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论文范文

2023-03-05

国内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国内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情况较为激烈,大多数企业已经面临体制创新的局面,力求在经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跟脚。职业经济师属于特殊职业,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逐渐成为各大企业争抢的角色。文章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定位与价值进行分析,为企业发展做出参考。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经济师;职业定位;价值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119

经济师在企业管理以及运营中能够对企业走向提出意见,可以为企业制定现代化战略方针,根据市场情况作出战略调整。所以,经济师是企业发展必要人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职业分析师职业定位

1.1 企业发展的方向制定者

经济师作为企业发展方针制定的决策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并且能够根据市场情况,通过市场分析思维,和市场竞争意识,帮助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高速发展。经济师需要具有宏观的眼光和敢于冒险的意识,根据市场变化,对整个公司经济制度进行有效改革和创新,做好经济调控以及内部改革,通过制定可行性方案,将公司中不利于发展的策略剔除,使公司经济效益提升。经济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好监督工作,根据实施情况适当做出调整,使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同时还需要做好规划,提升企业知名度、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等。经济师需要通过自身在企业内部的声望以及外部的人际关系,做好宣传工作,使社会认可企业品牌。

1.2 企业经济活动的实施者

经济师作为企业高层,直属管理人员为公司总经理,主要责任在对公司经营发展中发展策略以及经济活动方向进行制定,公司总经理在将公司发展大纲下发后,经济师需要根据公司现阶段情况以及市场情况将大纲细化,制定出详细的经济发展方案,所以经济师不只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决策者也是执行者。

1.3 企业管理的执行者

经济师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也要做好策划工作,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有效的发展策略,经济师与其他管理人员相比,需要掌握更多的数据以及职业技能,才能够将作用发挥,所以经济师能够发挥的作用较大,能够准确地为企业做出经济发展策略以及对经济风险进行判定,还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经济发展停滞问题,使企业发展渠道变宽,增加企业发展空间,增强企业经济收益。

1.4 风险的预判者

市场经济日新月异,行业竞争尤为激烈,经济统计工作需要面对的经济风险较大,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对内部经济风险进行把控,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能够根据市场变化为企业制定风险控制方针。经济师必须要经历长时间的磨炼,才能够对风险进行预判,为企业发展之路做出下一步规划。

2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的职业价值

2.1 宏观把控

经济师作为企业管理者、策划者以及执行者,将自身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排除,还需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通过智慧将企业风险解决。在整个经济市场中,企业发展要求经济师必须能够对经济市场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决策,保障企业能够走正确发展道路。并且经济师还需要具有较大的野心和冲劲,不能对现状产生满足感,所以在发展机制方面应当做出实时调整,保障企业发展有活力,使企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经济师还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能够与其他企业经济师共同探讨,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监督体系,保障决策公正、公平。

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需要通过有效的机制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团队凝聚力,经济师需要将经营决策方案下发到下属管理者中,使管理负责人,通过拆分方式将目标分层,提升工作效率,将任务目标实现,减少人员成本。在整个计划实施过程中有些部分需要注意,经济师需要站在领导地位,对目标实施做好带头作用。

2.2 着手管理,勇于创新

价值较高的经济师一般会具有两个素质,也就是创新意识和管理意识。我国经济市场变化无常,陈旧的管理思想无法与高速发展的市场相符合,所以经济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勇于将企业内部陈旧的体系改变,不断创新实践。但是职业经济师由于职业必备的风险预测性,在做出决断时需要小心谨慎,经济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重自我管理。职业经济师需要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改革方案,保障自身能够在政策改变时做出经济体制调整,使企业在变化的市场中站稳跟脚。职业经济师还应当提升综合管理素质,学习各个方面理论知识,并且增加实战经验,提升自身分析能力。

职业经济师需要对整个企业以及员工进行把控。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中不管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会带有主观情感,经济分析师需要站在企业利益视角,帮助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能够排出主观情感因素,一切以公司利益为主,做出正确的决策。

2.3 抓住重点,合理规划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师管理涉及的管理内容较为复杂,需要涉及技术设备、物资分配、人士安排、财务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经济师在企业经济管理中,需要将综合性管理内容高效衔接。企业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还需要防止内耗,将企业工作氛围转换,形成积极的工作气氛。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中可能会出现较多不可抗拒因素。所以作为职业经济师,应当有高度防范意识,将潜在危机排除,做好提前预案。这需要经济师在进行工作安排时,要有对重点的侧重分析,做好布放管理,将企业发展的薄弱点攻克,并提出建议做好监督,使职业经济师的影响力发挥。

