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与法律论文范文

2023-03-19

女性与法律论文范文第1篇

2、恩格斯婚姻家庭思想研究综述

3、浅析马克思主义婚姻观之于我国妇女解放的指导意义

4、林真理子《禁果》的女性社会性别解读

5、拜堂的“婚姻”不算数

6、高校女性辅导员性别角色冲突研究

7、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

8、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体性意识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9、女性家庭经济贡献对婚姻冲突的影响

10、表演\"传统\"和展现“开放\" 北京跨国恋情中的女性经验

11、浅析《唐顿庄园》中西波尔的女性形象

12、社会和谐必然促进性别公正与和谐

13、试论魏晋时期的女性地位及夫妻关系

14、母爱轮回:重构人类精神与自然生态关怀伦理

15、丁玲小说女性话语的现代建构

16、新世纪以来中国异类女性故事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17、传统女性意识与现代女性意识的冲突

18、浅析中越边境跨国婚姻

19、《觉醒》中艾德娜觉而未醒原因分析

20、乡村女性的媒介使用与自我赋权

21、从《爱玛》解析简?奥斯汀的婚姻家庭观

22、复仇叙事下的女性英雄主义

23、六六婚姻家庭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4、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价值阐释与制度修为

25、贫困农村女性家庭决策权影响的文献综述

26、“国母教育”下的叛徒

27、论女性主义婚姻观的发展历程

28、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社会融合及影响因素研究

29、鸟瞰式的审视 全方位的评说

30、从伦理的视角看婚姻家庭法

31、试论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

32、社会文化嬗变对中国婚姻家庭的影响探析

33、社会排斥视角下跨国婚姻家庭儿童基础教育缺失问题研究

34、从《简·爱》中的女性主义家庭观说开去

35、一家牵两岸 两岸一家亲

36、试论《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37、中国女性身份认同的历史与现实

38、郴州市农村青壮年婚姻状况调研报告

39、关于提升农村女性婚姻移民社会适应状况的对策

40、女性与革命:被遮蔽的视角与话语

41、《婚姻法解释(三)》中有关房产规定的争点问题探讨

42、高校女性科研生涯关键期变化的探讨及对策

43、丁玲小说的文化冲突与反思

44、恩格斯的女性解放及其时代意义

45、营造幸福婚姻的文化路径

46、三孩政策对女性权利的影响研究

47、浅议高校《女性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

48、个人经济条件对婚姻状态的影响

49、刍议婚姻家庭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

女性与法律论文范文第2篇

女性在社会历史中的演进过程,从神话传说中的补天女娲,到氏族社会曾经是“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时代,到封建社会的 “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到近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到当代女性领导在社会各领显示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妇女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上下波动起伏,经历着历史风雨的洗礼和考验。当历史的黄页一页页翻过,经过世界无数女性的争取与奋斗,今天,当代女性正处在一个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

1960年,当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在斯里兰卡登上亚洲国家女首脑权力宝座开始,世界政坛女性群体迅速崛起,先后涌现出20多位叱咤风云的女首脑,并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领导风格。从这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出现在政坛中,她们也在自己的执政生涯中,运用女性独有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女性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绝大多数国家的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代女性无论是参与企业管理还是国家行政管理,都是从基层的管理人员逐渐做到企业或是政府的决策层直到国家元首,从后台到前台,从基层到高层,从企业管理层到企业决策层,从政府的执行层到国家元首。

女性与法律论文范文第3篇

女性在社会历史中的演进过程,从神话传说中的补天女娲,到氏族社会曾经是“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时代,到封建社会的 “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到近代的妇女解放运动,到当代女性领导在社会各领显示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妇女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上下波动起伏,经历着历史风雨的洗礼和考验。当历史的黄页一页页翻过,经过世界无数女性的争取与奋斗,今天,当代女性正处在一个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

