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

2023-05-06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因脑动脉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脑动脉管壁逐渐变薄并异常膨出,在临床上称之为脑动脉瘤。脑动脉瘤的发生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感染、外伤等有关,并有家族倾向。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一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

1.疾病病因

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子滑肌层缺乏。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则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此外,身体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脱落,侵蚀脑动脉壁而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导致动脉瘤形成。但临床均少见。

脑动脉瘤是脑内动脉血管壁的局部存在特别薄弱的区域,在长期血流冲击下,逐渐向外膨胀,形成像小气球样的血管瘤。局部的血流压力越大,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危险越高。当发生破裂时,血液进入周围组织。有时候,动脉瘤虽然没有破裂,但因为体积的增大,可以压迫附近的神经,从而造成相应的症状。造影中的动脉瘤图像。

右图是血管

以下原因可能导致动脉瘤: ? ·高血压或脑内动脉硬化 ? ·脑血栓形成

? ·某些类型的感染(也叫做细菌性动脉瘤) ? ·头部的创伤 ? ·遗传 ? ·吸毒如可卡因 2.脑动脉瘤病理生理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直栓分层呈”洋葱”状。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旋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

依动脉瘤位置将其分为:

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 动脉瘤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在0.6—1,5cm为一般型,直径在1.6—2.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cm的为巨大型。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3.体征和症状 早期症兆?

头痛与常见头痛有何区别?

脑动脉瘤在发生破裂之前可以不引起任何症状,但约有半数的病人在动脉瘤发生大量出血之前有警兆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由动脉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发剧烈的头痛,犹如头被棒子重击一般;其次是因动脉瘤增大压迫邻近神经组织而引起症状如眼睑下垂、一侧眼睛睁不开、复视、偏盲、视力丧失以及面部疼痛等。另外亦有因血管痉挛而出現缺血症状如头晕等。因此疑似上述的警兆症状出現时,应找神经外科医师诊治,脑动脉瘤出血前的诊治是減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最佳方法。

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通常出现突发剧烈的头痛,这种头痛是瞬间且未曾经历过的头部犹如晴天劈裂样的剧烈疼痛,而不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头痛;这种头痛可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半数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短暂神志模糊,重者昏迷逐渐加深,严重时病人可因发生脑疝而丧命。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人可能以突发剧烈的头痛为唯一的发病症状,因此对此情况必须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4.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表现: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 中、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病人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病人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约1/3的病人,动脉瘤破裂后因未及时诊治而死亡。多数动脉瘤破口会被凝血封闭而出血停止,病情逐渐稳定。随着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溶解,动脉瘤可能再次破溃出血。二次出血多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分病人出血可经视神经鞘侵入玻璃体引起视力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血管,发生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1%一62%,多发生在出血后的3—15天。局部血管痉挛只发生在动脉瘤附近,病人症状不明显,只在脑血管造影上显示。广泛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2.局灶症状 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毗邻解剖结构及动脉瘤大小。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消失。有时局灶症状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被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症状,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继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此时应警惕随之而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有视力视野障碍。 动脉瘤出血后,病情轻重不一。为便于判断病情,选择造影和手术时机,评价疗效。 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

一级 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

二级 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跟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

三级 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 四级 半昏述、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 五级 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如何区别?是不是一回事?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长期血压高,脑部已经硬化的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瘤体可能破裂而引起脑出血。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也是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但它又与一般的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有很大的不同:

(1)这些微动脉瘤多发生在小动脉的分叉处,这些微动脉瘤非常小,的检查手段是无法发现的;而一般的脑动脉瘤主要发生在管径较大的脑动脉分叉处,通过脑血管造影基本都能发现。

(2)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常见于基底节区,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出血即脑血肿。而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一般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出血不像脑血肿那样是形成一个血块,而是散布在脑表面有一层脑膜即蛛网膜的下面,虽部分病人也伴有脑血肿,但脑血肿的部位一般位于额或颞叶的表面。

(3)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都有高血压的病史,发病人群以50岁以上的人为主。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较多时候也会合并高血压,但也有一部分病人没有高血压,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动脉瘤最常见的危险是破裂出血后血液进入脑周围的腔隙(蛛网膜下腔)中,也叫做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

? ·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通常是有生以来最严重的头痛,感觉就像要爆炸或钳子紧紧夹在头上一样。

