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研究方法范文

2023-09-19

土木工程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观念不强,思政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缺乏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有效落实思政教育。文章以岩土工程系列课程为例,提出以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基本单元,从提升专业团队教师思政教育水平、开展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训环节一体化协同思政教育、编写专业课思政教育辅助教材、开展专业课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联动,为培养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思政;课程模块;岩土工程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及文化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培养政治方向正确的合格人才,引起了各大高校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专业课为辅助,切实推进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合力育人的教育理念,这为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

国内许多高校进行了思政教育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和院(系)党组织书记、院长(系主任)及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上第一堂思政课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圳大学各学院领导在2020年春季学期,采用云端开讲的方式为本院学生上了生动的“思政第一课”。通过第一堂思政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了读书报国是一种责任,在新冠疫情期间认真上好网课,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为实干兴邦贡献力量;深圳大学激励和促进辅导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强化辅导员履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然而专业课程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占到80%以上,与学生联系最密切、接触最频繁的是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通过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实施高校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全国有理工科专业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该专业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了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科目较多,且我国在土木工程领域成果卓著,这为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联接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非常有利于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设有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道桥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四个专业方向。这四个专业方向都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相应的课程模块。其中,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模块在四个专业方向中占有重要位置。为此,文章以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模块为例,从专业课程整体设计、一体化协同教育角度对土木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有效落实和发挥专业课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

一、高校开展专业课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实施专业课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3]:(1)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观念不强。专业课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在大一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已完成了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因此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关注专业知识的讲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致使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断层;(2)缺少可借鉴的课程思政实践经验及专门的专业课思政辅助教材。由于专业课程思政提出的时间较短,近两年各高校才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且主要针对某一门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实践研究,而大范围的课程思政研究还未见报道。同时,专业课程教材中没有思政内容,为了完成课程思政任务,在授课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将思政内容强行加入专业知识体系中,使之显得牵强和突兀,甚至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3)专业课程各自为政,缺乏有机联系,无法有效落实思政教育。近年来,由于高校培养计划的修订,许多专业课程都面临课时减少的问题,课堂教学时间极为宝贵,

授课教师忙于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无法压缩出多余的时间去进行思政教育。同时,许多专业课授课内容存在交叉、重复,如土力学中土体分类、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分析分别与工程地质、基础工程、边坡工程课程内容重复。专业课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一方面造成了课时浪费,不利于开展思政教育;另一方面不同的专业课程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思政案例重复,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但没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

还影响了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3-5]。

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設路径

(一)对高校专业课教师进行常态化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其思政教育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高校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命运。高校应从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常态化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素养,以实际行动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示范者。

二是,通过编印学习资料、开设网上学习专题、发放推荐学习读物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党的理论,领会中央文件精神,真正做到学懂、学通、学透,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坚持政治方向正确,提升自身政治素养。

三是,教师应在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的同时,潜心研究思政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水平,找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使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专业课程讲解过程中。

(二)基于课程模块,开展一体化协同思政教育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团队确定的岩土工程课程模块架构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岩土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课程配套的实训环节。因此,开展思政教育不仅局限专业课课堂,还应包括实训环节,应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团队教师共同对课程模块中各门课程在内容、体系和科学理论等方面的相互承接、梯次深化特点进行研究、梳理,对重复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完善课程模块的知识体系。工程地质是最基础的入门课程,土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枢纽地位[6],起着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基础工程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它以土力学、工程地质、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课程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既考察学生初步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又为后续专业选修课程学习中更深层次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衔接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基于课程模块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要充分考虑整个课程模块的专业特点,对思政元素进行整体设计。其次,要兼顾各课程之间的相互承接、逐级梯次深化的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并分解到每一门课程与实训环节中,使所有课程与实训环节协同发挥思政育人的功效。

教师团队在共同探讨、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模块的整体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战略与民族复兴

“一带一路”倡议使土木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结合城市超高层建筑,高铁、超长隧道、特大型跨海跨界桥梁、油气管道等工程实例与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用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让其及时感受到所学专业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与喜悦感,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使其主动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民族复兴重任。以“川藏铁路”建设为例,该工程实例将会在工程地质、环境岩土工程、边坡工程和岩土工程勘察实习中涉及。在工程地质课程中,任课教师讲授完课程所有内容后,以“川藏铁路”为主题,将工程地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串在一起,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工程案例讲解。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川藏铁路的概况及沿途景观与风土人情。然后提出:“为什么要建川藏铁路?”“川藏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是怎样的?”“川藏铁路建设将遇到怎样的工程地质问题?”三个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在学生思考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2018年10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指出,我国规划建设川藏铁路。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

