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人口范文

2023-09-29

城镇人口范文第1篇

[及格分数]:60分

00 31 39

[考试说明]:

1、对于农业,政府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

正确

错误

2、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不能贪多嚼不烂,要切实解决入城农民的各种问题。

正确

错误

3、城镇郊区的土地问题是农村土地中最突出的问题。

正确

错误

4、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比较高。

正确

错误

5、征用农民的土地,必须给农民以相应的补偿。

正确

错误

6、我国农业没有造成任何污染。

正确

错误

7、我国的乡土文化已经断了。

正确

错误

8、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地方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正确

错误

9、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正确

错误

10、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正确

错误

11、宅基地不能入市。

正确

错误

12、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是不可以抵押的。

正确

错误

13、土地的承包权是不能抵押的。

正确

错误

14、根据日本法律,营利性法人可以购买日本的农地。

正确

错误

15、我们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正确

错误

16、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

正确 错误

17、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无需重视空心村问题。

正确

错误

18、党管农村工作不是我们的传统。

正确

错误

19、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正确

错误

20、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

错误

21、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和收益。

正确

错误

22、农民的宅基地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

正确

错误

2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求省级政府统一部署若干试点。

正确

错误

24、根据日本法律,日本的农地不可以自由买卖。

正确

错误

25、人口学上的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正确

错误

26、社会学上的城镇化是农村地貌转变为城市景观的过程。

正确

错误

27、经济学上的城镇化主要是城市文明覆盖农村,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

正确

错误

28、经济学上的城镇化则是由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正确

错误

29、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

正确

错误

30、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求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

正确

错误

31、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求以( )为纽带。

农户家庭经营

社会化服务

合作与联合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32、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求以( )为支撑。

农户家庭经营

社会化服务 合作与联合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33、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我们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 )。

优先方向

唯一重点

核心

根本指导

34、( )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

工业

农业

城市

农村

35、农村中的“三留守”不包括( )。

留守儿童

留守妇女

留守老年人

留守青少年

36、我们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 优先方向

唯一重点

核心

根本指导

37、(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科学的宏观调控

科学的财税体制

38、( )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落后的农业经营体系

城乡二元结构

城镇化水平低

生产力不高

39、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赋予农民( )的财产权利。

较少

更少

更多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40、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 )为核心的城镇化。

农业

工业

生产力

41、我国农民的收入结构分布( )。

很均衡

不均衡

相对均衡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42、在供求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还要( )。 上涨

下降

波动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43、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 )给予补偿。

现有用途

原用途

市场价

政府定价

44、对于使用强度比较高的土地,应该适当地( )。

停止开发

弃之不用

加紧开发

休养生息

45、( )于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大

十八届二中全会

46、( )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大

十八届二中全会

47、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

制度保障

核心

基础

内在要求

48、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 )。

制度保障

核心

基础

内在要求

49、( )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市场

财政

政府

政权

50、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

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 )。

制度保障

核心

基础

内在要求

51、我们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逐步

直接

间接 迅速

52、我们要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 )。

逐步解体

不断波动

总体稳定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3、我们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

分化

均等化

差别化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4、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 )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吃饭问题

住房问题

交通问题

发展问题

55、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 相同

相融合

相分离

相适应

56、我们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 )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业

农民

)。 农村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7、我们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 )成为体面的职业。

农业

农民

农村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8、我们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 )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业

农民

农村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9、我们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 )为重点。

吸引学生人口务农、培育职业农民

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业余农民

吸引学生人口务农、培育业余农民

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

60、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 )。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支持农村

工业带动农业

61、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 )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产技术先进 经营规模适度

市场竞争力强

生态环境可持续

62、我们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就要提高( )。

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

农民的劳动强度

63、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要求我们( )。

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核心

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

重视空心村问题

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6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济市场化

政治民主化

65、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求( )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6

6、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 )。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改革市场监管体系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67、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

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

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 6

8、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求( )。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9、我们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工农互惠

