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范文

2023-09-09

英语教学范文第1篇

【摘要】现代社会对职业中等学校英语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目前职校英语教学面临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厌学现象普遍等一些问题。对此,作者指出对职高学生加强音标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用教学实例详细说明,探索了职业中等学校英语音标教学中四点行之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职高;英语教学;音标;必要性;方法

【作者简介】汪春梅(1979.2.7- ),女,安徽歙县人,安徽省行知学校,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育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为适应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作为在校职高生,应在校期间积累一定的学识。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将有利于学生在合资、外资等企业中彰显出优秀的能力与品质。众所周知,现阶段,农村职业学校存在着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水平很难提高,教师英语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对此,本人在多年的职校英语教学中摸索得出,对入学职高生进行音标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职高学生进行音标教学的必要性

对职高英语课设置音标教学有无必要性?我认为是完全有必要的。许多高中教师认为对高中生没有必要教学音标这个最基本的知识,从而忽略音标教学这个过程,而是急于让学生接触语法类知识。殊不知,职高生大多在初中阶段学习相对较差,特别是英语课程基础薄弱,拼读能力很差,发音不正确、听不懂、读不准,更谈不上用英语交流。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进行相关摸底调查发现:中职生中不低于80%的学生最怕英语课,最不想学英语。更有90%的学生不知道语音是什么概念,对48个音标(含4个辅音连缀)根本不认识。可以说导致中职生害怕学、学不好英语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单词不会读。单词不会读就记不住,当然也无法顺利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习英语课程更显吃力,学习英语的兴趣锐减甚至全无。因此,职高英语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认识到对职高生进行音标教学的必要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学生整个英语学习过程做好铺垫。
二、音标对职高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音標教学是完成职高英语教学的目的需要。职高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经过2—3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所以,职高英语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低起点上,而不是英语语法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做到“起点低、基础实”,这正是完成下一步教学目的——提高英语技能的需要。通过音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拼、读、写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就业后的专业知识培养及进行继续教育打好基础。

音标是学生掌握英语自学的第一把钥匙。《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也就是说学生要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德,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职高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就业实习。另外,课时安排很少,一般一周两课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的东西是有限的,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终身学习的工具,音标知识就是学生自学英语必备的工具之一。学生学会了音标,就像中国人会使用拼音认识生字一样,可以用音标知识独立拼读新单词,帮助记忆新单词。学生们一旦能够自如地运用音标知识去读记单词,他们就迈出了自学的第一步,掌握了英语自学的第一把钥匙。
三、音标教学的四点有效方法

对职高生进行音标教学一定要找准方法,让学生认准这48个成员,并能熟练运用。

1.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所谓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就是将48个音标(含4个辅音连缀)分成几组,一次教几个,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内进行教学。分散教学,降低难度,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集中教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音标学习是一个知识体系,学习过程中不至于断断续续;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

将音标分成以下几组:

单元音:[a:] [i:] [C:] [u:] [?:]

[Λ] [i ] [C ] [u ] [? ]

[e ] [?]

双元音:[ai] [ei] [Ci] [i?]

[au] [?u] [u?] [e?]

爆破辅音:[p] [b] ; [t] [d] ; [k] [g]

磨擦辅音:[f] [v] ; [θ] [T] ; [s] [z];

[F] [V] ; [h] [r]

破擦辅音:[tF] [dV]

鼻辅音:[m] [n] [ ]

舌侧音:[l]

半元音:[w] [j]

辅音连缀:[tr] [dr] [ts] [dz]

将这9组音标安排在职高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学,用9个课时左右的时间进行分散教学。

