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档案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28

组织部门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段塘街道办事处档案工作由党工委副书记分管领导,日常工作由党政办负责管理。

二、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段塘街道办事处设立综合档案室(隶属党政办),配备兼职综合档案管理员一名,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三、 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工作职责

1、 宣传贯彻档案法规,提高全员的档案意识。

2、 传达落实上级有关档案工作的指示、决定。

3、 解决档案工作的疑难问题和所需经费。

4、 协调档案室与各部门之间有关档案工作事宜。

5、 检查、监督档案工作。

四、 综合档案管理员工作职责

1、 做好综合档案室日常工作。

2、 努力学习档案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 检查、监督、指导机关各部门人员做好各类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立卷工作。

4、 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和需要销毁的档案提出鉴定申请,参加鉴定工作。

5、 接收本职范围内的归档文件及各类档案,认真办理交接手续,对接收来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编目和管理工作。

6、 做好档案库房管理工作,努力落实“七防”措施。

7、 负责档案的分类、编目、保管、利用、统计工作,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积极开展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和编研工作。

组织部门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 我国档案管理正在向信息化迈进, 档案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 档案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任何部门, 都需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发挥档案的价值。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建较晚, 服务对象比较广泛, 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庞大、项目繁多。虽然近年来其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管理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统一。现阶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 沟通和交流不足, 工作配合不一致, 整体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 而且有关档案管理体系构建都是在部门内部针对专门问题而设置的, 没有实现全面、系统化管理, 导致档案管理比例失衡的现象出现。例如关于就业方面的档案管理, 相关负责科室主要针对我国当前较大的就业压力和就业情况进行档案管理, 造成就业管理处档案室内大多是有关就业压力的。而且就业管理处档案也占据了所有档案的一半以上。再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处档案室里, 其档案资料也都是关于退休职工档案的保管。另外, 由于各档案室之间是独立的, 每个档案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 就很容易造成各档案室之间出现档案重复管理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各管理系统之间不能很好地兼容, 档案资源根本无法实现共享,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不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很多领导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已经开始着手改进,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 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 为整合档案管理资源带来了很大麻烦。

(二) 基本设施设备落后。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量特别大, 面对复杂的档案, 不仅仅需要人力资源基础, 还需要有效的设施设备做保障。但是, 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成立较晚, 档案数量很大, 档案管理工作压力大, 相关的设施设备没有及时补充到位, 硬件资源跟不上, 导致许多工作出现问题, 像归档混乱、归档延迟、归档错误、档案丢失等等现象。由于档案室没有实现统一管理, 各个档案室管理比较分散, 在硬件设施上不能进行统一采购和装配, 每个档案室内的设施设备几乎一样, 造成了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档案管理设备重复投资,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 有的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室, 往往将办公室作为存档的地方, 档案缺乏有效的管理, 很容易造成损坏或丢失。

(三) 数据库缺乏统一标准。我国目前档案管理基本上建立起了数据库, 除了在基层或者乡镇单位电子档案相对滞后外, 总体上都用计算机检索和存储代替了手工信息检索。但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因为硬件设备更新慢, 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有限, 还没有真正实现多电子档案的有效使用。同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至今还缺乏一个统一规范标准,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比较缓慢, 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此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管理系统每次调档时还得通过对档案目录进行检索, 查出档案资料后, 才能去档案库房调档给使用者, 可以说是数字信息化技术相对落后, 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 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量相对较大, 面对的档案也比较多, 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同时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和敬业精神, 这样才能体现政府机构的公共服务功能, 为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保障。然而, 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人手不足、工作压力大、不够专业的情况, 无法有效地完成档案管理任务。尤其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繁琐, 需要管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但是在面对太大的工作量时, 档案管理人员会感到自己的压力太大, 工作起来精神不振、感觉疲倦, 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疏忽大意、埋下隐患。再加上, 管理人员本身能力有限, 档案管理专业性不强, 导致归档整档中发生错误, 工作缺乏准确性, 从而使得档案管理质量相对降低。此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也不完善, 无法全面、有效地对各个部门的档案管理行为进行规范, 部门之间出现沟通难、埋怨多、推诿多的现象, 加重了档案管理的负担, 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混乱局面。

三、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 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发展规划。改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统一规划, 要摆脱以往那种各自为政的不和谐局面, 要制定出档案统一管理的计划和措施, 同时与其他部门在档案管理上进行合作, 在科学合理、相互配合的统一规划下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这样才能实现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利用。此外, 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系统的完善, 要加大力度宣传和教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人们尊重和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