·常伴有恶心和呕吐。 ? ·头晕甚至失去知觉 ? ·出现复视或对光亮非常敏感 ? ·有时候会有颈部疼痛 ? ·可能会出现嗜睡和难以苏醒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最好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5.脑动脉瘤诊断

如果怀疑有动脉瘤或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你应该立即住院,通常会接受以下检查。

? ·CT扫描:一种特殊的X线检查,可以看到流入脑组织的血液。 ? ·腰椎穿刺:对于CT扫描正常者,建议进行腰椎穿刺。首先用麻醉药注射在腰椎部位,

然后用一根细针刺入椎管中,抽取其中的脑脊液进行化验。这一过程通常在床边

进行,需要15分钟,穿刺接受后应该去枕平卧4~6小时,以防止发生头痛。

? ·血管造影:是对动脉瘤诊断的一个重要的检查。在一间特殊的X线室内进行,需要大约

1小时的时间。是通过特殊的导管将造影剂注射到脑血管中去,然后在X线下可以看

到造影剂在脑内随着血液循环的过程,从而显示脑血管的形状,也能够看到是否有 动脉瘤或脑出血存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须的检查方法,对判明动脉瘤的准确位置、形态、内径、数目、血管痉挛和确定手术方案都十分重要。DSA更为清晰。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可避免遗漏多发动脉瘤。病情在三级以下,脑血管造影应及早进行,三级和三级以上病人可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造影检查。

·磁共振成像MR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DSA:是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诊断未破裂的动脉瘤。

首先进行CT检查判断脑部是否有出血的情況,确认脑部有出血情形,应争取在许可范围内尽早进行CTA、MRA或DSA检查,其中DSA检查是必须的,因为DSA检查目前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是最确切的诊断方法。

6.治疗

在医院中,病人可能会被送到重症监护室(ICU)中。在那里,有经过特殊培训的护士会经常性的检查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也可能每个小时都会叫醒病人,检查瞳孔和肌肉的力量,还会问问题来判断意识是否清楚。在开始时不能吃东西,当然,会通过静脉输液来输注大量的液体补充身体的需要。通常还会服用止痛药、镇静剂和软化大便的药物。充分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病人可能会处于一间非常暗的房间内,尽可能的保持安静和舒适。

动脉瘤破裂出血后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可能在发病后的最初几天内进行,也可能被推迟直到病人的病情稳定下来,能够承受比较大的手术时才进行。外科医生会和病人以及家属讨论有关手术的详细情况。对于有的病人,可以利用特殊的导管穿过血管到达动脉瘤的部位,放入一个小的金属螺圈来进行治疗动脉瘤。医生会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动脉瘤的位置、是否存在出血、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总体身体状况决定了手术时间、手术风险、恢复时间和预后。

由于变薄膨出的脑动脉管壁极易破裂出血,严重威胁生命,因此人们把脑动脉瘤形容为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80%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为15%~20%。如果第一次出血后病人没有死亡,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快就会发生第二次出血,这时的死亡率就高达80%。因此,脑动脉瘤治疗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或再次破裂。如果临床诊断为脑动脉瘤,即使没有破裂也需要进行治疗。

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只能用于未破裂动脉瘤,主要措施是控制各种能够诱发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戒烟、避免紧张或者通过各种方法来放松,还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监测动脉瘤的大小和发展的情况。

外科夹闭术

外科夹闭术是1937年Walter Dandy发明的,当时他利用一个银质的V字形金属夹子夹在颈内动脉瘤的颈部而成功的完成了手术。现在的动脉瘤夹通常由钛合金制成,已经出现了数百种大小、形状和型号各异的动脉瘤夹,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夹子。

具体方法是:在相应的部位切除部分颅骨,探查脑和血管的情况,在发现动脉瘤后,小心地将它与周围地脑组织分离开来,然后用动脉瘤夹夹在动脉瘤的颈部,使之与供血动脉隔离。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发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动脉瘤夹的使用,夹闭术逐渐成为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不过,它仍然是一种侵入性的、技术上相对复杂的操作过程。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GDC是一种由钛合金制成的柔软的金属螺旋线圈。首先在腹股沟部位做一小切口,在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沿着血管一直延伸到脑动脉瘤的部位,通过导管将GDC放入动脉瘤腔内。这时,瘤腔内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和停滞,逐渐形成血栓而阻塞动脉瘤腔。

