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学论文范文

2023-03-19

理论法学论文范文第1篇

2、邓小平反贫困理论及当代价值

3、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视域下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4、反贫困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和实践路径

5、浅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实践及思想体系

6、论诉讼抵销在中国法上的实现路径

7、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品格

8、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与社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

9、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10、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中国实践

11、精准扶贫经验分析与价值总结

12、基于ISM模型和能力贫困理论的河北省返乡下乡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13、社会性别、贫困与全球化

14、贫困理论范式的转向与美国福利制度改革

15、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反贫困工作

16、中国扶贫之路的内生逻辑、历史进程及未来展望

17、教育扶贫理论研究综述

18、.恩格斯反贫困思想的逻辑理路及其现实启示

19、习近平关于贫困治理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20、精准扶贫理论在设计扶贫项目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21、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主要依据、科学体系和重大意义

22、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23、标签理论视域下高职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帮扶

24、案主自决与优势视角理论在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方面的实践与反思

25、积极语用:提升我国学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26、辽宁省相对贫困现状与治理体系研究

27、江西省脱贫攻坚立法研究综述

28、脱贫攻坚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9、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的实践逻辑、理论结晶与分享策略研究

30、基于农户需求视角的西部边境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成效调查研究

31、马克斯?韦伯社会分层理论视角下的美国贫困原因剖析

32、多元化扶贫开发与扶贫文化理论构建

33、新疆“民工荒”现象解析

34、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初心意蕴

35、《资本论》是唯物史观建构的必然理论环节

36、解释贫困的多样化视角浅探

37、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需要做出重大调整

38、我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分析

39、对第三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的几点思考

40、构建议题式教学“真”课堂

41、法宝: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42、国内外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述评

43、贫困乡城转移、城市化模式选择对异质性减贫效应的影响

44、贫困地区分类分批扶贫的实现路径研究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探究

46、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逻辑

47、农民合作社发展与相对贫困治理协同推进机制研究

48、相对贫困治理研究的一个方向:农户生计资本分形研究

49、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内在价值

理论法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通过对林业生物灾害理论研究文献统计分析表明,在年度分布方面,林业生物灾害研究文献发表数量逐年递增,2008年~2014年发表研究文献数量出现一个高峰期,最高年份为2014年;在作者与机构分布方面,发表4篇以上的作者研究文献数占总数的12.33%,主要机构研究文献数占总数的20.64%;在被引频次方面,梁军、张星耀和张国庆等学者研究文献被引频次较高;主要作者在林业生物灾害的灾害学理论研究以及宏观管理方面,做出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生态论;文献

1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概况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就是将灾害学、管理学理论和生态健康理念引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运用复杂系统的生态论方法,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实施科学管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年均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在1100万平方公里以上,是造林面积的160倍以上,其中2007年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是造林面积的309.6倍,如表1所示。

开展林业生物灾害管理论研究,探讨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方式方法,可以对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实行科学的管理,减少林业生物灾害对我国森林的危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开展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文献统计分析研究,可以对林业生物灾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促进林业生物灾害理论研究成果交流、利用,从而推进林业生物灾害理论研究向更深、更广层次发展,并对其他行业生物灾害乃至灾害学理论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丰富了生物灾害学和灾害学学科内容。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知识资源总库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

(主题=林业有害生物 并且 主题=生物灾害)或者(题名=林业有害生物 并且 题名=生物灾害)或者(主题=森林病虫害 并且 主题=生物灾害)或者(题名=森林病虫害 并且 题名=生物灾害)或者(主题=生物灾害管理 或者 题名=生物灾害管理)或者(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 并且 关键词=生物灾害)或者(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并且 关键词=生物灾害)或者(关键词=生物灾害管理)(精确匹配),专辑导航:全部;数据库:文献跨库检索。

对1979年~2018年中国知网知识资源总库所有文件进行检索,检索得到文献总数为373 篇。

3 年度发文量分析

分析表明,1991年开始有灾害管理理论引入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研究,林业生物灾害研究文献发表数量逐年递增,1991年~2017年年均发表文献13.67篇,从2008年~2014年发表研究文献数量出现一个高峰期,最高年份为2014年,发表文献数量为49篇,如图1所示。

