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干预计划范文

2023-09-22

健康教育干预计划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54例择期普外科、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其中男358例, 女296例;年龄9~71岁;接受第2次手术者86例。文化程度:高等教育168例, 中等教育261例, 初等教育159例, 未受过教育者66例;职业:公务员65例、工人133例、农民158例、学生64例、教师85例、个体劳动者115例, 其他34例。

1.2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1.2.1 术前教育

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2], 常可导致患者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 还会降低病人机体的抵抗力和手术耐受力, 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因此术前教育至关重要, 是实现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3]。而且术前护理的重点应突出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在此基础上制定护理计划, 对整个手术护理做到心中有数。

当责任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一般应于术前1d进行术前访视, 收集资料, 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士要面带微笑, 态度和蔼, 言谈举止应表达出对患者健康的关怀, 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并简单介绍一下麻醉知识、手术经过, 让患者对自己的手术有个常识性的了解, 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了解患者对疾病、对手术的认识和要求, 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疏导, 营造一种平等、祥和、亲切的手术治疗氛围, 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对手术有特殊体位要求者, 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特殊体位练习, 减轻手术时的紧张及术中牵拉引起的不适。手术前一日修剪指甲, 条件允许时洗澡, 换干净衣裤, 晚上8:00后禁食、禁水、及早就寝, 精神紧张者可适当口服镇静剂。

1.2.2 术中教育

术中配合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关键环节。在术中, 责任护士要用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 配合麻醉、手术, 观察病情, 根据护理计划实施护理, 及早发现问题, 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使手术顺利完成。要求做到业务熟练、思路清晰, 操作稳准轻快, 一丝不苟, 优质高效。保持手术室的环境安静, 避免不必要的嘈杂声。术中不随意议论患者的病情, 尤其对矫形、烧伤、妇科及乳房手术者, 更要注意言辞勿损伤患者的自尊心。必要时采取保护性和保密性治疗措施。术中还要对引起患者不适的原因进行讲解, 取得配合, 使用约束带时要向患者解释清楚, 是防止病人坠床, 保障患者的安全, 而不是把患者“绑在手术台上”。此外, 有些手术需要暴露患者的全身, 应向患者解释清楚, 以取得患者的理解、支持。

1.2.3 术后教育

术后当日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应平卧6~8h, 为避免呕吐引起窒息, 应头偏向一侧, 血压平稳、麻醉清醒6h后可给予半卧位, 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麻醉清醒后可活动双下肢, 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尿意者及时排尿, 以防尿潴留;有引流管者, 要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扭曲、受压、打折等, 引流管及引流袋勿高于伤口位置以上, 以防发生逆行感染;术后应禁食水, 根据术后排气情况而进食。有疼痛者给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 鼓励患者与病友和家属聊天, 进行深呼吸、听音乐, 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疼痛, 必要时使用止痛剂或止痛泵。指导患者进行的方式及全身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活动, 以不疲劳为宜。

1.3 方法

制定调查表, 内容包括姓名、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术前心理状态、术后心理状态、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末次随诊日期, 调查表由专人负责。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 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 患者的各种心理应激状态均有明显改善, 对手术成功的信心明显增加,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术中均能够主动配合麻醉、手术及护理各项操作;在对接受第2次手术者的调查中, 术后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率由60.5% (52/86) 上升至98.8% (85/86) , 前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手术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顾虑。心情是十分紧张的,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担心手术安全问题; (2) 社会问题; (3) 对疼痛的畏惧等。从患者入院时的恐惧至愿意手术到术后并发症预防以及痊愈出院, 健康教育在各个环节都对患者实施了全方位的关心。使患者和护士间不再陌生, 病人对护士易产生信赖感, 从而建立了相互信赖与合作的护患关系, 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可以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使患者处于最佳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心理状态, 也可以使护士自身感受到患者满意的喜悦,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手术和康复;同时使护士和患者、手术者、麻醉师在术中的配合更加协调, 手术得以顺利实施。

总之, 健康教育在外科围术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积极正确的医院健康教育干预, 可以减轻患者的各种心理压力, 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同时也密切了医、护、患间的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健康教育干预在外科手术中对病人应激反应和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654例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的外科、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 患者的各种心理应激状态均有明显改善, 对手术成功的信心明显增加,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积极正确的医院健康教育干预, 可以减轻患者的各种心理压力, 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同时也密切了医、护、患间的关系。

关键词:健康教育,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玥, 高德彰, 吴立煜, 等.病人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6) :366~368.