“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

的殷切期望。可见,川藏铁路建设是国家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川藏铁路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中巴经济走廊、中尼交通等“一带一路”实施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讨论中,学生们热切期盼2026年川藏铁路全线贯通后去欣赏绝美的高原景观,去领略藏区的风土人情。接下来,教师再提问:“对于一项工程项目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去查明工程地质条件”。教师主要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现象、地质物理环境六个方面与学生讨论川藏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在讨论中学生体会了这些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川藏铁路沿线工程地质环境的复杂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工程地质条件逐条分析川藏铁路建设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

例如在分析地层岩性时,学生了解到川藏铁路沿线的岩石类型有喜山期花岗岩、闪长岩、花岗混合岩, 前寒武系花岗片麻岩,古近系泥岩, 侏罗系页岩, 石炭系 、三叠系、二叠系板岩等,学生在课堂及野外实习中已接触过这些岩石样本,大多数学生很快能结合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的构造背景得出,在铁路沿线极高地应力区,花岗岩、闪长岩、花岗混合岩、花岗片麻岩等硬岩区工程建设中极易遇到岩爆,在泥岩、页岩、板岩等软岩区工程建设中极易出现围岩大变形等问题。在全面分析川藏铁路建设将遇到的所有工程地质问题后,学生们意识到不管是铁路工程建设,还是运营都可能是世界上风险最高的铁路,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具挑战的铁路建设工程。学生们纷纷

表示将持续关注川藏铁路建设的动态,学习川藏铁路建设者是如何去解决这些工程地质难题。该工程案例引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思考,思政元素无声地浸润到专业知识中,与学生产生了思想共鸣。

在二年级春季学期的岩土工程勘察实习中,学生在施工现场全面了解了工业民用建筑中常用的勘察方法,此时教师引出问题“川藏铁路如何开展勘察工作?”。川藏铁路的基本概况学生在工程地质课程中已有所了解,所以可以直接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意识到:川藏铁路沿线往往是无人区,自然环境恶劣,野外地质勘察既要面对极大高差的地形,还要克服缺氧引起的身体不适,采用常规手段和勘探设备,勘察勘察质量达不到要求,勘察效率低,勘察难度极大。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展开勘察工作,学生在积极思考后提出可以应用遥感技术、无人机三维技术、航空物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定向钻探技术等,第一次接触到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综合勘察方法,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土木工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充满好奇心和学习的渴望。

川藏铁路沿线的怒江、帕隆藏布江、雅鲁藏布江等所在的高山峡谷内, 滑坡、崩塌时有发生,且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如按主控因素或物质组成,川藏铁路沿线的滑坡可以划分为地震型岩质滑坡、坡脚侵蚀型岩( 土) 质滑坡、降雨型岩( 土) 质滑坡、冻融型土质滑坡等类型。在边坡工程课程中,教师以川藏铁路沿线的高陡卸荷岸坡为例,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沿线滑坡、崩塌的监测技术、灾害评估技术、综合治理技术等。此外,川藏铁路施工建设活动将对沿线的敏感区域自然生态、人文景观、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产生影响,环境岩土工程课程以此为例展开讨论、分析,國家绿色发展战略的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讨论之中,丰富了学生的思想。

思政元素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爱国爱民的高尚品格

主要结合岩土工程领域的科学家、奋斗在土木工程一线的工程师的典型事迹进行讲解,以科学家及普通工程师所具备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当代大学生。

例如: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周杰,毕业于深圳大学土木学院,常年工作在工程一线。他通过不断学习,时刻反思和总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4项;国家级工法1项,省级工法21项,市级工法22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在基坑工程课程中,以他在2019年提出的市级工法《狭窄场地深基坑内撑梁拆换撑施工技术》为例,结合基坑工程内支撑设计、施工,讲解该工法的创新思路及工程效益。以同门师兄不断创新的事迹使学生有了天然的亲近感,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从师兄的创新经历中获得了启发和鼓励,不再畏惧创新,激发了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信心。

思政元素三:加强学生规范意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岩土工程系列课程中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基坑工程、地基处理、边坡工程都涉及专业规范。通过讲解规范,让学生在理解专业规范设定依据的基础上,熟悉专业规范,坚守规范底线。让学生感受到专业规范是工匠精神的基础,是实现质量强国的保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土木人,追求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职业道德和责任所在。

(三)基于课程模块,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思政辅助教材

组织课程团队教师编写基于课程模块的专业课思政辅助教材,共同探讨课程模块中所涉及的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教师在制定课程大纲及课件时,可以参考该思政教材,既可以提高专业课思政教育水平,也可以有效避免不同任课教师重复采用相同思政元素的问题。

由于岩土工程系列课程实践性较强,因此采用工程案例授课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认识,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的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思考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内涵,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教师团队立足学科学术内涵传承,精心选材与构思,逐步建设了与上述三个思政元素相对应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其遴选标准为:(1)应含有多个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达到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2)工程案例应与时俱进,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具有与课程专业知识相匹配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例如:“川藏铁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6240亿元填海工程”“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项目的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均与岩土工程系列课程目标相契合,都是很好的工程教学案例。

