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数字化论文范文

2024-02-01

媒体数字化论文范文第1篇

该书内容丰富,布局合理,结构清晰。文章总共分成了四大部分,共18章,每章下还具体细分了各个小节。该书第一部分数字媒体基础,介绍了人类传播历史和媒介演变、传统媒体的特点与传播策略、数字媒体概念界定与发展现状以及数字媒体的传播与应用、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中的发展前景;第二部分数字媒体技术,介绍了数字媒体的编创设备、数字音频技术、数字图像技术以及数字视频技术、流媒体技术及应用;第三部分数字媒体设计,阐述了数字媒体时代的创意设计、数字媒体与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色彩构成设计以及数字媒体网站页面设计;第四部分数字媒体艺术,论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及表现特征、数字媒体与绘画摄影艺术、数字媒体与影视艺术以及数字媒体与广告艺术等内容。作者有意识地将数字媒体有关的基本理论、实践以及创意设计融为一体,实现了基础理论和前沿观念、理论阐述与实践案例以及学与用的完美结合,保证了该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又兼具学理性。

笔者根据对该书的深入阅读和分析,并结合当前新媒体时代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育现状,对于如何创新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改进数字媒体艺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方法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帮助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在新媒体时代找到最佳的存在方式,从而更好地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的创新研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实施:首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方面的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各个高校在开展数字媒体艺术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增加课堂现实和虚拟现实,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通过课堂内外的交流及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还有教学内容知识的“再塑性”。利用数字化媒体创新性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工作者理念的创新。新媒体时代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纸媒,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创新离不开创意设计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互联网+”前瞻性思维能力,整合优势资源,构建新媒体教育平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创新和探讨。同时,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工作者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数字艺术素养,积极创设“潮流化”的情景课堂,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的思维模式,积极引入最新的移动端设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数字艺术。再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实践教学的创新。比如说可以根据我国最新上映的国产电影《大圣归来》中采用的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手段,对电影进行探讨。可以从该动画电影的剧情、内容以及人物设计、配乐和颜色搭配等方面进行剖析,学习并了解我国最前沿的数字媒体艺术知识,展现数字媒体的艺术魅力,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联系当前比较流行和备受好评的网络剧、手机APP以及微视频等,通过对现实生活实际案例的讲解和认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艺术所具备的互动性和体验性,以及社会上存在的所谓现象级的传播效应。正是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的存在,让这些角色以及内容都变得鲜活和富有灵魂。

媒体数字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帮助。对于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教学来说,通过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可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必须要转变传统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思路,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

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其中,对各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1]。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正视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从学生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更为优质的人才。

一、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从数媒专业教学设计的特殊性来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内容。首先,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推动下,数媒专业教学工作的目标需要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为社会发展培养更为优质的综合性人才[2]。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依赖专业的教师团队,同时提升其专业教学能力与技术水平,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其次,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数媒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技术与艺术两方面出发,在提升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掌握各种设计软件,满足市场需求,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对这两方面的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课程设计。

二、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优势

(一)教学资源更为丰富

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中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能够转变传统课堂中纸质学习资源不足的劣势,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通过积极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任何阶段开展延伸学习,摆脱了以往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同时也实现了课堂容量的扩张,将更多有趣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

在开展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可以借助动画、微课、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更为丰富的学习情境。比如在实训环节中,可以借助视频、VR技术或者是动画等,进行真实项目场景的模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进来[3]。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通信手段,联系企业设计师,解决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各种文艺。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下,学生可以感受到更为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有效解决重难点

在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采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重难点知识。比如在视频制作课程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明确视频制作的主题,确定视频内容与风格,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整合,利用AI以及PS技术等,对文字与图片等进行处理,完成最终的视频。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同时介绍不同软件的使用方式,实现学生视频制作能力的提升。

三、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措施

(一)合理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要建立在教学目标基础之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的开展,必须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合理的分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特别是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该重点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借助当前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改善教学效果。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以后,需要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文字、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融入其中,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学生差异性

在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于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差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从专业方向、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特征等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一些高年级学生来说,应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更为多样,这就需要对传统的评价手段进行丰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信息化手段的帮助下,可以让教师对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了解,学生也能够向教师反馈课堂信息,让教师能够及时的进行调整,实现教学服務规范化与个性化水平的提升。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下,师生之间可以全方位的进行沟通,为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结束语:

在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改善教学效果。通过实现课程设计与信息手段的有效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信息化平台与资源库,强化教学资源整合,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并增强其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邓伟.”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以”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20,37(6):5.

[2]阮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28):1.

[3]邹丽娜,王学颖.数字媒体设计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6):5.

