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形势范文

2024-03-21

新媒体形势范文第1篇

概括来说, 新媒体形势下, 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资金不足。新媒体以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 而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 收入也主要是靠广告等形式,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尤其是对于县级单位来说, 更是很难吸引更多的资金, 融资能力也不够高, 不利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第二, 技术不到位。新媒体在大量技术创新的背景下诞生, 在生产、传播、传输和接收等方面都比较系统和成熟, 但是传统电视媒体的技术手段和新媒体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也是其竞争力不够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 运营模式比较落后。受制于计划经济的影响, 电视新闻媒体的运营模式很难及时的响应市场化的需求, 从而导致了其盈利能力的不足, 传统的运营模式限制了创新, 导致电视新闻节目与新媒体的竞争处于下风, 影响力减弱。而新媒体基于其灵活、多样的运营模式迎来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得到了更多受众的青睐和支持。

二、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应对挑战的对策

由上述分析可知, 新媒体形势下, 电视新闻面临着新的挑战, 影响着电视新闻的发展, 基于此, 电视新闻需要探寻出更多应对挑战的对策, 以在新媒体环境下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具体来说, 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应对挑战的对策。

(一) 改变传统的经营策略, 抢占市场

新媒体形势下, 媒体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不断的被蚕食, 而这与固有的经营理念和策略有着直接的关系, 需要改变这一状态, 转变思想, 抢占市场。传统电视新闻的主要是以媒体为核心的, 也就是说, 电视为观众播放什么样的新闻节目, 观众就看什么样的新闻节目。但是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 受众可以选择的方式逐渐增多, 也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所以, 电视新闻要想在此时代背景下, 实现更好的发展, 就需要改变以媒体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而是能够以受众为基础, 对受众进行精确的定位和细分, 以适应媒介融合的大环境, 为广大的受众提供更多其喜欢和青睐的, 能够产生共鸣, 有探索和观看欲望的电视新闻节目。而这一方面需要电视新闻有专业的团队, 能够主动节目的质量, 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电视新闻, 吸引观众;另一方面, 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能够对市场进行准确的细分, 能够根据不同的人群的不同爱好和兴趣有针对性的录制电视新闻节目, 分时间段, 分类别的进行播放, 以达到提升经营质量的目标。

(二) 努力的解决技术问题, 实现技术创新

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 各种科学技术也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体验, 包括视觉, 听觉, 感觉, 触觉等多个方面。在此背景下, 电视新闻业需要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 以此来改变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式, 尽可能的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 并确保其做到紧凑、新鲜、真实、灵活。而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能够从及时性和互动性这两个方面出发, 改变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 不断的创新。将新技术和新思想渗透到传统媒体中去, 让传统媒体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具体来说, 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 开发更多新的产品和服务形式, 例如新媒体直播性的特点就能够很好的增强新闻的新鲜感和真实性, 有助于观众互动兴趣的提高。此外, 还需要电视新闻人能够在学习和掌握更多新媒体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不断的创新, 从而更快更好的解决技术问题, 确保电视新闻节目能够从技术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三) 优化和丰富电视新闻的内容, 吸引受众

不论在任何环境下和时代背景下, 内容都是提高电视新闻收视率, 或者更多受众的因素。因此, 需要不断的优化和丰富电视新闻的内容, 而这就需要电视新闻人能够注重以下几个基本点:一是要不断的丰富和创新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形式, 例如以县级单位为例, 在编排电视新闻节目的过程中, 就可以以当地民众的实际生活情况出发, 通过相关的调查来搜集受众喜欢的主题和内容, 之后可以通过现场采访, 实时跟踪直播的形式来吸引受众;二是要不断的丰富电视新闻的语言, 也就是说电视新闻要改变之前比较沉闷的语言氛围, 引入新的语言, 提高语言的亲和力, 给受众一种舒服和亲切的感觉;三是要不断的丰富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 创新内容, 拓宽市场, 给受众更多正面积极的引导, 以受众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的点为出发点为其提供更多更新的资讯和新闻内容。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 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 电视新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电视新闻要想在此时代背景下实现新的发展, 赢得更多的受众, 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就需要改变既有的经营理念, 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创新编排方式, 善于接受和应用新媒体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新的发展。

摘要:随着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给传统的电视新闻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作为电视电视新闻节目, 就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改革既有的经营方式和理念, 接受新的思想和内容, 不断的创新和更新, 以在新媒体的环境中实现新的发展。基于此, 本文简单的分析了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之后, 就如何应对挑战提出了几点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节目,挑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爽.媒介融合下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2013.

