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

2023-04-18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角度出发,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展开分析讨论。首先对会计信息化做出扼要阐述,为全文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然后剖析了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困境,最后结合现实问题提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建议。期待为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会计;会计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驱动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快了会计信息化发展步伐,也倒逼会计信息化变革创新。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会计信息化开始发展,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已初见成效,但是置于大数据语境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吃透企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内涵,明确会计信息化价值,把握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要求已经成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1.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所谓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指针对会计信息化中反复出现的概念进行定义,对经常使用的软件、技术等做出统一规定,进而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规制范式,通过对会计信息化流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录入、梳理与处理、输出传递与资源共享的规制,可以生成会计信息化的一般标准,最终达成多方共识,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可持续发展。换言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就是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总结与概括出的科学制度。大数据下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四大部分:第一,元数据标准。即会计信息的表达形式标准,主要功能为对数据信息获取渠道與方式进行规制,针对数据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做出解释,将企业财务数据作为基础构建数据管控中心。第二,XBRL标准,即过渡阶段以及终端输出环节的标准,具体指对会计报告的发布形式进行规范,针对网络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如何编制、发布以及传递共享等流程做出规范要求。第三,数据接口标准,即会计信息在开展交换中的标准,主要用来管制与规范不同管理系统与软件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第四,会计信息安全管控标准,这一标准是确保上述三项功能或标准顺利执行的综合标准,确保会计信息安全、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使其“天职”。

2.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价值

第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积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可以让市场中的软件研发企业具备标准范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应用、传输、共享等程序具备统一标准,从而实现信息处理过程的规范统一,利于会计信息化相关软件系统的多样性发展。第二,快速建立起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可以让企业的各类数据信息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与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实现互联与共享,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与综合绩效,也可以促使企业工作流程更加规范、现代,同时可以为企业制定各类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另外,建立起标准体系之后,企业检索与利用信息会更加便利,可以在执行标注体系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个性化剖析与利用。第三,大数据时代中,构建企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可以引导企业更加全面、系统、深刻地披露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从而让投资者快速地、全面地获取企业信息,对意向投资项目系统了解以及拟定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利于投资活动的顺利展开,微观上看利于企业发展,宏观上看利于推动投资结构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第四,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能够让外部审计单位更加精准地获取企业财务信息,进而精简外部审计程序,节约审计资源,利于审计工作效率的整体提升。

二、大数据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困境

1.数据收集与处理困境

大数据时代中,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迅速,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是海量的数据资源从何诞生,以及面对信息“井喷”形势,企业该采取何种措施予以处理。享誉全球的数据专家维克托曾在《大数据时代》一文中提出,企业在顺利完成数据信息收集之后,做好处理是关键,安全存储和高效利用是难题,如实现计算机网络搜索之后,某项检索指令已经过期。大数据时代中,数据信息已然成为企业从事商业活动的资本,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而且,大数据语境下企业的数据来源更加广泛,其得益于互联网的强大与快速。也正因如此,企业可以对客户经济活动信息等快速获取,随之便可以结合客户的消费喜好、需求等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但是,当企业将顾客信息上传到云端进行管理之后,各类网络安全风险,如客户隐私、信息窃取与篡改等随即来临,由此确保数据信息安全成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集中关注的问题。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运行都需要信息数据作为基础。所以,如果企业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就值得考量,容易导致企业做出错误预测与策略。综上,大数据时代中数据信息的有效收集、正确处理和安全存储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海量信息的传输困境

大数据语境下,会计信息化运行与发展的环境基础为互联网,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企业都必须具备完善优质的网络传输环境。但是就目前发展实际情况看,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数据信息网络传输负荷量极大,导致信息传输困境重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延时与滞阻问题。就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而言,网络负荷量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数据存储与传输转换过程引发的,部分企业现有网络技术,对于网络故障检测、故障预警以及自我修复等问题无法快速解决,导致信息传递延时、滞阻。第二,计算机核算量超载。该问题的出现会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善,如今大部分企业依旧沿用传统会计管理系统,该系统已经无法应对大数据时代中的各类复杂数据信息业务,极其容易引发核算量“超载”问题,不利于企业及时获取精准的会计信息。第三,网络信息传递滞后性。该问题容易引发会计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完善等问题。现阶段企业普遍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基本都会遵循先交易后记录的原则,其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时效性的需求,因为企业需要随时掌握各类会计信息,这样才能掌握市场的发展动态,进而制定科学决策,如果无法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传统用户的排斥困境

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的又一难题随云计算、云会计诞生而来,一部分企业会计用户主观上排斥“云计算”、“云会计”,原因在于传统会计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比较少,导致其无法深入体会云会计等现代科学技术的现实价值。传统会计不积极应用云计算,会导致会计信息化进程放缓,最终使得企业无法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不利于企业快速融入大数据时代中。所以,积极转变传统会计用户的思想观念,提高其对云计算、云会计等新技术、新平台的接纳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数据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路径