颅内介入治疗方法对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非常高,同时还需要技术娴熟的辅助检查人员(如放射科、麻醉科医生)的配合。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运用介入疗法治疗脑动脉瘤以来,经历了最开始的球囊技术、上世纪80年代的弹簧圈栓塞技术,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技术,操作性和安全性逐步得到增强。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熟。

介入栓塞

微弹簧圈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器械和材料

1.经皮穿刺针:用于经皮股动脉穿刺,有些穿刺针和鞘组在一个包装内。 2.鞘组:选择和引导导管直径相适应的鞘组直径。

3.两个Y型阀(Y型阀接头):(1)接在导引导管尾端,“Y”型阀有阀臂用于注射造影剂,或接入来自加压输液袋的肝素液体,需要用三通控制。带阀头一端,可插入治疗用微导管和导丝。(2)接在微导管尾端阀壁接三通,阀头可通过微导丝。

4.脑血管造影导管:取决于医生的经验,选用各种型号脑血管造影导管。

5.引导导管或长鞘:6~8F多用途引导导管或使用长鞘。(1)Guider Softip 引导导管(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2)神经介入引导导管(balt extrusion)(3)Cordis引导导管

6.普通导丝:用于协助造影导管或导丝进入靶动脉,目前多用亲水导丝。

7.加压输液袋:加压输液袋中0.9%盐水500ml加3000U肝素,接入引导导管阀臂,插入输液器排尽输液导管中的空气,将压力袋加压到51.1kPa,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此压力,进行持续输液滴注,以保持引导导管和血管内肝素化。

8.微导管: Boston Scientific Balt

COOK

Extrusion

prowler Cordis Fastracker 18 MAGIC1.2F MF Fastracker 10 MABDPE/TE M F-HC

Spinnaker Elite MAGICSTD

Tracker MAGICMP

Excel-14

Excelsior 1018 MAGIC1.5F

Excelsior SL MA1.5FMP

9.微导丝: Boston Balt

Cordis Scientific Extrusion Transend SOR007 ESSENCE Mizzen SOR009 INSTUNCT SOR014

AGILITY

10.微弹簧栓子 11.抓捕器 12.球囊 13.支撑架 14.血管闭合器 15.溶栓导管

16.GDC直流电解装置

泰尔茂

RF*RA系列系列

RF*RB 17.电热水壶:电热水壶烧开水,微导管头端根据动脉瘤和截瘤动脉的角度利用蒸汽予以塑形,使之能准确达到相应病变动脉。

18.微量注射泵:建立静脉通道,持续应用尼莫地平经微量泵以5ml/h输注,以预防脑血管痉挛,减轻脑缺血

19.监护设备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远期疗效可靠

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远期疗效可靠 脑动脉瘤治疗后再破裂(carat)研究组的研究表明,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接受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再破裂发生率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stroke2006,37(6):1437]已有研究证实,弹簧圈栓塞治疗1年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低于外科钳夹治疗者。为了明确弹簧圈栓塞疗法的远期疗效,carat研究组进行了一项长期的双向定群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1010例于1996-1998年间接受治疗的囊状动脉瘤破裂患者。有711例患者接受了外科钳夹治疗,其余299例则接受了弹簧圈栓塞治疗,对前者随访最长达9.6年,对后者随访最长达8.9年。

对弹簧圈栓塞治疗者904人-年随访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有1例患者出现动脉瘤再破裂(年发生率0.11%),外科钳夹治疗者2666人-年随访结果则显示未出现再破裂,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11)。弹簧圈栓塞治疗者再治疗率高于钳夹治疗者,但前者再治疗时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也较轻微,其致命或致残性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1%,而后者该比率为17%。

研究提示: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治疗后1年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和外科钳夹术治疗一样均较低。与外科钳夹疗法相比,弹簧圈栓塞治疗后虽然远期需再治疗者较多,但是并发症较少。考虑到外科钳夹治疗侵入性更大,导致脑组织受损危险也更高,因此,研究者建议弹簧圈栓塞疗法应成为脑动脉瘤破裂的一线治疗。

点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claibornejohnston教授分析:弹簧圈治疗组患者基线年龄偏大,可能会导致其并发症危险升高,但其年龄与外科钳夹治疗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弹簧圈治疗组患者多数动脉瘤较小,似乎远期并发症危险较低,但瘤体大多位于大脑后部动脉,这会使并发症危险升高。因此,该研究没有分组偏倚。将来需要研究弹簧圈栓塞对脑动脉瘤未破裂患者是否有相似的疗效。

