管理者,是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是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者,是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者。

三、学位论文选取方向的研究分析

工程管理硕士自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提议批复建立,学生的培养在探索中前行,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培养为研究对象,2012级至2015级已有117名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学位论文,以及2016-2017级163名未毕业学生已选择的研究方向,学位论文按照《工程管理论》一书工程基本分类中,其范围涵盖了诸多行业包括地铁、公交、船舶、电站、通信、医药、绿色建筑、影院等的建筑与基础设施类工程,天然气的探查与采掘类工程,航空、航天、软件等研发与探索类工程,等[5]。上海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以机械、动力、工业工程等专业背景的、拥有多年指导学位论文和课程培养经验的教师和管理教育者,根据研究总结,对工程管理学位论文进行研究方向和选题范围的归纳,按照研究方向主要领域:制造业、能源与动力、信息与服务,其中制造工程中的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占比65%,能源与动力工程规划、设计、应用和管理实践占比18.9%,信息与服务工程中的管理问题与应用占比16.1%;论文选题范围主要归纳为11个方面,具体如表1。

根据企业存在问题调研结果的研究,主要在沟通管理问题、项目计划控制等问题、缺乏有系统管理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执行力不足问题方面进行展开说明,对应上述选题方向可看出,学生的论文的确聚焦在第一类问题上,其中21.4%的论文选题是工程的全生命期的计划管理,选择该范围开展研究应用的最多,也是管理方面覆盖各个角度的选题范围,侧面也反应了企业所需;工程经济分析,主要是成本管理,工程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这三方面研究者都超过百分之十,这也是针对企业调研的问题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在调研结果中反应的沟通管理和人力资源问题,在实际学位论文选题中所在比例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所在岗位主要在技术类,或项目相关的管理类,而非主管人力岗位;另外,涉及产品工程方面研究者接近百分之十,前文未对该问题进行展开,企业问题调研中根据统计数据有9.4%希望在产品开发等管理方面进行改进;有3.6%研究者在工程技术创新管理方面开展研究,根据统计数据有8.8%的企业存在技术落地难、技术转化不良问题;论文选题中没有产业与科技宏观决策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与现在就读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层次也有一定关系,研究者处于企业的中层管理或有意向成为中层管理者,所处的岗位和所需的研究角度还不是重大布局和发展战略的研究管理方向。

学而有用,通过系统的学习将理论知识结合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当中,探索研究包括约束理论、价值工程法、六西格玛设计、知识工程等方法将其进行设计和优化研究进而应用,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企业主要目的是实现价值,着眼于长远发展,同市场上更多企业并肩而行,适应我国飞速的发展,同世界经济并轨,从管理制度方面的改善效率出发,急需的是两者兼具的人才,针对企业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才能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四、结束语

新的经济常态下,我国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大,作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院校,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培养企业所需的兼懂得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给予工程管理人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本文根据非全日制工程管理专业的考生针对企业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归纳典型问题,梳理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十一个主要的选题范围,希望给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论文选题方向提供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郑国伟.《中国制造2025》解读与体会[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9:7-9.

[2]汤蕴懿.上海制造业如何守住25%底線[N].解放日报,2016-08-16.

[3]徐达奇,杨丽.经济新常态下工程管理人才素质及培养途径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7,19(6):643-648.

[4]朱卫华,姚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教育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3,14(4):24-26.

[5]何继善,等.工程管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上一篇:金融专业硕士下一篇:会计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