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能论文范文

2024-04-04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政府审计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审计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是审计职能软化问题,针对地方政府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原因,从多角度提出解决审计职能软化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审计;地方政府;审计职能软化

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我国政府审计包括中央、地方以及行政单位预决算审计。审计理应把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一项重要职责。从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查错防弊——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一直是政府审计的主要工作。政府审计要在制约和监督权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审计机关的新职责,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地方政府审计职能软化的表现

从现阶段政府审计所处的法律地位、拥有的审计资源、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看,均表明政府审计已发展到能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水平。但是,目前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着审计难、反映难、处理更难的现象,地方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对同级政府活动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地方政府审计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是审计职能软化问题。审计职能软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审计监督职责的履行很难落实到位。目前的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着审计难、反映难、处理更难的现象。这一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审计监督职责履行不到位,作用得不到发挥,人大、政府对审计的重视和支持程度,社会对审计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也随之下降。

二是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缺乏必要的保障。审计实践说明,地方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经常容易遇到以权压审计的现象,审计结果常成为地方政府的“维权”工具,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审计干部保护机制,对审计监督力度较大的审计机关负责人也时有被调离,甚至降职、免职的情况。

三是审计机关经费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审计法》要求对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政府予以保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将审计机关视同一般的行政单位,其所需经费都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审计机关对财政部门的监督力度。再加上一些地方财力紧张,有些审计机关的审计经费除去人头费等行政经费后,少之又少,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同一事项出现重复审计检查的情况。有些经济监督部门如财政、物价、工商以及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机构不协调,导致对某些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事项多头立项,重复审查,问题重复处理,轻重不一,使被审计单位产生逆反心理。检查出的问题,需要理顺和解决,这势必浪费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目前,财政部门正积极介入工程决(结)算的评审工作并已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工程造价评审的规范性文件。他们的主要内容为工程造价审核、财务竣工决算评审,主要方式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工程造价事务所进行审核工作,最后由财政部门出具评审结论。就实质内容和评审对象而言,财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评审工作与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是相同的。而在新的基建财务制度中,规定了建设项目财务竣工决算最终必须由财政机关审批,换言之,今后国家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将面临审计完后再审批,还是批完后再审计的问题;对建设单位来说,也存在重复审查之嫌。

五是大规模审计派出机构与地方审计机关重叠。由于审计机关用人权、财权都集中在各级政府手中,财政部门、地方政府的意见自然一言九鼎,甚至大面积损害了基本审计数据的可靠性。据统计,多年来,审计署特派办(特派员办事处)查处的单位违纪金额都高于地方审计机关所查出的金额,最低的为27倍,最高则达到113倍。为解决这一问题,审计署不得不用变通的方法加以解决,大规模派出审计特派员,并在特派员的领导下设立特派办。审计署特派员行政级别高——正司级,并接受审计长的直接领导。这一类似于巡抚大员的制度尽管能发挥相当大的作用,但这一作用的背后掩盖的问题却是地方审计部门的废驰和国家财政的浪费,以两套班子行同一职责,反映的是普遍的制度性导致的地方审计的职责缺失。

二、强化地方政府审计职能的对策

第一,强化政府责任。我国自设立政府审计机关以来,审计影响逐渐扩大,但从审计效果看,虽然宪法和审计法赋予了政府审计机关相应的职责,但审计的开展还要依赖于领导的重视程度。

对政府审计机关指出的问题,多数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但在有些情况下,有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问题过度自我辩护,或对审计问题置若罔闻,即使执行审计建议,也最多是一些行政处罚手段,审计效果和社会期望相差很大。究其原因是一些政府部门缺乏责任意识。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政府改革也正在攻坚阶段,只有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并勇于承担自身责任,立法部门和社会公众积极监督,政府审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转变政府审计形象。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审计侧重于财务审计,主要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人们对审计的认识是:只有查出大案要案审计才算成功。因此,人们欢呼“审计风暴”,但是每次“审计风暴”来临,众多政府部门纷纷上榜,并且屡查屡犯,政府部门和审计机关经常处于尴尬境地,审计效果也有失众望,因此应将我国行政型政府审计体质逐渐转化为立法型体制,加强审计与立法的联系;转变政府審计职能,在职能设计上要尽量避免政府审计组织和政府部门重复监督的现象,减少资源的浪费,审计重点集中在政府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预警等体制问题,审计向绩效审计、非审计服务发展,为政府改革提供建设性意见,政府审计职能要向监督、鉴证、评价和专业服务多方面发展。