(二) 完善档案管理的基础条件。一是要改善档案管理的环境, 要保证设施设备齐全, 可以采用办公和档案独立进行设置的办法, 在档案室配备能完全进行档案管理的电脑设备, 还要在档案库放置抽湿器、空调等仪器, 并且还要做好防火、防虫的预防和控制, 保证档案室和存放库干燥整洁, 为档案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二是要增加人手, 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复杂, 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涉及的档案资料较多, 档案管理人员压力较大, 所以领导要从以人为本和工作负荷的实际出发, 给予档案管理室一定人力资源做保障。三是要解决资金匮乏问题, 经费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 档案管理当前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原因之一在于经费不够, 在档案管理上投入少, 效果也就不明显。

(三) 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涉及的内容较多, 所以其档案也就比较繁杂, 相比其他部门档案管理要特殊得多, 档案内容包含了多个领域。因此, 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整体性, 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确定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 并严格按标准执行。例如电子文档的生产、保管、传递以及数据处理和存贮结构等都要设定统一标准。

(四) 完善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一方面, 完善档案管理机构。要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 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避免一人多用, 要合理调配工作, 明确岗位负责人及其职责。另一方面,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要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的现状, 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同时, 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 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

总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该积极改进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各部门之间档案管理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 完善档案管理的基础条件,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相关机制, 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稳定高效地开展。

摘要: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建较晚, 服务对象比较广泛, 档案信息资源庞大、项目繁多, 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只有实现对档案的有效管理, 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档案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制度,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付立宏.论档案馆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整合[J].北京档案, 2010 (11) .

[2] 王建伟.当前时期下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途径探析.办公室业务, 2013 (17) .

组织部门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多点执业合法化的意义在于医生的身份将发生重大变革,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将不再是国家干部,而成为自由职业者,回归其本性

对于医生来说,新医改方案最大的突破在于多点执业的合法化。

新医改方案第十三条提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新医改方案第十条提出:“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这意味着,首先,医生“走穴”合规化;其次,在医院任职的医生可以兼办诊所,在社区为民众服务。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多点执业合法化给医生们带来的最大短期效应就是收入的提高。他们不再依赖于现有工作单位的工资和奖金,也不必依赖于向患者推销高价药品来贴补家用。医生们将堂堂正正地靠自己的医术获取较高的收入。

医生多点执业合法化对于患者也不无好处。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地区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不必千里迢迢赶到大城市,也不必饱受排队挂号之苦,而是有望在居住地附近的医院接受大城市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医生兼办的诊所当然不会远离社区,老百姓自然会从中受益。

而且,大医院的医生们为了自己的业务下社区,其积极性之高不言而喻;而有了大医院医生加盟诊所,老百姓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自然会水涨船高。

然而,多点执业合法化的意义绝不止这些。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医生的身份性质将发生重大变革。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将不再是国家干部,而成为自由职业者,回归其本性。由此,公立医院行政化的事业单位体制将出现一个缺口,计划体制时代遗留下来的人事制度将发生重大变革,转型为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唯有如此,医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恰当的发现、充分的保障。

在某种意义上,解放医生是新医改方案的一个新方向。

事业单位体制似鸟笼

众所周知,中国的公立医院都是所谓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由国家来办(所谓“公立”),其雇员由国家来养。实际上,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没有把事业单位的雇员看成是雇员,而是看成国家干部。“雇员”这个词也不通行,一般代之以“劳动者”。

在号称追求“平等”的计划经济时代,全中国的劳动者大体上被分为三等,最低一等是“农民”,本文姑且不论;上一等是“工人”;再上一等,就是所谓的“干部”,由人事部门管理。国家在城市中,对“劳动者”实施二元管理,把工人和干部分开。在企业单位中,工人是“工人”,归劳动部门管理,而管理者是“干部”,由人事部门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大多数技术性、专业性职工都是“干部”,由人事部门管理,也有少数“工人”,从事辅助性、后勤性工作,由劳动部门管理。这样的体制,当然不限于医疗卫生领域,而是遍及所有服务领域。

所有的事业单位都以一种行政化的方式组织起来。每一个事业单位都有一个行政主管部门,因而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每一个事业单位中的“干部”,也有各自的行政级别。所有“干部”都是单位人,尽管都可以调动,但是却要得到本单位人事管理部门和领导的批准。事业单位的“干部”们,多多少少都具专业性、技术性,因此通称“人才”。所有“人才”都有一份人事档案;如果某单位扣住档案,“人才”们就像鸟笼中的鸟,即使展翅也无法高飞。