1960年,当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在斯里兰卡登上亚洲国家女首脑权力宝座开始,世界政坛女性群体迅速崛起,先后涌现出20多位叱咤风云的女首脑,并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领导风格。从这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出现在政坛中,她们也在自己的执政生涯中,运用女性独有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女性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绝大多数国家的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代女性无论是参与企业管理还是国家行政管理,都是从基层的管理人员逐渐做到企业或是政府的决策层直到国家元首,从后台到前台,从基层到高层,从企业管理层到企业决策层,从政府的执行层到国家元首。

女性与法律论文范文第4篇

口红, 不仅仅是一个用来装饰人类的商品, 更是一种刺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工具。口红带给女性的自信和尊严满足了女性心理生理多重的需要。现今,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与收入的提高, 女性心理的自我自主意识也逐渐增强。同时, 她们的审美和对美丽的追求也在提升。女性越来越得到时代的关注。于是也吸引着广大市场与设计师就把目光聚焦到这片具有无限潜力的群体。相较于其他群体, 女性会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 为了提升自己的整体气质形象, 会选择不同的口红来点缀自己。目前多数知名化妆品品牌都有自己独立的口红颜色系统, 每一系列的口红配方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看似相同的红色, 也是有不同型号的配方。当你走进化妆品商店, 面对每个柜台前成排成排的口红, 就会第一时间被系统的系列色号所吸引。因此, 口红的色彩设计是口红设计总体的重要部分。不同颜色的口红都传递着不同的个性信息。它以其独特的视觉色彩语言向消费者传递着不同的性格符号。在口红色彩设计的发展史中, 正是因为不断的改良, 让口红不仅具有了各自鲜明的特点, 还提高了储存、运输等的附加值。目前的口红市场基本是以女性为主, 因此在设计时充分的了解女性的心理生理特点, 对于接下来的口红色彩设计与营销有着重要意义。

二、口红发展的现状

纵观当下社会, 愿意在小物件上花钱的人群逐渐增多, 在经济学上称作”口红效应”。它指的是每当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买大件贵重商品比如房子、车子时, 口红这类小而廉价的商品的销量反而会升高的有趣现象。无论何时, 人们对消费的欲望是不会减弱的, 因此购买一些小商品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 有一定的安慰作用, 尤其是当色彩丰富的口红接触嘴唇的使脸部气色提升那一刻, 能使整个人充满自信与活力。

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例如, 白色系:纯净、素雅, 比较适合性情急躁的人群, 起到舒缓的作用;黄色系:给人安定、温暖、轻快, 温馨的感觉;红色系:令人意气风发, 充满生机的颜色, 给人振奋精神之感;粉红色系:安静, 浪漫, 能一直愤怒使脑部清醒;绿色系:给人健康、自然的感觉, 有助于舒缓紧绷的神经, 稳定心率;蓝色系:恬静、清凉, 有修养身心净化心灵的作用;咖啡色系:坚定、含蓄, 能让人心理趋于平衡。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选择不同的颜色来展现个性调节情绪。

三、女性消费心理与审美认知

1、女性消费者的心理

1) 追求美丽。爱美之心这在女性消费者身上表现的比较充分。在购买化妆品的过程中, 对能够美化自身、装饰性强、款式新颖的产品会比较钟爱。对美的东西或者是能把她们变美的东西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兴奋, 刺激她们的购买情绪, 产生某种占有的欲望, 这为购买行为奠定基础。2) 想象力丰富。女性消费者在购买口红时会进行商品进行自我比拟。想经常通过会受朋友的推荐与评价、广告上的使用效果来比照等方法, 来想象自己使用后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自己本身就满意的商品, 购买欲望就更加强烈, 甚至在脑中会夸大其使用效果。3) 好胜心理。能够生活的比别人更好更舒适是人人都追求的。所以, 除了要满足自己更美、更时髦之外, 还要追求高档次、高质量、高价格。来显示其自己的生活条件优渥、地位高人一等。