1.积极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大数据时代中,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是拥有可以为企业数据信息服务的平台,即云储存平台。尽管现阶段云会计服务系统的安全系数普遍较高,但是立足企业对会计信息掌握这一视角,依旧差强人意。因此,为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补发,必须积极构建拥有核心数据可的会计信息服务平台:第一,企业需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关部门针对企业信息系统运行规程去建设完善的云会计服务平台,所以企业需要深化贯彻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信息系统》、《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等文件精神,唯有如此才能为云会计服务系统建设提供科学、精准指引,进而将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的风险系数降至最低。第二,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与愿景诉求,科学判定各类重要商务信息是否可以放心地交给数据服务商实施管理与运行。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在于,云会计系统属于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对于企业而言势必存在风险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其对云会计平台做出综合评价,之后着手建立符合会计实务需求与企业发展需要的,可以掌握企业核心数据信息的云会计平台。第三,企业在构建云会计信息服务系统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经营发展中的业务类型、频度等做出灵活设计,选择适合企业现实需要的,可行性系数高的数据模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每一个可以或者可能接触企业核心数据信息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实施身份信息验证,之后开展严格规范的安全系数评估,切实保证企业云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2.变革企业会计经营思想

虽然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传统会计运行模式已在企业深入人心,所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创新依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数据时代中,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企业管理者、领导者以及全体员工数据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价值,摒弃传统会计管理思想,以全新的姿态、匹配新时代、新常态、新市场经济的理念去构建会计信息化体系,迎合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第一,企业需要在云会计、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高新技术引入之后,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现状对会计机构做出及时调整与变革,组建能够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与云会计运行的管理框架,确保全体企业成员真正体会到会计信息化的快捷与便利,进而积极转变传统思想接纳这一新鲜事物。第二,企业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经营管理理念,设计会计岗位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权责利分离”的原则,同时还要在会计信息审核等方面强化授权、审批管理,规避不准确、不时效等会计信息的存储与应用,预防相关工作人员出现越权舞弊等行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3.管控會计信息化风险

会计信息、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因素、操作失误以及自然灾害等。为确保大数据下的企业会计信息安全,必须综合多方面措施控制各类风险。第一,企业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攻击,强化网络风险防范能力。同时,企业应该引进最新数据加密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等,为会计信息化安全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持。第二,企业在组建云会计服务平台之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操作制度,以制度约束和规范相关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阻止非相关人员的越权行为。如会计工作人员需要设置身份验证,并且设置好会计信息储存与处理的隔离装置,以及规范的计算机操作与接触日志,为保障企业会计信息化安全提供人为全力支持。第三,企业在引入会计信息化系统之后,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对计算机、机房、供电系统等区域实施定期检查,排查各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技术操作人员需要对各类会计信息实施备份与加密处理。在预防企业会计信息被窃取、篡改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之后可以快速恢复运转。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为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必须深入剖析现存问题,积极转变传统会计思想,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脚步,推动会计信息化变革创新。

参考文献:

[1]郭建立.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252.

[2]于阗.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9(14):166-167.

[3]刘欢.大数据时代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1):191.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一、会计信息化下企业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管理控制方面。

(1)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企业领导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购买了会计软件,会计控制方面的工作也由软件的生产商制定好了,企业只需简单设置并运用即可,所以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使得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操作性较差。一个良好的会计控制制度应该是在对企业性质、管理要求、人员配备、软硬件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后制定的。企业的管理各具特色,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控制制度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滞后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经过了二三十年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也由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集成化的阶段,但有的企业的制度还停留在核算系统的阶段,没有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充实相关制度,出现了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2.系统控制方面。

(1)会计信息系统缺乏兼容性,系统内部衔接性差。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很难在不同制造商的会计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上实现完全的数据共享。会计软件虽然比较成熟,但对于管理型财务软件开发力度尚小,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系统内部衔接性也较差。

(2)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随着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的进一步集成化,会计数据涉及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并与管理数据相结合,数据的存储也集中到企业的管理部门。但目前的会计系统只是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操作密码和操作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进行控制,实际上还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会计数据的安全性难尽如人意。

(3)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日常维护能力差,会计人员信息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控制的影响

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掀起来了一场新的革命,通过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管理流程的改变,极大程度上完善了和增强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与客户、国家之间及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企业内外边界逐渐模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程序趋于简单化,从顺序化向并行化演变,信息过程与业务过程的同步实现减少了信息差错率,企业、客户、供应商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业务信息得到了更好更及时的处理。除了上述积极影响外,信息化环境下存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风险加大和企业会计控制效能降低等消极影响。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控制的实施建议

营造符合信息化特点的会计控制环境长期的会计实践使传统会计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控方法,如:职务分离、财产清查、审批与复核等,在会计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控制作用。但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控制方法受到了挑战。一些方法的控制作用被削弱,一些方法则归于无效,必须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来替代。

