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3-03-17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是:新课改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没有依据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的需要,高等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基于原因的分析提出对策:进一步明确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需要改革课程结构;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交流机制;构建合作平台。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专业;中小学;体育教学

长期以来,高等体育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长期脱节的现象,不但不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阻碍了体育教育质量的综合提高。因此,研究和探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有效性衔接的问题尤为重要。

1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

体育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不但关切到我国整个学校教育质量,更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1]。体育教育质量与体育师资质量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需求脱节的问题较为突出。

1.1 新课改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新要求

1)要求教师运动技能更加全面。在新课改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总的来说,从技能教学上比过去的要求更加全面了[2]。

2)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更高。新课标还提出了“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理念。基于此,教师的责任就更加多元了,过去教师可能更多地关注采用什么方法教,而新课改则要求教师不但要懂得怎么教,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引导学生“会学”。所以教师需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指导能力。

3)要求教师掌握新的评价方法。过去仅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而新课改是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来进行评价,其难点就是如何确定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标准,以及实施评价过程[3]。

1.2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没有依据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未能充分突出“教育性”。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明确其首要工作“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其“教育性”。如《课程方案》中列举了142门课程,其中,与体育教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课程仅有48门,仅占总课程的33.8%,而60%以上的课程与体育教育关系不大。

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脱离中小学实际。

体育师资的培养质量,一要看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二要看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体育教学实际。就目前我国诸多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来看,存在脱离中小学实际的情况。如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体育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研究、管理和训练工作以及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创新能力的体育专门人才。”而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1)学校平台课程,包括政治、外语、人文与社会教育课程,约占25%;(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程,约占40%;(3)教师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育系列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约占35%。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仅占40%,远远达不到能够适应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体育教育专业生源专业技能基础差。

从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来看,存在文化成绩高、专业技能不突出的趋势。不少省份体育术科考试没能突出体育专业的特点,考试项目偏向身体素质,没有采用专业技能来衡量。而且,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又不重视加强个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导致掌握的运动技能不全面和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全面,就不能适应新课改下中小学体育教学多样化的要求;专业水平不高,就难以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示范中做出标准的动作。而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从而对某项运动技术从认识到感知的,假如教师的示范不标准、不到位,甚至错误的话,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更谈不上学生能正确而熟练地掌握该项运动技能[4]。

4)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重“学”不重“教”。

体育教育专业的理论课和技术课,都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学生“教”的能力的培养。还有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实习时间很短,根本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要求,对学生“教”的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很少接触到“评价”方法及评价实施过程,平常多是作为被评价者,表现或展示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评价”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的技能,也是“教”的能力之一尤其是新课改对评价提出更高要求,更加需要教师具有这种能力。

1.3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

长期以来,高等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交流较为缺乏,既缺乏共谋发展之思路,更缺乏联合提高教育质量之大计。在具体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层面都有所显现。如就研究而言,诸多研究的立足点仅限于某一学段,如高等体育教育研究仅讨论高等教育,小学教育也仅讨论小学体育教育,初中、高中体育教育的研究也是如此,很少关注到相邻或整个学校教育的体育教育问题[5]。因此,研究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局限,甚至出现片面性。如关于高等体育教育课程方案或教学模式的研究,大都只是考虑到了高校的师资力量、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兄弟院校的课程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等,很少有充分考虑人才的输出目标及培养的准确定位问题,在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取舍上,自然也就难以依据基础教育学校的实际需求而设置和规划。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更多的研究将视角确定在教师的培训等继续教育上,而很少从源头上即高等教育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策略。

2 有效促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衔接的主要策略

1)进一步明确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坚持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方向。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十分明确,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体育师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明白和坚持这一方向,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坚定信心,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根据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需要改革课程结构。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在强调体育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突出师范性,加强术科与教育类课程教学的力度,大力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能力。一定程度上,课程结构发生变化,意味着培养目标更加明晰化,也会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因此,根据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需要,改革课程结构就成了当务之急[6]。

3)实行“顶岗实习”,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大多在第3学年或第4学年的某一个学期集中或分散实习1~2个月,用于提高教学能力。这样的实习安排时间短,效果不好。学生在校期间,应尽量安排去中小学校参加“顶岗实习”,一方面能够提高他们综合的教育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体现了高等教育体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合作与互助式发展。