[2] 罗洪, 戴亚克, 李菊兰, 等.心理护理二联法对手术焦虑的干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3) :245~247.

健康教育干预计划范文第2篇

[摘要]以美德论为核心的传统单一性医德教育模式的局限,表现为教育规范与医疗实践之间存在断裂、核心语词的花瓶化。医德教育模式的转型是现代医学模式民主性的内在要求。其目标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关键在于教育核心语词的可操作性转换的实现。

[关键词]医德教育模式,单一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尤其是患者诊断地位的崛起,以美德论为主体的单一性医德教育模式不得不进行现代转型。然而,单一性医德教育的弊端是什么?现代转型的目标指向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论述目前并不多见。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为克服传统医德教育模式存在的缺陷及其现代转型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单一性:传统医德教育模式的局限

美德教育指的是用仁爱宽厚、修德知耻、清介有守、勤俭奉公等道德规范来教育和培养受教育者的品行修养。我国传统医德教育一直是以美德论为核心的单一性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因培养医生崇高的道德品质而获得辩护。然而,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片面强调美德教育的模式所存在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

第一,技术德性的强化导致美德规范与医疗实践的脱节。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并不是缺乏道德规范,而是这些道德规范形同虚设,对医疗实践缺乏干预力度。教育者越是加强美德论的建设,就越是把医德教育与医疗实践之间的断裂性表现得清楚可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生物医学模式极度强化医疗技术,使得医务人员把技术德性的训练视为医疗美德的全部内容,视为衡量医生自身品格的最高标准。技术德性指医生精湛地掌握高科技所体现出来的专业素养。然而,高科技在诊疗中对技术德性的过度依赖往往会忽视作为疾病载体的患者的整体性所内涵的社会属性,以心灵痛苦或者价值观的破损来换取某种躯体疾病的痊愈,因而背离医疗干预的最终目的。在生物医学模式下,技术理性被强化为医生的职业目标,即依靠技术手段的威力把技术推广到医生职业生活的所有领域,从而使以医患整体为基础的医疗干预行为演变成为高技术的片面行为。这样,技术德性也就演变为技术理性的附属品。因而,生物医学模式对技术德性的强化导致了教育者所倡导的美德规范简单化为技术美德,技术之外的伦理品格遭到忽视,最终造成教科书上的美德规范与医疗实践脱节。

第二,医德教育核心语词花瓶化,难以解释当下境况。有人根据普遍意义上美德论的道德蕴含,把现代医疗美德的核心语词概括为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清廉正直、一视同仁、恪尽职守、博及医源、精勤不倦等道德语词[1](P13-20)。这种概括是生物医学模式下技术与医德教育彼此断裂发展的结果,根本没有反应出现代医学模式与传统医德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别。从原始神灵主义模式时期开始,这些美德语词就已经广为应用。当然,传统医学模式下医德教育者用“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流于口号的美德规范来教育医务人员也含有部分迫于技术德性强势的无奈因素在内。在生物医学模式下,技术德性处于强势地位,人文性医疗美德的革新空间过于狭小,教育者们不加改变地把神灵主义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医德教育内容照搬下来。因此,当我们在考察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医德教育内容与以前的两种医学模式所制约下的医德教育内容之间的异同时,却发现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这些核心美德语词成为阳台上的花瓶,难以解释当下医疗领域所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例如,“不图钱财、清廉正直”难以解释医疗资源分配的各种不公平问题,“大医精诚、医乃仁术”难以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难以解释弱势群体的看病贵、看病难现象,更难以解释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日益严重的逐利化倾向问题。这些医疗美德规范似乎已经只能从对遥远历史记载中的那些德高望重的名医的回忆中寻找到模糊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邂逅那种具有崇高医疗德行的医生已经是一种奢望。现代社会中,人们所注目的是医疗资源能够平等、公正地在医疗服务者与医疗服务购买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因此,在现代医德教育模式中,人们所渴求的并不是使医疗服务者能够立身垂范的花瓶似的道德说教,而是能够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实用性道德规范。

