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

2023-07-29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民消费 人均收入 恩格尔系数

一、引言

我国的发展迈入了新的台阶,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仍过度的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为了提高国家的竞争水平,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必须将提高自主消费,扩大内需成为国家目前主要的任务。我国农村人口占据我国人口总数的一大半,农村居民的消费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农村消费情况直接体现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消费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量,所以为了进一步促进发展,国家对推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视,对农村农民的关注度和投资力度加大,农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目前农村消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改善。

二、农村居民之间的消费差异状况

(一)不同地区之间消费情况的差异

通过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按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这七个方面的消费支出指标,将我国31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为四类,其中北京上海分为第一类,天津浙江和江苏分为第二类,广东福建山东辽宁海南重庆湖南内蒙古河南安徽四川江西湖北河北吉林黑龙江山西分为第三类,贵州甘肃云南青海新疆西藏陕西广西宁夏为第四类。北京上海属于国家的中心城市,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高,因此消费水平也比其他各城市高,天津浙江江苏沿海城市发展较快,人均纯收入高,因此消费水平也高,河南河北等这些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消费较为稳定,而贵州藏等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自然灾害,交通不便利等因素,使得发展较为缓慢,消费程度也较低,总体来说我国中西部地区消费程度偏低,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农村消费能力分布很不平均,对农村整体消费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这种差距。

(二)城乡之间的差异

根据《统计年鉴》给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的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的一开始3倍的差距到2013年差距仍接近为3倍表明虽然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没有缩小,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指数已经超过城镇的指数,在未来的几年城乡差距缩小有望进一步实现。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到2013年的37.7%。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的呈现下降的趋势,近几年较为平缓,恩格尔系数作为研究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数值越大代表贫困程度越大,59%以上为贫困,30%-40%为富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为富裕的程度。但由于贫富差距较大,人均达到富裕并不代表普遍富裕,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研究2000~2014年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的发展变化,从2000年高收入户的人均纯收入为5190元是低收入户802元的将近六倍,到2014年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23947.4是低收入户2768.1的接近10倍,说明农村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并且有增无减,根据边际消费递减理论,只有缩小贫富差距,才能有效的促进消费。缩短贫富差距的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近些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近些年的数据显示随着收入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也确实有所提高,收入与支出之间确实存在这某种必然的联系,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对1978年到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用spss做相关性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明显看出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99.9%,显著性概率也小于0.01说明二者的是显著相关的,再对数据做线性回归,人均消费支出作为因变量,人均纯收入作为自变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线性公式表示如下,y=0.744x+48.762模型建立的标准误差为0.004,说明这个公式确实能很好地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收入水平与消费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关系。

四、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的发展变化

最近几年国家采取的各项扩大内需的政策下,如降低利率,降低资金使用者的成本压力,提高了消费的信心,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医疗保险公共服务建设等农民在食品方面的消费逐渐向多元化,丰富化方向发展。由主要消费食品为粮食蔬菜,变为粮食蔬菜虽然仍居主要地位,但相对变少,而瓜果坚果奶制品这些副食的消费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耐用品数量,新建住房面积以及住房平均面积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改善农村消费水平

(一)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保医保体制机制,普及农业保险,提高基础公共服务建设水平

我国的人口逐步迈入老龄化,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逐渐加大,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了农民的储蓄动力,降低了消费能力,只有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对农村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完善农村的养老金制度,减轻农民的家庭负担,才能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普及农业保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对各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改善消费环境,农村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保障之后,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消费。

(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

在传统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新型农场。农民可以将合作经营,传统的播种、施肥、浇水、收获均由专门农用机械来完成,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收获后,农产品统一联系厂家出售,不再是从前的农民各自零散买卖,也充分提高了农民的议价能力。年终农民按照自己的土地数量百分比来分配利润。农民收入水平可以获得很大提高,从而大大提高消费水平。

(三)大力支持农村第三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发展

目前农村各种服务行业发展非常有限。随着现在农民收入的增加,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潜力巨大。政府可以进一步的普及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农村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补助,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等。大力鼓励发展农村餐饮、外出旅游等多个产业,充分满足农村群众的各种需求,使农民消费向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铁想,刘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收入结构的影响-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5):27-3

[2]刘启欣.安徽农业科学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

作者简介:邹馨(1992-),女,蒙古族,河南平顶山人,辽宁大学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审美文化;消费文化;意识形态;中和之美