作者简介:熊文丽 ,1983.2 ,女 ,汉,湖北,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媒体数字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虚拟现实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并在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里都得到了应用。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就被广泛应用。Quick Time VR技术、Tilt Brush VR技术和Holo Studio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都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技术支撑。本文将就此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研究

引言: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艺术领域的创新,而人文艺术的进步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革新,并优化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结构。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可能性与多样性也大大提升。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述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理念简述

虚拟现实技术从广义的角度上讲,就是说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出一个立体的、三维的虚拟世界,给用户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使其仿佛身临其境至虚幻的场景中,并能够以很高的自由度去观察虚幻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之上,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幻想中的事物和场景投射到虚拟世界之中,从而获得逼真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的感知。从狭义的角度上讲,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指用户在佩戴好一系列设备之后通过操作界面的交互以及自身动作的变化来在虚幻世界中进行自由活动以及场景的切换,同时达到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相通。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概览

虚拟现实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给人以逼近真实的虚拟场景体验,使得用户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虚幻世界,并在其中活动。在显示器、传感器和其他设备的作用下,用户将在视觉、听觉、视觉、情感和心理等多方面受到刺激并产生反应,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另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另一个显要特点是交互性强。用户可以在操作界面上进行场景选择,并通过佩戴设备做出动作而与虚拟世界中的事物产生互动交流以及一系列反应,从而实现真人与虚拟景物的交互,帮助用户实现高自由度和高还原度的虚拟世界体验。

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

(一)Qyick Time VR技术

Qyick Time VR技术在当前阶段是被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虚拟现实技术。这一项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建构静态的和动态的图像,使其高度立体化,形成高还原度和真实感的虚拟场景,给用户以丰富的心灵感受与真切的感官体验。这一技术在編辑功能上非常强大,从而就给了用户进行艺术创作的机会。用户可以将数码相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中的相片导入到相应的插件中,然后在Qyick Time VR技术设备的作用下生成可编辑的图像,用户可以从色彩、形状等多种角度去对图像进行再创作,还可以将不同的相片联结在一起,形成更强大的视觉感受。用户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情趣、审美和现象糅合并投射在立体图像中,实现艺术上的创造。在世博园的大阪馆内,就利用了Qyick Time VR技术展示了大阪市的浪花地下大溢洪道,隧道中还增添了樱花的意象,这是利用Qyick Time VR技术所进行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一个实例。

(二)Tilt Brush VR技术

Tilt Brush VR技术相比于Qyick Time VR技术而言,在绘画形式的多样性上更进了一步。在佩戴好虚拟现实手柄和显示器等设备之后,整个空间就是用户的画布。用户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笔刷,包括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笔形,然后在虚拟空间中任意选择一块区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和想象力去进行立体的、动态化的绘画创作。正因为Tilt Brush VR技术在绘画层面上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其与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的程度也很高,绘画爱好者乃至艺术家就可以在这一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艺术欲望。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Tilt Brush VR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迎来了更多的高端的、科技感十足的技术革新。比方说,用户可以利用手柄设备将音源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实现声音与艺术画作的融合,为数字媒体作品增添新一层艺术感。

(三)Holo Studio技术

Holo Studio技术可以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虚拟的建筑物进行自由的编辑,为用户的艺术创作力提供技术支撑,使其能够创造出脑海中的各色风格的建筑。用户在佩戴好各个设备之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创作要求来对虚拟空间中的建筑物体的材料、高度、宽度、长度和工艺等进行调节,进而创造出立体的建筑物模型,实现艺术上的创作。这种技术使得创作者可以摆脱传统的绘画艺术或者生源艺术的思维局限,在创作上可以更加自由开放,更加彰显艺术特色。在这项技术的支持下,用户不仅可以建造建筑物的外形,还可以对建筑物的内部特征进行编辑。比方说,用户在佩戴好手柄和显示器等设备之后,就可以在建筑物内创造各式各样的家具,家具的艺术风格和材质颜色等也都是由用户来进行自由选择和创作,进而达到一个完整的空间布局效果。此外,利用这项技术,还可以对城市的建筑群和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进一步延展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上的可能性,满足人们的艺术与生活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虚拟现实这一概念越来越憧憬,虚拟现实技术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需求度的上涨而越来越成熟。在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都涌现出来,并体现出了各式各样的艺术风格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想象力、艺术以及创作需求,并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发展,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崭新的创作平台。

参考文献

[1]唐丽丽,陈桂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04(06).

[2]郑培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中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探究[J].艺术科技,2019,32(12).

[3]付梦远.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对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J].东西南北,2020(08).