(四)基于课程模块,开展专业课思政教育第二课堂

由于专业课教学活动课时相对有限,高校专业课思政教育不能仅靠第一课堂,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专业课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方式多种多样,各专业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专业特点灵活选择。如聘请本专业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验项目、为学生推荐本专业的名人传记或重大工程书目等。

三、结语

我国在土木工程领域成果卓著,非常有利于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以不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基础,发挥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精心提炼相同专业方向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思政元素为课程模块整体教育目标,根据各课程之间的相互承接、逐级梯次深化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点,将其分解到专业课程讲授、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并利用专业思政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课程思政教育,真正实现专业课程的增智与立德同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予以正能量的指引,为国家培养出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参考文献:

[1]

鲁正,林嘉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以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3):136-144.

[2]何韶颖,蒋嘉雯.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4):162-168.

[3]张天航,张鹏,郑元勋等.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0(19):172-174.

[4]姜晨,陈立国,朱坚民,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以机械制造类课程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1):48-52.

[5]杨泽宇,曹世晖.课程思政视野下的“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探究[J].福建建材,2020(6):113-114,21.

[6] 李为腾,吴燕开,王来等.以兴趣激发为着力点的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4):89-94.

Discussion on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urses modul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JI Fengling, HUANG Wen

(College of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Guangdong, P.R. China)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al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colleges to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are as follows: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s not strong, the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low;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s lack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not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owing to the lack of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ake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module as the basic unit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from four aspects: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team, carrying out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mpiling auxiliary teaching materia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evelop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dual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value leading”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an be truly realiz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s a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ith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modul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責任编辑 梁远华)

土木工程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对项目进行管理, 也就是对工程的投资、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的管理。其中进度管理是在资源最小化的基础之上, 用最合理的时间来完成工程施工。其操做步骤如下: (1) 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最佳的施工进度计划; (2) 对各环节的进度计划进行检查, 保证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 且给施工留出一定的时间, 以便工程中出现偏差时能够予以纠正, 从而在不延误工期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达标。

2. 建筑施工项目工程进度控制的重要性

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过程中, 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不仅能够保证工程如期完工, 同时也能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具体优势体现如下: (1) 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工期。保障工程项目工期是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目的, 不管是什么工程, 在期初建造之前, 施工方都需要对其施工工期以及工程极度计划进行规划, 能否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先按时完成工程项目工期, 主要取决于项目后期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效率, 进度控制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起到了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能够将工程进度控制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 (2) 确保建设单位的经济收益。建筑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不同, 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程序复杂以及设计领域广等特点。因此, 在该项施工中, 做好对工程进度的控制工作, 能够使施工单位因超工期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并且, 通过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把控, 能够使得工程项目规范化, 从而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避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这样一来, 也就很好的保障了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

3. 建筑项目施工进度对工程的影响因素

首先, 是来自业主的影响, 业主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方以及项目的实施主体, 因此, 其对工程的施工进度会更加关注, 因为施工进度决定着业主的资金投入量, 为此, 业主对进度的关注有时候甚至超过对使用安全以及质量的关注, 为了提升工程是哦那个进度, 业主甚至会多次修整进度计划, 同时, 在调整施工方案的过程中还会伴随诸多无理的要求, 这样一来, 即便是达到了缩短工期的目的, 确使得工程的质量无法被保证, 施工单位处于被动地位, 无法对于这种情况进行组织或者是干预。

其次, 受施工条件制约。施工条件所涵盖的内容广泛, 主要有现场施工环境、施工场地周围的建筑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 这些因素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 一些隐性因素也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 这些现象的产生没法避免, 更无从发现, 一旦影响范围扩大, 不但会延迟工程工期, 而且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管理人员没有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而盲目制定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 也会对实际工程进度造成影响。

最后, 受施工单位内部影响。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比较复杂繁琐, 需要施工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水平, 还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内容, 因此教具了施工管理单位的工作难度。一旦工程项目施工规模增加, 就会对施工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 因施工单位管理水平欠缺, 对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而导致工程延期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中主要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落后, 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欠缺, 施工设备陈旧等。

4 控制建筑项目进度的有效措施

4.1 加强施工进度合同的管理

签订施工进度合同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施工进度合同能够制约甲乙双方的工作, 保障加以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因此, 加强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开展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应该对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 从而保障工程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期完工, 与此同时, 在施工进度合同管理条款中, 应该对加以双方的责权进行明确, 如此, 便能有效避免工程中出现扯皮、推诿、职责不清等情况, 不至于延误工期。

4.2 做好建筑工程的实地勘查工作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 通常情况下都会受到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存在对工程项目而言是无法控制的, 因此, 会对工程工期造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 在项目开始建造之前,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进行详细调查, 并就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备选方案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所以, 施工单位在制定工程进度施工方案时, 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4.3 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经济管理