4 作者与机构分布分析(表2)

统计表明,张国庆、曲涛、骆有庆、郭瑞、于海英、李宁、才玉石、柴守权、刘萍9位学者在1991年~2017年间,共发表了46篇林业生物灾害研究论文,占发文总量12.33%,其中张国庆、曲涛、骆有庆、郭瑞、于海英共发表了30篇,占文献总数的8.04%。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北京林业大学、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东北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共发表林业生物灾害研究文献77篇,占文献总数的20.64%,其中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发表研究文献25篇,北京林业大学发表研究文献22篇,占文献总数的12.60%。

5 被引情况分析

被引排名前10主要是林业生物灾害研究文献,如表3所示。

表3数据表明,单篇文献梁军、张星耀的《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森林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技术与措施》和张国庆的《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被引频次较高,分别为75次、74次和66次。

6 讨论

文献统计分析表明,在当前林业生物灾害研究文献中,张国庆将复杂系统生态论理念与方法引入到生物灾害学中,在《生物灾害学》中,运用灾害学中的风险分析與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等理论,提出了生物灾害的精确管理、健康管理、PDCS管理(Plan,Do,Check,Study)、灾因链与防治关键期分析、灾因管理、GCSP管理(分级管理Graded management、分类管理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分区管理Subarea management、分期管理Phased management)、生物灾害时间管理与空间管理等理论,并将之应用于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对林业有害生物实施精细化监测、精细化预报、精细化(防治作业)设计、精细化(防治作业)施工、精细化(防治作业)监理。梁军、张星耀等则将生态控制理论引入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对林业生物灾害实施持续控制。宋玉双、骆有庆、闫峻、才玉石等则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林业生物灾害防控策略。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EB/OL].国家统计局,(2018年5月5日)[2018年5月5日].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 cn=C01.

[2]姚伟强.河北省林业局召开总结汇报会议[J].河北林业,201,(03).

[3]唐云起,陈丽.发展我省林业气象信息服务网络化路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

[4]李明,朱胜,黄珊燕.重大生物灾害统计研究(英文)[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

[5]师红艳.浅谈通海县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

[6]凌昕.国家林业局要求紧急防范林业生物灾害降低灾害损失[N].中国改革报,2009.

[7]闫峻.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8]侯雅芹.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9]李瑞强.满归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与景观动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

[10]张岁平.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1]操龙权.基于法经济学与系统法学理论的林业法治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

[12]周伟娟.基于公共管理理论的我国林业公平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

[13]杨敬中.基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理論的我国林业重大生物灾害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

[14]吴海兵.基于PDCS理论的我国当前林业灾害管理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

[15]邓小青.基于灾因链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09).

[16]桂方兴.基于劳动链理论的增强我国林业发展潜力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07).

[17]仰韵阳.基于生态论的我国林业灾害和谐管理途径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07).

[18]张国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TSE方法的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53-156.

[19]张国庆.马尾松毛虫防治关键期与防治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144-146.

[20]梁军,张星耀.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J].林业科学,2005(04):168-176.

[21]梁军,张星耀.森林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技术与措施[J].中国森林病虫,2004(06):1-8.

[22]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

[23]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

[24]张韩林.从PDCS理论探讨我国林业行政工程化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

作者简介:王杏兰,大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生产技术。

理论法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外国刑法理论对我国刑法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进行刑法理论教学时应当注重比较教学方法。在进行外国刑法理论的比较教学时,首先,应当进行比较原理的教学,包括比较的目的、前提与背景等;其次,展开具体外国刑法理论的背景及内容介绍,同时分析该外国刑法理论对我国的意义及在我国的适用问题;最后,进一步探讨如何对外国刑法理论进行推进与优化,也即在借鉴外国刑法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 刑法理论;教学方法;比较教学