单位所有制在二三十年前曾经造成极大的社会矛盾,是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对象之一。今天,很多事业单位的“人才”,基本上可以自由流动了。但是,医师法单点执业的规定,像紧箍咒一样,禁锢了医生。

其实,公立机构在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有,但是以行政化等级体系的方式来组织公立机构,形成所谓的“事业单位”,是中国的特色。“事业单位”这个词,在英文中也没有对应物。

在全世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除外,公立机构由政府兴办,但是其运行具有独立性。换言之,无论是营利性的国有企业,还是非营利性的公立组织,都是独立的法人。对于较大的、或者服务职能较为特殊的公立机构,往往还会有专门针对一家机构的法律。因此,某些公立机构亦称“法定机构”。

既然是独立法人,公立机构自然具有法人治理结构,其核心是理事会。由于是非营利性组织,公立机构的理事会组成不单单是出资者,还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例如雇员代表、社区代表等。中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毫无疑问,要同国际接轨。这条轨道,就是法人化。

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医改方案再次明确公立医院法人化的改革方向,即“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新医改方案第八、九条)。

法人化将解放公立医院。医院的理事会负责战略管理以及管理者的选聘,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是战略管理的重要一环。院长以及其他医院的管理者将从干部转型为职业经理人,负责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其依照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自然是医院管理层的重要职责。

医生成为自由职业者

公立医院法人化将彻底改变医生的身份。医生不再是“干部”,而是自由职业者。某医生一旦同某医院签订了劳动合同,就成为该医院的雇员。

很多医生对于“自由职业者”这个身份感到困惑。在他们的心目中,“自由职业者”就是没有工作单位的个体户。联系到多点执业,成为自由职业者意味着医生们被迫要四处兼职。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很多医生对于“自由职业者”这个身份感到恐惧。

此外,在包括很多医生在内的千千万万民众的思想意识中,“雇员”仿佛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身份。一提到“雇员”,人们就会想到“打工仔”。一想到从“公家人”的身份变成了“打工仔”,很多医生们的失落感就会油然而生。

这些困惑、恐惧或者失落感,一方面来源于误解,另一方面也来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在人们心目塑造的某些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

将“自由职业者”视为“四处兼职者”,这纯属误解。“自由职业者”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他们既可以自行开业,也可以受雇于他人。一旦受雇,是否能(或有必要)到其他地方兼职,完全取决于劳动合同的约定。姚明与火箭队签了一份大合同,他除了能为中国国家队打球之外,不能再到其他球队兼职打球,这就是合同约定的结果。医生也是一样。

因此,多点执业合法化以及医生身份的转型,必然要求未来在医疗机构中广泛采用劳动合同制。实际上,全员劳动合同制已经在很多事业单位中实施了,例如高等院校。在医疗卫生领域实施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条件,业已成熟。

某些人因为身份的转变而产生失落感,是由于等级观念在作怪。不必赘言,这种陈旧的观念早就应该被抛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其实,“公家人”也是雇员,无非是公共部门的雇员而已。大家都是雇员,绝无身份等级高低之分,而只有待遇水平之差别。

不少医生留恋“公家人”身份,主要还是出于利益的考量。众所周知,“公家人”的身份所附带的高工资、高福利和高社会保障。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公家人”的高工资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了,高水平的医生在民营医院中获得大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高福利和高社会保障依然是“公家人”的身份特征,这对于年龄趋大的“公家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养老金和医疗保障。

因此,医生身份的转变,不仅取决于观念,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打破社会保障的单位制,实现社会化。这无疑是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但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在事业单位体系中还任重道远。

新医改方案无疑为解放医生开辟了新路。然而,在这条新路上前行,还有很多障碍有待扫除。

(作者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组织部门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资源, 是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国土资源业务档案是指国土资源专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1]。包括土地出让、地籍、耕保、征地拆迁、土地整理以及矿产、地环、执法等各方面的档案资源, 是日常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 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尤为突显, 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档案的利用率和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效推进的作用日益增加。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专人管理或缺乏专业人员管理等问题, 导致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缺失、管理不规范等现象非常严重, 影响了土地历史问题的处理、征地拆迁、土地供应、执法监察等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新时期新形势下, 认清当前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档案管理现状, 改进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档案管理工作, 是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扶贫开发、土地规划与利用、土地整治、执法监察、征地拆迁等工作提供准确、真实的资料参考, 为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土地权属纠纷及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整改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二、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 重视程度不足, 人手紧缺

