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下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2024-05-23

人性化管理下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用新的管理方式和行为,着力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和谐、宽松、奋进、向上的工作环境,达到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应。 方法:根据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结论:人性化管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士整体素质,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增加,促进了全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护理管理

人性化的管理是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正视人的需求,肯定人性的合理性,维护人的个体价值[1]。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运用人本管理理念,重视对护士实 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以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现将我科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具体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 具体做法

1.1主动关心与沟通: 我科护理人员都是清一色的女同志,承担着妻子、母亲、女儿、媳妇等多种角色,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工作中护士长要关心护士,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同护士们加强情感交流,同护士交朋友,让护士与自己在一起时感到轻松、愉快、自然。设身处地的为护士着想,关心她们的工作,关心她们的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并且建立和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工作允许时,可积极地创造条件安排护士轮休,当护士生病或家中有困难时,护士长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既要抵班,还要抽出时间,带领同事们前去探望,让护士感到集体的温暖。

1.2理解护士,尊重护士的人格: 护士长应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重要地位,平等待人,作好榜样,帮助和引导护士,善于关心和体察护士疾苦。在管理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应尊重护士人格,对护士偶尔出现的工作失误,不当众批评,而应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批评教育。对业务技术不全面的护士给予帮助,安排业务技术好的护士耐心指导,对生活有困难的护士给予关心。在工作中,尽量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给护士一定的自主权,如遇有特殊情况,在征得护士长同意的前提下可换班。为了使护士更合理地安排学习、工作与生活,根据每位护士的实际情况采取弹性排班,即护士提前一周将个人下周特殊事情告诉护士长,护士长根据事情的轻重度和班次需求,在保证科室护理工作正常运行情况下,给予护士最大限度地照顾,提高其工作效率。

1.3信任护士: 信任是驱动护士工作的一种魔力[2]。护士们都希望得到信任,护士长要信任护士,大胆地让护士工作,并勇于替护士承担工作中的责任,这样护士在工作中能感到兴奋、欣慰,并由衷地感激你,你愈信任她们,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就愈高。

1.4合理分配工作: 护士长在分配工作上要平等待人,否则就会引起护士之间的矛盾。,在人员组合上,既要一视同仁、从严要求,又要因人而异,年资长的护士与年轻的护士合理搭配,每班之间严格交接有序。要\"强弱互补,老少结合\"。

1.5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管理者应重视环境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改善工作环境,配备应有的仪器设备,减少繁琐的书写工作,提高机械化程度,使其工作高效、快速、有序进行。

1.6善于\"授权\",发挥参谋作用 授权是管理者合理分配精力的需要[4],护士长要善于运用\"授权\"技巧,鼓励成员参与决策。对于有经验,有才华的护士,要充分发挥她们的参谋和智慧作用,激励她们为护理工作献计献策。从而有利于护士发挥创造力和潜力,满足自我实现和具有成就感。激励她们向既定的目标奋斗。增强每个人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团体士气及组织凝聚力,使她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培养敬业精神。

1.7善于实施激励表扬: 激励的目的是达到预期效果[3]。护士长可通过有的放矢的手段和方法,激发护士内在动力:

1.7.1目标激励: 根据每个时期的工作计划,提出具有号召力的目标,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给每个护士提出任务,担任与能力相适应的责任。凡是对实现目标有贡献者,要及时激励。

1.7.2情感激励: 护士长要了解护士的思想和实际困难,护士班次多,夜班频繁,生活不规律,其体质、情绪易受影响。要理解并关心她们,做到思想上沟通,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怀,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1.7.3奖罚激励: 奖罚是激励的手段之一,应用时要注意奖罚分明,选择时机和场合奖罚。

1.7.4表率激励: 领导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是无声的命令,也是激励每个人的动力[3]。护士长要做出榜样,以自己模范的行为去影响人、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因时制宜,变化交叉的使用,使激励达到真正的效果 。

1.8护士代言人: 护士长要和院部领导多沟通,满足护士们合理的要求,为护士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加强自身防护,为她们争取合法利益,使她们感到领导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

