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生活污水处理论文范文

2023-11-27

油田生活污水处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不断扩大的生产生活需求,让我国的油田开发和生产越来越旺盛,在当前,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非常看重,油田污水处理是关键。油田污水中含有较多的化学成分,会对周边的江河湖泊、农田及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和污染,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化学剂是油田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合理使用会让油田污水污染度降到最低,甚至变得清洁和可循环利用,不仅节约资源又提升效益,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体现,应积极研究和提升油田化学剂的使用水平,减少油田污水的污染。

关键词:油田;污水;化学剂;应用

一、在油田污水处理中使用化学剂的重要性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水污染最主要的来源是开采时油田注水所产生的回流水,由于油田开采步骤较为复杂,因此,回流水中的成分也非常复杂,通常含有石油烃、石油破乳剂、含硫化合物、酚类物质等常见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不溶于水,部分污染物还具有挥发性,对大气、土壤和水源都会造成污染,因此,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污水必须在经过处理并检验达到标准后才能够排放。在过去的污水处理中,有过滤法、重力分离法、浮选法、化学剂等方式处理污水,其中最为有效的是化学剂,通过在污水中加入化学剂,将污水中结构较为复杂的有害物進行分解,将其转化为结构简单且无害的物质后再进行排放,最大程度减少环境污染。

二、化学试剂在油田处理中的应用

2.1第一阶段:杀菌与缓蚀

油田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最主要的是细菌,细菌的生命活动以及代谢的物质都会给油田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在油田开发时,由于物理化学的作用会产生很多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等具有腐蚀性的物质,这些物质会溶于水中,对管道进行腐蚀,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就需要应用到杀菌剂和缓蚀剂。

杀菌剂的种类主要包括氧化型和非氧化型两种,两种不同类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其组成和功能的不同上。氧化型的杀菌剂维持的时间很短,极易在空气中氧化,且使用量大很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很少应用到油田污水的处理过程中。而非氧化型的杀菌剂没有这些不利因素,在油田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非氧化剂可以根据作用机理和杀菌种类的不同,分为有机醛类、杂环化合物类、季铵盐类等。在使用杀菌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其高效、稳定性强以及经济实用的特点,随着油田工作的开采,目前主要致力于研发多功能的杀菌剂,通过研发一剂多能的杀菌剂,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降低的杀菌剂的使用成本。缓蚀剂根据其化学组成的不同也可以分为有机缓蚀剂和无机缓蚀剂两大类,其中通用性强的缓蚀剂能有效控制金属的腐蚀,因此在油田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机缓蚀剂主要有咪唑啉缓蚀剂、季铵盐类缓蚀剂、多功能性缓蚀剂等,无机缓蚀剂相对于有机缓蚀剂的种类较少,并且只能在高浓度的情况下工作,例如铬酸盐由于对黑色金属有很强的缓蚀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使其的使用受到了限制。目前应用的对环境危害较小的无机缓蚀剂是钨酸盐、钼酸盐及稀土化合物。

2.2第二阶段:絮凝、阻垢及除硫

在进行杀菌和缓蚀处理后,在油田污水的处理还需要使用到絮凝剂、除垢剂和除硫剂,这是由于油田污水中还很有一些可溶性颗粒,这些物质呈疏水性,不能与水相融,因此无法用水去除这些物质,导致在污水排放时,不溶于水的物质会积累、沉淀下来,堵塞管道,不利于污水的排放。这些可溶性的颗粒主要包括化学试剂、悬浮颗粒、金属颗粒等,在运用除垢剂时还会伴随润滑剂的使用,有利于疏通管道,便于污水的排放。絮凝剂的作用主要是减少污水中油性物质的产生,主要包括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以及复合絮凝剂三大类。由于有机絮凝剂作用时间短、污染少、高效的特点,常被用于污水的处理中,对污水处理有很大帮助。有机絮凝剂是目前油田絮凝剂研究的主要方向。油田处理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结垢。由于油田废水的排出量多,结垢现象也越发明显,造成结垢的物质中含有很多化学成分,包括了镁、钙和钡离子的沉淀物,危害十分巨大,会造成油田产量的降低、管道开裂,油井不理想等后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田的经济效益。最常的处理结垢的方法就是使用化学的除垢剂。随着科技的发展,阻垢剂从无机转变为有机化合物,从含磷到环境友好型。阻垢剂的研究正不断深入,目前国内使用多的就是绿色阻垢剂,它的主要成分是聚环琥珀酸和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可以减少钙离子与钡离子的结垢性,还能抑制碳酸钙的增长,实践表明,聚环琥珀酸分子质量在400~800之间时,效果最佳。