职业经济师不同于其他员工,需要站在经济管理以及经营角度进行分析,与市场接轨,成为全面的经济师。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师应当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将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到企业管理中,还需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学习计算机能力以及外语能力,具有其强大的接受信息的能力,完善自身综合能力,符合职业经济师的职位。只有具有全面的职业能力,才能在企业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做到良好的应对,将企业弊端排除。

2.4 具有担当意识

经济师需要具有担当能力,在企业决策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若是自身责任,需要勇于承担,并且对经营活动严格把关。一方面,经济师要对企业所推行的政策进行科学评估,并尊重企业整体意见,避免因个人观点,对企业全局产生影响。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无论是经济师还是工程师或者企业领导,都应当对自己所引起的错误承担,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从全局出发,将企业政策从新调整,针对市场情况,做出符合发展的更改,将出现的错误记录,铭刻于心,防止自己错误重复出现,在不断的实战中努力提升自己能力,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坚守职业道德。

3 结 论

总之,作为综合素质较强的经济师,在增强企业经济和提升企业实力方面都会起到重要作用。所以经济师在职业道路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职业定位,将新的经验不断吸收,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敢于开拓创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且经济师还需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保持自律,坚持职业操守,帮助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从而提升自身在企业的价值。企业应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需要对经济师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对企业来讲,积极聘请优秀的经济师,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健康稳定发展。

參考文献:

[1]刘波,郑志辉.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定位与职业价值[J].低碳世界,2017(23):268-269.

[2]朱杏利.浅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定位与职业价值[J].中国国际财经,2017(13):296-297.

[3]吴园.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定位与职业价值[J].科技经济市场,2017(4):172-173.

[4]向为丽.浅谈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的定位及职业价值[J].财经界:学术版,2016(14):358.

[5]王通韵.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定位与职业价值[J].财经界:学术版,2016(7):360.

国内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农村金融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发展 分析

中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其中,前者包括国家对农村资金流动的引导、农村融资媒介的创新和发展等;后者指当前所进行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反思农村金融改革的文献不胜枚举,然而,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作一全景式的展示,进行系统的概括和分析的文献目前尚不多见。本文旨在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作一个透彻的了解,以期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绩效作出准确的评价。本文的工作是,依照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所提供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衡量。首先从宏观层面来展示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其次进一步从微观层面来进行分析。无论在宏微层面上状况如何,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金融体系是否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因此,本文展示了农村金融体系的金融功能发挥状况。

1、金融工具的相对规模:货币化程度与金融相关率

金融结构是指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在分析金融工具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金融工具绝对规模的增长也反映了金融深化或金融发展的状况,但分析金融工具相对于经济总量的规模即相对规模则更有意义。这是因为相对规模往往体现了金融和经济的匹配状况。金融工具相对规模指标主要是货币化程度和金融相关率。由于金融发展首先是货币化程度的加深,并且经济货币化是金融深化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因此,金融发展的第一个也是基础性的衡量指标应该是货币化程度。根据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三种职能,农村经济货币化应该表现为:在农村居民的收支形态中,货币化收支占总收支的比重状况。

货币化比率虽然是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良好指标,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较高的M2/GDP也许意味着:金融市场不发达导致信用集中于银行;银行金融工具单一,从而所创造的货币供应量较多;银行不良资产率较高且不能得到及时的冲消;当经济不景气时,公众形成悲观预期导致对货币需求的谨慎动机增强,从而货币需求增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在利用货币化比率或者金融相关率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时,我们要对所得出的结论持谨慎的态度。

2、金融机构状况:盈利水平、风险与抗风险能力

各种金融机构种类的增多是金融发展的一个表现,不过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基本上囿于三类: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由于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一方面反映出金融体系自身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关系到金融机构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主要关注这三类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即盈利水平、风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1)盈利水平。农村信用社以前历年亏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是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如指令性贷款支持乡镇企业等;二是体制改革,如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脱钩时遗留给信用社的呆账、农村合作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带来的损失等;三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不善。

