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范文

2023-09-18

历史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创设情景;把握教材精髓;问题情景;非智力因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每一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增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体现智慧、灵动、高效课堂,让历史课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创设良好课堂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良好的课堂情景,是学生爱上历史课,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要使课堂成为一池活水,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民主的气氛,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才能打破学生心智枷锁,促进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动力,没有教学民主就不会有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不会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所以,在上课时我经常利用音乐、多媒体、图片、讨论等环境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紧张、恐惧等,而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发言,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使其永远处于积极追求、积极向上的境地。教学中,也尽可能地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每思考一个问题,无论是对的还是错,都能感觉到一种无穷的乐趣。同时在其乐融融的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中,也反映出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掌握知识的能力。因此,要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以充分发展能力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去理解历史知识,把握运用历史知识,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确把握教材精髓,培养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协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着眼于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这符合新课程的计划,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把握时机,用生动的故事叙述史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结合近几年教改中涌现的激励式、探究式、发现式、情趣式等优秀的教学法,根据实际情怳,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有新教材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法,更好的开展新教材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地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型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如新教材每一节课的后面都安排了“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等内容,我利用新教材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做到了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地输出和输入历史,通过理解,认知,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学到了活的历史知识,喜欢了历史课,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主动参与问题情景,体现智慧灵动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知识和能力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智慧和学生学习智慧共同成长的过程,从学生角度讲,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甚少到深刻理解,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从思想方法到应变创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做法是;

首先,根据历史学科特点,根据中考对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激活学习动机。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讨论、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

其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有的学生喜欢在我讲授时提出问题,我总是注意启发引导,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引导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他要提出的问题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其表现出来,长此以往也可能使其丧失了主动发展的机会。我尽量给学生以分散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并使问题得到解决,让学生领略到那种悠悠心会的乐趣,过关斩将的兴奋,茅塞顿开的激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再次,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善于表扬学生,赞美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一个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合作者身份出现,创造一种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挖掘教材中教学结论的思维价值,引导学生独立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向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四、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是在知、情、意、动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作用的过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结合起来,使历史课堂真正做到生活化,根据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生动的、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参与的方法,以增强历史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学到的书本历史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都会影响实践能力的提高。

总之,要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教师就要精心创设课堂情景,把握新教材的精髓,主动积极参与问题情景,注重问题的提出,提高历史素养。

历史课堂范文第2篇

一、更新观念

长期以来, 我们很多认真的历史老师往往在课堂讲得滔滔不绝、大汗淋漓, 甚至是手舞足蹈, 而学生缺乏参与甚至昏昏欲睡, 导致课堂毫无生气, 这样长期下去, 教师成了课堂的“主演”, 学生却成为可有可无的观众, 而新课改要求我们老师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成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合作者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主持者, 所以我们要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让教师从“主演”变“主导”。切记我们是“主导”而不是“主演”, “主演”是学生。

二、精心备课

我认为课前精心备课, 一要备教材, 二要备学生, 三要备教法, 四要备教学手段。但就初中历史课而言, 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 因为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往往容量大, 所以还必须让学生也参与, 只有师生课前都精心准备了的课堂, 才可能是高效的课堂。学生的课前准备, 需要教师提前布置, 具体情况因教学内容而定。只有课前准备充分了, 才能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保证。

三、精心上课

(一) 注重导入, 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我用心设计每节课的导语, 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践证明, 历史课堂上运用生活中的与历史有关的事可以烘托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的兴趣, 促进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例如, 从每年的端午节讲到屈原, 从“忠字舞”到文化大革命, 从南海沉船打捞到宋代的瓷器等等。

(二) 确定目标, 明确任务

课堂上要指明学生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及学到什么程度, 如是识记、理解还是应用, 学生只有知道了,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教师才会有针对性的教学, 所以在上新课前, 我习惯利用川教版的达标训练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的水平, 并且通过根据这一目标和水平来设计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三)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目标确定后要指导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要把自主学习的结果在书上做适当的标注,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探究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相互的团结协作, 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尤其在学生分组合作交流, 相互质疑的过程中, 更有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更有利于教师在点评中有的放矢, 提高课堂效率。例如, 在学学习郑和下西洋的时候, 有学生就问为什么说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那么在下一环节中老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点拨。