1.重新营造与核算环境相适应的控制环境。

(1)对会计机构进行岗位调整会计控制的关键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但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使得传统会计中制单、复核、记账等不相容岗位之间相互牵制的作用有所削弱,会计控制中的组织控制功能被减弱。为了保证会计控制中的组织控制和管理控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恢复被弱化的岗位牵制作用,应当重新划分工作岗位。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系统的软件、硬件管理工作,一般可由财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也可以指定专人担任。由于这一岗位的特殊性,系统管理员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若有人员的变动必须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系统操作员由熟悉本单位的会计业务,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并掌握会计软件使用方法的会计人员担任,可以进入系统操作被授权的功能。数据审核员主要负责审核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及结果,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作弊。其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审核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是否一致;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历史数据被非法修改;对系统运行的其他环节进行监督、审查,防止纰漏的出现等。系统维护员主要负责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可由懂得较多计算机知识,了解会计软件结构及其编程语言的软件开发人员或其他合格人员担任,必要时可以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

(2)建立必要的日常管理规章、日常操作规程。职责不同的操作人员是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主体,也是会计信息安全、准确的重要保证。

①对操作人员管理的重点是通过操作规程进行恰当的权限控制。系统管理员是系统的超级用户,负责系统软、硬件的管理和系统的资源分配,具体操作人员应该严格在被授予的权限内进行操作,不得越权使用系统。系统的维护人员不得进行各种具体功能操作,以避免人为因素或操作不当给系统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②系统工作环境管理制度。包括对机房的使用、维护制度,安全保密措施,机房的温度控制,防火报警系统,防磁、防尘等方面的控制;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管理办法,以保证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③档案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有关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

2.强化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控制功能。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控制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控制功能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因此,会计软件的研制和开发过程应尽可能体现会计控制的要求。

(1)核算理念向管理理念转变。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发展方向是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其中将更多的体现管理和控制功能。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应将会计软件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软件是对整个企业而言的,所使用的数据从生产业务开始,财务部门与生产、采购、销售、库存等环节紧密相连。

(2)数据输入控制。

输入环节是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入口,也是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必须严格控制和检验会计信息的录入过程,力求在取得原始信息的同时,有效控制信息传递损耗和人为操作错漏。一般可以采用过滤程序加载、重复输入设计的方法来增强输入数据的准确性。

(3)处理过程的会计控制设计。

会计数据一般是按照输入、审核、汇总、登账、结账、编制报表的流程进行处理的,这是一个严格的顺序,在软件的设计上必须遵循,使数据不能随便改变处理程序;数据修改模块的设计尤其要重视会计控制功能,对它的控制也要求较高,在数据修改时,程序自动加载一条记录,用于记录数据的原始情况和修改情况,并结合日志文件的记录明确相关责任;在信息化系统中,结账必须在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并且全部的数据处理完毕后才能进行,否则拒绝结账。

(4)数据输出控制。

会计信息的输出包括查询、打印输出和向磁盘输出等形式,输出的内容涉及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会计报表等数据和文件。在数据输出程序的设计上,除了保证数据的完整、安全以外,还可加载数据审核控制、授权输出控制等功能,从多方面对输出的数据进行内部控制。

3.网络安全控制。

针对信息化网络系统还应加强网络安全控制,在技术上对整个网络财务系统的各个层次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综合的多层次安全体系。

(1)周界控制。

周界控制是通过对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的安全性,它是预防一切实行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包括: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明确企业内部网络边界,防止黑客通过互联网进入系统;建立防火墙,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入侵。

(2)访问控制。

企业应针对网络财务系统的外部访问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外部网络的访问控制主要有:在网络财务系统中设置多重口令,对用户的登录名和口令的合法性进行检验;合理设置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

(3)数据通讯控制。

数据通讯控制可以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确认的信息反馈等。

(4)防病毒控制。

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可以采取如下控制措施: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在网络服务器上采用硬件和软件防护措施相组合,有效防止病毒;财务软件可挂接和捆绑第三方反病毒软件,加强软件自身的防病毒能力;对外来软件和传输数据必须经过病毒检查,在业务系统中严禁使用游戏软件;及时升级本系统的防病毒软件等。

4.加强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

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会计内部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由于人机之间的对话的特殊形态,而对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稽核: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稽核;审计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对不妥或错误的报表处理后应及时调整;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提高会计人员和内审人员的素质。通过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各种控制手段的弊端,找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内审人员参与,定期检查和测试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工作情况,参与制定和监督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作者单位:江西赣能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给云计算带来了较好的发展契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此背景下逐渐提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建设会计信息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劣势,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小企业现状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构建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云计算;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202

