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设计范文

2023-09-12

化学实验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 化学是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可以学习丰富知识,还能够探寻物质的奥秘。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讲解上,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因此要不断进行完善。文章先介绍基本原则,再提出具体策略,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学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

引言:

實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将具体效果落实下去,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一、化学实验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实验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体现出科学性,保证能够顺利开展相关活动。在正式操作之前,要对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有全面的了解,保证和研究主题相一致,体现出针对性的特点,这样才能进行探究。如果实验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盲目状态下进行,看似花费大量时间,其实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要对整个流程要了解,这样操作起来才会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出现的失误。科学性就是符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是必须遵守的,以此作为基础,实验才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确保实验活动开展的前提保障,避免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创建出安

全的环境。例如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燃烧,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出现烧伤的情况,所以必须非常重视;反应中还可能会生成有毒气体,这是观察不到的,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教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对于不正确的做法要及时提醒,避免情况恶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实验开始之前,要告诉学生相关的注意事项,在操作的时候要认真对待。强化所有人的安全意识,确保实现在安全中完成,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

(三)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主要目的是能够顺利开展,确保具有较强的

执行力,能够发挥出有效作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一是实验原理,装置原理以及操作原理和方法的切实可行,要体现进行研究,保证每个环节都具有合理性。二是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以及药品在现有条件下能够获得,如果没有了解现实情况,在操作时候发现缺乏物质基础支持,那肯定会受到较大影响。所以要提前对所有事项进行分析,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确保正常实验活动开展。即使某个实验项目能够提高学生能力,但是没有可行性,那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二、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方法

(一)讲清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重要的核心部分,不仅贯穿于实验活动的始终,而且影响到各个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方法和步骤,可见作用是非常大的。设计思想是理论和实验之间的桥梁,可以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以理论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指导化学实验有效开展,可以极大确保正确性。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并不是很了解,完全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无法体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讲清实验原理,想让他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有目的性,对实验认识会更加全面,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中学生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不可能像科学家那样灵活运用方法,都是在

教师的指引下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慢慢总结出丰富的经验。教材内容只是化学知识的一部分,因此要不断进行拓展,可以让学生视野更加广阔,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可以创建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拉近和化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觉,提高对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除了规定的化学实验之外,还可以自己进行实验,按照具体的说明开展。锻炼独立自主能力,完成之后会感受到成功喜悦感,激发出内心的求知欲望,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要想提高自身实验操作能力,必须要参与进来,在动手过程中加深理解,明白实验的重要性。以往是教师演示,学生在一遍观看学习,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只是对大概流程有所了解,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知识。因此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确保每组水平基本在同样的层次,布置任务让他们去完成,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其中的规律。遇到不懂地方要大胆举手提问,通过答疑解惑构建清晰知识框架,熟悉具体操作流程。当然能力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漫长坚持过程,在反复练习中总结丰富经验,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要将学习的权力交换给学生,唤起他们内心的主人公意识,要敢于表现自我,在不断改进中让自身更加完善。

(四)联系实际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主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生活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再与教

材内容相比较,达到融会贯通的境地。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等都可以为化学实验提供有效的科学探究素材,例如食品袋中的脱氧剂,通过对其进行研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可以证明脱氧剂物质构成。相对于教材而言,生活场景更加具有说服力,感受到化学的实用价值,为我们提供极大的便利。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慢慢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五)积极的评价。

遗忘学生犯错教师会严厉批评,认为这样就能够改正,保证下次不会再犯。

但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因为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非常容易受到打击,会降低实验操作的兴趣,甚至出现一蹶不振的情况。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是希望得到教师表扬,因此要采用积极评价方式,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肯定,鼓励他们突破自己,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差生要给予更多关系,分析学习困难存在的原因,在循序渐进中实现进步。鼓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是对学生的极大认可,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挫折,朝着自己目标前进。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去考虑,采用多元化手段,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参与过程中提升实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莉.谈谈中学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方法[J].学周刊,2017,(18):111-11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067.

[2]黄毅.在化学实验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2):29.

