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的健康教育范文

2023-09-19

泌尿外科的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普通外科进行治疗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健康教育整体护理组)66例和B组(传统教育法整体护理组)66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普通外科的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 健康教育;整体护理;普通外科

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患者综合护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1-3]。健康教育是指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患者树立健康意识并且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护个人以及群体的健康[4]。本研究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实践效果进行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普通外科进行治疗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健康教育整体护理组)66例和B组(传统教育法整体护理组)66例。A组(健康教育整体护理组)的66例患者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17~72岁,平均(36.1±2.8)岁。B组(传统教育法整体护理组)的66例患者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18~74岁,平均(37.2±3.1)岁。两组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入院时由护士进行护士、医生、环境、病区的规章制度介绍,术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健康教育,并且根据患者文化、性格、生活背景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且对患者关于此疾病的健康知识进行强化,以便患者达到掌握的程度。术后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护理的健康教育,以及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出院前由责任护士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饮食、康复练习、注意事项、服药的注意事项、复查的时间等。B组则进行传统的教育法对患者进行教育。后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进行统计,满意度问卷采用100道题-百分制,9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超过90分为满意,低于90分为不满意,小于60分为分非常不满意。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也采用百分问卷,85分以上为优,60~85分为良,60分以下为差。然后将资料进行整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A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工作中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健康教育[5],能够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其疾病的认知水平得到明显地提高,能够帮助他们及时的对有关健康知识进行详细的了解,使其保持健康状态的需要得到极大的满足,也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能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极大的提高。笔者通过对患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得到提高,有问题能经常向护士求教,为了能给患者一个满意合理的答复,护士常常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资料查找,并且还参加病例讨论以及护理查房等,不断的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使护士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大家工作热情得到提高,護理差错得到减少,护理质量也得到提高。本研究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实践效果进行探究,A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时间、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因此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在普通外科的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得霞. 应用临床路径对首次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55.

[2] 杨友群.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整体护理方法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133.

[3]刘冬霞.整体护理在普通外科的实施[J].甘肃中医,2009,22(5):49-50.

[4] 李宁, 刘淑娴. 医院门诊部健康教育现状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17): 189- 191.

[5] 李小曲. 普通外科患者健康教育实施探讨[J].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78-79.

(收稿日期:2011-11-14)

泌尿外科的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引文格式】吴晓毅,刘长利,滕李利,等.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0,44(1):60-63.

摘要:雨课堂是一种将电脑多媒体幻灯片PowerPoint(PPT)与手机微信(Wechat)对接互联的智慧教学模式,因其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故可使师生课前、课上、课后的互动更为有效、便捷。本文结合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特点,探索建立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为期2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优势、弊端及改进对策,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药用植物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药用植物学

藥用植物学是大多数医药院校中药学、药学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经典植物分类学两大部分[1]。由于该课程兼具专业术语较多、理论知识点庞杂、实际应用性强等特点,故单纯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然而,一些新型教学应用软件和教学方式的出现,如雨课堂、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有助于提高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2]

1  雨课堂的产生

雨课堂是MOOC平台与清华大学于2016年共同推出的一款拉近师生距离的教学应用程序[3],它基于PPT和手机微信的功能,结合线上教育与传统课堂的优势,建立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个性化、智能化学习平台[4],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该平台通过手机移动终端,收集课前、课上和课后3个教学环节的师生动态,真正意义上覆盖了预习、授课和复习的完整环节。此外,该平台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实现了科学教学[5]

为解决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中的具体难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笔者将雨课堂教学工具引入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借助其智慧化的特色优势,结合传统授课方式,形成药用植物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近2年的教学实践,从师生角度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发现该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同时,笔者结合雨课堂在全国各高校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6-8],进一步探讨并分析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弊端和改进方向,为深入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2  药用植物学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在药用植物学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PPT、板书等方式向学生输入知识,但对于一些较为抽象,且以显微特征为主的授课内容而言,单纯的语言讲解和幻灯片播放易导致学生前后知识点衔接松散、对难点的理解存在偏差等问题。因此,借助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发挥互联网优势,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同步展示于学生手机客户端,并辅以抢答、弹幕等新颖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为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又能较以往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自2017年以来,结合雨课堂和传统授课法的优势,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混合教学模式,并根据课程学习的时间规律,对课前、课上和课后3个阶段的教学实践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2.1  课前——预习环节