2、女性对于唇部化妆的审美认知

唇装通常称之为面部妆容的点睛之笔。因此, 要使整体面部妆容协调对口红色彩的合理选择可以说非常重要的。唇妆的色调, 须根据肤色及着装来选择。穿着浅色的服装时应涂淡色调的口红比如粉红或玫瑰红等等;若服装较为深色时, 或者是肤色较为暗沉是则涂朱红色等深色的口红唇膏为佳, 能拉开对比度。一般而言, 大红, 砖红或者咖啡色并不太适合年轻女性, 这些颜色会给人一种成熟的或者浮夸的印象。还可以根据天色及季节的变化做口红颜色的改变。妙龄女子的日妆口红最好能选择比较日常的轻松活泼的颜色, 能体现出年轻人的青春气息。年龄、职业、场合诸方面对于口红的选择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选择古铜色的口红用于日常妆就不是很合适。因为东方人肤色偏黄, 使用古铜色色难免会使肤色更为暗沉。中老年女士嘴唇容易干燥, 颜色不够红润。选择不太明艳的偏暖色系的口红为好。口唇轮廓线则应使用比口红略深一点的同色为宜。女性在化妆前, 先考虑好自己的肤色基调再选择合适的口红作为调节。皮肤白皙的人群大多选择玫瑰红、粉红等浅色系的颜色;皮肤偏黄或者较为暗沉的人适合选择橙红等暖橘色系的口红。口红颜色淡则会显得嘴较大, 下唇厚的人可选用颜色稍深些的口红, 若想要造成噘嘴状, 可以在上唇部位用较深色的口红。对于女性而言, 在化妆时涂上口红和没涂口红的效果变化是很明显的。

四、对当下口红色彩设计的思考与营销

1、影响口红色彩设计的因素

1) 年龄因素

伴随着年龄的增加, 女性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 她们对颜色所产生感知也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加上阅历的增长, 大脑的兴奋点就会被其他刺激所占有, 对色彩的感觉就相应的不会放在最先关注的位置, 有别于儿童, 孩童时期关注的颜色对大脑的刺激占大比例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设计儿童玩具或用品使需要鲜艳的颜色, 才能吸引孩童。因此, 口红颜色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女性的年龄阶段, 根据不同的年龄层的消费心理进行客观的设计。

2) 品牌创新因素

摩登时尚有个性的现代女性都有的共同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现代的女性, 非常注重美容。认为美丽的容颜也是自身珍贵财富的一部分, 拥有美丽的容颜更有助于提升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口红就是个能够让女人更漂亮, 更自信的神奇工具, 这就产生巨大的消费市场。许多大品牌的不断有新系列口红开发出来对于普通口红设计市场可以起到新产品的促进研发作用, 既然要都买质量和价格都差不多相同的口红产品时, 情感细腻想象力丰富的女性自然是更想买颜色更独特的那一款, 来大大的满足她们丰富的想象世界。所谓口红设计, 就是影响消费者使用口红所产生的一种创新过程。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不同的, 不同个性、不同的信仰的女性喜欢的色彩也是不同的, 因此, 就要充分的融入更多的客观因素进行考虑, 创新出更受众的口红产品。

3) 功能需求

女性消费者在购买口红时, 对口红自身的功能和效果也是很看重的。消费者的选用不同的口红是想用不同的色彩功能来解决的脸部问题。

2、口红的营销策略

1) 利用色彩带给女性美的心理体验, 满足女性爱美的愿望

女性消费者的爱美之心是尤为突出的。对青年女性的口红, 色调应充分体现出年轻人的活力与健康。如圣罗兰品牌出Rouge Volupt, Rouge Volupt Shine, Volupt Sheer Candy, ROUGE Volupt Perle, 这四个系列口红鲜艳自然, 充满生命活力, 易受年轻女性们的喜爱。

2) 要根据消费阶层的定位考虑进行色彩设计

定位群体不同, 口红的售价差别就会很大。中高档口红的消费者人群主要为经济条件良好且文化素质良好的女性, 正是因为她们好胜心与虚荣心比一般人要强一些, 她们需要通过色彩显示其商品的高贵, 来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