除硫剂的使用主要是用于去除油田污水中与硫离子相结合的化学有害物质,包括了硫化氢气体和腐蚀性极强的硫酸铵和硫酸盐。具有强腐蚀性的物质会造成管道出现破裂,降低油田的产量。目前使用的除硫剂可以分为沉淀型和氧化型两种,其中沉淀剂的效果比较明显,其作用的原理是与污水中的硫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絮状沉淀,再通过絮凝、过滤的方法除去沉淀物,这是利用化学手段处理水中硫离子的方法,由于其可操作度高,效果明显,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三、结语

随着石油需求量的增加,石油开采工艺和水平都得到了更大的进步,在对油田污水处理问题上,使用化学剂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提高。油田污水的处理力度和处理效果,涉及到周围环境和生态,涉及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经济效益的提高,针对不同的污水水质和水体,进行合理分析和化学剂的投入,将垢、有毒物质、细菌及寄生物等进行科学无污染、无危害的处理,是资源与生态平衡、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开发和处理油田污水,是当前油田开采业的重点工作,应该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投入,提高化学剂的使用效果和科技含量,确保油田污水处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油田开采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卜开洋,毕春玉.油田污水处理中油田化学剂的应用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03:243-246.

[2]付鉴.浅谈油田污水处理中油田化学剂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7,06:17.

[3]张雪萍.油田化学剂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1:264.

[4]王丽.油田污水处理中油田化学剂的应用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3:272.

作者简介:刘淼(1987.4.21),性别:男;籍贯:辽宁盘锦;民族:汉;学历:本科、学士;职称:工程师;职务:注水及污水处理设计技术;研究方向:注水及污水处理 给排水及消防。

(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环境工程所 124010)

油田生活污水处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的石油开采程度不断提高,各油田陆续步入了高含水开采期。一些油田开采期的采出水的综合含水率超过了90%。基于此,油田污水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介绍了油田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工艺,分析当前油田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油田污水;工艺;问题;趋势

石油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开采石油时地下的采出水、钻井作业时产生的污水以及站内散落的石油与水混合所形成的污水。如果对这些污水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势必会对资源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系统有效的处理。

一、油田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工艺

国内外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是基本相同的,主要分为除油和过滤两级处理,处理污水进行回注。根据注水地层的地质特性,确定处理深度标准、选择净化工艺和设备。油田污水内部组织成分比较复杂,不同的油层其成分在水中存在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单单用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很难讲污水中的油污给清除掉,达不到处理后的水质标准。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通常会将几种污水处理法有机相结合进行污水处理。

1.1物理法

物理法指的是借助一些工具或者是设备将污水中掺杂的矿物质颗粒、细小的固体悬浮物及油类给清除掉。所用的设备大都比较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效果良好,使用极为广泛,根据物理作用的不同污水处理主要有重力分离法、筛滤截留法、离心分离法,都是利用不同的水处理设备将油田污水中有害物质除去或降低其含量。物理法通常应用在油田的各个污水处理站及低渗透区块注水站。

1.2化学法

化学法指的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单靠物理法或生物法无法清除污水中的胶体或者是溶解性物质,尤其是对含油废水的处理。主要用在油田的各个污水处理站,其工艺是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化学试剂辅助物理法进行污水处理。油田污水处理的常用化学方法主要有絮凝技术、缓蚀技术、阻垢技术、杀菌技术、电脱技术、暴氧技术。化学法主要用在油田的各个污水处理站。

1.3生物法

生物法是将污水中加入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生化分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给分解掉。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即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可将生物法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从处理的过程形式上可以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氧化塘法。生物法污水处理工艺主要用在加汽锅炉给水的处理及污水达标排放等油田领域。

