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监测范文

2023-09-22

自动化监测范文第1篇

“十二五”以来, 氨氮作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 日益受到关注,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也更多的安装在污染源及污水厂废水排放口。我国市场上的氨氮自动监测设备按照分析方法的不同, 主要可以分为氨气敏电极法和比色法[1]。目前, 在浙江省污水排放口安装的氨氮自动监测设备型号主要有WTW Trescon A111、广州仪文EST2004、美国哈希Amtax Compact, 以及杭州利奇Super Vision, 其中广州仪文EST2004 和美国哈希Amtax Compact氨氮自动监测设备均采用比色法, WTW Trescon A111 和杭州利奇Super Vision氨氮自动监测设备是采用氨气敏电极法。本文就目前浙江省安装量最多 ( 占全省安装量的80% 以上) 的WTW Trescon A111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的应用和比对监测情况进行探讨。

1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分析过程

氨气敏电极法是通过往样品中加入Na OH溶液, 调节样品的p H >12, 所有的铵离子都转换成气态的NH3, 此外, 加入络合剂如EDTA调节样品, 防止生成钙盐沉淀。游离态的氨气透过一层半透膜, 进入到离子电极的内部参与化学反应, 改变了电极内部电解液的p H值, p H值的变化量与NH3的浓度成线性相关, 由此可从测得的电位值, 确定样品中氨氮的含量[2]。

2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的技术特点

氨气敏电极法氨氮自动监测设备结构简单、运行较稳定、维护方便、试剂用量少且配置简单、同时测量范围较广, 可应对浓度大幅变动的废水。

3 氨氮因子比对监测的步骤

环境监测机构对氨氮自动监测设备每季度1 次进行监测比对, 包括质控样监测比对和实际水样监测比对两部分。质控样监测比对是氨氮自动监测设备分析两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一种是接近实际浓度, 另一种是超过排放标准浓度。质控样监测比对的相对误差不超过标准溶液浓度值的±10%。实际水样监测比对是氨氮自动监测设备与实验室国标方法对同一水样进行分析比对, 至少采集6 组样品监测数据, 以实验室国标方法检测值为标准值, 计算氨氮分析仪实际水样测量值的相对误差, 其中6 组至少有5 组相对误差不超过±15%[3]。

4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监测比对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个浙江省自动监测设备监测比对结果看,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的比对通过率是最低的, 经分析统计,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运维工作不到位, 导致分析仪数据偏差大

(1) 未能及时更换耗材或药剂氨氮自动监测设备的进样依赖于蠕动泵和软管, 如不能及时更换蠕动泵、软管等耗材, 很容易导致进样量不精确, 直接影响数据准确性。仪器的试剂都有有效期, 超出有效期试剂发生变质, 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还有个别运营商使用自配的药剂, 如药剂的纯度、浓度不符合要求, 也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2) 标准样品存在问题氨氮自动监测设备需定期用质控样进行校正、校验。如运营商出于成本考虑, 运营过程中使用自配的标准样品, 且缺少必要的标准样品质控手段, 那么如果校正所用的标准样品浓度出现偏差,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也会出现相对应的浓度偏差。

4.2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和实验室国标方法工作原理不同, 导致两者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工作原理为氨气敏电极法, 检出限为0.05mg/L。氨氮自动监测设备对于色度、SS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实验室采用的是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检出限为0.025mg/L。色度、SS对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有较强的干扰, 通常检测前需对色度或SS较高的水样进行混凝沉淀或蒸馏预处理。两者之间检测原理不同、检出限不同、水样适应性不同, 必定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4.3 比对过程中水样的采集和存储不规范, 可能导致实验室分析结果失真

企业 ( 尤其是工业企业) 排放的废水氨氮浓度会有一定的波动, 因此比对过程中, 必须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检测的水样和实验室分析的水样是同一个样品, 否则对比对结果会有不确定性的影响。

根据《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5-2009) 的要求:水样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内, 需尽快分析;如需保存, 应加硫酸使水样酸化至p H <2, 2℃~5℃下可保存7天。如监测比对中, 样品保存不规范或分析不及时, 很容易导致实验室分析数据失真。