以单一的美德论为核心的医德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已成为现代医德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系统性:医德教育模式的现代转型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根据系统论原则建立起来的。在这个系统框架中,健康被解读为人体生物系统与个体、家庭、社区、社会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在这个系统中,疾病表现形式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模型,而是互为因果、协同制约的立体化网络模型[2]。该模式对现代医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体系逐渐得以建立,医患模式也由主被动模型发展为双向反馈性模型或共同参与模型。这就要求对传统医德教育模式进行现代转型,加强医德教育的系统性,在重视传统美德规范教育的基础上,更要重视能够解释当下医患境遇的道德规范教育。

现代医德教育的转型要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既应该包括对美德论指导下的传统医疗美德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更应该包含系统论指导下的实用性道德规范建设。实用性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主要指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正四个原则[1](P61)。医疗伤害包括道德性伤害和技术性伤害。不伤害是指医务人员在采取医疗干预措施时应该尽可能避免对患者造成生理、心理方面的伤害,更不能人为地制造伤害。医疗伤害包括道德性伤害,它是由于医务人员医德缺乏或不健全造成的。这里有两层涵义:一是维护患者更多的利益,二是坚持公益论原则。医患之间相互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缓解医患紧张的必要条件。公正原则要求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时要公平正直、合情合理。医德伦理的基本范畴包括权利与义务、情感和良心、审慎和保密等等。患者的权利是指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权、自主决定权、知情同意权、保密和隐私权以及监督权。医生的权利包括疾病检查与诊断权、医疗工作自主权、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权。医德义务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责任。医德情感是建立在对患者生命和健康负责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情感。医德良心是指医务人员对自身职业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现代医德教育只有把医德原则与医德范畴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医德教育的系统性转型是由现代医学模式的平等性蕴含决定的。所谓现代医学模式的平等性指的是,在新的医患范式中,患者参与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权利日益增大,他们的话语权不再像传统医学模式那样微不足道,医生在很多时候必须重视患者关于疾病治疗的建议与意见。在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代表的传统时代,人们大都把疾病看成是单纯生物因素引起的,诊治疾病依赖诊断设备所提供的检测资料,医生只需依靠其专业信息优势对症下药即可达到医学干预目的。同时,由于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作为个体的医生只在对某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一方面负责的治疗结果中强化自身情感反应的合理性,而患者在肢解为组织或器官的过程中其作为整体的人的情感却被完全忽视。例如,某女性患了乳腺癌,从理论上来说,在生物医学模式中该患者要想拒绝全乳切除手术是不可能的。如果技术可行的话,患者将不能拒绝。这种医学模式中医生是权威裁判者,患者对疾病干预的方式或干预结果接受方面的话语权被完全剥夺。它完全物化了患者的道德情感需求,是对患者平等地位的否定。而现代医患模式中,该女性如果是道德理想主义者的话,她完全可以拒绝全乳切除术,因为现代医患范式所蕴含的民主属性使医生不得不尊重患者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三、可操作性:医德教育核心语词的转换

医德教育核心语词的转换是美德论为核心的单一医德教育模式向现代实用性医德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结果。针对传统医德教育规范的说教性、花瓶化问题,推进医德教育模式的现代转型,关键在于现代医德教育核心语词可操作性的实现。

医德教育核心语词的可操作性是指这些语词能够解释和解决医疗卫生事业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传统医德核心语词建立在美德论的基础之上,表面上以“至善”为掩护的做法似乎无懈可击,但是如何在医疗实践中予以落实却十分困难。现代医德核心语词的价值诉求虽然建立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之上,但是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它的可操作性要比传统医德核心语词强得多。如果不能把现代生命伦理语词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医生在临床治疗与医学实验过程中不可能有效地规范其行为。虽然数量繁多的生命伦理语词给教育者的教学过程和医生的习得行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但是这些语词中的核心语词却为数不多。它们主要包括知情同意、家长主义、以及上文讨论过的无伤(不伤害)、尊重、公正等等[3](P28)。这些核心伦理语词相对于美德论语词来说显得陌生,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性非常强。知情同意有利于有效地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无伤有利于切实保护患者的利益,公正有利于引导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家长主义有利于医生反思自身的权威地位。在医德核心语词教育的可操作性中,特别要注意知情同意的重要性。知情同意是生命伦理语词教育的元起点,因为它是生命伦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3](P28)。知情同意原则作为生命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规范日益受到学术界与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视[4]

