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调查报告范文

2023-06-16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医患关系已经受到了挑战,转变传统医患关系,基于“不失人情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采用“德法并治”理念处理医患关系,缓解当前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医疗体制,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不失人情论;以人为本;德法并治;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具有明显的人文属性,经典名著《不失人情论》通过探讨医患关系讲述了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但是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教授,而对于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没有更多的重视。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了我国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1]。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对我国医患关系进行了概述,然后讲述了中国医患关系日渐紧张的原因,最后从“不失人情论”角度探讨了医患关系的处理技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我国医患关系概述

医患关系属于医学伦理学的范畴之一,其着重注意医生道德义务和医患之间的关系。《周礼·天官》、《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都对医德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而且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医乃仁术”的理念,树立了“医以活人为务,以仁爱救人,以心赴救”的行医原则,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当前,医患关系从沉默演化成了紧张,然后成了冲突。我国医疗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医疗行为还是具有“高风险”特性,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常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感,而且医务人员还应该履行普及医疗知识的义务,无形之中增加了医疗人员的压力。但是某些患者在“情急之下”很难准确把握情绪,造成了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归根结底还是“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要“以人为本”,做到不失人情,在解除病人痛苦的同时,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2]。

二、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在我国医患关系愈加紧张,医院冲突不断升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很多,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因: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医院内部制度不完善和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等。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新观念不断涌现,传统道德观念受到挑战,道德滑坡的情况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使得某些医生感到“委屈”,患者觉得“不公平”,双方之间难免出现矛盾。此外,法律制度不健全,难以“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再加上医院内部管理不完善造成药价虚高,某些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医院,影响医患关系。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下,某些无良媒体人介入,夸大某些医疗事故进一步恶化了医疗关系。

三、把握处理医患关系的几条措施

把握处理医患关系应该“以人为本”,不仅仅要照顾到患者的感受,而且要重视医生的感受,以“不失人情”的方式缓解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院氛围。

(一)完善医患关系处理体制,从医学教学入手处理医患关系

完善医患处理体制应该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着手,明确医患关系属性,建立公众信服的医患纠纷鉴定制度。对于有所疑问、指手画脚的患者,医疗人员应该耐心讲解,从通俗易懂的角度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安抚患者。摒弃传统技术教学观念,将医德教育纳入医疗教育范畴之内,注重学校文化中的德法教育,在临床实践阶段提高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让医疗工作人员能够利用法律知识来维护处理医患关系,并且严格遵守医德[3]。

(二)尊重自助,严守医密,重塑医患诚信关系

重塑医患诚信关系是解决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则,也是“不失人情论”的基础。转变医疗工作人员和病人角色的地位关系,降低医生对患者的控制程度,给予病人健康、舒适、轻松的就医环境。尊重自主要求医疗工作人员能够如实准确的告诉病人病情,保护患者的知情同意与知情选择权利。一个“聪明”的医疗工作人员还应该从患者角度出发,“隐瞒”某些病情真相,进行必要的善意隐瞒。此外,医疗工作人员还应该无条件的为患者保密,但是医护人员应该站在更高的道德高度上,对于那些不正当行为给予揭露。

(三)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注重公众与效用统一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法律方面规定医生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将医患关系处理归纳到行政法律范围内,比如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注重公众与效用统一首先要注意卫生政策与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用统一,做到资源合理化分配,同时也要保证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统一公正,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有效、公平、公正的处理医患纠纷事件。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医疗工作人员应该以“不失人情”的观念去合理有效的处理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疗环境,提高我国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木尼热·候赛因,邹韶红,佟钙玉.风湿病合并抑郁症状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30):127-128.

[2]王云岭.从医德价值观念的建立看医德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16):19.