4.4 低浓度情况下, 比对监测通过率极低

从氨氮自动监测设备和监测站的监督性监测结果来看, 多数污水处理厂和企业的氨氮实际排放浓度很低。一些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和部分企业的氨氮浓度甚至长期稳定在1.0mg/L以内。对于这些废水, 在实样比对监测过程中, 要想保证通过率难度很大。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 高量程、低检测值, 导致氨氮自动监测设备测量精确度下降为更好地监管企业, 防止在企业超标的时候, 不会出现仪器超量程无法正常显示数据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 自动监测设备器的量程要求设置为排放标准值的2 ~3 倍。也就是说氨氮自动监测仪器的量程通常设定为30 ~45mg/L ( 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 》一级B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浓度很低的废水, 氨氮实测值为仪器量程值的1% 左右, 不在氨氮自动监测设备最佳测量范围量程值的20% ~80% 区间范围内, 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 对于低浓度的水样, 实验室分析结果相对误差也比较大实验室分析检测过程中, 样品浓度越接近检出限, 数据的不确定性也就越高。参考《浙江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技术规定》里的要求, 0.02 ~0.2mg/L的氨氮样品室间比对误差要求控制在±25% 范围内, 0.2 ~1.0mg/L的氨氮样品室间比对误差要求控制在±20% 范围内。室间比对的误差随着样品浓度的降低, 也会随之加大。

(3) 现行的自动监测设备比对要求过高, 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根据《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 ( 试行) 》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0.8) 的相关要求, 氨氮自动监测数据和实验室数据在全浓度范围内, 相对误差要求控制在±15% 范围内。针对低浓度水样, 氨氮的自动监测设备的比对要求甚至高于或等于实验室室间比对的标准要求,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5 建议

(1) 加强运维质量控制, 确保自动监测仪器自身数据的可靠性一方面现场运维人员应按要求规范操作自动监测仪器, 及时更换耗品耗件和药剂, 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保证自动监测设备器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尽可能使用有证的标准物质进行自动监测设备校正、校验, 如使用自行配置的标准样品, 使用前必须经过实验室分析验证。

(2) 监测比对过程中, 保证采样的合理性、分析的规范性, 使实验室监测结果真实可靠建议监测比对采样人员严格控制采样过程, 保证所采集水样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尽可能采集到和自动监测仪器相同的水样。同时采集的样品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和保存, 确保分析的及时性, 避免样品变质。

(3) 针对低浓度实际水样的比对监测, 建议参照COD比对监测方式, 按浓度范围分成监测浓度梯段, 设定不同的比对标准。对于浓度小于2mg/L的氨氮水样, 建议直接使用接近实际水样浓度的标样代替实际水样进行比对考核。

(4) 目前我国大部分氨氮自动监测设备均有自动校正功能, 通过分析一次或两次标样, 在置信范围内即为合格[4]随着环保主管部门对监测数据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须进一步加强仪器质量控制, 建议采用标准加入法, 在样品分析中融入加标测试, 通过标准值的数据漂移情况确定实际样品测试的准确性。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虽已在我国环境监控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不可否认在应用和比对监测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相信随着仪器厂商的规范化生产、合理的仪器选型、功能的逐步增强、国家标准的出台、质量控制的加强[5], 氨氮自动监测设备将被更好地应用于污染源监测, 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服务。

摘要: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氨氮自动监测设备在污染源自动监控中的应用和比对监测情况, 针对比对监测过程中比对结果容易出现不合格的问题, 分析了原因, 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氨氮,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建议

参考文献

[1] 吴玉婷.氨氮水质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在废水污染源监测中的应用[D].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 2013.

[2] 武鸣, 范秋云.氨气敏电极法测量水中氨氮影响因素浅析[J].科技信息, 2012, (29) .

[3] 施占领.大渡口区氨氮在线比对监测现状及建议[J].综述, 2014, (20) .

[4] 李坤, 李战.浅析氨氮在线自动监测仪的应用情况与存在问题[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0, (34) .

自动化监测范文第2篇

【摘 要】21世纪以来,全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科技迅猛发展,由此出现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众多产业都利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相关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了对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现在的港口散货装卸设备也采用了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于码头货物运输效率提升和港口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基于此,论文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港口散货装卸设备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系统;散货装卸;港口

1 引言

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港口的散货装卸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自动化控制系统被普遍应用于我国的港口货物卸载事业中,我国的码头运输事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使港口有关产业的发展也迈向了一个新台阶。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技术,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持与维护。因此,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港口散货装卸工作。