[3]郑霞珍.学生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培养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11):33-35. DOI:10.3969/j.issn.1671-7058.2014.11.011.

化学实验设计范文第2篇

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设计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的体会和领悟。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

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请同学们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2.安全性

3.可行性

4.简约性

[引入]化学实验从传统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发展到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通过启发性讲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

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应该符合科学道理,不能凭空捏造。

2.对照性的原则。要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要想这个实验更能够说明问题,一定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3.等量性的原则。所设计的实验中的平行反应,试剂的取用应该是等量的。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对某个实验的影响,会有很多的因素,实验正是要人为控制条件,使众多变量中,只能有一个因素是变量,其余几个是一样的。

[板书]

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重在分析比较,操作中的现象是对方案设计合理与否的检验,以及探究性结论得出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可能会多种多样,实验方案相应也会教多,只要无明显失误或不妥,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之后再将方案修正完善。

例1.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

[分析]: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酸碱中和,则红色可能重现,如果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因为被氧化,则红色不可能重现。

[实验设计]: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重现,则是因为HCl和HClO的酸性所致;若红色不再重现,则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所致。

例2.对于CO32−和HCO3−结合H+能力,甲认为HCO3−结合H+能力强,理由是在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碳酸氢钠固体中产生气体速率快;乙认为CO32−结合H+能力强,理由是在同一温度下同浓度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

[分析]:CO32−与H+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CO32− +H+ = HCO3− HCO3− + H+ = H2O+CO2,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里滴加盐酸,若CO32-结合H+能力强,则不会马上产生气泡,HCO3-结合H+能力强,马上有气泡产生。

[实验设计]: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碳酸钠的碳酸氢钠溶液放入同一试管中,再滴加盐酸,如果马上有气泡产生,则是HCO3−先结合H+;如果是滴入一定量盐酸后才产生气泡,则是CO32−先结合H+。

例3.在室温下,把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对此,甲认为这是铜在浓硫酸里发生钝化现象;乙认为室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看不到明显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铜与浓硫酸在室温下反应速率很慢。

[分析]:如果铜发生钝化,则表面会覆盖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一般情形下难于反应。

[实验设计]:在烧杯中放入一块铜片,再加入适量的浓硫酸,使铜片浸没在酸中,稍待片刻,用镊子取出,用水洗净铜片表面的酸液。将用浓酸处理过的铜片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如果表面有白色的物质析出,溶液的颜色变蓝,说明铜在浓硫酸里没有产生钝化现象,乙的说法正确。如果表面没有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的颜色也无明显变化,则甲的说法正确。

例4.加热稀氨水,溶液中的C(OH−)有什么变化?甲认为溶液中的C(OH−)增大,理由是NH3•H2O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平衡: NH3+H2O ≒ NH3•H2O ≒ NH4++OH− ,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当升高温度后,平衡就会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所以氨水中的C(OH−)增大。乙认为一般加热有利于电离,但氨水受热时反而不利于NH3•H2O 的电离,这是因为受热时氨易逸出,下列平衡:NH3+H2O ≒ NH3•H2O ≒ NH4++OH−向左移动,使C(OH−)减小。

[分析]:C(OH−)改变可以由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酚酞试液遇碱显红色,如氨水中的C(OH−)增大,则颜色变深;若氨水中的C(OH−)减小,则颜色变浅。

[实验设计]:在试管中注入滴有酚酞的氨水,并在试管口套上小气球(防止氨污染空气),加热,如颜色变浅,则加热使氨水中的C(OH−)减小,乙正确;如颜色变深,则加热使氨水中的C(OH−)增大,则甲正确。

[板书]2.验证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注意说服力要强。

例5.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实AlO2−结合H+的能力比CO32−强,供选试剂:NaOH溶液、AlCl3溶液、CuSO4溶液、pH试纸、NaHCO3溶液、FeCl3溶液(仪器自选)。

⑴应选试剂;⑵操作要点;(3)能证明AlO2−结合H+的能力强于CO32−的反应的原理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如果AlO2−和HCO3−相遇时,生成 Al(OH)3白色沉淀,即可AlO2−结合H+的能力强于CO32−