城乡一体

70、我们要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 )经营。

规模化

独立化

专业化

现代化 7

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包括( )。

宅基地

公共设施

公益性用地

经批准合法使用的乡镇企业建设用地 7

2、完整的所有权包括( )等权能。

占有

使用

收益

处分

73、农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需要符合( )。

规划

用途管制

国际规则

以上选项都正确

74、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非所有者可以处分财产的特别情况包括( 签订合同已经注明,一方委托另一方处理财产

企业破产或兼并,由法庭或其他联合组织清算

国有企业

私有企业

75、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要求( )。

农村支持城市

努力公平地对待农民

珍惜土地

)。 农业支持工业

76、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 )。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以上选项都正确

77、我们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

落实集体所有权

稳定农户承包权

放活土地经营权

落实农户所有权

78、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我们要( )。

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79、关于“谁来种地”,我们要鼓励发展( )等新型主体。

大力扶持家庭农场

专业大户

农民合作社

产业化龙头企业

80、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我们要树立( )的理念。

部分治理

依法治理 综合治理

城镇人口范文第2篇

1 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1.1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速度较慢

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不断的吸纳农村劳动力, 农村非农产业也迅速发展, 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企业不断的发展, 农村企业也在城镇化, 农村的劳动力也逐步的城镇化, 但是城镇化的效率比较低。我国城镇与农村二元化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遇到诸多的阻碍, 首先便是受到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 难以真正的将身份变成城镇居民。我国农村劳动力收入不稳定, 无固定工作, 总是在不断的换工作, 收入低并且不稳定。暂时在城镇的农村劳动力享受不到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 导致其在城镇生活的压力大大增加。

1.2 我国农村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对农民的正规职业培训, 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比重严重不足, 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投资薄弱。长期对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忽视造成了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素质偏低并且掌握的职业技能过少, 绝大多数农民并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在我国城乡公共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投资不均衡的情况下, 我国农村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人力资本逐渐流向城市。流失劳动力普遍以升学的方式发生的人力资本流失。在农村农民都以升学为唯一目标, 把考上大学看成是脱离农村唯一路径, 导致农村人力资本进一步流失, 同时, 离开农村的高校毕业生当中少有人回农村工作。导致高素质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失不断加剧。

2 农村人口城镇化建议

2.1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要实现城乡全覆盖, 对城镇和农村采用相同的标准, 加强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构建, 全面覆盖农村人口, 不断的提高养老保障的水平。在农村医疗方面, 完善农村医疗制度, 为农村人口在城镇养老和就医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2.2 制定鼓励政策进而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

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首先遇到的就是就业问题。鼓励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 增加对企业的财政补贴, 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更多的人创业, 加强城镇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 为更多的进城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

2.3 加快推动农村征地改革

目前, 农村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却很缓慢。完善农村征地制度, 可以使农村人口城镇化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加快人口城镇化的目标。

2.4 推进农村特色城镇化

精准选择农村特色示范城镇, 以特色示范小城镇带动我国农村城镇化。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实施宅基地统一规划和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 在农村地区范围内实现农村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加快发展二、三产业, 加大企业的扶持, 增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根据农村人口流动的趋势,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尊重人口城镇化转移的规律, 使农村劳动力向具有较强就业吸纳能力的城市集中。

在制度方面, 加快完善户籍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 要深化土地、户籍、住房、教育培训等制度改革。加快完善离农机制, 将进城后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社区管理, 参与社区建设, 享受社区服务。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转以后的政策, 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加强多元化职业教育培训, 满足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需求。现如今农村人力资源因素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之一。不断加大科技教育的推广, 不断提升农村人口素质, 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通过对农村人口进行培训着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从而实现我国的城镇化建设。

摘要:目前, 在我国进行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转而不移”的情况。通过分析为何农村人口表面上城镇化了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城镇化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 农村人口不断的涌入城市, 如何统筹规划农村人口就业体系, 制定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有效措施, 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 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人口

参考文献

[1] 李刚.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纵横, 2013 (5) :69-72.