2 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在港口散货装卸设备的必要性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目前应用于我国的很多行业,对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各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在工作中逐渐实现了以现代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为主的新型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该系统使港口散货装卸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使我国港口装卸事业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台阶。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智能化应用技术,其应用于港口散货装卸设备中,具有很多传统设备所不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其应用操作的简便性、智能化,信息处理的快速性和准确性都使其在散货装卸工作的应用中保持了较好的优势,提高了散货装卸的工作效率[1]。同时,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港口散货的装卸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运行效率,而且大大缩减了相关人力、物力,节约了相关成本,实现了港口货物装卸工作的全新面貌。

众所周知,对于很多港口来说,散货装卸的效率是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港口散货装卸设备是提高散货装卸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港口散货装卸自动化控制设备在水路运输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给散货装卸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体系,而传统的散货装卸工作主要依靠于人力和普通的装卸设施,在面对很多货物的装卸时,如煤炭、矿石等,往往会造成船舶装卸时间长,船期延误等不良后果[2]。另外,人工操作的散货装卸设备,其应用安全与工作效率完全依靠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熟练度,如果相关人员的专业操作不够熟练,那么就会造成货物卸载的延误,给相关的船只和企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2]。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促进港口散貨装卸工作的高效性,很多企业引进了自动化控制的装卸设备,这种设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智能辅助技术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综合功能性,为港口散货装卸作业的高效、快速、便捷流通提供了支撑力,同时也形成了一体化综合性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目前我国的港口散货自动化控制装卸设备主要有全自动散货装船机、全自动散货抓斗卸船机、全自动斗轮堆取料机等,同时,我国研究人员也正在对相关设备进行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实现更高水平的散货装卸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相信我国的港口事业会进入一个高水平发展的阶段[3]。

3 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港口散货装卸设备中的应用

3.1 港口散货卸船系统

港口散货卸船系统基本采用全自动抓斗卸船机,这种设备是利用激光来识别船舶所在的位置、船舱的位置、舱口的高度以及舱底的深度等,实现多个目标的自动监测和识别。港口散货卸船系统的工作流程:第一,使用目标位置扫描系统(TPS)对船舱进行扫描,辨识舱口的边缘,计算出舱口的位置和尺寸,然后将数据传回总指挥中心,将船舶数据与数据库中卸船任务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为要卸船的船只。第二,使用TPS对船舱内料堆进行扫描,获得堆形数据,将数据返回中央控制室分析后,确定具体的取料点。第三,中央控制室根据TPS传回的舱口数据和船舱內料堆形数据,控制大机移动和抓斗移动、起降等,利用抓斗卸船机实现自动化卸船工作。第四,为了降低船舱的损毁率,在自动抓斗卸船机工作到安全阈值时,停止自动卸船,改为人工卸船,对舱内进行彻底清仓作业。目前,从港口散货卸船的安全性考虑,我国很多港口采用全自动抓斗卸船机,需要专人操作,司机需要踩着脚踏板控制设备的运行,一旦司机松开了脚踏板,卸船设备会立即停止工作,这样保证了船舱免受破坏和人员的安全。港口散货的卸船流程实现自动化,提高了卸船的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加了港口码头的经济效益[4]。

3.2 散货装备自动化扫描和控制技术

在散货装卸操作中,实时监视作业料堆高度、堆型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精确计算之后可为港口后续操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在港口装卸操作中人们获取的数据信息有的是用肉眼观测的,有的则需应用机械设备进行测量。为了确保数据信息的测量和获取不过多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可以将料堆轮廓自动检测技术应用到港口散货装卸作业操作中,利用激光测距原理,在港口斗轮堆取料机中安排定位系统,完成对目标作业的检测。第一,抓斗卸船自动化扫描控制。在TPS的内部往往具备两个偏转镜,在偏转镜的作用下能够将发射的激光有效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激光会被激光接收器接收。之后通过精密性仪器的测量能够计算出发射光、反射光之间的时间差,进而精准计算出物体和激光器之间的距离。在偏转镜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连续扫描,了解目标物的三维位置数据信息[5]。第二,斗轮堆取自动化扫描控制。斗轮堆取自动化扫描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和卸船机操作一样,一般都需要借助TPS进行扫描操作。在扫描操作中,TPS会将数据信息发送到相应的取料机上,经过取料机的处理来获取更多数据信息。之后应用立体化表面还原算法获取整个料堆的形状、位置信息等,在综合利用各类数据的情况下向人们展示立体化堆料图形。

