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

2024-03-15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法在中药制剂含量测定中应用广泛,色谱导论部分内容作为基础知识,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掌握程度。本文介绍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色谱导论课程设计,旨在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接纳知识。

关键词:中药制剂检验;色谱法;色谱分离过程;色谱流出曲线

《中药制剂检验技术》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高职药品检验、药学、中药学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应用实践性较强。其中,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技术是评价中药制剂质量优劣的重要手段,属于学生学习的重点章节。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大类,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不断发展,色谱法中的气相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最主要的方法。因此,掌握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及技术对学生能否胜任中药制剂检测的工作岗位至关重要。色谱导论作为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导入课,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掌握。而此部分涉及较多的术语,大专院校学生本就化学知识底子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再加上此部分内容较难,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效果更差。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以flash动画结合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多举通俗易懂的例子,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更易接纳知识。现将本节课的课程设计分享如下,主要包括课程引入、课程内容以及小结三部分。

一、 课程引入部分

(一) 回顾中药制剂检验的基本程序:取样—制备供试品—鉴别—检查—含量定—书写报告,其中含量测定是控制和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方法。

(二) 以高效液相法测定香连丸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例子,引出色谱柱、固定相、流动相、色谱条件、理论塔板数、色谱峰峰面积、保留时间等知识点。

二、 课程内容部分

以“看到一片绿色的树叶,你能想到什么”为话题,与学生互动。引出次维特与绿叶的故事。讲解结合flash动画(色谱学堂)。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次维特借助碳酸钙粉末、玻璃管及石油醚,从绿叶中分离了色素。这种方法叫“色谱法”。“色谱法”中的“色”体现了可观测性“谱”体现了可分离性。值得注意的是,“色谱法”现在分离的大部分物质都是无色的。“色谱法”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是对次维特的一种纪念。次维特的这个小小的实验打开了色谱研究的大门,自此各种色谱隆重地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这其中因为色谱技术的铺垫得到诺贝尔奖的科学研究数不胜数,例如,马丁与辛格在1952年因发现了分配色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由此可知,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基础研究,小小的基础研究可能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要对那些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工作者们以崇敬之情。

1. 色谱柱、固定相、流动相

依旧以次维特的色素分离实验引入。在次维特的分离实验中,玻璃管是色谱柱,碳酸钙粉末是固定相;石油醚是流动相。那什么是色谱柱、固定相、流动相呢?

(1)色谱柱:我们可以把色谱柱比喻成一个跑道,把要分离的化合物们比喻成运动员,比赛开始后,有的运动员跑得快,有的跑得慢,一圈圈下来,运动员们之间就拉开了距离。所以,色谱柱是色谱分离的场所,它是整个色谱分离的核心。

(2)固定相:那固定相又是什么呢?如果超人和蝙蝠侠比赛,谁会跑得更快呢?这就主要取决于跑道旁边的粉丝。如果粉丝是超人的,他们各种握手、拥抱、拍合照,超人能跑快吗?相反,如果粉丝是蝙蝠侠的,那超人就能全神贯注跑到终点了。所以,我们可以将固定相比喻成粉丝,它是在色谱分离中固定不动、对样品产生保留的物质。

(3)流动相:最后,流动相又是什么呢?它就是色谱过程中携带待测组分向前移动的物质。

2. 色谱的分类

色谱有三种分类方法:

(1)第一种,是按两相分子的状态分。两相就是固定相与流动相,如果流动相是液体,就称为液相色谱;如果是气体,则称为气相色谱。

(2)第二种,是按固定相的外形分。按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色谱分为平面色谱与柱色谱,其中平面色谱包括纸色谱与薄层色谱,柱色谱包括填充柱色谱以及毛细管柱色谱。

(3)第三种,则是按照分离原理分。包括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以及凝胶色谱等。其中分配色谱分为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归纳总结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的特点。正相色谱是固定相极性强于流动相,比如纸色谱;反相色谱则是流动相极性强于固定相。

