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论文范文

2023-03-11

审计报告论文范文第1篇

基本情况

2020年12月,我怀揣对审计工作的无限憧憬,走进了息县审计局的办公大楼。彼时才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对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还不了解,更多的是好奇和期待。

在审计局工作的10个月,我参加了2个县域审计项目,1个省审计厅外出交叉审计项目,从刚开始需要领导和同事手把手教的“审计小白”,到现在可以独立查出重大审计线索,我在逐渐成长,也慢慢了解了审计的意义。审计常說“政策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使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审计工作就是沿着财政资金流向这条主线开展,追踪查看资金使用情况和实际效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审计评价

作为审计青年,有活力、有闯劲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短板也很明显,经验不足,认识有差距,看问题、想事情、作决策方法过于简单,要想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唯有坚持勤学善思、勤做善为、勤修善养。

勤学善思方面。审计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决定我们要将学习作为新常态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新知识储备,调整知识结构,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的科学理念武装头脑。2021年年初开始的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对我而言就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从零开始,自己学习审计法规和准则,查看财政法规制度,了解往年财政审计案例……通过逐步摸索,慢慢走上正轨。

勤做善为方面。每一个审计线索的发现都离不开现场查验,在扶贫审计时,我们走遍了罗山的每一个乡镇,走过田间地头,走过河流小溪,走过荒草丛生,走过泥泞山路,亲自去统计机井数量、测量灌渠工程、勘测高标准农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审计青年提出新的要求,既要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还应保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作为审计工作者,我必须以牛的韧劲和苦干精神,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一线,将一个个疑点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问题。

勤修善养方面。审计的特殊性决定我不仅要学习业务知识更要去思考如何坚守初心,廉洁自律,心不正则影歪,我永远记得我在工作伊始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生活中,我始终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审计“四严禁、八不准”工作纪律,身为审计青年,我肩上扛着国家赋予的“经济卫士”责任,必须时刻牢记党和人民对审计工作的期许和要求。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写作能力有待加强。刚入职时,我单纯地觉得审计工作只要学好业务知识就行。随着工作开展,我才发现小到一份取证单,大到审计报告的撰写,都需要专业精练的语言。我的文笔不好,对审计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文件格式规范不懂,刚开始写信息、取证单较为吃力,后来在办公室经历两个月的锻炼和日常积累,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差距还很大,审计讲究以问题为导向,以质量取胜,所以下一步还需继续努力。

审计能力有待加强。虽然自己参加过3个审计项目,审计业务上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感觉能力不足。当前审计工作越发重要,形势愈加严峻,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省审计厅下达的审计项目都是之前没有涉猎过的全新领域,需要不断学习。

处事能力有待加强。从校园到机关,我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还很少,而工作中不仅需要精湛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出色的处事能力。如何和同事友好相处,如何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如何妥善解决问题,如何面对棘手难缠的审计对象......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做好本职工作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个人能力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才是一名优秀审计人的更高要求。

审计建议

要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的审计青年,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职责定位,深刻认识审计机关肩负的使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审计一线吃苦磨炼,在审计战线上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审计青年要接好审计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做好审计精神的接班人和传承者。

要练就过硬本领。审计人员如果不注重学习、不善于进取,就无法适应新形势对审计的要求,要努力学习审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审计业务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审计干部要知行合一、以学促行,在审计项目中淬炼本领,在一线锻炼干事之能,做一名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要主动担当作为。审计青年要有勇于担当之胆,更要有善于担当之能,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审计青年要敢于迎难而上,勇于负重前行,要有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有破解难题的本领,要有敢于碰硬的胆识,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才能担当起审计的重任和挑战,才能打好审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作者单位:息县审计局)

审计报告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鹏起科技2020年被中兴财光华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是公司继2018年以来第三次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本文梳理了鹏起科技2018年至2020年内部控制缺陷,并通过对导致内控审计否定意见的内控缺陷的分析解读,以2020年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为重点,分析该公司长期存在的内控缺陷。

关键词:内部控制;否定意见;鹏起科技

有效的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为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也有助于规避企业所面对的潜在风险。现以一家内部控制审计被出具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鹏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614)为例,对该公司相关的审计报告及其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研究分析。

一、案例介绍

(一)公司简介

鹏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上海胶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前身系成立于1947年中国申联橡胶厂,1992年4月经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中外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发行A股及B股股票,1992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7年1月更名为鹏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鹏起科技的业务多元化,而近年来主要打造军工+环保的双主业的核心发展模式。