3.3 可编程逻辑控制在港口除尘方面的应用

对于输送煤炭资源的港口,在其间堆放的煤炭随风扬尘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这类环境问题的一般治理方式是应用高压喷枪定时洒水清理,一方面能够防止粉尘的飞扬,另一个方面在夏季的时候能够降低煤堆温度、减少煤炭自燃现象。可编程逻辑控制在港口除尘中的应用能够在确保除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洒水操作的及时控制,降低港口除尘工作强度。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分布式I/O结构的应用实现对整个上位机操作画面的控制和监督,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泵房内部水泵的工作状态、系统压力、水池状态等,为港口顺利生产和运行提供重要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港口区域大型机械自动化控制进行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港口区域工业发展成本费用,在港口发展的过程中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本文借助最新技术形式提出了一种港口区域大型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的抗干扰分析模型,为港口区域大型机械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结合当前港口区域大型机械自动化控制发展现状,提出RTG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装卸自动化等技术在港口大型机械电气自动化发展中的应用,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港口自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左玉石.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港口散货装卸设备上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5(5):34

【2】冯佳悦.港口散货全自动装卸设备的研究与开发[J].科學与财富,2015(5):84

【3】包起帆.港口散货全自动装卸设备研究与开发[J].中国机械工程,2016(08):67

【4】王朝瑞.基于组态化工控网络的散货装卸控制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16.

【5】张春意.关于散货港口自动化多系统架构研究[J].工程技术,2015(7):12.

自动化监测范文第3篇

摘要: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方法来保障监测数据更加准确和现实,更要做到将所测数据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从而保证监测的质量。首先要从认识上提高对于监测质量的重视程度,时刻把质量意识贯穿与监测工作的每个阶段。其次要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将工作流程不断科学化操作和管理。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方法;监测数据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人们享受着一系列工业带给人们的便捷,但环境污染却成为不可忽视的工业发展伴生物。目前,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已经亚于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人们一方面积极保护环境,清洁已经被污染的环境,同时加大了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本文综合介绍了环境监测的相关概念,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一些方法。

1 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对于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的执法工作,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法律的保护下,环境监测具有强制性。无论是评定污染性还是处理一切与污染有关的源头、事故等等,其工作都是代表法律的强制性活动。第二,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监测结果依法公正公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第三,环境监测拥有社会服务性,从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环境监测的发展历史虽然不算十分久远,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环境监测硬件水平相比过去来说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人类已经有能力对绝大部分污染环境的因素有效监管,这对于提高监测质量为至关重要。要加强环境管理,首先要从监测数据出发,其次才能进行管理方法的科学研究,进而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环境监测是人类预防污染,保护生存环境,进行持续经济建设的有效手段。

2 环境监测的发展史

20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全面展开,4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逐渐前进。进入到新的世纪以后,我国不断完善各级环境监测网络,其中上下级工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有效保障了监测工作的质量。在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我们的工作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统计质量控制时期。其工作方法是首先采集环境样本数据,送到相关的实验室来分析样本数据是否符合规定,这样的方法只能从实验室工作阶段才能进行质量控制,而不能从室外采样开始就进行质量控制。第二,质量控制。该方法从实验室和计量认证两方面进行创新,实验室方面把工作人员和管理工作当作考核准则,计量认证从硬件设备等方面开展考核。经过该方法的推动,环境监测工作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三,全面质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引入了先进的科学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不足之处

3.1 重视程度不够

在部分地方监测站中,工作人员往往将精力主要用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而没有提起对室外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从人员任用上来讲,环境监测站使用的是有相关证件的技能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化验分析仪器进行环境质量分析,在实验室内控制质量一般采取平行双样和加标回收等途径,从工作人员却经常把有代表性的检测信息遗忘,诸如选取监测目标、采样保存以及运输等等主要在室外进行的工作质量不能被有效管理起来。

3.2 室内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监测站配套工作条件不甚理想,用于监测的工作的房间十分有限,硬件设备也较为陈旧,甚至是用于基础工作的仪器都不能完整配备。基于这样的实验工作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也让人堪忧。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这些监测站主要是自行支付运行费用,而没有得到过多的资金援助,在日常工作上已经显得非常吃力。第二,监测站的上级单位环保局对于环境监测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上没有过多的支持。

3.3 制度建设落后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环境监测质量有了明确的内容、职责和管理程序等方面的制度规定。这样一来质量控制工作走上了正规化发展道路。各级监测站也颁发了将水质和大气监测质量控制指标、工作人员凭证上岗制度,在管理制度上逐渐完善了样品采集和保存、数据审核等工作流程,将制度化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但是,质量控制制度还远远没有达到完整的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制度建设。

