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艺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电影对“女侠”这一形象的塑造可谓由来已久。1925年《女侠李飞飞》的上映,更是让中国电影产生了“女侠片”这个单独类型。此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中的女侠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核心的“侠的本质”不变的前提下,女侠的形象又在个体性格和其代表的范式意义上产生了多元的变化。文章试图探讨中国女侠形象在多年发展中产生的多元范式,并探讨背后的成因及其局限性。总体来说,中国电影中的女侠形象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点,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是民国时期,其女侠形象的塑造体现着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和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背景;二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又可以20世纪80年代作为分界线,分为80年代以前和80年代以后。这两个时期的女侠形象,在“侠”本质不变的前提下,又分别体现了不同时代思想对其性格等方面的影响。

一、闯入者、民族图存者与性别构建者:民国时期的“女侠”形象

民国时期,中国正处在民族危亡之际,因而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女侠形象皆与这种历史背景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闯入者

闯入者通常需要从外围闯入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达到改变或者影响原来环境的最终目的。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可以是空间上的封闭、思想上的封闭,也可以是情境或者处境上的封闭。

外国电影中有很多闯入者的例子。如一个外来者闯入一个思想相对封闭的小镇,给小镇带来了波澜。这里的外来者就是一个“闯入者”。相关剧情换到女侠身上,就体现为女侠需要从外围闯入,惩治恶人,解救受难者,以达到改变受难者原有困境的目的。以《儿女英雄》为例,影片讲述了一个清朝末年的复仇故事。故事讲述年羹尧的儿子年次武调戏十三妹何玉凤,并派人逼死了何玉凤的父亲。此后何玉凤为父报仇,在成功报仇后得知张金凤父女被困能仁寺,于是何玉凤最终大破能仁寺,救出了张金凤父女。何玉凤救出张金凤父女这一行为,打破了张金凤父女落难这一凝滞情境,使得事情出现转机。此后出现的以十三妹何玉凤作为主人公的众多电影续集,多为此类将受难者从险境中救出的剧情。

1930年上映的《荒江女侠》根据顾明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方玉琴为报杀父之仇和岳剑秋一同来到鲁省,于路途中遇到妖道和妖僧,于是两人接连打败妖道、制服妖僧的故事。这里的方玉琴,正是改变影片原来被妖道妖僧统治的旧情境的闯入者。此外,1931年上映的电影《女镖师》,讲述了女侠剑秋与田飚、醉妃等反面角色的对决。以上这些女侠形象,皆可以归为“闯入者”,女侠的闯入,将封闭的困境打破,实现改变。

(二)民族图存者

民族图存者的形象诞生于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下。1937年,上海沦为“孤岛”,给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一时期的孤岛电影界,创作了许多模仿的作品,创新较少,但其中由卜万苍导演的于1939年上映的电影《木兰从军》,却具有特殊的意义。

《木兰从军》拍摄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上海沦为“孤岛”的背景下。在这一背景下,《木兰从军》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种“借古喻今”。影片中的花木兰形象可谓英姿飒爽,在展现了极强的尚武精神的同时,也间接展现了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里的花木兰的形象,可以理解为一个在父亲年老后变为弱者后,帮助弱小并上阵杀敌保卫家国的女侠形象。借古喻今的前提下,花木兰这一女侠形象又成了一个民族图存者的代表,暗示着当时身处孤岛的广大人民加入军队,驱除鞑虏、保家卫国。

(三)性别构建者

民国时期的第三种女侠形象,是性别构建者。民国时期,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女性地位逐渐由从属走向独立,而女性也逐渐由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新文化的传播者和引领者,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也开始和这一时期的广大仁人志士一起,致力于中国女性的教育和培养。这一时期的女性不再是家庭和丈夫的从属,也不再是温柔、贤妻良母等词汇的代言人,正如“女侠”形象所展現的男子气概和英武潇洒的气质一样,女性同样可以是能文善武、英姿飒爽的。

传统的男性和女性的性格,是由旧文化和旧社会环境所定义的。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形象多为柔弱的、需要男人去拯救的,并应该是个孝女,是个贤妻良母。中国传统小说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模式就是“才子佳人”模式,如《好逑传》。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水冰心因反派人物的逼婚陷入困境,危难之际,男主人公铁中玉将其救出。故事中的水冰心虽然聪慧过人,几次运用自己的智慧击退反派,但其仍只是一个只能文不能武的弱女子,因此最终陷入险境之时还是需要靠男主人公的解救。在故事的最终,水冰心与铁中玉结成良缘,最终生儿育女,成了一个极为符合传统文化要求的贤妻良母。 而“女侠”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性别定式,赋予了女性强者的形象,这一点几乎在所有的女侠片中都可以找到例子,如《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儿女英雄》中的红姑、《女镖师》中的剑秋、《荒江女侠》中的方玉琴、《侠女李飞飞》中的李飞飞等“女侠”形象,都是打破传统女性柔弱、可怜可欺、能文不能武形象的典型例子。

二、人化、边缘化、魔女化:新时期的女侠形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和平时期。武侠片因为题材问题,早期以香港作为创作中心,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陆也加入创作中。8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草根文化的逐渐崛起,追求个性化表达成为社会的主要潮流。这一时期民众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观众对于角色的审美选择也发生了变化。新的文化背景和新的思想潮流,都会反映在电影的创作中,正如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所述:“中国武侠电影从京剧、武术、文学中直接汲取了它的内在品格和外在形态,从西方动作电影和喜剧电影中汲取了某些表演形式,最终完成了它的历史定位。正如世界电影史上任何类型影片,都没有永久不变的同一特征一样,中国武侠电影同样没有百年如一的存在状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在不同政治经济体制下,中国武侠电影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和精神风貌。”[1]影片特征如此,人物塑造也是如此。