[2] 何勇, 邵水兵, 王太刚, 郭绍朋.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与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 2016 (17) :74+76.

新媒体形势范文第2篇

一、新形势下地方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面临的挑战

其一, 地方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升。在融媒体时代下, 部分地方广播电视台的体制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 部分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偏低, 他们对于融媒体的理念也缺乏比较高的认识。同时, 由于很多新闻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传统, 缺少创新意识, 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追捧, 使得电视台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其二, 地方广播电视台定位方向不明确。地方广播电视台与其他新闻电视台是不同的, 但是实际情况下, 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及新闻从业人员并没有对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定位进行思考, 很多时候都是效仿其他广播电视台的模式, 缺乏自己的创新, 致使吸引力不足。

其三, 栏目内容与传播形式过于单一。对于广播电视台而言, 优质的栏目策划和内容选题是电视台发展和获得高收视率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新形势下, 新媒体在内容创作方面有更多的优势, 可以从多层面的、多角度的、全方位的对某一个选题进行报道。而部分地方广播电视台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维的制约, 在融媒体转型发展中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改变, 使得很多栏目内容和传播形式仍旧比较单一,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发展。

二、地方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 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

对于地方广播电视台而言, 新闻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的强弱,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的状态。在融媒体时代下, 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从业人员要更加充分的理解当前电视台所面临的挑战, 要积极转变传统的观念, 要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特别是要加强对新媒体及相关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丰富广播电视台的传播形式。广播电视台可以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到专业的培训机构去培训, 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积极吸收新鲜的灵感和媒体行业发展的新动态, 增强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为受众提供可靠真实有效的信息。

(二) 加强地方广播电视台内容创新

在融媒体时代下, 地方广播电视台要想取得转型和新的发展, 最核心的问题, 就是要解决内容创新问题。只有真正的走进基层, 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的想法和所处的环境, 才能够更好的去发现他们生活中的有用素材。通过对所收集到的信息的有效整合, 开发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栏目, 加强内容创新, 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受众的目光。可以通过实地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喜好, 并以此为依据来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台的栏目和内容, 增强其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市场竞争力。

(三) 实现地方广播电视台传播形式多样化

地方广播电视台新闻从业人员要充分的挖掘新媒体的优势, 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地方广播电视台内容的传播。例如, 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介来进行广播电视台内容的传播, 满足融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环境, 进而逐步建立起地方广播电视台自己的栏目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 将拟传播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大大增强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市场影响力。

(四) 加强硬件及资金方面的投入

硬件及资金问题一直是地方广播电视台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栏目信息搜集的过程当中, 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而当前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台的从业人员待遇比较低, 如果电视台所提供的资金补偿不能够满足挖掘新闻的需要, 必然会影响到工作人员开发栏目内容的质量, 也会降低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 会制约其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 广播电视台在融媒体发展中, 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提供先进的设备, 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扎实的物质保障。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化新媒体已经成为媒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无疑加大了地方广播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并且, 这种市场竞争环境将会更加复杂, 地方广播电视台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 加强融媒体发展, 是地方广播电视台寻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摘要:融媒体发展就是地方广播电视台在新的形势下进行转型和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融媒体发展中, 地方广播电视台新闻从业人员要正确面对当前地方广播电视台所面临的媒体环境, 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 灵活利用新媒体的各种优势, 弥补地方电视台的不足, 充分整合不同媒介的优势, 进而实现地方广播电视台的转型和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新形势,地方广播电视台,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晓.县级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探索[J].中国传媒科技, 2017, 03:60-61.