二、油田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已进入三次采油阶段,用水驱来实现大规模生产。随着油田的发展,聚合物驱油和三元驱油(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已在大庆、大港、胜利等油田广泛应用。这使油田采出水中的聚合物含量不断增加,粘度也随之增加,乳化油更加稳定。原来的废水处理设施难以使污水处理达到回注水水质的标准。

另外,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率的提高,采油污水的产出量不断增加,已超过注水量的需求,不能全部用于注水;再加上有些区块地层渗透率低,对注水水质要求很严,处理后的采油废水达不到要求,只能注新鲜水;还有的地区注蒸汽采油,采油污水处理后达到锅炉水质标准也很难,所以,相当一部分采油废水必须要排放到环境中,而且必须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这样对处理后的污水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处理工艺很难满足需要,这就给很多油田的采油废水处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范围水资源短缺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环境污染认识的加深,油田污水处理后回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期的研究有如下趋势:

3.1新型水处理药剂的研制和开发

混凝剂是油田采出水、钻井污水等处理中重要的药剂,研制混凝能力强、能够快速破乳、沉降速度快、絮凝体体积小、在碱性和中性條件下同样有效的新型混凝剂,是水处理药剂开发者致力的方向。近年来,研制和应用原料来源广的聚合铝、铁、硅等混凝剂成为热点,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品种已经逐步形成系列;而在有机方面,有机混凝剂复合配方的筛选和高聚物枝接是研究的重点。

3.2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及推广

膜分离技术用于油田污水处理,目前尚处于工业性试验阶段,难以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原因主要是膜的成本和膜污染问题。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开发质优价廉的新材料膜,减少膜污染的方法,清洗方法的优化以及清洗剂的开发。

3.3开发工艺更为先进的复合反应器,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占地面积

MBR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法的高效结合,其起源是用膜分离技术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这种工艺不仅有效地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而且具有污水三级处理传统工艺不可比拟的优点。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作为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的结合体,集中了两种技术的优点,已经在一些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

四、结束语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石油开采的中期和后期,有的油田采出原油的含水率已经高达90%,油水分离后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不仅会造成土壤、水源的污染,有时甚至会引起污油着火事故,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国家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危害油田自身的利益。因此,如何开发出适合我国油田实际情况、高效经济的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达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重复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成为油田水处理站改造和建立的重要问题。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第三作业区生产办)

油田生活污水处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压裂废水的来源油田压裂是现阶段油田提高生产效率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工业措施, 压裂过程中的压力废水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油田压裂施工开始时, 首先要对油井进行清洗工作, 以此保证后期油田作业中石油的纯度。由于清洗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活性水, 这部分活性水在完成清洗工作后就变成了工业废水。第二是压裂施工结束之后, 井筒中反排出的压裂破胶液, 以及其他工业剩余原料, 多种废弃物混合而成的压裂废水。由此可以看出, 压裂废水不仅产生量大, 而且成分相对复杂, 含有多种工业原料, 如果不经特殊处理和加工, 直接排入环境中, 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 压裂废水的特征①内部悬浮颗粒物较多。由于部分压裂废水是通过前期清洗油井所产生的, 那么其中必然包含了大量的工业残渣、黏土泥沙以及化学材料, 由于这些物质难以融入到废水中, 因此以固体颗粒物的形式存在。②含有大量的高分子有机物和污染物。通过大量的抽样检测, 初步估算出压裂废水中的COD浓度在8000mg/L~10000mg/L之间。根据钻井方式和生产条件的不同, 有害物质的具体成分也存在较大差别, 例如:深井钻井施工产生的压裂废水含有较多的原油、工业添加剂、稳定剂等;而盐水钻井中的钠离子含量较高, 这些废水如果不经处理排放到土地中, 就会导致土壤金属离子浓度失衡。③废水p H碱性较强。普通的油田所产生的压裂废水p H约在8~11的区间内, 但是现阶段的油田生产作业中, 为了提高原油的析出率, 往往在分离过程中加入大量的钙离子混合液。经过混合液处理后的压裂废水p H高达11~13左右, 具有极高的碱腐蚀性。