4)建立交流机制,促进相互学习。

为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体育教育质量,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高等与基础教育的交流显得至关重要。如开展高等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基础教育体育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教学技能比赛、课题合作申报与研究活动、专题研讨活动等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的交流能够发现对方的问题,更能查找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各级教育管理与人才的培养。基于此,建立交流机制,促进互相学习将是全面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5)构建合作平台,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从理论层面来看,在决定如何合作方面,起关键作用的是需要专家学者长期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全面了解教学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脱离实际的研究,其理论难以回到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从实践层面来看,搭建合作平台,起决定作用的是主办方的全局意识和协调能力。全国性的或地方性的体育教育活动接连不断。如很多省市区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每年会举办教学技能比赛,这种比赛一方面能够检阅学生学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但这种比赛无论评委还是观摩团,很少邀请到基础教育体育教师参与其中,因此,评比的标准与基础教育就很难完全吻合,发展的方向也难以贴近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实际。而高等教育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却是为中小学教育输送体育师资,这显然需要加强联合。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脱节现象长期存在,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提高质量”重要工作方针的不断落实,加强高等体育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结合已显得越来越紧迫[7]。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结合更能凸显其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自全. 浅谈体育教学质量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关系[J]. 当代体育科技,2012(11):50-52.

[2] 毛振明,王小美. 体育课改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3] 莫豪庆. 基于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测探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0(1):69-71.

[4] 宋尽贤. 以启动教育质量检测为契机,把体育教学改革继续推向深入[J]. 中国学校体育,2010(6):2-3.

[5] 陈国成. 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105-1106,1142.

[6] 陈轶艺.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与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问题分析[J]. 内江科技,2008(7):161-162.

[7]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同时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都有表现欲望,谁都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原因而破坏全队的成绩或名次,更不愿因自己违反规则而令全队受处罚或取消资格。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组织好的游戏只会给整堂课造成混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选择什么样的游戏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好的游戏不仅可以辅助教学,而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

由于書本上的体育知识难免枯燥和单调,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如果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要想达到好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穿插一些游戏的成份,或者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为有兴趣儿童才愿意去参与活动。体育游戏往往来源于生活,贴切生活,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探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他们在游戏的情节之中扮演各自角色,更好地体会、认识生活。

二、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体育之所以加入游戏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提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活动中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出疑问,让孩子们去思考与创造。

三、培养训练孩子的公德素质

教育的宗旨在于育人,忽视了品德的培养,便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孩子由于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思想可塑性较大。这就要求用品德教育贯穿游戏之中。用特定的角色规范孩子的言行,让他们有责任感及正义感。游戏《老鹰捉小鸡》,设计了群鸡搏斗老鹰的场景,大家通过集体合作,共同打败老鹰。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会认识凶残的敌人,认识集体的力量,还可以知道团结互助的好处。体育游戏内容健康,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孩子们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可能有很多新鲜、独特的想法,只有让他们发言,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活力。体育游戏更应创造一个和谐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学生一同参与。这样教师便在无形中把自己的处事方式潜移默化地告诉了学生。

五、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游戏选择时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庭中都是百般呵护,家中的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离开家庭后,则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甚至导致性格的孤僻。

有些时候他们的游戏兴趣也不是很高,所以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角色任务法

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有所期望,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使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养成善于与人相处的性格特征。对活泼调皮的学生,通过在群体活动中犯规受到的指责来修正他们的行为,自然养成有秩序、守纪律的作风。对他们的出色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其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通过完成游戏的角色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从中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评价,以此来认识自己和自己与群体的关系,逐渐克服以个人为中心的习惯和离开家庭后的孤独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

2.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始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多彩。在体育项目中有些项目比较枯燥。针对这些项目,体育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再在其基础上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建立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这就有助于学生对本来枯燥泛味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便于教学

有些时候,学生的上课的主动性不强,只知道一味地去玩。我们在编排游戏时,在注意到班级的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如果要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范围地乱跑,要发号施令时就非常的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体现不出了。我们要在不乱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他们,使得他们的积极性高涨,活跃课堂氛围,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体育游戏应为多方面服务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学生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用和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化动作。如“器材快速归位”“组字”“摆图案”等游戏,既有利于组织,又进行了整理活动,并包含了育人因素,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它课程的学习。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

在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根本目标的确定性指引的前提下,我国的小学体育越来越重视有关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因此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也符合了我国对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因为教师在整个社会上是应该备受尊敬的,因此学生首先从尊重老师开始做起。然后对德育教育不断的在体育教学中不断的渗透,因为小学生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的确定性形成下来,因此对于小学体育老师来讲,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理念。