[2] 曾少华.“广播+”:广播在互联网时代的融媒战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5, 10:35-38.

新媒体形势范文第3篇

一是把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发挥民政事业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二是把发展以养老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体系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发挥民政事业调节社会利益的作用;三是把健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作为最基础的工作,发挥民政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四是把健全完善专项事务管理体系作为最规范的工作,发挥民政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五是把健全完善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体

系作为最优化的工作,发挥民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为此,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大力创新。

一是工作理念创新。要求树立四种观念,即以民为本的观念,一切以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为依归,充分履行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基本职责;大民政的观念,把社会的广大人群纳入自己的视野,通盘考虑民政整体工作在社会构建中的地位,考虑如何调动全社会的资源为民政所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树立市场竞争和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意识,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民政服务领域和事业单位改革领域,为社会提供充分服务;法制观念,以依法行政作为民政工作最基本的准则,靠制定法规章程规范民政事务,靠有效的行政执法实行社会监管二是工作思路创新。把事业社会化作为民政事业发展总的工作取向,对社会福利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改变政府独家包办的做法,鼓励和支持一切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福利事业,以适应急剧扩大的社会养老等福利需求;对民政经营的殡仪馆、公墓等具竞争性的公益服务业逐步放开,探索公益事业社会化的路子;进一步开拓福彩销售市场,开展经常性社会捐赠,集聚社会资金用于社会福利。对优抚安置取深化改革的路子,采取助学安置、货币安置、职业技能培训的办法,把退伍军人导向人力资源市场,实现政府扶助、自主择业

三是工作机制和方式创新。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小

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趋势,民政部门要变社会事务一部门独办为民政牵头,多方共办。为此一要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构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两个平台,发挥居委会、村委会和基层干部的作用,发挥社区专业服务队伍和自愿者的作用,建立民政服务管理网络体系,把民政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最基层。二要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利用民间资源促进事业发展。如采取委托、授权的办法,发挥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在组织社会捐助中的作用;发挥婚姻服务协会在调解婚姻纠纷、维护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中的作用;发挥殡葬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方面的作用。三要积极争取和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民政事业。如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民政部门要通过出台救助办法,明确教育、卫生、劳动保障、司法、建设、工商、税务等部门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责任,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以城镇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救助、流浪乞讨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救助体系;以廉租住房、农村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住房救助体系;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特困群众大病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救助体系;以“两免一补”、捐资助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救助体系;以灾民转移和生活安置、灾损房屋重建为主要内容的灾害救助体系;以税费减免、免费或优惠培训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救助体系;以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免收困难群众打官司费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救助体系,共同支

撑起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大厦。通过以上途径,逐步建立“政府主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民政工作新机制四是工作手段和方法创新。要以建设“数字民政”为目标,从根本改变传统手工劳作方式,大力推进民政工作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把低保、地名、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灾害救济等所有民政工作对象和相关内容逐步纳入电子网络,建立民政信息网和局域网,实现网上办公、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要在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调查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社会管理理念,采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从微观、宏观和中观角度,及时准确了解掌握民情社情,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新媒体形势范文第4篇

2013-02-08 10:16:50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10期上

提要:房地产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推进,正在接受严峻挑战,其当前形势是降价现象频发,并且成交量下滑。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怎样才能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迅速回收资金,是每一个房地产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形势,房地产业,营销策略

我国的房地产业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逐步开始市场化,可以说起步较晚,随后进入稳定发展,市场开始蓬勃发展是在2003年,购房者在房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中逐步成熟起来,同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房地产业逐步走向了成熟。营销业的兴起与发展加速了房地产的循环,同时由于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应用,使得房地产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营销服务不断拓展,不仅仅停留在单纯销售房产的营销模式上,营销方法也不断革新。但是,目前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理性认识营销的内核,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

我国房地产业经历了2011年国家限价政策、货币从紧政策、限购政策。在2012年,从政府高层释放的信号来看,房地产界仍艰难地发展,中央继续加强调控力度和决心不减,扩大保障房供给不放松,限购等抑制性政策仍将继续,市

