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03

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负面影响

如今,很多幼儿学生的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他们对于幼儿的早教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就去盲目地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家长认为让孩子越早上學越好,甚至将不到3周岁的孩子就送到幼儿园,再加上一些幼儿园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幼儿家长所灌输的一些早教思想,导致了我国的幼儿教育进入到了小学化的误区中。事实上,让孩子过早接触程序化的学习模式,不仅不能够让他们成为“小神童”,甚至还会对他们日后接受小学教育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内涵

简单一些解释,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所指的即为让幼龄儿童提前接触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且过分地看重幼儿学习的考试结果,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重知识轻品质。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重点应当是游戏,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在没有充分考虑幼儿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幼儿需要和小学生一样程序化地学习拼音、英语单词、计算方法等知识。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十分不利于幼儿个人品质的培养;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十分看重学习结果,幼儿教育者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进步程度,只是一味按照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努力与否与学习水平。此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挥,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对学校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虽然让孩子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汉字读写方法以及加减法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幼儿的人生发展与未来的学习之路带来了一些促进作用。很多幼儿家长在看到孩子出现了很明显的学习进步时,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智力超群的“神童”,继而将他们过早地送到小学中接受规范化的教育。这一部分幼儿家长并不会去考虑孩子是否能跟得上快节奏的学习,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不到入学年龄的孩子送到小学院校中,继而对小学的日常管理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对教师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由于一些幼儿过早地接受了小学化的教育,从而让低年级的小学教育者感觉到非常轻松,长此以往,就会让小学阶段的教学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小学教育者也就会放松对自己教学水平的严格要求;其次,如果在小学低年级的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学习能力较差且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育者就会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归结到“智力水平不高”的队伍中,在无形中影响了小学教育者对学生所做出的正确判断。

3.对幼儿自身所带来的影响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经常会让幼龄儿童产生挫败感,很多幼儿家长与幼儿教育者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在他们没有顺利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时,家长与教育者就会采用一些带有责备性质的方式来“惩罚”孩子,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学习出现明显的厌烦心理,认为上学就是一件非常无聊且痛苦的事情。除此之外,由于幼龄儿童的心灵比较脆弱和敏感,当他们所做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与夸奖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与付出产生较大的怀疑。

三、有关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

1.回归幼儿本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很多家长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更多科学化的排解方法,而不是要将压力转移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在日后的幼儿教育中,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要逐渐的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要学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将知识学习与游戏巧妙结合到一起,让孩子从之前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幼儿教育者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力量让学习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有趣,还给孩子们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时代。

2.重视幼儿教育过程,忽略学习结果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幼儿家长都非常在意他们在幼儿园中的表现,经常会依照教育者的片面评价来否定或赞同幼儿的一些做法,从而在无形中打击了孩子们的上进心。为此,幼儿家长需要认真且全面地观察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感受他们出现的一些进步和努力,并且要经常对孩子的做法给予表扬与肯定,让幼儿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是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陈蓓燕.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倾向化及相关对策[J].科技信息,2013.

[2]董志伟,张振平,赵国秀,等.我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J].河北教育(综合),2013(Z1).

编辑 李琴芳

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近年来,微课凭借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使用方便、互动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席卷全国,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各个学科都陆陆续续尝试将微课引入到学科教学中。从2011年国内第一篇关于微课的学术论文发表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有关微课的论文已达到了4313篇(CNKI数据,截至2016年6月),而从土豆、优酷等网络播放器中,搜索到的微课视频也不计其数。

然而,在众多微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研究却极少。以“微课”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搜索,相关论文仅5篇(截至2016年6月),且仅限于高校研究。可见,尽管关于微课的研究探讨很多,但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微课研究却还处于起步阶段。实际上,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将微课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符合教育理论

微课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集中地将一个小的知识点阐述清楚,达到教学目的。凭借其数字形式的存在方式,可通过网络传播,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多次重复利用,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无限放大,达到教学资源共用共享的理想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符合了教学最优化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中,可创设丰富的情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基于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可在课堂上统一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是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基于微课的教学是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和多元化的,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

(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这也强调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将微课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有助于革新传统的教研与教学方式,进一步推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发展。微课是课堂讲授法以外的一种大胆、新颖的知识传递方式,实现了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在这一方面上,微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致的。