第三,构建审计文化。当前,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审计精神培育、审计价值取向、审计形象树立,这些方面大体构建了审计文化的框架。审计文化建设就是在审计具体的历史环境及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欲化作具体的奋斗目标、信念和行为准则,审计组织提倡什么,崇尚什么,审计人员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这比强迫命令更有效。

第四,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水平。现阶段,政府审计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目标,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很高的要求。审计人员素质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适应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目标要求,着力改进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强化战略思维,培育辨证思维,养成开放思维,打造创新思维,解决审计人员更新观念和思维高度的问题;坚持德才廉备、以德为先标准,解决选人、用人导向和公信度问题,打造过硬审计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解决队伍能力素质问题。

第五,加强审计管理。逐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政府审计“防火墙”、“预警系统”等功能。加强计划管理,善于捕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找准关键点,明确审计主攻方向,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服务中心;统筹兼顾,增强审计计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根据国家经济安全形势发展与党和政府的要求,及时调整审计工作重心。加强质量管理,严格依法审计,规范审计程序,严守质量标准,强化现场检查,落实质量责任,动态跟踪反馈,使每一个审计项目和审计专项调查项目的质量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真正发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王素梅,李兆东,陈艳娇.论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1).

[2] 蔡春,李江涛,刘更新.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依据、作用机理及路径选择[J].审计研究,2009,(4).

[3] 梁素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财会月刊,2010,(5).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除要发挥内审工作的监督和评价职能外,还要充分发挥其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一、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涵义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事实,当谈及内部审计的职能时,强调审计监督多,而对其服务职能涉及较少。甚至有人认为,审计就是查出企业的违规、违纪和作弊行为,这是对内部审计的片面理解。就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内部审计应为领导决策、宏观管理服务

一个企业每年度的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单位的工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除及时、准确、客观地提出审计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改善和加强管理。

(二)应为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内部审计要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把为被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实行边审计、边帮教、边落实。不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整改,以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经济效益。

(三)审计监督本身就是一种服务

在依法审计过程中,对查出的被审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纪的经济事项,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挥霍浪费等违法犯罪案件,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该上缴的限期上缴,该处罚的依法进行处罚。这样,对被审单位,尤其对当事人无疑能起到震慑、教育作用。从大局讲,维护了经济秩序,服务了经济建设。

二、如何发挥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企业经营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内部审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挥监督、评价职能的同时,如何发挥好服务职能,笔者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增强宏观意识,用全局的、战略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单位进行常规或专项审计工作来实现其职能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查的是一笔笔资金,一项项业务,一个个项目,这些都是局部问题,但审计人员不能被这些微观现象所限制,要用全局的、战略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要善于从一笔笔资金流动中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通过对大量微观信息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具有全局性、有建设性的防止问题重复发生的措施,为领导提供完善体制、改进机制方面的建议,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部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贴近生产经营管理实际

作为企业的管理和监督部门,审计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对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对资产、负债、损益及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审计;对重大资金运作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和工程预结算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单位领导人员离任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三)树立现代内部审计理念,提高审计层次,由最初的财务收支审计监督职能提升为参与管理、辅助决策的宽层面、高层次管理活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经济全球化,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迫使企业管理者更加关注管理力度,防范经营风险。由此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应从单纯查错防弊审计向管理效益型审计转变。通过审计监督,促进企业建全各项管理制度,严密内部控制机制,推动生产经营规范化、制度化。

(四)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延伸

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协助企业管理者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熟知企业内情的内部审计人员,要责无旁贷地参与到事前决策中来,通过日常掌握的信息和审计中发现决策的不完备之处,向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建议,使之尽快修改完善。事前、事中审计防范比事后审计揭示、纠正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五)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经营区域的扩大化,企业内外部交易频繁且业务量大,管理活动日趋复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还要成为懂专业、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CIA考试中我们也可看到,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审人员从业资格的要求,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而且在人际关系交流和应有的职业谨慎等方面也是细之又细。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挖掘出深层次的问题,提出深层次的和有价值的建议,才能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操作性,才能被企业领导层和决策层采纳,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六)树立服务意识,重塑审计形象