[4]杨玮亚.数字媒体艺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模式的共性研究[J].艺术品鉴,2019(20).

媒体数字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行业标准;理实一体;评价标准

我们知道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专业。它具有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操作技能强,艺术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根据此特点,认为“校企合作”是最好的平台,它基于企业用人需求,是培养适合行业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共同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成功的培养模式。也是办好数字媒体专业的关键所在。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学校教师正在加深理解数字媒体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尝试新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意识到将“校企合作”融入到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因为它适应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实际,适应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但以往在实际运用中,则过多地注重学生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个体独立发展,对于涉及到有关企业合作问题,仅限于专业课程的开发、相关教材的编写,及实践教学整体系统中的部分环节的技术合作,并非整体性、深入性的合作,没有企业参与制定的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

如何以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切入点,深入探讨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能与企业的标准、需求相对接,从而实现“学校贴近企业、专业贴近产业、教学贴近岗位”原则。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创建工作室及产教结合生产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教师与企业共同指导的环境下,在完成企业实际工作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到最先进的理念与最前沿的技术。构建一个由校企共同开发,适合中职学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做了如下几点。

1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建立贴近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教学体系的特点是:打破传统单一软件学习的课程模式,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建立综合型课程模块;依据岗位需求,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融为一体,建立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企业专家—专业教师—行业精英三维一体的动态直观的、多元化的、即时交流沟通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课程整合:根据行业技术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课程设置中将CroelDRAW、Illustrator、Photoshop等图形图像软件,3D MAX、MAYA等三维软件和Premiere、After Effects等影视编辑及后期制作软件进行整合。形成渐进式的,以相关行业或岗位为课程名称的多个专业课程模块,分别为平面、动画、三维和影视,并实施模块化教学,每一模块都有相应的项目训练。

理实一体:通过3个教学场所“教学实训室-校企合作工作室-企业实践基地”对接,实施双教一体、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现场指导等。各环节都有专门的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负责。

三个贴近:即在课程中引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在项目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简称为工作室),由专任教师及企业专家使用工作室管理系统组织指导,按技术要求实施项目,依据岗位职责要求完成任务(项目),实现“学校贴近企业、专业贴近产业、教学贴近岗位”的深度校企合作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综合型课程模块中,建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引企业入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处理问题及团队协作能力,引入实用的岗位技能。

2 建立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工作室

利用校内校企合作孵化中心,结合专业特点,校企共建数字媒体专业工作室。

目前,学校与企业合作已建立一间数字媒体专业多媒体实训室,该实训室拥有52台配置较高电脑,并实现校内网络化,另外还配置投影仪、液晶电视等多媒体设备。为拓展学生专业技能,发挥兴趣特长,结合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模块,在校企共建多媒体实训室的基础上,建立在学校监管下,由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专业教师辅助,学生相对自主管理的校企合作工作室,并分为:平面设计工作组、二维动画制作工作组、三维制作工作组和后期制作工作组。工作室按照公司的理念进行管理,主要承接校内及校外相关业务和各类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空间。教师在工作室与企业人共同完成企业项目,提高了设计能力和水平,丰富了设计理念,对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 校企结合,互利合作,建立独具特色的产教结合生产型实践基地

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研究的教、学、做合作模式,企业借学校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环境资源进行项目开发,学校利用企业人才培养师生,互利互惠,建设生产型的实践基地。通过形成长期稳定的协议合作关系,建立独具特色的校内项目实践基地,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无缝对接”。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提供了有力的硬环境支撑和保障。

4 校企合作,共同探究,构建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模块的考核评价标准

为全面考核学生完成项目的效果,建立完整的过程性评价和产品终结性评价标准体系,依据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养要求,构建以行业技术标准为依据,以企业岗位素养为基准的评价体系。确定项目完成的质量标准、工作过程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具体评价标准。探索对专业知识应用、动手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团结协作、项目完成效果等综合性的、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系。

采用以上模式,经过二年时间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了数字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应用技能和艺术设计能力,具备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素质,能够从事多媒体作品制作、音视频编辑合成、网页设计制作、数字媒体设计与开发。具有全面的数字媒体技术和应用能力,具有数字图像、数字声音、数字视频的获取和编辑制作能力,具有数字影视制作、广告媒体、动漫产品及游戏制作的开发能力,在IT或传媒行业能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影视后期制作和游戏设计工作,得到了顶岗实习单位的认可。

媒体数字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分析“互联网 +”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在技术与理念上的颠覆式影响,结合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新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特点,介绍了课题项目组的形式:形成跨年级老带新、从课外到课内团队模式;指导团队策划运营专业微信公众号;组织线上线下数字媒体设计和运营活动。该课程旨在突破原有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限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数字媒介集合最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索实践“互联网 +”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实践;微信公众号