(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课堂中常常设置与主题相关的游戏和活动。由于中小学生自控能力发展并未成熟,他们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影响课堂纪律的情况,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将微课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课后按需选择学习内容,按需与同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相互学习。这样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少的缺陷和缺少个性化教育的不足,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率。同时,对学习主体“学生”而言,微课中积极的体验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从而产生自我成长的积极力量,实现自我教育,更好地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将微课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它无疑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除了要做好日常工作外,还要掌握制作微课的相关技巧,并巧妙将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成微课,形成新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这个过程能促进心理教师对新事物的尝试和探索,也能促进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思考,有利于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另外,微课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促进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对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形式化

微课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教学,要使微课的效果得到保证,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两个环节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微课数量迅速上升,参与微课制作的队伍迅速壮大,在这些人或作品中,难免出现一些滥竽充数的情况。原因包括:一方面,由于微课的制作技术是一个门槛,很多教师难以制作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微课;另一方面,某些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拒绝学习更先进的多媒体新技术。这就使得在“微课热”的潮流中,微课被形式化了:其数量增长了,但质量却没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要使得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保证,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对相关作品进行评价和审核,使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质量得到保证,避免形式化。

(二)注重对优秀微课的推广

随着以后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逐渐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会越来越多,优秀的微课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这些优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那将是资源的浪费。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生在学校中要接受的教育,也包含孩子在家庭中要得到的教育。如果能够在家长当中推广已开发出的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微课,那么,家长也能够从中学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进而利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帮助孩子。另外,学生在家庭中同样能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使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强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将优质资源向家长推广,使更多的家长加入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来。

(三)建设微课评价体系

将微课引入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目的在于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了实现该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就与其他常规课堂教学一样,都要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被评价的问题,包括: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恰当、实施后效果是否有效等。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不断建设、实施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控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内容过程与结果的有效杠杆,我们要重视对课程的评价。微课的评价原则包括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同时,可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形成一个全面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可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逐渐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够保证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质量。

(四)加强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

这几年间,微课所涉及的内容和学科范围越来越广,但其实际效果众说纷纭。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微课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为了保证中小学生能顺利掌握微课课堂中所传授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情绪疏导、人际交往等应对技巧并加以应用,在对心理健康教育微课进行相应评价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考核,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实用性。只有其实际效果得到保证,才能够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一级目标的顺利实现,即真正做到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为主,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

(五)加强对中小学生微课学习的引导与监督

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他们在家独立学习微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做与学习微课无关的事情,如上网、玩游戏等,这不仅偏离了微课本身的功能,还会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需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学习加以引导和监督。教师可时常提醒学生微课学习时间不能太久,避免影响视力;学完微课后,不再利用电脑等电子设备玩游戏等。家长可对学生学习微课的时间进行相应的限定,并给予监督,必要时给予提醒,严格控制学生微课学习的时间。

总之,将微课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避免形式化,注重对优秀微课的推广,建设微课评价体系,加强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加强微课对学习的引导与监督。

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考察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发展的整体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为教育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内蒙、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和重庆六省市共300名校领导和心理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三个“不平衡”和三个“不足”:即学校区域不平衡、学校来源不平衡、学校类型不平衡和经费不足、师资不足及途径不足。

〔关键词〕机构建设;制度建设;经费状况;师资情况;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相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消极倾向,如观念陈旧落后、形式主义严重,地区间差异大、整体水平偏低,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理论水平较低、指导实践不力等。为此,我们进一步考察了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摸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工作、咨询工作、宣传与普及工作、研究工作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更加符合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参考2007年各省人均GDP排名,采用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法,抽取上海、浙江、福建、内蒙古、安徽和重庆六省市的校领导和心理教师进行调查,校领导卷和心理教师卷各发放300份,其中校领导卷回收有效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87.0%;心理教师卷回收有效问卷250份,有效回收率83.3%,被试的基本信息如下表:

表1 被试基本状况表

在预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学校领导调查问卷》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心理教师调查问卷》。正式调查于2009年6月进行,由课题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讲明调查要求,发放问卷,让被调查者根据实际状况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人员收回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全部数据使用SPSS15.0 for Windows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与制度建设状况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机构设立状况