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现实语境中,中国的大学面临着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强力冲击,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融会、功利意识与人文品性的混生,成为了大学文化精神生成的话语维度和驳杂主题。而在自身的发展和衍变过程中,大学教育的功能、结构和机制、体制的多重变化,也使得大学文化精神的时间记忆(历史积淀)、空间拓展(话语形态)等更多地显现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特征相互交错的具象状态。在这一现实境遇中,带有“失真、失控、失态、失魂”等特征的种种大学校园的文化表象既让大学教育的从业者深感忧虑,也让社会群体对于大学文化的本真精神有了更多的困惑和拷问。

关于文化概念的界定,伴随着人类知识理性的积淀和文化观照视野的扩大,越来越显示出内在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但在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文化的符号象征意味,文化作为物质、精神和符号商品进行生产、消费和传播的功能,以及文化作为权力载体在公众交往行为中的映像作用等,成为文化学者、人类学家言说的焦点。如克利福德·格尔兹指出,“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在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和对生命的态度。”他的这种“象征人类学”的观点所谓的“符号的象征意义模式”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下,恰恰契合了全球后现代文化的一大特性———符号消费。也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文化的物化品性被极大地张扬,人类审美的诗性智慧屈从于商品消费的物欲,审美的意识形态被掩藏在商品经济的消费话语和科技信息全球化、市场和象征符号主宰下的“自由主义”的消费幻象下,人的精神家园日益碎片化,远离生命的本真澄明之境。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宏观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着社会文化的整体性、普遍性特点,又具有着亚文化的个别性和独特性。自现代以来,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学校园文化,在形式上始终表现为一种以精英意识为主导的多元文化的聚合,在内容方面则体现出知识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主导作用。而纵观中外大学的文化精神的养成,显现在本质追求上,大学文化事实上也是一种感性的审美文化。以知识分子群体和现代人文知识所构成的大学的独特文化“习性”,体现在其以多姿多彩的情感体验、生活内容、行为模式和审美意味,反映着不同主体内在的精神旨趣。在大学校园的文化领域里,师生个体和群体在科学求知、发展个性、彰显理性、完善生命的过程中不断改造着自己的意志世界,重建着高质量、高品位、个性化的特色风俗、习惯和传统,朝着“身体自由”和“灵魂自由”的理想彼岸坚实迈进。这是在知识理性熏陶和浸染下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模式和象征体系,体现着大学文化应有的智慧风貌和理性特征。从社会文化的整个系统来看,这更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先进方向的要求,能够为全社会提供新的价值和伦理尺度、提供先进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标杆式”的和谐文化、诗性文化。

中国的大学始终立足于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园地,其文化的审美特性表现在大学校园的文化精神始终体现着“中和”的美学宗旨和人文诉求。无论从早期的大学教育注重启蒙和现代性的人文理念来看,还是从新时期大学教育注重开掘当代文化人群体的先锋姿态和精英意识来看,中国大学的学术活动和人文理念始终立足于促进人的理性精神和感性审美意识的自觉成长,使大学文化的生产者、传承者在面对客体对象世界的时候铭记和强化主体精神的“意志”,始终寻求着由“本我”到“超我”的超越,主体始终向往着生命不被尘俗物欲所遮蔽的自由澄明之境。也就是说,在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下,我们的大学虽然源自西化,但其拥有着坚实的本土文化根基,受中华文化特有土壤的滋养,它不只是注重启蒙理性,追求以知识“解放”自我,而是始终表现为建构主体精神和趣味,讲求人文化育、追求天人合一、力求德性品格的磨砺和教化。因而大学的人文诉求有着独特的美感体验,更富于生命的感性。谈到大学文化是一种感性文化,我们就不得不反思每一个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过程了。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所谓“大楼、大师”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感性。大学无疑是一个让人不断超越和飞升的生命自由之境。这种超越,不只是表现在每个个体自身学识的积累和理性的成长,还体现为身心的平和与感性的愉悦。在对于校园客体化的审美对象(校园建筑、教学过程、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公共关系交往等)的感知过程中,主体陶醉于物化表象所具有的独特美感中,并在积极参与校园建设的实践活动后更多地体验着、收获着自我“本质力量对象化”之后的快感。同时,伴随着自己在学海求知中不断从懵懂无知走向满腹经纶,在反复的自信、自卑中走向自省、自立,主体一再地丰富和积淀着自身的审美经验,或充满“悲悯之情”、或享受“崇高之意”,内心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强大的磁力场,感召和激励着自身、他者。而大学的师生群体之间,也因为相互间较少功利性目标的交往而淳朴、动人,为审美表象的生成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