城镇人口范文第3篇

1.1 年龄特征

在年龄结构上, 哈市农业转移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居多, 其中, 第一类和第二类转移人口, 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主要处于19—59岁年龄段, 约占86.2%;第三类转移人口主要处于60岁以上的年龄段, 约占9%;第四类转移人口主要处于15—18岁年龄段, 约占5%左右。可见, 第一、第二类转移人口占绝大多数。

1.2 性别构成:男性居多, 女性增速明显

至2015年, 全市农业转移人口中, 男性人口占57%, 女性占43%, 男性占多数。与2012年相比, 转移人口中男性和女性分别约增加1和1.5倍, 中青年女性流入人口增速明显快于男性。

1.3 转移模式:家庭转移模式逐步增多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土地流转的全面铺开, 以随迁家属身份进城的人口逐步增多, 特别是学龄人口。据教育部门统计, 2015年哈市随迁子女就读小学的约增长10.5%, 读初中的约增长6.2%。这表明, 人口转移逐步转变为家庭化的模式。

1.4 文化结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

哈市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 相当于初中没毕业的水平, 其中, 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的人口分别占2%、35.6%, 50.5%, 10.4%和1.5%,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8.1%。

2 哈尔滨市农业转移人口分类市民化的对策

哈市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大、市民化程度低, 面临着社会融入难、收入呈非持续性且总体偏低、社保参保率偏低、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大等困境, 通过整群的方式和统一的路径难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型。因此需要通过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哈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1 关于第一类群体 (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

总体来看, 第一类转移人口基本实现了经济市民化。一方面, 对这类群体进行就业培训, 引导其规范就业, 提升收入水平和预期。要特别注重符合市民化发展需要的非农产业的技能培训, 使其有能力从事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并且收入稳定的工作, 提升其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 建议政府适当承担这类转移人口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成本支出, 降低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

2.2 关于第三类群体 (老龄化人口)

此类老龄化转移人口在经济市民化和人的市民化两个方面均需要做出转变。经济方面, 应建议或鼓励其参与社会保险, 或者政府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特殊的老龄化群体进行生活补助, 减轻转移人口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于仍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 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增加家庭的财富积累。从人的市民化方面来看, 此类老年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是需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宣传、社区教育、培训等, 在最大程度上使其改变原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尽可能使其接受现代的观念, 尽早的融入现代城市。

2.3 关于第四类群体 (城市出生的农民工)

这类农民工群体具备了经济市民化的基础, 处于人的市民化阶段。在其市民化过程中, 应通过教育宣传增强其社会认同感, 减小在城市生活的心理落差。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培养其自尊自强和公民平等意识, 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 使其对城市的期望与城市对他们的接受程度接轨。

目前哈市城镇化建设处于关键节点, 由追求规模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升已迫在眉睫, 其中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关键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的参与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 既要防止过度市民化, 也要防止市民化不足, 从而持续健康地推进市民化进程。

摘要:哈尔滨是农业大市,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1.7%,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使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然而,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的现实, 日益成为提升哈尔滨新型城镇化质量与速度的羁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度, 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已经成为目前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城镇人口范文第4篇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成本分担机制的内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城市获得非农职业, 取得城镇户籍, 转变社会角色, 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各类社会保障权利而逐步融入城市, 成为真正城市居民的过程[3]。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仅是实现身份和职业的转换, 还要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扎根,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 享受与城市市民完全相同的待遇和社会权利[4]。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 是指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定居生活并获得相应福利待遇和均等化公共服务等所需进行的各种经济成本投入, 包括就业成本、保险成本、住房成本、医疗卫生成本和基础设施成本等[5]。其中, 政府主要承担职业培训和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就业岗位等方面的部分成本;企业主要承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保障性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就业岗位等方面的部分成本;个人在各方面成本分担中均承担少量成本。

2 对株洲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的量化分析

2.1 株洲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范围界定和测算方法

目前, 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在范围界定、测算方法等方面看法不尽一致, 因此计算结果差异较大[6]。为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测算结果, 首先, 将株洲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划分为职业培训成本、社会保障成本、保障性住房成本、城镇基础设施成本、私人增加的生活成本。在此基础上, 通过分类加总计算、设置权重及函数比较法计算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中所占比重。