表2 中小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机构状况

由表2可知,在被调查的261所中小学中,有217所(83.5%)学校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并且有75.5%的学校领导具体分管该机构,这与刘晓明(2005)调查的设立心理健康指导机构的中小学只有51.1%相比,说明当前中小学领导已经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区域和学校来源的学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从不同学校区域来看,安徽省(63.2%)显著低于内蒙古自治区(82.8%)、上海(93.3%)、浙江省(92.6%)、福建省(86.4%)和重庆(89.7%);从不同学校来源来看,城市(91.5%)显著高于县镇(74.4%)和农村(80.4%)。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制定状况

在被调查的261所中小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规划的学校达到249所(95.4%),并且有220所(84.3%)学校已经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学校区域和学校来源的学校间在是否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规章制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从不同区域来看,内蒙古自治区(72.4%)和安徽省(69.0%)显著低于上海(100%)、浙江省(87.5%)、福建省(88.1%)和重庆(96.6%);从不同学校来源来看,城市(92.4%)显著高于县镇(75.9%)和农村(80.4%)。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状况

从机构和制度建设状况看,大部分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和规章制度,说明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与心理教师的感受一致,认为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重视的占48.8%,很重视的占25.6%。

在被调查的学校领导中,有164所(62.8%)学校的领导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125所(47.9)学校的领导平时经常阅读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101所(38.7%)学校的领导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54所(20.8%)学校的领导有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公开发表过。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区域在是否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现为上海和浙江地区的学校领导有更多机会参加相关培训和科研课题;不同学校来源的学校在四个项目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表现为来自城市的学校领导在四个项目上均有更多优势。

表3 中小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与

机构规章建设状况的Spearman相关矩阵

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是否会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和制度建设的状况呢?由表3可知,出台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和成立校领导负责的指导机构与校领导是否参加相关心理培训、阅读心理书籍、参加科研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校领导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和指导机构的建设。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状况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性质状况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只有34所(13%)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来自上级拨付,187所(71.6%)学校的经费自筹解决,而40所(15.3%)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可见,全国中小学校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更多是来自学校自筹。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区域、不同学校来源和不同学校类型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的性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表现为来自福建省、城市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上级拨款较多,上海、浙江省、城市、县镇、高中、完中学校自筹经费较多,安徽、农村和小学没有经费的状况较多。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状况

总体而言,在2008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状况中,只有37.5%的学校经费比较充足或者非常充足,62.5%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不足甚至没有经费。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学校来源和不同学校区域在2008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表现为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县镇和农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缺乏。以上结果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状况不容乐观,上级拨款较少,更多是来自学校自筹经费,并且一半以上的学校工作经费不足甚至没有经费,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安徽省、县镇和农村学校及小学。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状况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配备状况

仅有32.9%的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这与刘晓明(2005)调查的专职心理教师只有10.1%相比,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数量已经有所增长,但认为学校需要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的达到96.9%,说明中小学还需要加大专职心理教师的数量。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区域、不同学校来源和不同学校类型在心理教师是否专职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表现为来自上海、城市、高中和完中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是专职的更多些,而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县镇、农村、小学、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兼职心理教师更多些。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课程师资状况

学校承担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只占32%;而班主任达到45.6%,其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达到19.7%,两者合计达到65.3%。说明班主任和其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师资。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学校区域、不同学校来源在学校承担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要师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现为来自上海(67.9%)、城市(45.4%)和高中(58.1%)的中小学的主要师资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60%)、安徽省(57.8%)、重庆(62.1%)、农村(63%)和小学(59.7%)的主要师资为班主任。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咨询室建设状况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咨询室设立状况

被调查的学校中有202所(81.2%)学校已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2005年徐美贞的调查结果为:没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占总数的47.3%。此次调查中,没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的比例减少到18.8%。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区域、不同学校来源和不同学校类型在是否已经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从学校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上海(96.7%)、浙江省(96.3%)和福建省(84.7%)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72.4%)、安徽省(66%)和重庆(69.2%);从学校来源来看,城市(92.4%)显著高于县镇(74.1%)和农村(69.4%);从学校类型来看,高中(92.0%)、完中(94.3%)和九年一贯制学校(100%)显著高于小学(71.1%)和初中(80.5%)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设施配备状况

