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2023-09-06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一)审计目标和范围

1.审计目标:通过对采购业务流程中发生的供方管理、采购器件询价、采购计划落实、购买、验收、付款等审计工作,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改善物资采购质量,降低采购费用,确保物资采购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2.审计范围:公司采购业务的管理,涉及生产原料与设备采购、工具类采购等内容。

(二)审计内容及重点

1.采购计划审计,对采购计划中所列物资价格、数量、质量、采购方式和供货商选择等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等进行审计。

2.采购申报价格审计,对采购价格申报内容的完整性、价格标准确定的合理性和申报程序的规范性等方面所进行审计。

3. 采购合同审计,对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等所进行审计。

4. 物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审计,对物资验收、入库、计量、价格和货款支付等业务执行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三)内部审计师及审计时间的分配

项目负责人:内部审计人员:

审计时间分配:预计自20**年*月*日起至*月*日结束.

编制人:审批人: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的确定、评价指标的采用、审计方案的要点、审计报告的结构等内容进行研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关键词】:公共项目;投资;效益审计

近年来,我国对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系和框架逐渐完善,政府职能由原来的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干预,逐步转向只对市场失效部分进行补充,政府投资管理的重点转向了公共投资项目。与此相适应的国家审计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也应当转向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如何加强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已成为当前国家审计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概念、目标

(一)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概念

公共投资项目,是指由政府财政性资金或政府组建的特定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筹集的资金投资或参与投资的项目,也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的项目。公共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和非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对这类公共投资项目可以采用项目法人责任制进行管理,由项目法人充当项目业主,担负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的功能,可以用经济评价指标评价该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非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一般是非盈利性的,主要是提供社会公共产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投资项目。由于非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提供的是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很难用经济指标评价,因此如何评价这类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是效益审计的难点。

效益审计,即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分析,评价经济效益的优劣,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

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以促进和提高公共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为目标,以公共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使用和投资效果为主要审计内容,以项目建设结果为导向,以揭露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对投资领域相关政策的评价,融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一体的效益审计。通过检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作出评价,提出改进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已经突破了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的范畴。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不仅有纯粹的财务收支审计内容,而且包括了大量的项目管理审计内容,深入到了被审计对象的业务流程。审计结果更多地指向了项目的绩效,这种做法与效益审计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在技术方法运用和证据支持方面,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也突破了查账审计的局限性。

审计机关开展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抓住了政府资金使用的重点,抓住了各级政府关注、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对于加强对投资领域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投资项目效益情况的客观公正信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政府完善投资决策,管好用好资金,防止损失浪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目标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围绕促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关注对国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和国家专项建设资金的审计,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问题,促进加强项目管理,保障投资效果;关注国家宏观投资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效果,促进完善政策法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所以,开展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完善法制、制约权力、提高效益”。

二、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组织实施

(一)公共投资项目选择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一、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的必要性

1、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适应公共财政

体制改革,建立有效政府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框架逐步建立,政府职能也随之进一步转变。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重点是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即实行财政预算和执行相分离,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将财政预算作为控制成本、绩效衡量的主要依据。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求建立有效率的政府,财政预算和执行过程就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因此,评价政府高效运转就必须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这为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对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2、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适应日益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和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审计期望的需要。目前,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国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同时,现阶段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面对两大挑战,一是环境污染,二是经济发展缺乏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公众对政府投资于公共资源产生的效益情况和政府投资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就显得尤为关注,并且逐渐从过程的关注转向结果的关注,从投入的关注转向产出的关注。由于公共资源的占用、政府管理活动的情况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社会需要对此产生的经济责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个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了解其相关的内部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和成效。这样开展政府投资效益审计成了适应社会监督机制和满足人民无限审计期望的必然结果。

3、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新的审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的三大基本职责:真实、合法、效益审计。2004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也特别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审计署制定的2006年—2010年五年发展规划也明确了逐步提高效益审计比重的目标。因此,为了更好地履行审计法,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审计项目,监督和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促进完善投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必须使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三足鼎立,效益审计势在必行。