3.4 数据监测的缺乏时效性和代表性

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我们从样品采集到实验室分析数据再得出明确的报告,一般所耗费的时间为三个星期。这样的结果對于环境质量评价往往缺乏时效性,地方上出现了污染情况,由于监测结果的滞后性而无法及时向政府和公众发布信息,环境污染可能加剧,耽误了治理的最佳时间,致使治理成本翻倍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实行一年四次的监测制度,每次监测时间持续两天左右,这样造成了数据缺乏代表性。

4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方法

4.1 提高认识

环境监测工作是人们进行保护环境工作的前体条件,为人们指明了环保工作的努力方向,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信息。环境监测数据越精确和客观就越能引导人们实行有效的环保措施。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已经出现了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环境监测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从上根本认识上提高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视程度,在工作上要塑造严谨认真的氛围,把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真真正正落到实处,把质量管理意识深入到环境监测工作的每一道工作程序上。环境监测站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污染程度较大的企业和工程项目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生产,排放物是否达到要求。尽管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监测站要把保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能出现因为求速度而轻质量的现象。监测的具体实施方案要按照国家以及行业的规定来制定,在保证监测信息完整的基础上还要争取获得代表性。

4.2 完善监督机制

环境监测的每项工作都包含质量控制,在监测站在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要依实际情况来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例如对于硬件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工作人员的培训等等。虽然质量控制工作加重了监测站的工作负担,但质量控制能够保证监测站的工作持续良好运转。所以,我们要做好质量控制的计划,完善监测

机制。

管理人员要以质量为工作根本原则,筹划过硬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管理措施都要真正落到实处,放权给质量管理员,给予一定的资源以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监督作用。监测环境对于公益事业贡献巨大,政府享有主导权,政府不把此项目放在重要位置就无法解决监测工作缺乏资金供给的问题,政府应当从财政预算拨出相应的款项投入到监测工作中。

4.3 加强人才培养

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监测对象的不断增多让环境监测对于工作人员的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监测对象成分不断增多,变化速率也越来越快,所以对于监测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监测能力是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养可以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具体来说,监测站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监测技能学习和新知识的学习,不断熟悉技术操作流程,加强管理质量,从工作源头上提高可靠性。努力从政府方面申请尽可能多的培养资金,为监测水平的提高做好物质保障。

4.4 加强现场监测

现场监测重要性不亚于实验室数据分析工作,但现场监测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在多个时间点采取多次样本采集的工作方法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此外,现场监测一定要先检查设备工作情况是否良好,监测过程中要保护好监测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格外重视,促进工作人员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基本知识,保障现场监测的质量。

4.5 建设标准实验室

实验室分析阶段是监测工作的重要阶段,必须以合格的硬件设备来保障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监测站必须向上级争取足够的资金来对本站的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例如改造原有旧的电路添加漏电保护装置,及时更新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必要时必须添置新的设备。在软件方面,注重监测站的网络连接正常和顺畅,要够买正版的办公软件,推进自动化办公有序开展,建立监测站特有的数据库,将历史数据及时保存,为以后的对比研究留下宝贵资料,保障数字化工作的顺畅进行。这样一来,标准化实验室投入正常运转,监测站工作能力可以更上一层楼。

5 结语

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逐渐完善起来,争取为人民生活环境的优化和经济建设的稳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明艺.促进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有效开展[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1).

[2] 杨献策.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策略之我见[J].商场

现代化,2010,(3).

[3] 李国媛.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探析[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4).

[4] 于晓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工作之我见[J].经营

管理者,2010,(17).

[5] 欧林.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J].经

营管理者,2010,(18).

作者简介:黄利香(1977—),女,广东清远人,供职于清远市清新区环境监测站。

自动化监测范文第4篇

1 水环境实时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原理

水环境实时监测自动化系统是利用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及存贮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上位远程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于一体, 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水域的水量水质变化情况, 并具有实时、连续、多参数采集的特点, 自动化程度高, 组网方便, 配置灵活等特点。克服了化验室采样点少、随机误差大、劳动强度高等缺陷, 从而为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监测数据。

2 我国水环境自动监测发展现状

1999年, 国家环保总局在长江、淮河、黄河、太湖、滇池等重要河、湖建立了10个国家水质自动站, 并逐步推动了全国性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目前国家级的水质自动站有几百个, 分布于全国各大跨省的河流及国际交界河湖, 各省市也逐步建立了本省的跨区跨界水质自动站, 以及城市重点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站。