整体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女侠形象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二是80年代及以后。

80年代以前,表现女侠形象的作品有《关东三女侠》(1961)、《金燕子》(1968)、《云海玉弓缘》(1966)、《侠女》(1971)、《凤飞飞》(1971)、《铁娘子》(1969)、《女侠黑蝴蝶》(1968)等。这一时期影片中的女侠形象,大多都是上一个时期女侠形象的延续。不过,这一时期女侠形象的塑造也有亮点,那就是部分电影中的女侠形象开始更注重人化,注重展现女侠平凡人的一面。如1971年由邵氏兄弟公司出品的电影《凤飞飞》,讲述了女侠凤飞飞为姐报仇的故事。影片中,凤飞飞之姐被恶人杀死,凤飞飞苦寻杀人凶手,结果最后寻得的杀人凶手竟然是自己的未婚夫,而这个杀人凶手不仅是她的未婚夫,还是她父亲救命恩人的儿子,因此这一事实让凤飞飞动摇不已。影片展现了凤飞飞对于要不要继续报仇的动摇。最终,凤飞飞在姐姐孩子的追问下,下定了要报仇的决心。但故事的最终,凤飞飞仍未对未婚夫下杀手,而是将其交给了官府处理。影片展现了凤飞飞作为一个平凡的纠结、错愕等情绪,人物显得更加立体丰满,同时也更加“人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关女侠形象的电影有《风尘女侠吕四娘》(1988)、《新龙门客栈》(1992)、《白发魔女传》(1993)、《英雄》(2002)、《卧虎藏龙》(2000)、《七剑》(2005)、《龙门飞甲》(2011)、《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2014)、《奇门遁甲》(2017)等。

综观整体,这一时期的女侠形象在整体的中国电影创作领域中,逐渐呈现被边缘化的趋向。这种被边缘化的表现为:以女侠为主角的片子越来越少,女侠更多地出现在以男性为主角的影片中,以配角的形式存在。多数情况下,女侠形象的存在是为了进一步塑造男性角色而存在的。如《卧虎藏龙》中的俞秀莲,就是作为男主角李慕白的红颜知己、一位武功卓绝的镖师出场的,其女侠形象并无太大的突破。俞秀莲的存在,更多的是以一个推动剧情的角色而存在。此外又如《奇门遁甲》中的铁蜻蜓和《龙门飞甲》中的凌雁秋等,其女侠形象都没有太大的突破,都更多的是用来进一步塑造男性角色的。

不过,这一时期的电影也有魔女化的女侠形象的出现。王亚珂在《女侠片:一次亚类型阐释》中指出:“……她们既有妖女的性格特点,也有女侠的品质标准,二者不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极端,而是相互存在的一个混合体。对于此类形象的塑造,会综合运用女侠与妖女的表述方式,使主人公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进而打破塑造女侠与妖女时所遵循的原则与规范。”[2]例如《白发魔女之明月天国》中的炼霓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魔女化的女侠形象,需要指出的是,炼霓裳虽然有魔女之名,但性格却与之前女侠的那种正统性格不同,其行事依然符合一个女侠的标准。在故事中,炼霓裳与卓一航一起,共同在西北与官民建立明月天国。炼霓裳的精神核心依旧是正统的侠义精神,因此将之称为一个魔女化的女侠形象是恰如其分的。

不过,这种形象也是有局限性的。“《白发魔女传之明日天国》中的练霓裳有着高强的武功和铲恶除奸的信念,被众多信徒拥护。但在遇到卓一航后,她却深陷爱情囹圄而失去自我,人物活动的轨迹只围绕着卓一航展开。这些看似携带女性主义色彩的女性角色仍旧没能突破男权主义设立的藩篱。不具备颠覆男权秩序、构建女性话语的性别意义。”[3]此类影片中的女侠形象,实际上成了一种依附品,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地位和独立思想。

三、多元“女侠”形象之成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侠的形象也展现出了多元的面貌,而这背后的成因除了上文所述的社会经济变迁导致的社会潮流变迁之外,还有以下几点:

(一)与创作的发展过程有关

在原有男性作为主角的故事极为常见的情况下,观众会出现审美疲劳,因此英姿飒爽的女性侠客的出现会打破这种审美疲劳,让观众感到眼前一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自然也会对原有的女侠形象感到审美疲劳,因此魔女化的女侠形象开始出现。除此之外,80年代以后女侠这一形象的创作突破甚少,这也是创作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出现的困境。

(二)女侠形象本身可以带给人力量

在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的民国时期,女侠是无助民众的精神安慰。如果说女侠片是一个“精神避难所”的话,那么女侠就是这其中的“精神安慰剂”。在危机之中,人们更倾向于希冀让平时不占据正统地位的人群带来改变,于是,女性便成了绝好的对象。危难之际,女性英雄将代替男英雄,实现救危扶难的目的。而女性本身具有的母性、善良、怜悯弱小等特质,也极其适合与传统的救助弱小、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相结合。因此,在危机加深的社会背景中,女侠会像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样,让好人最终得到解救。女侠片所提供的是一种精神的“避难所”,在这个“避难所”里,正义会得到匡扶,邪恶最终会被打败。与男性作为主角的“避难所”相对比,女侠所在的“避难所”更加令人亲近,而女性可以是女侠的设定,更是给予了民众一种心理暗示,暗示民众本弱的群体也可以强势,也可以大杀四方,惩奸除恶。这给予了处于民族衰亡危机中的民众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即看似弱者的群体并不一定永远是弱者。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女侠在民国时期具有了“闯入者”和“民族图存者”的形象,这正是民众寄托在女侠身上的希望的体现。而到了现代,失去民族危机这个大前提后,和平时期的女侠形象就失去了过去那种急迫的精神寄托的意义,于是男权重回中心,女性为主角的武侠片也越来越少,女侠的形象更多的是作为影片中的配角而存在。