现代医学模式对美德教育核心话语进行可操作性转换是其系统性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现代医德教育才能既培养医生的高尚品德,又能合理规范他们的医疗实践行为。

四、结语

总的来说,虽然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医生的高尚品格,但其局限性弊端造成当下医德教育与医疗实践之间的断裂。为克服这种缺陷,现代医学模式对传统美德教育范式提出了现代系统性转型的革新要求,这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平等性蕴含所决定的。它要求教育内容具有全面系统性,既要进行美德原则教育,也要进行实用性道德规范教育。医德教育的核心语词的转换能够有效避免单一性美德教育语词的陈旧空洞,生命伦理核心语词的组建要求致力于可操作性的选择,其中特别要强调知情同意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润华,刘耀光.医学伦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2]李鲁.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

[3]托马斯•香农. 生命伦理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8.

[4]罗光强,李凌江.意志自由与生命价值的对峙[J].医学与哲学,2009(11):17-19.

From Monotonicity to System: On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Mode

LUO Guangqiang,Wang Xiaomin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410083, China)

Key words: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mode; monotonicity/; systematicness; operability

(责任编辑李震声)

健康教育干预计划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符合WHO1999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102例, 男70例, 女32例;年龄40~78岁;50岁以上居多, 有75例;30~40岁有20例;30岁以下有7例。大专学历及以上70例, 中专高中20例, 小学及文盲12例。

1.2 健康教育方法

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24h内评估病人目前生活方式及高血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包括饮食、运动、作息、心理状态, 用药。根据收集的信息和病人的学习能力, 遵循个体化原则, 制订具体的符合病人需要的健康教育计划,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健康教育计划。

1.3 健康教育计划

(1) 向病人讲解减少热量摄取的必要性, 及少摄取盐、脂肪、糖的意义。

(2) 鼓励病人注意休息, 节制活动, 告诫家属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保持情绪稳定。

(3) 向病人讲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向病人讲疾病知识了解和定期门诊复诊的必要性。

1.4 健康教育内容

1.4.1 基础知识教育

疾病知识的指导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 向病人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病人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身心劳累, 都可以使血压升高, 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药物的副作用及需要就诊的症状。教会病人测血压, 告诉病人每日必须定时定时、定位、定血压计、定部位测量, 以便随时了解血压变化, 调节治疗方案。让病人了解环境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寒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 血压生高, 太热的水洗澡使血管舒张, 血压降低, 避免噪音刺激和引起精神过度兴奋的活动。

1.4.2 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可以有效的帮助病人控制血压, 并鼓励病人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高血样病人应限制钠的摄入, 每日应低于6g, 高钠的食物引起血压升高;病人应以清淡的素食为主, 少吃或不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 油炸食品等, 多食杂粮、粗粮并可以吃一些具有降脂降压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木耳、芹菜, 还可以吃一些维生素C多的食物如西红柿、猕猴桃, 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饮食规律,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不可暴饮暴食, 少量多餐, 戒烟酒, 不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肥胖的病人应限制热量的摄入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预防便秘:因排便用力是缩压上升, 甚至可引起血管破裂。

1.4.3 运动与休息的指导

病人运动可以使收缩压升高, 根据病情进行适度、规律的活动, 如活动时出现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而休息。避免参加比赛性质的运动;平时避免提重物或自高处取物;病人运动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量小的活动, 虽然降压不明显, 但可通过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而获益;促进身心休息提高机体活动能力, 轻度高血压可通过调整生活节奏、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而恢复正常。中度高血压应避免剧烈的活动, 保证足够睡眠, 重度高血压应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脑力和体力过度兴奋。

1.4.4 保持良好情绪的指导

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 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焦虑情绪,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 给予病人直接的心理援助, 解释变化的原因, 观察病人的血压变化, 配合医生保证病人血压平稳降下。当病人血压控制后, 把生气和愤怒可诱发血压升高的危害告诉病人, 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 提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 保持心绪平和、轻松、稳定。

1.4.5 用药的指导

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用药降至理想水平后, 应继续服用维持量, 以保持血压相对平稳, 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如果病人根据自己感觉血压高或低来增减药物、忘记服药或试着在下次吃药时补服上次忘记的剂量, 都可导致血压波动。血压长期过高会导致靶器官损害, 出现心、脑、肾并发症;血压下降过快、幅度过大会导致这些器官供血不足出现头晕, 甚至休克;不能擅自停药: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 可以逐渐减少剂量, 但如果突然停药, 可以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出现停药综合征。

