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维生素e范文

2023-12-16

天然维生素e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共400例, 男218例, 女182例, 年龄15~58岁, 随机分为雷尼替丁加维生素E观察组200例和维生素C加复合维生素B片对照组200例。其中, 观察组男98例, 女102例, 年龄16~58岁, 对照组男103例, 女97例, 年龄15~54岁, 2组性别、年龄及疾病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用传统冰硼散局部溃疡涂撒, 一日数次。观察组在此基础按成人与小儿分不同剂量。成人用雷尼替丁1片 (150mg1片, 济南天汇制药厂) , 维生素E胶囊2粒 (200mg1粒, 石家庄精颖制药) , 将两者混匀研成细末, 涂在溃疡处, 每天3~5次, 小儿每次用雷尼替丁1/2片 (75mg) , 维生素E1粒 (100mg) , 研成粉末混合后涂于患处, 每日3次。对照组, 成人与小儿均予以维生素C片200mg, 复合维生素B片2片, 每日3次, 病情较重而又无禁忌者, 强的松5~10mg, 每日3~4次。

1.3 疗效评定

疗效判定标准均以全国统编教材《口腔粘膜病学》[1]为统一诊断标准: (1) 溃疡直径缩小1/3及以上者; (2) 溃疡愈合期明显缩短比原来愈合期短1/3及以上者; (3) 溃疡周围组织充血, 水肿程度明显减轻; (4) 疼痛明显减轻或消除; (5) 间歇期明显延长, 经原间歇期延长1个月; (6) 多溃疡者, 溃疡数目减少1/3及以上者。评定在治疗用药的第4天进行观察。治愈:具备上述前5条者, 显效:具备上述标准3~4条者有效:具备上述标准1~2条者, 无效:不具备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无临床治愈病例, 显效20例, 有效76例, 无效104例, 2组比较, 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3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费他口炎, 口腔黏膜病中较常见, 多见于青壮年, 女性比男性多见。病因可能与过敏反应, 病毒感染, 内分泌紊乱, 自身免疫有关, 尚不明确。临床可见开始表现口腔局部黏膜充血水肿, 后形成斑或丘疹, 约持续1~3日, 至此溃疡形成。形态表现为表面有黄色或白色膜, 底浅, 周围红肿及水肿, 可单发或多发, 边缘整齐, 患者有剧烈烧灼样感, 语言进食均感困难, 此期可持续4~10日。溃疡愈合, 溃疡面有肉芽组织修复, 逐渐愈合, 不留瘢痕, 黏膜充血减轻, 症状逐渐消失。一般此期为2~3日[2]。雷尼替丁为H2受体阻断剂, 可竞争性抑制组胺H2受体, 微血管通透性得到抑制, 口腔内迅速崩解枸橼酸铋钾, 自身分泌水溶性胶体铋与溃疡面或炎症部位蛋白质形成不溶性含铋沉淀, 可形成保护屏障粘附糜烂表面, 抵御唾液与进食时对黏膜面的侵蚀, 并能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 加速黏膜上皮修复、改善胃黏膜血流与清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维生素E的抗氧化功能, 可阻止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反应, 消除过氧化物对溃疡面的细胞毒作用, 从而稳定细胞膜, 还能促进机体能量代谢, 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强细胞活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使机体不易被细菌霉菌感染, 并而促进溃疡愈合[3]。我们的研究表明, 雷尼替丁与维生素E联合外敷溃疡面治疗口腔溃疡, 方法简单、方便、有效, 患者使用时不刺激口腔黏膜, 无明显口腔异味,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愈32例, 显效150例, 有效6例, 无效12例, 对照组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 ]

摘要:目的 探讨雷尼替丁配合维生素E治疗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及病房400例口腔溃疡患者, 随机分为雷尼替丁加维生素E观察组200例和维生素C加复合维生素B片对照组200例。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愈32例, 显效150例, 有效6例, 无效12例, 对照组无临床治愈病例, 显效20例, 有效76例, 无效104例, 2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雷尼替丁与维生素E联合外敷溃疡面治疗口腔溃疡, 方法简单、方便、有效, 不刺激口腔黏膜, 无明显口腔异味, 不良反应少, 值得推广。

关键词:雷尼替丁,维生素E,口腔溃疡

参考文献

[1] 李秉琦.口腔粘膜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

[2] 陈发明, 贾保军, 孙海花, 等.复发性口腔溃疡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口腔及胃粘膜中幽门螺杆菌[M].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0, 14 (6) :403~404.

天然维生素e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25例设为观察组, 本组均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中诊断标准, 25例中年龄21~39岁, 孕30~41周;其中初产妇22例, 经产妇3例;对照组为同期入院的30例正常孕妇, 年龄23~35岁, 孕31~43周;初产妇25例, 经产妇5例。2组孕妇均排除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 其孕周、产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SOD、MDA检测用Fe3+还原法测定血浆总抗氧化能力, 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 硫代巴比妥酸法 (TBA) 测定MDA含量。维生素E使用比色法测定, 仪器使用722分光光度计。

1.3 方法和仪器

对2组孕妇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维生素E水平进行测定。MDA浓度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SOD活力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 比色法测定;维生素E采用比色法测定, 仪器用722分光光度计, 所用试剂由南京建成生物制品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SOD及维生素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2组相比较, *P<0.05

3 结语

丙二醛为细胞膜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受到活性氧攻击后发生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氧化终产物是丙二醛 (MDA) 。本助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 (P<0.05) , 说明胎膜早破孕妇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也间接说明其体内活性氧增多。少量的活性氧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但过量的活性氧可对机体造成损伤, 我们推测胎膜破裂可能由于过量活性氧对胎膜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 使膜流动性改变而易于破裂;MDA会引起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交联聚合, 且具有细胞毒性。总之, MDA升高提示机体内活性氧堆积, 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中。机体还有很强的抗氧化防御系统。SOD可消除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维生素E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 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 能促进性激素分泌, 使女子雌性激素浓度增高, 提高生育能力。体内MDA含量升高而SOD、维生素E水平降低是机体氧化应激的标志, 胎膜早破孕妇体内活性氧堆积, 抗氧化因子不足, 致使活性氧对机体的损伤增加。至于胎膜早破孕妇体内氧化/抗氧化失调原因及抗氧化剂治疗和预防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还有待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维生素E3个指标对胎膜早破孕妇的意义。方法 对25例胎膜早破孕妇和30例正常孕妇血清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维生素E进行测定。结果 胎膜早破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 血清丙二醛水平升高 (P<0.05) , 超氧化物歧化酶、维生素E水平下降 (P<0.05) 。结论 孕妇体内丙二醛含量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维生素E水平降低是机体氧化的标志。

关键词:胎膜早破,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维生素E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72.

[2] 张博文, 周贵菊, 姜晓梅.贵阳地区正常人血清丙二醛 (MDA) 正常值探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6, 23 (2) :695.

[3] 刘宁, 赵筱芳, 刘莉, 等.脐血丙二醛含量与胎儿晚期缺氧的关系[J].新医学, 2005, 36 (7) :156.

[4] 肖文霞, 马秀菊.胎膜早破孕妇血清MDA、SOD、VE的测定及意义[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 16 (4) :201-202.

上一篇:维生素片下一篇:补充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