[3]張鑫,王学春.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理念创新与模式建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9-450.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东华大学,上海 201620

摘 要 文章旨在探讨新媒体近年来在医疗行业的运用,它的发展对改善医患关系产生了哪些正面积极的影响,以及目前它在促进医患关系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并对其未来的改进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医院;第三方;线上医疗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医疗模式已经不能跟上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和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成为医患矛盾不断凸显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医院和第三方开始以新媒体为渠道,搭建起各式各样的线上医疗平台,来实现一系列医疗服务功能,以探索新的医疗模式。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指出,媒介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医患关系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1 新媒体在医疗行业中的运用

近年来,新媒体在医疗行业中呈指数倍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为数不少的医院将新媒体运用于对患者的服务中,如杭州市第一医院开通微信服务,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推出官网预约服务,重庆三军医大西南医院推出“健康西南”手机App。同时,第三方医疗服务类(整合各大医院资源,提供咨询/挂号/预约等服务)和医疗用品类(整合各大实体药店资源,买卖医疗用品)网站/App也大量涌现,“春雨医生”和天猫医药馆就是两个很典型的案例。

这些平台为患者提供了看病就医“一条龙”服务。患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查询到和医院、医生相关的资讯,提高对医方的认知度,并在线上进行咨询、预约挂号、查询医院地图、查询检查报告、缴费、评医、购药等操作,从而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更实惠的医疗服务。

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全国1 108家三甲医院①中,约76.4%已开通自身的新媒体渠道(有医院自身建设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官网或App),约82.9%已入驻第三方医疗平台。

此外,为了获悉受众对线上医疗平台的了解和使用情况,我们开展了相关调研活动,共回收有效样本215份,样本分布情况如图1。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80.47%)被调查者对这些线上医药平台有一定了解。其中,将近一半(45.58%)的被调查者有过使用线上医疗平台的

经历。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了解到:目前,线上医疗平台的功能已经非常强大,无论是在医院层面还是患者层面,它们的普及率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说,新媒体在医疗行业的运用已经有了相对的深度和广度。

2 新媒体的运用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2.1 新媒体在促进医患关系方面的积极影响

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或载体,它是积极、能动的,媒介自身应该进入到内容和效果的建构当中。新媒体广泛深入地运用于医疗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患关系,而这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缓解因医疗资源有限或分布不均造成的矛盾。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延伸”。新媒体技术使得人的延伸得到了全面的拓展,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不复存在[1],这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缓解因医疗资源有限或分布不均造成的矛盾意义重大。

从跨越时间差异的角度来说,最典型的就是线上挂号缴费功能。

目前,医院门诊“三短一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患者排队时间长,就诊等待时间长,检查结果等待时间长,医师诊疗时间短。新媒体在缓解这一问题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據浙江绍兴的诸女士反馈,她曾多次通过医院的官网进行挂号,在新媒体医疗平台出现之前,传统的就医模式是到医院窗口排队挂号、在候诊区等待叫号、之后再去窗口缴费取药,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长,需要多次重复排队。新媒体医疗平台出现后,患者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通过预约的不同时间段前往医院就诊,缴费通过医院的官方App或自助服务机搞定,大大缩短了就诊的时间成本。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有利于缓解由于医疗资源有限造成的医院导诊台与挂号窗口的拥挤问题,节省患者的等待时间,并且有效提高了医院服务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程度,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手段。超过85%的被调查者表示,选择使用线上医药平台是为了提早预约,从而节省就诊的等待时间。

跨越空间差异不仅体现在患者能够足不出户享受预约、咨询等服务上,更体现在异地挂号和远程医疗多个方面。

在问卷调查中,49.77%的被调查者表示线上医药平台非常省力,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药品、咨询医生。其次,新媒体减少了就医的地域差别,为异地挂号提供了方便。受地域医疗水平的限制,二、三线城市的一些患者需要到一线城市的医院接受治疗。在以往,这些外地患者与当地患者在挂号上相比处于弱势,往往面临着挂号难的问题,但新媒体医疗平台使各大医院的号源直接面向全国。除此之外,远程医疗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地域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矛盾。

(2)缩小医患之间的认知鸿沟,实现有效沟通。2014年3月5日中午,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一名患者饮酒呕吐后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者亲友纠集数十人到医院“讨说法”,一度包围值班医生。

2016年10月3日,山东莱钢医院,陈某因女儿在该院出生2天后死于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等综合症状,砍死一名儿科医生。

2016年12月14日,四川省骨科医院一名急诊医生在处置一起疑似醉酒摔伤骨折的病例时,被患者陪同人员打伤。起因是患者要求住院,而医生担心患者酒精中毒,便建议对方先到综合性医院处理醉酒问题,双方由此发生冲突……