2 结果

通过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干预, 病人在疾病知识, 饮食、运动、休息、心理状态、用药等方面有了显着地改善, 健康生活方式和正确的用药方式在教育前后也得到了加强, 从而病情收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效果。其中病情改善显着98例, 总有效率达96.0%。

3 结语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正确的认识疾病, 主动配合治疗, 使患者明确高血压虽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 但并不是不治之症, 只要坚持合理有效的治疗, 就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强化健康教育能是高血压患者对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但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患者在过去几十年的生活中形成的习惯行为, 并不容易因他人的干预而有所改变, 护士必须诚恳、真诚、耐心、不厌其烦地加以指导, 鼓励患者改变其生活方式, 同时提出患者能遵循易行又符合患者生活要求的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知识水平, 调整其生活方式向健康转变使其自觉付诸实践, 长期坚持, 从而达到控制血压, 获得及时科学全面的治疗, 从而延缓病情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病病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收集病人基本信息, 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制定标准的护理教育计划, 采用单独指导, 分别在饮食、运动、作息、情绪、用药等多方面对病人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后的生活方式较教育前的生活方式有显著改变。结论 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 改变了高血压病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 使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根本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病,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1.

健康教育干预计划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经过医院确诊的符合条件的脑梗塞患者180例, 按照1:1的比例将他们分为观察组 (A组) 与对照组 (B组) 。选取标准: (1) 经过CT确诊, 都是脑梗塞患者; (2) 进院时意识清楚, 检查时配合; (3) 没有阳性的精神障碍个人史和家族史; (4) 患病后没有出现显著的失语现象; (5) 发病前, 其精神状况没有出现异常的现象。这些患者中, 男100例, 女80例, 男女比例比为5:4;患者年龄集中在53~77岁, 平均年龄为65.3岁。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B组)

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模式即包括入院相关注意事项的介绍, 并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以及护理。

1.2.2 观察组 (A组)

在维持对照组的护理措施不变的基础之上, 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具体内容为: (1) 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医护人员应当调阅患者的病史, 在此基础上, 再进一步询问患者的病史, 这样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判断患者病因[2]。 (2) 宣传教育, 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塞相关的医学常识, 让他们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建立他们对抗疾病的信心。 (3) 收集患者因患病所造成的心理阴影, 针对其心理变化提出有见解性的护理。 (4) 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 提出一套具体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缓解其心理压力[3]。 (5)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 定期对患者运用康复技术。 (6) 当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后, 患者的心理通常会产生不良情绪, 对家属的表情以及语气敏感程度相对较高, 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加大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力度。

1.3 检测指标以及分析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之后的情况, 同时与接受相应护理措施之前的情况进行对比, 将检测指标分为以下三种:其一, 显效, 即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精神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二, 有一定的疗效, 即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精神状态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其三, 无效, 即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之后, 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精神状态均无明显的变化。同时, 对患者在接受相应护理措施前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1.4 统计方法

相关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 其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如表1所示。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 其总体情况方面的比较以及同接受相应护理措施之前的情况比较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因素将会对治疗后的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只有正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变化趋势, 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 及时有效的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让患者保持一种较好的心理状态, 使其能够早日的回到正常的家庭生活[5]。

在该研究中发现, 只有彻底改变先前的护理意识, 才能够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提高脑梗塞患者护理的服务质量。这就需要医院的护理人员提高服务意识, 彻底的转变以前的服务理念、模式, 最主要是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理人员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 该院结合本部的实际情形, 制定了一些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规则, 对护理人员提出高要求的服务,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 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脑梗塞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这样就可以更多的获知患者心理阴影的信息[6]。

综上所述, 在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护理时, 相比常规性的护理模式, 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改善心理状况, 提升生活质量, 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从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 经过医院确诊的符合条件的脑梗塞患者180例, 按照1:1的比例将他们分为观察组 (A组) 与对照组 (B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模式, 仔细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心理状况恢复情况下,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自我保健掌握上, 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满意度上,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护理时, 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改善心理状况, 提升生活质量, 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脑梗塞患者,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自我保健能力,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 庞尔莲.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2 (2) :143-145.