(四) 展示点评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完成后, 通过语言表达、上黑板展示、写在纸上展示以及情景展示学生的学习探究的结果。只有通过展示, 老师才能知道学生探究的情况, 才能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展示, 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学生展示后, 老师有针对性的点拨、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真正做到少讲精讲,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 提高升华

前面几个环节主要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呈现, 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获得, 如何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还需要老师进一步通过迁移、拓展、训练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感悟,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最终达到情感与知识的有机统一, 以发挥历史教育增长才智、陶冶情操、以史为鉴、服务人生的社会功能。例如, 在复习西藏的有关史实时通过设计以下环节:1、回顾唐朝、元朝以及清朝时有关西藏的史实。2、回顾新中国民族政策、西藏地区今昔对比。3、2008年8月是中国人实现百年奥运梦想的时刻, 然而3月14日西藏拉萨等地却发生了破坏和平安宁打砸抢烧的“3.14事件”, 你知道是哪股势力在闹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行径的?做为中学生应怎样维护国家统一?通过这样的设计将学生已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拓展,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的教育的功效。

总之, 以上是本人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尝试, 当然构建历史高效课堂还需要我们每个历史老师进行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它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希望我们的历史老师成为高效课堂的实践者, 让高效课堂成为一种常态, 相信高效课堂就不会遥远。

摘要: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通过更新观念、精心备课、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提高升华等教学环节, 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廖蓉.《浅议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效率》.《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2.1.

历史课堂范文第3篇

1 运用音乐设计课堂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一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开场白, 往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学习《九一八事变》时, 我就选用了张寒辉的《松花江上》进行情境导入。当歌声“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响起时, 那如泣如诉的曲调充塞了整个空间, 那亡国丧家的悲愤, 那对亲人的深情呼唤, 那重返家园的呐喊, 立刻感染了学生。“九一八, 九一八, ”的反复吟唱, 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那令国人蒙羞、令民族蒙难的时刻——“九·一八事变”。“爹娘啊, 爹娘啊”悲痛声中蕴藏了东北同胞要起来斗争的力量。这一切深深感染着学生,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 学生迫不及待想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九一八, 九一八, 那个悲惨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九一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会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与直接让学生分析九一八事变背景、经过、影响的传统教法相比, 效果大不相同, 歌曲起到烘托铺垫、激发兴趣的作用, 学生还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又如:学习《红军长征》一课时, 选播《长征组歌》的引子音乐和《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曲, 优美感人的乐曲渲染出悲壮的情绪,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了, 学生被引入音乐创设的长征时红军艰苦斗争的历史情景中, 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产生一种期盼, 这时教师再用文学性语言设问启发, 引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 一堂课就在学生兴趣盎然, 全情投入中顺利开始了。

2 讲述重要历史事件时,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1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讲述重要历史事件时巧妙穿插音乐, 能刺激学生听觉, 使学生产生新的兴奋点, 以饱满的情绪继续学习。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时, 我播放了法国的国歌《马赛曲》, 它表现了1792年法国人民在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国的战争中, 马赛的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的历史事件。1792年6月, 马赛市一支500人的志愿军开赴巴黎。士兵们沿途高唱这首战歌, 到达巴黎的巴士底广场。歌声伴着鼓声, 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前进, 祖国儿女, 快奋起, 光荣的一天等着你, 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 举起染满鲜血的旗!……”这波澜壮阔、振奋人心的乐曲能让学生神入法国大革命中, 从而进入角色。又如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中, 我通过播放纪录片《晚清悲歌》的片头音乐和电影《鸦片战争》中的音乐片段来创设情境。该音乐低缓沉重、凄凉悲壮, 将学生一下子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这样, 有效地利用音乐资源就起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之效。