[解答]:⑴应选试剂:NaOH溶液、AlCl3溶液、NaHCO3溶液

(2)操作要点:①取少量的AlCl3溶液于试管中;②向试管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产生白色沉淀恰好全部消失;③向其中再滴入NaHCO3溶液至足量。

(3)离子方程式:AlO2−+HCO3−+H2O = Al(OH)3↓+CO32−

[板书]3.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例6.已知镁能跟盐酸、醋酸反应,产生氢气。即:

Mg+2HCl = MgCl2+H2↑ Mg+2CH3COOH = Mg(CH3COO)2+H2↑

⑴请用镁粉、盐酸和醋酸为原料证明在同温同压下,当上述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相同。

⑵若收集到的氢气体积不同,则请推测氢气体积不同的原因。

[分析]:⑴因为该实验是比较性实验,故在设计时要控制好两实验的条件(镁粉质量、盐酸、醋酸浓度体积要完全相同,产生氢气的实验装置要完全相同,实验时的外界温度压强要相同)。具体如下:

A、组装装置

B、气密性检查

C、取下反应发生装置,分别加入镁粉和盐酸或醋酸,再重新连接好装置

D、打开分液漏斗向烧杯加入100mL 、0.1mol•L−1盐酸或100mL 、0.1mol•L−1醋酸

E、测量烧杯中水的体积,比较两次实验结果。

⑵影响生成氢气的体积大小因素有:一是产生氢气的量,所取的两种酸的浓度,量取两种酸的体积大小;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酸的量(因反应放热,两酸挥发而减小的程度不同)。二是收集氢气时的温度压强不同,由于两者酸性强弱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瞬间放出的热量不等,导致容器中的温度压强不同。

板书设计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案例

一、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2.安全性3.可行性4.简约性

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

2.对照性的原则

3.等量性的原则

4.单因子的变量原则

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1.探索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2.验证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3.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设计

[能力训练]

1.将双氧水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色消失。甲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酸:H2O2 = H++HO2−消耗了OH−,而使红色消失;乙认为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使红色消失。

2.在少量Mg(OH)2悬浊液中,滴加适量饱和NH4Cl溶液,固体溶解。对于固体的溶解,甲同学的解释是:在氢氧化镁悬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Mg(OH)2 ≒ Mg2++2OH−

NH4Cl发生水解:NH4++H2O NH3•H2O+H+水解产生的H+与Mg(OH)2电离出的OH−发生中和反应,使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而使Mg(OH)2溶解。乙同学的解释是NH4Cl电离出的NH4+与Mg(OH)2电离出的OH−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由于C(OH−)降低,而使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导致Mg(OH)2溶解。

3.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浓、稀硝酸哪种氧化性强?甲认为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原因是浓硝酸和铜反应产生NO2,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1,而稀硝酸和铜反应时产生NO,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3,氮元素得电子数后者大于前者;乙同学认为浓硝酸的氧化性强,原因是从反应条件看,浓硝酸与铜反应时速率快,稀硝酸与铜反应的速率慢,加热时才有明显反应。

4.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的气体后,品红褪色。甲认为通入的是氯气,乙认为通入的是二氧化硫。

[设计参考]

1.向红色消失后的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若再现红色,则为H2O2的酸性所致,甲的见解正确;若不再为红色,则是因酚酞被双氧水氧化而褪色,乙的见解正确。

2.向Mg(OH)2沉淀中加入醋酸铵溶液,若加入醋酸铵溶液后Mg(OH)2不溶解,说明甲同学的解释正确;若加入醋酸铵溶液后,Mg(OH)2溶解则说明乙同学的解释正确。

3.用排水法收集两试管NO气体,用胶塞塞好,然后用注射器向一支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浓硝酸,另一支试管里注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看哪种酸能将NO氧化成红棕色的NO2。能将NO氧化成红棕色NO2的酸氧化性强。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NO3+NO =3NO2+H2O