[Key words] Internet+; Digital media art;Talent training;WeChat public platform

一、“互聯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特点

(一)“互联网+”的背景意义

“互联网+”概念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来,推动着各领域以互联网的颠覆性、去中心化的模式快速发展。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我们不仅要从技术层面理解“互联网+”,注重发挥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作用,更要从互联网思维与文化的角度,理解以联通、协作、开放等理念推动下的各行各业的创新变革(图1)。由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势必迎来以最新一代的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技术为基础平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最终构建全社会开放的多元互动的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业态。而其中关照高等教育的角色和定位,再具体细化到伴随着社会生活数字化、互联网化发展而来的,一个融数字技术、媒介文化与艺术设计为一体的多领域交叉学科——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培养,也在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安排设计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图2)。

(二)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特点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融合的跨专业交叉学科,从其名称中可见数字反映其数字化的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则明确其所针对的是艺术作品创作和数字产品的艺术设计等应用领域。作为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数字媒体艺术首先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需要树立起跨学科甚至超科学的意识与理念。同时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物联网、AR/VR人工智能的兴起,移动互联网及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从APP应用到游戏娱乐,从界面设计到数字影音,从电子商务到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尤其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VR/AR、智慧城市正快速地改变着生活,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承载着未来无限的可能,也提出了快速增长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人才的需求。数字媒体专业需紧跟时代步伐,使学生能够利用最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结合最友好的交互方式与界面、呈现最美的艺术表达与构想,把憧憬变为现实,成为创意媒体世界的追梦人。由此,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创意为灵魂,以媒体技术为手段,在游戏、移动互联网、互动娱乐、影视动画等数字媒体领域展开创作设计的专门人才,这需要艺、工、文的超学科背景和数字媒体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机促进、协调发展。从作为一种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的联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创始人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将其用于解释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如何发生的问题。联通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立信息、联结和资源的网络并用以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学习是网络结构中的关系和节点的建立和重构( Downes,2007; Simens,2005)。由此在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应在课模式应该以具体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问题作为研究和授课的中心,同时进一步深化解决该类问题需要整合怎样的最新科技的哲学理念、技术内容和艺术表现等,而不是简单的运用数字媒介技术与艺术创作的简单拼接组合,必须综合利用、融合与之相关的理论、实践找到创作什么,如何创作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沈骑,2012)。打破工具型办学理念,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人文性、思想性和表达性,把学习置于对整体社会和个体心灵的培养学生开放联通的数字媒体观的基础上,培养出作为移动互联媒体人的综合能力,授关注中,努力培养兼备数字化媒介素养、互联网世界观及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方案设计

(一)实践背景分析

从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依托于数字传媒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而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更依赖于地缘与所在学科资源。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产生正是基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原有的广告学等专业转型发展而成。本校办学所在地杭州,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软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及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势不可挡,更拥有以阿里巴巴、网易为代表的众多IT、 数字媒体企业,就显得对数字媒体艺术方面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隶属于1979年创办的艺术与设计学院,拥有学科和影响力等优势艺术教学传承,拥有艺术设计学科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动画设计、插画设计等本科专业和方向的相互交流合作基础,以及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两个硕士点的优质师生引领。

(二)问题导向的实践探索

2015年數字媒体艺术专业获批并开始招生,作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专业,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如何从艺术设计大类吸引优质生源;(2)如何激发专业师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归属感;(3)如何给师生营造更好的专业氛围与创建实践机会;(4)在崭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下如何通过借助最新的科技和数字媒体手段更好地培养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现实课题。受国内外正兴起的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 (Arts)和数学 (Mathematics)为主的STEAM教育模式及创客教育模式的启发,笔者开始思考如何结合专业特色与现实教学情景开展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活动。

(三)课题的选择

国内目前最方便且最为人所知的即时聊天软件是微信。以微信公众平台为首的数字媒体平台入门门槛低,具有强大的生活渗透性及数字媒体拓展性,便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借此展开专业训练与素质拓展。通过前期调研高年级学生,笔者发现他们对公众号的基本形式较为熟悉,有所尝试,并有同学有意向参与到该项目中来。因此,笔者确定了以策划、设计、运营数字媒体艺术微信公众号为本次实践课题。

(四)实践方案的设计

首先,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资讯资源平台和企业组织等社会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学习运用STEAM教育模式,策划设计实施的指导方案。

其次,借助课上介绍与有兴趣的同学做深入沟通,招募数字媒体艺术公众号项目团队学生主负责人,借助线上线下传播渠道面向全艺术设计学院招募有兴趣参与的师生组建数媒交流群,随后组建核心运营小组。