建筑项目的开展无疑与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 经济管理是否有效同样也能影响到施工进度, 因此, 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经济管理工作, 在开展工程项目之前, 施工需要需要根据计划方案制定出工程预算, 同时, 施工单位还应该不断完善人员管理机制, 从而使得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 近年来,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如上工程进度的管理方法, 每一种进度管理方法都有其对应的项目情况,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选择工程进度施工管理方法时, 应该依据工程自身具体情况来选用适合其使用的方法, 从而提升项目工程的进度管控效率, 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所谓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即在合理的工期规划范围内,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 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并在既定工期内完成工程项目。在开展该项目工程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施工工期的把控, 最关键的是保障工程质量, 在既定工期内对工程质量进行把控, 不仅能够降低施工成本, 提升工程整体施工效率, 同时还能够增加建筑单位的行业竞争力。鉴于此, 本文就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主要方法展开探讨, 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 彭涛.下穿隧道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控制[J].四川建材, 2017, 43 (05) :208-209.

[2] 张致瑀.设备监理活动中的进度控制初探[J].设备监理, 2017, (03) :51-54.

[3] 韩远彬.关于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的分析与探索[J].通讯世界, 2017, (09) :32-33.

[4] 舒元佳, 郭彦丽, 胡昔云.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研究[J].四川水泥, 2017, (05) :184.

土木工程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现代市政工程功能日益增多, 建筑高度越来越高, 对软弱地基的处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软弱地基处理的好坏, 直接关系的市政工程的牢固性、安全性及整体工程质量。因此提高地基土质密度, 增强地基土的承载力, 就成了市政工程地基处理的首要目标。

1、市政工程软弱地基特点分析

软弱地基一般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这种地基天然含水量过大, 承载力低, 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在这样的地基上, 其工程的稳固、质量和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因其对整个工程稳固影响较大, 施工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地基进行有效处理, 否则, 会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为后续使用埋下安全隐患。软弱地基的具体特点就是软, 对之处理的目的就是区分情况, 采用换垫层、预压、强夯、灌浆等方法对其进行硬化处理, 已提高其承载力。软弱地基由于形成原因不同, 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1) 软弱地基一般土粒分散, 内部空隙较大, 凝聚效果较差。建设施工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 一遇较明显的外部压力作用, 必然导致地基结构发生改变, 直接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严重者还会危及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利于市政工程效能的发挥。 (2) 软弱地基土质结构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含水量高, 这在淤泥、淤泥质类土质地基中表现尤其比较突出。较高的含水量的地基具有较为明显的流动性。由于土壤间的摩擦力偏低, 土质稳定性的较差, 极易导致自身结构变形, 对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工程稳定性及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十分明显。 (3) 承载力不足。软弱地基自身不可克服的“软”的特征, 大幅度降低了其土质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这种地基上进行市政工程项目建设, 极易导致因其承载力不足而降低市政工程质量, 影响其使用寿命。尤其是对教育、医疗卫生、少儿活动中心、影剧院的人流密集, 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 软弱地基的威胁更为突出。因此,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如果遇软弱地基结构, 必须视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方法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切实提高地基承载力。以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效果, 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稳定性、牢固性和安全性。

2、常见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由于形成原因不同, 表象形态也多种多样。施工前必须针对不同的地质特征, 结合市政工程项目的建筑面积、建筑高度、使用功能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以确保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现实中经济实用性较强, 效果比较理想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强夯法。针对土质疏松的地基, 为了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所采取的降低土质内部空隙, 缩小土粒间的间隙的机械处理措施, 达到提高土粒间的摩擦力, 保证土质稳定性的目的。强夯法施工技术是通过机械作用来实现的, 主要是采取机械力臂控制重锤, 通过不断敲击产生理想的内部固化效果, 有效改变整个软弱地基结构, 提高其整体承载能力。强夯法处理模式在处理软弱地及方面简便易行, 不需要繁杂的施工材料和投入过多的机械设备, 仅需要采用起重设备将重锤不断吊起和自由落地运动即可, 因此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工省力, 大大的减少了成本投入,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益。强夯法的缺陷与不足是, 施工操作过程中噪音较大, 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尤其是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 这是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二是换填法。户名思议就是用物理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的软土层, 并分层夯实成地压缩行的地基持力层。这种方法适用于市政工程项目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及暗沟等浅层处理, 清除软弱土质结构, 增强低级的承载力, 促进地基土质稳定。换填材料可用中粗砂, 配以良好的砂石、素土、煤渣等。此施工技术操作简便, 经济可行, 材料易得, 素土可以就地取材, 操作落实更加高效。这种换填法施工技术的操作步骤是先挖后填, 即将施工范围内的软土层挖出运走, 然后将配好的砂石土填入夯实。不需要繁杂的施工技术和大型机械设备, 只需一般的挖掘设备、运输车辆和一定吨位的电动或气动夯。回填前对回填土质量进行详细检测分析, 经过分析验证后能够保证回填土具有相应的承载力, 并逐层夯实即可。三是排水固结法。冲填土、软黏土质等软弱地基结构一般含水量较高, 最简便、最经济的处理方法就是在建筑施工前在场地先行加载预压, 使土体中的空隙水排出, 逐渐固结。若是建筑物在建过程或建设完工后, 由于受外力影响致地基土质发生改变成为此类土质, 可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等竖向排水体, 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 使地基达到排水固结的目的。因此, 排水固结法应根据不同情况, 结合地质地理变化采取相应方法, 促使地基具备较为理想的承载能力。排水固结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供选择运用的手段较多, 其中, 真空降水预压处理技术、降水预压处理技术及沙井堆载预压处理技术是采用最普遍、排水效果最好的排水固结技术, 也是最理想的软弱地基改善实用技术。这两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整体优化固结效果, 且投资少、简便易行, 对后续工程建设施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结束语:

软弱地基对市政工程的耐久性、牢固性和安全性会产生不利影响, 施工前, 必须针对软弱地基的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技术进行处理, 以保证地基具有工程项目要求必须具备的承载力, 这是保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程质量要求, 严格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 彻底改变软弱地基的土质属性, 建设高质量工程。

摘要:文章分析了市政工程建设中淤泥质、杂填土、高黏度等不同土体土质地基形成的原因及对市政工程的影响, 针对不同软弱地基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以减轻软弱地基对市政工程的质量的影响, 增强工程的牢固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殷忠平.论述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江西建材, 2016 (01) :111+107.

[2] 赵丹.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35) :259.

[3] 谢碧丹.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初探[J].江西建材, 2017 (12) :62.

[4] 任海双.刍议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 2017 (26) :21-22.

[5] 谭建生.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J].建筑知识, 2017, 37 (13) :131+134.

[6] 程跃.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 2018 (01) :85+90.

土木工程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时代 ,各行各业在越来越广的空间内正面临着革命式的挑战,而人才是决定这一成败的关键所在。 经过调查研究,各行各业招聘大学生的时候比较看重具有如下素质的人才:第一,诚实信用、责任心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首要考虑因素。 第二,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是在学校里面读书背讲义、看教材这种学习能力,而是要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向同事不断学习的能力,同时能够把专业课程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第三,就是团队合作能力,进入社会的学生一定要学会跟同事不断的沟通,一个人的能力只能代表整个工作技巧的30%,在团队沟通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更多的价值,则能把另外70%发挥得更好。 第四,看重个人是否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在做人才甄选的时候,企业会区分出高手、熟手:一个人只要有好的创新 与创意,愿意接受挑战,努力发现新的事物,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人以后会成为高手;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同时给其它部门带来更多的价值,这样的人就是熟手。 以上所述是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共性要求。

2进行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定下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志在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综合素质较强的高级应用型汽车专业人才。 既不同于学术型普通本科也不是3年制高职高专, 它和学术型普通本科相比,前者侧重知识应用,更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而后者主要侧重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与高职类专科教育相比,尽管两者都是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或专业人才,但前者的专业口径相对较宽,面向的不是具体职业而是某些行业,强调一定的基础教育和后续发展,后者的专业口径相对较窄,强调与岗位或职业相对应。 学术型普通本科在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的教学方法上,普遍还是遵循传统模式即教师理论讲授为主, 学校实验室做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而高职高专的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的教学,不大重视理论教学,学生多数时间是在工厂进行实践。 因此,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必须综合学术型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教学的优点,对传统的本科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才能为社会输送更需要的人才。[1]

3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3.1重视唤醒学生“内心动力”的教育

如果一个教育者只是传授知识, 然后用考试来筛选学生, 那不是真正的教育。 如果教育者过分强调兴趣,那是一种溺爱, 也不是真正的教育。 经过高考走进大学校园,有的学生有幸选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擅长的专业。 但是万一没有选到自己心爱的专业,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要鼓励学生记住一点:当你入门之后,所有的学科都是有意思的,我们人类的求知欲都会引领我们找到自己的方向。 但是反过来,如果你看到表面的一点点枯燥就倒下了,不能投入进去,在门外晃,那么所有的学科都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兴趣固然重要,但是比兴趣更重要的,是“坚持”。 当一个人没有尽力,意志和纪律性比较薄弱,或者说没有多少毅力,就与人才无缘。 但凡是个人才,工作中终归要面对一些挑战, 克服一些困难。 哪一行都不像打游戏似的,只要有兴趣引领,越玩成绩越好。 从第三产业到科学家到政府官员,各行各业无一例外地都会考验他们的毅力。