1.9要有协调意识: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护士长是病房管理的组织者、指挥者,在工作中要首先配合好科主任的工作,相互尊重,有事共同商量,注意多沟通,统一认识,以取得科主任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共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注意自己和护士之间的团结,又要协调好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之间的关系,让护士生活在集体中有亲切感、归属感,热爱与关心自己的集体。病房与医技科室、后勤部门联系较多,因此护士长要处理好与各部门人员的关系。本着沟通、理解的原则,加强联系,主动协调,求得理解。

2效果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护士感到自己是科室的一分子,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护士长对自己的关心。护士满意度提高,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士整体素质。同时,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也增加,促进了全院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3体会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人是管理过程的关键和根本[4]。一个组织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是现代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在管理中应当把人看作最主要的管理对象和最重要的资源,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因此,在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护理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确保医疗安全生产,巩固了我院平安医院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亚春 护士长人性化管理的探讨.当代护士,2004,2

[2]李景香,王瑞梅 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中华现代护理学,2005,3

[3]扬顺秋,吴殿源 现代实用护理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8

[4]李继平 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人性化管理下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灌注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本科收治的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患者15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所有患者均给予顺气导滞中药灌肠治疗,且采取结肠灌注方式;治疗4个周期后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与疗效比较。结果15例患者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患者主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护理满意度为9688%;15例患者中未出现任何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结肠灌注;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

目前为止,针对神经源性直肠的分类国际上还没有提出统一标准。国内陈仲强教授等[1]推崇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损伤的部位进行分类。

按照损伤的部位可以将神经源性直肠分为: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与下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是指骶髓节段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肠道功能障碍,这种类型的功能障碍在C1-T10脊髓损伤的患者中最常见,特征为排便的低级反射弧和肠肌丛保持完整,胃结肠反射、结肠反射正常,能缓慢的推进大便,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强,闭合正常,但不能随意控制,盆底肌痉挛,造成大便潴留。下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是指涉及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的脊髓损伤引起一种无反射肠道功能障碍,特征为肠肌丛保留完整,能连续的缓慢的推进大便,而阴部神经、骨盆神经等中断,排便的低级反射弧被破坏,肛门外括约肌、盆底肌处于松弛状态,容易发生大便失禁。

本科针对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采用结肠灌注治疗联合优质护理方法,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本科收治的神经源性直肠上运动神经元肠道模式患者15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所有患者在中医证治分类中属于实秘中的气秘,主要是肝脾气滞,腑气不通。其中,男10例,女5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215±62)岁。

12症状气秘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肋痞满,舌苔薄腻,脉弦。

13诊断标准诊断标准[2]:(1)排便不畅、费力,想排又排不出,大便干硬或成干球状,排便不尽,病程≥6个月;(2)每周排便小于3次,排便量少,每天排便小于35 g,或者有四分之一以上时间排便费力;(3)结肠或者全胃肠道传输时间有延长情况。

14治疗方法给予15例患者顺气导滞中药灌肠进行治疗:药方为六磨汤加减,本方有调肝理脾,通便导滞的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职之便秘。具体药方:木香、大黄、乌药、槟榔、沉香、枳实,若腹部胀痛者,可加厚朴、柴胡、莱菔子以助理气;若便秘腹痛者,舌红苔黄,气郁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陈皮、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若跌扑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加红花、赤芍、桃仁等活血化瘀。灌肠具体方法:患者取左侧位,抬高臀部,选用一次性胃管代替传统肛管进行保留灌肠,药煎取150~200 mL灌肠液,在灌肠液中加入5 g冰片,温度控制在38~40℃[3],将肛管插入患者肛门20~25 cm深,直接将药液灌注在结肠内,灌肠速度以25~160滴/min,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宜。保留灌肠1次/日,10 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4个疗程。

15护理方法

151心理护理灌肠前需要让患者了解保留灌肠的目的、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心理的焦急和紧张,提升患者信心,保持良好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

152操作前护理在灌肠前应将便盆、卫生纸等用品准备好,床上铺一次性无菌垫单,防止灌肠液外溅。同时可在操作中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提高患者舒适度。