对于传统授课法,学生主要通过课本完成课前预习,而混合教学模式则方便教师监督学生的预习环节,即教师先将课本以外的影音资料、文字材料等上传至雨课堂,再由学生登录手机客户端下载学习。通过观看影音资料,可增强学生的感官感受,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而重点、难点知识的侧重性推送,也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變得更为轻松。以药用植物学课程实验课为例,教师课前推送实验讲义,课上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能明显加快实验操作进度,提高实验整体完成度。

2.2  课上——授课环节

大多数医学院校学习任务繁重,教学课时紧张,教师在保证完成预期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会加快授课速度,从而会导致一系列的课堂问题,如学生无法与教师授课节奏保持一致,重点内容漏听、错听等。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师生步调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混合教学模式下,雨课堂平台不仅能够实时推送教师授课课件,而且该平台的部分功能还能显著提高课堂效率,如⑴当堂回看功能,既方便学生课上随时回顾遗漏的知识点,也便于实时标记,利于学生课后思考,实现教与学的步调一致;⑵随堂测验环节,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随堂测验,既能明确难点及考点,也能定位授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而师生界面的差异,则能更好地服务师生,其中,教师界面(见图1)包括全体同学试卷完成情况及每道题的正确率等,而学生界面(见图2)则包括个人得分、题目作答情况及班级平均情况等;⑶弹幕评价功能,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通过弹幕向授课教师提出问题,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2.3  课后——复习环节

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后,学生课后仍可通过雨课堂平台回顾授课课件、随堂测验等内容,方便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复习,加强记忆效果,进而减轻期末复习压力。同时,也便于同学之间交流难点、错题等内容,共享学习心得。

3  药用植物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为全面评价药用植物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通过学生调查、教师反馈等方式,从师生角度对该模式进行评价。

3.1  学生评价

3.1.1  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资料的推送,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预习内容和形式,明确了课程重点及难点,让学生做到有目的地预习,有侧重地听课;课上授课内容的实时同步,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师生进度的一致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而课后的回顾性复习,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教师课件,加强记忆效果,减轻复习压力。

3.1.2  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  由于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结构的特殊性,传统教学法对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往往浮于表面,而学生仅通过课堂讲解也难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不仅影响课堂进度,也增加了学生的复习压力。混合教学模式则全程强化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混合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如学生除观看教师展示的大屏幕外,还可利用自己的手机客户端查阅课件,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授课细节,不落下每一个知识点。

3.1.3  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  弹幕、随堂测验等小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弹幕与教学相结合,不仅方便学生快捷地向教师提出问题,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既紧凑充实,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随堂测验则便于学生将各自的作答情况与全班同学进行比较,使其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水平,提高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

3.2  教师评价

3.2.1  方便课堂考勤与提问  与传统教学法的考勤方式不同,当同学们通过手机客户端登录雨课堂时,教师后台会有登录提示,学生迟到或缺勤情况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记录日常课堂考勤,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促进作用。而教师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不仅避免了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尴尬,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3.2.2  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传统教学法进行学习情况分析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借助雨课堂的大数据,则能做到实时分析。如随堂测验可实时了解全班同学的作答情况,包括正确率、全班平均做题时间、每位同学的答题时间等,使教师最大程度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到个性化教学和重点关注。

3.2.3  利于教师知识成果的保护  课件凝聚着整个教学团队的心血,还会涉及到每位授课老师的研究成果。如果将课件及相关资料全部发送给学生,不利于教师知识成果的保护。而通过雨课堂平台,教师的课件只能收藏而不能下载,课程相关资料也只能在内部使用,从源头上杜绝了外传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知识成果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4  药用植物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展望