(三)与女性群体的意识演进有关

民国时期,随着自由、平等这些近代思想的传入,整个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都进入了一个激烈变动的阶段,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冲击和交融是这一阶段文化的典型特点。在这一阶段中,女性开始摆脱原来封建社会的从属地位,部分城市女性得以接受学校教育,女性意识也在这一过程中开始崛起。同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类似,女性开始成为主角,成为新文化和新思想的传播者。在这一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教育的女学生的形象,她们多为归国的留学生,归国后致力于破除封建、教育女子等事业。因此可以想见,电影的这股女侠创作潮流与之也有联系,女侠因之成了电影中这股新势力的代表,成了当时的性别构建者。到了现代,女侠所具有的性别构建者的形象是贯穿始终的,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现代女性追求平等权利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思想独立的女侠形象会受到欢迎,而失去独立意识、活着完全为了爱情的女侠形象被大家厭弃的原因。这也正体现了现代女性对于银幕人物中自身群体形象的要求,现代女性更愿意为个体独立的女侠叫好,并为之买单。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国电影中的女侠形象呈现出了多元的面貌,但其塑造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传统电影中的女侠形象大体是符合旧传统的,这些女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与传统的对抗,但其性格总体上还是旧传统对女性要求的展现。虽然魔女化女侠的出现在原本的旧话语体系下对道德要求进行了逆反,但这种逆反也仅是一定程度上的。与西方的女侠类电影相比,如《神奇女侠》《惊奇队长》等片中的外国女侠形象,中国电影的女侠是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交融碰撞的产物,她们身上体现了很多的传统话语要求。因此,中国电影女侠的归宿依然是爱情与家庭,甚至有很多女侠的生活重心就是爱情与家庭,这与外国女侠对待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点缀”的塑造还是有差距的。如何在意识到自身局限的前提下,突破藩篱和窠臼,对女侠形象进行新的开发和创新,创作出更具突破性、代表性的女侠形象,是中国电影界继续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40.

[2]王亚珂.女侠片:一次亚类型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33.

[3]龙静怡. 21世纪中国武侠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湖南大学,2018:36.

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公元1世纪,古罗马学者普理琉斯的著作《自然史》中,记载着一则有意思的故事:科林斯的陶器匠底布塔得斯有一个女儿,她爱上了一位青年,朝思暮想。后来,这位青年要远行,于是,她在灯下把他的形象画了出米,以便留为纪念。她父亲又把这个画像移到一个陶瓶坯上,烧成了陶器。据说,这就是画艺的开始。自然,我们没有必要去推敲一则传说的可靠性,作为一个古老而优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的还是它本身告诉人们的道理:艺术与女性有着不解之缘!至少,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由女性创造,艺术在爱中诞生!

在我们民族的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也不少见。阿哥阿妹唱完情歌难舍难分,姑娘塞给小伙子一个绣花的荷包。姑娘想念心上的情郎时,剪一对鸳鸯贴在窗上……尽管不像那位科林斯少女一样是直接描摹情人形象,但道理还是一样的——这绣花荷包、这花窗剪纸,都是伴随着爱的心音从女性的手中诞生。

不过,如果凭此而断言只有女性才能创造艺术,那么未免太片面了。大约与《自然史》记载的时间相差不远,我们中国也有一则类似的故事。战国时候的齐国,有一位优秀的画家名叫敬君,他奉命为齐王的“九重台”作画,画了很长时间,不能回家。敬君非常想念自己的妻子,于是画了一幅她的肖像,经常面对着,以慰藉自己……与那位陶器匠的女儿一样,这位男子汉也画出了自己心爱的人的形象。两个故事表明:艺术出于同一个源头,艺术由女性“开始”,虽然历史上的画家大多是男子汉。

让我们把视野放宽,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个整体。在大自然的信息中,艺术与女性是很相近的,在精神上是一种“异质同构”。艺术与女性一样,留给人间的是一种温馨、娴雅的追求。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淡到不同的艺术门类时。自然地就会用“姊妹”来比喻——艺术,在人们的心理定式中早已被视为女性了。一篇文章中谈到裸体艺术中的男性与女性时还说过:男性是刚强、女性是柔媚:男性是力量,女性是优美;男性是理智,女性是感情:男性是哲学,女性是诗……而艺术,从本质上说,正好也是柔媚的、优美的、感情的和诗的。人们喜欢艺术,犹如在追求那女性的温馨与娴雅——再火爆的艺术,输入心灵的都将是一片绿色的信息。

诚然,与那位被认为是始作俑者的陶器匠的女儿不一样,许多女性也许自身没有创造艺术的天赋与能力。更由于社会的缘由,即便是具有天赋与能力的女性也难以获得有如敬君一样的许多男性的成功。然而,我们依旧不能不看到女性与艺术的难解缘分——她们是创造者,只不过是间接地创造而已!当婴儿哇哇坠地之时起,他们首先得到的就是女性的哺乳、亲吻与爱抚。这是一种深沉博大的爱——母爱!也许,父爱培植的是英雄。而母爱养育的是艺术家。人类降临尘世时,那洁净的心田首先得到的便是女性的爱的滋润,这正是艺术孕育的一个最原本的基因。也正因为如此,艺术也总是那么深沉博大,滋养润泽,在人生的苦斗中,人们往往可以从她那里寻求慰籍、快乐与陶醉!