153操作中护理严格按照正规步骤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插管深度。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导入药液时要缓慢,减少对肠腔黏膜的刺激,患者无便意感;耐心指导患者采取正确卧位,以确保药液可顺利进入结肠。灌肠结束后为达到更好的效果,须叮嘱患者最大限度耐受药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对肛周及皮肤及时护理,使患者感到清洁和舒适。

154灌肠后护理灌肠结束后,护理人员拔肛管要轻柔,拔管后用卫生纸或者纱布将肛门按住以防药液流出,并嘱咐患者保持仰卧位,尽量延长药液在肠内的留存时间,留存8~10 h为宜,患者排出药液时,需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等不良反应。

16症状评分根据Bristd粪便分型标准对便秘进行粪便性状分析及评分[4]:(1)Ⅰ型,大便成坚果状;Ⅱ型:腊肠样,硬结状;Ⅲ型:表面有裂缝的腊肠样;Ⅳ型:腊肠样,柔软光滑;Ⅴ型:团状,柔软;Ⅵ型:糊状;Ⅶ型:大便成水样状;Ⅰ型计3分,Ⅱ型计2分,Ⅲ型计1分,Ⅳ~Ⅶ型计0分。(2)排便费力、困难评分标准:经常计3分,时有计2分,偶尔计1分,无计0分。(3)排便时间评分:25 min以上计3分,15~25 min计2分,10~15 min计1分,10 min以内计0分。(4)有胀感、下坠、不尽评分标准:经常计3分,时有计2分,偶尔计1分,无计0分。(5)排便频率评分:每天5次以上计3分,每天4~5次计2分,每天3次计1分,每天1~2次计0分。(6)腹胀评分:经常计3分,时有计2分,偶尔计1分,无计0分。

17疗效评价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痊愈:主要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8统计学分析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用(x±s)描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15例患者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治疗前症状评分为(1731±544),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评分为(1231±427),第二疗程后为(930±377),第三个疗程后为(692±322),第四个疗程后症状评分降为(317±159),由此可见采用此护理方法,患者主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22疗效15例患者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痊愈7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3%,护理满意度为9688%,可见,采用此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23不良反应15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给予患者结肠灌注能有效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3讨论

目前认为[5~6]直肠功能障碍比膀胱及性功能障碍更加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1%的患者认为排便功能障碍是中等或严重影响其生命的问题[7]。排便功能障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效果,也是评价康复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排便障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便秘时,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会加重或引起肛裂、直肠炎、痔疮等肛门直肠疾患;较硬的粪便压迫肠腔阻碍结肠扩张,易形成溃疡甚至肠穿孔;便秘会导致粪便滞留,大量有害物质会被吸收,易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嗳气、口苦、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表现;粪便中含有致癌物,若长时间不能排除可增加结肠癌几率。便秘会导致患者屏气用力排便,极易引发心绞痛、脑出血、心肌梗死发作、中风猝死等心、脑疾病发作;粪便中的大量有害物质,如氨、甲烷、酚等扩散入中枢神经干扰大脑,造成思维迟钝,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便秘可导致患者性生活障碍、妇女尿路感染、痛经等。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种,临床分为虚实2大类。实证有热结、气滞和寒积3种,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4种,但总的原因是大肠传导失职导致。其病位虽然在大肠,但常与脾、胃、肺、肾、肝等脏器有关。虚证患者应给予滋补,实证患者给予通泄。

本文选择实证中的气滞患者,该病主要以行气导滞为主。笔者给予治疗组患者六磨汤加减,其药方中的木香调气,沉香降气,乌药顺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每日取150~200 mL药液进行保留灌肠,本科选择一次性胃管代替肛管行保留灌肠,再使用输液器连接导管,不仅减轻患者的不适感,还可控制灌肠速度并延长药液保留时间,降低了患者灌肠费用,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灌肠液的温度应在38~40℃[2],温度太低会减弱肠蠕动,不利于药效吸收,温度太高又会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合适的温度能使患者感到舒适,而使效果提高。直肠长度为15-20 cm,传统灌肠是将肛管插入肛门

10~15 cm,正好在直肠处,易对直肠产生刺激而引起便意;本科将肛管插入肛门20~25 cm,将药液灌注于结肠内,避免直肠刺激,且延长了药液保留时间,减少患者不适感。