(2)风险水平。考察金融机构风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不良贷款率。按照不良贷款“一逾两呆”的统计口径,近年来由于各地农村信用社普遍加大了贷款清收力度,促使从2005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呈递减趋势。不良贷款率的递减趋势较不良贷款余额的递减趋势更明显,这实际上表明,贷款总额的增加对不良贷款率起到了很强的稀释作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与其亏损的形成原因相同。

(3)抗风险能力。考察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资本充足率。2004年以来,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在“央行票据置换资本充足率标准”的作用下超常增长,但其稳定性受到置疑。但仅按《巴塞尔协议》或许会低估我国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这是因为该协议把国家声誉、核心存款剔除于核心资本之外,而在我国,由于存在国家对存款安全性的无限担保,故国家声誉完全可作为一种核心资本;另外,在我国,大量忠实而低成本的居民储蓄存款符合核心存款的定义,并且也一直充当着银行系统的核心资本。不过从长远来看,基于国家声誉和大量忠实而低成本的居民储蓄存款上的抗风险能力,由于银行系统道德风险的催化,最终会使得银行系统的风险水平增大。

3、金融市场结构:集中度和进入壁垒

在分析金融结构中的金融机构时,戈德史密斯(1969)指出,金融机构的市场集中程度能够反映出金融发展水平。一方面,高度垄断的金融市场牺牲了竞争的效率;另一方面,原子型的市场结构又不能带来规模经济。农村信贷市场属于极高寡占型,而农村信用社处于垄断地位。垄断一般可划分为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和市场垄断三种。农村信用社的垄断性质较为复杂,它既是国家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是一种行政性垄断;同时,农村信用社的垄断还具有自然垄断的部分特征,它处于农村金融最基层,网点众多,这些都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垄断条件;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又是市场行为的结果,可称之为市场垄断,只不过这种市场行为与其他行业的市场垄断行为截然相反,它不是在市场竞争中击败对手而赢得的垄断,不是机构博弈后的“战利品”,而是商业银行主动撤离后的“遗弃物”。农村金融市场的集中度也与其进入壁垒直接相关。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具有四个特点:其一,农村货币化程度加深,同时,农村货币化程度区域差异明显,东、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货币化程度呈梯度分布;其二,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不佳;其三,农村信贷市场已属于极高寡占型,而农村信用社处于垄断地位;其四,金融的储蓄运用的中介功能微弱,并且正规金融体系在中介功能上正逐渐被非正规金融所替代,而在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这种替代更加明显。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即所谓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国的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及其现代化进程。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金融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然而,根据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所作出的分析,毫无疑问,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国内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在稳健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倾向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进行远景规划。文章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意义出发,根据我国企业对这些国家投资的现状,运用PEST理论以及因子分析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风险。因此提出了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应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社团组织应该提供东道国相关信息等建议。这不仅可以有效防控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而且可以极大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关键词】“一带一路”;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因子分析;PEST

一、引言

扩大对外投资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已经开始由高速扩大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企业越来越倾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但是由于国际形势严峻,经济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国内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挑战越来越复杂。其中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包括政府不稳定、支付效率低引起的政治风险,经济市场不稳定的经济风险,最惠国等相关法律不清楚的法律风险以及一些技术风险等。对于这些风险的正确评估与良好控制对推动我国企业为建设“一带一路”贡献自己的力量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评估和防范的研究将是共建“一带一路”亟需深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对外投资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理论基础

从20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国家对外投资风险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现在比较成熟的理论主要包括垄断优势理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和内部优势理论等。

其中,垄断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海默提出,其理论主要是指对外投资在不完全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投资企业才能够拥有属于自已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进行跨国投资,这样才能够冲销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它产生的基础是产业组织学说,其认为某个企业要想进行对外投资,必须要以独特的垄断优势为前提。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由邓宁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首先应该考虑自己所处的经济发展周期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包括核心竞争力优势、技术资源优势以及地理位置优势。他将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更加全面评估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综合能力,依据这些能力来研究相关国家对外投资情况。

內部优势理论由卡森和拉格曼共同提出,其核心观点是企业为避免不完全性市场竞争对经营的不利影响,确保企业内部始终保持优势。此理论认为导致市场不完全这一特性的一个很大因素是市场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另外,中间产品所具有的独特性是企业垄断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追求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对外投资模式也一直在探索和创新,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地点由分散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集中,实现各国、各企业互惠共赢,共同发展。但是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产业战略布局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与挑战。