2.2 对株洲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测算

2.2.1 职业培训成本

职业培训成本包括就业创业成本、技能培训成本、职业教育成本等, 根据《株洲市统计年鉴》 (2014年) 和政策依据, 对60万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等需要政府投入资金60668万元, 个人承担费用26 544万元。

2.2.2 社会保障成本

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成本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方面。本文根据株洲市城镇职工缴纳的上述每一项社会保障收入及对应的期末参保职工人数, 分别计算出对应的社会保障成本。2014-2020年, 株洲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移的社会保障成本, 由政府部门承担部分为516 801万元, 企业承担部分为1 711 991万元, 个人承担部分为3 412 251万元, 政府、用人单位 (企业) 和个人的分担比例为1.5∶5∶3.5。

2.2.3 保障性住房成本

保障性住房成本指为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能在城市安居而必须进行的最低资金投入, 包括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2014-2020年, 株洲市农业转移人口共为60万, 人均承担的住房成本为12 011元 (中国中部地区为9 512元) , 2014-2020年全市农业转移人口保障性住房总成本为720 060万元。国家补贴金额为150 038万元, 企业承担部分为480 015万元, 个人承担保障性住房成本为90 007万元, 政府、用人单位 (企业) 、个人分担比例为2.1∶6.7∶1.2。

2.2.4 城镇基础设施成本

依据《株洲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的测算, 2014-2020年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为1 000.9亿元。城镇人口每增加一人, 城镇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增加135 807元。2014-2020年, 株洲市新增农业转移人口为60万, 城镇基础设施总成本为8 148 420万元。因此, 2014-2020年, 株洲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移的城镇基础设施成本, 由政府部门承担部分为3 259 368万元, 企业承担部分为4 074 210万元, 个人承担部分为814842万元, 政府、用人单位 (企业) 和个人的分担比例为4∶5∶1。

2.2.5 私人增加的生活成本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需要增加的私人生活成本包括除去住房成本及市民化前 (参照全市低收入户) 的方方面面的生活支出, 根据《株洲市统计年鉴》 (2014) 中的相关数据, 将2014年株洲市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 (不含居住) 减去低收入户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 (不含居住) , 推算出2014年株洲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需要增加的人均私人生活成本为9 754.31元, 2014-2020年, 株洲市新增农业转移人口为60万, 因此, 2014-2020年私人增加生活成本为585 258.6万元。

综上所述, 2014-2020年, 全市60万名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所需投入包括政府、用人单位 (企业) 、个人三方投入, 共计投入13 173 301.6万元, 其中, 政府需要累计投入4 115 975万元, 用人单位 (企业) 需要承担6 357216万元, 个人需要承担2 700 110.6万元。政府、用人单位 (企业) 、个人分担比重约为31.2%、48.3%和20.5%。

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

根据上述的数据, 确定各自的权重值, 利用公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Y=Ci1*政府分担权重i+Ci2*用人单位分担权重i+Ci3*个人承担权重i (其中i=1, 2, 3, 4, 5) , 通过计算得出结果Y为4907353.121万元, 以此作为基准值, 再次计算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所分担部分的权重值, 通过公式:

Y1=政府分担成本*政府分担权重+用人单位分担成本*用人单位权重+个人分担成本*个人权重

得出Y1为5 840 519.489万元, 比较Y和Y1, 可以看出所设置的权重值为优。

4 政策建议

要妥善处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中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的关系, 保证政府、企业、个人履行成本分担机制中的应尽职责, 亟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4.1 落实政府在成本分担机制中的工作任务

政府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的推进中, 承担着重要的引导、投资和服务等方面任务, 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建设用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相关机制与办法, 能为成本分担机制的落实提供重要的资金、土地、服务保障, 加快实现株洲市全域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4.1.1 制定出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住年限挂钩办法

依据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政府为引导, 建立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住年限挂钩办法, 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的履行提供城镇服务保障。以居住证制度为载体, 依据居住证持有人在株洲市城镇地区连续居住的年限, 为其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 探索建立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住年限挂钩的具体办法。

