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范文

2023-12-26

水资源利用范文第1篇

1 合理利用学校的图书、仪器、报刊、杂志等资源

图书本来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知识的传媒,即能对书本知识的补充说明,又可以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适应生活能力等。但是如果这些书本把如饥似渴的莘莘学子们拒之门外,成了一个“花瓶”,岂不是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原有的意义?

教学仪器的及时合理使用,给学生的课堂带来了情趣。因为它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诱惑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可以在做中教,学生在乐中学,轻松和谐,兴趣盎然,避免了那种苍白无力的说教。体育器材也是如此,学生们多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

学校每学年都要征订报刊、杂志,如《教育时报》、《小学教学》、《河南教育》、《英语报》、《小学生学习报》及各种作文书报等,学生本身因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教师没有及时合理组织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学报用报给予引导和指导,也没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如“挖地雷”、“同题擂台作文赛”、“数学迷宫”“疑题解惑”等,如果学生的作品和名字变成了方块字并出现在报纸上或杂志上,我想带来惊喜的一定不止是学生。即使学生没有摘到“桃子”,至少也体验了摘“桃子”的过程。人生何尝不是这样,追求成功的过程永远比享受成功的时间长的多。

2 合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

新的世纪,新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远程教育就是为教师的成长,为新课程的实验而服务的。应该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服务学生。

课堂中利用课件能直观、形象、具体地说明问题,对学生而言很有诱惑力、说服力,教师上课也轻松了很多。我们会发现学生的眼睛由黯淡变得明亮,嘴巴由沉默变得喧闹,神态由僵硬变得活泼,以前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确改变了课堂,改变了学生,改变了教师。

所以要鼓励教师多上网、勤上网,利用网络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制作网页、课件,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特别是现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远程教育项目就能帮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不再是以前仅有的录音机一种教学用具了。还有我们老僧常谈的安全问题,过去都是通过专题报告形式进行,枯燥而又单调,现在通过安全教育的视频资源就可以改变原来的活动方式,收到极为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利用资源的教师,而不是被资源利用的“教书匠”!

3 充分利用教师、学生身上的兴趣资源,开辟另一片芳草地

水资源利用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标

加快建设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利用系统、先进的城市节水管理系统和精细的城市排水网络系统,完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到2010年底,全市供水水源保证率达到97%以上,万元GDP水耗比2005年下降20%,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其他城区达到8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统一高效的水资源调度配置系统。

1.实施外引内蓄策略。2010年底前完成东江水源二期、北线引水等境外引水工程的建设,推进公明供水调蓄工程、铁岗水库扩建工程、清林径水库调蓄工程、东江下矶角梯级工程等新四大"水缸"建设,充分利用东江雨洪资源,扩大我市水资源战略储备。开展水库群及水库联网建设,建设覆盖全市、互联互通、分片调蓄的供水水源网络,提高全市水源应急供应保障能力。

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国土房产局、规划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2.统一规划调度管理全市水资源。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市水务部门统一调度水源干线及联网水库,通过行政、经济、科技、工程等手段,实现全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科学配置,2010年底前建立完善相应的体制和机制,提高全市水资源的整体调度管理水平。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编办、宝安区人民政府、龙岗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3.实行水资源总量分配制度。按照"以供定需"原则,研究制定区域或行业水资源总量分配方案,在2010年底前开始实施,使城市供水逐步从“以需定供”向“以供定需”转变,探索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市场。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规划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4.统筹建立公平高效的全市供水价格体系。在实施水库联网调度的前提下,根据特区内外现有原水供水水价水平,采取分片分步调整的策略,2010年底前分阶段实施,建立特区内外统一的水价体系,实现原水供水同城同网同价;开展非传统水资源价格研究,纳入全市供水价格体系统筹平衡。主办:市水务局、物价局。协办:市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二)完善城市水系保护体系。

1.加强城市蓝线管理。抓紧完成深圳城市蓝线规划的审批,尽快出台《深圳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加强对全市河道、水库、湖泊、水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的保护和控制,对蓝线内的土地和水域实行严格管理,禁止擅自填埋或占用,逐步清理已占用蓝线内空间的违法建筑;在蓝线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蓝线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扩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开展纳入水资源规划的供水水库保护区划工作。