间接的创造,还体现在女性常常能启迪人们的艺术性灵。不少人日后选择艺术生涯,往往是由于儿时母亲讲的一则故事,或姐姐唱的一首歌。这里并不在乎故事或歌曲的具体内容,而最根本的是母亲、姐姐本身的作为女性的体贴与柔性,而那反反复复、絮絮叨叨的故事,那经年有月、久唱不厌的歌谣,也许不过是一片轻轻的翎羽。拨通了孩童冥顽混沌中的一点灵犀!

话再说回来。陶器匠的女儿也好,大画家做君也罢,他们能够面出自己的心上人,都是出于另一种爱,一种更狭隘的爱——男女之间的情爱。这种爱比那种普泛的女性的爱对于艺术来说关系要直接得多、具体得多。如果认识到文明史中大多数艺术家都是男性这个前提的话,那么女性对于艺术创造的意义自然就更显得突出了。如果认识到灵感是艺术作品诞生的关键的话,那么女性的美以及由此而激起的对女性的爱对灵感产生的意义就更不容忽视了。歌德说“我的任何一部微不足道的作品都只能在绝对的孤独中才能写出米。”正是那些他爱慕但又未能遂愿的女性使年轻的歌德变成了诗人,是她们成就了歌德的创造!岁月、毕加索等一代大师都有他们丰富而动人的岁曼故事,并且伴随这些故事,一件又一件的绝世佳作留存人间。

普理琉斯把画艺的“开始”认可为女性,也许那则故事真有其深藏的寓意。人类最恒久的追求莫过于爱了,而女性对爱尤为敏感:艺术灵感最本源的激发莫过于美了,而女性最易于激发人们的美感。无怪乎文学也好、艺术也罢,那么多爱的主题、那么多美的女性!另一方面,还不能不看到,成功的女性艺术家尽管不如男性数量多,然而历史上毕竟也出了不少女艺术家。她们既有艺术创造的天赋与才能,也获得了超凡出众的成就!不管从主体还是从客体的角度去观察,艺术确实应恢“开始”于女性。女性钟情艺术,艺术偏爱女性;女性孕育艺术,艺术完善女性;女性触发了艺术灵感,而艺术之创造更肯定了女性的价值:女性激起了艺术波澜,而波澜的回荡又带来了女性的艺术享受。的确,难解难分,又难以深究!也许,还是不深究更好,朦胧点、诗意点倒更容易切近其中真谛。不妨借用我国古代一首名词中的话:剪不断,理还乱!

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小觑。身为女人, 你可以干练、可以智慧、可以潇洒、甚至可以城府很深, 但是有一样特质绝对不能丢, 那就是温柔。温柔, 也是女人作为妻子、母亲所必需的一种基本品质和德行, 因为它自然而然地与关怀、仁爱、体贴、包容乃至温言软语相连。温柔自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能够将愤怒、仇恨、不安、憎恶在无形中融化。所有的喧嚣吵嚷、强词夺理, 都无法在温柔面前张牙舞爪。圆融的温柔其实是女人最有力的武器, 它既保有了女性的柔弱, 又捍卫了女性应有权力。

现在的很多家庭, 角色都有点错位, 就是在男女关系中, 有那么点“女尊男卑“的味道, 女人拿妇权镇压夫权, 于是整个关系呈现出阴盛阳衰的局面。这样的关系, 也许表面看起来经营的风生水起, 很平静、很美好, 但是, 实际上呢?两个人未必都会感到舒服, 因为凌驾于男人之上的女人大多已经失去其温柔的本性, 随着两人和谐关系必要元素的缺失, 必然导致爱与自由的缺失, 更难以谈得上和美了。当然, 女人在工作岗位中, 在职场上, 可以是女强人, 可以像男人一样在自己的一片领域呼风唤雨, 独当一面, 努力、拼搏、进取、靠本事。但是, 在生活中, 面对自己爱的人, 请做个小女人, 安静、从容、温柔、体贴, 接受男人的疼爱, 满足男人的那份保护欲, 让他们知道其实他们有多重要。这才是最智慧的女人, 可以很霸气, 亦可以小鸟依人、温柔以待, 我相信, 这样的女人是众多男士梦寐以求的, 也是众多女性同胞所羡慕与敬佩的。

我们的老祖宗很有智慧, 它们颇有见地的把女人比作了水。试想, 还有什么能比水来形容女人更恰当呢?女人为什么是水?因为它有水的温柔特性。水往低处流, 如同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作用, 她们甘于奉献, 甘于担负起照顾男人的责任, 才会使得男人无后顾之忧, 专心的发展自己的事业, 做自己的工作。水遇到障碍不会碰硬, 而是自动转弯, 女人也一样, 遇到男人大发雷霆的时候, 不去激怒、不去火上浇油, 只需安抚、只需慰藉, 只需撒撒娇足矣, 试问, 男人面对这样的女人, 还会继续发脾气吗?自然很快就消了气, 要知道, 女人的似水柔情可是克刚的法宝。