(一)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规模

近年来,我国追求在总体上扩大对外投资规模的同时,也一直在追求对外投资质量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可知,从2017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总体上放慢脚步,投资总额在减少,收益却在提高,尤其是收益再投资给我国企业的利润贡献最大。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的发展,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根据《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总额有小幅度上升,但是总体趋势是下降趋势,这种变化说明我国企业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将企业对外投资的资金大部分都应用到“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也在追求对外投资稳步发展。

另外,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涉及的行业比较广,制造业、零售业、建筑业、金融业等行业均有投资,已经在沿线63个国家设立境外企业近1.1万家。主要投资于新加坡、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总的来说,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企业在加大对外投资的同时,也更加积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战略进行规划。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

(二)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模式

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是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模式。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也逐渐应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中,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模式。

1.绿地模式

绿地投资模式,是指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中依照该国的法律设立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我国企业投资者所有,是传统的对外投资形式。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当地的生产能力与就业率,同时我国绿地投资主要用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与能源的开发,以及初级加工、电力、建筑等领域。例如中石油在苏丹修建的输油管道、加工工厂和加油站。近年来我国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地投资主要是作为部分控股与东道国之间设立合资企业,以东道国的企业一同运营,借两国之优势,发展合资企业,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2.跨国并购模式

兼并和收购一直是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高收益的最有效的方式。其中,跨国兼并是指我国企业法人与东道国企业法人合并为一个企业法人。跨国收购是指虽然被购企业仍然具有法人地位,但是投资企业拥有超过50%的控制权。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投资中,跨国并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其中股权并购是最主要的并购方式。例如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股权占比100%,实现对其完全控制。

四、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国所处的环境差异、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政治政策差异等问题,使我国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风险问题和挑战。本文利用PEST理论对政治法律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以及技术风险进行风险的定性分析。

(一)政治和法律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东道国国家对外来企业的排斥、武装冲突等状况而给我国企业投资活动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情况。法律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我国企业不了解最惠国条款以及国内相关的对外投资法律不健全等状况而给投资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情况。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体现政治多样性与复杂性,政治风险是我国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其中主权与国有化风险、法律法规不健全风险和武装冲突风险等风险是主要的政治和法律风险。其中主权与国有化风险主要是由于东道国对我国投资企业强制性的掠夺或是国有化情况。另外战争、武装冲突等因素会对投资企业的经济造成严重威胁。阿富汗、叙利亚等国战争和冲突对投资该区域的中国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我国企业对伊拉克的多方面投资损失高达400亿美元。法律风险是由于我国企业对东道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全面掌握就进行产业战略规划,致使在真正执行时触犯东道国的法律法规而使本企业的经济遭受严重损失。例如我国与东道国某些国家签订的最惠国条例。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指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企业预期收益与现实收益的偏差,主要受到汇率与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民币兑东道国货币汇率经常发生较大的下降,对我国企业的经济会造成巨大损失。根据外债比例、汇率制度和汇率的波动情况来看,俄罗斯、蒙古和斯里兰卡会有严重的汇率风险。另外,由于管控不到位,宏观经济调控失调,“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存在一定超发货币的现象,加之其国内的动乱,通货膨胀的泡沫很容易破碎。截止2018年11月,伊朗的通货膨胀率高达39.9%、叙利亚27.1%、苏丹68.94%,这种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让国内对外投资企业面临着较严重的经济风险。

(三)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东道国社会冲突、社会秩序混乱等因素导致我国对外投资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社会风险主要受到文化差异、社会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语言不通、风俗不同、经营习惯不同等因素造成了文化差异,虽然文化风险可能较为隐蔽,但是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是最为深入频繁的。例如语言的不通,会造成语意理解有偏差。另外,社会安全包括社会治安、生活安全、生产安全等多个方面,非洲等国家有的地方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容易诱发一些疾病,威胁我国对该地区投资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

(四)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对外投资企业在东道国进行产品研发、实施过程中,因研发人员、技术标准、实施环境等因素与国内不同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技术的创新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推动力,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期。其中技术开发风险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缺乏创新而无法跟上市场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引起的。技术泄露风险主要是由于员工的保密意识差,为了自身利益而泄露我国企业的核心技术。技术使用风险主要是由于员工工作技能较低,无法将核心技术正确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技术作为企业的强大支撑,一旦存在风险,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五、“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评估