2.2 通过音乐,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音乐为学生提供历史材料, 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形成历史表象, 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这为进一步探究历史, 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疑问。”因此我还根据情景材料设计相关的思考题或由学生自己设疑。如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教师可精心设计若干疑点, 把学生引入“峰回路转”的知识关口, 设置悬念,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歌词中“在中国南海边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喻指什么?“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暖透大江两岸”喻指什么?“1992年, 又是一个春天,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喻指什么?学生仔细辨析歌词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喻指我国政府在南方所建的经济特区。“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暖透大江两岸”喻指改革开放在中华大地的开展。“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喻指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五大”的召开。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政史地知识综合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看, 我国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哪些有利条件?”、“歌词深刻地反映了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试以唯物史观予说明。”这样既拓宽加深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也发展了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3 在分析具有纪念性的主要历史人物时, 结合音乐进行审美教育

历史学科有着实施审美教育的独特优势, 它本身包含大量的人文素材, 其中重要历史人物尤其是那些伟人的成长事迹和丰功伟绩, 被经常用做进行审美教育、提升人文素养的典范。

如何评价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的重难点内容之一, 为了组织好这一内容的学习, 首先, 我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片段, 紧接着提出问题“这首曲子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为谁而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再用多媒体幻灯片投影如下一段话:《英雄交响乐》是贝多芬为拿破仑所作, 并以宏伟的共和主义气魄言简意赅地题上“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题字, 表达了他对拿破仑的才华和反封建胆识的钦佩。当他听说拿破仑加冕称帝时却大骂其暴君, 并撕碎了这一题字。后又将这一杰作改题为“纪念一位伟人”。同时, 设问“我们应如何看待贝多芬改题这件事?拿破仑是否配得上英雄这一称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具体的史实学习之中。又如讲到近代历史上的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时只给学生们说他是一个如何伟大的人物, 他的作品如何动人心魄, 学生是很难感受的, 如果教师同时放一两首贝多芬的作品, 如《第五〈命运〉交响曲》等曲目, 学生从中可以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知识得以升华。另外, 我讲到中国现代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瞎子阿炳) 时, 同时为学生播放他的代表作品: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让学生随音乐一起去感受作者与多劫的命运抗争、不向命运低头的伟大人格, 让学生明白生活的道路不总是一帆风顺, 要时刻准备与挫折作斗争,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

可以说, 音乐是历史教学中珍贵的课程资源, 但音乐不能完全等同于历史。所以在具体教学中使用音乐应注意以下几点:音乐要精选, 让人有“众里寻他千百度”之感;音乐要与主题密切相融, 不能貌合神离;音乐出示要把握好“火候”, 要“该出手时才出手”;音乐使用的比重要注重分寸, 不可“喧宾夺主”;

把音乐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 这仅仅是我们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一种尝试, 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不过, 这种尝试带来的收获还是足以让我们激动的, 也提醒我们:要改变目前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开辟新的天地, 不能受制于历史学科体系, 要打破学科体系, 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 努力实现教学上跨学科的结合。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历史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使历史课堂更具丰富性、鲜活性, 使历史教学更贴近新课标, 让音乐走进历史课堂, 为师生交往、师生互动构建教学平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课堂范文第4篇

1 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图表的作用, 增强教学效果

1.1 利用插图, 培养兴趣, 激发求知

历史插图形象、生动、具体, 是最易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饵”, 能促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图片作为导语, 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用“卢沟晓月“的美丽图片, 引出:“然而这座古老、美丽、坚固的卢沟桥, 在20世纪三十年代却阴云密布, 硝烟四起。阴云从哪儿起?硝烟从哪里来?……”, 让学生从图片中带着疑问走入历史的硝烟中去学习和探究。也可以用插图深化重、难点作总结, 提高学生兴趣。如运用三国鼎立图教学三国鼎立是怎样形成的?三国各自的治国措施有哪些?三国实力的比较等, 都能从图上去探究, 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美国的独立战争“一课, 拿出美国的国旗图片, 让学生思考、推测美国国旗的由来。学生不但兴趣盎然的探究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 还感受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也为本课作了一个很好的小结。