人们习惯给幽默感划归属性, 认为它只是男人的社交工具。美国曾经做过一项试验, 让10位男性和十位女性同时看相同的幽默剧, 然后用仪器检测他们大脑的活跃程度。结果发现, 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对幽默的反应几乎相同, 而且女性大脑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更为活跃。这个试验显示, 其实女性比男性更懂得幽默, 也更愿意表露出她们的惊喜。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具有幽默的潜质。所以, 作为女性, 请不要再封存自己的幽默因子, 把它适时地释放出来, 它会为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提倡女性的幽默感, 绝对不是要女性放弃性别差异, 以效仿男人带着粗俗和豪放的言行来逗趣。女人的幽默, 必定是建立在善意之上的, 是建立在适度自嘲基础上的, 它在表现女人机智敏捷的同时, 还能体现出女人的温柔情怀……作为女人, 你根本无须刻意去寻求幽默感, 更无须为此感到紧张焦虑, 其实你只要懂得领会他人的幽默, 并且适度回应就好。两个人之间, 一定要有人逗乐, 有人捧场, 这样相处才能保持愉悦有爱。不要害怕幽默会损坏优雅与矜持, 得体的幽默反而会增添个性魅力, 为形象加分, 比起那些不苟言笑的“冰山美人”, 幽默会令女性更加耐人寻味, 略胜一筹。

女人要独立, 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会选择独立。可是, 大多数女性独立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要是不幸被甩了, 被踢了也不怕, 因为有钱, 有事业。其实, 独立并不意味着就是要有钱, 独立也不是为了防止被抛弃而给自己留退路。独立是要活的有思想, 有行动力, 有主见, 有个人支配权, 换句话说, 就是要活出个人特色和人生意义, 以此证明, 自己, 没有白活。

那么, 女人的独立应该是怎么样的呢?首先应该是经济独立。有份工作可以做, 不但充实生活, 还可以养活自己, 或者说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然后是精神独立。不要过度依赖, 不要毫无主见。女人应该有自己的兴趣、追求和信仰, 把时间留一部分给自己的个人生活, 这样才会与时俱进。最后就是思想独立。不要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要有自己思想, 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其实挺有见地、有内涵, 遇到事情还会向你寻求帮助。这样的你, 不但被自己需要, 也被他人所需要, 被社会所需要。

米列曾说:越是善良的人, 越觉察不出别人的居心不良。

善良不是一门学问, 而是一种行为。

善良, 它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真正的善良并不单是一种形式, 更多的是一种内在;它不是在庙里多么虔诚, 而是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彰显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他的整个精神面貌都散发着温和的光芒。你为人善良, 即使很平凡, 也终将会得到的质朴和慷慨的帮助, 即使交往淡如水, 也不失“君子”风范。你的善良里不仅藏着运气, 更藏着“贵人”, 地球是圆的, 你所有的善良终将得到最温暖的回报, 当你陷入困境时, 也总会有人善良地对待你, 帮你度过“险境”。

善良使人美丽, 美好的品行帮你塑造美好的形象。你做过的事, 说过的话, 都会在你的内心点点滴滴积累起来, 慢慢地使你的周身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古人说“人之初, 性本善”, 便是对人善良的感悟。

摘要:温柔、幽默、独立、善良、专注、坦率, 每一种独特的个性里, 都是无惧无畏的真实、满满的正能量。职场女性本应如此, 无须高高在上, 却莫名的吸引无数目光。这, 就是职场女性所具有的独特个性魅力

关键词:职场,个性,魅力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 《社交礼仪》,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女人的漂亮写在脸上, 粉饰后令人眼前一亮, 可是围观后就又人群散去、瞬间忘却;女人的气质与修养由内而发, 未经修饰却能打动人心, 如同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当然, 我们也不能说“看脸将会过时”这类偏激的话, 因为人毕竟是视觉动物, 一个人有较好的外在条件, 难免会在初次见面时吸人眼球、引人注目。只不过, 在这个越来越注重综合素质的时代, 人们似乎对千篇一律的“锥子脸”或者那种精致到找不出一丝一毫瑕疵的完美妆容有了审美疲劳, 大众的品位已然被提升到关乎内涵的新高度。

在我接触的人群中,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 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早已从单纯的追求容貌美发展到如今注重整体气质的打造, 也就是说在保养“面子”的同时, 也在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比如言谈举止、人际交往等方面。这就说明, “气质”已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了。

气质, 其实是一种外在可观可感的, 但是它存在的前提必须是:修于内而形于外。也就是说, 气质大多取决于你的内在修养,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它属于内在美、精神美, 是与你的文化、知识、思想、道德、经历挂钩的, 最后又通过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为直观表现出来的。有人说, 气质不也要看穿着打扮吗?一个人穿着不得体恐怕很难与气质扯上关系吧?但是, 要知道, 外表光鲜亮丽的人不一定有内在;有内在的人, 她一定不会允许自己不修边幅, 以邋里邋遢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