3.2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改革

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迫使教师已经不能仅仅靠 “口语十粉笔十黑板”来传播知识,而应该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把教学过程由传统的讲授说明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2,3]以我校车辆工程主干专业课汽车构造为例: 过去老传统就是教师通过板书和画图讲述, 现在就编制出基于三维设计软件的汽车总体构造模型,录制了装配过程,通过多媒体放映装配过程和装配图分析车辆的结构原理, 学生被逼真的教学过程吸引,学习效果非常好。

3.3走入企业进行理论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

我校与多家汽车企业进行了联合办学, 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理论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明白企业到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术的人才, 然后再回校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才不至于浪费时间,可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4]

4坚持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支持与培训力度

多数高等院校都重科研轻教学、 重知识传授轻综合素质培养、重数字化的刚性管理轻人文化的分类管理。 很多院校的教学方法改革仅仅被看作是教师个人的事,没有形成从上到下、从干部到教师、从教学到管理一整套系统的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而我校制定了有利于调动教学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性的政策,以奖励和出国培训等形式从经费上支持实施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基于现代技术的学习、网络教学等制度,充分保护和发挥教师改革的积极性。[2]

目前, 我校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基础扎实, 专业知识面宽广, 核心专业理论掌握充分,具有实践能力,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的成绩,这充分说明了上述改革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21世纪中国汽车企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与传统学术型本科、高职高专教育的不同之处,指出进行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因,重视唤醒学生的“内心动力”教育、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走入企业进行理论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支持与培训力度的观点。

土木工程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1 科学系统地分类, 使基建企业工程档案管理专业化

基建档案正确地分类, 是保证卷宗内档案系统整理、编目、利用及运用计算机管理的基础。高校档案管理的重点从过去的文书档案、教学档案、会计档案管理转移到以基建工程建设为主的科技档案管理。

根据国家档案局制订的《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及住建部制订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 结合基建工程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和特点, 在保持档案本身所固有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下, 将科技档案分成4大类:基础工程建设类、建筑类、设备类、科研类。根据高校基本建设发展的重点, 将基础工程建设类作为其中第一大类。其档案资料属于所有档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2 依据国标、行标, 使归档基建工程文件材料规范化

结合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 及住建部颁布的《城镇基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33-2005) 、《城镇基建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94-2009) 的标准要求, 制订《基建工程文件归档规定》, 对基建工程建设竣工资料中归档文件材料的内容进行调整、补充, 确定了基建工程文件的归档范围, 并对归档的文件质量做出明确要求。在工程竣工验收时, 力求做到归档的基础建设工程文件内容真实、齐全、系统, 其归档的文件质量符合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为日后档案利用提供准确、完整的原始资料。

3 文件的内容要求

3.1 基建工程文件材料归档内容

(1) 工程依据文件。

(1) 工程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及审批文件、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文件、施工图和其它建设文件; (2) 工程项目建设合同文件、招投标文件、设计变更通告单、工程量清单等; (3)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质量监督注册文件、报建审核书、报建图、竣工测量验收合格证、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4) 财务文件 (预算书) 。

(2) 交工技术文件。

(1) 施工资质证书; (2) 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变更单 (图) 、施工组织设计等; (3) 开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工程保修书等; (4) 重大质量事故分析、处理报告; (5) 材料、设备、仪表等的出厂的合格证明, 材质书或检验报告; (6) 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焊接记录、管道吹扫记录、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阀门试验记录、电气仪表工程的安装调试记录等; (7) 竣工图纸:竣工图应反映隐蔽工程、实际安装定位、设计中未包含的项目、工程管道与其它市政设施特殊处理的位置等。

(3) 验收合格记录。

(1) 测量记录; (2)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 沟槽及回填记录; (4) 防腐绝缘合格记录; (5) 焊接外观检查记录和无损探伤检查记录; (6) 管道吹扫合格记录; (7) 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合格记录; (8) 设备安装合格记录; (9) 储配与调压各项工程的验收及整本验收合格记录; (10) 电气、仪表安装测试合格记录;在施工中受检的其它合格记录。

(4) 竣工图。

竣工图有: (1) 总平面图:比例为1∶2000或1∶5000; (2) 平面 (带状) 图:比例为1∶500或以标准地形图绘制; (3) 纵断面图:比例为横向X∶1∶500, 纵向Y∶l∶50或l∶100; (4) 工程及特殊部位 (重要的隐蔽工程) 施工图。

(5) 工程竣工验收文件 (各项工程的程序验收及整体验收记录) 。

(1) 工程竣工总结; (2) 竣工验收记录; (3) 财务决算文件 (决算文件及交付使用财产总表和财产明细表) 。

(6) 监理文件。

(1) 监理规划; (2) 监理月报中的有关质量问题; (3) 监理会议纪要中的有关质量问题; (4) 进度控制; (5) 质量控制; (6) 造价控制; (7) 分包资质; (8) 监理通知; (9) 监理工作总结。