部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长期处于双重管理的尴尬状态, 既要服从上级直属管理部门的管理, 又要服从属地政府的管理;既要开展国土资源管理业务, 又要从事诸多社会事务;因此, 不管是管理层人员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长期紧缺, 导致现有人员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都用于处理其它紧急事务, 而忽略档案管理, 即使有些领导想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也受制于人员不足的现状。

(二) 基础设施落后, 管理人员参差不齐

硬件方面, 无专门的档案室、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设备相当缺乏, 档案保密保护措施欠缺等现象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方面, 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档案管理工作一股都是由其它人员兼任, 只负责简单的档案收集和查阅管理工作;即使有些部门有个别专人负责, 但负责人员大多非专业出身或受教育程度低, 接受到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教育少。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只能做些简单地接收、整理、归档, 无法开展档案完整性甄别、有效检索、高效利用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尤其是兼有征地拆迁业务的国土部门, 征地工作多是由从其它部门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的临时指挥部或工作组织开展的, 这些临时组织大多只顾开展工作并未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导致征地工作完成、临时工作组解散、抽调人员返回原单位后, 征地资料不及时整理和交接, 因此征地拆迁的档案资料零散、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土地供应业务办理周期长, 如涉及征用土地的, 时间更长且经手人员更多, 期间资料的交接、收集保管往往存在断层。

(三) 管理方法滞后, 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地区的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档案管理仍在延续传统的纸质管理方法, 尽管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之后这种现象有所改善, 但仍远远未达到现在的管理要求。缺乏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移交、借阅、保密等程序没有严格的规定, 档案整理、检查方式简单, 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混合, 档案整理不规范, 案卷目录宗地号登记错误导致检索不准确, 资料未按固定顺序逐页编号等等。这些档案管理问题给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到现在国土资源管理活动的开展。

(四) 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当前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实际工作需要。多数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尚未使用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 这不仅给档案管理人员增加工作量, 也容易使档案管理工作出错。在档案查询中也尚无数据库, 无法真正利用计算机实现智能定位、协助检查功能。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管理大数据建设和政务服务水平提高。

三、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档案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 高度重视,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影响着国土资源管理活动的整体及长远利益,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须高度重视, 把档案管理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自上而下从严抓起:要完善档案管理人员配置, 根据需要引进专业人才, 并加强后续的培训教育力度, 给予档案管理人员发展空间;要增加设施设备, 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馆, 并配齐各类设施设备, 如档案柜、保密设备、安全保护设备及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计算机、服务终端、图文扫描仪等电子设备;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用制度来规范档案管理, 根据《标准档案管理办法》及地方性规范, 结合行业标准及实际情况, 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等各类制度, 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 还要加强监督, 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 不让制度停留于纸上。

(二)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普及档案管理知识

国土资源档案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还要懂得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国土资源档案形成的规律与特点。由于基层国土资源档案工作量大且烦琐, 档案管理人员水平偏低, 所以须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 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培训交流机会, 让他们学习更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国土资源主要业务知识, 了解业务流程, 了解国土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全面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此外, 基层业务人员档案意识偏低, 在开展国土资源管理活动中不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和保存, 交接档案不及时地问题普遍存在;因此, 有必要在单位多创造更多的机会, 提高干部职工对档案管理基本知识的认知水平, 在档案管理业务培训中视情况安排其它业务人员参加, 创造机会让档案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及时反馈和解决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督促业务人员保管好档案资料、及时交接档案。通过学习、加强沟通交流, 调动全员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三) 应用现代技术, 推进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数字档案馆数字信息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纸质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 另一部分来源于电子政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国土资源档案, 二者构成数字档案建设工作的完整内涵, 国土资源数字档案馆建设也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开展[2]。

在建设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过程中, 要投入数字化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要对电子政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档案进行整合, 实现二者的衔接, 以保障数字化信息的真实可靠, 最终实现一张图管理。即使得人们在开展土地供应、征地拆迁、执法监察等国土资源管理活动中只要在图上输入地块坐标、一点即可了解该地块的详细情况, 简便快捷。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土资源档案的完整、真实, 使国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 推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根本要求。

无论档案管理人员还是其它相关人员, 都要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积极采取措施、创新思路,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 提高基层国土资源部门的档案管理水平, 为实现国土资源档案大数据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全面提高国土资源政务服务水平提供坚实的保障。

摘要:国土资源档案主要是记录历史国土资源管理活动, 为未来资源的规划利用、土地纠纷处理、执法监察、土地盘活等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是, 由于长期以来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对国土资源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重视不够, 导致部分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

关键词: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秋霞.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J].兰台内外, 2018 (4) :69-70.