鹏起科技因2018年、2019年连续2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2020年7月17日起暂停上市。2021年4月30日,公司披露了经审计的2020年年度报告,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此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并于5月25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鹏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分析

根据鹏起科技近几年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知,2017年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标准意见,而从2018年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显示重大缺陷及重要缺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开始被出具否定意见,财务报告审计也开始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在2020年年度报告中,中兴财光华对2020年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同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是自2018年以来鹏起科技第三次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由此可以看出鹏起科技的内部控制存在长期的严重问题。

二、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从2017-2020年鹏起科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可以看出,鹏起科技的内控控制缺陷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同时,2020年各项内部控制缺陷与往年的内部控制缺陷有着密切关系。现对鹏起科技2020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中的内部控制缺陷,并结合2017-2019年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

1.未完全执行相关审批程序

2018年,鹏起科技实际控制人因个人资金需要在未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的情况下个人决定签署相关担保文件造成公司对外违规担保合计15.8亿元,占用公司资金约7.47亿元。此外,子公司丰越环保于2019年度以327.72万元的价格出售了账面余额72,525.74万元的存货,未取得鹏起科技公司管理层批准,该存货处置未上报母公司。再有,公司前董事长在未履行公司内部审批程序的情况下,于2020年私自刻制公司多枚印章。

上述问题都表明鹏起科技没有按照公司内部控制的流程和规定执行,“授权审批控制”这项控制活动严重失效,违反了审批控制的两个重要原则——审批要有界限、审批要有原则。像上述事件中的“对外担保7.47亿”、“出售存货72,525.74万”等明显属于“三重一大”制度范畴,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集体决策审批。

2.会计确认,计量不当

2021年1月29日,鹏起科技发布了公司2020年业绩预盈公告,而在上交所上市公司監管二部的调查分析后发现,该预盈公告存在较大的偏差。30日,公司收到了上交所《关于业绩预告相关事项的问询函》,要求说明鹏起置业(淮安)有限公司收入的确认时点、确认依据等问题。在经过11次发布延期回复《问询函》公告后,公司才做出了具体更正。更正中表明鹏起置业(淮安)一次性销售转让全部存货不符合会计准则中的收入确认条件,调减净利润1.6亿元。同时,依据涉诉案件进展情况补提和冲回了部分预计负债,调减净利润8,230.04万元。此外,对于并购洛阳鹏起形成的商誉存在明显减值迹象且存在减值的可能性较大,而公司在报告期未计提商誉的减值准备。上述会计处理不当的行为都部分导致了鹏起科技2020年业绩预盈公告与实际情况出现了严重偏差。

从业绩预盈公告更正前后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鹏起科技试图将利润扭亏为盈。而具体导致业绩营业预告产生严重偏差的原因,均为鹏起科技子公司会计处理不当。其中也可以说明一点,鹏起科技集团在子公司与母公司内部信息传递时没有遵循“真实准确性原则”,而鹏起科技出于各方面的考量并没有有效评估子公司财务数据的合理性。

3.采购业务、担保业务控制严重薄弱

2018年,洛阳鹏起与宜昌唐鼎机械有限公司签订虚假合同,约定向宜昌唐鼎采购2台3D打印机,洛阳鹏起通过募集资金专户向宜昌唐鼎支付1,300万元。上述公司实际控制人以签署虚假合同的方式,将公司募集资金专户资金支付给第三方,再通过第三方转入公司实际控制人指定账户,形成了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6,455万元。截止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日,由公司实际控制人个人决定并签署导致的违规担保共20起,合计违规担保本金余额15.82亿元。

“采购业务控制”和“担保业务控制”是上市公司常见的内部业务活动控制,但由于采购业务涉及请购、审批、采购合同订立等多个环节,出现差错和舞弊的风险较大;同样,违规担保套取资金的案件也层出不穷,对外担保的风险也是极大的。具体来看,鹏起科技在签订虚假合同以及担保合同时,均未经过权力机构的批准,同时企业内控审计部门,并未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严重内控缺陷,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受到严重损害。