4、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是适应审计事业发展,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需要。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就进入了以效益审计为重点,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阶段。我国以往的审计一直侧重于真实、合法性审计,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性以及效率、效果如何较少涉及。同时,现阶段开展的投资项目审计仍侧重于事后监督,这种“亡羊补牢”式的秋后算账,起不到预先警示的效果,发挥不了审计建设性作用,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工作还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项审计的制约因素和障碍。主要有: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实务指导性不强,更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投资效益审计理论框架、规范的操作指南和技术方法体系;审计资源受限,没有足够的人才力量予以支撑。此外审计机关的独立地位、法制建设、规范程度等方面的现状,都可能制约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发展。

1、现行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仍侧重于真实合法性审计,弱化了效益审计的功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市场秩序混乱、财务会计数据失真现象十分普遍。在投资领域,建设市场混乱、违法乱纪局面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审计将目标定位于侧重评价和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或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性以及产生的效率和效果方面评价较少,并且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安排真实、合法性审计有其客观必然性;但这导致了很难发现决策阶段的可行性论证、最终决策不符合实际,常常陷入有些项目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程序上都是合法的,可实质上却没有效益或决策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的出现。由于对效益审计重视不够,投入力量不足,使得效益审计建设性的基本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效益审计的功能被弱化。

2、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还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撑。我国《审计法》中虽提到效益审计的概念,但相关的配套法规还没有出台,审计署制订的审计准则也未涉及效益审计标准的规定;同时,实际工作中也缺少具体、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由于效益审计的法制环境还没有建立,审计机关在开展投资效益审计时大多以项目的一个内容

或以专项审计调查的形式出现。审计做出的效益评价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如何保障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实施,如何促使被审计单位据此改进管理提高效益,都迫切需要制度支撑。效益审计结论的社会认可度也缺少足够的法律保障。

3、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缺少客观的评价指标。效益审计最关键也最难的是在于客观、公正的评价。但目前我国正在探索中前进的投资

效益审计还未建立起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财务指标多,非财务指标少;历史指标多,未来预测指标少;个体指标多,横向对比指标少;经济效益指标多,社会环境效益指标少;同时,评价指标多以有关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标准为依据,不仅存在局限性,而且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也很难保证。另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较粗,有的缺乏效益指标,有的只有数据计算结果,而没有数据计算的过程及相关统一囗径,有的缺少基础性的数据和资料,这给效益审计客观评价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4、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仍处于以资金效益、以事后审计方式为主的阶段。目前开展的投资效益审计偏重于资金效益的评价,忽视了对整个投资项目各个环节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离实现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仍有很大的距离。同时,审计方式多是事后审计,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主要成果是核减额,审计中就项目谈效益倾向严重,对因体制、制度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不够。这种审计忽略了建设过程中决策、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环节,就是发现漏洞、造成损失浪费,也是无法挽回。

5、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受人才缺乏和审计成本的制约。由于审计机关对投资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属于公务员系列的国家审计人员较低的报酬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等优秀专业人才加入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结构、能力结构不合理,投资审计人员缺少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缺少具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审计队伍中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同时,由于客观评价投资项目效益建立在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真实合法性审计后取得可靠相关的数据,再获取专家的意见以及延伸调查、走访积累数据的基础之上,因此,效益审计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安排。由于审计成本的限制,投资项目效益审计还不系统,存在对其中的部分内容、个别问题进行审计,并且许多数据借助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客观性程度不高。上述情况制约着投资效益审计的开展,影响着效益结果的评价。

6、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滞后,实践性不强。近几年来,投资效益审计理论的研究虽然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离形成有我国特色、系统而完整的投资审计理论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上理论研究滞后,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不强。已开展的投资效益审计主要也仅仅是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加入了部分效益审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也未形成成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难以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效益审计的顺利进行。