3. 色谱分离过程

该过程是待分离组分在两相中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的交换过程,从而导致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有快有慢。此过程抽象难懂,特举例说明。如,男人女人同时带着宠物去逛街,女人在各种商铺中的停留时间一般长于男人,在色谱分离过程中,男人女人就相当于待分离组分,商铺相当于固定相,宠物相当于流动相。由此说明,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的组分晚出峰。从而引出色谱流出曲线。

4. 色谱流出曲线

它是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强度与时间作图所得的曲线。其中曲线上突起的部分就是色谱峰(可比喻为山峰),峰面积用于定量分析。色谱柱后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峰高。保留时间是试样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的时间,可以用于定性分析。分离度是衡量分离效果的指标,以相邻两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的比值,用R表示。拖尾因子是衡量色谱峰对称性的指标,用T表示。理论塔板数表示色谱柱内塔板的数目,以n表示。n是衡量色谱柱柱效的重要指标,当tR一定时,峰越窄图,n越大,柱效越高。

三、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程内容,色谱的来源,色谱柱、固定相与流动相,色谱的分类、色谱分离过程,色谱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

四、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及时有效的课后反思不仅是汲取经验教训和发现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也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课堂中播放视频较之于口头讲授,更加生动直接,但视频的切换影响课堂进度。笔者将视频转换为Flash动画插入PPT中,播放Flash的同时,动画的播放配合教师的讲授,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理解并接受知识点的效果较好。此外,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而专业课程教学也应该具有育人功能。如本节课中与学生以“看到一片绿色的树叶,你能想到什么”为话题互动时,有学生说想到蓝天、白云和大树,从而教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呼吁同学保护生态。有学生说想到希望,教师强调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并且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建议同学们在大学阶段严格要求自己,有所收获。以男人女人遛狗逛街的例子说明色谱分离过程中,因原理是待分离的组分依次在流动相、固定相之间分配,最终因为分配系数的不同,微小差异积累造成了较大差异,最终得到了分离,引出微小差异造成较大影响,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及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的“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呼吁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日积月累。

(通讯作者:阮洪生)

参考文献:

[1]http://www. chromclass. com/author/chromclass.

[2]仲启媛,谭立龙,何润生.课后反思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中的作用探讨[J].高教论坛,2013(1):89-90+95.

作者简介:孙媛,蔡红蝶,阮洪生,浙江省宁波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院。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药技能大賽;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

由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学会中医药专业协作委员会举办的中药技能大赛,不仅激励和引导在校学生立足本职、苦练技能、钻研技术、提升专业素质,而且也是展示中医药职业教育成果、交流中医药职业教育改革经验的重要平台。中药技能大赛从2012年开始,比赛为个人赛,2017年之后,比赛项目有中药性状与真伪鉴别、中药显微鉴别、中药调剂(含审方理论考试)和中药炮制4个项目。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参赛学校在选手的选拔方面要求严格,选手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参赛学校在最后的集中培训阶段要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团队进行规范化培训。

职业技能大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大赛前集中训练2~3个月就可以在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不断渗透大赛的知识,按照大赛的要求,不断深化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简介

中药鉴定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中药品质真伪优劣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鉴别常用中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药调剂、中药购销等工作奠定基础。

中药技能大赛中药性状与真伪鉴别项目,要求参赛学生在13min内识别20种中药材及饮片,写出主要功效,并对10味中药进行真伪鉴别;中药显微鉴别项目,要求参赛选手在45min内取药材混合粉末(30味中药随机抽取的2味粉末1∶1混合)进行制片观察,绘出粉末主要显微特征图并描述,总结判断并陈述理由。可见,大赛4个赛项中的中药性状与真伪鉴别、中药显微鉴别这2个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均来自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的各环节融入技能大赛的相关知识技能,并结合中医医院、社会中药房、医药公司等社会需求,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教学改革。