同时,大学文化的审美特性还表现在大学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引领和辐射层面。也即大学作为社会先锋文化的发源地所显示的旗帜、标杆和尺度功能。在传统意义上,大学被称为“象牙塔”,它既是一个人文理想教化的圣地,也是一个固守精英品性的精神家园。一方面大学在“崇礼”,为人们经世致用而碰撞、汇集智慧的火花,引导人们从“器识”的跋涉中积淀、丰富其“工具理性”,另一方面大学也在“求道”,它要努力成为文人们从大干世界的尘嚣中超脱自我、“精神还乡”的归途,引导思索者灵魂飞升,寻求通向生命彼岸的自由境界中国古代先贤曾将“新民、明明德、止于至善”作为古代的“大学之道”,就很清晰地说明了问题。而在现代大学的发展史上,启蒙精神和主体性的弘扬,则成为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主潮。这也正是大学文化所包容的现代性的突出表现。

大学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的审美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在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大潮中能够始终如一地保留自我的独特习性。真正令我们焦虑的是,在当前公众的文化观照视野里,中国大学的特有气质和人文根基不再让我们引以为豪,正像全球知名大学的公众品评中,中国缺乏世界知名大学的原因往往是“硬件豪华,缺少文化”,这种富有讽

刺意味的说法,既可以从大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的不足来考论,更能从钱学森、杨振宁、季羡林等大师级人物对国家领导人语重心长的建言中得到印证。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在大众化教育的征程中不再“文采熠熠、光华灼灼”,反而是愈加消费化、物欲化、世俗化?这一方面是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普遍性影响,如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学科门类的条分缕析,导致了“实用理性至上”,大学的审美文化精神隐隐剥离。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大学文化精神的陶铸和传承方面,在应对多元意识形态观念共生的“杂语喧哗”的语境时,缺乏科学发展观念的主导,没有形成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大学文化发展模式的“产业链”,软环境的改造没有跟上。

必须认识到,大学的校园文化不只是受社会文化“大气候”影响所形成的“小气候”,在知识分子四海云集、思想和智慧相互交锋的文化园地中,也会萌生出许多新鲜的、充满生机的文化因子来,为社会的道德规范、精神传承和文化创新树立精英意识、启迪理性思维、灌注青春活力。概括起来,社会主义大学的职责和使命不只在于培育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更主要的是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其文化的先导功能,只有如此,大学的审美特性才能够真正得以显现,大学文化也才能够回复其本真澄明之境。