(3) 压裂废水的处理现状根据油田实际生产作业的需要, 结合压裂废水产生的原因, 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压力废水处理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散收集、集中处理、合理排放。从操作理论上看, 该种废水处理措施具有较多的优点, 例如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除污降污明显等,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往往受到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就集中处理阶段来说, 现阶段国内各大油田的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有待改进, 虽然经过近年来的科研实验, 以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处理成本相对较高, 不利于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因此推广效果不理想。对于处理液的排放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因素。首先, 一些石油企业为了防止工业污染, 往往在较为偏僻的地方选址建厂, 这就给处理液的集中运输造成了困难。有些企业为了节省运输成本, 将处理后的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农田, 给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水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 油田压裂废水模块化处理技术研究

(1) 物理处理技术①气浮技术。上文中提到油田压裂返排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物, 因此, 可以向返排液中通入空气, 让这些悬浮颗粒物能够借助气泡的上浮力, 从废水的中下层逐渐富集在表层, 从而降低了中下层废水中有害颗粒物的含量, 然后通过其他技术处理表层废水, 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废水处理量。需要注意的是, 气浮技术的上浮力有限, 通常情况下适用于分离粒径20μm的废水悬浮液, 其优势在于技术操作简便, 并且成本低廉, 实用性较强。②膜技术。膜技术的处理原理就是对废水进行分离提纯, 利用高分子膜过滤废水中的大分子颗粒和油珠。膜技术的推广应用与近年来高分子膜的研究发展密切相关, 根据废水处理要求的不同, 可以选用不同性质的高分子膜。例如在分离分散油和乳化油时, 由于两者间的融合性较强, 利用其它物理方法很难分离, 而膜技术则能够根据两者溶水性的不同, 进行分离提纯, 分离率高达95%。膜技术的优点在于安全性好、分离稳定性好, 而且操作方便, 是一种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废水处理技术。

(2) 化学处理技术①混凝法。混凝法是通过向水体中投加混凝剂破坏胶体的稳定性, 使胶体粒子称胶粒发生絮凝, 产生絮凝物, 并发生吸附作用, 将废水中污染物吸附在起, 然后沉降而与水分离的方法。②电解絮凝浮选技术。该方法主要分离比重接近于水的悬浮物质, 如油类、纤维、活性污泥等。油气田浮选处理技术多采用加压溶气或剪切气浮技术, 通过浮选剂改善废液中悬浮物质接触角, 在重力场中利用密度差实现污染物与水相的相对运动, 达到污染物的去除的目的。

(3) 生物处理技术这里主要介绍好氧生物处理法, 是指在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 以氧气做电子受体, 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实现污染物的降解。由于压裂废液的复杂性、多变性污染特征, 生化处理技术在压裂废液处理的应用大多处于研究实验阶段, 工程实践少。

摘要:压裂做为中、低渗透油田前期勘探开发工程序列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提高油田生产效率有积极作用。但是压裂过程中产生的压裂返排液中含有较多对环境有害的成分, 并且难以通过自然作用进行降解, 如果处理不当, 极有可能污染油田周边环境。为了保证油田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促进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快油田压裂废水的优化处理技术研究。文章在分析压裂废水危害的基础上, 简述了几种优化处理技术。

关键词:油田压裂,废水处理,环境污染,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明燕, 吴冕, 刘宇程.酸化和压裂废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09) :19-21.

油田生活污水处理论文范文第4篇

油田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不仅给油田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会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为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强化对污水的处理效果,面对这样的要求,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对油田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油田;污水处理;技术

在油田开发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油田污水量也在急剧增多,因此,必须加强对油田污水处理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油田污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原油出水、钻井污水以及其他污水,针对不同来源的污水,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水处理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再回流利用,有利于实现油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1、污水处理方法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对油田碱渣污水进行处理的时候,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氧化法、化学处理法、直接处理法。首先,直接处理法通常情况下是进行焚烧,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从而导致污染转移,无法得到理想的效益。其次,化学处理法通常情况下是采取湿式空气氧化工艺实现除污,具体来说就是气压在10兆帕以上、温度在150℃—200℃左右的环境中,利用氧化法将油田碱渣污水中存在的硫化物去除,以达到预处理效果[1]。化学处理法对条件的要求较高,只有在高压、高温的条件下,方可得到理想的效果,然而,制造高压、高温环境,又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对物氧化法、化学处理法、直接处理法进行比较,生物氧化法具有运行费用、投入成本较低的优势,且处理效果较为可靠、运行简单,因此,可优先选择。