三、形成内部控制缺陷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执行不足

正如鹏起科技独立董事在2020年度述职报告中表示“公司于2019年度按照监管要求,对公司部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订。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最新修订的内控相关制度执行,但因部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未能严格贯彻执行和落实,导致公司治理的实际情况与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存在差距”。对于鹏起科技来说,尽管已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但控制活动不足,设计合理的控制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执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执行就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停留在纸面。

2.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不足

鹏起科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于内控的忽视是其内部控制活动无法达成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2021年鹏起科技收到上交所《关于业绩预告相关事项的问询函》后,11次公告延期回复《问询函》,董事、独立董事、证券事务代表等相继提出辞职可以看出,鹏起科技管理层对于企业自身的业绩情况和内部控制监管不足,管理工作留于表面。

3.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对于鹏起科技来说,2018年至2019年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已经表露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营情况,这时就应该去评价内部控制某一环节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完善改正。此外,公司各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缺陷环节相关人员的警醒不够,以此造成违规问题频频发生。

四、内部控制缺陷改进措施

1.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针对鹏起科技“收入确认”和“商誉减值”会计处理问题的错误,企业应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确保公司财务核算合法合规,坚持谨慎性原则。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编制财务报表,促进企业规范发展。

2.加强审批程序的管理

针对鹏起科技违规担保、虚假合同导致的实际控制人占用资金的情况,公司表示将不排除采取诉讼手段要求实际控制人偿还占用至今并支付利息。同时应当,规范公司治理和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审批制度,做到“不得越权审批”、“不得随意审批”,对于“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照“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审批程序,从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增强执行力。

3.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财务信息披露真实性是上市公司对财务信息披露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针对鹏起科技2020年业绩预盈公告出现严重偏差,公司应强化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审计部门在信息披露中的监督作用,保证监督部门的独立性,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确保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五、思考与启示

1.内部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内部控制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一个不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若不及时改善调整,往往会导致长期的内部控制缺陷。对鹏起科技2020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历年对比发现,现存的内部控制缺陷在往年都有迹可循。例如,有关印章管理的内部控制缺陷,在2018年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就有写道“公司印章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缺陷”。尽管公司在报告中写明了整改计划,但这无疑为后来的前董事长未经批准私刻印章留下了隐患,而公司是否真的在有效实施整改计划,引人怀疑。

2.內部控制是一个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系统,各个环节和业务活动都紧密联系在一起,某个关键环节出现缺陷,很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鹏起科技来说,企业的审批环节出现了严重缺陷,这导致了采购业务、担保业务、印章管理等多个控制活动的失效。

3.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应并重

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前提,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保证,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才能使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鹏起科技正是因为在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方面的严重缺失,才导致了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总结:通过分析鹏起科技2018年至2020年内部控制缺陷发现,看待缺陷时去寻根溯源的效果是较差的,企业应当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做好有效的事前控制,在日常工作中就重视内部控制的作用,加强公司管理人员内部控制监管意识,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刘华.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案例研究——基于上海家化的分析[J].新会计,2014(09):33-35.

[2]陈艳,王艳红.浅议山东天业恒基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报告及其启示[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0(08):20-23.

审计报告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2016年12月财政部印发的12项审计准则(1项新增,11项修订),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供了进一步的方向和业务指引。结合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要求,文章以新修订(制定)的CSA 1501、CSA 1504号审计准则为例,初步对新审计准则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及述评。通过运用比较、述评分析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发现,新审计准则不仅有助于提升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深化审计报告内涵,而且增加了审计报告的价值,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加完善的依据和方向。