手术的安全性和并发症

夹闭术和栓塞术有一些共同的并发症。动脉瘤破裂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准确的发生率还不清楚,但估计在2%-3%左右。破裂能够导致大量脑出血、昏迷甚至死亡。不过在外科夹闭术中能够迅速控制出血,因为这时能够直接看到破裂的动脉瘤和供血动脉。

缺血性卒中是另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和治疗方式决定了可能发生的卒中的类型和范围。

7.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

②警惕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采取控制性降压等措施,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避免诱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③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脑血管痉挛而引起不可逆功能障碍; ④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防止渗血及皮下血肿。 1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0~58岁,平均54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7例有高血压病史。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前交通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分叉处动脉瘤1例,左眼动脉瘤1例。其中18例血管内栓塞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1例大脑中动脉瘤栓塞后出现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左眼动脉巨大动脉瘤栓塞后左眼视力下降明显,头痛,恶心呕吐,为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行止血脱水等保守治疗,后期高压氧康复治疗,2月后治愈出院。随访半年,生活能自理,无肢体偏瘫等症状。

2 术后护理

2.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观察生命体征,1/30min,并记录,4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测体温,1/4h,48h后按具体情况决定观察时间。注意病人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发作等神经症状出现。同时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在动脉瘤破裂的初期,血压往往持续在26 kPa以上,这是由于颅内压力明显增高所致,随着病情缓解,血压能恢复到术前水平。血压持续增高或突然增高,则有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可能,故应严密监测血压,同时采取降压措施。本组20例病人中17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后采用硝普钠静滴,维持平均动脉压在10~11 kPa,使用血压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24~72h,及时调整硝普钠输注滴数,防止血压过低或骤然升高。本组1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术后11h血压骤升至27/14 kPa,伴头痛,经CT诊断为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2.2 预防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动脉瘤栓塞术后,由于导管和栓塞物的机械刺激及球囊过分膨胀,可导致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另外,各种因素引起周身血压急剧升高,也可成为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如情绪激动、排便、剧烈活动时,周身动脉压突然升高、头部静脉回流受阻、脑组织及颅底动脉环与颅内固定结构的相对性移动,动脉瘤内压力在瞬间上升并持续增高,短时间内超过动脉瘤壁薄弱点的弹性限度,加之动脉瘤内的湍流压力,遂在薄弱点破裂出血,立即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安,颈强直,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神经损害的征象。出现以上情况,须立即报告医生,并密切观察瞳孔,及时发现瞳孔散大等早期脑疝征象,以尽快采取紧急处置。本组1例左侧眼动脉巨大动脉瘤(直径3cm),用MDS-N栓塞术,瘤腔完全闭塞,患者术后11h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自诉左眼视物模糊,左眼眼前指数,颈抗三指。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压,入CT室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因出血量较少,经脱水、止血等保守治疗,1个月后病情好转,行高压氧治疗,痊愈出院。

2.3 脑血管痉挛的观察: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加之栓塞材料机械刺激等因素,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多于手术后12~24h发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因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本组1例术后4h出现左侧肢体瘫痪,肌力三级。使用尼莫通注射液经微量泵缓慢静注,持续10d,偏瘫症状明显缓解。其余病人亦用尼莫通预防脑血管痉挛,连续7~10d后改为尼莫通薄膜片口服20mg, 3/d,未出现肢体麻木及偏瘫症状。

2.4 穿刺点的观察:本组1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穿刺点为股动脉,2例因血管弯曲度大而行颈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6h,并伸髋静卧2d.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肢体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腹部情况(因导管损伤或刺破血管可引起腹腔出血)。颈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8~10h后加压包扎,并去枕平卧2d.本组1例病人出现股动脉穿刺点渗血,用1%硫酸鱼精蛋白1 ml加生理盐水10 ml缓慢静注,以对抗全身肝素化所致的出血,渗血情况明显改善。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武汉 430070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参考文献

[1]马廉亭主编.实用神经外科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77

[2]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54

[3]史玉泉,王忠诚,薛庆澄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9~93

[4]刘承基.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9

脑溢血病人的饮食

病人除需药物治疗外,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病人康复期无吞咽困难,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