4.1  雨课堂所面临的挑战

雨课堂最大的亮点在于利用大数据为教学带来便捷与创新,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将互联网引入教学,并借助手机完成课程学习。然而,如何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学习,而不是打着学习的幌子进行手机娱乐,以及在学生“机不离手”的情况下,如何形成更为合理有效的课堂管理制度等,则是雨课堂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一些客观状况也会干扰雨课堂的正常使用,由于雨课堂从互联网中产生,必然不能离开网络,一旦发生断网、停电等状况,雨课堂将无法正常使用。

4.2  药用植物学混合教学模式的展望

通过对比课堂内容、授课形式、学习效率和依赖网络程度4个方面,分析雨课堂、传统教学法和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如表1所示。雨课堂的授课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学生学习效率较高,却过于依赖网络。相反,传统教学法的网络依赖程度最低,但课堂内容相对单一,课堂气氛也较为枯燥。二者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既有现代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内容,又不完全脱离传统课堂,既夯实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同时也克服了无网络不上课的弊端。

5  小结

现代医学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逐渐趋于科技化和技术化,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探寻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综合授课模式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药用植物学课程在药学、中药学等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改进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院药用植物学教学团队建立的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个有更多学生主动参与的新时代课堂。经过近2年的探索,一个系统且逐级深入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已初具雏形,并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然而,如何在该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现药用植物学课程新的教学改革,为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仍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吕惠子.药用植物学多样化教学模式及其改革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9):2270-2271.

[2] 吴晓毅,刘长利,高伟,等.《药用植物学》慕课的学习实践与教学启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6):16-19.

[3] 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2.

[4] 黄丽莲,项建弘,王霖郁.基于“雨课堂”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27):27-29.

[5] 于歆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6] 王玉英,霍福权,陈坷,等.雨课堂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8):708-710.

[7] 李鹏,李镇麟,易淑明,等.基于雨课堂的全程混合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16):72-74.

[8] 邓敏.“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9(9):106-108.

(收稿日期:2019-09-23)

(修回日期:2019-10-10;編辑:郑宏)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推进项目(2019JYJX048)

泌尿外科的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  中医外科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和阐述人体表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之一,其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通过分析中职学校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对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做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并将多种“启发式”教学模式及方法付诸实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操作技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中医技能人才做充足的准备。

[关    键   词]  中医外科学;中职;教学模式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二级中医临床学科[1],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皮肤病、肛门直肠疾病及泌尿男科疾病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内容。在卫生类中职教学过程中,本门课程的教与学存在诸多困难,引发笔者的思考并展开相关探讨。

一、培养目标

中医外科学是我校中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和必修课,该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中医相关行业一线工作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具備能运用中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基础,并能熟练操作各项临床常用基本技能,为患者、为基层人民做好服务工作。

二、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四年制中医专业三年级学生,前期已接受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适宜技术等学科的系统学习,基本能够正确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也能操作部分针灸、推拿及其他中医适宜技术,但总体来说中医辨证思维薄弱、临床能力差、技能操作不熟练,并且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相对来说,学生对临床实例分析、教学视频、微课、技能实践等学习的兴趣更浓、接受性更强。

(二)教材分析

主要参考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笔者认为其特点有三:其一,涉猎内容广泛,涵盖多学科疾病知识。其二,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比如一些外治法,其适应症和临床不符,或已被淘汰。其三,证型描述不统一,概念特点易混淆,学术术语欠规范等[2]。

(三)教学问题

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讲授法,配合多媒体展示,无法突出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点,虽然能通过图片、视频及简单病案分析等突出知识要点,但没有将“病案—分析—结论”的过程交由学生自主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没有将课堂交于学生,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提起兴趣,更难触发学生中医思维的建立及临床技能的心得[3]。

基于以上教学现状,笔者与校内外相关教师展开积极讨论,认为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必须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媒介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提高中医外科适宜技术操作技能,以达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中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90年代由美国哈佛医学院首次提出并引入教学实践,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选取临床实践中新颖、典型且具有针对性的病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讨论和研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和形成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4]。传统的中医外科教学过程中也涉及简单的病案分析,但都是由教师主导、引导学生分析病例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等,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学生对疾病的印象,但对于资料搜集能力、自学能力及临床思维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基于此,笔者将传统的课后展现病例转变为课前布置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针对病案设计相应的讨论问题,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完成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得出问题解决方案。课中研讨病例,改变传统的讲授法,以案例为基础,展现每组学生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给出指导、点评,并将碎片化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体现本次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此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联系,共同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5]。