1当代小学生道德水平现状

1.1小学的日常生活中,对于道德观念的认识比较薄弱

的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缺少价值观的约束,并不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因此会出现一些缺乏诚实守信的常识。比如将别人的东西寄来而不还或者是其他违反学校的规定等等,这都是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行诚实守信的教育理念,因此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其进行道德上的教育和引导。

1.2缺乏团队意识

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学习学校的规定以及学生的行为守守则。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差。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进行相关的教育。参与集体的活动中,往往出现过度自私的情况,不配合其他学生的团队活动。甚至是小学生并不懂得礼貌用语,甚至是用礼貌的行为去交际。是常常会看到学小学生会自己顾自己,比如在集体大扫除的过程中会经常的偷懒或者是不干活。面对老师以及父母面前,也经常不会有礼貌的打招呼。对于在集体团队的活动中也只会顾到自己的利益,不会顾及到他人

1.3缺乏爱国的热情的思想

当代的小学生并不懂得爱国教育是有多么的重要。他们所理解的爱国教育,因此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也应该增强对学生的爱国热情,积极宣传国家有关运动方面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不仅将爱国的热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能够更加感同身受,运动对于一个学生来讲以及对一个国家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2积极引导体育教师在德育方面不断的进行教育

一个体育老师拥有自身良好的素质以及专业的体育知识,都能够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自身进行德育的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道德所带给人们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学仪态端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亲近学生,让学生更加的亲近于体育老师,让学生更加热爱体育活动,这也对于他们培养体育锻炼有良好的作用。因此立德树人,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讲,模仿能力特别强的阶段,小学体育老师应该更多去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一种模仿的榜样,能够用自身的德育教育理念去引领学生们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注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关德育的教学策略

学校体育锻炼应该更多的去增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教师以身作则,不断的去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使学生们真正理解到教学过程中学习体育的必要性。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德育教育纳入到自己的课程中来,在不断的教学目标达成后,也应该让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3.1加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品德教育,对体育教学课堂中的不断的渗透

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将体育比赛活动的道德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养成。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尊师重教,理文明礼貌,并且听从课堂纪律等等其他的品德教育。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多数情况下都会活泼,因此会出现纪律散乱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应该提出批评并指出相应的错误,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这样才能够规整学生们遵纪并且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3.2提升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水平

让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组织教学活动上进行不断的提升,要求学生必须遵循课堂秩序,嚴格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上课,这有助于学生能够在学校中习惯的,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这也是小学生自我品德提升的一个方法。

3.4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体育相关的教学任务目标的课程讲授

因为体育课堂能够使学生们更加的活跃,从而会造成缺乏自我的理解依靠,老师的比较多一些。因此体育老师应该根据体育教材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且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们出现的一些情况,能够积极的引导,这样才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重视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应该更加的重视起来。目前的小学阶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道德素养问题也有很多。教学实践中由体育老师不断的以身作则,积极的去引导学生规范相应的活动。因此学校加强对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的建设对于小学来讲能够更好的学习到优秀的品德,这也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也是全面教育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琴. 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赵超强.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生体育课堂道德行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马卫宾. 立德树人语境下中小学体育开展德育的文本解读和实践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7.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 广东惠州 516000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体育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身体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游戏可以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保持身心愉悦。教师在授课期间适时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并与体育器材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由此可见,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有很大影响力。文章就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作分析。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教学 影响

游戏很早在人们的生活中被运用,主要是因为游戏的方式是轻松愉悦的,深受人们喜爱。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是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保留了游戏的特点,体育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体育游戏的场所不固定,并且体育游戏组织起来非常容易,所用的道具简单,在一定的规则下可以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游戏的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适当运用体育游戏,一方面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可见,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在实践中能够教育学生

由于游戏活动的参与人数比较多,整个游戏具有竞争性,因此,要求游戏参与者有团队意识,始终以团队为中心,这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凝聚力,游戏的结果也是很明确的,不是输就是赢,学生在参加游戏时为荣誉而战,在竞争过程中,学生在遵守比赛规则的同时奋力而战,能培养坚持精神。体育就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在实践中教会学生很多道理,因此,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性。