1引言

云计算的产生需要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利用相应的技术工具,来获得网络资源规模化的效果,更好地对其他设备上的资源与信息进行整合。云计算的使用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信息资源,并通过租用的形式,给客户进行使用,一种新的业态和服务模式由此而生。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得会计信息化建设朝着云计算的方向发展,中小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有价值和时效性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適应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2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首先,在云计算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大幅降低。通过云计算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传统的信息化维护的压力,并对其烦琐的程序进行了简化,能够节约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企业只需支付少量的租金,就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并不需要再花费大额成本去购买软硬件设施。[1]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成本得到极大的降低。

其次,云计算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处理以及实现内外部信息的共享。从传统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来看,信息孤岛的现象非常明显,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且容易导致企业决策失误。而在云计算背景下,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最后,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缺乏会计人才的问题。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但是当前时期复合型人才比较紧缺,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是面临人才匮乏的局面。而在云计算背景下,这些问题也都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因为云端的运行是由服务商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的,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服务商这一途径进行解决,企业本身无须进行人力储备。

3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模式

31架构选择方案

云计算的服务架构包含三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会计信息模式也应当包含三个层面:一是软件层。对中小企业而言,这一层面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案,比如对会计核算管理系统,此类模块与会计信息系统高度相关,用户只需根据自己所需要的模块进行付费即可。二是平台层。在开发财务系统时,让客户进入研发环节,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也就是由企业来负责开发系统,而由服务商来提供服务平台,企业在提交需求以后,可以参与平台架构的整个过程。三是基础设施层。该层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企业在构建服务体系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与之相配套的数据中心的矛盾,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平衡了供需结构。

32网络设计方案

在云计算背景下,构建会计信息化模式,常见的有三种设计方案,也就是互联网和自行建网以及虚拟专用网。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自行建网存在很大的难度,并不适用;互联网公开性过强,保密性与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所以,虚拟专用网是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选择,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从技术层面来看,通道端口和非端口之间属于逻辑链路而不是物理链路,信息使用者需要进行身份验证才能进入系统,这种方式确保了整体的安全性,又可以使用户及时地从中获取所需要的数据。

33会计信息化机制分析

首先,个性化模块机制。伴随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处理账务数据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为满足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对财务软件的需求,必须要选择云计算的方法,使其提供不同的算法和接口,进而使得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小企业也会涉足跨境贸易,为确保会计核算的一致性,服务商还为其提供了多种语言切换功能,并设计出得到一致认可的信息化程序,此外,为确保企业能够更好地应用云服务,服务商还要完善各模块的建设,对模块进行整合,进而形成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其次,数据存储机制。一般而言,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在3年到25年之间,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会计信息需要永久保存。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电子数据得到发展,并且程序日趋复杂,接口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同时也存在硬盘损坏与病毒入侵等问题。服务商所提供的软件大部分都是采用数据接口的垄断方式,必须要终身使用,伴随数据的增加,云端存储的压力逐渐增大,但是其本身有期限要求,必须要根据自身需求及时地进行备份与更新。为了防止出现失控等问题,服务商需要限制会计数据,及时地清理或备份超出期限的数据。因此,云服务商需要逐步形成行业规范和标准,中小企业可以灵活地更换平台,实现数据的有效(下转P218)

陈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预算在集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预算在集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宁

(沈阳城市公用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66)

[摘要]企业集团若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明确集团战略目标,合理定位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对经营活动成果进行预期,提出期望值,将战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就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析了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预算的构建应用过程,证明它对于企业综合能力优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战略预算管理;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构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203

战略预算管理针对企业集团行为编制战略方针,开展集团资源预算活动,以为集团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价值。它所分析的要素点除资源以外还包括了企业集团的技术、能力、人力与经营环境,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整合分配,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围绕预算展开新一轮的经营活动编制、执行、反馈与分析动作,为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也保证企业集团在市场中具有有效竞争力。

1企業集团战略预算管理的目标确立与基本理论概述

11目标的确立

企业集团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最初行为就是确立战略预算管理目标,所谓战略预算管理内容就应该包括竞争战略与业务战略,两项目标的达成都要做到数据化与具体化,它们都要在预算期中有所体现,再通过体现内容来确定各个层次战略所对应的具体行动。如果从战略角度讲,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预算管理目标可以分为集团整体战略目标预算、职能战略目标预算与竞争战略目标预算;如果从时间角度讲,则可以分为年度经营目标预算与中长期经营战略目标预算。无论是按照哪一种来划分确立目标,都要严格审查企业集团内外部经营环境、竞争环境与资源优劣势问题,同时对自身人员素质、生产能力与客户资信等问题进行评估,最后将实现目标的战略预算管理进程清晰化,为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助力。

12理论的阐释

企业集团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必须明确有关战略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并将战略预算管理作为发展的内部动力。合理的战略预算管理规划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从微观角度来看,它对企业管理效率与效益是有提升帮助的;而从宏观角度来看,它则充分利用到了市场背景,实现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机优化过程。整合宏观微观思想,并将其运用在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预算管理层面,则希望企业能够通过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相互衔接,所以说战略预算管理机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细致来讲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论述。