场成交也仍陷于低迷,购房者仍处于观望状态。然而,随着决策团队的思想统一,开发商资金压力的加大,做出降价决策的可能性将加大。消费者尤其是首次购房者,在让利的刺激下将入市,市场成交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出现攀升态势。因此,在2012年市场成交量将呈现稳中有升、先抑后扬的态势。

二、我国房地产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依靠开盘促销、依赖传统的广告宣传,发放户型单张、现场宣传等千篇一律的宣传模式,不容易打动潜在客户,也不能体现楼盘特色。

(二)企业广告夸张不实;物业管理不能像商家所承诺的全面性和高品质;期房交易中出现不按时交房现象。

(三)在房地产营销过程,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营销人员与顾客的沟通,但是营销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而且很多房地产企业营销人员缺乏专业素质。还有就是营销人员的流动性偏大,从而致使房地产商在此过程中付出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也没能收到好的效果。

(四)对消费者需求,地产商调查咨询不够全面,或者说缺乏实地调研;在市场环境调查方面,不能透彻地分析竞争对手,未能充分规避缺点和借鉴其优势。

三、新形势下的房地产营销策略

(一)多媒体整合营销策略。目前,社会媒体除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还有网络博客、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社会媒体多种多样,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加大,

媒体数量的日益增多,仅仅通过几种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并且不同的媒体宣传的侧重点和效果也各不相同,只有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力。首先,可通过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提升企业形象,影响目标客户需要通过专业的媒体;其次,通过网络博客、视听材料、宣传手册等新媒体手段将详细的房产信息快速发送到目标客户手中,例如房屋建筑风格、配套设施、物业绿化、房屋户型图等。

(二)注重完善房地产经营中的品牌营销。人们对住宅品牌的追求,从长远发展来看,要胜过其他任何产品。为了房地产事业的不断进步,企业必须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牌。详细一点来说,品牌是核心的重要竞争力,是一份积累、一份努力、一种文化和一种关系,因此房地产商要遵循目标市场没有完全被竞争者垄断、目标市场足够大,以及企业有条件和能力进入新选定的目标市场为原则,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打下坚实有力的企业品牌营销基础。品牌是通过一个过程塑造出来的,因此要有持续一致的品牌策略,最忌讳的就是朝令夕改,所有的信息都是只想一个焦点,要想真正培养消费者持久的忠诚度,就必须执行持续一致的品牌策略;同时还要实施整合互动的品牌宣传,通过媒体、曝光频率、内容以及控制版面等宣传,在消费者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广告宣传中,房地产要明确体现出产品的特色和消费者选取你的产品的理由,经营出属于自己企业的核心品牌。

另外,提高品牌知名度还可以进行品牌推广与促销活动,要经常性地开展事件型公关、社会竞赛活动以及公益活动等,提高品牌的亲和力,从而加深消费者的印象。只有注重“无形资产”品牌营销,在新一轮房地产竞争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有形资产”。

(三)产品创新。虽然房屋使用周期较长,但是购房者的理念在不断更新,所以房产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形成品牌效应,必须要有产品的创新,才能为营销打下基础。房地产界比较重视的一个理念就是“超前意识”。房地产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房屋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开始,方案设计要革新,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设计模式,不能闭门造车,要做好设计前的调研,考虑所面向的购房群体的需要,从户型到空间设计去了解购房者的需要、了解市场,才能设计出购房者需要的房屋。

第二,更新房屋的功能,随着现在住房不再是单一的居住功能这一现状,充分明白住房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场所,要满足人们对房屋的其他需要,在设计上应有超前意识,例如餐厅和厨房的设计是否根据房间的大小设计了不同的区域,是否实现了对接等。

第三,投资价值创新,要在城市发展、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充分挖掘房地产的投资价值,了解购房者的投资心理。