内部审计人员常以监督、查错的面目出现,这很容易引起被审单位和人员的对立情绪,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给审计证据的收集、取得造成一定困难,不利于审计工作开展,也不利于审计意见的采纳及实施。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清楚,自己是企业的一员,不是政府派驻企业的“特派员”,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成为企业的对立面。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一是要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即在审计开始时,对被审单位抱着信任的态度,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积极寻求他们的合作;二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其负面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措施;三是要改进审计报告的方式,在报告形式方面,撰写审计报告时不使用责难性的措辞,不采取简单暴露问题的做法;在报告内容方面,向企业领导呈送的审计报告只反映重大的问题,而对一般性质的问题则在审计过程中直接向被审单位提出,并督促其就地整改。只有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才能减少被审单位的对立情绪,达到既实现对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第3篇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大,作为现代企业来说,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是现代企业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不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在控制企业运营成本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应该深入分析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合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策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的经营管体系在内部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推动下也趋于完善,如果企业自身管理经验无法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必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淘汰。所以,企业应该针对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策略渗透和落实工作的要求,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才能在准确把控企业经营支出成本的基础上,把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动态化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积累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企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策略的实施为企业内构成的规范提供了制度依据,虽然从表面上看全面预算管理只是针对企业财务部门的策略,但实际上该策略的实施对企业每一位员工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也就是说,企业员工必须根据工商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自身工作的预算标准和工作效率,才能保证企业事务的合法、有序、高效开展。(三)帮助企业分散各种潜在资金风险。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仅增强了企业内部管控手段的针对性,而且明确了企业资金的流动和去向,为企业后续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制度依据,分散了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

二、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编制不完善

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切不可将收入预算纳入到不确定收入类别中,必须严格的按照支出预算要求,做好基本支出的安排和管理工作,针对重点项目与非重点项目的支出则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才能凸显出企业预算编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采取的都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相互结合的方式,由企业内部各部门确定下一年度企业的工作预期目标,制定资金使用和规划方案,然后再提交至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审核与汇总。虽然这种预算编制方式最大限度的尊重了企业基层部门对于企业预算编制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激发出了员工工作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预算编制不完善的情况。此外,因为企业内部各部门都是站在本部门利益的角度上制定资金使用规划方案的,并未站在企业全局发展的角度上编制预算执行标准,严重影响了企业预算编制工作中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必须从企业发展的整体角度上,合理的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才能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的有序进行。

(二)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偏差较大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采取的都是统一领导和管理的预算编制策略。尤其是在大型企业内部,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不但要切实做好财务管理机制调整的相关工作,而且还应将预算编制策略分级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企业预算目标能够顺利下达至各个部门,保证预算编制的有序执行,不管是各个部门亦或是个人都无权随意更改预算编制的数据,一旦违反预算编制资金使用的要求,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都出现了独立性不足的问题,很多企业在预算编制阶段,并未科学合理的分析预算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最终导致预算资金与实际资金使用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差异,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情况,对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力度不足

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控工作时,应该从事前控制、事中延伸管理、事后监管等几方面着手。1.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作为监管控制难度最高的环节,对企业预算编制工作提出的要求也相对更高。通过对企业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发现,预算执行数据与目标确定的准确与否对企业预算执行效果的高低有着决定性影响。2.事中延伸管理。企业在预算执行事中延伸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设置动态化预算执行结果监控评价指标,才能在及时发现各种影响预算执行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前提下,提高预算执行反馈的效果。3.事后监督。事后监督管理主要是在预算执行结束后,根据企业内部各部门预算执行的详细情况,通过开展数据汇总处理工作的方式,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防止因为事前控制与事中延伸管理环节出现问题,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