化学实验设计范文第3篇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天水 邮编741001

作者简介:张先民 ,男,汉,1966-4,安徽人,讲师,,研究方向: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创新的重要手段,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态度以及提高科学能力。因此,实验在高职化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状下,在化学教学中更应该充分的利用实验这一手段。然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不再适用,所以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我们要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对一些演示实验内容进行补充和改进,以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启发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实验

教学

改革

兴趣和能力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存在,是有目的性的使自然界中的现象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中再次出现,同时这种手段能够简单明亮的将主要因素进行突出展示,让人能够产生最直接和生动的感受,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的趣味性,吸引他们深入思考与研究,最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探索研究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在规避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学不能致用的弊端,高职化学实验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实际需求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相结合进行改革。

一、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高职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创新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化学教学演示实验的补充和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们的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很多人因为化学实验只是应用在课堂之中,因而学习兴趣并不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力求这些实验能够与今后的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演示的操作步骤要规范,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同样分析表达也要简练准确。因此,对于某些实验的内容要进行改进和补充,最终更能说明问题,增强实验的效果,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角色的转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实验若仅由老师操作示范,那么在一些简易的实验中,学生很容易就走神,精力不集中。这个时候可以尝试角色的转换,让学生代替老师来做实验,这样对于课堂气氛也能够起到活跃的作用,同样也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操作演练过程可以锻炼自身的能力,将主体作用尽情的发挥。

3.在实验中对学生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样完全可以加强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更加规范化,对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更加清晰的理解。同样在各种趣味游戏中,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实验结果,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决定了其有原则可循。首先,高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要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融汇贯通。化学实验不仅与各科功课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与实际生活也有着必然的关系,所以在实验操作中一定要将原有实验内容与方法打破,按照高职化学的教学阶段分层次进行教学。其次,高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要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更系统化;最后,高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以及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

如今随着素质的推进,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都是学生急需加强培养的重要方面。关于高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最基本的作法重要从下面几点做起。

1.注重实践,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关于化学实验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化学的基本原理能够清晰的了解和正确的掌握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加强试样分解、分析试液的制备、误差分析以及分离分析方法等的训练,特别是方案的分析训练,并且将这些改革在整个化学实验教学中贯穿运用。

一般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具规范化特点的操作训练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侧重点指的是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例容量瓶等的操作方法,学生可以通过看视频、反复的操作示范以及加强联系等进行训练。(2)通过验证分析化学的理论,树立正确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阶段,这个阶段关键还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养成实用的工作作风。(3)综合设计的试验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关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科学而研究的认识等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并在已有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运用。

2.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以实用为先

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过为了更有利的开展工作,我们将孤立存在的实验改为连贯的两个实验内容。力求在一个实验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多个技能,对多个实验基础进行巩固,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

特别是根据现在社会的需求,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不断的进行修订,特别体现在高职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不与将来的社会生活分化开来,实验教学内容中不仅要在实验仪器上进行更新,同样在科研实验中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3.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考核体制,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此外还要提高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操作,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的数量。在教学中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改革考核体制,这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力手段。例如可以借助考试来督促和激励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见,在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的改革十分有必要,只有通过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落实改革,最终能够为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这种方式不仅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之外,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来说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最终将化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韩金土.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初探. 实验室科学.2006(5).

[2]朱莉.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1).

[3]周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J].实

验技术与管理,2003,(1).

[4]陈忠.高职分析化学实验的现状及改革[J].科技信息,2007,5.

化学实验设计范文第4篇

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农村初中生问题意识

3、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求专业生长

5、利用简易启普发生器制备氢气

6、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7、初中化学自主设计实验之我见

8、浅析关于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9、中考化学探究性试题命题的探析

10、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1、开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思考

12、促进初中生化学变化观建构的教学策略

13、改革化学实验,让初中化学课堂异彩纷呈

14、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5、如何将化学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16、浅谈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17、初中化学定量实验习题教学研究

18、信息技术时代呼唤教师专业成长转型

19、浅析初中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20、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21、以“问题”为教学切入口,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2、“STSE”于化学课程中渗透社会性内容的运用

2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24、例谈化学实验设计的教学功能

25、如何强化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复习与训练

26、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对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27、实验导引法进行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28、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比实验能力的探索