(二)PBL教学法

该方法是在1969年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创立,是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目前已从医学领域走向其他学科教育领域[6]。在该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解或解决问题所进行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单项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和创新的能力。

在PBL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外科临床专业功底,同时能熟练掌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把控教学节奏,准确提出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带教老师科学地设计临床病例,以教学大纲为基准,结合教学资源,集中讨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问题,由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小组针对问题去解决问题,最后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自学讲授法

自学,即自主学习,学生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在学习过程中查阅资料,请教同学或老师;亦有概括为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7]。在自学基础上,通过讲课的方式展现对疾病的掌握情况,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上的不足。

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部分简单易懂的疾病项目,让学生分组备课,每组备讲一个疾病,须按照大纲准备教案、讲稿及课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课工作及讲课,讲课完成后由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并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教学知识点,设计思维导图及教案,在讲授过程中发现不足及问题,最后通过学生讨论及老师点评得出答案[8]。

(四)微课

微课是近年来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外科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复杂的疾病,尤其是以皮肤病理改变为主的皮肤病、疮疡病等,可通过制作短视频动画等形式演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機制、临床表现及发展变化等,使学生充分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发展过程,清楚皮肤病的各种皮损形态,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减少理论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枯燥,提高教学效果。

(五)翻转课堂教学法

又称反转课堂、颠倒课堂,即对知识内化与知识传授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在上课前,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师生一起完成作业并答疑、合作探究和交流互动等,在中医外科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备课、讲课,完成课前布置的病案分析任务并在课堂总结等,将课堂充分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指导与促进学习的角色,学生变为学习的主动者,从“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变为“课前学习+课堂合作探究”,课堂学习内容变为答疑、合作交流及总结分析等,学习流程由“教—学”变成了“学—教”,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六)直观演示法(临床教学视频)

中医外科学中的外治方法较多,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实训教学,故录制临床操作视频,以真实的临床案例教学,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临床操作过程,认识外治法对中医外科疾病治疗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

(一)守正创新,笃行远志

首先,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临床学科,自原始社会时期便有了人类利用砭石切开排脓、进行外科手术的记载;到了周代,中医学出现了临床分科,其中外科被称为疡科,外科医生即为疡医,专门进行外科疾病的治疗,包括肿疡、溃疡、金疡和折疡等;汉末华佗堪称“外科鼻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科医生,创立了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并开创了多种手术方法治疗疾病的先河,对中医外科学的贡献巨大;明清时期,外科学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以三大学术流派为代表,名医辈出,学术思想极其活跃,学术理论和著作层出不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故在对外科的学习中,我们既要传承古人的智慧,学习其精华,又要善于创新。中医外科中外治法极具特色,比如对于“肛瘘”的手术治法中采用的“挂线法”,既不损伤肛门括约肌,导致患者出现肛门失禁等后遗症,又能起到慢性切割和引流的作用,使病理组织逐渐坏死脱落,新肉逐渐生长愈合。但也有部分外治法,如掺药中的“提脓去腐药、腐蚀药、平胬药、祛腐生肌药”等,由于其腐蚀作用大、易引起汞中毒等危险,现已较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手术、换药、激光、冷冻等现代医学方法,副作用更少,风险性更低。故在对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更多有用的、和临床贴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其次,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教师亦需做到守正创新,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学科,涉及许多专业术语、学术理论,主讲教师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故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仍必不可少,对于一些难懂的、陌生的知识,仍需要教师的深度讲解,并以课后练习题的方式巩固记忆。但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必然导致学生听课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枯燥等,对此,多元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改善和创新教学模式,按照常规发展,却又不固守常规,能突破思维、出奇制胜,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善行而终,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