(一)预算的编制和分解

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前,必须确保预算编制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假如企业预算编制人员在没有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發展状况的前提下,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话,必然会出现预算方案与企业经营发展脱节的情况。所以,企业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前,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企业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目标,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上,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计划,才能体现出预算方案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于企业预算方案主要保留了企业成本费用、经营活动等相关内容,因此为了保证企业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企业管理层还应要求各级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预算编制活动中,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才能在促进企业预算编制水平有效提升的基础上,为企业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依据。此外,企业预算指标设置中出现的预算管理指标设置简单、过度注重局眼前利益忽略企业长期发展、预算考核指标不完善等各方面的问题,不但增加了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风险发生的几率,而且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在体现出预算管理指标设置全面性的基础上,适当预留应对风险的预算资金,严格的按照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目标和要求,合理运用最佳的预算编制方法,科学调配企业发展资源,通过分解企业经营指标的方式,为企业预算指标的执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才能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在资金管理中的运用

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优势,加大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工作力度,才能达到有效提升资金使用率的目的,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降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资金风险,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使用和高效流通,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还应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机制,确保企业资金应用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防止因为资金规划使用环节出现问题,导致企业出现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的情况。

(三)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层应该根据企业制定的成本预算管理指标,在预算执行开始前,全面分析和控制企业预算管理数据,明确相关费用支出的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定额管理制度,才能在有效提升企业成本费用管控效果的前提下,保证企业支出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优化和完善企业内部各部门预算执行标准,增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监管

企业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监督管理计划与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不但会导致企业预算管理过程过于混乱且责任分配不具体的情况,而且还会影响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基础,为了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应该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完善企业的预算监管机制,提高企业预算执行监督管理工作的效果。由于很多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都存在着领导层忽略企业预算执行过程监督与管理工作的情况,再加上企业管理层并未明确预算执行的监管目标,制约了企业预算执行效率的提升,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力度,才能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在科学调配与整合企业生产经营资源的方式,创新企业预算管理的模式,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势,提高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另外,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时,还应由上级部门直接管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避免因为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的行为,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促进企业预算指标执行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建立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企业管理层必须站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准确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和相关要求,严格的按照由上至下的原则推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建设。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该通过设立预算执行管理委员会的方式,指导企业内部各部门预算执行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保证企业预算方案落实到实处。预算方案制定完成后,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必须及时的研究企业经营发展的现状与规划,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发展的趋势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阶段性预算目标,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和完善企业预算的项目和对象。比如,资源消耗程度、市场消费需求等,企业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应该采取建立多元化指标体系的方式,将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在一起,增强企业预算管理执行的活力。另外,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还应针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求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必须深刻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意義,积极配合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促进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完善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传统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因为预算编制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增加了企业预算方案编制错误发生的概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来临,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部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作为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人员来说,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跨界方式,分析和预算企业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准确计算企业各种预算活动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由于企业构建的物联网业务信息平台不仅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经验管理,完善了企业的风险预警体系,而且有效防止了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所以,为了确保企业长期可持续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必须将自身管理预算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推动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加大信息化管理系统资金投入与技术引进的力度,才能保证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此外,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多维度预算管理方法应用的重要性,既要充分重视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而且还应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确保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迅速适应智能化管理的要求,推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与销售信息化平台的优势,为企业转型升级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三)做好全面预算的组织工作

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组织管理工作时,不仅要体现出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的全面性与层次感,而且还应进一步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能作用。现代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主要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预算委员会、预算管理部门、预算责任中心等相关组织结构足够。在这其中股东大会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和审批预算保全的权利。董事会则主要负责预算方案与决算方案的制定工作。预算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的组织结构,主要负责协调汇总、上报预算管理方案,同时全面监督预算执行结果的监督情况,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算责任中心作为企业预算执行机构,主要负责企业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必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划分组织结构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才能在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四)做好预算的执行

为了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必须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积极的进行现有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合理运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预算管理目标分解至企业内部各部门,要求各部门严格的按照预算方案做好预算目标的全面落实和执行工作,同时细化企业的预算指标,明确企业各部门的阶段性预算指标,保证预算指标的执行进度与企业经营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如果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预算基础发生变化的情况,企业应该在深入分析预算基础变化对预算目标完成影响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合理的调整和优化现有预算管理方案,以确保预算指标切实落实到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必须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计划,编制相应的预算管理方案,才能在保证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水平。

(五)做好预算工作考核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后,不仅要加大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工作力度,而且还应要求企业财务部门详细的记录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安排至少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可查企业预算执行的数据,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此外,企业在开展预算执行考核工作时,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制定详细的预算考核细化流程,安排专业人员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的追踪与考核工作,通过设立规范化奖惩制度的方式,完善企业的预算执行管理体系,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贯彻落实,不但保证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现代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策略的落实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江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第4篇