通过以上定性分析,我国对外投资主要面临政治和法律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技术风险,为了增強分析的可靠性,本文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对我国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一)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只对部分因素进行评估。其中:解释变量中政治和法律风险用政府稳定性、政府效率和东道国法制衡量;经济风险用通货膨胀率与汇率衡量;其他风险用人均GDP和基础设施覆盖度衡量。被解释变量OFDI是我国对外投资额,在本文主要代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流量。相关数据主要来自《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及世界银行数据库。

我国主要投资于东亚、东盟、西亚、南亚、中亚、独联体以及中东欧等65个国家。本文从2019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流量前20的国家中随机选取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斯坦。通过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KMO的值为0.733,大于阈值0.5,所以说明了变量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符合要求;同时显著性的值为0.003,小于0.05。那么就可以说明本文搜集的相关风险指标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因子分析

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如下结果:表2表明将多个因子浓缩成两个因子,这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50%,表明这些指标可以解释方差。

之后通过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结果如表3所示,被选取的公因子的所有因子荷载的绝对值均在0.5以上,因此说明这些因子有很好的风险指标解释力,可以很好的解释东道国的风险。在第一个元件中,最大值是0.756和0.732,分别对应政治稳定性与政府效率,因此我们可以将因子归结为政治风险。第二个元件中,最大值是0.871与0.739,分别对应基础设施覆盖度与政府效率,因此我们可以将因子归结为政治风险与其他风险。

表4是各变量所构成的2个公因子的得分系数。从中可以知道提取后的因子与所选取的指标的关系。

(三)风险评估

由此计算出上文选取的国家(以2019年为例)的风险综合得分,根据得分与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的直接流量相比较可知,大部分得分越低的东道国(即风险较低的国家)越容易获得我国企业投资的青睐,其中有一两个国家不符合此结论,可能还存在其他非风险因素的影响。如表5所示。

六、“一带一路”背景下,不同主体的风险防控措施

(一)投资主体基于风险分类的防控措施

我国企业作为对外投资主体,应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寻找措施解决自己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降低自己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1.政治和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第一,我国企业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前应该收集东道国政治和法律风险信息,如我国政府的领事馆实时发布的政治和法律风险状况,相关权威机构的风险评估信息,对东道国的政治和法律有一个动态的了解;第二,我国企业应与东道国签订投资谈判协议,获得政府的担保,或者购买东道国的投资保险,在受到损失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第三,加强与东道国主体利益相关者的融合,防止东道国的过激行为,降低政治与法律风险。

2.经济风险防控措施

第一,我国企业从打算投资开始就要收集相关的经济信息,例如汇率、通货膨胀、居民的消费水平等,动态监测经济风险;第二,尽量采用净额结算和多货币结算方式,以此降低汇率变动的影响;第三,“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要学会进行分散投资,分散非系统风险;第四,可以采用金融衍生品,例如远期交易、期权等来防范经济风险。

3.社会风险防控措施

第一,在对外投资前要充分了解东道国的文化,培养能够适应文化差异的项目人员;第二,应该采取多国中心主义,即雇佣当地人员,使被投资公司本土化;第三,我国企业在东道国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例如开展福利、灾难救助等公益事业,获得当地社会认可。

4.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第一,针对东道国开展技术研发,与员工签署保密协议,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监控和规范技术开发人员的行为;第二,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优秀技术人员,提高技术研发效率;第三,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控制,保障企业技术安全。

(二)外围主体应提供的风险防控措施

仅仅依靠企业本身进行风险防控是不足以应对风险的,政府和相关协会也应该发挥自身作用,积极为我国对外投资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提供相应的服务。

1.政府应提供的风险防控措施

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因此政府应该做好服务角色。第一,健全相应投资制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第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第三,要做我国企业的坚强后盾,对于那些遭受被投资国家不公平对待的企业,我国政府应该亲自出面解决,保护我国企业的相关利益;第四,政府也应该对企业进行监管,企业走出去代表的是中国,所以应该保证企业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

2.相关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应提供的风险防控措施

相关行业协会、学会作为中介服务机构,应做以下工作:第一,应设置投资风险预警与风险防范培训服务的平台,为我国对外投资企业提供风险防范培训;第二,应该应用好相关的网络平台,及时公布对外投资信息以及被投资国家的信息,使企业及时了解相关国家的动态;第三,应该做好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应援准备,及时对遇到困难的企业伸出援助之手;第四,应该配合政府做好相应的监管与防控,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投资环境。

七、结论

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主要研究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并对他们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得出以下结论: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推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同时面临东道国政府不稳定、法制不健全的政治风险,通货膨胀较高、汇率波动大的经济风险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风险组合时,将面临极为严重的风险。另外技术风险与社会风险也是我国对外投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风险。因此政府、协会以及对外投资企业应该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降低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Buckley P.J.,CrossA.R.,Tan H.,Xin L.,Voss H.Historic and Emergent Trends in Chinese Outward DirectInvestment[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8,(12).

