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辅导书范文

2023-04-04

人教版高一辅导书范文第1篇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1.生命观念:根据结构和功能观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种类及其影响。

2.科学思维:(1)经过归纳与概括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2)通过分类与比较,明确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流程。

3.实验探究:基于给定条件,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课程学习:

生物变异可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有

三种来源。(P97)

一、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种类:一类是细胞内

,例如

;

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

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染色体组概念:

(1)据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分析:

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

体细胞中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呢?

雄果蝇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怎样的?

(2)

染色体组:

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

的,也就是含有

,其中每

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如雄果蝇的精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或者

)。

素养探究

染色体组数目判断方法

A、

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据图思考:右边细胞核内,有几个染色体组?

B、

根据染色体形态和数量判断

据图思考:右边细胞核内,有几个染色体组?

C、根据基因型判断

基因型为AaaBbb,有几个染色体组?

3.二倍体和多倍体

(1)二倍体:由

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

的个体叫作二倍体,如

(2)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

的个体,统称为多倍体。其中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称作

,如

;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称作

,如

(3)多倍体的优点?

(4)多倍体的获得途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

,用

等。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处理

(5)根据课本p88内容思考

①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多倍体的原理?

②秋水仙素作用时期?

(6)【探究∙实践】根据P89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①低温诱导获得植物多倍体的原理?

②该实验中,卡诺氏液、95%酒精的作用

③制片步骤?

④该实验与秋水仙素实验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观察时,是否所有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7)

根据课本P91拓展应用中三倍体无籽西瓜的题目,思考下列问题:

①尝试概括出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用文字加箭头的形式表示)

②思考三倍体植株为什么不能形成种子?

4.单倍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仅可以

,也可以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

的个体,叫作

,如雄蜂、雄蚁。

特点: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

,而且

思考:①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是否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②据P89《与社会的联系》回答,单倍体育种的方法(画出概念图)?

③思考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素养探究

“二看法”判断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方法

一看发育起点;二看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种类:

名称

图解

变化

举例

缺失

染色体b片段

重复

染色体b片段

易位

染色体断裂的片段

(d、g)

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倒位

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一片段(a、b)位置

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

引起的变异,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果蝇

的形成。

②重复:染色体中

某一片段引起变异,如

③倒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

到另一条

上引起的变异。

④易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

引起的变异。

2、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

发生改变,而导

的变异。

3.对生物体的影响: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

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1、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A

B

C

D

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aaBbbbCCCc,那么它

有多少个染色体组?(

)

A、2、

B、3

C、4

D、8

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④基因型为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

⑤基因型为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

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5.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下图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

A.突变和倒位

B.重组和倒位

C.重组和易位

人教版高一辅导书范文第2篇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线索,进而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3、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4、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5、积累文言知识,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在具体语境中积累文言词语。

2.在诵读中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感情变化的缘由。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理解文中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结合课后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一)、(二),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一、题解

简介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参看课下注释(1),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

王羲之(303年—361年),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是书法领域的一代宗师,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甚至于其墨宝在后世也衍生出许多传奇,特别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让唐太宗都大动贪念,不但生前“玩之不觉为倦”,死后都要殉葬在旁。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是写在一本书或材料前,说明该书或材料的来历、写作意图、主要内容、编次体例。书序分为自序、他序等;赠序是表示对某人的推荐、赞贺、勉励的赠别文章。用于临别赠言。本文是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二、朗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

癸(guǐ)丑 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趣(qū)舍万殊 齐彭殇(shāng)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文中洋溢着什么样的情?从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心境的语句。

明确:乐--痛--悲

分析:乐而生痛,终了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那么,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兰亭,走近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四、局部解读

(一)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①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③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④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请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欢欣鼓舞的语调齐读这两节,共同感受作者的陶醉、畅快之情。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

(三)第三段中又因何而"悲"?"悲"和"痛"一样吗?