4.1.2 加快发展二、三产业, 提升城镇就业吸纳能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引导企业加大产业项目投资, 为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航空、汽车、服饰为主导的第二产业, 逐步提升第二产业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容纳能力。加快服务发展, 鼓励发展旅游、商贸、物流和家政等产业, 不断增强城镇就业容纳能力。

4.2 监督企业履行在成本分担机制中的相应职责

依据株洲市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核算和分担机制研究, 企业在职业培训、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三大领域, 承担着重要职责。

4.2.1 引导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以“培训一人, 就业一人”“就业一人, 培训一人”为目标, 由政府进行投资、补贴和引导, 以企业为实施主体, 全面实施“株洲市万名人才蓝领精英人才计划”, 使全市有培训愿望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至少接受一次或以上的技能培训。组织中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和技工院校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教育培训, 与街道、社区合作, 举办灵活多样的社区培训, 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依托创业培训机构, 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 根据培训对象特点和需要组织开展创业培训, 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 提高培训对象的创业能力。

4.2.2 监督企业承担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成本

探索养老保险全民登记参保, 详细记录参保者个人基本信息、社会保险缴费信息和权益, 逐步建立全民参保长效机制。以劳动合同为主要形式, 确立个人与企业的劳动关系,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就业权益提供保障。要求各企业制定公司企业保险制度, 为进入企业工作的农业转移人口购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履行企业在社会保险方面应承担的成本分担职责。加强与工商、税务和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 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比例, 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意识, 实现应保尽保。

4.3 引导个人承担在成本分担机制中的应尽义务

以株洲市全域为试点范围, 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通过土地流转、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自身经济能力, 引导个人有意愿、有能力的承担成本分担义务。

4.3.1 引导农民自愿进行“市民化”转变

土地流转后, 进入城镇经商或办企业的农民, 可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和兴办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其子女可在县市区教育部门指定学校就学, 享受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 使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进城落户。设立土地流转奖励基金, 对参与土地流转的乡镇、村集体、企业、农户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参与土地流转, 促使农民积极进城落户。

4.3.2 保障农民有能力进行“市民化”转变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益, 为土地流转的实施奠定权属基础。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交易试点, 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权益有效实现形式, 为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市民化”成本资金拓宽途径。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民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 或由政府出资控股成立村镇银行, 探索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机制,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进一步提升农民经济实力。

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保障是成本分担机制, 个人成本、企业成本和政府成本共同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成本分担机制,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主要分为职业培训成本、社会保障成本、保障性住房成本、城镇基础设施成本和私人增加的生活成本5大部分, 通过设定各项成本的权重值, 计算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总成本为4 907 353.121万元, 以此作为基准值, 通过比较确定权重值的优越性。利用这种方法有助于为推进株洲市全市范围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建议, 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新型城镇化,湖南省株洲市

参考文献

[1] 眭海霞, 陈俊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 2015 (2) .

[2] 金三林.“十三五”时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省内就近市民化的路径和建议[J].经济纵横, 2015 (8) .

[3] 李心雅.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度量[J].中国经贸导刊, 2014 (9) .

[4] 傅东平, 李强, 纪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 2014 (4) .

[5] 蔡瑞林, 陈万明, 张丽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成本分担的博弈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2) .

城镇人口范文第5篇

摘 要: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中国西部人口素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西部人口素质问题量化模型,为合理解决西部人口素质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西部人口素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

引言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是综合分析给定对象多种模糊因素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判别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将其各影响因素分成若干等级层次,并按等级层次对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一、西部人口素质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中国西部地区12省(含区、市)人口素质确定为层次分析模型的目标层,在这一总目标下,可将影响西部12省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分为“健康因素”、“科学文化因素”和“思想道德因素”等三因素[2],并将其作为模型的准则层,以此为基础,考虑11个具体评判操作因素作为方案层。层次结构(见图1):目标层为A;准则层为:B={B1,B2,B3};方案层为:C={C1,C2,C3,…,C11}。

二、各因素权重的确定

设ω=(ω1,ω2,ω3,…,ωm)(ωi≥0),为模型中某层因素的权重,是该层上的模糊子集,且满足ωt=1。根据情况的异同,采用因素间两两判断比较,即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定量表示,得到每个因素的权重。