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便秘情况,在灌肠治疗过程中给予结肠灌注护理。在进行灌肠治疗前,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还需嘱咐患者将个人卫生做好,及时排空大小便,保持外阴干净,有助于增强灌肠的治疗效果;在灌肠中,一定要控制好药量、温度及插管深度,而导入药液时一定要缓慢轻柔,患者无不适感且有助于药液的有效吸收;灌肠后指导患者加强腹肌锻炼,并在每天同一时间如厕,养成定时排便,每天至少排便1次,但不要过度人为控制排便时间,有便意应及时如厕排便;排便时间应快,不宜在厕所内看书、看报或抽烟等。早上起床后可出现结肠运动,患者可采取此时间段如厕排便。注意饮食习惯,多喝白开水,助于软化大便,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高纤维素食物,多吃豆类、甘薯、粗粮等含B族维生素食物,帮助肠蠕动,患者应忌刺激性食物,少吃或不吃荤腥味厚食品,如浓茶、咖啡、烈酒、辣椒、蒜、韭菜等。现代社会因工作、学业等激烈的竞争,给人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这也是引起便秘的突出因素,因此要合理放松自己,劳逸结合,舒缓压力,自我调节。本文研究显示,采取结肠灌注,患者的主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333%,护理满意度为9688%,在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出现任何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

综上,采用结肠灌注治疗神经源性直肠并临床疗效显著,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及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仲强,周谋望,刘楠,等脊髓损伤康复速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1:52-59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9):619-622

[3]闫桂玲中药灌肠与盆腔炎治疗仪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2(28):689~690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55

[5]Martens F,denHollander P,Snoek G,Koldewijn E,van Kerrebroeck P,and Heesakkers JQuality of life in 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with a Brindley bladder stimulator compared to a matched control group[J].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2011,30(4):551-555

[6]Furlan J,Urbach D,and Fehlings MGOptimal treatment for severe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after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a decision analysis[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07,94(9):1139-1150

[7]Stiens SA,Bergman SB,Goetz LL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jnjury:clinical 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ve management[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7,78(Suppl 3):S86~99

人性化管理下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相关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儿科护理出现不安全事件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干预措施。结果本次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共28例(35.0%),患儿自身因素共25例(31.25%),医疗设备因素共11例(13.75%),沟通因素共10例(12.5%),其他因素共6例(7.5%)。结论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儿童、家长、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责任心,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干预措施

护理安全是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患者并未出现由法律、法规等规定范围外出现了生理或是心理上的功能损伤、缺陷或障碍,与患者的生命及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1]。儿科护理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及难点,儿童相比成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心智不全,表达能力及语言能力水平低下,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院对80例患儿进行了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探究,并作出了相关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儿科护理出现不安全的8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6±1.1)岁;其中上呼吸道系统疾病28例,消化系统疾病22病例,循环系统疾病17例,神经系统疾病13例。

1.2方法

对80例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的进行分析总结,同时进行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影响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影响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分布情况(n;%)

分布因素 例数 占比护理人员因素 28 35.00患儿自身因素 25 31.25医疗设备因素 11 13.75沟通因素 10 12.50其他因素 6 7.50注:根据表1可看出儿科护理中出现的最明显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与患儿本身,但也不排除医疗设备对患儿护理工作中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3结论

本次研究中,对80例护理过程中出现危险因素的患儿进行了综合分析,其出现不安全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护理人员的因素,在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造成患儿的护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出現了某些威胁患儿的安全问题。例如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工作不仔细,疏忽了某些药物或是医疗器械的误用,给患儿的治疗效果带来了影响;另外部分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有限,在对患儿进行穿刺的过程中,由于患儿的恐惧感导致其不愿意配合治疗,此时对于护理人员的操作显得十分关键。②患儿自身因素,由于患儿年纪尚小,心智尚未成熟,对于疾病的治疗抱有恐惧感,所以出现抵触治疗的现象,导致某些检查结果受到一定的影响,护理工作一旦受阻就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③医疗设备因素,该类危险事件通常发生在病房设施中,例如病房的条件环境不良,卫生较差,导致患儿感染;或是病床的防护措施不到位也会造成患儿坠床,引发危险事件。④沟通因素,患儿年龄尚小,其语言能力水平有限,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造成护理人员与患儿间出现一些沟通障碍,使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受到约束。