导致此类医患矛盾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沟通不畅。医患关系存在着天然的认知鸿沟,医院及医务人员是一个专业信息群体,而患者处于信息弱势。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技术期待值过高以及治疗疾病的急迫性,往往使患者忽视了治疗过程的风险[2]。此外,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投诉渠道也使得冲突进一步加剧。

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须促进医患沟通。医院和第三方可以通过新媒体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疾病诊疗知识和康复知识。患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提前咨询多位医生,从而对病情有个初步的了解。在问卷调查中,约23%的被调查者认同新媒体具有科普性的特点,表示能通过其学习到更多的医学常识。接受访谈的大部分受众也表示,如果平时身体出现不舒服,会先通过网络去查询一下病情,对病情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新媒体了解到一些检查的必要性,从而不会认为医生是为了牟利而给自己开了不必要的检查单。

患者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提前了解医生的相关信息,包括其服务态度和擅长领域,从而选择合适的就诊医生。戴菲菲的一项研究表明,有75.2%的患者表示其他网友对医生的评价会影响自己下次就诊时对医生的选择,87.4%的患者表示自己上网了解的情况对自己选择就诊医院起到决定性作用或者有一定影响[3]。

新媒体不仅是医患沟通的平台,也发挥着第三方的中介作用,它具有机构设置和利益效益上的双重独立,避免了与医方和患方之间的共谋和庇护,真正发挥出信息公开和信息沟通的作用[4]。

新媒体带来了医患之间关系的重塑,医院通过官网为患者提供专业知识,患者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医药平台搜集需要的信息,患者不再处于信息弱势。掌握了更多信息的患者享有了更大的主动权,这对医患双方之间的互信和沟通是非常有利的。呂宜灵等国内学者将现阶段医患关系定义为“共同参与型”现代医患关系,即患者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医疗行为过程中,医生也不再具有医术上的权威,而是寻求与患者的合作[5]。

新媒体还为患者解决了投诉难的问题。新媒体为患者表达不满、公开透明地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它给了患者话语权,这既有利于患者情绪的宣泄,也为医院及医务人员改进服务提供了建议。

2.2 新媒体在促进医患关系方面的不足与改进

建议

新媒体在促进医患关系方面也存在着短板和缺陷,比如它的功能和服务不够完善,影响了患者的用户体验。若这些短板和缺陷不得以改善的话,患者的满意度难以进一步提升。

在查询功能方面,一位上海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希望今后新媒体平台可以和医院即时情况相联系,能让患者查看到医院挂号、病床、输液点、医疗器械的饱和程度,优化就医流程,进一步缩短等待就医的时间。一位来自秦皇岛的受采访者提出,希望新媒体医疗平台能在治疗过程中更好地记录病情。在医生复查时间间隔中,也能根据病情的变化给出不同建议,方便用户随时“复查”。此外,目前各个医院建立的线上医疗平台大多是孤立的,规范和标准不统一,导致了诊疗和健康数据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共享和应用变得异常困难,数据围墙难以打破[6]。这种查询上的困难不利于医生增强对患者的了解,从而难以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意见,有时甚至会导致诊断失误。

新媒体可以通过技术的完善来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整体功能和服务,如运用云计算来处理大数据。大多数电子医疗保健系统中的数据库较为庞大,可依托云计算技术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整理[7],从而在用户发送应用请求时,第一时间调出其所需数据。云计算也可打破制约查询功能的数据壁垒,通过资源整合、统一管理,保障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的标准统一,提高医方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互动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线上医疗平台的互动性建设是大部分受访者的共识。受众希望能增强与接诊医生的互动,通过线上平台向接诊医生进行前期咨询和后期交流。医患之间通过线上平台加强沟通,有利于医患之间的互通互信,避免不必要的医患误解或纠纷。除此之外,问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被调查者认为线上医药平台具有患患沟通的特点,可以认识到类似症状的病友。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患者增强对疾病和医方的了解,从而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因此,应将新媒体医疗平台建设成一个医患之间、患患之间高效互动的平台。平台除了应该给医生和患者之间提供更直接、更精准的医患配对交流系统,其自身也应该扮演重要媒体或者中间人的角色,在医生与患者不能直接互动的时候,对患者的基本问题进行洞察分析,发布相关内容解答困惑。同时,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分类,搭建起医患之间、患患之间能自由交流的线上“社区”,实现有效

沟通。

3 结束语

近年来,医患矛盾进一步凸显,这与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发声权、社会不良心态借助新媒体寻求宣泄有着一定的关联。但线上医药平台为缓和医患矛盾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对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得益于新媒体技术带来的红利。因此,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地加以运用。而医疗领域的新媒体建设,是新媒体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未来,新媒体必将在更广阔的领域给社会带来更深入的改变。

注释

①360百科.全国三甲医院名单.