2.对比与联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英语字母及英语音标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进而对比体现,联系记忆,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每个音标的印象,以达到熟练记忆,见词能拼,能拼就会读的拼读能力。在音标教学中,让学生找到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字母f、l、m、n、s、x这六个字母的字母音中都会有一个共同音素[e],元音字母e通常在单词中发[e],若去掉这六个字母的第一个音素[e],余下的音素便是这五个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同样字母b、c、d、p、t、v、z的字母音中都含有一个共同音素为[i:],如果去掉这七个字母的字母音的后一个音素[i:],余下的音素便是这七个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再如:[s]、[z];[θ]、[T]这两组音标是有很大区别的,但许多学生会读得毫无区别,即将[θ]读成[s]、[T]读成[z]。可以将这两组音标进行对比,先教授发音方法,[s]、[z]是舌尖齿龈磨擦音,发音时舌前端靠近上齿龈,但不接触,上下齿靠拢,但不咬住,气流由舌端与上齿齿龈逸出,磨擦成音。[θ]、[T]是舌尖齿背磨擦音,发音时,舌尖轻触上齿下边缘,气流从舌齿间的细小缝隙逸出,磨擦成音。两组音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就是前一组不吐舌,而后一组吐舌,在发音学习之后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观察,对比体验,这样学生就很快将两组音标读准并且记牢,不会把[θ]读成[s]、[T]读成[z]。

3.巩固与运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集中教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很强,但过一段时间以后,语言能力就渐渐减弱,因此要及时巩固并对所学内容进行运用。由于音标很容易遗忘,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制作音标表和音标卡片来巩固音标教学,音标卡片方便教学,吸引学生,又方便复习和测试。音标表可贴于教室墙壁和学生宿舍的墙壁上,让学生随时可以复习;另一方面结合单词进行操练,在上新课单词时,先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独自用音标尝试拼读单词,然后找一些自愿者进行朗读,再播放录音磁带进行校对。这样学生不仅尝到了拼读单词的趣味,体验到了初学英语的成就感,而且还为培养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打下基础。

4.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音标本身是很枯燥的符号。仅仅让学生鹦鹉学舌似地去读去记,非但学不好音标,反而会更加让他们觉得反感,没兴趣,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趣味性。我在教学中,每教一组音标,都会找出一些单词,让学生们自己进行音素体验,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以此树立信心,然后安排对话演练,进行口语交谈或准备一些相关的句子、谚语进行脱口而出的练习,使每一节课的语音演练饶有趣味。以[e]、[?]为例:

[e]的发音要点:舌尖抵下齿,舌前部稍抬起,牙床半合,上下齿间可容一食指,唇形稍扁,发音短促。

音素体验:an egg; a desk; a pen; a bed; a bench; a tent; a pet

[?]的发音要点:舌尖抵下齿,舌身低平,发音时口要张大,口开约三分之二,下齿间可容二指。

音素体验:an apple; a bag; a map; a lamp; a cat; bank; a pan

对话演练:

A:Hi. How’s your back?

B: It’s getting better, thanks.

A: Well, I’m glad to hear that.

脱口而出: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Handsome is as handsome does.

Better late than never.

Don’t stand in my way.

I shall never forget the lesson.

以此方法多读多练,不仅培养学生流畅的语感,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出口不凡的感觉。

此外,还可以适当地设计“语音知识小站”项目,教授一些有益于学生朗读的语音、节奏及语调等内容,比如:英语的音节、一般读音规则、爆破音的特殊发音、成音节、辅音连缀、前后缀的一般发音等。这些技能性的语音知识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标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音标教学花费了许多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近半学期的集中强化教学,使学生具备了最基本的单词拼读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技巧。通过本人教学实践得出:经过强化训练,85%的学生读记单词不再是一件费力的事,具备了独立预习单词的能力;学生能够流畅地进行口语交际和朗读课文,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学习兴趣逐渐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不再是一潭死水。实践证明,强化音标教学的做法,对于引导英语基础薄弱的农村职校学生快速入门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周萍.浅谈初中英语音标教学[J].学周刊,2018(09):58-59.

[2]许楠楠,王凤霞.浅谈音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下),2018(01):155.

[3]唐丽芳.农村初中英語音标教学“三化”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0):103-105.