首先,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

其次,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饮牛奶时可将奶皮去掉。豆类含豆固醇,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

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对中风病人不利。

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此外,少吃鸡汤、肉汤,对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益,且需忌暴食。

家有中风病人,一般可选择下述辅助食疗方剂:1.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3.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4.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5.中风病人饭后饮食醋5-10毫升,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来源:医生解答疑问

脑溢血病人的饮食二

人们的食物中有些具有降低血压,软化血管等功效,平常多摄入以下食物可以很好地预防脑出血后遗症的发生。

高钾食物

美国哈佛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每天进食较多新鲜蔬菜水果的人较只进食少量蔬菜水果的人,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要低,表明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具有防脑出血作用;这是因为高钾食物能调整细胞内钠和钾的比例,减少了体内钠水潴留,降低血容量,从而使血压降低,防止脑出血的发生。

富含高钾的食物有菠菜,番茄,青蒜,大葱,土豆及香蕉,柑橘,甜瓜,柚子等。

富含类黄酮与番茄红素食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造成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抑制其氧化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类物质类黄酮与番茄红素能捕捉氧自由基,阻遏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犭杀虫剂,对防止血管狭窄和血凝块堵塞脑血管有积极作用.

日常饮食中富含类黄酮与番茄红素的有洋葱,香菜,胡萝卜,南瓜,草霉,苹果,红葡萄,番茄,西瓜,柿子,甜杏,辣椒等。

多食优质蛋白食物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1) 恢复期或缓解期的病人仍需充分休息居室应清静, 避免噪声;可适当活动, 但不能做剧烈运动, 要避免疲劳。

(2) 合理膳食, 要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 多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 如鱼类;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组纤维和新鲜和水果;严禁暴饮暴食或过饱, 可少食多餐。

(3) 保持乐观、松弛的精神状态, 避免紧张、焦虑, 情绪激动或发怒。

(4) 保持大便通畅, 大便时切忌用力。

(5) 戒烟、少饮酒;不饮浓咖啡和浓茶, 生活规律, 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6) 用药要针对病情, 不宜过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突发时, 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 病情不缓解可再次含药。

(7) 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家中备有上述急救药物, 以便发病时自己或家人能及时取到并服用, 应定期到医院做健康检查。

2 冠心病康复护理

2.1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目标

改善心脏功能, 减少再梗和猝死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包括:从冠心病有临床表现时就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康复;康复服务的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康复, 并维持良好适应性;对潜在的疾病过程,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迟其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 增加患者相关知识, 减少心理的焦虑和抑郁, 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三阶段康复治疗, 提高其再就业的能力。

2.2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脏病、静坐的生活方式、过多生活压力等。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 由吸烟引起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 如果停止吸烟1年, 冠心病发生率将减少50%, 停止吸烟15年以上, 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将很小。

3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如社会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吸烟酗酒、情绪波动等, 经临床观察, 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虑、恐惧、否认、角色紊乱等。

(1) 焦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昼夜变化, 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产生焦虑心理, 特别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 患者顾虑重重, 心神不定, 焦虑不安, 睡眠减少, 情绪低落, 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 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 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 稳定其情绪, 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 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 消除疑虑, 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恐惧心理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针对这种心态, 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 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 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 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 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消除紧张心理因素,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否认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有的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 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 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 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 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 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 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 以增强患者信心, 使患者认清疾病, 配合治疗。

(4)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患者康复的病例, 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者见面, 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 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 患者心理容易接受, 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 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5)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检查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 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控制疾病的发展,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 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 缩短了护患距离, 加深了护患感情, 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4 结语

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影响着康复效果。设法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和执行自我护理性康复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方案的依从性。

恢复 (门诊) 阶段康复方案。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的康复, 一般在病后3个月内进行。包括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 如二阶梯负荷康复医疗方法。通常从心肌梗死后3~14周开始, 以1周为单位制订康复程序, 每周按1/2、3/4、单倍量、1.5倍量、双倍量顺序增加, 均进行负荷后心电图检查。8周后, 即心肌梗死11~12周, 患者多能完成二级梯双负荷, 相当于6.7Mets, 即可进入社区康复治疗程序。在此阶段, 护理人员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健康的维护, 制订运动方案, 安排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运动, 记录具体执行情况, 评价提高康复效果等。康复运动的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 如有研究发现, 如果在康复运动时播放适宜的音乐, 可提高运动的效果。