三、全面推进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开展

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既应认清客观面临的障碍,又应充分评价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已经蕴含的较为丰富的效益审计成分。在具体组织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时,应紧密联系实际,在现有审计环境下,正视客观困难,明确现阶段效益审计的目标、合理选择项目,探索政府投资建设效益审计。一方面应量力而行,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不能因过分强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等客观因素,将效益审计复杂化,导致放缓实践步伐;另一方面应认识效益审计的深刻内涵,不能将效益审计简单化,以为效益审计就是查处问题、核减造价,从而导致探索创新的动力缺失。在现有主客观条件下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审计内容、方式和目标上更多地体现效益审计的理念。探索效益审计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政治环境下的实现途径,达到深化管理监督,提高管理水平的目标,当前的效益审计需要深化审计的内容、方式和目标。在审计方式上,要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在审计内容上,要以揭示查处损失浪费为主;在审计目标上,要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只有充分体现效益审计的理念,效益审计才能定位准确,效益审计才能方法恰当,效益审计才能顺利开展,效益审计目标才能实现。

2、完善效益审计的相关法规、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投资审计规范化的建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审计署要在《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审计署要及时收集各地审计机关开展投资效益审计的先进经验和精品案例,认真总结、形成共识,升华为对全国有指导性、实用性的操作指南;各级审计机关也要在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及财政部发布的相关会计控制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本省、本地区开展投资审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制定当地的投资审计工作规范。

3、建立科学合理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发改委、审计署、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要密切合作,联合制定有关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标准,特别要以从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超前制定出投资对环境影响的绿色评价指标,作为审计人员开展投资效益审计的依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合理体现审计的目标,应体现审计取证的经济性,应体现社会的公认性;内容应包括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各类指标,覆盖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等方面。

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核心“3e”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economy)是研究投入,是实现有效目标投入的最小化,就是节约,“花得少”;效率性(efficiency)是研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在投入一定的前提下,产出是最大化,“花得好”;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研究产出,实际产出比计划产出比较综合效果的最大化,“花得值”。“3e”关系如下图:

计划投入 ←—— 效率性 ——→ 计划产出

↑ ↑

| 经 效 |

| 济 果 |

| 性 性 |

↓ ↓

实际投入 ←—— 效率性 ——→ 实际产出

基于以上分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即投资项目经济性评价指标、投资项目效率性评价指标、投资项目效果性评价指标。对这三个指标,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可分别设计可考量的定量指标和可操作的定性指标,构成指标体系。

现以道路工程效益审计为例,借鉴1993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2004年《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评价指标体系和现有的审计研究成果,建立道路(包括市政道路和公路等)工程效益审计指标体系(可参见下表),现对指标说明如下:

道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指标

经济性评价指标

(1)实际投资变化率

=[(审定竣工决算-批复概算(或计划投资额))/批复概算(或计划投资额)]×100%

≤0为好,说明决算没有超概算,投资计划控制较好

(2)单位道路长度造价

=审定的工程竣工决算造价∕道路长度

≤该地区同类工程单位道路长度平均价,如偏高建议以后加强造价全过程控制与跟踪审计。

(3)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增减率

=[(审定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100%

≤0,说明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决算没有超概算,建设单位管理费用计划控制较好

(4)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

=[(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100%

≤0,说明建安造价决算没有超预算,建设单位管理费计划控制较好。

(5)单位投资占用耕地率

=项目占用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

与同类项目比较,小于同类项目单位投资占用耕地率为良好

效率性评价指标

(1)静态投资回收期

=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年份-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当年净现金流量或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建设项目年利税总额+折旧)

小于行业静态投资回收期(年),可行

效果性评价指标

(1)计划工期增减率

=(竣工工程实际工期-竣工工程计划工期∕竣工工程计划工期)×100%

≤0,说明工程提前完成,节省了工期,工期控制效果良好。>0,说明工程延期完成。

(2)工程合格率

=(被评为合格的单项工程(标段)个数∕全部验收鉴定的单项工程(标段)个数)×100%

工程合格率等于100%,说明质量控制效果好

(3)工程优良率

=(被评为优良单项工程个数∕全部验收签订单项工程个数)×100%

工程优良品率100%,说明工程质量控制效果好

以上为结合道路工程投资项目的自身特点而设置的特定指标的效益审计评价的定量指标,包括一般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对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建议应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定性指标。