3.2 基建工程文件材料归档内容

(1) 设计文件及设计变更文件; (2) 设备、管道组成件、主要材料的合格证、检定证书或质量证明书; (3) 施工安装技术文件:焊工资格备案、阀门试验记录、射线探伤检验报告、超声波试验报告、隐蔽工程记录、基建管道安装工程检查记录; (4) 质量事故处理记录; (5) 城镇基建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基建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基建分部 (子部分) 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基建单位 (子单位) 工程竣工验收记录; (6) 其它相关记录。

4 文件的质量要求

(1) 归档的工程文件应为原件。

(2) 工程文件的内容及其深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

(3) 工程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 与工程实际相符合。

(4) 工程文件应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 如碳素墨水、蓝黑墨水, 不得使用易褪色的书写材料, 如红色墨水、纯蓝墨水、圆珠笔、复写纸、铅笔等。

(5) 工程文件应字迹清楚, 图样清晰、图表整洁, 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6) 工程文件中的文字材料幅面尺寸规格宜为A4幅面 (297mm×210mm) 。图纸宜采用国家标准图幅。

(7) 工程文件的纸张应采用能够长期保存的韧力大、耐久性强的纸张。图纸一般采用蓝晒图, 竣工图应是新蓝图。计算机出图必须清晰, 不得使用计算机出图复印件。

(8) 所有竣工图均应加盖竣工图章。

(1) 竣工图章的基本内容应包括:“竣工图”字样、施工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技术人、编制日期、监理单位、现场监理、总监。 (2) 竣工图章尺寸为80mm×80mm; (3) 竣工图章应使用不易褪色的红印泥, 应盖在图标栏上方空白处。

(9) 利用施工图改绘竣工图, 必须标明变更修改依据;凡施工图结构、工艺、平面布置等有重大改变, 或变更部分超过1/3的, 应当重新绘制竣工图。

(10) 不同幅面的工程图纸应按《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GB/1O6O9.3-89) 统一折叠成A4 (297mm×210mm) , 图标露在外面。

5 落实规章制度、使基建工程文件从形成到归档利用制度化

高校基建归档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各类文件从形成到归档一系列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从而使基建工程文件从形成到整理归档直至保管利用都有了一整套管理控制措施。

首先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作为工作程序纳入到基建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且它们是与建设的进程同步, 即“工程立项开工与竣工资料收集同步;工程施工过程与竣工资料形成同步;工程完工验收与合同竣工资料验收同步”。只有把它纳入到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中, 并使其规范化, 才能为工程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其次、把文件材料管理纳入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各施工单位的职责范围内, 并纳入到各工程计划、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制度中。在进行工程验收时, 文件材料是否完整、准确、真实是工程技术监督检查、质量检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保证工程验收合格的重要因素。没有完整、准确的文件材料就不算完成计划, 没有质量合格的文件材料, 工程就不算达标, 验收就不能通过。

第二, 把文件材料管理纳入到工程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中。明确资料管理人员、工程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工程监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过程中各自所必须担负的责任, 并进行考核。竣工资料的归档控制:为了确保已竣工的档案资料按时归档, 确定了财务部门必须在得到档案室关于竣工资料已归档的签章后方可进行工程尾款结算这一内部制度, 保证了竣工资料的归档率达100%。档案的移交:工程竣工后由工程承办部门编制资料移交目录, 按目录清单向档案室归档, 双方签章, 各持一份, 以示凭据。

6 加强信息化建设, 实现基建工程数据管理现代化

为了提高基建工程及其设施的监控及管理水平, 科学、准确、有效地掌握全市基建管理信息, 可以建立SCADA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基建地理信息系统。档案部门配置主要以管理工程建设档案为主的档案管理系统。

(1) 基建信息管理:为了准确把握地下管线信息, GIS部门在每项管线工程竣工后, 根据管线竣工图现场测量并结合GPS坐标定位, 形成详细、准确数据后输人到GIS系统,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建管网分布图。对于管网改造GIS部门也及时修改, 从而实现了对地下基建管线信息的全面的数据化管理。并定期对移交到档案馆的管网数据光盘覆盖更新。确保为高校基本建设提供第一手基建信息。

(2) 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对已竣工的基建工程。

档案一套移交档案馆, 一套由本单位保管。利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对归本单位保管的基建工程档案进行微机管理, 并实现了对全部室藏档案的目录录入、检索。通过导入、扫描、摄影等数码技术将一些重要文件的内容通过系统中原文管理功能存入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运用使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更有序、查询更方便, 利用更及时。并且提高了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我们依据《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中基建工程著录项目完善了档案管理系统, 使录入的信息更适应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需要) 。

综上所述, 高校基建在基建工程建设中只有严格执行了基建工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实行规范化管理, 并通过工程技术人员辛勤负责工作、才能保证基建工程档案从形成到归档按质按时、井然有序, 才能体现基建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档案工作者只有对基建工程档案的科学管理、辛勤用心服务, 才能实现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才能为高校的工程建设、决算审计、基本建设管理、领导决策提供最准确的资料及最详实的数据, 才能更好地为学院的基本建设服务。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从事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背景, 以提高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水平为研究对象, 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思路,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制度,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李红云.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 2008 (10) .