2、油田污水处理技术

油田中所使用的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其基本流程如下:隔油→旋流→除油→过滤,主要目的是将污水中的油、漂浮物等杂质去除。在油田企业之中,这种污水处理工艺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的效果也较为理想,同时出水水质也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要求。

2.1 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分类

针对油田污水污染程度、出水水质要求的差异,通常情况下会对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相应的分级。一级处理为预处理,处理指数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其目的在于将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悬浮物去除;二级处理为进一步处理,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污水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胶体状污染物、可降解有机物去除,但是,二级处理很难将污水中的高碳化合物、难降解有机物、有毒物质去除,这就需要三级处理。污水处理技术每一级均有着繁多、复杂的工序,但是,经过层层处理,便可以有效确保出水水质[2]。

2.2 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其有机结合了生物处理单元、膜分离单元,主要通过利用膜组件,代替传统生物处理工艺的末端二沉池,能够在生物反应器中有效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从而有利于实现生物有机负荷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剩余污泥量,也减少了污水处理面积,因此,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与经济效益。相比较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有着设备占地面积较小、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出水水质高以及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虽然就现阶段来说,膜生物反应器尚未得到广泛采纳,但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膜生物反应器也会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并会在油田污水处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膜生物反应器的优势

对于膜生物反应器来说,可以通过利用膜分离单元有效实现油田污水的固液分离,因此,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将油田污水中存在的固态杂质有效去除。其主要优势包括:第一,相比较于以往所采取的沉淀分离固液模式,膜分离方法的固液分离效果更好,同时,分离出来的水可进行直接回流再利用,进行回流的过程中,还能将微生物有效阻隔开来,实现水、污泥之间的彻底分离,且操作也比较灵活[3]。第二,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技术的结合应用,有效避免了传统三级处理的复杂流程,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对土地的利用,也有利于降低成本。总而言之,采取膜生物反应器来进行油田污水处理,可以有效确保污水处理质量与水平,也更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避免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下繁琐的处理流程,有利于实现污水处理效率以及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的提高。此外,相比较于传统活性污泥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对低废弃污泥量的处理难度虽然较大,但却具有操作弹性较大、排泥周期长的优势,同时,生物膜处理技术可以通过PLC的控制进行设计,因此便于维护,且实现自动化控制也更为容易,不仅缩减了污泥池的占地面积,也具有低臭味、低噪音、低公害的优势,通过利用膜分离技术、生物法有机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实现对油田污水的有效处理,有利于实现污水回收率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在油田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现污水回收率的提高、加强污水处理效果,不仅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节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油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冠成.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工管理,2016,(08):277.

[2]赵英池.油田污水处理技术浅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2):259.

油田生活污水处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对浙江省10个地级市2014—2016年建设的66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调研,涉及处理工艺、排放标准,并与2014年项目初期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比对;同时对进出水进行采样、检测并分析,总结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各处理工艺运行效果,为其他地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理工艺;排放标准;去除率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9.018

Key words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Treatment process;Discharge standards; Removal efficiency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较早,始于2003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过10年的探索与积累,于2013年做出了“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工作部署,并于2014年全面展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1]。至2017年,总计浙江省2014—2016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数19 260个,实际受益农户数469.186 5万户,其中受益农户数超出原计划上报户数共76.892 6万户。

2015年7月1日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规范并统一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排放要求。同时,全省各地逐步建立完善“五位一体”系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常态化长效运行。