(四)绿色营销。随着绿色环保意识逐渐加强,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因此,人们在选择住房时,不仅要考虑交通、位置、价格等硬性条件,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小区的绿化环境、房屋的配套环境等。因此,绿色营销应当是房地产营销商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绿色营销策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战略制定与市场选择、促销、分销、定价、产品生产过程中,注重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协调统一,在此基础上取得企业利益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绿色营销策略代表了企业生存与行为的未来方向,体现企业建立人类与大自然协调统一的

机制、适应购房者利益的愿望。

(五)体验营销。体验式营销就是体验营销方式,是指房地产企业以购房者的思维出发,在营销的时候了解购房者的想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营销策略和模式。这种营销方式是为购房者提供住房的体验,是房产企业通过创造机会,促使购房者在消费过程中在感官、行动、思考、情感、关联五个方面有所感受,主要目的就是让购房者对房产留下美好印象。但是,有的购房者注重物业管理和小区环境,有的购房者注重房产所在的地理位置,有的购房者看重房屋内部空间,他们的心理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体验营销,以下几个方面房产企业应当充分注意:首先,房地产企业应当能站在购房者的立场上看待房产,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并与潜在购房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购房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产品、制订营销方案;其次,打造品牌,在体验式营销的过程中,体验营销工具和方法的多元化,能够使客户与客户的互动以及企业与客户的互动。

四、结论

房地产企业在淡市环境下,必须以人为本,转换已过时的营销观念,深入而及时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开发消费者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并且实现有效、快速的营销,以平稳过渡这个“寒冬”,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嘉颖.市场规范下的房地产营销策划[J].时代金融,2011.

[2]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孟德胜.浅谈房地产营销策略及创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

新媒体形势范文第5篇

[摘 要]金融风险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风险类型,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潜在的风险也不断加剧,若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必定会致使市场陷入十分混乱的局面,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应用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分业监管;金融审计;金融风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2.051

1 新形势下金融风险的现状

1.1 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剧

当前,伴随全球性金融变革的深入推进,诸多国家都相继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这一趋势,包括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经济体制等,但由于一些地区在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确立的条件下,就急着利用国际市场与自由金融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实体经济与高市场化的金融制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也使金融风险成为威胁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潜在隐患。

1.2 金融风险越来越集中化

随着当前金融资本经营集中化水平的提升,再加上实体经济的深入渗透,其影响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这就使得金融部门逐渐成为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中心,但与此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使得市场投机行为和人为操纵现象越来越突出,最终导致金融资本的运行和实体经济慢慢分离,而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金融资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也显著增大。

2 金融风险的主要成因

(1)国际热钱大量涌入而带来的资本流动风险。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持续性以及中美利差的逐渐缩小直到倒挂,将吸引大量热钱不断涌入境内,进而加大我国国际收支的波动性与不平衡性,使得人民币升值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剧,同时也会使我国经济面临资本流动的巨大风险。

(2)直接融资市场缺陷而导致的资本市场风险。作为体制机制转型阶段的新兴市场,不得不承认我国证券市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与矛盾。例如,一些基金公司、证券企业、上市公司等在内部治理结构上还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违规行为频频出现,暗中操纵股市、地下交易、过度投机等现象十分严重。

(3)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融资过度而带来的金融风险。当前,我国内地房地产业出现泡沫,在房地产投资行为的背后,往往有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作为融资保障,这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这种为房地产泡沫提供环境的现象,会导致房价的进一步升高,最终与居民的购买能力产生巨大的差距。

(4)制度弊端而诱发的财政风险逐渐演变为金融风险。一般来说,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银行天生就对政府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反过来,政府对银行的支持也是必然存在的,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就致使许多地方政府利用设立政府融资平台等手段来过度举债,最终造成财政风险慢慢朝着金融风险演变,且风险积聚速度也不断加快。

3 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优势

(1)灵活性优势。金融审计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以及组织模式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较好地应对金融创新的变化,不但能对单独的金融机构进行审计,同时也能对交叉性金融业务及其相关事项展开专项调查,从而帮助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