摘要: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病变, 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造成心脏病, 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临术上分为无症状型, 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 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型及原发性心脏骤停5类。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摘要:摘要∶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是研究和处理与心疾病相关的情、社会环境及行为的科学。双心医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需求,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同样的关注,在双心医学模式指导下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精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干预患者心理活动的措施、身心同治,确保精准医疗、精准护理,促进患者\"双心\"健康、加快康复。

关键词:双心医学;精准护理;冠心病

前言:2021年1月25日美国心脏病协会发布精神健康丶身心健康及大脑-身体关联科学声明。声明建议,对于有心血管病的人和心血管高风险者,临床医生应常规评估心理和精神健康,就像评估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一样。临床医生采取简单筛查工具,常规评估患者是否患有抑郁或是焦虑,并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既要\"观心\",也要\"关心\",实施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精准干预,实现双心同治、精准护理。

下面介绍几种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针对双心疾病患者实施精准护理的方法。

1.贯穿全程的心理行为疗法

1.1情绪调节练习如音乐疗法。让患者处于安静环境,取舒适体位,播放轻松音乐并指导其放松训练,应激音乐疗法中播放的音乐多结合患者个人喜好,但尽量避免重金属音乐,且音乐避免分贝过高,听音乐时适宜音量分贝应为40~60分贝;播放音乐2次/d,20min/次,早晚各进行1次放松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和强化,形成条件反射,缓解心绞痛诱因; 音乐疗法可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减轻日间疲劳和照护者负担。

1.2 行为性心理治疗。心理学角度认为任何行为经由适当的奖励或处罚,便可操纵其行为。具有行为心理的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的状态下出现行动迟缓或激越、自杀观念和行为、运动性不安,医护人员不仅要加强及时巡视、要求家属24h留,还要通过健康教育,对患者积极应对状态给予肯定,一旦有进步及时肯定、鼓励;对于不良心理行为,医护人员应与家属合力帮助患者消除不良的行为,循循善诱、建立符合正确应付和落实有关治疗,领会习惯、运动、二级预防和繁复的行为。对极不配合的患者,与家属深层沟通,给予恰当的批评指出,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行为模式,建立正确的应對方式和行为模式。

1.3放松训练 包括呼吸训练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自主训练等。我国传统的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形式均可使患者明显获益的具体的运动形式。太极拳动作舒松自然,动中有静,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者更为合适。

2.行为认知干预

2.1 疾病宣教 医护人员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冠心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病机制,降低患者由于不了解疾病而造成的恐惧紧张心理; 心理安抚,医护人员以鼓励、聆听、劝导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改善患者因冠心病相关知识缺乏而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

2.1.1设立健康教育专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定期更新冠心病疾病相关知识及生活注意事项,以更加直观和简便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保证患者及家属人手一册,定期聘请相关专家讲解冠心病预防和控制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机制、饮食注意事项及用药指导等;

2.1.2组织患教会。护理人员每周组织患教会集中授课、单独交流、现场问答,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时纠正理解偏差,促使患者理解行为活动对健康的影响。应用健康理念引导其自觉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及行为,提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消除因自身行为的患病因素。

2.1.3评估反馈。对冠心病患者定期评估和反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强化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及生活注意事项,协助患者正确认知、判断,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对疾病发作的应激能力。

2.2饮食干预 遵循少食多餐原则,严禁烟酒,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每日进餐数及每餐热量构成。

2.3健康行为干预运动指导 不进行竞技性体育活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餐前餐后不宜活动∶原则上在餐后2小时以内不锻炼,运动后一小时内不进餐或饮浓茶;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浴,运动前要做好准备和放松活动;避免阳光直射和迎风锻炼;携带药盒。

3. 延续护理

3.1延续护理,在院患者,护理人员除根据心内专科医师心理量表评分给予情绪护理干预外,仍需严格执行心血管内科危重标准计划及健康教育路径,给予院规宣教、环境介绍、安全指导、陪伴制度,查房时间介绍及介绍主治医师、病房护士长、责任护士、就餐引导,以缓解患者对环境改变不适应导致的焦虑;

3.1.1严格执行心血管内科标准护理计划执行单,手术患者完善术前准备,术前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消除心理紧张情绪,指导术后肢体活动注意事项、介入术后双抗药物服用指导及药物不良反应自查监测等;