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中药性状鉴别的比赛考核范围为《中国药典》收载的临床常用的350种中药材及其饮片。中药真伪鉴别的比赛考核范围为130味中药,每组中药有正品、伪品或劣质品。中药显微鉴别项目的考核范围为30种中药材品种。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比赛范围内的每味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能正确指导学生规范操作。要求老师具备谦虚谨慎不断学习的精神,中药知识博大精深,在有疑问时,多向老药工、行业专家学习,不断进步,做一个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要求老师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研读大赛的标准,根据大赛的要求合理制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并能深入学生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发现对中药技能大赛有兴趣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和关注,技能大赛“赛的是学生,考验的是老师”,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二)理论教学改革

1、突出重点、难点。鉴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学时有限,而中药品种繁多,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教学时重点讲授常用中药、贵重中药、市场上伪品多的中药。每味药材都会有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四个方面内容,教师要侧重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教学。每章节课程讲完后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各类中药鉴别要点及特征规律。

2、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有限的课时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避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及教学资源,生动清晰地展示药材,也要将药材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到实物,生动形象地讲授中药鉴定方法、药材产地加工、伪品等知识,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训室建设

1、校内中药标本馆建设。中药标本馆是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也可为中药鉴定等课程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实物标本,是提升学生中药技能的重要基地。在中药标本馆建设时,要不断丰富中药标本,收藏不同规格等级的中药标本,便于学生掌握中药因受产地加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药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可收藏常见中药的伪品,让学生了解中药的博大精深。在标本馆的建设时,也要安装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实训平台,加强中药材和饮片辨识技能的实践教学。中药标本馆要实行开放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利用周末、晚自习等课余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2、校内中药显微鉴别实训室建设。在建立实训室时,配备足够的显微鉴别仪器及试剂,尽量做到1人1台显微镜,便于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在建立实训室时,采购互动式数码显微镜,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观察药材显微特征的情况,教师可以将观察到的典型的显微特征图切换到大屏幕,便于所有同学查找该特征,实现图像资源共享,有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建立实训室时,尽量采购中药技能大赛所用的显微镜型号,目前拍照显微镜是趋势,采购的显微镜要具备拍照功能,逐步淘汰老旧显微鉴别设备,满足日常教学和大赛需求。中药显微鉴别实训室也要实行开放管理,让对中药显微鉴别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练习和探究。

(四)实训课培训

1、性状鉴别的培训。性状鉴定是借助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方法进行中药鉴别,具有简单、易行、便捷的特点,是中药学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鉴定技能之一,也是中药专业毕业生在中药鉴定岗位上用得最多、最实用的鉴定方法。在实训课时,课前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课中教师讲解,指导学生对照教材观察样品,尤其是药材的显著特征,一定要认真观察对比。也可采用“角色互换法”“小组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有相似特点易混淆的中药,更加重点观察、总结、归纳,比较记忆其特征特性。

2、显微鉴别的培训。显微鉴定技能是目前中药相关生产检测机构质量控制检测岗位人员最欠缺的一项技能。在教学培训时,教师要高度负责,要关注学生显微鉴别操作的每个过程,关注学生透化片制作操作是否规范、显微镜的使用是否正确、粉末特征是否找到、粉末特征描述是否准确、粉末特征图绘画是否规范等各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显微鉴别技能得到提高。

在显微鉴别培训时,要指导学生善于对比,善于总结。比如,黄柏和厚朴都有分枝状石细胞,但黄柏为鲜黄色且角较尖,厚朴为非鲜黄色且角钝;人参草酸钙簇晶小且棱角锐尖,而大黄草酸钙簇晶较大且棱角钝。再如,汇总药材粉末的颜色、气味、味道,穿心莲粉末颜色为绿色,黄柏的颜色为鲜黄色,红花的颜色为橙黄色,丹皮、小茴香、肉桂、当归、丁香等都因具有挥发油而有特殊浓郁的香气,黄连、黄柏、穿心莲等味苦,甘草有味甜的特点。