参考文献

[1]王鲁铨.麦克卢汉媒介视角下的微博时代——基于“媒介即信息”理论的思考[J].新闻窗,2012(6):39-40.

[2]余开焕,余红松,马鹏.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J].中国数字医学,2014(11):106-108.

[3]戴菲菲.网络环境下医患关系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4]蔡博宇,徐志杰.互联网医疗对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6(10):9-11.

[5]吕宜灵,周尚成.我国现代医患关系的模式及形成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5):305-306.

[6]张筱烽,林晖.基于“互联网+医疗”的网上健康服务业有关问题研究[J].四川医学,2016(6):681-685.

[7]彭欣元,周焕.医联体背景下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6(1):147-148.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加强沟通 促进和谐 医院 医务人员

近年来,医患纠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医患矛盾作为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全国各地多家医院频繁发生轰动社会的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一项数据调查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医患矛盾激化有诸多因素,其中,长期以来医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医院是医疗纠纷的高发部门。随着中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全面推行,独生子女对于社会和每一个家庭来说,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儿童的健康、保健的意识逐渐增强,对患儿在医院所应享有的诊疗服务期望值也就越来越高。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童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中,有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因此,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是摆在医院和医务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

笔者所在的昆明市儿童医院是云南省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有着90余年的历史。90余年来,承载着几代儿医人爱心、奉献、团结、创新的儿医精神,儿童医院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地发展壮大。然而,近几年来,医院医疗纠纷频发,医疗投诉屡见不鲜。连续几年来,医院在昆明市万人民主评议行风满意度测评调查中,因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医患沟通不够而收到的群众意见或投诉很多。在众多的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中,有接近80%的是因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解释不到位造成的。患者家属集中反映的意见大多是因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耐心,患者家属不清楚孩子病情、不知道检查结果、不知道用药情况等等。归结起来,患者家属与医务人员缺乏沟通,医患沟通不畅是首要原因。正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正常交流与沟通机制,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家属选择信访或投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要处理好医患关系,首先要找到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笔者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医护人员和患者方面的原因,还跟我们每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有关。

一、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1)政府补偿机制方面的问题。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属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理应以各级政府拨款为主要补偿渠道,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其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但事实上,我国的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在发达国家,政府医疗卫生事业支出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平均在5%~10%,而我国仅只占到5.1%。

昆明市儿童医院是国家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政府财政部门对医院的经费投入非常有限,根据医院的性质和级别,按照政府部门下达的编制人数,每年仅给予划拨少量的财政补助人员经费,大概只有1万元/人左右。而医院的大部分开支均需要自己筹集资金来解决。如支付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购置新设备并进行维护,医院水、电、气的开支,医院的改、扩建工程以及医院的管理费用等。为了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医院在政府无偿划拨了113亩土地的条件下,自筹资金在昆明的南市区新建一所儿童医院。而对于建院的投资、装修、搬迁、购置设备、配备人员等所有支出政府均没有任何投入,都得靠医院通过向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医院每年须向银行还本付息,使得财务负担过于沉重。为了生存和发展,医院只有给医生下达任务指标,增加门诊、住院人数,才能保持医院的正常运营。在繁重的工作中,医务人员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家属交流。(2)医疗体制改革尚需完善,医疗保险体制还不健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体制也发生变化,国家通过推行全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但是,对于儿童医院的患者而言,儿童医保报销比例偏低,大部分的药物和治疗费用均由患者家属承担。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家属需要承担高额的诊疗费用,心理承受能力逐渐下降,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不断上升,如果期望得不到满足,有可能将怨气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医务人员俨然成了他们的“出气筒”。(3)新闻媒体不实的、负面的宣传报道,使得社会舆论“一边倒”。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媒体为维持和增加自身的受众群体,竞相推出大众感兴趣的热点新闻,以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作为潜在患者的记者媒体,一部分记者为了赢取新闻的看点和喙头,每当在医疗机构发生医患纠纷时,在没有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经过的情况下,总是选择站在患者一方,千方百计地对医疗事件采取夸大事实、刻意渲染等手段进行炒作,使得社会舆论“一边倒”,直接影响社会各界对医院的客观评判,助长了一些本就对医院有偏见的患者不良情绪,致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2.医务人员方面的原因。(1)医院服务不到位,个别医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偏低,服务态度差。随着现代医学从原来的生理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医学模式之上。但是,在医院,一部分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人性化服务理念。个别医务人员意志薄弱,医德观念不强,认为患者来医院就诊是有求于他,没有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服务态度差,出现生、冷、硬的行为。(2)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由于要应对更多的患者,在与患者诊疗的过程中,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由于儿童医院的服务对象均为0~14周岁以下的儿童,患儿基本上不会自己表述病情,通常需要靠患者家属来描述,或者依据医生的经验和检查来诊断。因此,儿科也俗称“哑科”。故对儿童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来说,要求也就越高。