首先,企业集团应该追求战略预算管理与新型管理工具的有机结合,这也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实现途径。企业集团会先将战略驱动要素融入内部人员与资金预算体系当中,由此来提高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近年来,许多企业集团也在战略预算管理方面不断革新方法与工具,比如平衡计分卡、标杆法等新型工具,希望借助它们作为技术基础来为企业集团战略预算管理发展提供一个清晰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这里所提到的平衡计分卡以构建企业集团战略为基础出发点,审视它与财务指标的相互呼应,并提出了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作业维度与学习成长维度4点维度指标,通过它们来搭建战略层级系统,并以此来提高企业集团的经营绩效,为企业合理战略预算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基础。

其次,企业集团战略预算管理应该追求多维度控制职能,这也是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保障机制。多维度控制职能中就包括了预算控制,它将企业提前编制好的预算作为业绩管理重要标准,并定期对内部实际业绩与预算内容实施内容及价值对比,分析其中差异,并提出相关修正发展措施。在这里,战略预算的执行过程需要做到全程监控,在监控中完善战略预算内容,最终搭建全面优化的企业集团战略预算系统,并再利用上述所谈到的作业成本法工具及平衡计分卡工具来识别、评价企业价值驱动因素工具,鉴别作业流程中的价值驱动因素,强化价值增值内容。相比于传统预算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预算管理在各方面内容控制方面做得更加完善,因为它就融入了平衡计分卡与作业成本法这些有效工具,解决了传统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方法单一、所涉及层面偏少、考虑事项不够周全的问题。[1]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集团战略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

21基本条件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集团战略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也是为了优化集团综合管理进程,帮助企业集团明确可持续发展目标。但在战略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之前,应该首先满足以下条件:第一,企业集团必须遵循内外部环境因素,在基于各项因素结合后来满足预算管理与经营管理过程,这也是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第二,企业集团必须明确战略预算指标措施体系并非通用,因为它所反映的是所针对企业的战略特征及特定要求,也要围绕所针对企业环境来实施。而且企业集团战略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还要考虑各个时期企业及社会的变化因素,所以它是个动态可变的过程,需要企业定期更新预算战略管理体系内容,做到常更常新,始终保持企业集团的经济状况运转流

对接,确保会计核算的持续性。

再次,安全机制。一是访问认证设置。互联网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也因此具有安全隐患,为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性,服务商则需要对用户进行授权,才能降低泄密的可能性。二是数据安全。从数据传输来看,安全隐患较为严重,所以在进行传输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而中小企业也能够对SQL数据库进行加密。三是网络稳定性。[2]中小企业在处理财务数据时,需要配备双网路。同时还要确保网络持续供电,保障传输的稳定性。四是商业秘密安全。中小企业为防止商业机密泄露,需要分类管理数据信息,降低泄露的可能性,并完善动态防护机制建设,及时洞察违规问题。服务商也要加强对自身员工的教育,防止在服务过程中发生不诚信的现象,影响到商业安全。

最后,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会计信息披露问题非常敏感,一些财务信息造假的现象也非常多。就应用范围而言,使用会计信息的有管理人员和消费者以及员工等,各主体对于信息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关注的焦点并不相同。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经营问题,部分企业为对企业的形象进行维护,往往会弄虚作假,进而带来更大的危机。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移出真实的数据来做出决策。而云服务商具有监督服务信息的职责,并且在特定条件下,计量规则并不能作假,从这个角度而言,云端数据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更高。如果云服务商可以实现平台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社会也必然会对其大力支持。

34云计算与会计信息化系统相结合

自从云端技术产生后,会计信息化受其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中小企业对业务流程和数据库系统的衔接更加重视,逐渐细化对利润和报表等模块的处理流程,并且依据各环节的内容与数据,厘清其中的勾稽关系。从结合的视角来看,也可以使用价值链分析法,对于低增值的资源,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租赁,并且对于增值业务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对企业进行区分。中小企业要想利用云计算,还需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区分其会计信息化的架构。并根据服务对象的差异,来选择架构,进而确保各个层次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

4结论

就构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模式而言,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的需求都能够得到合理的满足,企业发展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中小企业利用云计算还能够掌控好自身的财务流程,并共享数据信息,彻底变革以往的办公方式。要确保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还需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进而拓宽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华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232

[2]曹前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管理一体化的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2014(24):11-12

q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为帮助我国企业经济高效地披露其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及其绩效信息,满足企业利益相关方科学决策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借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契机,提出了基于企业综合分类,不同企业采用不同披露模式,披露不同环境会计信息并接受不同监管要求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关键词】 企业;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模式; 创新