关键词:审计报告 信息含量 新审计准则

一、研究背景

针对审计工作完成后所形成的审计报告,如何阅读审计报告并充分利用其中的信息,如何挖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挖掘出的信息如何提供决策?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又该如何提升和完善?这一系列问题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前提,特别是本次新修订或制定的审计报告准则,在制度和政策层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一方面既是对已有审计报告所含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中的审计信息进行运用,另一方面则会促使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发生质的飞跃。2015年1月开始,IAASB(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修订及新制定一系列的国际审计报告准则,制定(修订)目的之一表现为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主要包括:2015年1月15日修订的ISA 700——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意见(Forming an Opinion and Reporting on Financial Statements)、ISA 570——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ISA 705——在独立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审计意见(Modifications to the Opinion in the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ISA 706——独立审计报告中的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Emphasis of Matter Paragraphs and Other Matter Paragraphs in the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ISA 260——与治理层沟通(Communication with Those Charged with Governance),以及2015年1月15日新制定的ISA 701——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Communicating Key Audit Matters in the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和2015年4月8日修订ISA 720——审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The Auditor′s Responsibilities Relating to Other Information)。每一项准则的修订不仅增强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有助于公司治理,发挥审计报告所含信息的最大效应。因此,2016年12月23日,财政部印发《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些准则对应IAASB的一系列审计准则,有很多相似之处和值得学习的地方,包括CSA 1504 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新增)、CSA 1501 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修订)、CSA 1502 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修订)、CSA 1503 号——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修订)、CSA 1151 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修订)、CSA 1324 号——持续经营(修订)、CSA 1521 号——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修订)、CSA 1111 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修订)、CSA 1131 号——审计工作底稿(修订)、CSA 1301 号——审计证据(修订)、CSA 1332 号——期后事项(修订)、CSA 1341 号——书面声明(修订)。与国际准则修订相比,本次我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修订展现出趋同的趋势,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而且从具体准则的内容看也反映出对提升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作出的努力。

为了增加研究的对比性以及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提升的效果,本文以新修订的CSA 1501号准则为例进行比较研究(财会[2010]21号与财会[2016]24号),并进一步对新制定的CSA 1504号(财会[2016]24号)准则进行阐述。

二、新修订的CSA 1501号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提升的分析

新修订的CSA 1501号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CSA 1501号”),相比2010年印发的CSA 1501号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旧CSA 1501号”),更多地体现出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的增加,正如在总则中体现的“增加审计报告价值”。

(一)审计报告要素发生变化

旧CSA 1501号第二十三条(一)指出审计报告要素包括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等;新CSA 1501号第二十一條则包括了标题、收件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报告的事项(如适用)等。由此可见,审计报告要素从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变动,相比旧CSA 1501号,收件人后面不再出现“引言段”,而是“审计意见”段,并同时写明相关的需要注明的信息,这一部分涵盖的内容和旧CSA 1501号中的“引言段”涵盖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其中第四点要求新旧准则有所不同:旧CSA 1501号第二十六条(四)要求在提及财务报表附注时包括了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新CSA 1501号第二十五条(四)则要求在提及财务报表附注时需要包括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很显然,新准则的要求更加完善,更加详细,也有助于审计报告使用者作出判断和分析。

新CSA 1501号还新增了“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这一部分,位于“审计意见”和“管理层责任”段之间,内容包括说明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提及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责任的部分;与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以及审计独立性;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不仅说明了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工作,还特别强调履行职业道德要求,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意见的形成予以“双保险”保障,既需要按照准则规定执行审计的各项工作,又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要求,为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的增加提供内容基础。

(二)深化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的内容

在针对管理层责任段的描述中,新CSA 1501号首先将“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术语表达进行了规范界定,使新准则的适用性更加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对管理层的责任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并在原有责任的基础上强调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如持续经营假设和持续经营能力的适当性,并且还特别提到评价持续经营能力时所适用的具体情况,深化了原有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以及责任描述的具体化。

在注册会计师责任段方面,新CSA 1501号较旧CSA 1501号更加全面和具體地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进行了细致描述。如第三十四条(二)中通过分列5个分点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进行描述。包括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及应对、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对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评价、对管理层持续经营假设适用的恰当性得出结论,结合披露的充分性给出对应的审计意见等方面的事项予以详细列示和说明。另外还针对集团审计业务、上市实体审计业务的责任进行了说明。在新修订的CSA 1324 号——持续经营这一审计准则中也进行了更加完整的描述,使整套审计准则体系的内容更加完善。

三、新制定的CSA 1504号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提升的分析

何谓关键审计事项?如何进行沟通?新制定的CSA 1504 号审计准则给出了完整的解答。首先关键审计事项源自与治理层的沟通过的事项,同时需要结合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认为最为重要的事项。关键事项的描述体现了重要性原则,抓关键抓主要矛盾。唐建华(2015)在对IAASB修订的审计准则展开研究后认为“最重要” 并不表示只有一项,但也不宜太多。因此体现在审计报告中则表现为,提高信息决策的相关性为信息使用者所获取并提升审计报告的价值特征,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本次审计准则修订在审计信息含量方面质的提升。这一点在新制定的准则中第十一条体现的尤为明显,该条款规定需要在审计报告中单独设立“关键审计事项”这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关键审计事项的沟通这部分的内容还需要考虑到发表的审计意见。同时准则中具体列示了相关描述关键审计事项的情形。关键审计事项的列示无疑为提升审计报告的价值提供了方向。对于关键审计事项的沟通也着实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信息价值提供基础保障。对于与治理层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准则中也具体列示了沟通的情形和范围,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引。