目前,浙江省内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模式一般分为纳厂处理、集中处理和联户处理3种模式。对于集镇中心村、人口密度大、纳管条件充分的一般建议就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一般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储备较高,具有专业的运维团队,对污染物排放的运行监管相对到位,统一纳管进厂处理可减轻农村生活污水运维负担,同时保证出水效果的稳定性。联户/单户处理模式适用于偏远地区,浙江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不少山区丘陵地带村庄分布分散、人口稀少、环境容量较大、地形地势条件险峻或因古村落保护不便开挖,可采取单户或若干户联户处理的模式。集中收集、自建终端进行处理是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模式,此次调研中78.32%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此种处理形式,而具体集中处理的工艺技术、动力形式多种多样,因而笔者统计分析了此次调研调查的66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为今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提标扩面提供依据,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低费用运行和污染治理的双重目标[2]。

1 材料与方法

对浙江省10个地级市(A~J,不含宁波市)70个县(市、区)2014—2016年建设的66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进行现场调研,对进出水口进行水质采样和检测,采样分布及采样数见图1。

COD采用重铬酸盐法(GB 11914—89)测定,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GB 7479—87)進行测定,总磷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89)测定,悬浮物采用重量法(GB 11901—89)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处理工艺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形式多样,调研中发现近60个不同工艺组合,集中处理常见的工艺主要有厌氧处理、A/O、A2O、生物滤床、MBR、PKA、生物转盘、SBR以及生态处理。其中,生态处理包括人工湿地、生态塘、稳定塘等形式[3-4]。单户/联户处理主要为1户或2~3户分散处理,主要采用小型净化槽+小型生态处理池、三格式化粪池+小型人工湿地、生态化公厕等处理工艺。经分类合并后,整理出图2。除了纳管进厂处理模式外,最常见的处理工艺为厌氧/厌氧+生态处理和好氧/好氧+生态处理,分别占36.03%和33.01%,这两项处理类型占总工艺量的69.04%。其中以厌氧+人工湿地工艺占比最大,占总工艺量的33.63%。其余土壤渗滤、MBR、PKA、生物滤床等技术在少数地区也有集中应用但全省总体应用程度不高。

由图3可知,与2014年初实施的第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相比,经过3年的实践,采用纳厂模式的由原来的10.7%提高至20.9%,好氧/好氧+生态处理也小幅上升,由原来的31.4%上升至33.0%,厌氧/厌氧+生态处理由原来的46.0%下降至36.0%,PKA从原来的6.0%下降至2.8%,其他工艺组合占比相对变化较小。此外,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较开展初期逐渐呈现多样化,如生物滤床、生物转盘、SBR、小型净化槽等,采用有动力的处理设施比例增加了13.6%。

2.2 排放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973—2015)[5]颁布前,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执行的排放标准主要援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6]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7]。在徐志荣等[1] 386个样本中,以执行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最多,占37.9%,执行GB 8978—1996一级标准次之,占30.3%。

2014—2016年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评估调研发现,多数地区采用了DB33/973—2015,该标准明确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一级和二级2个等级,应根据处理设施所在地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等级,位于重要水系源头、重要湖库集水区等水环境功能重要地区和水环境容量较小的平原河网地区的新建设施执行一级标准,位于其他区域的执行二级标准,具体执行标准的地域范围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各地建设或运维管理部门对于地标等级范围的确定比较模糊,甚至没有,少数地区执行多个标准。

此次调研中,669个样本9%延用GB 18918—2002,91%采用DB 33/973—2015。

2.3 水质达标率和污染物去除率

2014—2016年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除纳厂模式外,剩余521个自建终端的CODCr、NH3-N、TP、SS平均出水浓度均达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973—2015)一级标准。2014—2016年建设处理设施进出水浓度及2014年建设设施进出水浓度见表1。可见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进水浓度相对稳定,出水CODCr波动不到,氨氮和总磷变化较大。

同时,对比分析2014年和2014—2016年建设项目的达标率和去除率(图4)发现,CODCr的去除率提高了8.92%,CODCr的去除率最高,氨氮、总磷相对低一些,说明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消纳能力稍弱,随着动力设施的投入增加,有机物的去除率得到提升。综合去除率和达标率,2014—2016年所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各污染物指标达标率均有所提升,主要是由于2014年建设项目大部分采用了较为严格的GB 18918—2002。