(二)建立健全实训教学模式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极具特色的中医临床学科,其中外治法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珍贵的宝藏,但许多外治法的操作难度大,步骤繁琐,对操作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观看视频、多媒体内容,部分学校或教师能安排学生去医院临床观摩或见习,但学生始终没有动手练习的机会,失去了“外治法”的特色,导致学生毕业后不会制作和使用中医外科常用的一些外用药物及器械,比如“掺药、油膏、酊剂、油剂”等外科疾病常用药物的制作,或是“火针、切开引流法、砭镰法、熏法、熨法、溻渍法”等常用外治法的使用。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水平低下,这已成为中医外科学毕业生的一个通病,严重影响了中医外科学的传承和发展,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中医技能人才,既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能熟练操作各项中医及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对此,建立健全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模式、开展实训课程、建设实训基地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做到充分调研、总结,确定实训项目,编写实训大纲,落实实训课程的实施。加强对学生中医外科技能的培养,将学习内容实用化、将知识结构立体化,体现针对性、应用性,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9]。

五、总结

以“启发式”教学模式为主导,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结合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充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临床学科知识,掌握各项外治法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锻炼临床应变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参加临床实践,为基层中医接班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钱海华.浅谈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教学教育论坛,2020,25(11):255-256.

[2]王仲,宗雪萍,刘菲,等.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3):39-41.

[3]李杰辉,张力,唐乾利,等.CBL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4):91-93.

[4]贾士义.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组织透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121.

[5]王和平.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外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中医外科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8,315(3):78-80.

[6]王宏,耿中利,王薇,等.LBL-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中医药,2018,36(3):52-53.

[7]李萍,林婷婷,王群.中医外科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5):41-44.

[8]郝平生,杨川,杨剑,等.《中医外科学》七年制教学过程的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3):8-9.

[9]王景,郭伟光,滕林,等.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医外科学实训课程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238.

编辑 张 慧

泌尿外科的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合适的实施的方法,评估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外科护理;教学法

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亦成为时下信息化教学的主流,作为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将两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从整体角度进行立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1]。

《外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岗位核心课,如何将护理外科疾病所需要的“德、知、技、人文、创新”融于岗位能力的培养之中,培养出与外科护理岗位相适应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

超星学习通是近年来较为成熟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本课题拟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采用以学习通为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以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护理外科疾病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临床实习以及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级高护专业130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73高护2班65名同学作为实验组,采用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173高护3班65名同学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实施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带教,即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按照授课二、计划采用传统课堂教学。

1.实验组采用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课前预习:①根据课程标准及授课计划,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让学生明确学习预期达到的水平;②推送课堂教学PPT、教案、护考要点等学习资源;③课前考核,主要采用与护士资格考试接轨的习题做为考核形式,与课前推送的教学资源相匹配。

课堂学习:①采用学习通进行在线签到;②采用案例引导、小组讨论结合讲授等方法开展课堂教学;③根据教学重难点,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形象化指导;④课中采用指定、抢答、小组代表回答等形式进行即时考核。

课后巩固与提升:①与护士资格考试接轨,将护考中的典型考题作为课后作业之一;②对临床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典型病案进行分析,重点考察学生运用疾病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观察指标

问卷调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感知情况。

期末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核及实训考核三部分。平时成绩占30%,包括考勤10%,作业2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以护考习题为主;实训考核成绩占40%,以手术室护理技术与护理外科疾病最常用的专科护理操作项目为主。

3.结果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分析,绝大数同学认同这种教学模式,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接受,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均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实践,173高护2班的平时成绩、实训考核成绩、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期末总成绩,与173高护3班比较,教学成绩均有一定的提高。

4.讨论

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两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两种教学方式优势互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的时间、空间,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学习;再者,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不仅保留了师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形式,也开发了虚拟网络平台交流的形式,更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便于师生互动的展开;还有,混合式教学具备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也便于学生及时提取教学资源,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现实;混合式教学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更加科学有效,利用线上与线下评估,实现过程与结果结合的评估方式[2]。

本次教学实践,进一步验证了混合式教学强大的优势,但这并不说,混合式教学就没有问题,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混合式教学在高校中有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但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要求较高,需要不断提高教师运用此种教学模式的激情与能力;再者,混合式教学应强化学生的参与,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取得预期教学效果;还有,混合式教学中网络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缺乏传统教学的情感交流,因此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3]。

参考文献

[1]牟占生,董博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5):73-80.