1.2 利用图表, 感知历史, 再造想象, 加深理解

历史是已经成为过去的经历, 不可能以本来面目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 学生希望反映的是活的历史, 但却不能看到活的历史本身, 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各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感知历史, 达到科学的再造想象, 而教材中图表即是为达这一目的的最简单手段,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表, 配合语言文字, 使学生更容易感知历史, 再造想象, 加深理解。如在教学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时,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直观图示:

图示言简意赅, 把抽象、空洞的材料具体形象化了。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易掌握、印象深, 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 理解历史。

2 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图表教学, 提高学生能力

2.1 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历史插图, 培养学生读图的基本技能

了解插图, 首先要把插图分类, 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插图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层面的阅读。

历史地图,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历史地图的基本要素, 历史地图有图例和注记, 历史地图上的方向基本上也是“左西右东, 上北下南”。其次, 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图例, 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再次, 要培养学生学会充分运用历史地图中的古今对照功能, 这样能帮助他们更方便、更清楚地理解历史地图所表示的主要内容。当然, 历史地图还可分为地域图、形势图、线路图、分布图、水利图、平面图等, 不同的历史地图还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隋朝大运河图, 要搞清组成运河的各段名称以及起始点连接的重要城市, 大致经过今天的哪些省份等等。

历史人物图, 需要了解人物的生卒年代, 社会地位, 甚至衣着服饰等;历史事件图, 需要了解历史事件中的时间, 人物, 过程, 结果等;历史文物 (实物) 图, 通过欣赏它们造型、图案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图表图柱图, 需要学生了解表格内容, 进行比较, 总结归纳出规律、特点。

2.2 理解和运用插图, 锻炼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

2.2.1 利用图表, 陶冶情操,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运用插图进行教学, 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 激发学生的热情, 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如在讲火药、火器发明时, 教师可指导学生感悟课本上的“火箭”插图, 并启发学生认识到今日的火箭发射原理, 实际上就来源于宋代的火器。14世纪火药传入欧洲, 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 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了封建城堡, 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从而, 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2.2 利用图表, 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

中学历史教学, 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更重视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能力、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讲到《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可先让学生观察, 然后思考: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如让学生看赤壁之战图, 大脑中想象惊涛拍岸的江上战场场面, 并从地理环境和空间环境因素分析不利于曹军作战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在教学历史事件时, 也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与历史事件相结合, 自己勾画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 如想象火烧赤壁图, 岳飞抗金图, 红军过雪山图等。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培养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历史插图中有大量文物图, 适当运用, 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如七年级 (上) 的《杰出的青铜艺术》一课, 如何欣赏那些青铜器, 笔者让学生看了书上的介绍后, 学生初步了解了其价值和艺术美。然后让他们仔细看图片, 再讨论青铜器的美, 并让他们闭上眼睛想想印象最深的青铜器摆在展台上的情景, 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青铜器,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冶他们的情操。笔者还给学生讲了由于没有文化素养, 王圆录道士毁坏了不少敦煌文物。为此引导学生讨论, 什么是真正的美?怎样欣赏美?怎样欣赏文物?怎样欣赏文物图片和历史人物图等问题。这样一来, 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欣赏文物的知识。既学好了历史, 又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历史课堂范文第5篇

摘  要: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历史课堂

红色是赤水的代表性符号,同时,红色文化也是赤水的宝贵财富。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遵义会议”后,在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四渡赤水”战役,开展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迂回运动战,留下了多处战斗遗迹和红色印记。我们要传承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把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到高中历史课堂中去。当年红军那段艰难的行程,是同学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只能在历史中去感受,感受他们的信念,感受他们的精神。

校园文化在教育中是开发师生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植根于文化底蕴之中。校园文化水平的高低,对教育目标的落实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素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校园文化,作为学校这个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综合理应承载“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有人说历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河,在空间上不断汇聚着涓涓细流带来的生机,在时间上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紧紧地连在一起。赤水三中作为红色城市的一所中学理应承担弘扬红色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这一责任。