目前,在投资项目审计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类标准:一是已有的行业标准,二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标准,三是被审计单位制定的一些控制制度、管理办法等,四是国家制定和发布的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发展目标、指标,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发布的规范、技术标准等。审计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项目实际具备的效益审计的条件,客观、谨慎的予以评价。

4、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目前,建设工程因工程组织管理、投资管理体制、审计监督缺位等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可行性论证不够,长官意志替代技术管理和科学决策。

(2)违背建设程序和导致规模扩大。

(3)设计粗糙导致费用增加。

(4)招投标法等法规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招标前“设局”,招放中“演戏”,暗箱操作,串标泄标,违法违规等现象严重。

(5)承包合同条款不清晰,责任不明确,执行不严格,矛盾纠纷导致仲裁和法律诉讼。

(6)管理体制不科学,业主非专业人员多。

(7)业主在过程中随意变更和乱签证。

(8)设计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无意义的结构修改和功能变更。

(9)材料设备的招标流于形式,“看样不定价”,权利始终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10)进度款比例过高,超付工程款及引起结算困难,工程悬而不结现象严重。

(11)施工过程中违规作弊签证时有发生。

(12)提前竣工发生赶工措施费争议。

(13)工程资料收集不及时,管理不规范导致管理混乱和结算中纠纷。

(14)建筑市场不规范导致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机关要积极创造条件并依法开展建设过程跟踪审计,以切实减少乃至杜绝违规行为。

所谓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有关建设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对建设工程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结、决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以贯彻国家投资政策,维护国家和业主、施工等单位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促进加强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通过建设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对建设程序的各个环节和项目管理整个过程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建议,督促建设单位纠正和关注,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从而减少乃至杜绝无可挽回的质量缺失和价值损失,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5、培养效益审计的人才。在目前效益审计缺乏高层次专业审计人才的情况下,审计机关一方面可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工程造价有限公司等中介、咨询机构的合作,通过招标等公开、公平、公正的形式建立工程项目审计专家库。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可在必要时聘请技术专家参与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以缓解专业人才和审计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应尽快引进、吸收具有丰富专业技术知识和掌握先进科技的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形成今后效益审计的中坚力量。再者,审计机关可加强现有审计资源的整合,加大现有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工程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现有审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审计、会计、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可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提高现有审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投资效益审计的要求。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审计项目计划

××年,审计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好范文版权所有!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贯彻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进一步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大审计调查力度,按照财政预

算执行审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搞好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积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各项审计工作中,一方面要继续强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着力揭露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防止国家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年,审计项目计划安排要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打破专业分工,形成审计合力”的原则。各地除完成市局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任务外,可结合本地实际自行安排一些自定审计项目,但要给党政交办、审计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留出一定的余地。

一、财政审计

⒈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市局及各县(市区)审计局对本级财政、地税、地方金库进行审计。市局已转省厅统一授权对地税部门的机关经费进行审计。

预算执行审计要紧紧围绕增收节支工作,加大监督力度,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进改革,探索新路子。促进财政部门分配行为公平、透明和规范,推动部门预算的逐步完善,增强预算的约束性,重点揭露在预算执行中随意变动预算,有无预算拨款,收支数据不真实等问题;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路子。同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从标本兼治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对税务部门的审计要加大征管工作监督力度,促进依法制税,挖掘增收潜力。

××年月底完成。(省定)

⒉财政决算审计

以依法规范地方财政分配行为,市局安排对县人民政府至××财政决算进行审计。重点检查有无严重铺张浪费和搞“形象工程”的问题;上级补助地方专款是否按预算执行,有无挤占挪用和虚报冒领问题;在处理上下级财政关系中,有无挤占上级收入以及财政收支不真实的问题。同时,注意了解地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质量情况,进一步推动下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县级财力调查工作,自行安排。

××年月上旬完成。(市定)

二、专项资金审计

⒊检察院系统专项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安排,按照省审计厅、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法院、省司法厅川审发()号文件精神,在全市检察院系统开展专项审计。

