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事实案例范文

2023-12-23

医院感染事实案例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区内一2级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院内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效果。结果:通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共监测出空气超标2.61%,物体表面超标2.82%,医务人员手超标1.25%。两年间医院内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共发生医院感染143名,医院感染率0.25%。结果:医院感染管理可显著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增强管理实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降低医院内传染病的发生率。加强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对防止医院内传染病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院内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 ;作用Hospital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系统管理和内涵建设的首位任务,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内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被医学界广泛关注[1]。医院感染伴随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承担全院传染病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预警、控制、分析、统计、上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作用,是医院有效防治传染病、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2]。医院近两年来通过实施院感控制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院内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效果,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情况(观察组),并与2003年2月~2005年2月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相对照(对照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在护理人员配置、收治病种、疾病程度及患者人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2.1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大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缺乏医院感染的防治知识,对消毒、隔离等重视不够,各项技术操作未完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机进行,缺乏无菌观念,将病原微生物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给他人或自己造成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1.2.2技术水平不到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多基层医院设备缺乏,科室设置也不十分科学,如妇科和产科没有分开,合属妇产科,下设妇产科护理部,由此护理人员(包括助产士)往往不是来自妇幼或助产专业院校而是普通护校,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此外,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观察能力缺乏,应变能力较差,对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欠熟悉等均可造成致病菌传播造成院内感染[2-3]。

1.2.3制度及流程执行不到位:存在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的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症状、体征观察不仔细,异常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护理记录模糊不清,以及用药差错等情况。

1.2.4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标识不清:大多医院缺乏对住院病人请假离院的专门管理制度;医嘱护理级别与床头分级不符,药物过敏标识与特殊用药标识无明显区分,危险地段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或标识不醒目。

1.2.5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力度不够:受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限制,治疗室与病区的空气消毒设施及洗涤清洁设施不够完善,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控制机构较少,往往归属于护理部或医务科,且多由护士管理,管理的专业性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医护人员并不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及流程,导致产房空气、氧气湿化瓶、消毒液等细菌指数超标[3]。

1.2.6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一些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缺乏与患者间的沟通经验,沟通技巧不足,使得对患者的心理、病情不够了解,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和安全感不足,治疗依从性差,易诱发医院感染。

1.3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1.3.1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监督体制。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传染病管理的中心科室,成立专门的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人员由感染管理科的人组成,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及管理,尽可能减少和预防医源性感染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并定期进行感染管理效果的分析、统计及报告。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进行整改,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小组要完善对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程序,规范院感管理的监督行为,对各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工作职责,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院感知识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1.3.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特别注意学习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条例及规定。通过选派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定期召开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例会进行医疗质量反馈及医疗、护理安全意识教育,组织院内培训(如基本业务训练、医院感染知识培养、护患沟通技巧等)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了解院感知识,提倡预防的观念,同时,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提高对院感风险处理水平。

1.3.3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措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渠道应进行严格控制,并且由医疗器械科专人购入,按照有关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与验收标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3-4],尽可能在医疗器械方面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1.3.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置时,处置过程是否遵循相关规定是关系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需要多科室、多人员进行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处置的目的。医院应对医务人员以及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置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医疗废弃物分类放置,设置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收取、运送、焚烧,并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详细记录,严格做到医疗废弃物日产日清的要求,并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从而避免医疗废弃物流入社会,防止传染病暴发等严重后果。

1.3.5注重护理细节管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及环节质量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建立标识、加床档、严格巡视等方式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此外,加强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教育,护理人员要确保\"看服到口\",并及时跟踪其服药效果。

1.3.6对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进行及时监测与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派专人进行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的监测与管理,定期对全院各病区以及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部位进行灭菌。若监测过程中发现超标情况,应及时向相关人员以及部门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对正在使用的紫外线灯,应进行使用时间累计记录,同时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测试,若紫外线灯不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应及时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医院内部空气的消毒效果。

1.3.7加强医患、护患沟通:规范医生及护士言语,诊治、护理行为及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引导医生、护士正确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同时明确探视制度,每天定时开放可视探视室,使患者与家属能够适时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4]。

1.3.8严格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在发现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进行上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检验科、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人员每天对各类检验、放射等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传染病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监控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为医务人员提供监测信息。

1.3.9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技术指导。强化医院感染科的院感控制职能,传染病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强化对早期发现散发传染病病例的控制,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制定严格控制疫情传播的措施,隔离患者进行必要的医学干预,在传染病防治的报告、治疗、控制等环节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共监测出空气超标2.61%,物体表面超标2.82%,医务人员手超标1.25%。两年间全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共发生医院感染143名,医院感染率0.25%。对上述统计结果与医院未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前各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一。

时间空气超标物体表面

超标医务人员

手超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5.98%6.30%4.47%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2.61%2.82%1.25%P< 0.05< 0.05< 0.05由表一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空气超标、物体表面超标以及医务人员手超标情况均较之前有明显改善。

由表二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5%,明显低于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0.51%,证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管理实效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控制及预防了医院内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综上,加强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对防止医院内传染病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5]。

参考文献

[1] 徐艳凤,邵士春.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08-109.

[2] 季玉翠. 影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 25(1):171-172.

[3] 李嫦珍.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674-675.

[4] 李万兰,郭晨霞.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长效机制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002-1004.

[5] 黄荔红,王佳,游荔君,等.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4(20):253-255.