[作者简介] 杨 鸿(1963—),男,重庆人,法学博士,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张伟隆(1997—),男,广东汕头人,中山大学法学院2019级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刑法学。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刑法理论一直在借鉴与学习外国刑法学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四十年间我国刑法学体系基本上是以苏联模式来构建的,从20世纪80至90年代开始,苏联刑法理论因意识形态过于强烈而遭受批判,于是德日刑法理论被介绍与引进,成为目前我国刑法学的主要借鉴对象。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考察与学习外国刑法理论,就难以真正深入理解我国的刑法学。更进一步讲,所有的外国刑法学知识或多或少具有某种本国性:它或者为本国语境中相似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启示、经验或教训,或者构成认识自身的一面镜子[1]。因此,在进行刑法理论教学时,介绍与分析外国刑法理论的比较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比较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的刑法理论,从而能够更加适当地运用刑法理论解决实践问题。

一、刑法理论的比较原理教学

比较方法是刑法学研究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它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那样仅仅是围绕外国刑法理论展开,而是有其特定的目的,并且在比较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比较的前提及背景等问题。在进行具体刑法理论的比较教学之前,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这些比较原理的教学,以达提纲挈领之效。刑法理论的比较原理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明确比较的目的。比较法的方法应当是比较不同法律制度客观存在的异同点,其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外国法律制度更正确地认识本国的法律制度,而不是移植外国法律[2]。也就是说,以比较的方法学习外国刑法理论,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我国刑法理论,其目的在于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的刑法理论,思考我国刑法理论是否需要补充与完善。如果仅仅是理解、分析外国刑法理论而没有回归到我国刑法理论,那么这种比较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价值与意义。不少学生在论文写作时以大量篇幅介绍外国刑法理论,却没有将其与我国刑法学相关联,这实际上是对比较目的的错误认识,需要通过比较原理的教学予以纠偏。

第二,理解比较的前提。刑法理论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发展出来的,如果我国不存在类似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刑法理论对我国来说也几乎没有意义。因此,在进行刑法理论的比较之前,应当考虑我国是否存在该刑法理论所针对的实际问题,这是进行比较的前提。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前提而仍旧以比较方法展开研究,实际上就是将“假问题”作为了研究对象。刑法学的本体是解释学,解释的对象是刑法规范,刑法实行罪刑法定原则。因此,当刑法没有规定某项制度时,研究者就该项制度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是假问题。例如,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加重处罚制度,减轻处罚也不同于德国、日本的减轻处罚,因而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处断刑,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如何修正法定刑、如何确定处断刑,就是一个假问题[3]。刑法理论的比较研究要警惕提出和研究这类假问题。

第三,了解比较的背景。由于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外国的刑法理论时常不能直接在我国适用,甚至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因此,在刑法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应当特别考虑比较的背景。例如,由于语言文字的不同,经翻译的法律术语可能没办法完全反映它的本意;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有些刑事措施不适合在我国适用;由于刑事治理理念的不同,许多在外国的刑事违法行为在我国只是行政违法。因此,外国刑法理论不能直接在我国简单套用,而需要考虑到比较背景的不同。