心理咨询室配备办公设备(电话、电脑等)的学校有165所(82.5%),并且不同类型的学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高中、完中和九年一贯制的学校配备更好;心理咨询室配备个别咨询(辅导)专用设施的学校有159所(79.5%),并且在不同学校区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上海配备更优;心理咨询室配备团体辅导活动器材的学校只有42所(21%),并且不同学校来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城市学校配备更优;心理咨询室配备宣泄器材的学校仅有38所(19%);心理咨询室配备放松器材的学校仅有35所(17.5%);心理咨询室配备沙盘沙具的学校仅有20所(10%),并且不同学校来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城市学校配备更好;心理咨询室配备期刊与图书的学校有152所(76%),并且不同省份的学校间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浙江省的中小学配备最好;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测量工具(量表/软件)的学校有69所(34.5%),并且不同区域的学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上海和浙江两地的中小学配备更优。

以上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的咨询室建设工作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大部分中小学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且配备了一些基本的设施如办公设备、个体咨询器材和相关心理学的图书和期刊,但是设施还不够完备,如缺乏团体辅导活动器材、宣泄器材、放松器材、沙盘沙具和心理测量工具。

(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课状况

开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学校达到204所(81.2%),并有155所(74.5%)学校将开设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列入课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占28%,属于校本课程的占29.6%。仅有35.2%的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2008学年,心理健康活动课课时大部分能保证的占37.6%,全部保证的占32.4%,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课尚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以上表明,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课状况与往年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改观,大部分学校已经将心理健康课程列入课程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多时候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的学校比例偏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得到真正重视的程度还不够。

三、讨论与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各地教育工作者们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师资队伍正在逐步壮大、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已经有很大的改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平衡”和三个“不足”: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三个“不平衡”

从总体上看,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从横向来看存在着三个“不平衡”,即学校区域不平衡、学校来源不平衡、学校类型不平衡。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显著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和重庆市,而在某些分析项目上则呈现“U”形,即东部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西部的重庆市的中小学显著优于中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安徽省的中小学,如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制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状况等;从学校来源来看,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显著优于县镇和农村中小学;从学校类型来看,高中、完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优于小学和初中。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三个“不足”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不足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级拨款不足,二是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不足。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的性质来看,上级拨款较少,只占13%,更多的是学校自筹经费;而从2009年度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状况来看,有接近一半的学校报告年度工作经费不足甚至没有经费。经费不足势必会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正常开展,如心理咨询室设施的完备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虽然当前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已经有很大的改观,大部分中小学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且配备了一些基本的设施如办公设备、个体咨询器材和相关心理学的图书和期刊,但是设施还不够完备,如缺乏团体辅导活动器材、宣泄器材、放松器材、沙盘沙具和心理测量工具。此外,经费不足还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能保证各种必要的专业培训和交流。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不足

此次被调查的校长认为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为缺少师资队伍,达到76.2%,排在第一位。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不足表现为数量不足和质量不足。据调查,当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等,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使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受到了损害,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很快提高,极个别教师甚至误导了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核心问题。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不足

从当前心理咨询室的设施配置来看,大部分仅限于个体咨询,这可能与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认识模糊有关,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现在之所以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心理脆弱,挫折耐受性差,换言之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的是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四、对策与建议

结合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开放式问卷所反馈的内容,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缩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差距

随着观念的更新,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获得更广泛而普遍的全方位发展,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三个“不平衡”,即学校区域不平衡、学校来源不平衡和学校类型不平衡。因此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向落后学校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沿海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逐步扩展到中西部地区,由城市逐步扩展到县镇和农村,由高中和完中逐步扩展到小学和初中等,并努力缩小这种差距,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均衡、和谐的发展。

(二)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一个服务机构,而非经营性的盈利机构,因此,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来支持和保证它的运行,经费主要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但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半数的学校没有相关经费,一方面是由于上级拨款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有些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或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偏差,往往不重视投入,致使这项工作陷入困境,甚至停顿。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拨款,学校也应该有相当的额度保证。此外,为了增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经费投入,可以积极争取企业及个人的投入和捐赠。

(三)增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

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很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很高,只有经过专业培养和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胜任,所以,要推进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极为重要。在未来的工作中,教育者的专业训练时间和频次将延长和增加,继续教育更加经常化和制度化,有更多的地区将制定执教与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实行资格考核,推行资格证书制度,以保证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除了短期的培训外,有更多的高等院校将大力发展相关专业,以培养数量众多的合格人才输送到各级各类学校。当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将会有更多、更积极的介入,从而促进专业化程度提高。

(四)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这项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而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运用多种途径与形式,而且需要将这些途径与形式有机构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系统。为了保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的开展,不仅要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途径,即不再是单一地靠专门途径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还应该利用校园资源在学校学科教学中渗透、在学生管理中渗透、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和校园环境中渗透,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利用社会(社区)资源、家校合作等多种途径,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稿件编号:110114002)

注:本文为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重大调研课题(2008A02)。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2~73.