兴感之由,即上文所说对于世事无常,生命易逝的感慨。"昔人"说明这种感慨古人已经有过。人生苦短,是古人难以解开的心结。

而在魏晋时代,许多士大夫接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庄子在《齐物论》中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认为活了800岁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生命的长短没有区别,这显然是对生命的否定。可这种生活观在王羲之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鲜活的生命与黑暗的死亡又怎么能划等号呢?他"悲"古人,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他亦"悲"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读他的文章,犹如他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也会发出同样的悲叹,无论世界怎么变化,生老病死客观规律是不会改变的,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

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四)"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2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五、归纳总结

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四种表达方式:记述、描写、抒情、议论

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

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殇--死生亦大矣

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

3、做资料上的练习。

附:《兰亭集序》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人教版高一辅导书范文第3篇

摘要: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对学习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政治学科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缺乏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的支撑,在学生的视角里比较晦涩。因此,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对高中政治科目的学习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人教版《经济与社会》为例对高中政治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习方法;学习效率

一、必备技能

提升阅读能力是最高效的政治学习方法。但当下因为学习压力较大,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够理想[1]。因此我建议最好每天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这二十分钟的阅读不需要任何目的,享受阅读的快乐就好,终有一天会厚积薄发。

二、科学安排学习顺序(以下是我个人认为的学习顺序)

1. 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具体落实的方法就是老师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每一个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是加深知识理解的巧妙工具,每做完一个题目都回过头来反思这个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知识点的。

2. 每周进行清单式反思复习和扫盲。每个周末将本周学习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或者思维导图,并翻书本核对,若有遗漏务必重点标注,随后询问老师这个知识点,再去找相应的题目来练习。

3. 每一课、每一单元、每本书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清单式扫盲,不反思不总结永远只记得老师最后一星期上的内容。

4. 总结选择题里面的易错易混,每天把自己总结的易错易混当成老师教的知识那样诵读。

5. 研究表明,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分析能力[2]。每学习结束一本书,都要构建这本书的主观题体系,找出共性和个性的答题方法。

6. 逻辑推理的方式符合了高中生的认知特点[3],因此主观题主要靠逻辑推理,那推理的思路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明白经济学的题目分为三类:原因类(如,为什么要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类(如,如何推进创新发展),A对B的作用类(例如,数字经济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三、原因类题目答题方法:地位、作用(均来自书本)

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改善民生,共同富裕)现实问题、现实条件;

现实意义:对个人的意义、对企业或某产业的意义、对国家的意义。

以为什么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为例,答案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拓展:

地位: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問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制度:振兴乡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现实问题:我国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现实意义主要有:(1) 对个人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 对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3) 对国家: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这个思路是不是可以适用于所有题目呢?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所有题目的答案就都一样了,所以,大多数时候答案还是紧跟材料,用经济学学科答题术语组织答案。这个思路用于材料的作用有限,或者完全不能从材料找出答案的情况。

以下为经济学常用答题术语

生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投资观念。

分配:不断增加个人收入。

交换:提高法制意识,尊法守法用法。

消费:提高消费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企业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国家/社会/地区。

生产:(1)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3)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4)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余合作,坚持内外联动发展;(5) 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6)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用某某带动某某发展;(7)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某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8) 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9)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某某发展提供人才支撑;(10) 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相关政策(如知识产权保护、户籍制度、价格机制等),为某某发展提供政策支持;(11)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2) 坚持内外联动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13) 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分配:(1) 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2)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某某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交换:(1) 规范市场秩序,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2)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消费:(1) 改善消费环境;(2) 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3) 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4) 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四、措施类题目答题方法:要素法