当前,随着中国社会大众化、消费化语境的逐步确立,中国大学文化的审美意味日趋淡化,而其消费品性却在不断增强。高校的许多师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时,缺乏自我和群体的认同感,往往容易“自失于围城之中”,忘却了应该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来“书写”自己作为社会精英文化一份子的独立身份,时代责任感的淡漠以及民族文化记忆的敏感性的消失,导致了其思想上的百般困惑和行动上的种种盲从。而在高教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在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时存在着偏差和误读,过分地强调了对于个体自由品格的宽容、理解,而没有充分地认识和行使大学的先进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功能,缺乏了应对多元文化变更形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学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们,往往不是主动适应大众文化的需要,在快餐化、复制化、庸俗化的言语行为和消费心理背景下寻求自我“文化人格和主体精神的突围”,而是把自我等同于社会大众群体,刻意迎合大众文化的低俗趣味,甚至乐意在一种文化消费的幻象之中自我放逐,结果导致精神志气的靡顿和意志世界的贫乏。面对镜像化、拟像化时代的种种后现代的审美特征,大学传统文化精神的厚重、博大、宽容、严谨等质素被一再消解,大学校园生活所应有的文化气息、自由品质、民主氛围、和谐精神、高雅志趣等淡化了。从个体到群体,思维观念和行为模式过于注重符号包装,注重外在形象,着眼当下、崇尚豪华的享乐主义趣味和个性体验大行其道,主旋律、主导意识形态和多元审美话语、诗化的公众行为往往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群体之间容易出现令人惊异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经验模式的隔膜。于是,“散漫而非浪漫,得言而非得象,审丑而非审美,重文而不重质,求形而不求神”的“单维化审美文化”日益滋生和蔓延。传统人文教化的优秀传统的退场、经典艺术审美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边缘化、媚俗艺术在大学校园的乐此不疲,都折射出了大学文化审美特性和美育教育规律的被“遮蔽”。这些负面现象,显现出大学亚文化在与社会多元文化碰撞交锋的过程中的“失势”,既严重影响了大学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大学自由精神的积淀,也导致了大学校园公众交际的不平衡和各种权力话语的无序争斗。大学应有的人文圣地的姿态和形象,得到了不应有的消解和颠覆。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智慧含量的审美文化,它吁请着审美者的“无目的性而合目的性”的观照和“主客相融”的倾情参与。这样一种独特的审美特性注定了大学文化的终极使命。而当前大学文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语境和生存困境,只能说明现代大学在知识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双重重压下走向了自我“消费化身份”认同的境界,这是一种和谐文化主旋律的变调,也反映了大学文化在生存过程中的“自失”状态。“文化模式是在历史上产生的、我们用来为自己的生活赋予形式、秩序、目的和方向的意义系统。”大学的审美文化所具有的深刻人文意义和独特美感经验,往往会形成我们内心的信仰体系和感知系统,启迪和支撑着整个社会和群体的良知、理性。因而,重视大学审美特质、培育独特的审美文化,是我们为新生活树立良性的秩序、为主体精神世界提供规范的尺度、为整个社会的现代化确立崭新的目的和意义的智力基础。纵观古今著名大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典范。如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美育教育思想,就成为北大兼容并包的文化气象得以生成的关键,并辐射、扩散为一个时期中国现代文化的个性风格。同时,培育大学文化的审美特性,也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完成当代人文知识分子使命的必然要求。新时期以来,“人类开始更自觉更人道更自由地判断自己和世界。人文知识分子负有促进人类更自觉更人道更自由的使命。”“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独立的群体意识与独立的人格应当是人文知识分子阐释并守护世界现代意义的产物。”

要改变大学校园文化的种种“消费化”倾向和趋势,使其不断地走向“审美化”,就必须努力恢复大学文化的“诗性”本质。当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倡导“以人为本”,是因为大学办学的根本立足点是育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为高校的科学发展营造和谐校园的软、硬件环境,其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孕育和生成大学的文化精神,并将之辐射、传播到全社会,借助大学这一文化平台,把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中应该具备的精神意蕴、风俗传统和价值内涵等广为宣扬,从而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思想的先导和实践的示范。为此,我们必须从重建当代大学文化的审美特性出发,建构起以美育为核心的大学审美文化教育体系,实现大学人文品性和大学师生审美精神的本原式回归。

首先要倡导和构建大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和现代学术自由精神,弘扬大学的“德性”(也即其启迪文明和智慧、教化道德和人伦的本质价值观),并在其中渗透当代的竞争意识、主体精神意识、多元文化意识等,使广大师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思维理性在广阔的学术空间中自由生长。

其次,要力求大学校园内言语交际模式和功能的转换,力求在智慧化、通俗化、审美化、趣味化的公众言语中拓展青年人的审美想象空间,用“美”的形式来昭示“真”与“善”的内涵,在高雅、中和、宁静、从容、多元对话的氛围中积淀起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深度,使校园的青春亚文化与时代主流文化合拍,从而求得青年的生命尊严意识、文化价值理念、审美趣味尺度等的和谐统一。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大学的校园文化是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作为一种审美经验,它将以“意象”的符号意味来产生凝聚力,长久地存留在师生的审美经验模式中,那么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中,就必须注重以“意境”的创造为目标,以“情感”的激发为纽带,在文化的载体上狠下功夫,各类文化活动都要体现辐射效应,增强师生们情感的“向心力”。要多借助“中和”的情境式审美教育手段凸现出校园文化的美感,并且强化“校园的美是师生们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校园的美是校园和谐道德伦理的象征”的大学审美文化观。如大学校园内的“班集体和谐文化”、“宿舍和谐文化”就具有内在的向心力,可以激发大家的集体归属感和人格尊严的崇高感(而班级文化质量的降低则往往容易导致同学们产生“消费化”心理,从而富于想象力的大学的“集体记忆”容易残缺);迎新文化活动、毕业生离校惜别文化活动等就可以创造出特殊的心灵情境,寄托道德教育于美育之中,等等。这些充分说明了大学校园文化精神关键在于创设情境、潜移默化地教化引导。如此,我们才能让大学的青春记忆不再是惊鸿一瞥、支离破碎的消费片断,而应是充满豪情和诗意的波澜壮阔的审美乐章。