四、研究结论

本文以我国财政部新修订(制定)的CSA 1501、CSA 1504号审计准则为例,主要运用对比研究、分析运用等研究方法,初步对本次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提升方面进行了研究及述评。通过上述的研究发现:

第一,新修订(制定)的审计准则不仅对审计报告要素及报告要求进行了调整,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审计报告的内容,使得原有列示的信息更加完整和具有针对性,提高了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相关性。而且内容的一些变化没有仅仅局限在对个别文字的修订,更多的是一些实质性内容的增加和完善,更加贴近实际和经济管理的要求。比如在审计报告要素中新增了“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双保险”,一方面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要遵循职业道德的要求并强调履行的重要性。

第二,更加深化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双方的责任,责任的涉及面更广,规定的内容更加具体细化。如特别强调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持续经营作为会计的四大假设之一,可见其重要性,本次在审计准则中再次明确,特别是作为责任的描述体现,也深刻表明了本次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信息含量增加方面做出的努力。

第三,本次修订新增了关键审计事项这一部分内容,关键审计事项的增加体现了及时性和重要性的原则,有助于提升审计报告价值的相关性,为与治理层的沟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同时这一规定也为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以及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列示了方向,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信息的挖掘和运用。也逐步与国际准则的规定和要求相趋同。

因此,新审计准则的发布不仅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完善更具体的要求,包括对审计准则的执行和职业道德的遵守,也对被审计单位责任进行了充实,新增了相关的内容,进而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深化审计报告信息含量。而且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方向。J

参考文献:

[1]唐建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审计报告改革评析[J].审计研究,2015,(1).

[2]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1 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S].财会[2010]21号.

[3]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1 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S].财会[2016]24号.

[4]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504 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S].财会[2016]24号.

审计报告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规范与控制经济业务活动,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及提高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但我国企业在实际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仍存在着缺少监督、人才素质有待提高及制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亟待我国企业通过完善制度、提高人才业务素质等手段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率。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因素 对策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及重要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审批授权、不相职位分离、内部审计等制度,旨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及保證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及投融资全部过程中,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促使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财务管理效率,同时,内部控制制度中有关资产管理、定期盘点等规定可以有效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避免企业工作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侵害企业资产行为发生的机率。

二、影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效率的因素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设计不合理。首先,多数企业出于对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成本考虑,加之为应付财政部门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硬性规定,直接照搬其他企业内控制度,以该制度作为本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依据,未能将制度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人员结构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少可执行性,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其次,个别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中缺少对不相容职位分离及审批授权制度,财务部门经常由出纳一人办理现金支付所有业务,重大投资项目未经企业集体决策,最终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投资及贪污舞弊风险。

2.企业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一是财务人员业务方面。个别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年龄、学历及专业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适应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其财经法律、电算化操作及办公自动化运行等工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对财经、税收等专业知识进行及时更新,缺少财务管理创新理念,工作中表现懈怠、无进取心,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职业道德方面。个别企业财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缺失,在受到企业领导授意情况下,不能坚持原则,在违背职业道德情况下编制虚假会计凭证,甚至个别财务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串通后侵占企业资金,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未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进行有效监督。首先,企业内部方面,多数企业未能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情况无法取得有效的监督,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及效率低下。个别企业虽然在内部建立了审计部门,但由于审计部门隶属关系、人才配备及各部门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开展受到阻碍。其次,外部监督方面,各地财政部门由于人员数量限制,未能对所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开展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作,但由于审计费用由被审计企业承担的原因,对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公开开展审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三、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率的对策

随着我国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规范企业财务核算、保证资产安全与完整、降低个人侵害企业资产风险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按照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内控制度,并保证内控制度有效运行,但个别企业由于受到思想意识、人才队伍、审计监督等方面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与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我国企业通过提高认知、强化人才培训及健全内控制度等手段予以解决。