主办:市规划局、水务局、环保局。协办:市国土房产局、法制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2.实施一级水源保护区封闭管理。加快一级水源保护区征地转地及附着物补偿工作,依法处理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和窝棚,清理、迁移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与水源保护无关的设施和污染源,实行封闭式管理,种植水源涵养林,建设水库消落带、库滨带生态湿地等水源保护及生态修复工程,建立水源地安全保护体系。2008年底前率先完成13宗主要供水水库的隔离围网工程建设,2010年底前全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全面实行封闭管理。

主办:市水务局、国土房产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协办: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农林渔业局、环保局、查违办。

3.加强山塘湖泊的养护管理。将山塘、湖泊纳入全市水生态环境建设及防洪排涝系统中统筹考虑,制定山塘、湖泊管养办法和标准,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对现有管理主体不明或水利设施不达标且管养单位没有能力进行维护改造的,明确市、区水务部门的管理职责,按照"谁管理、谁投资"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改造和养护方案,实施必要的改造和养护工程,将山塘、湖泊建设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亮丽风景线。

主办:市水务局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协办: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国土房产局、规划局、国资委。

(三)积极推进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

1.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抓紧制定雨洪资源利用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将雨洪资源利用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及项目前期阶段的各个环节。涉及土地利用和空间安排的新、改、扩建项目均应建设雨洪利用设施或雨水滞留设施,道路、广场、庭院等应设计建设透水地面,削减洪峰流量,就地处理面源污染。加快雨洪利用项目建设,以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为全市雨洪利用的重点区域,开展城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及山区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2010年底前建成10项以上雨洪利用项目。

主办:市水务局、规划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建设局、环保局、城管局、法制办、气象局。

2.推广使用再生水。根据《深圳市节约用水规划》,编制全市再生水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2010年底前建成滨河、罗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推进以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为动态水源的河道生态补水系统建设。建设再生水供应系统,向用户提供优质再生水,用于工业、市政等用途,逐步减少城市自来水的使用。通过政策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在物业小区及各类园区逐步推广使用雨水或再生水作为景观用水;从事洗车、洗浴、游泳、水上娱乐等业务的,应安装使用循环用水等节水设施。

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国土房产局、规划局、工商局、城管局、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

3.做好海水淡化技术储备。深入开展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和相关政策的前期研究工作,结合供水安全、用地条件、能源供应、用水需求、海水水质等因素,研究按照"水电联产"模式,依托我市电源项目规划预留建设规模化海水淡化设施用地,储备建设能力。近期继续推进盐田5000m3/d海水淡化试点工程建设。主办:市水务局、发展改革局。协办:市贸工局、科技信息局、规划局、深圳市水务集团。

(四)继续强化节约用水管理。

1.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和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制度。严格执行《深圳市计划用水办法》,单位用户实行用水申请许可制度和定额用水管理。出台《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实行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制度,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设施不按规定进行验收的,不予核定用水计划。

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发展改革局、贸工局、规划局、法制办、各区人民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和市属供水企业。

2.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和社会建设。强化政府节水管理职能,加强区级节水管理力量,推动节水工作全面开展。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在各大媒体开设节水宣传专栏,推动各行各业及广大市民提高节水意识。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推广各种适用的节水技术、节水设备和产品,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限制耗水型器具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全市公共场所和所有用水户使用节水型器具。2010年底完成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并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

主办:市水务局、编办。协办:市创建节水型城市成员单位。

(五)全面加快城市排水网络建设。

1.加快市政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着力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污泥处理厂三大建设任务,2010年底前基本完成规划的25座污水处理厂的新、改、扩建任务和寮坑、老虎坑、南山、上洋等4座污泥厂的建设。特区内完成排水管网改造完善工程和管网清源行动,彻底扭转污水错接乱排、雨污混流污染