[责任编辑:王润秋]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3篇

您好,我们是上海大学的学生,本问卷是关于宏基广场消费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及其容易,并不会耽误您许多时间。

很感谢您参与我们这一次问卷调查,本问卷不会索取您任何个人信息,谢谢您的参与,祝您2014年新年愉快!

1、您是学生还是附近居民?

□ 学生□ 附近居民

2、平时在宏基广场进行消费购物吗?□ 是□ 否

3、您经常在宏基广场餐饮店就餐吗?

□ 经常□ 偶尔□ 从不

4、您觉得宏基的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台球场等足够丰富吗?

□丰富、且有吸引力□ 一般、吸引力不大□ 乏味

5、您对宏基里面的服装店感觉如何?

□ 低档,不会去购买□ 实惠,会去购买□ 品牌吸引力不大

6、如果在宏基可以购买到市中心的服装,您会去购买吗?

□会 □ 不会□ 看情况

7、您希望在宏基内购物商场能购买到什么服装?(多选)

□休闲服装,如ZARA,H&M

□运动名牌 如NIKE

□ 实惠品牌服装 如美特斯邦威

8、您对宏基餐饮有何改进意见?

□改进卫生□提升档次□ 无需改进

9、如果宏基提升整体餐饮价格以及购物价格,并和市中心繁华商场类似,您会继续来宏基消费吗?

□会,频率不变,如果能提升质量

□会,但频率会少

□会,前提是价格不要上升太多

□不会,目前正好

10、您希望宏基内部广场增加哪些场所?(多选)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4篇

我是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的一名学生,为了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请您协助回答几个问题,需要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本调查不用填写姓名,只需写出您的所在年级和性别,各种答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填写方法:将问题后适合自己情况的选项写在括号中,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最后,请您将自己的问题和建议写在横线上。

我们保证,调查所采集的数据仅用于研究分析,决不会泄露您的隐私。再次感谢您的配合,祝您学习愉快,生活顺利!

1. 您的性别为 ( ) A、男 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来自 ( ) A、城市 B、小县城 C、乡镇 D、农村

4. 你每月所需生活费的来源(可多选) ( ) A、家中给予 B、勤工俭学 C、奖助学金 D、兼职 E、借贷

5、你每月的生活费是 ( ) A、500以内 B、500—1000 C、1000—1500 D、1500以上

6. 你是否有做消费计划 ( ) A有消费计划,并且较严格地约束自己的消费 B有消费计划,但伸缩较大 C有时又过计划,但很难执行 D没有计划

7.你对你的消费额是否有记录 ( ) A对大数额的消费有记录 B一般都有记录,且很详细 C有记录,很简略 D没有记录

8、一般情况下,你每月的生活费是否会有剩余 ( ) A经常有,而且较多 B没有什么特别情况就会有 C很少有 D有时会欠债

9.您购买商品倾向于 ( ) A、价格便宜 B、物美价廉 C、自己喜欢的,不太考虑价格 D、只穿名牌

10、(1)你每月的消费一般用于哪方面(多选) ( ) A、伙食费 B、衣物 C、日用品 D、手机费 E、学习(如购买课外书籍) F、数码产品 G、娱乐 H、交通 (2)请您就上述所选的方面选择4个按照花费高低排序

11、你一个月花在饮食方面的费用由多少? ( ) A、400以下 B、400-500 C、500-600 D、600以上 12.你每个月的电话费大约有多少? ( ) A 20以下 B 20-50 C 50-100 D 100以上 13.你是否经常玩网络游戏 ( ) A、经常玩付费网络游戏 B、玩网络游戏,但是花钱的游戏很少玩 C、只玩免费网络游戏 D、从不玩网络游戏