针对各个地级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出水中CODCr、氨氮、总磷3个指标的达标率和去除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图5),G市、J市等动力设施及纳厂比例低且进水浓度低的地区,出水达标率高但污染物去除率低;B市以无动力设施为主且进水污染物浓度高,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工艺,达标率和去除率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分析各主要工艺污染物去除效率(图6)发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于有机物及悬浮物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氮、磷的去除能力有限。此次调研中,土壤渗透集中应用于B市、E市的小型分散式处理设施,相较于其他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MBR主要应用于B市,除TP的去除效果较差外,其他污染物去除率都在80%以上;好氧/好氧+生态处理广泛应用于A、C、D市等經济发达、污水浓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各主要污染物去除率相较于厌氧/厌氧+生态处理稍高。

3 小结与讨论

(1)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具体工艺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各地在治理工艺的选择上都做出了积极探索,现阶段厌氧/厌氧+生态处理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好氧/好氧+生态处理模式次之。

(2)浙江省虽然已经发布了DB33/973—2015,统一规范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划分一级和二级标准,但是各地方执行标准等级模糊,甚至尚未明确。

(3)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体去除率情况基本良好,其中CODCr 80.88%、NH3-N 64.06%、TP 61.81%、SS 91.04%,由于处理工艺、污水性质及运维能力不同,去除率地域差异性较大。

(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处理工艺和技术,根据周围环境敏感度确定排放标准,详细调研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特性、确定重点污染物,通过试点的长期考究与验证,确定效果明显、经济合理、运维简便的处理工艺,为现有和新建农村生活处理设施进行提升扩面。

参考文献

[1] 徐志荣,叶红玉,卓明,等.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对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4):473-477.

[2] 王昶,杨永娇,酒井裕司,等.新型净化槽对污水进水量的抗冲击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2014,32(2):59-63.

[3] 卜岩枫,许月明,卓明,等.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处理效果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36(6):106-110.

[4] 汤博,许明珠,徐志荣,等.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比分析及适用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4):3597-3600.

[5]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973—2015[S].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15.

[6]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7]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油田生活污水处理论文范文第6篇

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原油的水, 简称采出水, 或称为含油污水。它是油田回收利用的重要水源, 其主要来源如下:1) 采油污水;2) 洗井污水;3) 钻井污水与干线冲洗水。

1.1采出水的组成

油田采出水的组成比较复杂。采出水不仅被原油所污染, 它在高温、高压的油层中还溶解了地层中的各种盐类和气体。

油田污水中所含有的物质: (1) 、悬浮固体; (2) 、胶体; (3) 、 溶解物; (4) 、游离油; (5) 、分散油; (6) 、乳化油、老化油; (7) 、溶解油。

1.2采出水的特点

油田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油层埋藏深度也不一样, 油层温度、压力也不一致, 油层地下水流进地层矿床各异, 与矿床接触时间也不相同, 主要离子含量差异较大, 所以各油田的采出水的性质也不一样。一般具有矿化度高、水温高、含有H2S、CO2、O2等有害气体和大量成垢离子等特点。

1.3油田的污水处理

油田采出水处理是指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回收和处理, 使其符合注水水质标准、其他用途或排放预处理水质要求的过程。 其主要流程可分为除油段和过滤段, 辅助系统主要包括:过滤器反冲洗系统;过滤器反冲洗排水及其他构筑物排除废水的回收系统;加药系统;排油、排泥系统。

2某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简介

2.1工艺流程简介

本系统采用高效混凝处理工艺技术。油区来水经调储罐稳定出水后, 经反应提升泵提升至预处理器, 通过预处理器内的电氧化装置电解产生次氯酸, 起到氧化二价铁和除硫杀菌的作用, 预处理器内依次投加石灰乳、絮凝剂和助凝剂, 加药混合反应后的污水进入旋流分离器进行固液离心分离, 以达到除油和机杂的目的;旋流分离器出水进入缓冲罐后经过滤提升泵后提升至双滤料过滤器, 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净化水罐后, 再经离心泵增压回供至各注水站。