水环境的局面;特区外全面完成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新建进厂主干管800公里,开展市政排水管网覆盖区域的清源行动。推进排水达标小区建设,将排水达标作为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的评选条件之一。上述三大任务由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筹前期工作、任务分解和整体督办,宝安区人民政府、龙岗区人民政府和市光明新区管委会负责管网项目的组织实施,深圳市水务集团、招商水务公司等特许经营单位负责其经营范围内相关污水项目的建设实施,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成员单位全力配合,确保按计划完成水污染减排任务。

2.全面实施排水许可制度。市规划、水务、建设、环保、交通、工商等部门互相配合,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对涉及的排水事项协同把关,从源头上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实现雨污分流。建立各有关单位对排水特许经营单位的联合监管机制,发挥排水特许经营单位在市政排水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中的作用;健全污水处理费与污染物削减率、污水收集率、水环境质量挂钩的考核体系。2008年底前完善相关机制。主办:市水务局。协办: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成员单位,市教育局、交通局、卫生局、工商局。

3.加强政府排水监管能力建设。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排水管理职能,加强排水行业监管,统一管理排水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监管、污水费征收核拨、排水监督等工作;加强市、区两级排水管理力量,2008年6月前完成排水监管能力课题调研报告,提交方案报市政府决策,建立市区对应、覆盖全市、监管有力的政府排水监管架构体系,全面提升政府排水监管能力。

水资源利用范文第3篇

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如为改扩建矿山,应说明矿山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外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 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㈠开采方案

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可能的建设规模(两个以上方案比较); ──推荐规模方案的简要论证; ──可供选择的产品方案; ──推荐产品方案简要论证。 2、确定开采储量:

──采矿权人在登记管理机关划定的矿区范围内,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勘探程度,并考虑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的要求,结合矿石品位变化,对开采品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开采矿体的最低品位,在此基础上,圈定矿体,并确定开采对象。有共、伴生矿产的,必须体现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原则。 3、矿床的开采方式

──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对矿床的开采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采用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优势不明显的矿床,应进行开采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当采用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时,应确定二者的合理分布界线及阐明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互相关系。 4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

──根据地形、矿床赋存条件、备选厂址工程地质条件及环保要求,对各种可供比较选择的开拓运输系统及厂址配套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㈡防治水方案

当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迳流大量渗漏时,需采取地下和地表的防治水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应进行全面防治水方案的综合比较,并提出推荐方案。

五、矿床开采 ㈠露天开采

1、露天开采境界:阐明圈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方法及所采用的经济合理剥采比;

2、确定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要素; 3、工作面阶段回采率;

4、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应进行不同境界方案比较,确定最优境界。 ㈡地下开采

1、确定矿区开采总顺序并阐明首采地段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2、推荐的生产能力及能力验证。

3、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 4、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

5、简述开拓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

6、采矿方法选择和比较,论证推荐采矿方法对资源充分利用的合理性。 7、矿块的结构参数及矿井、采矿、矿块(工作面)的采矿回采率。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㈠选矿方案

1、选矿试验研究及评价。

──选矿试验研究主要成果,并对其作出技术经济评价,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意见;

──大、中型矿山应进行工业或半工业实验结果,应有加工评价试验结论; 2、根据选矿试验研究结果及评价资料提出推荐的选矿方案。 3、对难选矿种,根据已掌握的技术确定是否需建中间试验厂。并提出拟建规划、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择。 ㈡尾矿设施

1、初步确定尾矿量并简述尾矿品位及其他特性。对于目前因技术或市场原因暂不能利用的矿产,应有保护的措施。

2、尾矿库址选择(应具有坝址选择阶段的工程地质资料)。 3、尾矿综合利用设想。 4、尾矿水的处理作用。

七、环境保护

㈠矿山地质环境报告

1、对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尾矿垮坝等应做出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监测预防措施。 2、对采矿引起的区域地质条件做出影响评价。

3、露天开采,应作边坡稳定性评价;坑采的,应作采空塌陷范围预测; 4、矿山闭坑时对造成的地质灾害提出处理措施。 ㈡矿山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方案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编写相应的内容。

八、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㈠设计利用矿产资料储量和根据矿床规模确定的设计生产规模及矿山服务年限 ㈡产品方案