3、真伪鉴别的培训。由于从业人员鉴定知识和技能有限,在采购和使用药材时不能识别其真伪,导致市场上存在着伪品药材,扰乱药材市场秩序。鉴于目前中药鉴定教材介绍伪品的鉴别内容较少,且伪品药材标本难以收集等原因,导致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对市场常见伪劣品缺乏系统识别训练。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药专业人员辨别伪品的能力,也为了大赛的需要,教学训练时有必要委托专业的单位采购中药伪品。同时,教师参考相关的中药鉴定配套书籍,对照伪品实物,重点讲解,掌握正品与伪品的主要区别。

4、校企合作,共育人才。中药饮片受品种、产地、切制及炮制方法、质量等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中药饮片性状差异较大。大多学生对自己实训室的中药饮片已经完全掌握,但换个其他企业或者在大赛时,有些中药不敢确定,鉴定时往往出错。这就需要使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医院、走进药材市场进行学习培训,见识不同规格等级的中药饮片。必要时,可聘请医院及企业的专家、资深老药工等对学生进行中药鉴别技能培训指导。

(五)课程考核

目前大多院校的中药鉴定课程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以技能考核为辅,师生重理论轻技能。这与教育部提出的“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理论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具备较快适应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因此,在课程的考核时,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加大实验考核的比重,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中药鉴别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满足中药技能大赛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中药技能人才的需求。

总之,目前高职院校已充分认识到技能大赛的重要性,中药技能大赛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一个学校中药学專业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与大赛成绩关系密切,课程教学要能够顺应大赛的需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樊兰兰,谭勇,蒋林,等.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背景下《中药鉴定学》课程培训教学改革心得[J].教育教学论坛,2019(20).

[2]顾明华,袁荣高.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培训体系构建的实践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7).

[3]李红芳,许响.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中药技能大赛显微项目培训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6).

[4]吴青青,徐水洋,徐锦杭,等.以技能比赛促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能力建设的探索[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1).

基金项目:2016年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wjlx2016181。

作者简介:樊东升(1984-),男,河南济源人,硕士,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特色技术的传承与开发。

(责任编辑曹雯梅)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中药;临床药学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提论体系。中医复方针对不同的证候,注重整体观念,将君臣佐使作为原则,以多靶点、多成分为目标,力求使多个中药制剂的功效最大化。不同的中药配伍之后,与单位药材进行比较,其药效活性显著增加,能够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以体提升。在中药复方配伍中,煎煮汤剂是主要方式,在中医的临床药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中药复方配伍的概念

中药复方配伍概念如下:将患者个人病情为依据,参考药物特征,针对性的配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药物使用。不同的中药配伍之后,药材之间相互作用,能够使药物毒副作用和药物效果得以改善。但是应该注意,如果药物配伍错误,将会增强毒副作用,降低药物效果。由此得知,应合理选择复方配伍药物,对药物的减毒机制以及增强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配伍合理性提供保障。

2中药复方配伍原则

2.1以法类方

在中医证法和方剂中,必须保证其一致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并运用于临床上,要遵循“辩证”的原则。对于不同病情程度、年龄以及疾病的患者而言,应用相同中药复方配伍所得到的效果也存在差异性。正因如此,为了使临床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应遵循“以法统方”的原则,使相同治法的药方在配伍时有相似性。除此之外,对反映同一治疗方法的方剂使用进行科学的统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复方的配伍趋势和成分,对于探讨复方的配伍规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2以病类方

疾病自身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是一个固定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将疾病临床特点反应出来。因此,通过对古代、现代方剂的组方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临床用药规律。上述研究工作的开展能够明中药复方配伍的药理成分及规律,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运用,使病情治疗效果得意提升, 对于疑难杂症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2.3配伍机制

中医复方配伍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通过药理分析能够体现中药配伍的合理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复方的基本原理和机理。有关文献提出,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有关人员深入了解复方配伍药物治疗效果,为病情治疗有效率提供保障。在此同时,量化降毒功能指标以及增效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确保药物临床应用有所参考。