3) 通过口红的包装设计, 来衬托产品的个性与价值

不同的包装也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 既可以设计的可爱、清新, 也可以设计的时尚、知性。同时配合口红口红膏体的色彩设计, 给女性消费者带来总体的美的感觉, 从而带给她们有关美丽的丰富联想。当然, 除了口红包装之外, 最重要的还是口红本身的品质。因此, 口红的生产商们一定要”秀色可餐”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口红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五、结束语

对于口红的色彩设计而言, 色彩创新是口红设计的重要一方面。任何艺术产品追求的都是一个”新”字, 特别是在时代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 拥有独特个性的口红是广大消费者所乐于接受的事情。许多品牌的设计师对口红色彩设计都致力于新口红色彩的研究, 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卓识的眼光。不同的消费人群对颜色的要求和喜好也是不一样的, 使用不同的颜色会对消费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有个性的口红色彩自然会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不但要做到颜色美, 而且还要有自身的功效。女性朋友都希望拥有美丽的脸庞, 于是买几支口红来追求美丽和自信的感觉。因此, 口红永远会是化妆品中的主角。

摘要:女性是口红消费市场的主要生力军, 她们有着突出的求美心理、细腻的感情世界、较强的自我意识与天生好攀比炫耀的心理特点。女性的心理活动通常是复杂而多变的, 因此可以根据她们的消费心理特点, 并对现有的口红种类及市场进行分析, 在口红的色彩设计中充分利用色彩联想的规律, 迎合女性对美的追求、好胜心与虚荣心, 从而促使口红消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女性,色彩,设计,营销

参考文献

[1] 《消费者心理学》, 罗子明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 《消费心理学》, 耿黎辉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女性与法律论文范文第5篇

2、海明威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意识分析

3、试论《四世同堂》中女性形象

4、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

5、《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6、论金庸小说的反派人物塑造艺术

7、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及昌盛探究

8、“儿童”作为一种文学方法

9、她们自己的“百纳被”

10、爱尔兰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转变

11、东方主义视角下的韩国女性形象建构

12、论赵树理小说的女性美

13、当代六十七位新锐女作家的女性写作观调查

14、中国“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中的韩国形象

15、《檀香刑》中孙眉娘形象解读

16、论当代文学女性形象的文化身份嬗变

17、女性主义视域下西方经典童话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18、《小团圆》中的女性群像分析

19、从祥林嫂与阿长看鲁迅文学创作的视角选择和思想情感的表达

20、索尔·贝娄的中国想象

21、试论新感觉派三位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22、浅谈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及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23、《面纱》和《情人》中的“中国形象” 对比分析

24、堂吉诃德式的反抗—《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形象剖析

25、《夏洛蒂·勃朗特传》的主题思想新探

26、政治话语与个人情感的双重变奏

27、对端木蕻良小说人物形象的地域文化解读

28、女性主义视野下“平原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

29、新世纪(2000—2013)韩国小说中的中国形象解读

30、从隋含章和索尼娅看张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女性声音表达

31、论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32、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权意识觉醒

33、梅娘小说的创作心理探析

34、浅析男性作家笔下的不同类型女性形象

35、D.H.劳伦斯眼中的现代女性

36、关于陈忠实作品《四妹子》的女性独立意识的分析

37、多丽丝·莱辛科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38、论福克纳小说对经典印第安形象的突破

39、试论“五四”以来女性乡土叙事的衍变

40、解读王朔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41、浅析葛水平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42、沈从文与孙犁笔下女性之比较

43、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说中的女佣形象初探

44、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笔下的女性形象

45、浅谈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悲剧性

46、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女性形象阐释

47、论苏童红粉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48、索尼娅与隋含章的长女形象比较

49、王安忆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上一篇:法治与社会论文下一篇:道德和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