[2] 董宏理, 韩振华.规范基建工程建设行为提高基建工程管理水平[J].城市基建, 2009 (1) .

[3] 刘志忠.浅析基建工程成本管理[J].城市基建, 2007 (7) .

[4] 卿亚丽, 马长福, 王文想.管理理论在基建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应用[J].城市基建, 2009 (11) .

土木工程研究方法范文第6篇

1 海洋石油工程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的策略研究

1.1海洋石油工程生产项目管理策略分析

1.1.1落实目标化管理方针

目标化管理方针是当前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生产管理中一种常见的管理策略, 通过制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在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需求、特征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调动生产单位的各种资源, 最终完成项目任务。从当前部分海洋石油生产企业的实践经验来看, 其在生产项目管理中经常会受流程化、定向化等思想影响, 导致所制定的项目管理策略僵硬, 不能更加灵活的满足生产项目管理要求。因此在落实目标化管理方针时, 需要相关人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 重视与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 充分认识到不同部门对生产项目管理的要求, 能在综合考虑各方需求的基础上, 制定更加具体的目标。 (2) 进一步落实项目目标, 并要求各个部门能按照该目标进行统一的研究, 保证整个生产项目都能在管理人员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

1.1.2落实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通过定额管理、软件模拟, 更具针对性的对生产项目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在海洋石油工程生产项目管理中落实智能化管理方针的基本步骤为: (1) 对整个项目进行WBS工作包分解 (这种分解要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划分到个人, 能根据每个人工作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控制, 保证每个项目管理人员都能完成工作) 。 (2) 通过软件进行模拟, 判断WBS工作包所分解的工作是否存在瑕疵, 若能满足生产项目管理要求, 即可落实。

1.2海洋石油工程科研项目管理策略分析

1.2.1重视与科研院校的合作

近几年, 我国持续增加了对海洋石油工程领域的投入, 并在多方面取得成就, 很多新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应用与推广。而对于海洋石油生产企业而言, 为保证自身的科研活力, 在重视对相关领域投入的同时, 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 鼓励学生多走到科研第一线, 努力探索、大胆实践, 尽可能的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这对海洋石油企业科研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1.2.2深化落实科研项目产业化

落实科研项目产业化是实现海洋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不仅能推动企业不断进行科研创新, 也能为企业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对海洋石油生产企业而言, 在深化落实科研项目产业化过程中, 应该重视以下几点工作: (1) 重视对科研项目可行性的研究。盲目的开展科研项目难以保证科研项目的可操作性, 因此在立项阶段, 就应该针对科研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在确定具有可行性之后, 再予以执行。 (2) 在项目执行阶段, 要积极推动科研项目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并且在后期阶段重视调研与监督, 保证科研项目产业化仿真能得到落实。

2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海洋石油工程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策略分析

对海洋石油生产企业而言, 风险管理理论在其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能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风险,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

2.1风险识别

采用头脑风暴法, 通过建立一个无批评的自由会议环境, 要求所有项目管理人员能围绕项目管理内容畅所欲言, 能针对项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讨论, 大量的提出风险资料, 进而加深所有项目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 有助于更好的管理风险, 加快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的开展。

在风险识别过程中, 需要重视人员的选择, 所有能参加讨论的人员均为本公司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的优秀员工, 会议的主持人应该具有足够的工作经验, 能够通过引导、启发, 使全体会议人员发散思路, 进而提出意见。

2.2风险预防

在确定风险之后, 需要相应的预防风险, 本文列举一个例子:技术风险预防。在一般的管理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决策往往会对整个项目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因此在重大技术决策中, 应该尽量考虑成熟技术, 切忌因为降低成本而采用投机性技术或不成熟技术。

风险转移也是实现降低风险损失的有效策略, 对海洋石油生产企业而言, 购买保险则是转移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旦出现风险, 则可以通过保险理赔来保证项目继续进行, 当然, 在风险出现之后还应该对项目管理方针进行研究, 寻找出现风险的原因, 避免再次出现风险。

3结语

主要分析了海洋石油工程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的相关问题, 并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对其管理方法进行了拓展研究。总体而言, 海洋石油工程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方法是多样的, 在研究中还应该正确认识到本企业在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题提出对策, 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针对海洋石油工程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 介绍了海洋石油工程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的基本内容, 包括落实目标化管理、重视院校合作等;再结合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对海洋石油工程生产和科研项目管理的新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洋石油工程,生产项目,科研项目,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明征, 杨宁.知识管理导向的工程项目管理个案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0, 3 (03) :215~224.

上一篇:设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下一篇:引线框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