(二)体育游戏能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

体育游戏是智力和体力的综合学科,体育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它以锻炼学生的身体为基础,促进学生身体各方面正常发展,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赛跑比赛,给出一段距离,让两组学生参加,哪组用的总时间越少则为赢,在比赛的情况下,学生的速度很容易提高,锻炼学生的坚持力和耐力及他们的柔韧性。当然,不同的游戏能提高学生不同方面的身体素质,游戏也能锻炼学生的平衡,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可以多安排这样的游戏[1]。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游戏主要以活动为主,其特点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对小学生来说非常符合,并且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被经常运用。首先,在教学准备阶段运用。课前准备工作是决定整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充分的准备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学习情况而定,比如教师可以带学生慢跑,然后进行腿脚活动,为体育活动做好准备。其次,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无论是中学体育课堂还是小学体育课堂,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自由活动时,学生会参与到活动中,玩得比较尽兴,如果老师安排活动,则参加的人不是很多。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并和学生一起参加游戏活动,这样能带动一部分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最后,游戏在课后的运用。受课程安排的限制,学生不能一直玩下去,那么,在体育课结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调整状态,及时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安排学生玩一些舒缓的或快乐的游戏,让学生的身体放松[2]。

三、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课堂的丰富性。小学体育教学相对文化课的教学而言,体育课堂教学更自由灵活,教学的目的很简单,并且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很容易。由于学生天生对游戏有特殊的喜爱,因此,体育教师能更好地开展课堂互动教学,也能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好动性比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对上课形式多加变换,增强课堂的丰富性。

2.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理解能力不成熟,并且好动,在教三年级以下的学生时,教师要考虑给他们多设置游戏,在游戏设置过程中还要考虑游戏的场所、参加的人数等,这都需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对游戏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获取经验,以经验指导今后的教学[3]。

3.通过开展游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精神注意力容易发生变化,如果教师让学生以传统的方式学习,学生参与的兴趣程度就不会高,因此,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利用文献研究等方法,阐述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内涵,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素质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活动对于提升个人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教授学生体育锻炼技能的关键时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应采用多元措施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1 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概述

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指的是着眼于社会发展需求,针对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结合文化素质、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科技劳动的教育活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为实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活动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目标,中小学体育教师及教学管理者应遵循全面性、经常性、主动性、实践性、健康性原则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

2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2.1 组织体育教师培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应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能力,为素质教育工作高效开展奠定基础。首先,中小学应在培训活动中组织教师学习体育学科素质教育理论,让教师知识结构体系变得更为丰富;其次,中小学应为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实践学习机会,让教师业务能力得以提高。除此之外,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也应该进行积极学习,并将先进理论实践应用在教学工作中,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素质教育水平。

2.2 转变学生体育观念

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学生体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理念。首先,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清晰素质教育对于自身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其次,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身体的意识,教授学生科学体育锻炼方法;再次,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个人心理素质意识;然后,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团队合作力量,让学生主动参与至体育团队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将创新想法应用在体育锻炼中;最后,体育教师应培养学生锻炼个人坚强品质意识,帮助学生直面社会竞争。

2.3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在传统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讲授、演示技术动作,学生模仿教师动作进行学习,难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无法在教学中有效完成素质教育任务。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为学生留出充足自主练习时间;其次,教师可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层次性问题解决中掌握体育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教师可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练习体育动作,以团队形式参与体育竞赛活动;最后,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法,例如,在“花样跳绳”等动作技术较为复杂的体育内容教学中,体育教师就可以提前制定融合图片、文字、动画的教学微视频,并在正式课堂教学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主练习活动,而在正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难点,并指导学生利用微视频进行课后练习,利用此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4 强化场地器材管理

在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中,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占有基础地位,可以为体育活动高效开展、教学方法有效创新提供保证。现阶段,部分学校存在体育场地损坏、体育器材匮乏等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首先,中小学应加大体育场地建设、维护、器材购入资金投入,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其次,中小学应对周边自然环境、地域资源予以充分利用,在学校中开设特色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素质教育需求得到满足,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放风筝、滑雪等体育活动,就可以让体育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2.5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传统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考核对象主要为学生运动技能水平,且考核评价指标具有统一性,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应积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中贯彻公平原则,例如,在篮球教学考核评价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以学生投篮、上篮数量为指标的评价体系,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以团队比赛形式进行评价考核,同时评价学生运动技能与团队合作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學通过组织体育教师培训、转变学生体育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强化场地器材管理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策略,可以有效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以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素质水平。

(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上一篇:中学生体育小论文下一篇:农村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