㈢厂址及开拓运输方案 ㈣采、选工艺方案

㈤综合回收、综合利用方案 ㈥对工程项目扼要综合评价 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附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九、附图

1、开拓系统纵投影图

2、带有矿区范围、崩落范围的地形地质图。 3、矿区总平面图。

4、露天采矿最终境界图。

5、采矿方法标准图。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

采矿权申请人依据批准的申请取得采矿许可证时,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对其报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应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查:

一、方案编写的资格审查

开采下列矿山、矿区和矿种的,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由具有国家批准矿山设计资格的单位进行编写: 1、开采海域矿产资源; 2、外商投资矿山企业; 3、开采能源和金属矿产;

4、上述之外的大、中型矿山。

小型以下矿山企业的开发利用方案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设计能力的单位进行编写。

二、开采储量确定的合理性的审查

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必须由具有资格的地勘单位提供,并依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进行认定,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在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能的前提下,以合理利用、贫富兼采、综合回收为原则,确定合理的经济开采品位,并以此圈定矿体(矿床)。确定的工业指标应充分考虑矿产品市场等方面的要求。对于目前暂不宜开采的贫矿,应制定“采富保贫”的技术措施和后续回采方案,以利于今后可能进行的开采活动。

三、矿山建设规模的审查

在储量有保障、适合大规模开采的矿区,必须实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方针,避免大矿小开、整矿零开。依据开采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在总体规划之后,可采取分期建设、滚动发展,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使企业(矿区)持续、稳定地发展生产。

矿山设计服务年限参考矿山设计规范。

四、开采方案的审查

开采方案应遵循“安全、高效、经济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来确定。做到贫富兼采、采剥(掘)并举、剥离(掘进)先行。采矿回采率、矿石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等技术指标应比照国内同类矿山的平均先进水平。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首先考虑采取先进的开采技术。

采矿方式依据矿体赋存状况和地质地形条件,通过计算和论证确定。

确定开拓系统要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回收。尽量不留或少留永久性矿柱,提升运输系统应减少运输过程中矿石的损失、贫化。矿山的开拓系统也需通过方案比较确定。

采矿方法依据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考虑采掘工程量、回采效率、出矿品位和资源回收率等方面的指标,通过方案比较,确定适宜的采矿方法。

五、选矿加工方案的审查

依据矿石的性质、构造、结构等特点,经过充分的选矿试验工作和方案比较,选定合理的选矿方法、工艺条件和先进的产品技术指标。入选的原矿中含其他具利用价值的共、伴生矿产时,应进行充分的综合回收、综合利用试验研究工作,进行方案论证,确定合理的分选回收流程。对目前暂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要提出可行的保护性处理措施。

设计的选矿工艺流程,应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效装备,精矿品位、产率指标得到保障,尾矿品位有效控制,选矿加工的总体水平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要求。

六、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方案的审查 重点审查废石场的建设、矿井水的排放、选矿厂粉尘处理、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尾矿坝的建设,尾矿水排放的方式和影响、土地(草原、林地)复垦利用以及其他有关项目。

矿山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按程序上报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中,应有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并按规定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报告,对矿山开采可能引起的地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以及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应采取预防措施。

七、矿山安全的审查

水资源利用范文第4篇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是世界的25%。在最近一张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人均水资源的排行表上,中国排在第121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

据统计,全国城市日平均缺水1600万立方米,不论是沿海名城,还是内陆重镇,许多地方都有限量供水的记录,每年因缺水影响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农业方面,全国70年代农田年平均受旱面积1.7亿亩,到了90年代,该数字已上升到4亿亩。目前,仅全国粮食的主产区灌区内缺水就达300亿立方米。水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据水利部门研究,2030年以前我国用水量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2010年与2030年用水总量将分别达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5%和36%,已接近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极限(35%~40%)。希望2030年以后用水量不再增长,而是依靠科技进步解决水问题。水利部门的一些专家认为,到2100年我国用水量将达到国内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极限,即受水资源条件制约的零增长状态。