[2]宋洁.从“面授教育”迈向“混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以《会计基础与实务》课程为例[J].智库时代,2018(52):154-155.

[3]韦帅民.当前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几点建议[J].西部素质育,2017,3(05):79.

第一作者:吕金星,1978年生,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副教授,外科临床与护理方向,主持参与省市院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10余篇,本论文受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院级教育科学课题项目资助,合同编号:tzky-2018年-jy04号。

泌尿外科的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1.1 标准腹腔镜

在泌尿外科应用较早标准腹腔镜, 其操作过程是在电视显像系统监视下, 操作直径一般是5~12mm。标准腹腔镜手术已广泛用于泌尿外科疾病,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疼痛轻、小切口、恢复快等优点。Mc-Dougall等对开放术式和标准腹腔镜治疗肾盂癌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标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比开放手术组要长, 但术中失血量比较少, 而且恢复期也明显比开放手术组短。而且治疗良性肾疾病时标准腹腔镜单纯肾切除术的效果也较理想。此外, 标准腹腔镜技术还成功用于膀胱部分切除、腹膜后纤维化输尿管松解、肾囊肿切除、输尿管切开取石、腹膜后淋巴清扫及肾上腺瘤切除等手术。

1.2 手助腹腔镜

手助腹腔镜手术是在一个约7cm长切口置入一个手助装置目的是防漏气并保护伤口, 在维持气腹状态的同时医生左手套上手助装置的袖套伸入腹腔操作。其他与标准腹腔镜操作类似。以前一些标准腹腔镜下较难完成的手术, 如肾部分切除术、腹膜后淋巴清扫、脓肾、腹腔/后腹腔手术、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等。随着手助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已经较易完成。手术时间缩短, 特别适用于需取出完整标本的手术。Na-kada等比较了18例开放术式和18例手助腹腔镜根治肾切术的效果。发现, 手动腹腔镜组除了手术平均时间较长 (220.5min) 外, 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完全康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手助腹腔镜根治肾切除术与标准腹腔镜比较时间缩短了90min, 且更具安全性。手助腹腔镜技术结合了开放手术和腹腔镜的优点, 医生腹腔操作手动作灵巧、触觉灵敏, 更容易进行切割、缝扎、分离等精细操作, 而在处理肾蒂时, 腹腔操作手可以直接阻断肾蒂, 控制出血, 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因此, 在复杂的泌尿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3 针式腹腔镜

针式腹腔镜也称为微型腹腔镜, 腹腔镜及操作件一般直径<3mm, 应用针式腔镜器械进行的手术操作技术被叫做针式腔镜外科。针式腹腔镜技术的使患者术后切口更小、痛苦更轻, 切口愈合更快, 患者损伤更少。在Gill应用针式腹腔镜完成首例肾上腺切除术, 其后有顺利完成30例针式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及42例输尿管下段切除术。手术平均时间为59min。

1.4 机器人腹腔镜手术

机器人腹腔镜手术系统由控制台和机器人操作臂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系统、操作柄、监视器、输出设备组成控制台, 机器人操作臂一般有2~3个, 1个控制腹腔镜, 其他控制拉钩等器械设备。智能化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最大特点, 医生可声控或手控机器人操作臂实现全角度转动和移动, 使得手术视野更宽, 医生不像以前那样疲劳。避免了人工操作时的抖动, 降低了操作风险, 手术更精确更安全。Menon等报道机器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根治前列腺癌效果相等或更好, 术中出血量减少, 术后并发症减少, 且初学者能更快掌握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进程。机器人腹腔镜系统机器人操作臂的灵巧机动性和三维虚拟视野成像技术, 它使得术者在术中的立体真实感加深, 进而使视野更理想, 手术精确性提高。目前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应用并不广泛其原因为费用昂贵、占用空间大、设备智能化程度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 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普及起来。