14、你有没有过花钱购买网络上的一些会员资格(比如QQ会员) ( ) A、经常,因为好奇 B、经常,因为学习工作的需要 C、曾经有过 D、从未有过

15、你是否购买学习方面的书籍或是其他资料 ( ) A、经常购买 B、购买过,但是不多 C、偶尔购买 D、从未买过

16、你是否购买名牌服饰或是首饰等贵重物品 ( ) A、经常 B、有时候 C、极少 D、从未

17、你是否经常和朋友外出聚餐 ( )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D、从不

18、你是否经常去KTV等娱乐场所消费 ( ) A、经常 B一般 C、有时候 D、从未 19.你个人拥有哪些电子产品(多选) ( ) A、手机 B、mp3/mp4/mp5 C、数码相机 D、笔记本电脑 E、台式电脑 F、电子词典 G、PSP H、其它

20、您选择电子产品时最关注的是(数字分别代表您关注的7个程度类别,请在数字上打钩)

价格低 1 2 3 4 5 6 7 价格高 很流行 1 2 3 4 5 6 7 很过时 功能单调 1 2 3 4 5 6 7 功能齐全 外形简单 1 2 3 4 5 6 7 外形美观

21、如果您每个月的生活费用有所增加,您会增加哪方面的消费(至多三项)

( ) A、伙食费(包括零食饮料) B、交通或通讯 C、购物

D、学习费用 E、交际或情感需要 F、没有特殊情况就存起来

22、您是否有意愿做兼职, ( ) A、有 B、没有

(1)如果有,目的是 ( ) A补贴日用 B、增长一些社会经验 C、赶时髦 D、渴望独立 (2)如果没有,原因是 ( ) A、认为必要,但没有时间 B、不缺钱,没必要 C、做兼职很累 D、不考虑,浪费时间

24、您对父母供你钱花有何感想 ( ) A、理所当然 B、尽量减少开支,以减轻父母负担 C、先用着,将来挣钱后报答 D、其它

25、当你发生大额购物时(500元)以上会和父母商量吗 ( ) A、一定会 B、大多会 C、偶尔会 D、从不会

26、您有没有每月用钱不够,所以向周围同学借钱的现象? ( ) A、经常有 B、绝对没有

C、偶尔会有 D、觉得不够,但是从不借钱,怕没有节制

27、您在大学期间有给家人买过礼物吗? ( ) A、买过 B、没买过

28、(1)如果买过,最多的一次花费多少钱 ( ) A、1000元以上 B、500-1000 C、300-500 D、100-300 E、100元以下 (2)买礼物的钱是怎样的来的 ( ) A、奖学金 B、兼职收入 C、自己从生活费里节省下来的 D、向别人借钱 (3)如果没买过,原因是什么 ( ) A、有经济条件,但觉得没必要 B、有想法,但经济不允许 C、经济条件允许,但自己没想过 D、没想过,经济也不允许

29、您对自己目前的消费水平是否满意 ( ) A、非常满意(5分) B、满意(4分) C、一般(3分) B、D、不满意(2分) E、非常不满意(1分) 30、请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第5篇

您好,我们是上海大学的学生,本问卷是关于宏基广场消费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及其容易,并不会耽误您许多时间。

很感谢您参与我们这一次问卷调查,本问卷不会索取您任何个人信息,谢谢您的参与,祝您2014年新年愉快!

1、您是学生还是附近居民?

□ 学生□ 附近居民

2、平时在宏基广场进行消费购物吗?□ 是□ 否

3、您经常在宏基广场餐饮店就餐吗?

□ 经常□ 偶尔□ 从不

4、您觉得宏基的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台球场等足够丰富吗?

□丰富、且有吸引力□ 一般、吸引力不大□ 乏味

5、您对宏基里面的服装店感觉如何?

□ 低档,不会去购买□ 实惠,会去购买□ 品牌吸引力不大

6、如果在宏基可以购买到市中心的服装,您会去购买吗?

□会 □ 不会□ 看情况

7、您希望在宏基内购物商场能购买到什么服装?(多选)

□休闲服装,如ZARA,H&M

□运动名牌 如NIKE

□ 实惠品牌服装 如美特斯邦威

8、您对宏基餐饮有何改进意见?

□改进卫生□提升档次□ 无需改进

9、如果宏基提升整体餐饮价格以及购物价格,并和市中心繁华商场类似,您会继续来宏基消费吗?

□会,频率不变,如果能提升质量

□会,但频率会少

□会,前提是价格不要上升太多

□不会,目前正好

10、您希望宏基内部广场增加哪些场所?(多选)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问题论文下一篇:网络消费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