一部分医务人员往往习惯性的认为,患者不懂医学,无需知道自己的病情,只要医务人员依据患者情况开据医嘱就行了。每当患者家属询问孩子病情时,要么三言两语,要么选择避而不谈的态度。让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产生怀疑,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

3.患者方面的原因。(1)患者对儿童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过高。正如前面所述,对于中国式的家庭,独生子女意味着家庭的全部。家庭的重心都是围绕孩子来进行,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家属认为,自己的孩子患病来到儿童医院就诊,只要自己花了钱,医院就有义务治好孩子的病,而不是告诉自己这种病有多大的风险,有多少可能性会失败。然而绝大部分患者家属对医学知识并不掌握或知之半解。对医学行业的风险和医学的可及性认识不足。这种思想直接导致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期望值过高,稍有不如意,就会把负面的情绪渲泄在医务人员身上。(2)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法制观念淡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在不断进步,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有些患者对医生过度戒备,往往先顺其自然,在对医务人员诊治效果不满时,即持怀疑甚至对立的态度,发生纠纷时,往往不依法办事,总是靠吵闹,甚至打人、砸物等手段来胁迫医院解决问题,给医务人员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3)部分患者家属素质较低,歧视医务人员。部分患者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认为医务人员所从事的都是侍侯人的工作,加之受到社会偏见的误导,总抱着与医务人员敌对的态度来处理问题,对医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其实,医务人员与患者本应是合作伙伴,是一种相互依靠、相互共存的关系。患者是医院得以生存的土壤,医院没有病人,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而患者生病时,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也得借助于医务人员为其诊疗,去除病痛。当患者从踏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刻起,医患关系就已形成。医患关系不仅涉及到医患双方,还涉及到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公众心理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要着力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必须多管齐下,需要政府—医院—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二、对策与措施

1.政府层面。应加大对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儿童医疗保险制度,使医疗卫生服务回归社会公益本位。

国家应加大对儿童医院的财政投入比例,加大设立儿科教育、培训研究的专项经费和项目资助,改善工作场地、基本建设、设备更新、日常运营和人头经费等基础设施和就诊条件,减少医院建设发展中的经济压力,酌情提高儿科服务收费标准或提高财政拨款力度,使医院收支结余能更多用于改善儿科医务人员的待遇,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健全和完善儿童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儿童疾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减轻患者家属支付的负担。切实解决普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国家立法机构应加快医疗卫生立法工作的步伐,理顺卫生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调整修订、补充或废止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制定与形势适应的有关医疗纠纷处理、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保障、医疗场所的医疗秩序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健全卫生法制。

2.医院层面。加强全体员工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树立“一切为了儿童健康”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

首先,医院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员工持续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如岗位培训、“三基”训练、服务礼仪培训等,适时选送人员经常到国、内外先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医院进行进修、交流和学习,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其次,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儿童健康”的服务理念,加强正面典型宣传和医德医风教育,转变医患关系模式。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做到尊重患者所享有的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等权利,熟练掌握各种交流沟通技巧,在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和治疗方案时,要做到耐心、细致、真诚,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地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去和他们解释、交流,切忌使用过多的医学术语。在对患儿进行检查治疗时,动作轻柔,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注重细节,给患儿更多地超越父母的关爱。