英语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英语电影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优势明显,将英语电影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使得英语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视听转变成了多方位的互动教学,这对于促进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应用的重要性着手,研究了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提出了应用的途径,最终为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应用的可能性。

【关键词】英语电影;英语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何萍,刘琼,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视听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以怎样的形式视听学生更加感兴趣?随着大量高质量的英语电影的涌入,学生需求更加广阔,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看英语电影成了师生受欢迎的一种活动。英语电影不仅语言生动,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真是的语言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英语电影成了教师开展视听课程的必要材料。

一、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要条件。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中国的各种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有利于为国家国际化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提高中国国际化发展的速度。2.有利于创新英语教学方法。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现象一直以来是英语教学研究者的难题。笔者认为结合英语电影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去,将英语电影的赏析引入到英语教学课堂中,减轻学生学习英语过程的机械性和枯燥性,可以创新英语教学方法。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电影作为集视听于一体的形式,主题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由对影片的喜爱发展到对英语的喜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水平。这样的形式比起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枯燥的课本,讲授教材里关于出租车司机执着地保持出租车干净,并且成为了爱护出租车第一人这样的形式传导执着做事的道理,要更加鲜活有趣得多。4.有利于提高口语能力,实现说“地道”英语。观看英语电影能够增强学生模仿“地道”英语口语的能力。英语电影所呈现的地道的语句、词汇、语调是英语学习者逐步能够说“地道英语”的有效途径。它们不仅可以在数量上丰富学习者口语词汇和表达,还可拓展他们对已有词汇达的使用空间的可能性。

二、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1.英语电影投放到英语教学中的力度不够。很多教师在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方法,但是力度还是不够。对于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大部分教师还只是将英语电影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2.引入英语电影的随意性。在选择英语电影方面,英语教师还是处于随意的阶段。在使用英语电影作为英语教学方法方面,大部分教师将自己定位为电影的播放者,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课本去找电影素材,使英语课堂上的成为了播放电影,仅仅让学生休闲娱乐的作用,而失去了英语教学的效果。

3.缺乏相关英语电影文化背景知识。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等的不同,在使用英语电影教学时,很多同学并没有充分的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忽略了文化的学习,导致英语电影教学效果差。

三、英语电影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1.把握选择英语电影的原则方法。选择英语电影一定要选择适合英语口语训练、适合听的影片。这大体可从五个方面来选择:一要语言信息含量大,二要内容贴近生活,三要发音纯正地道,四是尽量结合教材内容,五是要难度适中的。2. 将英语电影纳入英语课程设计。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并没有真正的纳入到课程设计里面,为了更好的进行探索和试验,可以将课程设计从教学内容和课时上下功夫,分步骤、有序的将英语电影进行渗透,并且重点在电影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电影賞析技巧和电影分类三大块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见表一)

3.提前介绍影片背景知识和文化并善于总结。为了避免学生看电影的毫无目的性和茫然性,英语教师在播放电影前,可以先自行了解影片的背景知识,并对学生做一个简单介绍。在影片播放完了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电影写观后感、论文等,作为平时成绩进行考核。总之,让学生能够明明白白的看,轻轻松松的学,扎扎实实的用。

四、结论

在摒弃传统的英语视听授课模式的情况下,英语电影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新手段、新方法和新形式,其视听效果要好得多,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老师还是扮演者“播放者”的角色,没有真正的将电影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为此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口语能力等不能真正有效提高,这也是日后在英语教学方面需要更加深层次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季海龙.英文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2]蔡基刚.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6.

英语教学范文第3篇

[摘 要] 在对妨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后发现,是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问题,妨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英语方面共性和个性问题的前提下,运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协助任课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结果不仅有效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从英语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增强了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辅导员;学习英语;成长型思维;内向性格;外向性格

当今社会,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据此各高校高度重视英语教学工作,一直把英语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长久以来,受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学一直处于高耗能、低产出的状态,英语教学质量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亟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英语的问题有:缺乏热情、毅力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且基础薄弱。本文从分析妨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实际困难入手,探讨了辅导员协助英语任课教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及实施细则。必将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进而推进英语教学工作高效、良性开展,为辅导员利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相关理论,协助任课教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新的可行性的方法和途径。

一 妨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在对英语教学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后发现,英语任课教师专业水平高且敬业,每位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表现,均相当卓越。但鉴于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实很难充分的配合英语教学工作,不能与任课教师产生良好互动。正如戴圣所言:“教學相长也”。教与学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确实妨碍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辅导员在辅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方面首要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 学生学习英语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一)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热情