2.4配伍剂量

临床上,应用中药复方配伍时,药物应用剂量直接影响病情治疗效果。正因如此,临床用药时,需要严格把控药物剂量。在用药质量,对复方效量关联仔细研究,

确保药物临床应用有所参考。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充分应用现代研究方法,对相同病情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作用和效果,精准设定药物配伍比例,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

2.5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配伍在临床上的应用,物质基础是中药材有效成分。研究中方复方成分能够分析物质基础的作用和本质。在微观角度分析中药复方关系和活性成分能有效阐述复方含义,为中药的合理搭配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3中药复方配伍方法

3.1传统模式研究法

以往对中药复方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通常是从拆方后配合以及整体疗效上进行分析,主要方法分为拆方研究以及全方研究。

3.1.1全方研究

全方研究是将复方配制成制剂后,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其作用主要是对其配方及药理的定量分析。在探讨复方的作用机理和有效物质基础时,要以复方的整体为基础,根据临床的实际疗效,使其发挥其作用。虽然全方试验可以加速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证实复方的物质基础,并将其与临床疗效联系起来,但是在中药复方组方规律进行研究时,全方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

3.1.2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不仅能够明确复方中的一味药物或一种疗法的作用、部位,还可以对其组合的组合和构成原则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现代复合药理学的方法,可以从多个方面考察方剂配伍,筛选出有效成分,并对其组合进行优化。中药复方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它的评估指标必须与其所治疗的病理学机制有很大的关系,以更好地反映其内在的内在含义,并进一步证实其基本规律,从而为开发中药复方制剂奠定了基础。

3.2现代模式研究方法

3.2.1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

现阶段,在进行中药复方化学的研究时,往往将其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物化学分离分析的方法对复方进行系统的分离。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制工作,主要是为了探讨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根据化学组成的变化,探讨了复方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应以中医传统的理论为基础,注重科学、严谨的药理作用实验。中药复方化学组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化学成分的分离,应将组分的分离与活性筛选结合起来,并运用多种指标对复方进行种性评价,以更全面、更全面的评价中药的功效。

3.2.2中藥复方药理学研究

而且对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有明确的现实意义。中草药复方的药理研究应该注重从整体上讲中医的理论,现代药学的研究重点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将二者有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中药复方由大到小的辨证统一。另外,将其化学成份与药理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药理研究相结合,能更好地解释其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既能有效地改善中医的临床效果,同时,对于加快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将中药配伍与临床药物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可用于指导合理用药,避免中、西药的不良反应,指导新药的开发。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学的相关服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展望未来,中药配伍在中医的临床药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章霞.中药复方配伍在中药临床药学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20(12):120.

[2]范欣生,段金廒,华浩明,瞿融,钱大玮,尚尔鑫,王崇骏,李文林,郭建明.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分析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05):574-578.

[3]周桥,付书璠,孙宇洁,朋汤义.浅析中药配伍“十八反”“十九畏”现代药理学及临床运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258-259.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 麝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专业课,它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该课程是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纽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桥梁,是中药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中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内容。中药药理学学习难度在于内容繁多,必须要求学生认真记忆,还需要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药理学、中药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同时中药药理学设置的学时较少。针对这种教材变厚、内容变多、学时减少的现象,授课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主要内容是学生已经懂得了什么,能学到什么,学生容易理解和不理解的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哪里,以及学生学习需要怎么样的合理铺垫和有效引导[2]。教师只有对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了细致的了解和有效的分析后,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详略得当,有所教有所不教,科学适度。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药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医药学相关知识基础,对与本章相关药物麝香等功效有初步认识,但对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认识不够深刻,对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深入探讨。麝香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是本章重点与难点,但学生已经学过药理学,我们将药物某一作用的机制,与药理学中某些药物机制相联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复杂,学生会觉得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有一定畏难情绪。