自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提高了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而随着五部委正式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也使得许多企业开始尝试完善自身的内控建设。

然而,在实际的内控建设和评价过程当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些企业为了满足监督机构的要求,建立起企业内控机制和内控部门,甚至请外部机构介入内控建设过程。但是,实际的内控活动却常常表现为“走过场”,内控部门只是为了“内控”而内控。有些企业领导或基层员工对企业内控并没有深刻地理解,认为内控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和员工的工作量,进而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企业内控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正确理解内控的价值并辅之以合理的内控体系,这才是我们所要做到的。内控属于自我管理的一种形式,然而对于一些管理层来说,其“自我控制”原动力并不足,从而导致对内控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直接影响了内控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存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审计范围有限、审计内容单一等问题,往往只重视内控的建设而忽视了对内控的监督,这也使得内控监管不力,内控评价缺乏说服力或是流于形式。企业内控首要解决的是管理层的认识问题,不能只看到内控带来的企业成本,而应该认识到内控在节约企业成本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使得内控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的行为。其次,内控活动应该是无缝地衔接在企业的实际生产和日常管理活动当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内控的作用。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应当全面,对内控的实施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确保内控的有效执行,才能不断发现企业的风险并持续改善。

在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环节中,高效率的流程是一个不可缺的强有力推动因素。将流程概念运用于企业,就变成了一本本标准化的操作手册,它能够使企业成为企业界的“能人”,对企业“能办事、办好事”,对客户“会来事”,企业“活”得比别家企业“舒畅”。换而言之,它能够有效地凝聚经验、指导新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最终带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咨询专家认为,采用流程管理以及信息化工具是最有效的内控实现工具。通过建立完善的流程管理体系,可以为内控部门提供很好的内控基础,通过流程实现全过程的监管,从而更有效地发现风险和制订解决方案。信息化工具则是内控实施的有效平台,便于内控对象的信息收集以及内控实施的随时管控,确保内控实施的有效性。

将流程与企业内控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企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国内某大型石油炼化设备制造集团拥有40余个下属机关职能部门和10余个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化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高管层对企业内控非常重视,希望在公司总部和分厂建立起一套内控管理平台,使内控工作更加高效、透明,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笔者所在的咨询公司曾梳理过该集团及其下属多家子公司的实际业务流程,并根据企业流程、管理特点和信息化现状设计了一套内控IT管理系统,使该集团内控活动做到可随时掌控和调整改善,以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内控活动的自动化,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效率和效力,并降低了成本。

流程管理就像是土壤,而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则像植根于这个土壤上的各种作物,只有土壤有营养,这些作物才能生机盎然。对于业务风险和管理风险而言,最方便的风险识别载体就是流程,因为固化过的流程有明确的步骤和责任主体,便于按节点进行风险识别。如果说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是企业内控的躯干,那么内控流程和制度则是内控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企业内控实现的真正灵魂所在。

(作者为延展咨询机构资深顾问)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第5篇

二、根据公司经营会的授权,对各公司及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从而保证公司资产、负债、投资的真实性。

三、评价各公司及下属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完整可行性及执行的有效性。

四、评价各公司及下属单位产、供、销等部门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针对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方案。

五、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公司经营会提出问题及建议,由公司经营会向有关公司及下属部门、相关人员索取证明材料等。

六、对重大审计事项作出的处理决定,经公司经营会及股东批准后,被查单位必须执行,审计部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七、对阻挠、拒绝和破坏审计工作的,经公司经营会及公司股东批准后,可采取封存账册、资财等措施。

八、负责各公司及下属单位审计咨询工作,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九、审计部应将下列事项作为经营性工作:

1、经公司经营会批准对各公司及下属部门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及经营效益情况,实行按月或按季度审计。

2、对各公司及下属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3、组织公司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存货控制等方面进行审计,加强公司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4、负责审核签署公司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成本费用计划、信贷计划、财务报告、会计决算报表及财务收支的重大业务计划、经济合同、经济协议等。

5、负责制订公司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审计监察、库管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经公司经营会及股东批准,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6、并组织做好保密工作,同时与外界有关部门和机构联络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上一篇:神经病学下一篇:审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