根据Richard St.John总结的,各界成功者的共同特质,[1]学生成功掌握英语应做到:

1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被自己对英语的兴趣和热爱所牵引着,努力地学习英语。

2 在刻苦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动寻找乐趣并乐在其中。

3 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做到精通。

4 专心致志的学习。

5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勇于使用英语。

6 在不危害和妨碍自身的情况下,用英文提供他人所需要的服务或帮助。

7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的实施。

8 即使遭遇失败、批评、拒绝、鄙夷、小人和压力,也以饱满的热情坚持学习并使用英语。

可见热情对掌握英语,起着首要、决定性的重要作用。除了天生就对学习英语感兴趣的人之外,和在以英文为母语环境中成长的人之外,其他人大多数情况下想学好英语,都需要强烈的动机。因为英语学习需要刻意练习,开始和维持刻意练习,需要有强烈并能持续的维持的动机。[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提出场论的观点,强烈的动机来自内在不平衡的状态,所以学生需要对学好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求,才会对学习英语有积极的态度。[3]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强烈的学习英语的欲求,他们认为学习英语是无用的,所以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消极的对待英语教学。很显然让学生对学习英语,抱有积极的态度,前提是学生要具有强烈的学习英语的动机。根据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成人的学习要以自发的目的为主导,成人可主导自己的学习。根据积极心理学,人只有在认识到,所从事的活动对自身有好处的情况下,才会积极的从事。介于目前接受英语教学的主体都是成年人,他们在毕业后,首先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就业。人如果没有在准备着成功,那就是在准备着失败。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全力以赴的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正如全球著名的投资商沃伦 ·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言:“人生中没有哪一项投资,会比投资自己更划算!”

为达到这一目的,辅导员宜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然后指导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学习。要想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可通过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量表,来了解性格及适合的职业,并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择职业。根据职业发展需求选择英语的学习方向。此时学生已具备了强烈的学习英语的动机,自然会自发、积极地投入英语学习中。

(二)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毅力及解决方法

学习英语必须具备毅力。正如美国心理学安吉拉·李·杜克沃斯(Angela Lee Duckworth)认为的那样,成功者拥有的共同特质不是高智商、出身于好的家庭和拥有美观的外表,而是拥有毅力,就是那种为了学好英语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是若干天,而是持续若干年,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4]她认为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Carol Dweck)的成长型思维,是培养毅力最好的方式。固定型思维:将英语能力看成是固定不变的,不可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提高。成长型思维:英语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提高的。成长型思维让人能看见通过努力提高能力的希望,人只有看到了希望,才愿意为了个人认为有意义的目标长期坚持不懈,显然成长型思维比固定型思维更有利于培养毅力。

(三)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及解决办法

1 词汇

通过以英语为母语国家,顶级大学出版的词汇资料,来完成词汇的建构的过程。注意要选择那些带有词汇意义讲解、相关实践练习和有详尽标准答案的资料。没有一个词无来历,没有一个词不讲究。[5]才是积累和使用词汇应有的态度。记忆方法:首选按照词汇的发音规律来记忆。大多数词汇的拼写和词汇的发音是相对应的,首先记住词汇的发音,然后按照发音和词汇拼写的对应规律来记忆词汇。其次参照前缀、词根和后缀与词意的对应规律来记忆。先总结前缀、词根和后缀,然后用它们对词汇进行构成分析,加以记忆。

英语教学范文第4篇

一、体验式英语教学策略的含义

体验式英语教学是以传统外语教学理论为基础, 吸收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优势整合而成的。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要求, 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以此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情感, 通过必要的引导, 使学生能够自主感知并领悟英语知识, 并从实践中印证知识, 进而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独立的、知情合一的、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学生为主体, 学生能够在情境的具体体验中, 感知并领悟语言使用的具体规则, 并在实际交流中应用这些规则, 以完成英语学习。