再次,指导团队开展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活动,如用户需求调研、内容咨询的挖掘整理、微信公众号栏目版块策划、推文内容设计、微信图文设计与发布、宣讲与体验活动的策划、设计、执行等。

最后,结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等课程挖掘学生的积极性贡献内容和调动学生参与运营环节。设定了通过公众号的运营及相关资源的积累沉淀,组建数字媒体艺术各热点话题的交流群,展开微信端或线下的分享或交流活动,推进系列相关自组织分化裂变,同时聚合形成数媒联盟或创客孵化交流平台等远景目标。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体实践

本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成果主要是指导学生团队策划运营IDMA世界数字媒体艺术公众号。主要策略如下:

(一)以项目团队形式完成策划运营,指导团队在微信群线下讨论后明确以数媒专业的学生和喜好数字媒体艺术的人群为目标受众。通过前期的用户调研,获悉目标受众喜好趣味和专业兼具的行文风格,内容方面希望获得专业知识干货,同时也希望有趣,据此来设计公众号名称、LOGO(图3)、注册以及收集数媒资讯、优秀的数媒作品,筹备讲座等线下活动(图4)。

(二)根据现有资源将公众号运营内容设计为三大专题板块:

1.VR来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是近两年的行业热点,并且在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引起了极高的话题讨论度,公众号的目标受众对于前沿资讯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兴趣也很高。针对这一专题,指导团队开展线上推广,线下活动,同VR公司联络组织讲座活动,以及深入访谈并进行推送等。

2.树莓社区。作为共创理念策划的学生团队活动,公众号本身是基于学校新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创建,目的是结合相关课程,使对数字媒体艺术概念感觉到陌生的本专业新生,根据兴趣,选择数字媒体艺术行业中的分支方向,如游戏、交互设计等,并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主题推文,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认知,并且借助二次传播给更多的人。

3.漫游与游戏推广:借助漫画、信息图表设计、H5等将偏专业化的知识型干货,用新型数字媒体艺术形式重新解构改编,采用扁平化的风格,同时为纯理论化的文字加入自编情境,使文字概念更加具象化,以便读者更容易被带入并认为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有趣(图5)。

(三)策划、执行VR线下活动

为了更好地在二年级分专业时吸引优质生源,笔者调动各方资源指导学生策划执行了奇幻视镜——数字媒体艺术前沿之VR虚拟现实讲座体验活动,邀请业界三位讲师分别就VR进化史、VR影视与游戏、VR交互设计进行主题讲座,满足师生对于数字媒体前沿科技的求知欲,通过VR讲座及VR设备体验拓展了同学们的眼界,使其足不出校园就能够体验前沿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图6)并了解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本次活动一并完成了数字媒体艺术新专业介绍和公众号的宣传两项任务。

(四)结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的微信内容创建

基于联通主义理论,在数字媒体艺术第一门概论课上,笔者尝试让学生根据个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兴趣,完成微信推文的图文设计。鉴于数字媒体艺术涵盖范围较广,笔者就公众号内容与团队一起规划七个大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团队,以小组讨论主题的方式完成每人一篇的推文,推文最终发布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公众号上。因为此次推文活动是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多同学都非常认真,写了很多有趣的内容。在推文前,指导教师和公众号负责学生还有针对性地辅导了推文思路和图文设计技巧和发布。结课环节还设计了推文思路讲解和基于成绩的投票(图7、8)。学生通过亲身尝试推文选题、图文设计等基本的数字媒体作品的生产并通过公众号的发布和转发等过程,获得了成就感。

这次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线上线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分析和运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最新数字媒体工具和联通、共享、开发的教学理念,以点带面地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微信公众号为首的数字媒体实践应用,让学生能实际体验互联网产品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到推广运营全流程,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开拓数媒人才设计策划与管理等新的人才发展空间。通过实践还大大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从专业双向选择中吸引了更优质生源,激发了专业师生对专业热情和归属感,通过公众号和活动形成专业兴趣和营造氛围、参与专业体验、交流、实践,并进一步扩大专业影响力。

结语

通过教师指导,以课题项目组的形式,专业学生策划运营专业微信公众平台,形成跨年级老带新、从课外到课内再回归网络展开相关线上线下的数字媒体设计和运营活动,突破了原有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限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数字媒介集合最新最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索实践“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Downes S. Learning networks in practice[J].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2007(2):19-27.

[2]Siemens G.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5,2(1):3-10.

[3]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24(1).

上一篇:广告资源论文下一篇:报业数字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