二、外国刑法理论的介绍与分析

在刑法理论的比较原理教学之后,就要进入刑法理论比较教学的主体部分,对具体外国刑法理论的教学。现在我们讨论的许多刑法理论实际上都是从德国和日本引进的,教师有必要追根溯源地介绍这些理论的产生背景、缘由和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外国刑法理论的内涵。在此之后,教师需要分析这些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国是否同样存在,即这些理论对解决中国问题是否具有实际意义,以此向学生展示一次有效比较的前提。下文以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为例来说明比较教学的内容。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产生于德国的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刑法理论,而要介绍这个理论,就不得不提及1896年发生在德国的“癖马案”,其基本案情是被告人受雇驾驶双轮马车,其中一匹马有用马尾缠绕缰绳的癖性,于是被告人要求雇主更换马匹,但雇主非但不答应,反而以解雇相威胁,被告人不得不继续驾驶该马,一日,这匹马癖性发作,撞伤行人。检察官对被告人以过失伤害罪提起公诉,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案件上诉至帝国法院,法院维持原判,其判决理由是:确定被告人之违反义务过失责任,不能仅凭被告曾认识驾驭癖马可能伤及行人,而同时必须考虑能否期待被告不顾自己失去职业而拒绝驾驭癖马。此种期待,对于本案中的被告人来说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案被告人不能承担过失伤害行人的责任[4]。通过“癖马案”的判决,德国刑法学者开始反思以往的心理责任论,也即行为人只要具有责任能力并对不法事实有故意或过失,就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责任理论,转而开始意识到在特定情形下不能期待行为人选择做出适法行为,就不应归责于行為人,由此而发展出了以期待可能性理论为中心的规范责任论。可见,只有了解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产生背景,才能明白期待可能性理论对整个刑法体系具有何种影响、做出了哪些完善和推进,学生才能领悟到为何在规范责任论下责任的本质不再是心理事实要素,而是在应当而且能够采取适法行为的态度的情况下,仍然违反法的期待而实施不法行为。

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经过众多大陆法系刑法学者的研究发展,在德国、日本已经成为一种通行的理论,历经百余年而不衰。但是,对于完全在国外生根发芽的期待可能性理论,不加思考地将其直接引入我国刑法体系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对此,教师应当强调在引进外国刑法理论之前,首先应分析这个理论对我国是否有意义,这是比较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说,它并非依托于具体的法律规定,而是产生于司法实践,而在我国显然可能发生类似的案件,于是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具有适用的空间。此外,期待可能性理论符合人性基础,人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人都会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对人性的尊重;期待可能性理论也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也即在无期待可能性的情况下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强人所难,不符合现代刑法理念;期待可能性理论还具有公正价值,能够帮助我国司法实践更好地调和情与法的关系。在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挖掘之后,可以发现该理论对于完善我国刑法理论,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借鉴。明确了这个前提后,才能开始考虑将期待可能性理论引入我国的问题。

三、外国刑法理论本土化的思考与教学

在介绍完一个外国刑法理论并明确该理论对解决中国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之后,就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该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由于我国与他国相比有着不同的刑事制度背景、刑法理论体系、文化传统等,在他国能够发挥良好效果的刑法理论不一定能够完全在我国顺利适用。有些学生甚至学者总是存在一种思维惯性,即外国刑法理论总是更高级的,似乎外国刑法理论已经成了一种真理性的前提。对此,教师应当特别向学生强调比较研究的主体性,即外国刑法理论与作为主体的我国之间的适配性,而不是径直将外国刑法理论引入我国的刑法体系。因此,外国刑法理论的比较教学最终要将重点放在外国刑法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的链接上,思考外国刑法理论在我国如何顺利适用并发挥良好的效果。

同样以产生于德国的期待可能性理论为例,在德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下,期待可能性是被放置在第三阶层有责性当中的,于是期待可能性理论能够与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完全兼容。然而,目前我国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仍然处于有利地位,期待可能性能否融入四要件体系就存在疑问。对此,我国刑法学者已经有过不少尝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主观要件说和主体要件说,前者主张将期待可能性放在主观要件中考虑,后者则主张将其放入主体要件中。还有学者认为期待可能性很难直接放入四要件当中,而主张应将期待可能性放在四要件之外的刑事责任论中。诚然,如何将期待可能性理论融入我国的四要件犯罪论体系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但这种理论上的思考仍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它一方面有助于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的本土化适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犯罪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在外国刑法理论本土化的教学中,还需要让学生注重我国刑法与外国刑法的不同规定,并且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外国刑法理论进行合理地取舍或修正。我国刑法学正经历教义化的知识转型,如果无视他国的法律背景,不加区分地引进国外的刑法学理论,并进一步将其直接当作中国的教义学知识,实际上是视中国法律的具体规定为无物,而这恰恰违背了法教义学最核心的精神——法教义学正是要特别重视和尊重法条,把法条视为不可置疑的前提[5]。因此,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外国刑法理论并将其本土化时,要特别注意刑法规定的国别性。例如,在有关正当防卫的正当性根据的理论中,个人保全原理在德国处于通说地位,该理论认为受到不法侵害行为攻击的个人可以采取必要手段保全自己。但是,个人保全原理并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国来。因为按照个人保全原理,为了保护个人的利益而进行正当防卫被认为是正当的,但为了维护公共秩序或者法秩序进行正当防卫却不被允许。然而,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可以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进行正当防卫。这显然不是个人保全原理可以说明的[6]。因此,如果要借鉴个人保全原理说明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正当性根据,则需要重新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改造。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刑法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外国刑法理论的优化与进阶教学