根据2004年初的统计, 当时国家已经建设并运行了82个水质自动站, 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海河、淮河、黄河、长江、珠江、太湖、滇池、巢湖等水系的省界、国界、主要干流、支流、主要水利工程、饮用水源等敏感水域, 基本形成了国控地表水自动监测网络。与此同时, 各地也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 分别在市界、饮用水源和污染事故频发水体建设了省控或市控水质自动站, 国家与地方已建设并运行了130多个水质自动站。

目前, 各地均在开展水质自动站建设, 不少地方投入几千万元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太湖蓝藻爆发后, 国务院、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计划在太湖建设170个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和30个巡测站;建设蓝藻预警监测系统, 包括1个湖体综合观测站、8个浮标站、3个预警站和卫星遥感解译系统。

3 对我国水环境自动监测发展的思考

3.1 水环境自动监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过去, 该水质监测一直使用人工监测方法。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监测点取水化验分析, 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人为因素也有可能影响数据的真实性, 对水质情况难以做到及时、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 人工监测最多只能做到“报警”, 一旦“报警”就意味着污染情况已经发生, 污染结果不可逆转。因此, 水环境自动监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宜兴市为例, 为改变这种“被动”监测, 近两年该市共投入6600万元, 先后建成了2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 另有8座即将投入使用。目前, 该市已经形成了一个高标准、全天候、全覆盖的水环境自动监测网络, 成为全国拥有水质自动监测设备最多的县级市。这些自动监测站对该市交界河流、入湖河流、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进行全天候监测, 监测范围包括氨氮、高锰酸盐、总磷、总氮和总有机碳等重要水质标志。

这些监测站每4h进行一次自动分析测试, 完成后实时将数据信息通过数字信号以无线CDMA通讯方式上传至环境监控室, 工作人员通过科学的分析, 可有效监控该市饮用水和太湖入湖河流断面水质变化情况。一旦现场智能设备监测到河流中某种污染物正在逐渐增加, 而在历史数据库中也没有发现同时期内有类似情况发生时, 就可以直接发送预警信息, 提示相关人员进行详细排查, 对防止水污染事故, 确保群众安全饮水具有重大作用。

3.2 水环境自动监测的发展势头迅猛异常

近年来, 我国的水环境自动监测实现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飞跃。在数量方面,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1999年前只有两三个城市 (天津、上海、深圳) 建设, 现已日益普及, 成为全球最大、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质量方面, 随着自动化仪表的不断升级、智能化仪器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在的水质自动监测仪器质量较早期已有大幅提高。中国已成为国际水质监测仪器公司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和最激烈的角逐市场。

3.3 我国水环境自动监测发展新趋势——数字化水文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数字化水文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集成了先进的测流技术、水文气象实时监测技术、水量水质实时监测技术、数据采集技术、视频监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新技术, 以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为对象, 实现自动监测、控制、信息化管理及优化调度。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 具有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实时自动采集、传输、视频监视、数据管理、WEB查询、水文水资源资料预整编、远程维护等功能, 实现水文水水资源信息采集与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

HNS2000水环境自动监测子站主要由采水单元、预处理单元、辅助分析单元、分析监测单元、控制单元、运行环境支持单元、远程通信处理单元、流量自动监测单元等构成。主要监测对象包括:水位、流量、水质参数、土壤含水量、输沙率、含沙量、雨量、蒸发、湿度、温度、风速、风向、气压等。

HNS2000水文水资源自动监测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水情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水环境模拟系统、水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系统、水环境专家决策支持系统、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输水渠水流在线模拟系统以及水量分配与调度计算机模拟系统等。

摘要: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能够为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制定或采取防止污染应急措施提供有关科学依据。本文首先阐述了水环境实时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原理, 其次, 分析了我国水环境自动监测发展现状。同时, 就对我国水环境自动监测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环境,自动监测,发展,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贵宝, 周怀东, 郭翔云, 等.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 2005 (3) :102~106.

[2] 赵洁.该省何以实现水环境监测现代化?[J].陕西水利, 2001 (5) :142~144.

[3] 杜海波.《全国水利系统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中有关计算问题的探讨[J].水文, 2005 (1) :136~138.

[4] 发展中的水环境监测.展览在水利部展出[J].水资源保护, 1997 (4) .