1.树立正确的内控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应在内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定期对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速度及现金比率等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一旦某指标达到警戒线时,应及时向企业管理层进行汇报,以便企业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应指定专人定期对国家宏观政策、财经法规与税率等变动情况进行实时关注,降低外部宏观影响因素对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最后,鼓励企业各部门及全体员工从自身作起、从身边作起,将日常工作中所发现的生产工艺改进、产品成本降低等细小建议进行收集、反馈,以此作为企业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经营风险的科学依据,保证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观念。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应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设计内控制度,并根据内审机构出具的内控审计报告及各部门在内控执行中提出的问题对内控制度进行及时修订,以保证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其次,内控制度中应详细列明各部门及员工在内控执行工作中应具体负责的内容,保证部门及员工在执行中有章可循,避免相互推诿。同时,企业应根据制定的内控制度岗位设置情况配备一定数量且掌握专业技能的财务人员,保证内控制度执行的顺利。

3.利用内外部监督规范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运行。一是在企业内部成立内审机构,并为了保证内审机构独立开展监督工作,将其隶属关系直接由企业董事会领导,定期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有效性进行审计,并督促企业各部门及员工严格按照内审报告中发生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整改。二是财政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内企业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与建立情况进行监督,加大对企业内控制度监督处罚力度,以督促企业积极建立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4.加大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力度。首先,企业应聘请财经院校教授、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就《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设计、与执行中应关注的事项等内容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一来促使企业财务人员能够领会控制制度规范的精神,二来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人员在制定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能够有效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操作性。其次,在企业各部门及员工之间广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在增加企业员工法律意识的同时,使其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观念。

5.建立内控制度考核机制。 企业在开展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监督的同时,也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内控执行考核机制,通过组织对各部门及员工一定期间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情况进行考评,对于积极并出色执行内控制度的部门及员工给予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同时,对未能认真履行内控制度的部门及员工给予严厉的惩罚,以此鼓励企业全体员工树立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断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率。

6.严格企业授权与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首先,企业应建立审批授权制度,按照经济业务金额及重要性对各级领导设置审批权限,例如,对于1000元以下由部门领导进行审批,1万元以上由企业总经理审批,10万元以上必须经企业董事会集体决策通过方可执行。其次,企业应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经济业务风险点进行查找,并对各个风险控制点设置相应岗位,规定不准由一人经办某项经济业务全部过程,以降低个人因追求经济利益侵害企业资产的风险,经济业务由不同岗位工作人员之间形成有效制衡。例如,对于采购业务而言,禁止询价岗位与签订合同岗位由一人担任,避免办理人员与供应商串通侵害企业利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应科学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积极查找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漏洞,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考核机制等对策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效率,以充分发挥内控制度在保证资产完整、规范会计核算过程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作用,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红:浅议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06期.

[2]刘学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措施,企业导报,2014年10期.

审计报告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基于审计师决策视角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审计师要求的审计费用越少,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控制相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审计师决策的重要作用途径,社会责任水平越高,企业信息质量越好,信息质量在企业社会责任负向影响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费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信息质量

一、 引言

随着三鹿毒奶粉事件、四川长虹财务造假事件、紫金矿业水污染事件等公司丑闻的不断曝光,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履行及相关信息披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责任履行不力的企业往往面临较高的声誉损失风险及财务风险(Fombrun et al.,2000;Francois & Savaria,2004),因此审计人员越来越关注诸如企业社会责任的非财务信息。与财务数据不同,社会责任实践等非财务信息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而不易被操纵,能够为审计师提供更多企业真实信息,进而有助于财务信息的评估,有利于审计师更准确地把握企业整体业绩、风险以及发展前景(Bell et al.,2005;Dhaliwal et al.,2011;Brazel et al.,2014)。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通常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内控系统,管理层更具社会责任感,公司治理方面表现为较少的盈余管理和较低的税收激进,并会提供质量更高的财务报告(Groening et al.,2011)。充滿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治理活动能够降低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和审计资源消耗,从而影响审计师的决策及行为(Kim et al.,2012;Lanis & Richardson,2012)。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积极报告社会责任转移了投资者视线,掩盖了盈余操纵行为,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正相关(Prior et al.,2008);有良好社会责任表现的企业加大了审计师的审计难度和审计风险。