根据以上危险因素,我院护理人员进行了相关措施的干预分析,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护理工作中,对于部分操作中出现不足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的强化训练,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以便督促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定期的强化训练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服务意识,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③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中应注意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间接性的向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宣教,并帮助家属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让家属了解到患儿疾病的进展,多向其征求患儿的病情变化,以此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3]。④注意与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扫,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掌握患儿的心理变化及生理情况,最终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提升护理水平。

根据现代服务管理理念中“以人为本”的观念,强化人性化管理,能有效提升医务人员与患儿之间的沟通,在整个儿科护理工作中增加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能有效提高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提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护理工作中产生的护患纠纷通常来自于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护理技术不满意、护理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不到位造成的。要提升护理水平,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改善护理工作时的态度,并提高护理技术的专业性,明确人文关怀是整个护理工作中的基础。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儿童、家长、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责任心,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曾芬.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河北医药,2013,35(12):1915-1916.

[2]许新连.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67-1868.

[3]朱琴,刘冬梅,易先风等.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9):63-63.

人性化管理下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之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实际研究过程中,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0名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整理汇总,进而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15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的是以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各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而护理满意率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因为P均<0.05,所以结论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在其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以人性化管理理念为主导的护理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实践

手术室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挽救急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因此能否将这一阶段的护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不仅会影响到后续治疗工作的有序推进,而且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新形势下,需要提高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推进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其中的应用实践,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以下笔者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

实际研究过程中,将来我院就医的300名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时间节点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首先,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整合分析,之后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15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内的150名患者中有77名男患者、73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9±3.92)岁。而实验组内则有76名男性患者、74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94±2.30)岁。由于P>0.05,所以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条件可以成立。

2.研究方法

首先对照组内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内容主要包括认真落实术前准备工作以及做好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其次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以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第一,需要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进而提高其专业素质。第二,需要指导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术前访视,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状态,为后期手术治疗的有序推进打好基础。如果患者存在心理或情绪问题,那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心理疏导,进而强化其治疗信心。(2)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鼓励工作,要通过正面积极地语言引导患者坚定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3)术后护理。完成手术治疗后,需要安排专人监测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还需要叮嘱患者遵照医嘱用药并监测好患者的用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观察指标

首先对两组患者各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主要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3部分内容。使用的是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自制的调查问卷。其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同样使用的是自制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指标。

4.数据处理

研究中,利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将P<0.05当成了验证结论是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主要指标。

二、结果

汇总相关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各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

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X2=8.459)。具体数据为实验组95.33%,對照组85.33%。

三、讨论

“人性化管理”理念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能够在给患者提供专业护理的基础上,提高护理工作的人性化属性,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让其积极配合各环节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本论文所涉及到的研究结论证实,实验组内患者各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因为P均<0.05,所以结果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需要做好这类护理理念和护理措施的推广应用,帮助患者实现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佩鸿.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8):175.

[2]李霞,王佳碧.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健康之友,2018,(14):158.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手术室 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人性化管理下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人性化管理理念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 在满足、理解、尊重的基础上, 通过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管理者的目的。在护理管理中, 管理只有从心开始, 才能体现真正的以人为本。只有护士心灵的力量发挥出来, 才能创造更大的护理价值, 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现实中护士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不成正比, 护士更需要尊重和理解, 如果护理管理者对护士过分地苛求、控制, 忽视护理人员的个人感受, 会造成护士的逆反心理, 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而在进行制度性管理的同时, 融以“人性化”内涵, 使护理人员能在辛劳中获得归宿感, 形成自觉为患者服务的动力。