3.2出院患者,通过电话随访、视频访视及上门复诊等方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日常注意事项。定期督查患者出院后的各项康复训练,全面评估其放松疗法 。

\"双心医学\"立足于人文,能够更好地解释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疾病本身所不能解释的心理问题症状,应用双心医学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精准护理,通过入院疾病诊断及常规心理评估,院内实施疾病诊治及心理行为干预,以改善抑郁及焦虑心理障碍问题,提高患者临床诊疗的效果及康复质量,提高预后及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双心医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3

[2]朱宁.导言∶双心医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医学与哲学(B)2017,38(3)∶7

[3]ABURUZMEAnxiety and depression predic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J.J Multidiscip Healthc,2018,11:367_373.

[4]倪林,夏向阳,韩卡,等.合并焦虑和抑郁情绪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33-36

[5]刘贤臣,彭秀桂.焦虑自评量表SAS因子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95,21∶359360.

[6]李姿慧,吴梦蝶,李琪,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状态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中,探讨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参加本次研究的90例患者全部来自2020年2月-2021年1月,均为本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选定研究对象后对其分组展开护理,分为研究组45例(综合护理)、参照组45例(常规护理),然后针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予以判定,并通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统计结果来体现。结果 研究組患者治疗效果佳,总有效率高,共44例患者治疗有效,占比(97.78%);参照组显低,共30例有效,占比(66.67%),组间检验结果有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参照组显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到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中,能够有效帮助患者临床效果得到提升,同时让此类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以及对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冠心病;心律失常;综合护理

冠心病主要病发于老年人群,临床上非常常见,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1]。冠心病的致病原因是因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所造成,此病只能用药来控制,并不能完全治愈。心律失常属冠心病中常出现的不良症状,此类患者会有胸部不适的感觉,并且还会使者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尽早治疗非常重要,而且治疗同时为了让临床效果更佳,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应采取相对较全面的护理措施针对性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玉米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中,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加本次研究的90例患者全部来自2020年2月-2021年1月,均为本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选定研究对象后对其分组展开护理,研究组中患者年龄在55-81岁,均数(68.27±2.15)岁,男性患者共25例,女性患者共20例;参照组中患者年龄在53-79岁,均数(66.42±2.28)岁,男性患者共24例,女性患者共24例;组间资料具备分组条件(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包括:① 针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将疾病知识,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于患者,改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② 针对心理情绪出现问题的患者进行疏导,将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详细了解后,对患者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心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同时多给予患者鼓励、信心,促使其可安心治疗[2]。③ 对患者用药方面进行指导,鉴于老年患者身体条件较特殊,诸多患者会存在基础性疾病,所以在临床用药时必需要谨慎,需要将药物的作用告知于患者,并且此类要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均提前告知患者,让其了解并有心理准备。指导患者必需尊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增加服药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伤害。 ④对患者运动、饮食方面进行指导,根据患者实际的身体状况,给予其相应的有氧运动[3]。选择的运动要规范、安全,并先易后难逐渐增强难度,运动项目有散步、 游泳、 慢跑、 骑单车、 打太极等,以此来帮助患者恢复体质。指导患者多食富含钙及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保证患者摄取的营养均衡[4]。

1.3 判定标准

针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予以判定,并通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统计结果来体现[5]。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χ2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表1: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佳,总有效率高,共44例患者治疗有效,占比(97.78%);参照组显低,共30例有效,占比(66.67%),组间检验结果有意义(P<0.05)。见表1

表2: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参照组显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综上所述,临床中,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中,能够有效帮助患者临床效果得到提升,同时让此类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以及对护理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莹. 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律失常护理效果评价[J]. 养生大世界, 2021,2:103-104.

[2]蔡文英. 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5(34):5.

[3]殷蕾, 韩希文, 杨婷婷. 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30(28):312-313.

[4]秦玲玲. 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东方药膳, 2020,13:179.