2 中国的水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只有19%,再加上污染与低效利用,供水不足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部分灌区仍在重复着传统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近50%的水损失于蒸发和渗漏。发达国家农田灌溉已实现了喷、滴灌溉,灌溉已不是浇水,而是浇作物,而我国喷、滴灌只占灌溉面积的2%。农业是我国用水量最大的产业,每年耗水38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落后的灌溉方式,粗放的管理模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已达70%~80%。

农业如此,工业也毫不乐观。许多工厂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50%~ 60%,而发达国家却为70%以上。我国城市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近200立方米,发达国家仅为20~30立方米,相差近10倍。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现状更不容乐观。据统计,全国城市自来水管网水量损失率高达20%~30%。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抽水马桶漏水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仅此一项每年流失的水资源达几亿立方米。

3 节水举措 3.1 节水意识

事实告诉我们,在突飞猛进地迈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资源的日益匮乏正在羁绊着人类的脚步。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尤其对于水———这一生命之源,人们更没有理由忽视。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2日确定为“世界水日”,以唤起人们对水资源的关注。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合理用水已摆在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使人们认识到依法用水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唤起广大群众的节约用水意识和水资源匮乏的危机感,使全社会树立起节约水资源光荣、浪费水资源可耻、破坏水资源犯罪的社会公德。

3.2 供水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供水管理模式是收费机制下的按需供水。社会用水总量依

赖于人口数量与消费水平的变化、社会产业结构及其发展速度、城镇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措施的效能高低、季节与时间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应当指出,社会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及广大公民节水观念的树立对开发潜在的节水空间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供水事业的管理中,水价的制定主要是依据水工业生产的能源、资源消耗以及综合管理成本。而且,为了减轻广大人民群众的负担,常常由政府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如此制定的水价实际上难以反映当地水资源的丰匮,因此它不能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也不能表现城镇用水与生态环境及人类前途的重要关联。因此,对现有供水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与建

立一种能把社会节水要求转化为用户忧患意识,并具有强制作用的供水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国许多城市供水管理部门正在试行采用预付水费、限量供水和超限加价的管理制度。通过这些举措可使行政手段、技术措施与经济杠杆有机结合,把节约用水转变为全社会的共识与具体行动。

3.3 开源节流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源节流”是解决水资源缺乏的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一方面是开源,千方百计增加供水蓄水量。我国对水利非常重视,通过分析论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兴建了大批供水工程。另一方面是节流,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的效益。我国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努力建设节水型的农业、工业、城市和农村。通过改造农业灌溉用水技术,改变传统农业大水漫灌的习惯,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用水效率;实行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供给,利用科技,使水多层次重复利用,以发挥其最大效能;同时加强用水、管水、保护水资源的执法力度,杜绝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质量。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流放在首位,这是我国为缓解水资源不足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不仅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关乎中华民族的生存,其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及社会意义是重大的。

3.4 节水产品的开发

3.4.1 节水坐便器 卫生间的嬗变清晰地印记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但越来越令世人困惑,继而警醒的是:现代文明的享受常常要以资源的消耗危机为代价。据有关人士测算,以一个三口之家月用水量6吨计算,其中一半耗于冲厕。仅抽水坐便器用水量过大一项,我国每年浪费的水量就达5亿吨。据国家节水办人士讲,家庭抽水坐便器水资源浪费问题已引起节水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一些企业对抽水坐便器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大降低了家庭用水量。建设部、国家经贸委、质量技监局和建材局联合发布的建住房[1999]295号文件规定:自2000年12月1日起,在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中,禁止使用一次冲洗水量在9L以上(不含9L)的坐便器,推广使用一次冲洗水量为6L的坐便器。另外,在2000年国家建材局组织大量专家制订并颁布发行了《6L水便器配套系统》JC/T856—2000,该标准的发行规范了节水坐便器的生产,对该产品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4.2预付费水表 我国民用水表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速度式水表,这种水表只能起到计量作用,而且自来水管理人员必须经常向用户收缴水费,工作极为繁琐。此外,这种水表在目前水资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很好地实现限量供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及减少浪费的作用。预付费水表是为实现先收费后供水的管理模式而开发的新型水表,国家依据冷水水表规范对预付费水表进行管理。它由冷水水表、电控阀及智能控制器三个基本部分组成。通常预付费水表需配置作为购水信息载体的IC卡或者TM卡用户购水时由售水部门在卡内写入购水信息,用户