要素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1) 思考事物发展需要哪些要素,如农业发展需要科技,资金,高素质的农民,良好的基础设施等;(2) 用完整的经济学术语(同上展示)组织答案,如,资金这一要素的完整表述通常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农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但是,并非所有事物的发展要素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更多的时候应该从材料里面去寻找,这个事物的发展存在什么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这些措施同样可以用经济学答题术语来表达)。抑或是材料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我们用经济学术语进行总结即可,有时候材料已经总结得很好,我们可以直接抄材料得措施。A对B的作用类题目答题方法:(1) 思考B的发展需要什么要素;(2) A能够为B的发展提供什么要素;(3) 用经济学答题术语组织答案

同样的,如果材料已经表明了A能够为事物的发展提供什么要素,则不需要我们去过多思考,直接用经济学术语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文献

[1] 陈爱琴 以阅读寻方法——群文阅读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J] 知识文库 2021, 12, 5-6.

[2] 阎雪,李国威 思维导图为主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 13(20), 50-54.

[3] 石海泉,刘英杰 逻辑推理助力思政课实效性提升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 23, 43-46.

刘友娅,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91.10,籍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工作单位:遵义航天高级中学,研究方向:教学改革,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教二级  单位所在地:贵州省遵义市,邮编563000

人教版高一辅导书范文第4篇

1、升国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偏旁“口”,会写“升、国”等8个字。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来听一首歌曲,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听到国歌响起,你想到了什么?(录音)

2、出示国旗,师;你知道她的名字吗?(认读:五星红旗)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五星红旗的样子?引导说出:(①她是我们的国旗;②上面有五颗金色的星星,一颗比较大,四颗比较小;③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3、同学们都参加过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板书:升国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指名读。

2、请学生看动画听课文录音。

3、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词语。读完后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五星红旗 我们 国旗 升起 立正 敬礼 您 (2)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词。

(3)认识了这些新朋友,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共有几句话?、(三句)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本,品悟热爱国旗之情。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3)出示图片:刘翔手举红旗。指导朗读: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当刘翔取得冠军的胜利后,把代表国家的象征披在自己身上,这是多么自豪啊!你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这句吗? (4)指导朗读第一句。自由练读,男女生读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五星红旗,是我们自己的国旗,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了什么?(《国歌》) (2)在国歌声的伴奏下,有谁认真观察过五星红旗在是怎样升起来的? (3)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4)你们瞧,在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得多高阿!在祖国的蓝天上空随风飘扬。多美啊!谁能把这样的美丽的通过你带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谁来读读? (5)指导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一、二句。 3. 学习第三句

(1)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2)出示句子: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3)指名读句子,并做立正、敬礼的动作。 (4)“您”在这儿指谁?(国旗)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表示对国旗的尊敬)您一般用在长辈或值得你尊敬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可以用“您”称呼哪些人?

向国旗敬礼,表示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那谁能把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呢?

(5)指导朗读第三句。指名读,齐读

(四)整体回归,诵读品悟,升华热爱国旗之情。

1、让我们怀着对国旗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来参观北京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多媒体)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说话训练:我们除了在升国旗的时候,向国旗立正,敬礼,以表达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在平时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呢?每一个行业的叔叔阿姨,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工人叔叔的辛苦施工,建筑成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农民伯伯的辛勤种地,有了丰收的粮食;老师呕心沥血的教育学生,成就了大批祖国的人才;医生为了病人救死扶伤,使得我们的身体健康强壮。每一位公民都在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小学生现在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人教版高一辅导书范文第5篇

知识: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

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情感: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

在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突出研读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进行尝试阅读,充分发挥研读对全篇课文的穿透力。在教学中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实现多维教育目标的有效整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质疑

1.阅读第七组单元导语,了解单元学习主题。

【设计意图:明确单元目标,核心突出,兼具整体感。】

2.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有趣的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学写生字“矛、盾、集”。学生观察、发现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平撇加竖撇;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字形才好看。)

3.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 什么是矛?什么是盾?(谁知道?指生说。结合看图理解:矛是一种用于进攻的兵器。盾是一种用于防守自卫的武器。)

存疑1: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在一起?(怎么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 存疑2:矛和盾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 存疑3:矛和盾集合的结果(作用)怎样?