气质亦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让我们与人的关系多了一份吸引力, 与事的关系多了一份说服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道和风格, 都有自己身材的优势与劣势, 都有自己内心想要通过服饰表达出来的信息。而之所以气质对很多人来讲遥不可及, 不是不具备, 而是没有坚持下去。所以, 我们是时候要好好补上这节课了。气质与您的相貌无关, 而是由您的心态决定。我在课堂上特别喜欢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那么, 你的态度同样也决定了你的美。但凡坚持好好学习、研究美并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的人, 在她们身上都能够或多或少的呈现出由内到外的韵味。这种韵味让人如痴如醉, 说不出哪里美, 可就是这么任性的有气质。为什么呢?因为她们永远知道自己的脸型适合什么样的发型, 自己的肤色适合什么样的发色与服装色, 化妆的时候应该如何突出五官中最美的部位, 并且懂得通过服饰使自己的身材扬长避短, 不同场合的禁忌、需求与礼节、肢体语言、形象礼仪等等她们通通都知晓……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悟出来的, 而是学出来的。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你的行为一定要符合你的气质。你所应允的事情, 一定要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的气质里, 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你的学识, 你的涵养, 你的一言一行, 你的穿衣打扮, 甚至你的笑点泪点, 都是你自己所特有的, 这也恰恰是你最吸引别人的地方。所以, 保有自己的专属气质也是极其重要的, 别人的气质只可欣赏不可模仿。如果你是泼辣狂野型, 就不要故作温柔;如果你是成熟稳重型, 就不要故作可爱;如果你是小鸟依人型, 就不要故作老成……你的一言一行和穿着打扮, 一定要与你的思想和个性相匹配。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下“修养”这件事, 修养, 也可以说是教养。女人的修养也是一种美, 那是一种空谷幽兰、蕙质兰心的美, 虽无光芒四射, 但却沁人心脾。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男人可以容忍不美丽, 但不能容忍无教养。无不说明:把外在美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内在美的今天, 没有修养似乎成了众人无法容忍的事情。也就是说, 无论男士、女士都已经比较注重素质修养方面的提升了。

在当今社会, 总有一种现象, 那就是每个人似乎对自己很宽容, 对他人很苛刻, 在要求别人注重素质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素质。其实素质的形成还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来源于个人平日里点点滴滴的习惯。比如, 平时我们有没有不闯红灯的习惯?我们有没有不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我们又有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车停在路边是否会妨碍到他人呢?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习惯, 虽然事情看似很小, 但是, 就是这些微小的细节可以把一个人的素质与品行暴露无遗, 细节决定一切, 细节方显教养。高素质和好习惯的养成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个世界并不缺乏有形的美, 但很多美是经不起考验的。比如:某个面容姣好的女性当街指指点点、随口谩骂;抑或某位花容月貌的女士犹如泼妇一般毫不讲理, 满口污言秽语。请问这是真正的美嘛?那挺多是个空壳罢了, 只适合看一看, 至多评头论足一番, 然后过目即忘。而真正的美大多不是源于外在, 而是从内散发出来的, 从对方的言谈举止、日常交往中看出其教养, 看出其素质, 这样的教养不是可以装出来的, 就算可以装一天, 两天, 那么装的了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吗?它是一种潜在的品质, 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光泽, 只会越发耀眼迷人。这样的素质, 看起来平淡无奇, 但尤为耐读且回味, 正如它所蕴含的智慧、德行和魅力是永远不会消逝的。

身为职场女性的你, 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 不管工作有多忙, 都请行动起来。不要畏惧艰辛, 不要害怕付出, 你只需相信, 你所有的付出, 你所做的有关充实内心、提高修养、提升气质的一切行为, 都不会被浪费, 不会被辜负, 总有一天它会潜移默化的在你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你身上发光发热。

摘要:人们都渴望自己成为气质女神, 可却总是将自身置于羡慕别人、欣赏别人的角度, 总是觉得气质离自己十分的遥远。我相信, 没有一位女性, 尤其是职场女性拒绝自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那个女神。其实, 我们不一定非要成为人人心母中的气质女神, 但至少为了能够遇见那个最美的自己, 为了能够让含辛茹苦的父母为自己感到自豪, 能够给孩子树立榜样, 做个值得让父母、孩子骄傲的美貌与气质兼备的现代女性。同时, 也为了在职场中给领导和同事以知书达理、阳光自信、积极向上的好印象。

关键词:职场,气质,修养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社交礼仪》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活的糊涂的人, 容易幸福;活的清醒的人, 容易烦恼”。清醒的人看万事万物都太清楚, 所以更容易较真, 也更执着于刨根问底, 水落石出, 知道结果后却又生气, 于是遍地是烦恼;而糊涂的人不喜欢刨根问底, 很多有可能存在的糟糕真相也就随之过去了, 所以她计较的少, 她在精神上便没有什么负担, 自然活得轻松的多。

人活在世上, 哪能事事如意?如果每件事都势必要弄明白, 岂不是要花费莫大的精力?而且更重要的是, 很多事情即便你弄明白了, 对你也不一定有利, 即使弄明白了, 也不能改变什么, 说不定还会给自己添堵。所以, 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或者无伤大雅的琐事上, 就得过且过好了。有时候我们在站台排队等车或者在超市排队购物结账, 是不是偶尔会遇到一两个人插队呢?这时候是要上去跟人理论吗?把插队的人拉出来接受群众的审判吗?这个, 大可不必。可是, 我们的女性同胞大多会在队伍里心怀怨念。她会因为对方的插队行为而义愤填膺, 在心里喋喋不休的暗骂, 甚至在情绪上变得焦躁不安, 总觉得心理不平衡, 越想越气, 凭什么我辛辛苦苦的排队, 你一下就插过来了?其实,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生气, 糊涂一点就好了。你可以这样想:这个人应该有什么事情吧?他插队也许情有可原;你也可以这样想:这个人也太没素质了, 我怎么能和如此没素质的人较劲呢?岂不是降低了我的档次;你还可以这样想:他抢的是大家的位置, 可别人似乎都无动于衷, 我又何必小气。当然, 最明智的是, 你尽可以直接忽略对方的插队行为, 因为你并没有要紧到必须争分夺秒去完成的事……这就是小事糊涂点, 为的是不给自己无端添堵。