通过审计摸清各级检察院的财务管理状况和罚没款物、暂扣款的管理使用情况,重点揭露和查好范文版权所有!处在罚没款物、暂扣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促进检察院系统规范执法行为,依法履行职责。

××年月底完成。(省定)

⒋国土资金审计

根据省审计厅的安排,市局直接对县本级至××年地方政府征收、管理、使用国土资金的情况进行审计。

注意摸清对各类开发区、小集镇等征用、出让土地和各级财政、国土、开发区、小集镇建设单位的征收、管理、上缴及使用的各种国土资金情况。重点审计新增建设用地和土地出让金的征收、管理及使用情况,各类建设用地是否全面纳入政府集中统一管理、经营性用地是否全面实行招标挂牌出让、出让的土地是否充分利用等问题。

××年月底完成。(省定)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一、进行公路基建项目开工前审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审计权限问题。

目前由于公路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形成多种形式的项目法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由公路建设基金、交通部车辆购置费补助等建设的公路项目。

2、由公路建设基金、交通部车辆购置费补助、高速公路基金作为项目资本金,以公路项目收费经营权向银行质押贷款、建设的公路项目。

3、由公路建设基金、交通部车辆购置费补助、高速公路基金作为项目资本金,其它资金由世界银行贷款或其它境内外银行贷款建设的公路项目。

4、由国内两家或多家企业共同投资的公路项目。

5、中外合资作投资建设的公路项目。

二、审计的内容及方法 公路建设项目从准备到竣工交付使用,经历前期工作阶段、建设阶段和竣工交付使用阶段,其中决定投资规模的是前期工作中的“立项”和“开工前审计”。只有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审计才能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然而,过去所批准建设的公路项目,从来不要进行“立项审计”,而是由上级部门批准后才进行“开工前审计”。所以,开工前的审计从实质上就包括了“立项审计”和“开工前审计”的两部份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路建设项目前期立项审计

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和进行初步设计等四个方面,着重应审计两方面:

1、对项目建设方案的审计、审查重点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去审计建设方案是否经济、合理、可行。

2、对设计概算的审计:审查重点主要是概算编制的依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少算、漏算、重算或自行增加工程项目与费用等情况;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计算是否真实准确;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的计算是否真实、准确;基本建设其他费用的计算是否真实正确;审查计划列项的预留费用是否正确等。

 (二)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

1、对项目前期的审计

主要审查公路建设项目是否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有关审批和对外签约是否相符,工程开工前是否完成工程项目的所有前期工作。是否存在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建设项目是否纳入国家下达的部门或地方的基本建设计划,开工前的审批手续是否合规、合法;具体包括以下审计内容。

2、基本建设程序的审计

目前,国家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程序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等工作环节。每个工作环节只有在完成工作后方可转入下一环节,除国家特别批准外,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简化项目建设程序,基本建设程序审计的对象是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必须完善上述程序方可实施建设。

3、建设项目审批的审计

各级审批部门应严格审批权限审批公路建设项目,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违规审批项目法人,也不得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来逃避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管理,该项审计对象主要是对各级审批部门。

4、对外签约的审计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之前,不得擅自对外签约。只有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权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对外正式签订贷款协议、设备购买合同、合作合同等。

对上述审计违规事项,按国家计委的有关规定,对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违规审批和擅自对外签约的基建项目,国家计委将追究有关部门和负责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采取暂停审批项目等处罚措施。另按交通部《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对违规审批或擅自简化基建程序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可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暂停项目执行或暂缓资金拨付,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5、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审计 公路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是反映公路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和投资分配比例的综合性计划,是以基本建设投资资金来源与运用为对象进行编制计划,按照现行规定,初步设计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纳入基本建设计划。没有纳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的项目,不能备料和施工。因此,作为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审计。首先,应审查其设计文件是否按照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审批,有无未经审批或越权审批的情况。其次,应审查建设项目是否纳入国家下达的部门或地方基本建设计划。属于中央投资的项目,应审查是否有交通部下达的基本建设计划,地方计划安排的项目,审查 或越权审批的情况。其次,应审查建设项目是否纳入国家下达的部门或地方基本建设计划。属于中央投资的项目,应审查是否有交通部下达的基本建设计划,地方计划安排的项目,审查是否已纳入省下达的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小型建设项目,应有交通部或省交通主管部门下达的基本建设计划,没有纳入基本建设计划的项目,都不能开工或复工。