二、体验式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

每一次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要求都会有所差异, 教师需要具体分析每次课堂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明确教学目标与知识点, 将教学内容与其进行对应整合。要使教学内容能够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 并对补充材料进行选择与整合。

2、设计教学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是教学情境的出发点与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情境的指导与方向。情境设计包括了多种途径。第一, 运用课堂英语活动完成体验。教师在课前要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共同学习兴趣、共同思考和共同探讨的英语话题与情境, 准备充分材料, 营造地道、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 学生能够迅速融入到情境中, 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情感触动, 如, 环境保护、时尚内容、人口老龄化等都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中。教师从中选取一个目的性较强的话题, 让学生通过讨论、反思, 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表现欲, 能够把学习过的语言材料在对话、叙述与表演中踊跃地展现出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英语体验。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技术, 通过声像、网络、道具、多媒体课件以及场景布置等方式, 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感强烈、声像并茂的英语交际场景, 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有趣而利于交际的英语课堂环境。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各自所需的、符合自身水平的英语学习材料, 通过多媒体技术了解英语国家风土人情、语言规律、日常语言使用规则等。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使教学重点与难点得到突出,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轻松、自由的英语学习环境。第三, 通过各种英语语言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体验。如角色表演、英语演讲、小组比赛以及英语朗读比赛等, 都是有效的英语体验手段。教师基于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情境, 为学生分配适合其语言能力、想象力与表演能力的角色, 让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运用英语、手势和动作等, 将生活中的各种交际场景搬到课堂中进行英语体验与练习。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不同场合英语使用方式的理解与运用有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小组竞赛、趣味活动等形式, 发展学生的英语运用智慧,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 并实现自我价值。

3、准备材料

情境创设需要有具体的材料, 如语法点、英语阅读材料以及语汇等相关语言材料的准备, 还要对场景布置道具、多媒体材料、多媒体课件、声像资料等进行准备。通过充分的材料准备, 使教学情境能够最大限度贴近现实, 提高其真实感, 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常见中融入到情境中, 进而从深层次激发学生的体验感知。材料准备需要重视其可感悟性与规律性, 能够让学生完成英语知识的感悟、反思、总结与归纳, 为学生的英语知识构建提供真实有效的途径。

4、英语体验

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和中心环节就是情境体验。教师要对体验活动做详细的介绍与说明, 向学生讲清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与活动规则, 运用准备好的材料创设情境, 并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活动中,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英语体验。要情境体验中,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教学体验情境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调动学生, 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轻松而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消除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畏难与焦虑情绪, 不断鼓励并帮助学生参与到体验中, 通过合理的课堂节奏, 让学生在英语体验中触动其情感。教师要注意情境体验中, 学生与情境的相互作用, 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英语的应用, 并构建自身的英语感悟体系。

5、反思与总结

反思性是体验式英语教学的重要特征, 在体验学习圈中, 学习通过体验, 完成英语抽象概念的构建, 从中归纳并总结自身在体验中所产生的认识与感悟, 提取英语交际的实用规律, 进行英语意义的建构。通过分组讨论、小组交流与共享, 进行反思、提高, 能够使体验结果最大化。教师对学生的体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 并向学生详细讲述, 从而使体验学习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

6、实践

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循环需要通过实践完成, 对课堂上教师的问题, 通过体验与英语知识点的归纳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教师对学生的运用结果做出评价与纠正。学生可以在课后运用教材、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运用英语知识点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可以通过英语文章、语句和对话等形式完成, 从而实践并巩固所学知识点, 在并运用到交际中, 提升交际能力。之后, 再开始新一轮的体验学习。

三、结语

体验式英语教学策略是体验式学习与英语专业教学相整合的结果, 教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明确教学内容, 准备材料,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进行体验, 在体验中完成英语知识点的感悟, 再通过反思、归纳构建英语语言意义, 教师对学生的体验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 并提出问题, 让学生运用体验中所感悟的知识点解决问题, 提升英语运用与交际能力。通过这一体验学习圈的不断循环, 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摘要:体验式英语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包含了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准备材料、情境体验、反思与总结、实践运用等环节, 通过具体体验、观察感悟、抽象概念和实践运用四个阶段的不断循环, 使学生完成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与进步。