身为女性, 似乎都有一个通病, 就是喜欢在两性关系上较真。所谓”眼里容不得沙子“, 这是女人在对待男女关系时的真实态度。一些原本在待人接物上很大度的女人, 一旦遇到男女问题, 还是会小心眼, 形象一点就是说, 喜欢捕风捉影。不管是衣服上若有若无的香水味也好, 还是突然频繁的应酬晚归也好, 抑或一反常态的大献殷勤也罢, 都能勾起女人的无限联想, 由此要么表面装疯卖傻, 实则暗地里偷看、跟踪;要么阴阳怪气, 明嘲暗讽;要么大发雷霆, 从此事事针对, 处处为难, 搞得家里鸡犬不宁;要么就在心里各种想象、猜忌、生气、魂不守舍, 夜不能寐, 把工作、生活、朋友统统抛于脑后……其实, 如果事情没有到一目了然的地步, 大可以忽略它, 如果你信任对方, 那么就选择一如既往的相信, 因为相信对方就是相信你自己, 他是你选的;如果对方本身就不值得信任, 那么, 你再纠结, 生气, 烦恼又有什么用呢?因为你无法改变他, 而且谁让你一开始就选择了自己不信任的人呢?根源不还是在你那里吗?如果真的失去, 也有失去的理由和好处。我始终相信, 凡事自会有结果, 如果你无法改变, 就不要做无谓的事, 静等结果就好, 中间的各种伤神都是自伤。糊涂一点, 心便不会再累。

女性, 尤其是职场女性, 有时候犯点傻吃点亏没什么的, 所谓的糊涂, 不是愚蠢, 不是笨拙, 而是一种气度, 一种胸怀, 比起那些自作聪明又总是折磨自己的女人, 糊涂的女人难道不是活得更洒脱、更快乐吗?

有一句话叫做:一个人越炫耀什么, 就证明她越缺少什么。真正有气质的职场女性, 从不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她不会告诉别人她读过多少书, 去过多少地方, 有多少件衣服, 买过哪些奢侈品, 因为, 她从来就没有自卑感, 不需要拿这些去增加自己的底气。气质女性永远不会去刻意证明什么, 因为她的一言一行就能透露出她的风雅与品位。

我曾经心血来潮问过许多男性朋友最讨厌什么样的女人?他想也不想地回答我说:这世上有两种女人最可怕, 一种是话多的, 爱八卦的女人;还有一种就是爱炫耀和显摆的女人。

不可否认, 言行高调的人, 有时候是为了刷存在感, 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特别是女人, 都有点虚荣心,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或羡慕自己的幸福, 并以此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殊不知, 站得越高, 摔的越惨, 越容易暴露, 也更容易成为他人谈论的对象。人无完人, 身为凡人都会有无伤大雅的小毛病, 本来别人也不会拿你当谈论的话题, 可谁让你整天自己如此的张扬, 要站在风口浪尖呢?枪打出头鸟, 这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别人谈论的话题, 特别是身处职场, 原本竞争就很激烈, 压力就很大, 总是有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在做本职工作的同时, 希望别人可以制造一些负面话题以此赢得和稳固自己的地位, 所以, 身为职场女性, 一定要懂得慎言、低调……当下的明星效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那些平日里爱出点小风头, 争着上新闻首页的, 一旦生活中有点风吹草动, 特别是负面消息, 都会被媒体和大众添油加醋、各种歪曲夸大炒作的沸沸扬扬, 这时候想要回归宁静、息事宁人恐怕也很难了吧。所以, 做人能低调就低调点, 你拥有什么, 即使不说, 你的始终都是你的;你说了, 也就还是那点儿, 不会多出来一丝一毫。现在这个社会的现实其实就是, 别人不一定乐于知道你拥有的种种, 反倒觉得你这个人太作, 太爱显摆, 不适合深交。低调才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它可以避免你到处树敌, 也能够使你在生活突起波澜而不愿为人所知时保护自己。

那么, 究竟低调的女人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个人认为就是凡事不要太刻意的去展示、去外露,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如果你富有, 那就好好享用这份富有, 不必告诉别人, 除非你有意为他人分得一杯羹;如果你有能力, 那么就默默的把事做好, 不必锋芒毕露, 更无须邀功, 别人看出来的往往比从你嘴巴里说出来的更具说服力;如果你漂亮, 无须去炫耀你的脸蛋和身材, 因为这是大家都能够看出来的, 根本没必要多言。有一句广告词叫做:低调的奢华。值得每一位女性朋友去好好品位。

摘要:洞悉一切却虚怀若谷, 心有所像却从不强求, 圆融的背后是委婉的坦率, 糊涂的背后是修心的智慧。职场女性应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为自己的事业、生活助力。

关键词:职场,处事,修养,智慧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 《社交礼仪》,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

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陈逸飞强调作品中色彩关系的变化, 大量使用纯黑色作为画面的背景, 采用了一种接近戏剧舞台中聚光灯的效果, 让刻画对象的脸部有一种“打光”的视觉感, 以此突出人物的面部特征。使整个画面明暗对比强烈, 但又极富参差的感觉。作品《忆浔阳》中手持折扇的蓝衣女子怡然自得的坐于画面的正中间, 背景的深色衬出她白皙光洁的肌肤, 同时把她身着宝蓝色的衣裙衬得格外亮堂。人物亮部融入又浮显在背景的黑色中, 越显沉静。没有浓妆艳抹也无华丽的头饰。她两手交叉, 右手拿扇置于胸前。精湛的笔法以及恰到好处的脸部刻画, 使得观者视线不由注意到画中女子眉目中隐约的愁思, 不禁被带走了神绪。深深背景中亮色的温柔闪耀, 像是一道柔光轻抚在女子的脸上, 从她极具东方特色的面容之中印衬出中国传统女性的婉约之美。她身穿蓝色旗袍姿态从容坐于画中, 脚尖微踮, 轻摇折扇, 流露出民国女子的知性之美。从中感受到画面中饱含的时代与文化韵味。