(2)综合性优势。站在审计建议与审计任务的角度来看,金融审计本身属于一项高层次的工作,其不仅能有效揭露一些违规违法行为,同时还能从宏观上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站在审计内容与审计对象的角度来看,金融审计涉及面相对来说比较广泛,其不仅能针对金融机构开展审计工作,同时也能有效审查金融监管机构;既能对业务是否合乎规范进行审查,同時也能开展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工作。

(3)独立性优势。与审计机关相比,金融监管部门所承担的职能更广泛,其不仅要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督,同时也承担着行业管理及其发展的职责,因此,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内在性冲突。但审计机关却具备完全的独立性,其得出的审计结果以及意见建议相对来说更加公正合理,这对监督与管理之间内在矛盾的解决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4 应用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

4.1 打造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

金融审计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必须加大专业人才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如果条件允许,审计机构可分批次、分阶段对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不断充实其金融业务知识、提高金融业务技能,使其综合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此外,审计机构还应当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积极面向整个社会进行高素质审计人才的招聘,使一些具备特殊技能与长处的审计人员加入到审计工作团队之中,从而使国家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促进金融审计工作更加协调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开展。

4.2 树立创新理念,革新审计方法

我国应加强对传统金融机构审计方法的变革,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工作模式与方法,树立起创新意识,改变现行的审计工作模式。当前国外比较值得学习的审计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内部控制制度评估,另一类是分析性测试。内部控制制度评估相对来说所需花费的时间较长,且工作内容十分繁杂,但其也不失为一项科学有效的金融机构审计方法。

4.3 加强对金融审计风险的分析,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结合风险基础审计理论,可把金融审计风险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来源于审计金融企业的风险,另一种则是来源于审计主体自身的风险。前者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不确定性风险。审计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体系,其中人员和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审计人员的辩证思维模式,不断提升其业务素养、法制观念、政策敏感性等。同时,还应当完善金融审计准则,进一步细化审计操作要求,并构建科学规范的审计质量考评体系,对审计小组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公正考评,从而提高其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度。

4.4 结合当前金融改革的趋势,扩大审计范围

首先,应注重对创新业务的审计,包括一些电子银行产品、金融衍生品等。其次,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应财务收支审计和业务经营检查相结合,将金融业务经营环节作为切入点寻找风险控制不足,从而保证审计质量。最后,审计机构应把信托、保险等业务纳入商业银行审计内容之中。

5 结论

总之,新形势下,我国的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剧,且风险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这些风险的成因具有多样性,有的是由于直接融资市场缺陷引发的,有的是由于制度弊端引发的,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原因而引发的金融风险。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防范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确保金融审计作用的全面发挥,就必须顺应当前金融改革的发展趋势,扩大审计范围,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革新审计方法,加强风险分析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彭博,杨中毅,周名洋,等.浅谈如何在新形势下应用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2):9.

[2]沈金辉.探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审计路径[J].理财(经论),2019(7):17-18.

[3]陆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审计程序[J].理财(财经版),2018(4):95-97.

[4]赵晓东,石琛.关于加强金融审计防范金融风险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6(7).

[5]薛国春.金融审计的现实意义及其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7):289.

新媒体形势范文第6篇

准确把握当前林业形势

《绿色中国》:感谢张局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2016年我国林业建设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年完成造林1.02亿亩,完成森林抚育1.26亿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4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340亿美元。当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请您谈一谈我国林业面临怎样的形势,应如何把握?

张建龙:好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开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新的治国理政方略和重大决策部署,正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逐步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林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只有准确把握并积极适应这些新形势新变化,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完善林业的制度体系、政策框架和工作举措,林业现代化建设才能抓住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准确把握林业发展形势,核心要求是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掌握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理解总书记对林业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切实增强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林业重大问题,多次视察林业林区工作,多次关心林业职工生活,多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融为一体,既有对林业地位作用、发展战略、森林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又有对林业具体工作的指示要求;既有林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又有推动改革的制度、举措和办法,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总书记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之高、批示指示之多、推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既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又是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最新形势和最大机遇,需要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积极主动作为。