6、工程投资及资金来源的审计

主要是审查工程投资是否已安排年度投资计划,投资来源是否落实,投资额度是否能够满足年度工程资金需要。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资本金、财政债券、企业债券和项目银行贷款等部分。

 1)资本金

按照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规定:“交通运输项目资本金比例为35%及以上”。目前我国公路项目的资本金构成主要有:①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内资金、国家批准的各种专项建设基金、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地方人民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的各种规费及其它预算外资金。②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及企业法人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股票上市收益资金等企业折旧资金以及投资者按照国家规定从资金市场上筹措的资金。③社会个人合法所有的资金。④国家规定的其它可以用作投资项目资本金的资金。因此,对开工前资本金的审计,主要审查资本金是否落实,如对财政预算、预算外资金是否与交通部和地方下达的基本建设计划中的预算数及预算外资金安排相符。对于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及企业法人的所有者权益,企业折旧资金及国家授权机构从资金市场筹措的资金,主要是审查其取得资金的渠道是否合乎国家有关规定。  2)财政债券

目前通常是指国债,对于国债,主要是审查其是否列为基本建设计划下达,下达的指标与项目法人基本建设计划是否一致。 3)企业债券

是指项目法人从资金市场募集的到期应连本带息归还的资金,对于企业债券,主要是审查其是否经过国家或地方计委批准发行,发行指标是否与批准的计划相符。  4)项目银行贷款

现阶段,我国公路基建项目贷款,主要从各商业银行取得,开工前基本建设项目贷款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主要有:

①是否有银行下达的年度贷款指标,其指标是否既列入国家信贷计划,又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两个计划缺一不可。 ②下达的贷款计划指标是否与项目法人的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相符。

③借款合同是否签订,其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另外,建设项目资金来源还有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及日本海协基金贷款等,对于此类境外借款的开工前审计主要是审查其是否经有权审批部门批准并列入项目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7、项目征地拆迁审计

主要是审查项目法人是否到当地国土部门办理公路建设用地手续,项目用地拆迁工作是否已经完成。

8、项目施工单位选定的审计

主要是审查项目法人是否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审查施工单位是否有资质承包工程建设,招标工作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签署的合同文件是否符合交通部颁布规范要求,是否明确双方的责任;审查项目法人确定的标段、工期及造价是否合理;审查承建单位与监理单位是否隶属于同一管理单位。

9、对监理单位的审计

主要是审查监理单位是否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并持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资质证书的专职监理企业。是否依照核定的监理业务范围,承担公路基建项目的监理业务和监理责任。

10、对设计单位的审计

主要是审查其是否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勘测设计任务;是否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复核、审核、会签和批准制度;是否明确各阶段的责任人,并对项目工程设计质量负责;审查设计文件是否符合交通部颁布规范。

11、对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情况的审计

主要是审查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是否按规定向质监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12、审查是否存在违反国家政策的其他有关问题。

三、开工前审计的作用

通过对拟建公路基建项目的审计,可以发现该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合法;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审查,可以综合评价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发现拟建项目规模是否过大,等级是否过高;项目的设计,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和符合实际需要;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有多计、重计、漏计,是否存在计划外工程;土地征用、拆迁是否真实准确、合乎手续;以及通过对项目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的审查,可以查明建设资金是否落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胡子工程”,有利于严格财经纪律和确保项目工 程建设顺利完工。

四、开工前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拟建项目未能提供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资金来源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资金未按时到位或资资金不落实的审计部门可不受理其开工前审计申请。

2、经审计拟建项目审批程序和手续完备的,应出具同意办理开工手续意见书;否则应出具不同意办理开工手续意见书。

3、对拟建项目开工前审计发现的其他问题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开工前审计,审计部门应集中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审完并作出结论,以便项目法人报批早日开工。

上一篇:资产审计报告下一篇:标准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