我国因在2013年人均碳排放量就超过欧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欧美国家总和[ 1 ]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和强大的国际压力。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成为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的当务之急。督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的企业[ 2 ]依法披露其责任履行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既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更是投资者和政府环保监管部门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进行科学决策的客观需要。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刘金彬等(2013)[ 3 ]通过对环境产权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环境受托责任理论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与动因分析研究后认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企业向投资者、政府环保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科学分析与客观评价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并进行经济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环境会计信息。其中,环境会计信息至少应当包括企业开展环境活动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产生影响的环境财务信息和取得的环境绩效信息两个方面。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面临的新要求

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就必然要求作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的企业承担其社会责任,并以提供高质量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向利益相关方报告其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及其绩效情况。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面临的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应披露反映企业遵守环保法规、提升环境绩效等情况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以证实其履行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2.企业应披露高质量的环境会计信息,以帮助利益相关方科学分析、评价企业环保责任履行情况,并进行经济决策。

3.企业应遵循国家环保法律制度,选择适用的披露模式充分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

4.企业应依法接受投资者、政府环保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对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情况的监督。

如何化解环境问题这一企业“第一号挑战”[ 4 ]是当今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因此,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及其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构建既科学实用又经济高效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是切实推进我国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低碳、绿色转型神圣而紧迫的历史使命。

三、创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指导思想

科学适用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高效地披露其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及其绩效信息以帮助企业利益相关方科学决策的目标。但“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并“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固化改革成果的同时更为改革提供框架、理念、方法及稳定性与规范性保障[ 5 ]。因此,探索创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要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一生态文明领域改革顶层设计战略规划基础上,树立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正确理念,既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更要遵循激励与约束并举、主动作为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6 ],用好法律这一治国之重器,发挥好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7 ]。即在探索创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时,既要坚持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引领包括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内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改革与实践探索,更要坚持用“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破除阻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体制障碍的根本动力,坚持用“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和实践规范的根本保障。

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创新思路

欧美等国际实践成功经验与研究表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水平和披露质量,与企业的规模、所在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受到社会关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8-9 ]。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10-12 ],同时得出了欧美国家普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成功源于国家完善的环保法规对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强制性要求、会计准则及其有效的规范与指导,并得出加强政府管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披露质量的结论。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需要综合运用现有先进研究成果,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遵循重要性、成本效益与适用性原则,充分考虑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将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企业规模、受社会关注程度、信息提供能力等作为标准对企业进行综合分类(详见表1),再分别根据国家环保法律制度规定及不同类型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特殊性,明确企业类型及其披露内容、披露机制、披露方式、披露形式等(详见表2),以构建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帮助企业经济、高效地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满足利益相关方进行科学决策的需求。同时,可根据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进展情况,逐步扩大披露主体范围,充实披露内容,提高披露要求,变更披露机制,为企业利益相关方科学决策提供更充分、更相关、更可靠的信息,实现披露目标。

下面,笔者分别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体、披露内容与披露方式、披露形式及其披露机制等方面介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创新构建思路。

(一)完善制度,明确并扩大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体的范围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与规范作用[ 7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国过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部分都与法治不完善有关。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来推进[ 13 ]。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等环保工作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来深刻把握,进一步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并以法律制度的方式来明确并扩大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体的范围。如我国可借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之良机,通过修订完善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公司法》、《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制度的途径,明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地位与法律依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创新构建,将给企业一定的动力和压力,从而扩大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体的范围。

(二)根据企业类型,明确并逐步充实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完善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制度,除明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责任外,还需要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与“量能负担”原则,明确规定不同类型的企业应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其中,尤其要严格界定那些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规模大、受社会关注度高且信息提供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和其他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在当前尚存在未根本破解企业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核算瓶颈问题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可借鉴国际上的成功实践经验,先将易确认、计量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等信息纳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然后再根据环境会计核算等瓶颈问题破解的进展情况,逐步充实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唯有如此,才能既确保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又能适度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完整性,提高环境会计信息及其披露质量,实现披露目标。

(三)革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鉴于目前制约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环境会计要素核算等瓶颈问题尚未取得实质突破,我国尚无法采用传统财务报告系统来简便易行地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因此,我国可借鉴国际成功的实践经验,允许企业采用定量披露与定性披露相结合的方式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具体做法是:(1)对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等理论研究比较成熟,能确认并可靠计量的环境会计要素信息,要求企业以货币化的定量信息方式集中披露;(2)对企业遵循的环保理念、环境政策、管理目标、环境管理活动及其社会影响(含获得的表彰奖励等社会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允许企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来披露;(3)企业在节约资源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与减少污染物排放及增加废弃物循环利用等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可定量化的环境绩效信息,则要求企业采用定量信息方式披露。

(四)根据企业信息提供的能力,确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我国在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时,可在企业综合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成功的实践经验,明确规定各类型的企业应采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企业可采用的主要披露形式及其适用范围如下:

1.企业网站。这种披露途径主要适用于A类企业。该类企业因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或承担重大社会责任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应向企业利益相关方充分披露有助于其评价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及其绩效情况并进行经济决策的高质量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企业通过在官方网站设专栏形式,全面披露企业环保理念、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环境活动产生的财务影响及环境绩效等信息并实时更新,实现披露目标。

2.编报独立环境报告或其他社会责任报告。这种披露途径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类企业:一是上述A类企业,除通过企业网站实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外,还需要通过编报独立环境报告或在其他社会责任报告中列专章的途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二是B类企业,该类企业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根据重要性原则,通过编报独立环境报告或在其他社会责任报告中列专章的途径全面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三是C类企业,该类企业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应通过编报独立环境报告或在其他社会责任报告中列专章的途径全面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3.财务报表附表。这种披露途径主要适用于以下五类企业:一是A类、B类和C类企业,因其对生态环境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或因承担重大社会责任而被社会高度关注,因此,除按照上述途径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外,还应在财务报告中以财务报表附表形式,单独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以便为信息使用者集中提供相关、可靠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二是D类企业,其环境事项将会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财务报表附表形式单独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为信息使用者考核企业受托责任与科学决策集中提供相关、可靠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三是E类企业,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但规模较大,企业环境事项也将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产生一定影响,但通常不会将环境事项及其财务影响作为重要事项来管理和核算,因此,可以定期编报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附表途径相对集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4.财务报表附注。这种披露途径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类企业:一是F类企业;二是G类企业。这两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产环境影响较小,环境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产生的财务影响较小,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利益相关方经济决策影响不大,因此,可以财务报表附注形式披露。

5.企业信息简报。这种披露途径主要适用于H类企业。其环境事项对企业产生的财务影响很小,且企业信息提供能力有限,因此,可不要求其通过财务报告系统来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只需要企业通过定期编报信息简报途径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即可。

6.临时公告与新闻发布会。这种披露途径主要适用于A类、B类、C类和D类企业发生的环境事故可能产生较严重及以上的环境影响事件时,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公众等产生较严重影响,且该影响必将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该途径及时、全面地向政府环保监管机构、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7.企业环保手册。这种披露途径通常适用于环保意识强、环保观念先进、自觉开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该类企业可通过派发企业或产品环保手册,宣传企业先进的环保理念和良好的社会责任履行业绩,并披露企业部分环境会计信息。它对宣传企业环保观念、塑造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有积极作用。

8.新媒体。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科技成果和环境事项法等先进研究成果,通过企业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向企业利益相关方披露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环境事项。该种披露途径适用于自觉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所有企业。

除此之外,规模较大的普通企业和上市公司还可以采用董事会报告、招股说明书等形式向企业利益相关方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可以采用布告栏、宣传橱窗和宣传画报等形式向信息使用者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五)创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机制

温家宝曾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重在机制保障。”[ 14 ]笔者认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机制主要包括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机制和监管机制两个方面。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机制主要有强制披露机制与自愿披露机制两种。基于我国企业当前所面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新要求,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需要建立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不同类型的企业适用不同的披露形式、方式,披露不同的信息(内容),并接受不同监管要求的披露机制。其中,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受社会关注度高、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及信息提供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均应采用强制披露机制;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的其他企业则可采用自愿披露机制;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企业,根据其所属企业类型分别采用差异化的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披露机制。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为保护(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需要制定信息披露规则并实施严格的监管。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部分都与其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 13 ]。同时,国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经验表明,严格的监管和信息透明是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 15 ],企业各利益相关方的促进、政府的推动、社会的关注、企业自身的努力等多方协同是推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走向规范化、普及化的强大力量[ 16 ]。因此,我国应建立并完善以企业利益相关方监管为核心,政府环保监管机构为主,社会监管为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维度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以及根据各方监管结果给予激励或惩罚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机制。

综合上述,笔者根据企业综合分类及其披露内容、方式、形式及机制等内容,编制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汇总表(表2)。

除此之外国家还应通过调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践探索,制定更具可操作性的企业环境会计报告准则,开展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专业人才培养与从业人员培训,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导规范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吸收了专业团队和企业等集体智慧,经过实践检验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导规范,必将是适应我国国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质量的指导规范。

我国实现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及国家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必将促进我国包括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在内的法律制度体系、社会监管体系日益发展、完善,必将为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提供新动力和新机遇,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与披露实践。

【参考文献】

[1] 网易环球眼.中国人均碳排放首次超过欧盟,占全球总量近三成[EB/OL].网易: http: // world.163.com / 14/0922 / 08 /A6NUUT4300014OQQ.html?src=se6_newtab,2014-09-22.

[2] 胡世强,刘金彬.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基于成都市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财经科学,2012(8):84-91.

[3] 刘金彬,张翼飞,曹明才,等.基于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构建[J].商业会计,2013(21):10-14.