29、在实验改进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0、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设计研究

31、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谈学生化学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实践

3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34、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35、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多维评价学生创新素养初探

36、农村初中化学课堂实现小组合作的教学指导方法

37、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

38、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9、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0、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41、发挥化学实验功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

42、例谈先行组织者使用不当致化学课堂提问低效的几点表现

43、基于智慧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44、浅谈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45、初中化学教学如何从实验中培养能力

46、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47、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环节怎么教

48、基于核心素养的“四步法”实验设计能力培养

49、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

化学实验设计范文第5篇

摘要:实验题一直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师的教学难点,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题解题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可以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题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方法引言: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自己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在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题题型解题技巧,积累化学实验题解题方法及培养学生解题习惯三方面出发,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题解题方法的学习。

一、掌握初中化学实验题基本题型解题技巧

化学实验题的题型也相对明确,主要包括化学实验题推理题和物质推断题三种,掌握这三种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能力,保证初中学生化学实验题解题正确率。第一、化学实验题的基本解题技巧,在解决问题时明确题目任务,对题目做到精读、准读,保证自己的答案及实验原理符合题目要求。第二、物质推断题解题技巧,要了解所学物质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勤于积累,只有保证化学物质基础知识的扎实,才能进行后续的推断过程,提高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效果。

二、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要保证初中实验题解题的正确性,首先要完成对题目的分析整理工作保证对题目的正确解析初中化学实验题大部分存在文字多、内容繁杂的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经常出现题目阅读不完全或审题不认真的现象,严重影响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质量。因此保证学生认真审题,是提高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例如:一次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刺鼻难闻气体,为探究难闻气体产生原因,对第一次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向盛有35毫升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5-7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其次取10毫升无色酚酞溶液放入试管中,在向试管中缓慢滴入3-5滴浓氨水,观察试管变化情况。再次分别在bc试管中放入少量沸水,ad试管放入少量浓氨水,然后将ab相连、cd相连,注意将d试管放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最后分别打开ab、cd,之间弹簧夹,观察反应现象。

(1)观察上述实验,分析为何实验过程中会出现难闻气味儿?(2)观察试管b、试管c,分别产生什么化学现象?(3)通过对比,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这种题型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题,需要学生解题过程中认真读题,仔细思考,若有一处马虎,就会造成整道题目的回答错误,不利于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方法的提高。

2.掌握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步骤一般的,初中阶段化学实验分为实验器材准备、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要提高实验题解题效率,可以根据实验过程的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两方面探索解决问题方法。装置原理是实验器材的性质,实验过程中的使用方法等。反应原理是指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掌握这两方面内容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正确率。

三、加强学生正确解题习惯的养成

初中化学实验题题目内容大多复杂,题目中含有大量解题所需内容,养成良好的实验题解题习惯,对实验题解题效果提高有巨大帮助。在解题过程中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要做到,首先认真分析题目隐含条件,明确题目所给数据信息,掌握题目的实验内容为化学实验题解题提供保证;其次结合教材、分析解题方法,初中化學实验题虽然有一定难度,涵盖内容多,但大多数都和教材有紧密联系,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联系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答题内容不符合题意,答非所问的不良现象;最后实验题解题答案要简洁明了,直指问题核心,不要为了解题而解题,如实验器材胶头滴管的应用价值,就是用来吸取和滴注液体,不要过分解释,导致答案中出现大量多余内容,影响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质量。

结束语:实验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保证学生初中化学课程学习质量。本文从初中化学实验题基本题型、常用解题方法及学生解题习惯几方面出发,具体分析了提高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的方法措施,希望可以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题解题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 包国富.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7).

[2] 官勇.初中化学探究题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5).

[3]姜宝昌,试议化学探究题的解析,新课程(上), 2011年,08期 .

[4] 王圣涛. 初中化学推断题与实验题解题方法实践探析[ J ]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3(6):72-73.(作者单位:1湖北省崇阳县城关中学437500;

2湖北省崇阳县第一中学437500 )

上一篇:钢结构设计论文下一篇:居住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