2 手术途径变化

2.1 腹膜后途径

自从Gaur首次应用球囊扩张术成功建立起腹膜后手术空间以来, 经腹膜后途径渐渐取代了经腹腔途径。因为泌尿器官都位于腹膜后, 所以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更符合泌尿外科的解剖特点, 入路更直接, 干扰腹腔脏器小、发生脏器损伤几率小、肠粘连及不易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因经腹膜后途径, 操作空间小, 以前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一直以经腹腔途径为主。

2.2 经腹腔途径

腹腔镜手术因为在泌尿外科开展时间较早, 他的优点主要是视野清楚、解剖标志明显、操作空间大, 但对于肠管等腹腔器的干扰比较大, 有时会出现脏器损伤、肠粘连、腹腔感染、肠麻痹等并发症。经腹膜后途经进行腹腔镜手术也是泌尿外科界比较倾向的一个途经。

3 止血技术

针对下肾部分腹腔镜切除术, 比较关键的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有效止血、降低术中/术后的出血风险。常用的止血技术有超声刀凝固止血、单极/双极电凝、氩气刀喷射止血、钛夹及缝扎止血、激光高温止血等。

4 标本的取出

以往标准腹腔镜切除标本的取出方式是扩大皮肤切口完整取出, 手助腹腔镜切除标本则直接用腹腔操作手从Hand Port处切口完整取出。

摘要:腹腔镜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成功应用于肾脏切除术以来, 此技术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和应用, 主要应用于各类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随着临床的需求其硬件也随之迅速发展, 操作技术手段也不断的更新。本文对腹腔镜的发展、标本取出的进步、止血技术的提高以及手术途径的变更等作具体陈述。

关键词:腹腔镜,泌尿外科,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 姚友生, 黄健, 许可慰, 等.经腹膜后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的比较[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6.

泌尿外科的健康教育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20例, 男138例, 女82例。平均年龄 (59±14) 岁。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击电切术80例, 泌尿系结石 (包括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 行输尿管镜下弹道碎石术62例, 肾结石行经皮肾镜微创取石术58例, 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0例,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麻醉与手术方式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对照组术后不使用PCA, 按常规泌外术后护理。

(2) 研究组术后除常规护理外, 加用PCA。手术结束后由麻醉师将镇痛泵用三通与静脉液路相连, 药物主要有芬太尼、吗啡、曲马多、昂丹斯琼、胃复安等,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持续注射。设定参数有: (1) 负荷量 (3~5mL) 。 (2) 持续给药量 (2mL/h) 。 (3) 锁定时间 (15min) 。 (4) PCA追加给药1次, 追加给药后在锁定的时间内再次按压无效。当各种原因导致PCA泵不能正常工作时, 机器自行停止并报警。使用PCA患者术后均立即进行PCA治疗, 镇痛时间48~72h。

1.3 评价方法

术后4d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α=0.05。

2 结果 (表1)

(1)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2) 本组全部220例, 术后无一例死亡, 均痊愈、好转出院。

3 护理

3.1 术前指导

由护士向患者讲解应用PCA的目的、意义及操作要领, 并告诉患者应用镇痛泵不会影响切口愈合, 出现并发症的机率小, 当镇痛效果不佳时, 应及时向护士反应, 消除患者顾虑[1]。并教育患者及家属在患者稍感疼痛时即行追加给药, 让药物及时起效, 增强镇痛效果。

3.2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

由于镇痛药物对呼吸、循环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过量应用可引起呼吸抑制、窒息、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 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 所以, 护士应每2小时监测呼吸、血压1次。

3.3 加强巡视

多巡视患者, 确保泵管连接紧密无渗漏, 管道通畅无扭曲。应用PCA早期由于麻醉苏醒不完全患者无意识活动、或更换衣服、翻身时, PCA泵同三通的接头容易扭曲、脱落而影响药物的输入, 因此, 要保持输液管道连接紧密, 固定良好, 泵体安放在便于患者床上活动的位置。另外,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液、红肿, 如有异常, 及时恢复连接, 必要时重新安放留置针。