[2]冯德连,施亚鑫. 四维距离视角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研究[J].江淮论坛,2018,(5).

[3]郭飞,黄雅金.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OF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研究——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J].管理学刊,2012,(3).

[4]王碧珺.被误读的官方数据——揭示真实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J].国际经济评论,2013,(1).

[5]赵东麒,桑百川.“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10).

[6]王恕立,吴楚豪.“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投入产出分析[J].财经研究,2018,(8).

[7]谢孟军.文化能否引致出口:“一带一路”的经验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6,(1).

[8]杨江,万科,黄新建.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4,(12).

[9]葛璐澜,金洪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经济环境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20,(3).

[10]王恕立,向姣姣.制度质量、投资动机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資的区位选[J].财经研究,2015,(5).

国内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出企稳复苏的发展趋势。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4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15144.3亿元,同比下降13.2%。其中,出口6055.3亿元,降幅收窄至2.2%;进口9088.9亿元,下降19.2%。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采取的一系列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措施初顯成效,4月当月我国服务出口1612.9亿元,同比增长3.5%,扭转了疫情发生以来单月出口连续下降的局面。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57.4亿元,增长54.9%;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出口9.8亿元,增长28.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382.2亿元,增长28.5%;运输出口312.3亿元,增长23.3%;保险服务出口30.2亿元,增长20.3%。

对此,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年初至今,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其中,服务进口保持在下降区间,而服务出口逐渐趋稳并在4月当月实现由负转正,来之不易。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疫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国家在防疫常态化的同时大力推动复工复产,不断抓实“六稳六保”工作,促使服务出口企业的生产、运营逐渐恢复;另一方面,我国在服务外包、知识产权等高技术服务业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国际比较优势,随着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逐渐趋稳,国际市场需求逐渐恢复,我国服务出口实现回升反弹成为必然。

“4月份服务出口数据的‘转正’可以被看作是我国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出口复苏的具体体现。但全球疫情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加之部分国家单边主义政策影响,因此,全球服务贸易短期内能否全面复苏仍待观察。”郑伟如是说。

相比服务出口,4月我国服务进口9088.9亿元,下降19.2%,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郑伟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服务市场仍未全面恢复。商业存在方面,在疫情和部分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回流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国际投资出现大幅下滑,导致我国因商业存在模式产生的服务进口受到较大影响;境外消费和自然人移动方面,国际社会为防止疫情蔓延,出台限制人员流动、减少通航等临时性管制措施,导致我国因境外消费而产生的服务进口大幅缩减。同时,我国在自然人流动项下所产生的服务进口也必然出现下降。”

除了服务出口“由负转正”,4月我国服务贸易数据还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4月,我国服务进口2003.2亿元,下降32.5%;服务贸易逆差同比下降72.3%至390.3亿元,减少1019.2亿元。1-4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同比下降40%至3033.6亿元,减少2023.7亿元。二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继续提高。4月当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04.3亿元,增长3.8%,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7.1%,提升10.8个百分点。1-4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6373.7亿元,增长6.7%,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2.1%,提升7.9个百分点。

国内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编者按

国际会议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除了营销城市、展示城市魅力之外,更实惠的好处在于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据统计,全球每年召开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超过16万次,产值高达2800亿美元,尤其是一些高层次、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对经济社会的带动效应更为显著。这也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目光投向国际会议,争相成为国际会议主办地的动力所在。

而会议大使,作为一个为城市招揽会议的专业人士,也逐渐进入国内城市管理者的视野。上海,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城市会议大使的城市,近年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会议大使的职责是什么?如何选拔?对于会议大使来说,如何成功地“揽会”?国际上成功举办重大会议的城市和地区,它们有哪些有益的尝试?

上一篇:国内形势论文下一篇:国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