近年来,持续经营审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占非标审计意见的比例逐渐加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更多的增量信息。持续经营审计意见(Going-Concern Opinion,GCO)是指审计师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时出具的一种非标准审计意见。与非持续经营非标审计意见不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涉及企业利益相关者最为关心的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问题,从而成为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决策时的重要参考。若审计师能够在审计报告中及时、充分地对涉及企业持续经营疑虑的重大事项进行披露,利益相关者则可及时调整决策、规避经济损失(张立民、李琰,2017)。综上,本文将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影响,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师决策之间的关系提供增量经验证据。此外,本文还将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机制,旨在明晰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审计师决策的作用途径,从而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在价值的认知。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 相关文献述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提升企业声誉、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企业踊跃参与社会活动有益于洞察外部环境变化,进而提升危机处理及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Orlitzky et al.,2003)。Starks(2009)指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降低诸如监管、诉讼、供应链及技术等方面的风险;杨艳和兰东(2015)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非系统风险负相关。社会责任表现好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方面不太会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管制(Sharfman & Fernando,2008);当负面事件发生时利益相关者对较多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表现得更加宽容,承担社会责任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风险管理策略(Godfrey et al.,2009)。加强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减少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可以有效降低审计师的工作难度和审计风险。此外,社会责任实践活动可作为财务信息的有效补充,为审计师提供更多的有价信息,降低审计师与被审计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益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相关研究表明,有良好社会责任表现的企业对其财务报告及税收报告更为负责,会相应地减少盈余操纵行为(Kim et al.,2012)和税收激进性(Lanis & Richardson,2012),更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从而降低了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宋岩等(2017)认为社会责任表现好的企业会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活动的减少能够降低审计师的审计成本,而税收激进行为则会增加审计风险(Lisowsky,2010)。沈洪涛等(2011)指出社会责任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张兆国等(2012)认为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了企业管理高效、交易透明、管理层负责的信号。如果企业信息被认为缺乏可信度,审计师将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开展实质性测试以确认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综上,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审计师的审计难度和审计成本,进而影响审计师的审计决策。

2. 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费用。Hay等(2006)认为审计费用主要由审计师在合约期内的努力程度决定,审计师努力程度则受企业具体因素和审计师所能接受的审计风险共同影响。实践中,审计师的工作难度取决于其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及企业内控系统的可靠性;企业面临的监管风险、诉讼风险和声誉损失风险越大,审计师的风险承担水平越低;为降低审计风险,审计师会付出更多努力去搜寻充分证据以达到必要的担保水平,从而会向企业要求更多的审计费用。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向外界传递了信息透明、管理健全、内控有效等信号,有助于提升企业声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可有效降低外部监管风险、诉讼风险和声誉损失风险(Brazel et al.,2014;沈洪涛等,2011),从而能够减少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开展实质性测试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审计师对社会责任表现优异的企业会要求较少的审计费用,故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审计师要求的审计费用越低。

3. 企业社会责任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持续经营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假设之一,它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终止经营或面临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规定,持续经营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是否存在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事项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评估管理当局的改进计划,以最终确定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并决定是否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厉国威等,20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拥有更强的能力去应对经济环境变化、法律环境变化和政府监管审查。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为企业建立了道德资本,其功能相当于负面事件的保险,减轻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制裁或惩罚的力度,从而降低了负面事件对企业经营活动、持续经营能力的冲击(Godfrey et al.,2009)。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了企业声誉,发挥了规避风险的作用,减少了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强化了企业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因此审计师向社会责任表现优异的企业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低,故提出研究假设2:

假设2: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审计师向其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

三、 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本文以2008年~2016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ST公司以及相关变量缺失与异常的样本,最终得到14 946个企业-年度观测值。借鉴厉国威等(2010)的研究,在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关系时选用财务困境企業作为研究对象,将满足经营活动现金流净值为负、营业利润为负、净营运资本为负、留存收益为负四个特征之一的企业判定为财务困境企业,共得到9 182个财务困境公司—年度数据,其中被出具GCO审计意见的企业有443个。此外,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和99%分位进行缩尾处理。研究中所涉及的财务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相关数据通过巨潮资讯网手工收集。

2. 变量定义。

(1)审计费用:为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使用审计费用率来衡量企业承担的审计费用,取值为审计费用总额除以年末总资产。