3.4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1) 谵妄、昏睡。

由于手术患者老年男性的比例较大, 术后出现谵妄综合征的比例相对较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胃复安。PCA泵中常规使用胃复安止吐, 胃复安能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 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 致锥体外系反应, 若与吩噻嗪类药物合用时, 更易于致体外系反应[2]。 (2) 克林霉素。常用于预防术后感染的克林霉素与PCA的药物联用时, 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滞的作用, 出现昏睡、呼吸困难等表现[3]。

护理要点: (1) 派专人守护使用PCA患者, 拉起床档, 防止患者坠床。 (2) 保护好患者的手, 防止将引流管拔出, 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 同时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 (3) 提供舒适的环境, 保证病室的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避免不必要的护理操作, 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4) 对症处理, 纠正缺氧, 持续氧气吸入 (45L/min) 。 (5) 遵医嘱使用安定或冬眠合剂以缓解症状。

(2) 恶心、呕吐。

PCA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很多, 本组15例, 由于阿片类药物对延髓呕吐中枢化学感应区的兴奋作用, 可能是引起呕吐的主要原因。由于术后呕吐可加剧切口疼痛, 影响食欲, 易导致营养失调, 故出现呕吐时应及时给予止吐药 (盐酸格拉司琼静脉注射) , 并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4], 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

(3) 腹胀、便秘。

本组17例。由于PCA泵所用药物一般为阿片类药物, 而此类药物都有抑制肠蠕动的作用。护理要点:要勤听肠鸣音, 观察排气、排便的情况;早期给予患者维生素B1足三里封闭, 并指导患者家属给予下腹部热敷、按摩等措施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的恢复。必要时给予灌肠、胃肠减压。

(4) 呼吸抑制。

麻醉及止痛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抑制脑干的呼吸中枢, 导致呼吸衰竭, 虽然PCA镇痛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极低, 但由于其并发症危害甚大, 故应该引起注意[5]。护理要点:勤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 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给阿片受体拮抗剂 (纳络酮静脉注射) , 同时加大氧流量,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本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呼吸抑制。

(5) 尿潴留。

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吗啡类药物增加输尿管平滑肌和膀胱括约肌的张力, 加上患者术后不习惯床上大、小便, 易引起尿潴留。护理要点:术后6h应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如仍不能自解小便者, 可予温水热敷膀胱区、听流水声、应用外科多功能治疗仪治疗等, 上述方法处理后仍不能自解小便, 给予导尿并留置导尿管。由于本科室的患者手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 故本组患者无PCA术后尿潴留发生。

(6) 低血压。

本组发生4例。由于麻醉镇痛药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引起脉率减慢、血压降低。护理要点: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 并注意患者的唇色、四指末梢的温度,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以防低血压的发生。

4 讨论

自控镇痛泵是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一种新的止痛技术, 对患者术后疼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从而消除患者术后因疼痛带来的恐俱、焦虑、情绪不稳定等, 有助于患者术后迅速从伤痛的阴影中走出来,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具有方便、及时、有效的特点。然而PCA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在泌尿外科术后患者中最常见的有谵妄、昏睡、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积极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预防不良反应或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损害, 以此减轻患者的不适, 使其尽快康复。作为护理人员在掌握其操作方法的同时, 也要积极、快速的处理有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尽可能地为患者减轻痛苦, 促进其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自控式镇痛泵的泌尿外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220例患者, 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术后采用自控式镇痛泵 (PCA) 镇痛, 对照组不使用镇痛泵, 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PCA是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 可提高术后病人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泌尿外科,自控式镇痛泵,术后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惠君, 刘汉凤.PCA泵在前列腺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2, 8 (7) :515~516.

[2] 张金伟, 刘东楠, 罗岩芬.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4) :8528~8529.

[3] 谢平, 张玉萍.术后镇痛泵 (PCA) 临床应用安全性观察[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4:302~303.

[4] 李梅, 王文, 王蕾.普外科术后患者应用PCA临床效应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2, 8 (2) :126~127.

上一篇:风险管理特点范文下一篇:心理素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