上学年我校提出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德育思路,并立即进行了实践探索。现结合我校文化建设实践,对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红色文化来构建校园文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红色文化进课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赤水红色基地很多:有丙安红军文化长廊;耿飚将军纪念馆;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黄陂洞红军战斗遗址;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元厚红军四渡赤水渡口纪念广场……整座城市都在红色经典文化笼罩中,满满的正能量。一渡赤水,摆脱被动,二渡赤水,避实击虚,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四渡赤水,跳出合圍。既完美展现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又展现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四渡赤水成为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这段红色历史孕育了赤水红色文化。打好红色资源优势这张牌,做强红色旅游,挖掘红色文化,给了学校拓展红色文化的契机。

二、红色文化进课堂是培育校园精神文化的需要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是培养出品德高尚学生的重要途径。赤水三中只有15年历程,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校园主流文化,文化内涵不够深厚,德育上缺乏特色,而现在要加快学校的现代化发展,浅簿的文化底蕴势必会在育人上出现不足。为此学校提出“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举措,决定把红色文化融合为校园主流文化。

我校提出把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就是要弘扬长征精神,在学生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牢记革命历史,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激励学生顽强拼搏,攻艰克难,开拓创新,奋勇前进,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创新精神与勇气。并且要把这种精神作为我校的精神主流,作为我校“校魂”,代代传承下去,使从赤水三中毕业的学子都能胸怀祖国和人民,信念坚定,奋发有为。

三、红色文化进课堂的实施途径

红色传统文化进课堂,我校立足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要求语文、政治、音乐、历史,包括英语等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融入红色文化内容。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红色诗词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红色文化经典;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古典音乐欣赏;在写字教学中加强书法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苏区革命史、中国革命史等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我校还将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知识以附加题的方式出现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推动了红色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深入开展。

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班级开展诵革命诗篇,唱红歌活动。如毛泽东的《普萨蛮·大柏地》《沁园春·雪》《十送红军》等。学校要求每位学生要收集流传于民间的红军指战员的各种旧闻和故事,开展讲红军故事比赛。

红色传统文化进课堂,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红色传统文化进课堂经常化、长效化。

一是激情午歌唱红歌。学校每天下午要求学生提前20分钟到教室,进行激情午歌活动,每次必须演唱一首红歌。

二是观看革命传统题材的电影。每位学生观看后,作好读书笔记,并至少写一篇读后感。评出的优秀读后感在本班展出交流。

三是办黑板报。每星期办一期和红色文化有关的黑板报,团委检查并进行评比。

四是“开展一次征文比赛”。各班开展一次“红色传统文化进课堂”征文比赛,选送优秀作品到学校参评,学校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

学校为把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主流,下一步将在校园内开辟出一个红色文化展览厅。搜集中央苏区革命史料,征集图片,订购红色革命书籍,制作模型、图片,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感受到红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精神产生浸染与熏陶。

历史课堂范文第6篇

摘 要:21世纪,国家提出的最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就是“核心素养”,即学生在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格,核心素养良好的学生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及实践能力。高中时期,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重视革新落后的教学观念,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与促进其长远发展方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入手,深入研究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5.072

作者简介:杨爱琴(1982.12—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眼下正是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科教学面临更多问题和挑战,提升教学效率成了学校教学最为关键的内容,眼下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就是“怎样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对促进人类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历史课堂的低效率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虽然许多教师都在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实施,但大都是“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与评价等因素的影响下,课堂教学还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历史课堂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并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叠加重复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是基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是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有着庞杂的内容及琐碎的知识点。不仅如此,某些教学内容还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重复,存在一种叠加现象,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此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单纯是把复杂笼统的知识点机械式“套”进考试大纲里,简单地将课本知识划分为重点与非重点,敦促学生对关键知识进行反复研究并不断增强记忆,以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1]。但是,以这种方式强迫学生不断重复学习相同的知识点通常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厌倦感,而且还给学习效率的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脱节