医院感染事实案例范文第2篇

张淑卿

王 彬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洛阳 471OO2)

笔者从事消毒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T作十多年,对医院感染T作有较深体会。就近几年所见所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笔者认为,要搞好医院感染控制,领导重视是根本,充足的经费投入是保证,合理的人员配置是基础,健全法律法规是前提,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是关键,提高医院全员防控意识是巨大的推动力。这些环节缺一不可,就像最短的木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一样,最薄弱的环节往往限制了医院感染的防控水平。

1.领导重视是根本

由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从表面上看,只有投入没有收益,加之各级医院领导工作繁忙,事务繁多,经济创收压力大。因此,多数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医疗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上,无暇顾及医院感染控制,二级以下医院尤其如此。有的医院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忽视;制定规划时雷声大,实际工作中雨点小;布置工作和总结汇报时叫得响,上级检查时抓得紧,日常T作中放得松。一般都设有相关机构,人员也都有编制,规章制度一应俱全,但大多监管乏力,奖罚不明,致使T作效率低,防范力度小。虽然各级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控制付 了不少心血,但仍有纰漏,如西交大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就为我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医院管理者应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T作是小投入避免大付 ,小投资堵塞大漏洞,正如铲除蚁穴免溃长堤。医院感染防控,近期投资长远获益,是利国利民利院利患者的事业。说领导重视是搞好防控的根本,是因为领导重视,才能产生强大的执行力,经费、机构、人员配置才有保证,全员意识才能逐渐提高。各级医院领导要真正转变观念,改变“不出大事、不惹官司即可”的被动思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要真正履行职责,加大考核力度,赏罚分明,尽职尽责;有关机构部门照章办事;专兼职工作人员遵规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把关,才能有效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

2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保证

随着医院感染防控的规范化,随着院内感染防控技术的进步,检测手段不断更新,医院感染控制所需的设施不断增多,明显提高了防控水平。如今,各级医院都在花巨资引进检查、治疗设备,但在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设备投资却明显滞后,且投资额相对较小。有的医院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上级要求的投入一些,面上的投入一些,检查过后,后续投资跟不上。其原因在于检查、治疗设备投资能收回成本,能创效益,而医院感染防控设施表面看是有投入无回报。殊不知,医院感染少投入1元钱造成的损失或许需要1O元来弥补。有统计表明,在预防上每投资1元钱,可以节省以后治疗费用8元钱,“放大效应”在预防T作中最显著。只有合理投入,搭建T作的现代化平台,加上高标准严要求,才能避免差错,杜绝事故,支撑起医院感染防控的大厦。当然,医院感染控制T作者需要勤奋丁作,但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有先进的监测统计分析设备,才能提高监测水平,提高分析研究速度,及早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将感染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经费投入上不仅要下“及时雨”,更要下“透雨”,彻底解除设备投入上的旱情,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取得医院感染控制大丰收。在医院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时,要舍得投资使其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卫生学要求,减少感染隐患。 3 .合理的人员配置是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医院感染控制的观念已深人人心,各级医院都成立了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设置了相应的部门,配备有专兼职人员。但机构、人员开展工作仍不规范,甚至有的部门只是把丁作制度贴在墙上,印在文件上,上级检查时应付一阵子,平时却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在人员配备上,医院感染控制人员中,护理医技等二三线人员偏多,医务人员较少,学历层次较低,严重制约着防控水平的提高。因此,在领导重视和经费保证的前提下,一定要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合理、合格的医、护、技各种人才俱备的院感防控队伍。医院感染委员会及相关机构部门、专兼职人员应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才能提高监测预防水平,提升科研能力,更好地查找隐患、堵塞漏洞,使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4 .健全法律法规是前提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是关键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有关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已比较健全,但落实不到位一直是制约防控二r作发展的瓶颈。国外有关事故学的研究证实,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有7个事故隐患存在,医院感染的发生也符合这一规律。比如:深圳妇儿医院事件,由于戊二醛灭菌剂配置方法错误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原因是厂家产品说明书未标明浓度,致使制剂师错误配置,手术器械灭菌方法错误(应首选高压灭菌),更换消毒剂未更换容器或者未对容器进行灭菌,未按规定每月对使用中的灭菌剂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未及时发现感染暴发趋势,当出现切口感染暴发后不及时上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等,最终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由此可见每一起感染暴发事件都有一个关键环节出错,而其它环节均有把关不严的通病。生命和健康的代价警示我们: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贯彻不能搞“雨过地皮湿”,说说算一遍,不能挂在墙上,记在本上,而要刻在心上,落实在工作中。技术规范决不能只是领导念念,员丁听听,而要落实到行动上。每一个节点都执行到位了,防控措施才能织就一张大网,不漏过一个隐患和差错。

5 .提高全员防控意识是推动力

部分医院存在重医疗技术轻医院感染的倾向,多数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像“雾里看花”,知道是美好的事物,但模糊朦胧,看不清真面目。误认为,医院感染防控是专业人员的事,与己无关,对医院感染防控缺乏理解配合,这种防控意识的欠缺,严重阻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发展。殊不知,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医院感染隐患,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一个节点都需要防控医院感染,每一个人都有防控责任。齐心协力,共同防范,等于为医院感染防控加上了多保险,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医院要想方设法提高全员防控意识,利用板报、简报、讲座、会议等方法加强培训,搞好医院感染继续教育,使医护人员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如此才能推动医院感染防控的快速发展。

6 .结语

上一篇:医院感染控制指标范文下一篇:营养改善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