关键词:体验式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情境,体验

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范文第5篇

一、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

(一) 词汇冗余

比如, 把书桌说成“writing desk”;书房写成“study room”;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译成“find a 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类似的冗长中式英语非常普遍, 而且不易被觉察, 甚至屡见于某些官方的英文报刊杂志上。

(二) 搭配不当

词汇搭配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比较难以掌握的地方, 受汉语的影响, 中式英语中便出现大量的搭配错误。例如“expensive price (昂贵的价格) ”。另外, 有一些完全根据汉语习惯、逐字套用的中式英语, 其结果更为可笑。如把“吃药”说成“eat medicine”等等, 这些情况需要极力避免。

(三) 词性误用

英语的抽象思维决定了英语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而少用动词, 汉语的具体思维则使其多用动词。比如, 要表达“由于他没有注意安全规章, 所以导致了一场机械事故”时, 地道的英文是“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resulted in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但我们中国学生经常写成“As he didn’t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he caused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

(四) 褒贬误用

某些词在英语和汉语中所表达的概念和意义相同或相近, 但其内涵却相去甚远。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如果没有意识到英语词汇和相应的汉语词汇的内涵意义的差异, 就必然会产生褒贬误用的中式英语。因此, 如果一位中国人要用英语“busy body”去赞扬一位英美人士日理万机, 是个“大忙人”, 就会引起别人的不悦, 因为该词在英文中指“爱管闲事的人”, 有悖于西方人注重个人隐私的传统, 是贬义用法。

二、克服中式英语的对策

(一)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乘。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文化的写照。要学会地道的外语就必须要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及其不同表达方式。如“狗” (dog) , 在西方, 人们通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 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因此狗在英语中用于褒义或中性的情况居多。例如: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 而在汉语中, 狗一般用于贬义。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等。再如:Mary is a green hand at doing this work.这里“green hand”意思是“生手”、“没有经验”。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 船是重要交通工具, 为保养船只, 常用与海水一样的绿色油漆来漆船。一个不熟练的油漆工, 工作时常会双手沾满油漆。

(二) 思维模式的转变

人们由于长期生活在某一特定的区域, 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 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 往往开门见山, 开篇即点题, 不多留想象空间;而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螺旋式的, 往往从远处写起, 然后再经过一番转合, 才切入正题。所以, 中国学生在文章开头花大量的笔墨写些导入性的内容, 比如:讲述故事, 提出设问。这样的作文往往让读者觉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 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直线型的思维方式对文章的语篇结构进行构思。

(三) 增加目的语的输入, 加强语言基础知识训练

中国俗语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同样适用于英语写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和收听地道的英文材料, 培养英语的语感。因为语言是感性的东西, 只有大量地输入和积累才能获得对该语言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模仿的练习进一步获得对语言本身的理性认识。中式英语的产生在本质上反应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薄弱, 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欠缺。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 要避免为教而教, 要在教学中注重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 结果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的写作评估

老师们可能都有体会:辛辛苦苦批改了作文, 指出了语言错误, 对学生作文也有“等级”评价, 可是写作教学效果就是不佳。研究发现:有建设性的、鼓励性的反馈, 加上写作过程的评估,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正确态度。过程评估一般在写作过程中进行, 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在过程评估中非常有效。在小组中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自评, 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 也可以在学生自评完后抽查一些作文, 就一些共同问题与学生探讨, 将结果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写作教学水平。

(五) 强化错误分析, 克服母语负迁徙

中式英语其实就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 错误分析理论的创导者Corder认为, 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建立假设, 又不断推翻或更正、完善假设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逐渐接近目标语。Corder指出错误分析具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 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分析后能帮助其了解距离目标语还有多少差距;第二, 错误分析为研究人员、外语教师提供证据和反馈, 说明语言学习应采用的方式、策略与程序;第三, 错误是学习者不可避免的, 出错可以看成是学习的手段, 是学生学习语言内化知识的外显反应。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式英语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提出策略有效地解决学生英语写作中不地道的表达, 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上一篇:英语教学课件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