[2] 张红健, 陈红琴.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0, 11 (12) :173-175.

[3] 肖珊, 张丽红.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焦虑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医学卷, 2010, 17 (3) :169-171.

[4] Li C, Engstrom G, Janzon L.Hedblad B Long-term stroke prognosis in relation to medical prevention and lifestyle factors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09, 12 (9) :113-115.

[5] 宁国芳, 崔晓伟, 王玉平.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1, 17 (3) :183-184.

健康教育干预计划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2013 年9 月—2014 年3 月来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所有诊断程序和保准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所有分类中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具体表现为: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系统疾病,患者能够正常思维、语言沟通无障碍,并能够独立机型健康教育活动(或者在家人的陪同下完成)。全部患者的年龄在19~6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3.9)岁,平均的患病时间为(9.2±1.6)年。

1.2 干预健康教育的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式本次研究采用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座谈、自由提问、宣传栏、图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且在患者出院之后进行上门拜访,并通过电话完成健康教育指导。

1.2.2 健康教育的内容(1)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会因患者情绪变坏而导致体内升糖激素增加而增加,表现为患者神经紧张、心理恐慌、血糖无法控制在稳定水品,在这个时候,医护工作者应当对患者进行疏导,排解患者精神压力[2],通过正确讲述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等,让患者对其有着正确认识,树立坚定的治疗信心,从而认识到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然而,这种疾病却可以通过自我控制而控制。

(2)饮食干预: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计算患者的身体参数,其中包括身高、体重、劳动强度等,得出患者每日需要摄入的营养总量,记录在卡片上交予患者,使患者明白自己所需要摄入的食物总量,平衡膳食,三餐均衡, 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还能够保证食品的种类丰富多彩,在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上更加科学。

(3)运动干预:运动计划的制定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运动强度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病情的不同,而制定较为科学的康复计划。在健康恢复的过程中,运动的强度不应太大,时间也不宜过长[3,4]。 针对合并慢性并发症来说,鼓励患者进行打球、打太极和散步等运动。 每周进行4~5 次,每次保持时间为40~60 min,餐后和餐前请尽量避免高强度运动。

(4)用药知识干预:医护人员应当按照医嘱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口服降糖药的名称、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相关禁忌,指导患者能够正确服用相关降糖药物。而口服降糖药应当注意使用方法,尤其要分清饭前或者饭后服用,要对患者用药进行监督。 而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应当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5],帮助注射方法错误的患者,改正注射方法、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降糖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低血糖的防范治疗。

1.3 综合评价指标

设计调查表:对糖尿病患者的医疗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本研究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A-DQOL)[6],其主要内容包括治疗满意程度和影响程度等维度。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采用的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模型分析,率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如果P<0.05,说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给予患者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疾病诱发因素、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胰岛素注射、心理因素和自我监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掌握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此外,经过医护工作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干预1年后,2 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中的满意程度和影响程度分别为(38.23±1.9)、( 49.9±5.7)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得分,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中的一种,这种疾病患者拥有较大的心理压力,精神上表现出抑郁、神经焦虑等各种不利情绪,患者此时依从性较差[7,8]。 健康教育在这种特殊疾病下,更能考核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相关医疗教育能力,在消除患者自身紧张的同时,还降低了治疗风险,预防常见并发疾病,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9]。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完成,因此,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医疗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也是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体检科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健康教育讲座,医护人员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将健康教育内容方便、准确、快捷地传达给糖尿病患者,这体现了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人性化的特点[10],该院医护人员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帮助患者不断提高自身对糖尿病的认识,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寻找糖尿病与饮食、运动、用药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密切配合治疗。

该项研究通过选取该院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医疗健康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主要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的监测和异常血糖的处理方面进行干预,结果显示,通过给予患者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疾病诱发因素、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胰岛素注射、心理因素和自我监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掌握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