3水处理药剂的室内实验

3.1常见污水处理药剂简介

3.1.1混凝剂

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胶体颗粒可用混凝剂出去。能使水中固体悬浮物形成絮凝物而下沉的物质叫混凝剂。由于固体悬浮颗粒表面带服电荷, 互相排斥, 所以不易聚结下沉。为使这些固体悬浮颗粒易于聚结下沉, 混凝剂应具有两个作用:以上中和固体悬浮颗粒表面负电荷;另一个是使失去负电荷的固体悬浮颗粒迅速聚结下沉。起前一个作用的化学药剂为凝聚剂, 起后一个作用的化学药剂为絮凝剂。

3.1.2絮凝剂

絮凝剂是用来使溶液中的溶质、胶体或者悬浮物颗粒产生絮状沉淀的物质, 在固液分离和水处理过程中, 用以提高微细固体物的沉降和过滤效果, 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矿业、环保等领域。水的净化处理方法有许多种, 如离子交换、吸附、化学氧化、电渗析等, 但“絮凝沉淀法”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3.1.3石灰乳

石灰乳的作用:1、调节p H;2、混凝沉淀作用, 使ss等混凝成块沉淀下来, 一般和pam配合使用;3、去除特定酸根离子, 中和p H, 沉淀铁等重金属离子, 沉淀铬酸跟等有害阴离子;4、杀菌, 在水处理中, 细菌、藻类等是有严格的要求标准, 石灰乳是一种污染性小、在水中溶解度小、经济实用性大的药剂, 普遍适用于水处理工业中, 可杀灭大量的细菌、藻类, 抑制其的过量繁殖。

3.2某联合站污水处理药剂室内优化实验及现场应用

3.2.1油区来水全离子分析

通过油区来水全离子分析, 该采出水具有高矿化度、腐蚀性强的特点, 为氯化钙水型。

3.2.2药剂的室内优化评价

3.2.2.1药剂的选择

目前的某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为高效混凝处理工艺技术, 该处理工艺的核心是将水质改性, 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该联合站目前使用的污水处理药剂分别为p H值调整剂, 絮凝剂主要成分为硫酸铝与聚合铝的复配物;助凝剂主要成分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3.2.2.2药剂的投加顺序

依次在预处理器中投加石灰乳液, 以达到提高原水p H值, 起到除铁、微絮凝和破乳的作用;投加絮凝剂起到见到减小 ξ~电位和破乳的作用;投加助凝剂起到架桥、网捕和絮凝的作用。

3.2.2. 3 药剂的优化评价

(1) 石灰乳投加量的优化

在絮凝过程中, 都有一个相对最佳的p H存在, 使絮凝反应速度最快, 絮凝溶解度最小。石灰乳投加量优化见下。

当石灰乳投加浓度不足时, 只有少量絮状物, 且絮状物不下沉;随着石灰乳投加浓度的增加, 水中的漂浮物逐渐减少。 所以, 石灰乳的建议投加浓度为350~450ppm。

(2) 絮凝剂投加量的优化

随着絮凝剂投加浓度的加大, 处理后的污水透光度逐渐变好, 但是通过观察, 分别按不同浓度投加絮凝剂的样品中, 1号和3号样只均有漂浮物, 而2号样没有漂浮物。所以, 絮凝剂的建议投加浓度为50ppm。。

(3) 助凝剂投加量的优化

当助凝剂投加浓度为1.2ppm时透光度有较大的变化, 随着投加浓度继续加大, 透光度变化不大, 当投加浓度达到2.4ppm时, 透光度反而有所下降。所以, 助凝剂的建议投加浓度为0.8~1.2ppm。

经过试验, 三种药剂的最佳复配投加浓度为:石灰乳350~450ppm;絮凝剂50ppm;助凝剂0.8~1.2ppm。

4结语

4.1目前某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是高效混凝处理工艺技术, 回注污水呈弱碱性。

4.2室内试验最佳复配浓度为:石灰乳350~450ppm;絮凝剂50ppm;助凝剂0.8~1.2ppm。

摘要:油田污水回注是一项节能措施, 但是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金属离子对注水管线造成极大的损害, 所以油田污水的处理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对油田污水的来源、处理的意义进行了介绍, 着重对某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现状进行了阐述。

上一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预算实施项目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