自动化监测范文第5篇

1 水质自动监测站质量控制意义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运用现代传感器、自动控制、自动监测、计算机应用等相关技术, 以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 以相关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系统组成的综合性的水质在线监测体系。在其运行管理中, 要对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质量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因为监测数据的可靠、准确是研究水质变化发展趋势的有效依据。

2 水质自动监测站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2.1 日常质量控制。

开展“周巡检”, 实地巡视。每周应巡视水站1-2次, 主要作业内容包括: (1) 查看各台分析仪器及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主要技术参数, 判断运行是否正常; (2) 检查水站电路系统、通讯线路是否正常; (3) 检查采水系统、配水系统是否正常, 如采水浮筒固定情况, 水泵运行情况等。并进行清洗。 (4) 定期对分析仪器进行校正, 两周应更换试剂。比如, p H电极、溶解氧电极至少每月进行校正一次, 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分析仪至少要每周进行校正一次等。定期清洗各个电极、采样杯、废液桶和进样管路及测量室等。必要时对各电极膜、液进行更换。 (5) 根据易耗品和消耗品 (如泵管、滤膜、活性碳及干燥剂等) 的更换周期要求, 必须定期更换。 (6) 水站负责人员应认真做好仪器设备运行记录工作, 对系统运行状况和维修维护应详细记录。 (7) 监测仪器进行使用前检查。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进行进行校准和检定, 对实验所用的量器要经过自校后才能进行测量使用。对于检验所使用的标准物质必须是有证标准物质, 保证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8) 定期进行监测仪器性能检查。要至少每隔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性能指标的综合检查, 比如仪器精密度、准确度检查、零点漂移检查、线性检查、量程漂移检查, 以及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检查等。

2.2 监测使用试剂的质量控制。

定期对监测所使用的试剂进行保质期检查, 确保进行实验监测所用的试剂均是优级纯或分析纯的级别。一般标准溶液正常存储质保期为三个月。要至少每两周更换一次试剂, 在气温高的环境下要每周更换一次试剂。在水质自动监测仪中所使用的试剂、纯水、标准溶液必须达到国家监测质量保证, 所以, 要定期对纯水机内的滤芯等部件进行检查。

2.3 严格执行核查比对制度。

(1) 每周至少进行标准溶液核查一次。标准溶液周核查制度是日常维护工作必须要遵守的检查制度, 标准溶液核查是确保分析数据准确的重要保证, 周核查就是每周对p H溶解液、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进行标准溶液核查, 要根据核查结果其测定数值与推荐值相对误差在±10%控制范围以内, 相对标准偏差±5%以内, 如果检查结果不符合要求, 则需要立即查找原因进行维修, 直到符合规定要求为止, 一般是电极、膜头、电极液等出现问题容易导致偏差大。 (2) 每月至少进行比对实验一次。比对实验主要是水温监测、p H值监测、电导率监测、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氨氮监测等项目。其次, 要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实际水样采集, 要同步采集与水质自动监测仪器相同的水样, 将水样交给中心分析室进行分析, 采用各种质控手段进行质量控制。比对实验主要是分析水质自动监测仪分析数据与实验分析数据进行对比, 要求相对误差在±20%以内, 属于监测数据在准确值范围内, 无需进行仪器校准。反之, 要重新进行仪器校准。

2.4 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1) 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三级审核制度是采样人员审核、自动监测室负责人审核和主管业务站长审核的一项审核程序制度。监测数据审核实行层层审核、层层把关、层层负责原则, 严把数据质量关, 发现可疑数据则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查证分析解决。 (2) 建立健全自动监测站档案管理制度。对日常监测、检查、检定和维修等质控措施进行及时记录, 及时交接, 并整理建档, 便于查找。相关档案记录应包括日监控记录、周巡检记录、周核查记录、月对比实验记录以及日常维护、维修记录等。

3 结语

当前, 我国已经加大对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 是继我国建设空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之后, 进一步加强对水质监测的重要举措。确保自动监测站的质量控制, 就必须从仪器控制、试剂控制、制度控制、方式控制等入手, 不断完善和总结运行管理经验, 逐步让其走向成熟, 才能发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最大作用, 为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摘要:近年来, 全国各地连续的水质污染引起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的高度重视,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成为严重迫害自然环境, 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祸源。国家环保部、各省地市环保部门在河流重点流域、出境断面建设了大量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立和投入使用, 为我国各江河湖泊水质质量提供了准确的监测数据, 是水质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本文就水质自动监测站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分析, 需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才能准确、可靠地反映水质变化及发展趋势, 为环境治理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水质自动监测站,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丘璇.环境水质自动检测系统质量控制探析[J].华东科技, 2015年2期.