通常采用0.1~0.9标度法对某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给予定量描述,其中aij=0.5表示因素与自己相比同等重要;若aij∈〔0.1,0.5),则表示因素xj比xi重要;aij∈(0.5,0.9〕,则表示因素xi比xj重要(见下页表1)。

三、模糊综合模型的评价

综合评价是对多种因素所影响的现象或事物进行总评价,即根据给定的评价条件,对每个对象赋予一个非负实数——评价结果,再据此排序。

1.模糊综合评价的建立。当模糊权向量W,单因素模糊评价R已知时,作模糊变换:

A=ωR=〔α1,α2,…,αn〕r11 r12 … r1nr21 r22 … r2n… … … …rm1 rm2 … rmn=(b1,b2,…,bn)

其中,bj=(αi> rij),(j=1,2,…,n)。

A为模糊综合评价集,bj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其主要综合考虑了受中国西部人口素质中的单个因素影响时,评价对象对备选集中第j个因素的隶属度。由于无现成单因素隶属函数可采用,本文通过专家评判法来确定,即让每个专家对表中评价对象的内在因素“高或多、较高或多、一般、较低或少、低或少”的对应处选择一项,然后统计和归纳,得到对应的隶属度。

2.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处理。取以bj为权数,对各个被选因素vj进行加权平均的值为评价结果。即v=bjvj/bj。

3.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在中国西部人口素质综合评价中,不仅需要的因素较多,而且一个因素还有多个层次。因此,需要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即先按照最低层次的各个因素综合评价,然后一层一层依次向高一层评价,直到最高层,则得到最后结果。若将因素作了κ次划分,则第κ次(κ=1,2,3,…,κ-1)划分的单因素评价,应是κ+1次划分的模糊综合评价。评价要从最后第κ次划分的诸因素开始,一级一级向高一级评价,一直到第1次划分为止(见表2)。

四、模型的层次求解

按照模糊综合评判的内涵,根据中国西部人口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各层次的权重系数,对西部人口素质的因素值划分,即u={u1,u2,u3},u1={u11,u12,u13,u14},u2={u21,u22,u23,u24},u3={u31,u32,u33}(如表2所示)。

每类因素的权重进一步划分为:W={b1,b2,b3}={0.25,0.35,

0.4}。W1={a11,a12,a13,a14}={0.167,0.283,0.292,0.258};W2={a21,a22,a23,a24}={0.192,0.242,0.283,0.283};W3={a31,a32,a33}={0.267,

0.367,0.367}。

为了解决模糊评判西部人口素质高低的值,将人口素质各因素划分为5个等级,其取值范围定义为〔a,b〕,并按步长h=(h-α)/5离散为6个值,得到被选择集。将其具体化,若a=1.0,b=2.0,则被选择集V={1.2,1.4,1.6,1.8,2.0},同时,为充分利用综合评判包含的大量信息,对各评分进行加权平均,则获得总分,即西部人口素质高或低的数值。经过3级综合模糊评价得到西部人口素质值v为:v=bjvj/bj=1.48。

由评价集可知,该西部人口素质值偏低。

结语

通过对西部人口素质问题的分析,即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方法,将各影响因素分为若干等级,按其等级进行综合评判,所以,在开始做一级单因素评价时,从量上处理因素的模糊性,从而保证更确切地反映各因素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由于两级以上的评价将人为主观因素限制在很小范围内,因而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人口素质是由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等素质构成的,只有西部健康、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保证西部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因此,中国应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西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推进早期教育;大力发展西部教育、科技事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思想道德建设步伐,全面提高西部人口思想道德素质,最终将西部的人口压力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 聂思林,任小林.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指挥员决策能力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09,(7):68-70.

[2] 吕红平,张呈琮,陆华杰,和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状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85-86.

Analysis for the Quality of China Western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ZHANG Xie1,YANG Li2

(1.School of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2.Jiuq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uquan 735000,China)

Key words:the quality of China western population;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riteria system for evaluation

[责任编辑 王玉妹]

上一篇:城镇化会议下一篇: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