将此卡插入水表智能控制器的IC卡插口内,控制器读入此信息并判明无误后,即予以开阀供水。IC卡具有记忆、累计、报警、断水和防盗水等功能(TM卡智能更高些)。

3.4.3节水卫生洁具 国内新近推出一种多功能节水洁具,利用生活污水冲厕,同时还减少等量的污水排放,很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这种卫生洁具可谓小型的家庭用水回用设施。外观上,它是一个封闭的整体系统,内部是一套进水、储水、冲水的组合设计。此外,该产品还新设计安装了大小便冲水档开关,适合选择不同水量冲洗大小便。据悉,该卫生洁具已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了3项专利,通过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同时被国家建筑行业批准为工程建设推荐产品。根据已使用的该产品情况测算,一般家庭每月可节水3立方米左右,若以一个200万人口

的中等城市普遍推广使用来测算,年可节水2000多万立方米,并同时减少2000多万立方米生活污水的排放。

此外,完善法律法规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不仅对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依法治水工作,一靠立法,二靠执法,三靠普法。抓紧做好《水法》配套法规建设,加快完善水法制体系。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加强水资源的污染防治工作,及时调处水事纠纷,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随着人们节约用水意识的逐步提高,科技含量高的节水产品不断涌现。除节水坐便器以外,节水洗衣机、节水水龙头和节水淋浴喷头等正在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水资源是有限的,而社会发展与人类生存对水的需求是无限的。我们必须在饮用水与其它用水、生态用水与生产用水、现时用水与未来用水等各种矛盾统一体中,按其重要程度、必要性与可能性做出统筹安排与战略决策,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环境资源合理利用论文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制药081班

水资源利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资源 可持续 管理

一、水资源问题

21世纪被称之为水的世纪,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水资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会受到污染,也可以被净化,它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资源。人的生命离不开水,经济和社会发展也离不开水,必须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中国水的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三大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水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环境的改善。因此,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及其管理体制是21世纪水利改革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水资源的管理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必须从实现以下战略目标着手:

水资源管理要从无序、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转变为有效、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合协共处的战略;农业用水要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为目标的农业用水战略。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要从单纯地以需定供转变为在加强需水管理基础上的以供定需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的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兴利与除害相结合 兴利与除害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柱,缺一不可,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最终目的是维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水量与水质的统一管理 水量与水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满足不了水质要求的水再多,也等于没有水。只有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才能维护水资源的有效、稳定供给,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3)有效利用水资源与节约用水并重 只有综合利用水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的价值;只有注重开发的同时注重节约,维护水的再生能力,才能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保障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用水需要。

(4)完善国家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只有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才能做到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才能做到兴利与除害的统一,水量与水质的统一,开发与保护的统一,利用与节约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立了将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统筹考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粮食的问题和水的问题是紧密相连的,把水资源放在石油资源之前,证明中央对水资源问题的高度重视。

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根据水资源的特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可以定义为: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满足代内和代际用水需要的全部过程。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屬性和原则,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包含这样几个涵义:前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在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限度之内,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应保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公平、效率与协调原则,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支持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协调、有效的发展,并不仅满足代内人发展的需要,而且能满足代际人用水的需要。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主要有:

(1)资源方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以内,保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当然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可变的,如通过节水、经济结构调整等可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环境方面。水的开发、利用不能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应使用清洁、高效的生产工艺,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经济方面。在保持水资源的质与量的前提下,使用一定量的水资源,尽可能更多地创造社会财富。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合理地、有效地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之既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对水的需求,同时要使水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地、持续地、稳定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可准确地定义为: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名称。

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的产权制度,是改善水资源利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的制度条件。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组织是水资源产权管理的具体形式,一个有权威的、有力的管理机构、合理的制度和组织是促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

上一篇:化工技术下一篇: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