[4] 杨纪琬,沈小南.国际会计的重要发展: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九届会议情况简介之一[J].会计研究,1991(5):1-10.

[5] 人民日报评论员.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四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8(01).

[6] 人民日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N].人民日报,2015-09-12(01).

[7] 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 politics /2014-10 /23 /c_1112953884.htm,2014-10-23.

[8] 王妍,杨美丽.中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1(18):115-117.

[9] 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M].陈少华,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98-216.

[10] 汤亚莉,陈自力,刘星,等.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1):158-159.

[11] 王建明.环境信息披露、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相关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8(6):54-62.

[12] 刘海英.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会月刊,2010(9):67-69.

[13] 王敬文.习近平诠释环保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EB/OL].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

gnsz/szyw/201408/15/t20140815_3360500.shtml,2014-08-15.

[14] 温家宝.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R].2009-12-18.

[15] 中国环保网.美博士:严格监管和信息透明是加州水污染防治关键[EB/OL].中国环保网: http: // www.china-ep.com/news/201405/15/1764.html,2014-05-15.

[16] 董延安,姜琳敏.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1(25):89-91.

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支柱型产业的建筑行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建筑行业方面的施工材料与人力成本都在逐年增长,这就对相关建筑行业会计的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显得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作用与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建筑施工 经济发展

我国传统的会计核算中,以人工计算为主,极少地采用数据分析与电子设备的计算方式,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以往会计工作中的繁难性压力。将数据信息化的操作方法,有利于增加建筑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能大大的增加数据计算与存储的能力。将数据信息化应用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工作之中,应当关注行业的本质,从根本上帮助会计处理在分析计算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以此实现在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贡献。

一、会计信息化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作用

(一)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建筑行业本身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的工作相较于其他行业的会计工作要相对复杂、其工作难度也要更大。而数据信息化能大大增加数据的分析计算能力,即便是在数据的大量涌入时,计算机也可以同时进行分析计算,辅助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与处理。例如在进行原始的数据记录时,仅需要人工输入相关数据信息,计算机便可以自主完成相关计算与后续的分析总结工作。将大量的数据计算工作交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专业会计人员就可以将空余出的时间应用于财务管理与相关工作的安排之中。在减少会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但尽管是拥有多年经验的会计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如果仅仅是输入基础数据与信息,复杂的计算由计算机来完成,则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错误的出现,大大地增加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计算机可以自主完成后续统计与数据管理工作。因此,会计工作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忙着平账与编报,而是更多的关注财务管理,这样才是借助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效益。

(三)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在建筑施工企业会计进行财会信息管理的时候往往利用网络来进行数据采集,同时企业各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递财务信息,而基层的各单位则可以共享得到相关信息。而企业管理者更能够及时而精确的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方便管理者制定企业计划或调整战略方针,实现对企业财务的有效管理,推动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提升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

现将数据信息的处理过程交由计算机负责之后,可以避免在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中被人为地修改数据,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而计算机对于数据的高速处理,使得整体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增强了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与真实性。而计算机直接对计算数值进行整理与汇总,得出的数据信息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企业的现状,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可以科学而有效的作出决策,更加科学的管理企业。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

(一)前期准备

会计信息化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概念,因此应当充分的完成其前期的准备工作,为会计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对于每一位财务人员都应当进行培训,使其做好充足的准备来接受这样的一种信息化与财务结合的工作方式,意识到这样的方法对于自身的工作是有助益的。其次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做好此项工作,在企业内部对于员工进行培训,挑选合适的人员到相应的岗位来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二)购买相关软硬件

在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之前应当购买相应的软件技术与硬件设备。企业管理者应当挑选合适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硬件设备与软件技术,而不必一味地去追求价格高昂的硬件设备。因为只有符合自己企业现状的才是最合适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三)制定合理的财会制度

要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购买相应的技术软件与硬件设备是不够的。还需要配置相应的核算标准并且统一会计科目代码,将企业设定的标准统一的嵌套于系统之上才能真正的实现会计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因此企业必须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现状的财会制度,有效而合理的实现会计信息化。在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业具有涉及企业多、行业面广等的特点,债务与债权单位的变化较大,因此无法统一的在系统中设置会计科目代码,只能通过企业自身的财会制度来规范相关数据,因此企业必须要求相关操作人员在处理的时候保持一致。

三、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于企业的意义重大。它将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然后统一整理归总于数据库中,最后直观而简单的展现给企业的管理者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这样准确而有效的提供企业财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有其十分重要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林闽渝.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价值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2(25):72-73.

[2]李永宁.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9):277-278.

[3]李秋梅.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J].新财经.2013(1):171-173.

[4]杨建产.浅谈工程施工企业会计的信息化[J].中国经贸.2011(24):56-57.

[5]吴近.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究及治理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4(35):341-342.

[6]刘春燕.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剖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经贸.2015(2):256-257.

上一篇:个人信息泄露论文下一篇:医疗信息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