[2] 林豪武, 卓雯.构建完善的水质自动监测质控体系[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4年8期.

自动化监测范文第6篇

针对上述问题, 为确保注水泵安全高效运行, 提高注水站自动化水平, 实现注水泵站能耗自动监测分析, 大港油田开展了注水泵站生产参数及能耗自动监测系统研究, 并根据研究成果开展现场试验应用。

1 系统设计

注水站生产参数及能耗自动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 共分为四层:数据采集层---集中控制层---站内组态层—分析应用层[2]:

1.1 数据采集层

现场数据采集层主要实时检测现场生产数据, 通过现场检测仪表及传感器对各生产节点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传输至集中控制层。

采集参数:注水泵进口母管压力, 出口汇管压力及流量, 单泵电量 (电量电压及变频状态) 、进出口压力、出口流量、定子温度、油箱温度、轴瓦温度、压力。

1.2 集中控制层

集中控制层主要由PLC系统构成, 集中监控现场采集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 同时通过TCP/IP形式将数据传输到监控计算机实现站内组态监控。

1.3 站内组态层

站内组态层主要由组态软件构成实现数据的站内监控, 安装在监控计算机上, 与PLC通讯, 对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和展示, 并通过油田局域网将数据上传至分析应用层。

1.4 分析应用层

由数据服务器、能耗监控分析系统软件和用户终端组成, 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分析, 实现注水站能耗自动计算分析, 并通过网络进行统一展示与发布[3]。

本系统注水站能耗监测主要指标包括:注水泵容积效率、电机效率、机组效率、注水站效率、注水站单耗。

(1) 注水泵容积效率:注水泵的实际排量与额定排量的比值。

式中:ηi容-注水泵容积效率; Qi-注水泵实际排量, m3/h;Qi额-注水泵额定排量, m3/h。

(2) 电机运行效率: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式中:ηi 注水电机-注水泵电机效率; Nio-电机空载功率, KW;Ii-电机输入电流, A;Ri-电机定子直流电阻, kΩ;K-电机损耗系数。

(3) 机组效率:注水泵输出的有效功率与电机输入功率的比值。

式中:ηi 注 水 泵 机 组-注水泵机组效率; P2-注水泵出口压力, MPa;P1-注水泵进口压力, MPa;Ui-注水电机输入电压, V;Ii-注水电机输入电流, A;cosφi-电机功率因数。

(4) 机组单耗

瞬时单耗:注水泵电机的输入功率与注水泵实际排量的比值。平均单耗:单位时间内总耗电量 (KW·h) 与注水量 (m3) 的比值。

式中:qi注水机组—注水泵机组单耗, KW·h/m3。

根据注水泵的运行压力计算合格单耗:qi 注水机组= (P2-P1) ·Qi/ (3.6ηi注水泵机组) ;ηi注水泵机组=80-85%。

(5) 注水站单耗

瞬时平均单耗:注水站内运行注水泵电机的输入功率之和与注水泵实际排量之和的比值。平均单耗:注水站内单位时间内运行泵耗电量 (KW·h) 之和与注水站输出水量 (m3) 之和的比值。

2 现场应用

基于上述研究, 注水站生产参数及能耗自动监控系统在大港油田采油三厂29座注水站开展了现场应用, 实现了站内生产参数自动采集、集中监控, 注水泵超压、超温停泵保护, 机泵能耗状况实时监测, 同时在统一应用层实现了所有注水站电量及主要生产参数的统一管理应用, 并计算泵站单耗、平均容积效率、平均电机功率、泵站效率, 单泵单耗、容积效率和电机效率并通过过油油田田局局域域网网络络发发布布, , 截截止止目目前前系系统统运运行行稳稳定定, , 效效果果良良好好。。

3 结语

本系统以注水站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一套软、硬件相结合的注水站生产参数及能耗自动监控系统, 实现了机泵主要生产参数自动采集、监控、实时计算、注水泵超压、超温停泵保护、能耗指标分析等功能, 为注水站向精细化、自动化、数字化建设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要:本文根据实际需求, 对油田注水泵站生产参数采集和能耗现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开展了注水站生产参数及能耗自动监控系统研究, 完成了设计系统结构, 并经现场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高效运行,生产参数,能耗监测,现场应用

参考文献

[1] 晏耿成.基于数字化注水站的能耗监测与分析系统设计.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35:52-53。

[2] 韩璞, 周黎辉, 孙海蓉, 黄宇.分散控制系统的人机交互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9:32-35。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范文下一篇:驻村年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