最后,医院还要不断地优化就诊服务流程,合理布局便民利民设施,设置各种温馨提示,开展各种形式的优质服务行动。如在门诊建立患者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义务咨询、导医服务;设立门诊服务台,给患者提供诸如物品寄存柜、针线盒、手机充电、24小时饮用水服务,并设置母婴哺乳间和更衣室等,门诊药房为患者家属提供免费儿童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咨询服务;对住院患者提供患者就医指南,对出院患者在24小时以内回访等等。在医院开设健康教育大讲堂,定期向人民群众宣传、普及儿童健康科普知识。同时,医院应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审核的物价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大处方”,推行“一日清单制”电脑查询,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3.患者层面。改变就医观念,树立法制意识,增强自身道德修养,遵守医院制度,尊重医务人员。

作为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了解一些医学常识,要理解医疗行为的技术性和高风险性。尤其对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要有充分认识。在诊疗时合理使用知情权和选择权,并参与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全面了解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作出慎重选择。

患者家属还应树立法制意识,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在遇到医患纠纷不能调解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和程序来解决问题。应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尊重医务人员的人格尊严和劳动成果,充分信任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嘱,全力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

除上述之外,为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医院还在近年主动与当地《都市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联系,举办了一次患者→媒体→医院职工的角色互换体验活动,通过三方角色互换交流,使医务人员亲身体验到患者就医过程的艰辛,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同时,也让媒体真实地记录和报道了儿童医院的工作状态。通过此次活动扩大了医院的宣传和影响力,使医患双方进一步加深了理解,融洽了医患关系。

三、结语

总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有效的医患沟通则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和谐医患关系是实现人民共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用爱心、耐心、细心真诚地与患者沟通,天长日久,就一定能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马涛.医患关系存在问题及改善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15卷,2008(1):46-48

[2] 朱广芩.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15卷,2008(3):48-49

[3] 李奇,祝益民,盛小奇,肖政辉,李爱勤.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现况分析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第32卷,2012(6):23-24

[4] 时吉庆.医患沟通技巧与和谐医患关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40

(作者简介:宋志华,昆明市儿童医院人力资源部副主任,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经济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现在南开大学与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医院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云南昆明 650000)

(责编:若佳)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患者对医方的信任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跟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资源配置有关,跟病患对医院的高期待有关,也跟少部分医护人员没有坚守职业道德有关、医德医风欠缺有关。医护人员直接面对病患,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题,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必须积极作为,通过和病患的沟通,增强互信,达到相互理解。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保证良好的服务水平,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良好的医患关系就必须建立在医方与患者方真诚相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作为医方尤其要有换位思考和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医护工作者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多站在病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和改进我们的工作。凡事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来考虑,就会赢得病人的爱戴。病人在遭受身体的病痛的同时,往往也承受着心灵的重压。生病让患者及其家人心力憔悴,这个时候,一个温馨的关怀、一个耐心的解释,也许就可以可以赢得患者的好感。

医患双方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医患关系就是医生与患者合作战胜疾病,这是医患双方进行心灵和感情的沟通的基础,病人来到医院,总是希望能战胜疾病并承担较少的医疗费用,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病人为中心,以良好、畅顺的医患沟通让病人感受到了的来自医院的关怀。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作者:刘虎子

【摘要】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也在逐步升级,本文旨在通过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医方因素、患方因素和社会因素,找出矛盾存在的根源,并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以化解医患矛盾,解决医患纠纷,改善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

医患矛盾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频发,双方冲突频繁且部分走向极端化,从正常的医患关系走到言语暴力、肢体冲突甚至发生恶性事件,医患矛盾逐步升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患者捅死一人、致伤三人事件后,某网站设置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栏结果显示:6161投票人次中有4018人次选择了“高兴”,占到了的65%。据报道,2006年我国内地共发生9831起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打伤医务人员5519人,医院财产损失超过两亿元。其他资料也显示我国医患关系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医方因素,二是患方因素,三是社会因素。

一、医方因素 1. 医务人员自身问题

1) 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上生存,必须要有经济作为支撑,没钱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各个行业中都有人在“逐利”,医务人员也是人,所以存在个别医务人