准确把握林业发展形势,根本任务是用总书记重大战略思想指导林业改革发展,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视林业的战略意图,全面落实中央强林惠林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上新水平。近几年我国林业之所以能够在深化改革、资源培育、生态保护、森林城市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关键在于各级林业部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惠民、保护优先、尊重自然等重要理念,不断完善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路举措,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林业发展。当前,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各级林业部门要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着力在学深学透、真学真用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学用一致、知行合一,不断提高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林业新任务

《绿色中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机遇,也应有不同的措施办法,请您谈一谈当前我国林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张建龙:总的看,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形势将会长期利好,林业发展态势将会持续向好,林业系统对此要坚定信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持之以恒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当前,林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

(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将扩大林业发展红利。中央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高度重视,专门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最近,总书记又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当前,中央正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顶层设计,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林业改革发展将会迎来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

林业作为生?B文明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既要完成好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又要抓住难得的改革机遇,创新林业体制机制,为林业现代化建设释放更大改革红利。一方面,可以借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强劲东风,重点抓好国有林场、国有林区、集体林权制度3大改革,认真完成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湿地产权确权试点等120多项改革任务,彻底解决多年想解决但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为林业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中央和全社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林业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许多文件和规划都专门对林业作出了安排,确定了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制度保障。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出台后,中央关于林业的决策部署一定能得到全面落实,损害自然、破坏生态的行为必将受到严肃追究,我国林业发展必将迈上新的水平。

当前,我国林业改革正在全面推进,要按照中央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投入更大精力抓好改革落实,力争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在抓好林业三大改革的同时,要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林业资源、机构、资金、专业等独特优势,会同有关部门和省份抓好试点方案落地,确保改革试点取得成功。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把深化改革既当成任务又当成方法,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林业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思想,始终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最终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生态状况堪忧,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严重短缺,林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既从补短板的角度,要求加强生态保护,又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要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在这些方面,林业既责无旁贷、任务艰巨,又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上生态短板,就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生态保护和修复投入力度,林业将是主要支持领域。这有利于实施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推动生态状况逐步改善,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全国有46.6亿亩林地、39亿亩沙地、8亿亩湿地和4万多种野生动植物种,利用丰富的土地和物种资源,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等产业,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优先选项。这有利于借助需求侧的强大拉动,优化林业产业产品结构,增强林产品生产能力。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优化各类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任务是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要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扩大森林面积,增加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为生产生态产品和林产品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加大保护力度,严守生态红线,努力减少生态资源损失,防止生态退化和破坏。要加强城乡生态治理,改善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生态服务。要科学利用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管,提升绿色优质林产品生产能力,满足市场对林产品的巨大需求。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必将促进绿色惠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国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既为林业扶贫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林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我国林区、山区、沙区集中了全国60%的贫困人口,既是发展林业的重点地区,又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帮助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必须立足当地资源,发挥林业优势。早在20多年前,总书记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就指出,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这就是著名的“三库”理论。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林业,不仅可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状况,扩大生态空间,促进贫困地区保护生态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对于生态良好的贫困地区,通过科学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可以让贫困人口依托当地资源尽快摆脱贫困。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国家和许多地方已将发展林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选项,林业的工程、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人口通过保护生态、发展产业实现了就业增收。但是,林业精准扶贫的任务依然很重,空间和潜力也很大。今后,要更有力、更扎实地推进林业扶贫工作,全力打赢林业脱贫攻坚战。一方面,继续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另一方面,认真总结推广林业精准扶贫的模式和经验,完善政策措施,严格落实责任,不断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和脱贫成效。各级林业部门要勇于承担生态脱贫、产业脱贫任务,支持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林业实现就业增收,提升林业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各地整合的涉农资金,要多安排贫困人口开展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既促进脱贫,又改善生态。

(四)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必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林?I。近年来,国家在增加“三农”财政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三农”领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资本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三农”和扶贫信贷投放持续增长。这对林业来说是重大利好,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投入不足问题有望缓解,这将有力推动林业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提高经营水平和质量效益。

上一篇:小毛虫原文范文下一篇:项目预算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