2 人性化护理措施

2.1 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增加护患沟通了解病人的各种信息, 选择最佳的护理方案, 护患之间真诚的沟通是护理活动人性化的体现, 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服务态度是体现护士心灵的窗口, 良好的态度像春风一样化解患者心中的忧虑, 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 主动热情, 语言亲切, 微笑服务, 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因躯体不适带来的痛苦护理人员要做到尊重和理解病人, 当病人出现健康问题后, 心理负担加重, 会出现敏感、焦虑、烦燥等不良情绪, 护士应以宽厚的胸怀理解病人, 换位思考, 耐心的安慰、引导病人, 消除不良情绪愉快接受治疗。

2.2 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

护理人员紧缺、护理任务繁重, 为缓解这一矛盾, 须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名护士的潜能, 确保护理安全,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日常护理工作顺利完成, 满足护理人员学习和生活的需求。护理管理者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新老同志合理搭配, 保质保量地完成护理任务, 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做到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为护士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使护士能够充分发挥潜能及专长, 激发主动管理意识, 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 倡导一种团队精神;护士长在科室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护理同行之间互相信任, 团结协作, 取长补短, 护士长关心爱护护士, 护士心情愉悦, 热爱护理团队, 服务意识在关爱中得到升华。

2.3 采用激励技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 希望得到社会、他人的认可而这种认可就是一种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标志。人的价值既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又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性化管理的作用是设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护理管理者对护士要多表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惩罚, 努力发现每位护士极其微小但值得称道的地方, 并通过沟通对她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和承认, 使其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对工作量大的科室给予奖励, 征求病人意见, 每月各病区评出优秀护士, 护理部予以物质奖励, 制定考核细则, 质控结果与奖金挂勾, 护理部尽量为护士争取得到好的报酬及待遇;护理管理者要认真领会激励理论, 善用激励技巧, 落实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使下属的潜能得以递进式的发挥, 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投入到护理事业中

2.4 运用沟通与交流技巧及时排解心理压力

护理服务的实践主体是全体护士, 而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与护士的情绪、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密切相关。护士长要与护士沟通, 了解每位护士的特长、爱好, 根据护士的特点安排工作。临床护士面临许多压力和应激, 护士长应鼓励护士说出自己的不良感受,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服务对象, 患者才能获得满意的护理服务。

2.5 注重人才培养

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护理部应根据科室情况, 每年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 组织护士长参加管理学习班, 鼓励年轻护士继续学习获得更高的学历, 实现高层次的需求, 支持护士总结临床经验, 每年撰写护理论文;护士长根据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 使护理人员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目的, 激发护士的进取心及创造力。

3 小结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 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不仅意味着监督及管理, 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人并激励人, 充分调动每个岗位和每个人的积极性, 激发每个人的潜能, 以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使患者最终得到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摘要:人性化管理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 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把人性化融入护理管理的过程中, 极大地调动了全院护士的积极性及制造性, 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升。人性化护理及护理管理均以人为本, 前者的护理对象是患者, 后者的管理对象是护理群体, 护理管理者首先对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 护士只有在被尊重、理解、关心、支持的情况下, 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被激发出来, 人性化护理服务才真正在护士心中得以认同。采取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才可收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管理,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杰.论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4) :59~61.

[2] 章美华.人性化护理管理[J].实用全科医学, 2005, 3 (4) :298.

[3] 聂玉洁.运用人性化理念进行护理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2:353.

[4] 滕倩倩.人性化管理理念对护理管理工作的五种启示[J].实用医药杂志, 2007, 24 (5) :590~591.

[5] 鲁丽新.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09 (7) :89~90.

[6] 李秋红.浅谈人性化护理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0) :145~146.

人性化管理下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对患者及职工满意度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科室住院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开展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及职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6.00%(χ2=4.891,P<0.05));实施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后的职工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χ2=8.658,P<0.05),观察组的护理各项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用开展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职工满意度,护理质量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护理管理;护士