员有“逐利”现象,所以存在“乱开药、乱检查、过度医疗”等问题,导致患方认为医务人员是为了经济利益给自己看病,一旦结果不好,势必酿成纠纷。 2) 医疗信息不对等,医务人员都是受过多年医学教育,见过很多的疾病和患者,而患方可能仅仅是因为有了本次的患病经历,才来就医,才来和医务人员打交道。对双方来讲,都是陌生人,是因为疾病把双方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疾病,双方可能永远不会有交集,所以只有对疾病的认识达成共识,才能建立互信关系。而个别医务人员在与患方沟通中没有做到充分的告知、沟通,导致患方未能从医方获得足够的关于自身疾病的资料,而是通过其他渠道,如熟人(可能是医务人员)、网络等,这样获得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一旦与医务人员的解释有出入,势必增加对医方的不信任,处处提防。

3) 患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人,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了,一个疾病的救治,除了医疗干预外,心理干预也尤为重要。患者从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变成了一名需要仪器检查、药物甚至手术治疗的患者,而患者家属则从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变成了一名陪侍人,脱离了原来工作岗位,每天在医院跑来跑去,取结果、取药、买饭、喂饭,还得承担各种各样的风险签字义务,心态会有很大的变化,此时,医务人员如果对患方人文关怀不够,不能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安慰、安抚来化解心理“心理”危机,如果再有言行不慎,无异于火上浇油,引发危机。 4) 医务人员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医务人员,是人就会犯错误,但是由于医务人员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所以他们的错误被视为“零容忍”,就是说一点错误都不能犯。一点点的错误对患者来讲可能就是致残、致死的通知书,也是医患纠纷的导火索。【精欧医管专业提供最具互动价值的医患沟通培训】

2. 医学本身局限性和风险性问题

医学是个不完善的学科,它永远跟在疾病的身后,注定了它的滞后,注定了它的局限和由之而来的风险。医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病的同时又造成新的损伤、副作用乃至于死亡,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个道理。医学研究的是复杂的、存在许多未知信息的人, 而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经常会出现不可预料的结果。

医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个医生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充实,日趋全面的过程,可是人们却要医生成为完人,不能出错。作为医生,面对了大多数人的生老病死,他们更知道生命的价值。自然规律注定死亡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但是患者把不想死亡的希望或者说是重担压在了医生身上,这就就需要医生做 “逆天而行的事情”,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二、患方因素 1. 维权意识增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进一步健全,信息化的推进,患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加强,当他们认为自己权益受到损害时,就会积极维权,保护自身的各项权益,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所致,他们维权的手段不是法律武器,而是采取极端的或是原始的方法,形成各种各样的不良事件。 2. “仇富”心理

中国人几千年都在追求的“等贵贱,均贫富”,当有些人把自己的财富张扬于世时,人们对他们会出现以仇视为主的复杂心态。现在,患方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都是医院有钱、医生富有,更何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上涨,各种费用,包括住院费、检查费、药费等都在增长,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在医院必定会

花费一笔不菲的费用,更加剧了“医院有钱、医生富有”的观念。在患方眼中,医方就是他们眼中的那个“富”,对财富的眼红是一种心态的存在,只是人们往往会自觉地找到平衡这种心态的理由。而在医患关系中,一旦医方出现问题,“贫富差距”、“均贫富”的思想就会冒出来,患方就会出来要钱。曾经有一起纠纷,患者家属就说:“你们医院那么有钱,就是你们没问题,给我们一点能咋地?” 3. 求财心理

现在社会上老人倒了,路人怕被讹诈,不敢搀扶,导致延误救治,甚至死亡。这是过去人们举手之劳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答案是:个别人心理扭曲,为求钱财,不择手段。“我知道你们医院没有错误,但是就得给我点钱。“医”生没错,我不找他,就找医院。“要的少了,当时应当多要点。”“就给了这点钱,亏”大了。”多么不合逻辑,多么荒谬,但是这就是事实。

原先多数纠纷患方都是要讨个说法,医方也往往是对患方做出解释,最多给予当事医务人员行政和经济处罚了事,而现在,患方多数不拿到经济赔偿决不罢休。通过辱骂、动手打人、设灵堂、放哀乐、聚众闹事甚至砍杀等手段。有的人陈尸医院,以刚刚死去的亲人为筹码,给医方施加压力,“我知道,一旦拉走就要不下钱了。“我们老家有个人在医院死了,就给了十万。””将悲痛化成了“要钱”的力量,此时,求财压倒了亲情,索赔占了上风。先不说医院有无过错,患方此种做法实在是可悲,我们的孝道在此荡然无存。