在完成以上外国刑法理论的比较教学之后,还可以进一步与学生探讨如何对外国刑法理论进行推进和优化,也就是刑法理论的创新问题。当然,这是对学生提出了一种更高的要求,但刑法研究贵在创新,中国刑法研究的自主性也需要不断提升,以争取刑法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而不能一味依赖外国刑法理论的输入。众所周知,日本刑法学在很长时期内是“唯(德国的)马首是瞻”的。然而,日本在学习和借鉴德国刑法学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实现了学术的自主化[7]。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的刑法学研究在借鉴国外已有成果的同时,需要结合我国刑法规定及司法实践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论创新,最终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学理论。诚然,理论的创新与转型异常艰辛,只有少数人能够对刑法理论作出真正的实质性创新,但创新意识需要培养,创新也有一定的方法论可循,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教学与引导逐步培养与建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对外国刑法理论进行改进创新时,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和刑法规定同样是重要的动因和依据,朝着这个方向,或许能够为外国刑法理论的创新与我国刑法理论的推进提供有益思路,这也是可供学生参考借鉴的刑法理论创新的方法论。例如,我国刑法分则对有些罪名的规定存在罪过不明的情况,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国刑法第129条丢失枪支不报罪,该罪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丟失枪支不报罪到底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认为是故意犯罪,有的主张是过失犯罪,有的认为既可以是故意犯罪也可以是过失犯罪。其实,外国刑法中也存在这个问题,而针对这个问题外国刑法理论发展出了客观处罚条件的概念。即在一些情况下,行为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与有责性时,并不能据此处罚行为人,还要求具备刑法所规定的一定的处罚条件。这种事由或条件称为客观处罚条件。将某些客观要素作为客观处罚条件来对待,从而不要求行为人对这种客观处罚条件具有认识与放任(包括希望)态度,就能够顺利将某些罪名认为是故意犯罪。但是,我们不能直接照搬客观处罚条件的概念,因为我国刑法理论已经公认,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总和,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就成立犯罪,故可以说,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唯一依据,而不能在犯罪构成之外承认所谓客观处罚条件。基于这样的考虑,张明楷教授认为外国刑法理论中的客观处罚条件在我国应列入犯罪构成要件之内,并借鉴主观的超过要素概念提出了客观的超过要素的概念,具体来讲,主观的超过要素表明有些主观要素不需要存在与之相对应的客观事实;同样,有些客观要件也可能不需要存在与之相应的主观内容,这便是客观的超过要素。客观的超过要素仍然是犯罪构成要件的要素,即仍然属于犯罪构成的内容,而不是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内容,不是所谓的客观处罚条件。于是,犯罪构成作为认定犯罪的唯一法律标志的观念仍然得以维持,从而避免体系上的混乱[8]。可见,客观的超过要素是在借鉴外国刑法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特点而自创的概念,它能够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相契合,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虽然学界对客观的超过要素仍旧存在争议,但可以说客观的超过要素的主张是对外国刑法理论的一种更新与优化,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理论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值得学生学习与借鉴的。

總之,外国刑法理论一直以来对我国的刑法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刑法理论的比较教学方法应当受到重视。通过刑法理论的比较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外国刑法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解外国刑法理论的真正内涵及核心意义,最终能够借助外国刑法理论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刑法理论体系并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劳东燕.以比较的眼光看刑法的问题[J].刑事法评论,2011,29(2):272-282.