高中历史作为对过去的人与事进行反映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历史中的人与事,而且还能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通过发展的眼光对现代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此,教师在历史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还需分析历史知识所映射的当代现象,注重历史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将历史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深刻认识,在具体教学时,仍旧以教材上的知识为主,没有对相应的历史观点实施总结,也没有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只能强硬记忆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等知识点,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影响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三)重说教轻育人

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历史教学只需让学生知道课本教材中包含哪些内容,例如何时、何地和谁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很明显,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好历史的初衷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与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沉淀的优良文化,并将其继续传承下去,使民族魂、民族神得以延续,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知悉中华民族虽然历经风霜与磨难,但至今依然屹立不倒[2]。基于此,假如历史教学一味注重说教,而不着眼于育人,就根本无法发挥历史教学的价值,严重违背了现代教育理念。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其明白眼下富足的生活是先辈用鲜血铸就的,身为中华儿女理应勿忘国耻、勿忘初心,要继续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做到教书而未实现育人。

(四)教学方法单一

历史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知道一个个简单的名字及相应的事件框架,高中历史教学涉及的知识点包含非常宽泛的内容,其中的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是根据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而做出的选择。历史教学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判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研究历史掌握历史分析方法,了解某些历史场景中某些历史人物的迫不得已,知悉历史事件的起因[3]。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通常只是简单将历史事件的框架教给学生,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与效果通常和课堂上师生彼此的关系有直接关联,保证师生关系良好,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還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这需要教师朝着该方向积极努力,根据高中生的具体学情及心理状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在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与激励,在尊重学生自身思想的同时,实现高效教学[4]。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由于学生的成绩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分别给予针对性的辅导,特别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历史教师要注意自身态度的委婉,积极寻找学生自身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引导与鼓励,促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不仅可以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还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与引导,从而确保高效课堂的构建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注重学生体验,总结学生反馈

进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时,课堂教学效果能够通过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直观反馈,并且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如果可以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那么就能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历史知识,挖掘历史真相,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提升学习质量。反之,假如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学习体验,学生会认为历史课堂死板枯燥,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愈发抵触历史学习。基于此,教师进行具体教学时要重视结合学生意见,根据学生体验做出调整。比如进行完某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下给学生下发调查问卷,以此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并及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案,给予学生充分尊重,结合学生意见完善教学流程,进而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三)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作为蕴含着无穷乐趣的一门学科,教师在课堂的具体教学中要注重奇闻轶事的补充,以加强历史学科的趣味性。但是,教师需注意适量增添内容,避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某节课程,分析其中关键的因素并做出总结,使学生有所学、有所感悟。学生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通常是其学习最大的乐趣,为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收获并且感受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历史教师需注重加以引导,强化学生乐趣的体验感。基于此,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为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制订相应的小目标、小计划,以促使学生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完成,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同时,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相关教学内容,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比如,问题的提出、情境的创设等,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具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更好、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知识。历史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让学生积极思考,用旧知识推导新知识并逐渐获得新知识。同时,可以通过类比、辨析、解释等方法,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主要是通过探究式学习按照具体教学内容、学习情况、教学状况等开展多样化教学,教学方式实现多样化,通常需要教师对多种教学途径积极进行探索,注重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辅助材料,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以便于探究性学习顺利开展。同时,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历史讲座或举办讨论会、演讲会等,客观分析与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历史遗迹参观,丰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五)基于课堂互动的激励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通常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催化剂,并且能够促使师生、生生之间实现高效沟通与交流。历史知识的教学通常与课堂上的学习有密切关联,都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基于此,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同时,历史教师还能通过提问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有梯度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加深思考,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另外,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措施,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更加积极主动,比如通过积分制方式,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动力,从而高效完成小组任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要把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作为基准,以生为本,根据学生在具体学习中的需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及教学内容的把握,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历史学科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亚男.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J].新课程研究,2019(19):39.

[2]胡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历史课堂构建[J].华夏教师,2019(8):27.

[3]曾治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11.

[4]吴晓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构建途径探究[J].名师在线,2018(15):13.

上一篇:银行大堂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电话营销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