【设计意图:从课题处质疑,一是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孩子的就课题质疑的能力提高,就能快速了解题目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遇到围绕一个主题来写话或写日记的情况,就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过渡:会提问题的人,是最会读书的人,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二、读准读通,感知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男生、女生比赛读。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课件出示填空练习,降低概括难度。

课文主要讲了发明家将(

)的(

)和(

)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

)。 坦克在战场上(

)。说明了(

)的道理。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潜心会文,感悟发明心路 (解决疑问

1、2)

1.默读思考: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在一起?(发明家怎么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

① 师:谁来读读自己划的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②同学们,有些句子读着读着可以读出一幅画面来。请同学们自由地反复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是呀,多么快的矛啊! 对方的矛刺向发明家的上方,发明家马上用盾—— (学生:抵挡),刺向他的下方,他马上用盾—— (学生:抵挡),刺向左方—— (学生:马上用盾抵挡),刺向右方—— (学生:马上用盾抵挡),这就是—— (学生:左抵右挡)。尽管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 (学生:难以招架)。

③让我们来演演那紧张危急的时刻吧! 请拿出你的手当作盾,老师的矛要进攻了,准备好了吗?我的矛刺向你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学生做动作,说体会) 师:尽管我们左抵右挡,但抵挡得住吗?这真是—— (学生:难以招架),抵挡不住,抵挡不及,这就是——(学生:难以招架)!

④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体会发明家正处于紧张危急的情境之中。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用朗读展现出矛强大的攻击力,感受到“盾太小啦!”】

2.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在想些什么,矛和盾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

请同学们再默读2-4自然段,并画出相关句子。 阅读提示: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紧张危急的关头,他想

可是

,对了,发明家灵机一动,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

。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3.交流。根据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 “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①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发明家的第一个想法。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这个想法,边读边想想:你认为发明家的这个想法好不好,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盾 自卫)

②这样就完美了吗?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学生交流第二个想法) 是呀,自卫,是为了—— —(学生:更好地进攻呀)

③这可怎么办呢?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第三个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矛 进攻) 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 【设计意图:“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用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来代替教师乏味的说教。】 4. 课件出示坦克图:让我们来看看坦克图,哪里是坦克的“矛”,它的作用是?(学生:进攻)哪里是坦克的 “盾”,它的作用是?(学生:自卫) 发明家经过思考,又加上——轮子,安上——履带,使坦克可以自由地——进攻、自卫。 【设计意图:了解发明过程,领悟思维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在阅读中,读懂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想,在层层深入思考中发明坦克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语言学习,提高品悟积累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换词、动作表演,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四、品词析句,领略集合之威(解决疑问3)

1.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这里的“合二为一”就是课题中的—— —(生:集合)。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画出来! (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呢?请自由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个词的庞大气势吗? “哇哇直叫”中的“直”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不停地叫什么呢? “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又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你能读出德国兵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吗?指导朗读。

②小结学法:通过抓关键词语“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等来感受到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③补充资料: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马河畔(pàn),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háo)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的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兵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窜(cuàn ) ,英军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大显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 3. 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句话吧!学生齐读: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补充板书:矛+盾→坦克)

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样的集合使坦克在战场上—— —(学生:大显神威) (补板书:进攻+自卫→大显神威) 【设计意图:有人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在指导第5自然段朗读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时让学生想象,“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会是怎样的景象?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有关词语读重音,并且在朗读时感受到了发明家发明出的坦克的威力,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五、结合实际,品味集合之道 1. 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它集合了矛和盾的长处。课文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了一个道理——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生齐读:“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交流后再次齐读)

2.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而形成的。你能举例子来说说吗?(如带橡皮头的铅笔、轮椅、轮滑鞋、空调、带墨囊的钢笔等等。)物品的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上一篇:高一新生辅导书下一篇:高一个性化辅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