[5]钟纾, 周璐, 黄文. 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价值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008(008):167.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挑选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医院收入并医治的70例冠心病病人,将其任意分成两队,对比基础护理(对照组)和健康教育(观察组)的护理成效。结果:护理后,健康教育组HAMA和HAMD得分均有所下降;健康教育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成效得分均显著高过基础护理组。结论:在冠心病病人医治流程中,实行健康教育可高效缓解病人临床症状,缓解病人疼痛状况,提升病人预后状况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健康教育;临床运用成效

冠心病是多见的心脏病症,病人在产生病症后,其冠脉血管会产生变化,致使身体的血管变得更为狭小危害血液正常流通,极易引起病人心肌缺血的病症,影响病人的健康状况,病人除药品控制外,还必须开展妥当的护理介入,提升治疗效果[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于医院纳入并诊治的70例冠心病病人,将其任意分成基础护理组和健康教育组,一组各35例。基礎护理组:男病人21例,女病人14例,年纪为41-81岁,中位年纪为(60.3±3.5)岁,病程为6个月到7年,人均病程为(3.2±0.5)年。健康教育组:男病人20例,女病人15例,年纪为40-82岁,中位年纪为(60.5±3.2)岁,病程为7个月到8年,人均病程为(3.5±0.7)年。两队病人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从下面多个层面对病人展开教育:①心理教育,冠心病病人在所难免的产生负面情绪,因而医护人员应该积极与病人交流,知晓病人的心理情感改变,并聆听病人的诉求,及早解决病人的负面情绪,尽量使病人的诉求获得满足,为抚慰病人恐惧感,可以为病人介绍成功诊治实例,使病人的诊治信心获得加强,平稳病人心情,可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烦恼。②健康知识宣传,有关冠心病的常识牵涉到众多层面,为使病人症状获得尽早恢复,可以对病人推广有关冠心病的原理常识还有诊治常识,依据病人的症状进展状况,确立恢复方案,向病人介绍每日确保充沛活动量的重要性,多方面了解自己病症,还有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使病人对恢复活动有充分的认识,进而加强病人对康复治疗的配合情况,在康复治疗中,可以辅导病人利用跑步、太极拳等不剧烈的活动展开健身。③吃饭常识宣传,为缓解病人症状,必须更改病人的生活习惯,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多摄取营养成分高的食品,不吃太多的油腻食物,使病人形成积极的生活习惯,对冠心病病人而言,高热量、油脂丰富的食品都能使病人的症状加剧,特别对有喝酒、抽烟行为的病人,症状会显得更为无法抑制,需要病人能规律吃饭,降低对心脏产生的负担。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解决信息,对两队病人的各种信息展开剖析,p<0.05,证明对比结论具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 HAMA 和 HAMD 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n=35),HAMA护理前(21.21±3.42),HAMA护理后(12.41±2.56),HAMD护理前(31.21±2.84),HAMD护理后(18.64±2.55);

对照组(n=35),HAMA护理前(21.52±3.55),HAMA护理后(17.84±2.22),HAMD护理前(31.45±2.78),HAMD护理后(24.74±2.32);

(t 值=0.8412,P 值 >0.05; t 值=8.9542,P 值<0.05;t 值=0.4752,P 值 >0.05;t 值=9.4125 ,P 值<0.05;)护理后,健康教育组 HAMA 和 HAMD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n=35),护理质量(96.54±3.41),护理效果(95.82±3.65);

对照组(n=35),护理质量(86.95±3.74 ),护理效果(84.88±3.12)

(t 值=10.5651,P 值 <0.05;t 值=11.2562,P 值 <0.05)健康教育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心血管疾病,致病原因很多,已发现包含紧张焦虑、抽烟、嗜酒、肥胖、不合理饮食、高血压、缺少锻炼等。如病人健康知识缺乏,自身护理能力较差,未对以上病因开展很好的调节,将导致病人病况逐渐加剧,并提高心肌梗死、心衰等心脏不良事件产生的可能性[2]。

健康教育作为医院护理服务中的一个主要组成方面,是病人获得健康知识较为很好的方式。经过对冠心病病人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可提升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水准,使其了解到准时服药、维持愉悦心态及建立优良生活习惯的重要意义,将大幅提高病人遵医情形,进而有利于疾病控制。在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成绩及诊治依从性均较对照组高;两队QOL得分均有提高,且干预组较对照组高。表明实行健康教育可提升冠心病病人健康知识认识水准,提高其诊治依从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冠心病病人接纳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健康知识水平获得很好的提升,使病人诊治依从性有所改善,并促进病人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娟. 心内科护士对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认识的质性研究[J]. 人人健康, 2020, 518(09):267-267.

[2]王玉峰, 许春红, 张健. 基于5A模型的健康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医药前沿, 2020, 10(7):2.

上一篇:预防传染病措施下一篇:保护水资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