组织部门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影响县级地税部门税收征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目前县级地税部门在税收征管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征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进程。从总体上来说, 县级地税部门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因为不能为单位创造直接价值, 所以长期以来, 各行业极少把档案工作重视起来, 档案工作在单位一直处于附属的地位, 个别领导片面的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保管工作, 只要做到不丢不外泄就行了。在此种环境下, 部分基层地税部门在对档案价值的鉴定上表现为认识不足, 管理上表现为松散无序。

(二) 档案管理的分类不够科学。由于税源专业化的推行, 在现实工作中税务登记注销、票证管理、纳税申报及其他涉税文书类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分别由不同的科所管理,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在当期形成的税收征管资料按各自的经验和需要分类被分成若干个部分,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档案内容不齐全、重复归档等问题, 致使涉税资料的归档、查阅非常不便。

(三) 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因目前基层征管一线人员短缺, 加之相关领导重业务轻档案的思想仍然存在, 在基层地税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大多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办公室其他工作人员兼任的, 专业熟练的档案管理人员极其稀少, 而这些工作人员都把档案管理作为自己工作的辅业, 领导不重视, 工作不考核,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被淡忘化、边缘化。

二、县级地税部门税收征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结合税收征管工作信息化, 实施县级地税部门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信息化, 有利于规范和提高地税部门税收征管及其档案管理水平,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 实现了优化纳税服务目的。税收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电子技术从纳税服务受理环节将纸质资料转化为影像文档采集到数据库, 做到一次采集归档, 全方位信息共享, 从根本上解决纳税人多头重复报送纳税资料的问题, 大大缩小其他涉税环节重复审核纸质资料的工作量, 减少内部资料传递的环节, 从而方便纳税人, 有效提高提高征管工作效率。

(二) 便于税收征管资料查询。实行县级地税部门税收征管信息化, 方便税收征管资料查询, 提高业务工作中所需资料的查询效率。在经过授权的计算机上, 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阅利用所需的各类税收征管资料, 可提升县级地税部门税收征管水平, 提高税收征管档案的利用价值。

(三) 促进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大力推行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信息化, 可真实反映纳税人签名、章印、审核人意见等每个细节, 及时发现哪些税务登记表填写不全等, 哪些纳税申报表未经审核就签字, 哪些报表相关部门审核不认真, 从而把纳税监控工作前移到服务受理录入环节, 切实有效地提高了税收各项基础征管工作的质量。

三、开展税收征管档案信息化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税收征管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新课题, 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各级地税部门做出艰辛的努力。当前在开展税收征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要树立税收征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理念。税收征管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 对于强化税收征管、推进依法治税具有重要意义。税收档案信息化、网络化能更加充分地发挥税收档案服务于征收中心工作, 适应税收工作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各级地税部门领导干部应带头学习档案知识, 提高对税务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推动税收征管档案信息化管理步入正轨;要积极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档案的价值理念, 及时、准确地为领导和相关科室、部门提供档案信息资源, 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得以提升。

(二) 实现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与税收征管业务管理两个“信息化”同步发展。切实加快县级地税部门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信息化步伐, 努力实现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信息化尽早全面的投入, 在现有的税收综合征管软件的基础上, 开发出在完成征管业务流程的同时也能实行征管业务电子档案文件自动归集的征管档案网络管理功能, 从而进一步完善并规范税收征管电子档案文件的形成、传递和归档, 更好地发挥税收征管电子文件的作用, 为税收计划、税源预测以及税务部门的其他决策服务。

(三) 打造征管档案专业化管理队伍。为了适应县级地税部门税收征管业务和征管档案管理两个“信息化”的实际需要,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征管资料分析能力, 提高税收征管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水平。要引导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税收征管业务知识, 努力提高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业务技能, 使其成为税收征管档案管理的行家里手, 不断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 促进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摘要:在不断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下, 地税部门税收征管信息已逐渐实现电子网络化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 目前很多县级基层地税部门在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上仍采取较为落后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 存在着征管资料归集不及时、税收档案查找不方便、涉税信息难以共享等问题, 已经严重阻碍了税收征管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因而,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 在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各个方面急需进行更新。

上一篇:学校档案保管工作计划下一篇:监督所档案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