2.教学内容分析

2.1教学目标。

在学情分析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我们分别设定了学习麝香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1.1知识目标

掌握麝香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熟悉麝香的有效成分、临床应用;了解麝香的药用来源。

2.1.2能力目标

将麝香功效-药理作用-物质基础互相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通过麝香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指导麝香临床用药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1.3情感目标

促使学生初步用所学中药药理知识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的兴趣,并产生对中药药理学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从化学成分、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整体角度认识中药,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并强化学生中药学的整体观思想。

2.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为麝香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活性成分及某些作用的机制。教学难点为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影响及麝香抗炎特点及机制。

3.教学方法

3.1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多媒体中适度采用合适的动画、视频和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2采用启发式的综合性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整合原有的知识,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发现和分析问题。采用复习、提问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

3.3对课程内容随时进行归纳总结。

使其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如将麝香的药理作用总结为五方面,并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相联系,学生更易于接受。

4.学习资源

4.1教材

我校《中药药理学》选用的教材为彭成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适合中医学类、中药学类、药学类专业使用。教学参考书主要有《中药药理学》,沈映君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药临床药理学》,向楠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陈奇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4.2多媒体课件

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课件中多采用视频、图片资料结合适当的文字,构建情景再现意境,激发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4.3网络教学资源

利用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相关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资料等上传,同时推荐其他院校优秀的中药药理学精品课资源网址,供学生学习参考使用,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互动与交流。

5.教学实施

5.1复习前课内容,引入情景模式,导出新课。

引入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情景,古代后宫嫔妃接触或使用麝香后,易流产和不孕,说明麝香有影响子宫平滑肌的作用,那么麝香是否有其他药理作用,产生这些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制是什么?从而导出新课,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积极性。

5.2问题探究,构建新知。

5.2.1简单介绍麝香的药用来源、有效成分和功效:关于麝香药用来源和功效,学生已经在中药学课程中学过,讲授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共同回忆,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成分简要介绍,并在后面的讲授中将其与麝香的药理作用相联系。

5.2.2重点介绍麝香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结合麝香功效,引导学生思考,麝香有哪些药理作用。

对中枢的药理作用,详细介绍其特点,并分析作用环节,便于学生理解。结合多媒体视频,将止血环节关键步骤总结要点书写在黑板上,即①激活血小板;②激活凝血酶;③生成纤维蛋白,进而提出麝香的抗凝血作用机制。

在讲授麝香对心血管作用时,结合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麝香的作用对机体有何影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科学思维方式。

结合多媒体图片,讲授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糖皮质激素释放的调节作用,该部分知识在药理学和生理学中都已经学过,通过机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麝香抗炎的作用部位。

归纳麝香各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将麝香功效与药理作用一一对应,教会学生由药物功效推导药物药理作用的思维方法,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并引导学生思考,依据麝香的药理作用,它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是什么?

5.3总结归纳,效果反馈。

总结本单元教学内容,明确重点掌握内容。教师总结,提出问题,学生集体回答,教师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做出即时性评价。

5.4自主学习,拓展练习。

布置本单元复习思考题并介绍课后自主学习资源。

思考题:查阅文献和工具书,麝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是什么?分别采用的是何种实验方法?

6.教学总结

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3]。我们在对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教学上主要采取启发式课堂讲授与实验、讨论、综述写作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首先进行前课回顾,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课程讲授中,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的方式,以多媒体课件形式为主,同时将PBL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引入课堂中,加深课上与学生的互动。另外,将中药现代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主治相联系,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每次课的最后都以简略的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对本课堂教授内容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布置思考题或拓展练习,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后沟通,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关于中药药理学的相关科研知识,增加与学生的课后互动。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课介绍的大部分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均来源于实验研究,但中药的症候和现代药理动物模型有所不同,有些药效和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将实验教学与理论课相结合,可加强学生对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忻.中药药理学课程建设的体会[J].中医教育,2012,31(5):42-44.

