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

2023-06-27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学年总结

英语组进行“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和策略”课题研究已经一个学年了。这学年内,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这个具体问题为对象,注重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在这期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目标。

一、所做工作:

1.申报了“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和策略”这个校本研修课题,作为本学年英语组的研修内容。

全组教师全员参加,共同学习研究,积极收集与研修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学习研讨,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学年中重点是调查和制定适宜的策略。

2.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通过课堂表现,课后问答。QQ联系等多种方式,真实地了解小学生的英语朗读情况,找出小学生在英语朗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朗读水平。

通过全组教师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于英语朗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读的时间不够充分,除了每周的早读和上课时间外,学生很少主动地去朗读。

②学生的朗读面窄,主动寻找课外朗读材料积极性不高,多是相对被动得接受朗读材料。 ③缺少有效的朗读训练技巧。

○4家庭因素对学生的英语课外朗读有重要的影响。

3.针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实际情况,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过程中,从课堂入手,利用课本中的英语内容,精心设计朗读方案,对小学生进行朗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从基础开始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朗读兴趣,从而激励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有效的去朗读。 4.教师集体研讨,将研究方法初步确定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5.教师及时总结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集体研讨,根据实际情况有效作出调整,并写出总结。

6.教研活动中,教师进行素质再提升,开展了5次针对朗读的专题讲座,大家畅所欲言,积极研讨,共同提高。郑桂华承担了我校课堂展示月的公开课活动,得到领导好评。承办了区级英语新教师培训,赵菊英作了专题讲座,与老师们分享了在朗读和绘本教学中的心得。谢涛和郑桂华老师顺利完成为期两年的英语国培。谢涛老师在国家级刊物《教师教育研究》中发表两篇论文,其中有《小学英语朗读浅析》切合我校研修课题。

二、存在问题:

1、 教师的理论知识到位,但理论与实践毕竟有差距。再者我们的实验对象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性格喜好的孩子们,他们的差距显而易见。如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难题。

2、 教师在英语朗读教学的方案设计仍处于探讨实验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

3、 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基础薄弱。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大部分的英语朗读材料只限于课本,课后的英语朗读材料几乎为零,当然更谈不上课后的英语朗读习惯。

4、 小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甚少,文化的差异使他们在朗读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5、 部分小学生对英语朗读不重视,缺乏兴趣。

三、改进措施:

1、 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一些合适的朗读方法,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开口朗读。

2、 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把握朗读技巧。在师生、生生的朗读过程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探究朗读的语音语调,感受朗读的魅力,提高小学生朗读的兴趣。

3、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西方的文化与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4、 要求学生进行课外朗读。鼓励他们适当利用零用钱购买英语课外朗读材料,相互交换课外朗读材料,做到资源共享,扩大朗读范围,养成每天朗读英语的习惯。

5、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高家长对英语课外朗读的认识,让他们了解英语课外朗读对他孩子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时间、物质上对学生进行支持,并做好督促工作,培养学生的英语朗读习惯。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培养高效阅读能力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缺乏自主性,部分同学的阅读仅仅限于教科书,枯燥无味;二是教师缺少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放任状态;三是学校图书不足,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四是缺乏读书的良好家庭环境,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五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由于受到中考评价机制的影响一味的追求分数,功利性很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缺乏评价的积极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六、阅读粗枝大叶、囫囵吞枣,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2、中学生阅读现状

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备受各界的关注。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民阅读能力的高低还影响到知识经济中各国未来的竞争力。在许多国家和地,无论是政府还 1

是民间都积极推动青少年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运用于整个研究过程,突出“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边行动边研究”的基本特征;经验总结法主要运用于“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和阅读教学个性化的基本策略的研究”;文献法主要运用于“阅读教学个性化意义、特征等方面的理论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典型课例,调查听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映等,做好研究的统计分析。每学期通过开展各级课题研讨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功经验,听取老师们的意见,改进完善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研究质量

(二)研究过程

1、搭建阅读平台,丰富阅读资源

营造读书氛围,增加读书情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比如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让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要加大对小学生课

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还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

2、制定阅读计划,统筹阅读安排

开展高效课内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内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有效课内外阅读的前提。

3、加强阅读引导,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内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课内阅读对感兴趣的投入较多,课外阅读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内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4、配合教材阅读,推荐阅读书目

学生只凭兴趣阅读,往往会产生偏向,出现随意性,因

此教师在引导中应以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引导学生读各类文体的佳作,逐步增强学生阅读中的选择性和层递性,使阅读有品位、上档次,让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阅读态度。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内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孤独之旅》可读读《草房子》等曹文轩美文系列,学了《香菱学诗》可读读《红楼梦》,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5、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6、组织兴趣小组,提升阅读效果

阅读是个性化的,但在阅读活动中,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探讨、分享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每次阅读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两组学生上台,通过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表演,把小组成员近期的阅读成果向大家汇报。然后组织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在愉悦中吸收、分享他人的阅读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激情。

7、组织阅读交流,检查阅读效果

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8、创建成长手册,积累阅读成果

建立学生的“读书成长册”。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每学期一本。

三、研究成效:

1、培养学生构建起自己的阅读策略。

2、学生阅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更加深厚。

4、老师更新观念,语文教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1、从阅读教学的一面来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方法的指导,组织语文教学,将会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逐步建构起以学生为主体阅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方面说,培养学生建构起自己的阅读策略,将会明显提高其阅读能力。

2、通过从课内到课外,从精读到略读、快读,从学习性阅读到休闲娱乐性阅读,从文本阅读到名著阅读,通过对阅读策略的辅导,将会使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实践产生更大的影响,建构起“大阅读教学”的体系,丰富语文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

上一篇:先进交流发言材料下一篇:基层党建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