(2)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虚拟变量,当企业的审计意见为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时取1,否则取0。该变量数据通过研读2008年~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所有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报告获得。参照江伟和李斌(2011)的研究,当审计报告中明确出现“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与持续经营相关术语时,我们认为该审计意见属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此外,鉴于当前我国审计报告缺乏规范一致性,若审计人员列举了诸如“已严重资不抵债”“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等事项提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时,本文也将其视为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3)企业社会责任:借鉴陈玉清和马丽丽(2005)以及李长青等(2016)的方法,本文构建6个利益相关者贡献率指标来综合衡量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并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确定不同的责任权重,最终通过加总得到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指标。

(4)控制变量:借鉴已有研究成果(Hay et al.,2006;江伟、李斌,2011),选取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财务报表复杂程度、经营现金流量比、国内“十大”事务所、诉讼风险、监管风险作为控制变量,并加入行业变量和年份变量控制行业和年份因素的影响。

3. 研究模型。为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构建OLS模型进行研究;为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构建Logit模型进行研究。

四、 结果分析

1. 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费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费用的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费用在1%水平下显著负相关(β=-0.012,p<0.01),说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其负担的审计费用越低。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标志着企业信息透明、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有效以及管理层负责等,这些均与企业的外部监管风险、诉讼风险和声誉损失风险密切相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降低审计师执行审计工作时的时间和精力,还可减少审计师的误报风险,因此审计师对社会责任表现优异的企业会要求更少的审计费用,研究假设1得证。

企业社会责任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1%水平下显著负相关(β=-0.248,p<0.01),说明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减少了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有助于削弱经营风险,因此被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降低,研究假设2得证。

2. 内生性控制。

(1)为解决遗漏变量问题,借鉴权小锋等(2015)的方法,使用企业社会责任的年度—行业—区域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回归进行内生性控制。第一阶段回归结果表明,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说明工具变量能较好地预测社会责任水平;第二阶段回归结果显示,被工具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关系依旧显著为负,与前文结论一致。

(2)为解决反向因果问题,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跨期效应,检验滞后一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当期审计费用和当期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企业社会责任依旧与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

(3)为解决样本选择偏误问题,使用倾向值匹配法对财务困境样本进行配对。首先使用相关控制变量估计企业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并计算倾向得分,然后基于倾向得分对收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样本进行一一配对,得到样本量为886的子样本,然后对该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结论稳健可靠。

3. 影响机制分析。企业踊跃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向利益相关者传递管理高效、交易透明、管理层负责的信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通常会减少盈余操纵行为和税收激进性,更有可能向外界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以此降低审计师与被审计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影响审计师的审计决策。作用机制方面,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可能存在信息渠道。采用分步法(温忠麟等,2004)检验信息质量在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过程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使用经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得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来衡量企业信息质量,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越大则企业信息质量越低。

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信息质量在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审计师决策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影响部分是通过信息质量的中介效应实现的。综上,信息渠道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审计师决策的重要作用机制,企业通过提升社会责任表现可改善企业信息质量,进而有助于减少审计费用以及被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风险。

五、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我国2008年~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审计师决策视角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影响,并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师决策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發现:(1)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降低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还可减少被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控制遗漏变量、反向因果、样本选择偏误等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2)信息渠道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审计师决策的重要作用机制,企业信息质量在企业社会责任负向影响审计费用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社会责任水平越高,信息质量越好,企业承担的审计费用越少,被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低。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向外界传递了信息透明、管理健全、内控有效、经理人负责等信号,降低了审计师的审计难度和审计风险,因此审计师会向企业要求更低的审计费用,并减少向企业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公司治理和审计师活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对企业而言,优异的社会责任表现可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提高信息质量,从多个方面规避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还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减少审计费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已成为企业重要的风险管理策略;(2)对审计师而言,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降低了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任务时除了聚焦财务信息,还应关注额外的非财务信息,综合多方面意见后进行科学审计决策;(3)对监管而言,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尚不规范,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司占比较少,为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1] Godfrey P C, Merrill C B, Hansen J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hareholder Value: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Risk Management Hypothesi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30(4):425-445.

[2] Prior D, Surroca J, Tribo J A.Are Socially Responsible Managers Really Ethical?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8,16(3):160-177.

[3] 权小锋,吴世农,尹洪英.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价崩盘风险:“价值利器”或“自利工具”?[J].经济研究, 2015,50(11):49-6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绿色治理的关系研究”(项目号:16BGL004)。

作者简介:冯戈坚(1988-),男,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人,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王建琼(1966-),男,汉族,重庆市人,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收稿日期:2019-06-13。

上一篇:高级会计师论文下一篇:审计证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