[2]胡明祥.有效学情分析与理性教学设计[J].教育,2016,(10):65-66.

[3]任艳青,牛丽颖,刘姣,等.中药专业中药药理学科群发展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7):63-64.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1 炮制对中药成分及疗效的影响

1.1 中医所称的中药

实际上指的是将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合格的饮片。而中药炮制是专门加工制造饮片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分修治 (净选) 、切制 (制成生用饮片) 、炮制 (制成熟制饮片) 三部分。做好中药炮制, 是提高中药质量和中医疗效的根本保证。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中国的第一部国家药典, 标示有药物炮制的方法, 是炮制技术受到政府保护的开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景注》对中药炮制已有详细的记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述了100余种药物的炮制。

1.2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 结合中医药的理论, 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

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 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 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 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 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 品种繁杂, 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

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 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 因此研究炮制技术, 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

2 各种炮制法与药品疗效的关系

2.1 清除杂质, 提高纯度, 保证药效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 在采集过程中往往夹杂非药用部分或其他杂质等, 因此, 必须经过严格的纯净处理, 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如丹参、黄连等, 常带有泥沙、土块, 须洗净才能入药;巴戟天的木心非药用部分, 木心强韧, 化学成分含量明显低于巴戟天, 而木心重量占全药重量的将近一半, 这些非药用部位若不除去, 则配方中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减少, 达不到治疗所需的有效治疗剂量。有些药材各药用部位不同, 其功效各异, 若一并入药, 则难以达到治疗目的, 甚至造成不良后果。有些原药材的根、茎、叶、花、果等通常会混有一些泥沙、枝梗等杂质;有的皮类药材常常会含有木质心等非药用部分;一些动物的骨、角等残留腐肉杂物。如果把这些杂质或非药用部位除去, 就会导致临床处方有效剂量达不到, 进而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通过净制工序可使药物清洁纯净, 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叶定江等认为像丹参、黄连须等药物原药中常带有泥沙或土块, 必须洗净后方能入药;山茱萸的核、巴戟天的木心、关黄柏的粗皮等都是非药用部分, 所占的比例较大, 若不除去, 就不能很好发挥全方作用;海藻、全蝎等, 自身就带有多余的盐分, 一定要经漂洗后才能入药。

2.2 加热炮制与药品疗效

加热炮制, 主要是用火加热。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 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药物炒制, 其方法简便, 但在提高疗效, 抑制偏性, 降低或消除某些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 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马钱子中所含的士的宁, 既是有效成分, 也是毒性成分, 可用砂烫或油炸法, 使其部分成分破坏, 含量降低到安全指标, 达到用药安全有效。

2.3 辅料制与药品疗效

中药经辅料制后, 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 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 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 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等作用,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如苦寒药多用酒制, 利用酒的辛热行散作用, 可缓和苦寒之性, 免伤脾胃, 又使其寒而不滞, 更好发挥清热泻火作用, 如大黄、黄柏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药物经酒制后可使其活血通络作用增强, 如川芎、当归等。酷制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疏肝止痛、提高疗效, 如柴胡等。所以说, 中药炮制与药物质量关系密切, 对提高药品疗效也有直接影响, 医者不可不明辨。

总之,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 影响药物的归经, 调节药物的阴阳, 使药物更好发挥疗效。其所以能适应中医辨证论治的双向性, 是因为中药的气味与其所含成分是相对应的。炮制气味的变化则暗示着药物所含成分的量变和质变。几千年以来, 中国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方法与技术, 而且也形成了一套传统的炮制加工工具。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瑰宝”。中药炮制历史久远, 相传起源于神农时代。蕴藏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工艺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也就是说中药要确保快速高效的疗效, 除辨证施治合理配伍外, 合理的炮制工艺、恰当的炮制方法以及准确的炮制标准是发挥中药疗效的重要关键。本文对中药炮制的方法、药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药炮制,疗效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 10:108~110.

上一篇:工业药剂学论文下一篇:跨文化交际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