[2]张礼洪.比较法学的目的和方法论[J].现代法学,2005(4):14-21.

[3]张明楷.刑法学研究的五个关系[J].法学家,2014(6):77-98+178.

[4]林亚刚.论期待可能性的若干理论问题[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2):13-19.

[5]丁胜明.刑法教义学研究的中国主体性[J].法学研究,2015,37(2):42-55.

[6]张明楷.正当防卫的原理及其运用——对二元论的批判性考察[J].环球法律评论,2018,40(2):51-76.

[7]周光权.论中国刑法教义学研究自主性的提升[J].政治与法律,2019(8):78-94.

[8]张明楷.“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J].法学研究,1999(3):24-33.

Key words: criminal law theory; teaching method; comparative teaching

理论法学论文范文第4篇

近日,“GreenMassage青籁养身”落户于K11购物艺术中心,立足沪上十二年,倡导“慢一步生活”的生活艺术,遵循传统养生理念,继承古法技艺,以国际SPA理念设计独特的护理疗程,加上细致入微的关怀,呈现人文美学的环境,旨在为都市人群提供更贴心的高品质服务。

“Serene Lifestyle”“慢一步生活”

旨在为都市中繁忙的快节奏人群,在私密、高雅的环境内,提供身心的专业护理。Green引导现代健康养生理念,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融合现在科学技法,通过综合性的进行意识、呼吸和按摩等方式来疏通经络,养气养神,舒缓压力。

是万物的本源,是回归自然的写照,Green Massage使您远离喧闹的都市,烦躁的环境和沉重的压力,沉浸在美妙平静的感受中。

传承千年中医古法技艺,科学系统的衍生出独特的推拿手法,结合芳香护疗及自然疗法理论,施展的不仅仅是精湛技艺,更是一种对精致生活的诠释。

境以青石,实木等天然材质为基底,仿如大地般沉静。聆听海洋山涧的自然声音,馨怡精油熏蒸的幽幽香味,沉淀您的思绪与心灵。

理论法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公允价值被公认为我国2017年修订后会计审计准则的最大亮点,所以具体应用比较突然,让企业会计难以接受,实施时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出现严重偏差,所以,公允价值审计,任重道远、风险近期高远期低,需要我们审计不断的完善和审计师专业性的加强。

关键词:公允价值;审计理论;问题

1.前言

财会理念与财会制度的不同,当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概念——公允价值则成为了我国与国外会计准则与会计理念最大不同的标志。

2.提出“公允价值”概念并应用过于突然企业会计难以快速接受

《新企业会计准则2017》在其彻底完成指定,很多公司会计部门发现,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部分的概念,实施细则和计量方法仍处于无知阶段。应当指出,当时新会计準则中42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有35个是针对公允价值的概念而设计的。如此突飞猛进的设计方面如此突然,许多会计公司都陷入了毫无准备的状态,其实施结果也证明,尽管所有公司在全年都开始使用公允价值,但其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是很高。说一年中很少有公司在公允价值方面没有任何错误。这种情况在当时的中国企业会计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导致很多公司在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披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财政部对许多公允价值规则的解释的清晰度,公允价值的应用已变得相对容易。虽然它仍然很复杂,但并没有引起广泛的财务问题。

3.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出现严重偏差

任何明确的概念都需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明确程度直接取决于其内涵和外延。但由于公允价值的实施非常迅速,导致其内涵出现严重偏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原则”财政部第42条将公允价值与其他四种会计计量属性相结合。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是简单的相似之处,这种并行性已经非常混乱,但最难接受的是这些并行项目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解释造成了其内涵的严重偏离,内涵的偏离自然会误导公允价值的延伸,使公允价值的概念变得更加混乱。