此外,经过医护工作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干预1 年后,2 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中的总分、满意程度、影响程度分别为(38.23±1.9)、( 49.9±5.7),明显高于干预前得分,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何健敏等研究结果[11]基本相符,说明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证实,经过该院体检科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多方面健康教育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对2 型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检查体检科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干预的最终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3年9月—2014年3月来该院体检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对这些患者采用随访、自由发问、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对个别患者进行单独健康辅导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已出院患者,采用上门调查、回访等方式。然后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表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给予患者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疾病诱发因素、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胰岛素注射、心理因素和自我监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掌握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此外,经过医护工作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干预1年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中的满意程度和影响程度分别为(38.23±1.9)、(49.9±5.7)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得分,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过该院体检科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对2型糖尿病疾病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帮助。

健康教育干预计划范文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于2014年4月—2015年8月到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80例患者,平均年龄(29.8±2.3)岁,平均孕周(25.7±3.4)周,平均孕次(2.0±1.1)次,平均体重(54.28±7.17)kg。将上述患者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以及体重等方面对比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则施以健康教育方案,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2.1心理疏导多和患者接触,耐心解答患者不明白的问题,让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告知患者其疾病或许只是暂时的,若积极配合治疗,分娩后即可恢复,鼓励患者积极调整消极心态,消除心理负能量。

1.2.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交谈或集体讲座的方式向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培训GDM常识,从而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到GDM对母婴的健康安全威胁,认识到控制血糖对其治疗工作的意义重大,从而提高治疗的积极性。

1.2.3饮食指导了解患者的身高、体重、日活动量,测量患者的血糖,依据上述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营养的食谱。多进食高蛋白、易消化、高维生素等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并根据其餐后血糖水平进行个体化调节。

1.2.4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每日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可选择餐后1~2 h内进行散步、上肢运动等有氧活动。

1.2.5用药治疗对饮食指导和运动干预后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进行胰岛素降糖治疗,指导患者胰岛素的用药方法和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1.2.6定期体检孕妇进行定期产检,除了正常孕妇的常规检测外,还另外检测尿糖、尿酮体等,孕妇孕32周开始即进行胎心监护和脐血流监测。每周1次,有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健康状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经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后,试验组的早产(7.5%)、产后出血(2.5%)、羊水过多(5.0%)、胎儿窘迫(2.5%)、泌尿系统感染(7.5%)的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的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围产儿健康状况比较

经比较,干预后试验组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5%)、新生儿窒息(0.0%)、新生儿低血糖(5.0%)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状况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大儿和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孕妇妊娠期的体重增长速度快,营养不均衡,内分泌代谢紊乱等因素可引起血糖水平异常,从而导致GMD的发生,严重威胁母婴健康[4,5,6,7] 。GMD孕妇的孕期、产后及围生儿的健康安全安全问题目前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重点关注的问题[8,9,10,11,12] 。该研究中将80例GMD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患试验组则施以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在妊娠结局方面,除前置胎盘外,试验组的早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儿窘迫、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围产儿健康状况方面,除巨大儿和新生儿肺炎外,试验组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通过健康干预可有效改善GMD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等状况,并相互之间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从而改善妊娠结局[13,14,15] 。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降低围产期母婴的各种并发症,对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健康状况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则施以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干预后,在妊娠结局方面,除前置胎盘外,试验组的早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儿窘迫、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围产儿健康状况方面,除巨大儿和新生儿肺炎外,试验组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降低围产期母婴的各种并发症,在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健康状况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围生儿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武玉莲,李素萍.CDKAL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6):501-504.

[2] 吕丽珍,何剑青.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30):6474.

[3] 李影娜,王剑锋.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2):170-172.

[4] 朱凌燕,姜杉,徐茂青,等.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5):2314-2315.

[5] 孙珊珊,罗辉兰.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7):73-76.

[6] 邓秀容.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认知、血糖控制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6):826-827.

[7] 朱凌燕,徐积兄,姜杉,等.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糖尿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C]//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5.

[8] 陶丽平.关于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糖尿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72-273.

[9] 邢冬婕,刘威,郭淑惠,等.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929-931.

[10] 陆丽苗,何连珠,廖志冰,等.健康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相关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5(14):2176-2178.

[11] 赖莉霞,汪小娟,何辉权,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时前瞻性干预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8):1173-1175.

[12] 郭美英,李玉梅,刘冬菊.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5):23-27.

[13] 梁银珠,李永红,林锦妹,等.基层医院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宣教干预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6,16(1):154-156.

[14] 杨慧,郭存玲,袁新健,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服药依从性及认知程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9):268-269.

上一篇:有家真好作文范文下一篇:回避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