[2]刘晓明,张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1):14.

[3]徐美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6:80.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芜湖, 241002)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成立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更好发挥委员们的作用,明确职责,在委员会换届之际,咨询委员会更名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

我受新老委员会的委托,向这次大会汇报如下几个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十年工作回顾

在教育部领导的关怀与领导下,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直接关心与指导下,委员会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贵阳召开了由委员和十个实验区的负责人参与的学术研讨会。我们工作的理念是:想做教育部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教育部需要做的事情我们想把它做好!所以我们具体落实了如下六项工作:

第一,作为一个咨询组织,2002年委员会为教育部起草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途径与方法,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目的在于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并把目标牢牢地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全员参与上,这就是目标定位问题。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后,对“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第二,在基础教育司与师范司的指导下,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共三册。经教育部师范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有关专家审定,于200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同类别的教师人人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读本。同时,参与了教育部基础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等国家课程标准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内容的起草工作。

第三,指导实验区内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获取了有益的工作经验。今天实验区领导的发言,从不同的侧面回答了心理健康教育热点是什么、有哪些值得推广的模式、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等问题,并总结了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

第四,探索了中小学专职和兼职教师培训的机构、内容、方式和途径。目前,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部分德育工作负责人组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由大学、教科研心理专家组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小组,负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指导、协调、检查及培训工作,并与人事部门协商解决教师队伍配备的问题。这次广东的经验正是集中地体现了这方面的工作。此外,北京、上海等地也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第五,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设,出版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收集了一批优秀个案,既有文本读物,也有音像制品。

第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近年来,许多委员还承担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哲学社会科学攻关课题的研究,深入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两个现状的问题,有力推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其中上海的生命教育颇有特色,值得推广。

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明确职责是专家委员会更好、更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在基础教育司的指导下,委员会起草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委员会成员一致通过了这个工作职责。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涉及到:

1.组织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发现热点、难点问题,为教育部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提出建议;

2.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方案,对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评估;

3.组织审议和鉴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成果;

4.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交流活动,及时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并加以推广;

5.指导各地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6.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建设工作。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今后计划工作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要点,委员会将认真履行各项职责,拟开展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一次常规调查和专题调查;

2.从2008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研讨问题,总结经验,评优示范;

3.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纲要与指南》,规范培训内容体系,以保证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宜性,规范培训行为,保证培训质量;

4.构建多级培训网络,开展国家级培训者的培训,以各省培训中心(建议由设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师范大学或心理学科较强的综合性大学承担)为依托,开展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以骨干教师为主开展校本培训,特别是班主任培训,为适应培训工作需要,依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发系列培训教材;

5.从2008年起,协助教育部定期开展对各省培训中心工作的督察与评估。

中小学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书店里买到了自己的第一本《机器猫》,从此,便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憨态可掬的机器猫,傻里傻气的野比大雄,温柔可爱的静香,暴力又有义气的胖虎,狡猾的小夫。

今天,听说哆啦A梦有了一部电影《大雄的恐龙》,虽然早已看过漫画,但是还是忍不住去看。散文吧原创

看完了,有好多的感想,但是自己却表达不出来,这种感觉好奇怪。

看得出来这部动画片是制作者们用心弄出来的,画风给人眼前一亮,但是剧情却是最主要的东西,刚开始,我是狂笑着看过来的;笑着笑着,我沉默了――我看到大热天大雄为了孵出皮助而盖着厚厚的棉被,当我看到大雄感冒不能去看望皮助,皮助饿着肚子,冒着大雨来看望大雄。

故事的最后,大雄和皮助不得不分开了

大雄:皮助,以后你生活在这里,你会知道好多好多的事,你会变得越来越大,我也会,我也会,会,努力的。

当皮助追着大雄,大雄忍住心中的痛苦对哆啦A梦说:快,快启动时空机!

上一篇:如何发表教育学论文下一篇:中小学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