三、社会因素

1. 媒体宣传偏差,负面报道导向

大量针对某个行业、某个人群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行业、人群失去信心,甚至仇视。负面新闻信息的破坏、瓦解、煽情功能非同一般。有的节目

内容,不是你家着火,就是他家撞车,要么兄弟反目,要么夫妻成仇,均是负面新闻,但是收视率很高。

近年来,关于医疗行业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主要原因是媒体也需要生存,负面报道更能吸引读者眼球,更能引起轰动效应,媒体在事件中无形中起到了炒作的作用,有的媒体不尊重医疗卫生规律,妄下结论,给公众造成错觉,使得公众认知出现了偏差、失实。另外,有少数媒体为求利益,甚至出现虚假报道。

医疗事件负面报道强劲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已经导致民众对医疗行业的对立,甚至是敌对,不然就不会出现前面提到的65%。 2. 处置力度不够,做“坏人”成本较低

现在虽然出台了多项规定来合理处置医患纠纷,但是由于个别部门在具体操作时处理不当,想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但往往是只站在患方角度出发,而对医方考虑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患方的“气焰”,反而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患方在采取的不理智行为对医院的正常秩序和声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但是医院在事后得不到弥补,患方也往往得不到追究。长此以往,患方宁愿做“坏人”,因为他的成本低,一旦闹事成功,就会得到数目不菲的补偿、赔偿,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而即使最后患方“无功而返”,也往往只要不十分“出格”,就不用担心被追究。

3. “医闹”队伍形成,专业人员指点

随着医患纠纷的增加,“医闹”作为一种奇怪、扭曲的行业也出现在我们面前。“医闹”并不是患者本人或家属,而是借炒作医患纠纷进行商业运作获利的第三方,他们受雇于患方,采取各种方法,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他们往往是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许多医院的院门口,尤其是太平间门口,活动着一些人,他们一见到有人哭诉,便会上前打听,挑起患者家属怨气,从中渔利。他们是社会的阴暗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据说,“医闹”分为承包制和提成制,承包制就是患方的期望值以上的部分归“医闹”所有,提成制就是在所获得的金额中提成。“医闹”也在不断地专业化,有如此为生的群落存在,医患纠纷何尝不越演越烈呢? 4. 补偿机制不足

好多纠纷患者家庭都比较贫困,借钱来医院看病,不管病情如何,期望值很高。一旦出现不好的结果,往往不为患方所接受,其实由于医学的局限性,这种结局是在所难免的。

从处理纠纷中可以发现,部分患者家属其实他们心里很清楚患者的出路,他们并不是接受不了患者死亡的结局,而是接受不了人财两空的后果,“投入”未获得“产出”,钱花了,人没了,对于许多家庭来讲,即使医保、新农合等给了相关补偿,结果还是已经倾家荡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没有出路,只好抓住医院,能得一点是一点。

“我没有钱了,你们说咋办?”振振有词,医院能咋办?治呗。治好了还好说,治不好麻烦就更多了。有一起纠纷,患者车祸入院,肇事方逃逸,患者家属把患者扔到医院,扬长而去,结果医院垫资将患者救治成功,这时候家属来了,说效果不好,向医院索赔,此种行径,于理何容。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面对,医患矛盾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2009年全国医疗机构(不包括村卫生所)接诊36亿人次,近年来更是不断增加,这就意味着全国平均每人要到医疗机构3-4次,如此庞大的人群中如果有65%的人对

医疗机构不满意,那会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既然是社会问题,那就不是一方所能解决,而是医患双方以及全社会应当齐心协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甚至是杜绝医患纠纷。在许多国家,也会出现医患纠纷,但是在纠纷发生后,患方不会找医院,而是直接去找第三方合情、合理、合法地来解决。 【精欧医管专业提供最具互动价值的医患沟通培训】

要想解决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现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医务人员要自律,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做好向患方告知、与患方沟通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化解纠纷。

其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荣辱观教育,缓解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树立医学事业的神圣感和崇高感,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不要再将医患矛盾这一正常社会现象歪曲和夸大。

上一篇:计划生育调查报告下一篇:银行尽职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