当下医疗科技飞速发展,医院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由于患者本身对病情及自身情况的认知度较低,容易产生预后信心不良等消极情绪[1],以往的常规护理方式无法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质量。柔性管理护理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论[2],其价值在转变护理服务观念,克服只注重疾病护理、轻视人文关怀的误区,配合医师把药物治疗与肢体康复、心理康复、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指导、人文关怀等有机结合起来[3-5]。本院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科室住院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每组患者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开展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开展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与患者沟通的语言、环境及态度,将各个单元模式融入“柔性”的理念,更加重视心理疏导,探讨开展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对患者及职工满意度的影响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科室住院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常规组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龄22~71(42.81±5.82)岁,学历本科及以上15例,专科13例,高中及以下22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1~68(42.51±5.66)岁,学历本科及以上11例,专科15例,高中及以下24例。本研究中均有同一批职工(n=40)进行管理工作,其中男性职工18名,女性职工22名,年龄25~42(38.12±3.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时无意识障碍,备正常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2)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1)排除具有精神意识障碍、不能理解和判断研究相关内容患者。(2)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及恶性肿瘤等不适宜随访患者。(3)排除拒绝参加研究的患者。

退出标准:研究过程病情进展或突发其他疾病和因各种原因主动退出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工作,包括病房管理、查房管理以及医疗设备、仪器的管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柔性管理单元护理工作,全程无缝柔性管理护理,以创氛围、重培训、强实践,具体如下:(1)创氛围:营造“无障碍”的住院环境。打造“重人文”的工作氛围。(2)重培训:关怀理论培训;角色扮演培训;关怀礼仪培训;沟通模拟培训;关怀论文;關怀病房;关怀科研;关怀分享;关怀竞赛;关怀情境剧。(3)强实践:落实“5分钟”关沟通;突出专科关怀特色;开展关怀主题活动。(4)在全程护理过程中,抓质量,心理治疗师充分介入,以消除、缓解护、患者的心理障碍。

1.3 评价指标

护理满意度: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心态、康复护理能力、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另外对本科室医、护人员在柔性管理中的技能和感受进行调查。对职工在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开展前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每项问卷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分数为>80分,基本满意分数为60~80分,不满意为分数<60分,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护理质量:由两组护士长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量表测评,包括患者出院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情绪管理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χ2=4.891,P<0.05),如表1。

2.2 职工在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的职工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χ2=8.658,P<0.05),如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各项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

3 讨论

现代医院管理已经由“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6]。柔性管理护理模式是以人性化为标志,主要包括模式包含护理管理文化柔性、领导柔性、组织柔性、沟通柔性、决策柔性、激励柔性、人力资源柔性七个方面,其中护理管理文化柔性是核心内容,它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于护理管理的一切活动。有国内学者对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进行研究和评价[7],选取10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普通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差错率及投诉率更低(P<0.05)。结果提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6.00%(P<0.05),提示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更高,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通过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的服务,可以极大程度满足住院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和健康常识的需求量,以消除、缓解护、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护理效果[8]。国内学者张琴等将柔性管理和常规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将15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柔性管理前收治的75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柔性管理后收治的75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柔性管理护理服务,结果提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且职工满意度更高(P<0.05)。本次研究中实施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后的职工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且护理各项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提示采用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可以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提高的同时也提高职工人员的护理热情,增强科室的凝聚力。

综上所述,开展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可提高管理效果,增强科室的凝聚力,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医院的美誉度,更能适应目前护理工作的需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静,彭春莲.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9(A01):385-386.

[2] 胡佳.柔性管理理念在婦产科急诊护理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S1):151-153.

[3] Winkelman C,Kerber K,Zangmeister J,et al.One Team’s Experience with Integrating Flexible Visitation in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ical Care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20,32(2)123-125.

[4] Chen ZK.Application of Flexible Flow Management Mode ERAS Orthopedic Nursing[J].Nursing Science,2020,9(2):167-175.

[5] Fackler C A.Retaining older hospital nurses:Experienced hospital nurses’perceptions of new roles[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9,27(6).

[5] 胡卫中,朱芳.基于患者视角的护理服务需求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35(2):127-129.

[6] 刘宗媛.柔性管理模式用于年轻护士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保健文汇,2019,(1):249,267.

[7] Cai H,Zimring C.Cultural impacts on nursing unit design: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nursing unit typologies and their U.S. counterparts using space syntax[J].Environment and PPlanning,2019,46(3):573-594.

[8] 张琴.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在急诊护理管理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5):166.

上一篇:人学理念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宣传逆反心理过程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