陈逸飞作品中色彩关系的变化, 除了背景与脸部光线的运用, 还体现在人物衣服颜色的对比上。作品中通常是采用红与绿、黄与蓝这样对比强烈的颜色已达到衣服色泽明亮的感觉。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富有活力。作品《蓝衣仕女》中, 刻画的是一个半敷于地毯上的执扇妇女。画面背景还是惯用的黑色以凸显出画中之人。女子的身着明度偏高的宝蓝色旗袍与袖口的明黄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 使得平静的画面添加了一份生趣。这种浓重的蓝色配合上女子低头凝视的动态和略显忧郁的深情, 又使画面产生凄美落寞的味道。《如梦似水》中身着碧绿色旗袍的妇女躺与画面上方, 手枕于头下, 眼神微张。在他一旁, 画面的下方侧躺着另一位身着橘黄衣裙的少妇, 闭着眼睛像是在享受这片刻的安逸。整幅画以蓝色花纹的地毯为背景, 描述两位少妇闲逸的傍午时光。橘红与绿衣的搭配让整个画面看起来赏心悦目, 也凸显出了绿衣妇女的端庄以及红衣少妇略显俏皮的人物个性。精巧的裙摆, 运用的是玫红、枣红的灿烂底色, 密密麻麻的打着褶皱, 折叠住画中两位女子的爱恨情仇。

动态是一幅作品中凸显人物精神面貌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动态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从其中我们能清楚的感知到对象的喜怒哀乐, 好的动态描绘能够勾起观者的观赏兴趣, 使之产生共鸣。在陈逸飞的绘画中尤其注意人物动态的刻画。他作品中的人物肢体动态大多是由他精心设计的, 利用动态展现人物当下的思想, 以此达到传神写照的目的。创作于1991年的《浔阳遗韵》这幅画中, 三个穿着晚晴旗袍服饰的女子吹箫拔琴, 坐于深色背景的画中。拔琴女子只一个侧面, 面貌美丽, 挺直的背部和淡漠的神情让她看起来略觉高冷。吹箫女子不见容颜, 却也能从其手势与姿态中也能感受她的柔美典雅。画面中的蓝衣女子是整幅画中唯一一个露出全脸的人, 她坐像端正, 双脚并拢, 两手抚扇, 小指微微翘起, 让我们感受到她窈窕淑女般高贵婉约的气质。她的目光轻落在吹箫女子身上, 神情温柔, 像是听着萧琴合奏回忆起了往昔的美好, 轻叹着岁月的无常。画中的人物无不流露出中国女性秀外慧中的优雅气质, 仿佛女子手中琴萧的天籁之音已经由画布传到了观者的耳中, 久久不能散去。作品《海棠依旧》刻画的是一幅少女待字闺中的画面。画名取作海棠, 画中实际却没有海棠花的身影。海棠被称为“百花之尊”“画中神仙”, 同时也被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的象征。作者其实是把画中女子比作是海棠花一般娇艳动人的形象。她身子微微倾斜, 向外张望, 表现了女子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对生活满怀的希望。

面部神态也是人物动态中尤为重要的一点, 陈逸飞注重于描绘女子眉眼间的那一缕情绪, 着重刻画人物本身的面貌特征和内在神韵, 或是泰然自若或是愁眉不展, 都通过眉眼间的刻画达到传神、写真的效果。陈逸飞于1991年创作的作品《罂粟花》中, 女子穿着清末艳丽而独特民族服装, 手抚着头席地而坐, 左手拿扇置于脸下。画中女子正皱着眉头, 好像有什么不解之惑, 眉宇间透露着忧愁与担忧。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 女子优雅动人的造型和忧虑哀怨的神情, 以及精致的服饰, 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忧思重重的少妇形象。利用神情动态的描绘把写实油画的细腻演绎到完美的境地, 彰显出陈逸飞先生高超的创作实力。《望》是陈逸飞作品出少有的直视观者眼睛的作品, 身着浅蓝衣服的少女用手支撑着身体坐在地上, 画面整体效果是以俯视的角度观赏的。画中的女子就好像坐在观者的脚边, 她抬着头, 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瓜子脸。她微微皱着眉毛, 睁大眼睛, 以一种希望被宠爱被关注, 温顺又带有几分哀怨的目光凝视着观众。这种面部表情的细致刻画使得画面散发出柔和的火焰, 充溢这一种温馨的把玩的情调, 笼罩着一层薄薄轻纱般恰到好处的神秘感。

陈逸飞还善于利用具有中国元素的道具, 使得画面看起来更有传统、古朴的味道。扇子、鸟笼、琵琶、等等这些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物品在他的仕女画中都有涉及到。其中《海上旧梦》就是描绘的一位穿着浅紫色旗袍的女子, 手提鸟笼, 把玩笼中鸟的情景。女子的神情安逸舒适, 举手投足间, 透露出的便是沾尽了红尘的华贵色彩。通过这些道具的运用展现了当时贵族妇人们的闲情逸致。

上一篇:旅游营销模式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结构抗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