4.《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披露方面缺乏具体规定与阐述

新会计准则的快速实施及其中35项公允价值概念的实施导致企业被动地计量和披露公允价值,但在正式计量和披露中出现更为尴尬的局面。会计准则并不存在单独,完整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独立完整的规定和解释。企业会计只能从会计准则的其他解释中找到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一些偶发性规定和解释。这导致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面临很大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会计准则非常迫切,公允价值的实施并非实际上是自愿的。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压力。毕竟,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如果我国的会计准则不能与可能导致许多不必要的国际金融纠纷的世界联系起来。但是,国内金融专家没有充分实施公允价值研究的公允价值,因此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无法得到充分支持。

5.公允价值审计:任重道远、风险近期高远期低

公允价值计量和公允价值审计是否将注册会计师带到我国,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与以往相比,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一般会增加或减少。这是许多注册会计师关注的结果。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复杂性,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优越性,公允价值会计审计方法研究的不断突破,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的不断突破。

如上所述,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和应用涉及许多复杂的问题。这些复杂的问题直接导致国内外公平价值的道路不容易。这些复杂的问题,例如:公平价值本身的概念如此怀疑,以至于其定义在国际社会中仍然是新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有时非常简单,但有时非常复杂,特别是当市场价格不存在时,需要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当前价值(如测量技术或估值模型)估计公允价值。目前,由于涉及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多,很容易导致被审计单位或第三方发生错误和欺诈行为,导致财务报表错报。因此,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和可靠性受到很大影响、关注和引起争议;人们的观念,行为和标准本身的质量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等等。这些复杂性突然增加了执业会计师和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成本。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制度首次申请时尤其如此。这些必须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并积极响应。

但是,对于公允价值审计与审计风险关系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的理论进展和公允价值会计审计方法研究的不断突破是其快速普及和不可逆转性。根本原因是他们将从根本上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这是因为,基于价值和现值,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与当前和未来,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真实和公平的本质特征相比,历史成本会计信息更加相关和真实,更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这正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应该追求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现代审计目标之一(解释财务报表的公平性),符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也有助于消除长期公平审计与司法界之间的表达。理解有很大差异。积极会计理论中的计量概念也认为,审计失败的风险部分来自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所承认的会计计量和披露的制度扭曲(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分别受制于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落后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审计人员被殴打,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6.应对公允价值审计挑战的策略

6.1减少会计准则系统性缺陷,为审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参照标准

中国新会计准则仍缺乏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具体标准,不仅可能为企业财务舞弊提供机会,而且可能导致相关审计准则缺乏强有力的参考标准,从而增加了公允价值审计的风险。

有必要尽快制定和发布独立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具体会计准则,为公允价值审计提供有力的参考标准,弥补新会计准则的现行制度缺陷,对公允价值审计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具体会计准则应具体说明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活跃市场报价的资产或负债会违反谨慎原则;公允价值评估方法应明确界定-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的选择。审批程序为审计师及时修改审计计划,评估控制风险和降低审查风险提供了便利。

6.2增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相关度

国内有关学者研究发现,无论是国际的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还是美国的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两者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度。研究指出:“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准则与国际上其他审计准则的趋同性很高,但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耦合度却很低”。这严重影响了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配合,也影响了审计准则的实施。由于中国新会计准则与新审计准则的相关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审计实施效果,增加了审计风险。因此,为了应对公允价值审计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应建立独立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同时,加强会计与审计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公允价值评估技术和审计方法的良好沟通机制,促进公允价值审计质量的提高。

6.3提高审计师行业专长

审计行业专业知识是公司行业专业知识的重要体现。所谓的公司行业专业知识是指公司通过长期努力逐渐发展起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逐步积累独特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在公允价值审计中,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技能是影响公允价值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师行业专长是其专业技能的主要表现。因此,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不断提升审计师行业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公允价值审计的质量。

7.结束语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是当代注册会计师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不得不认真学习和谨慎从事的一项问题复杂、风险可能很大的鉴证业务。

参考文献:

[1]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

[2]刘海凌.新会计准则:春天绽花香[N].中国财经报,2016-03-02.

上一篇:安全法律论文下一篇:法律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