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法制建设论文范文

2023-12-08

煤矿安全法制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我国新兴的安全体系,也是煤矿企业势在必行的体系建设之一,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发生的同时,大力发展煤矿企业的生产。目前,煤矿企业已具备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大体上是在增加物态文化的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完善的制度下,提高员工的责任心。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

近年来,煤矿产业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体系越来越被重视,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煤矿企业都形成一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独特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一套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长治久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人文和自然相结合方面,即在一个安全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安全的生产,其本质是在煤矿企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来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达到和谐发展。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为前提来实现人类的价值。安全文化包涵: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等。排除自然隐患,人的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及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煤矿行业事故大部分是人的违章作业和人的违章指挥造成的。例如2011年11月18日凌晨,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塬林煤矿发生顶板塌方事故,7人获救,5人遇难,1人逃生。此次事故是由于煤矿老顶空顶距离超过规程标准,造成采空区大面积垮落,摧毁工作面的责任事故,如果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惨剧,5条生命就此付出惨痛代价。发生塌方事故时,井下作业13人,其中1人逃离,12人被困。在被困的12名员工中获救7名,5名遇难。由此,我们可以深思:同样被困,为什么有的活下来而有的遇难?当然不排除个人自身的体质原因,但是,在同样遭遇,结果却不同。在此临危时刻才凸显出人类是渺小的,连基本的急救措施都不了解那只能是等着死亡的来临。这就需要管理者应在岗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结合实例去引导员工怎样才能在危险中求生。而管理者应时刻的注意工作现场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环境是否适合作业等等。管理者在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海报宣传、广播宣传、讲座以及电视宣传,让安全意识稳扎员工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的工作以及完善的安全制度。

三、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增强职工的责任心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而要想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就必须要有一套制度去约束员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对于管理者,其责任心应比普通员工都强,自己有这样才能在作业时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利而造成不良后果。企业管理者一方面是对企业不负责;另一方面是对生命不负责。煤矿企业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基于本身行业的自身特点,更应实施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以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在各个岗位设立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以随时提醒操作者按照标准操作。严格遵守国家安监局的规定,实施领导带班子下井,及时排除隐患,整改不良作业习惯。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对待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上,鼓励员工主动汇报以解决,只有这样,职工在满怀责任心的状态下,才能对安全隐患发现的早、整治的早。

四、增强物态文化建设

在职工的人文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增强作业环境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为员工创造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工作环境。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即使员工的安全意識再强,事故发生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可以说,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活着就是侥幸。好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只有全方位质量达标,才能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基于煤矿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企业员工的学历、文化修养、专业水平、性格品质各不相同,管理起来确实不易。所以,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使之成为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安全文化建设在树立员工的自信心、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范志堂.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及途径[J].COAL SCIENCE&TECHNOLOGY MAGAZIN,2010(3):94~95

[2]张俊宝.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实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0):49

[3]孙明斌.浅谈如何构建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J].矿山天地.2011(1):149

煤矿安全法制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强有力支撑。对于煤矿来说,班组是最基层组织,生产任务要靠班组去完成,安全事故多发生在班组。另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去贯彻落实。因此,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如何,对企业安全生产非常重要。本人结合煤矿企业班组的特点,对煤矿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作出粗浅的探讨,以求对安全文化认识的深化。

一、营造良好氛围,筑牢班组文化建设平台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粗浅的说,安全文化一般包括物质基础、管理制度和精神意识三个方面,这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的。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是以优秀的制度文化为班组安全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和科学引导。目前煤矿企业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相当齐全,但是在执行制度上还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很多事故的发生不是没有制度和规程,而是在执行上走了样。这就需要在执行规章制度的环节上、在制度运行的机制上作出调整。要不断调整班组安全管理的科学指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旨在提高职工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将安全一票否决制和量化考核指标同劳动报酬、奖励等福利待遇挂钩,将制度的刚性力量同人性化的管理手段相融合,确保安全文化创建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是靠优秀的物质文化提高班组管理的硬件水平。要加大班组安全装备和文化设施的投入,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安全监测水平和管理模式。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培训教育和文娱活动,为提高职工实践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装备搭好台、服好务。其中要重点解决好思想定位问题,不断为实现安全工作目标去管理职工,为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去加强管理,从而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强化班组业务素质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班组不仅是完成任务的实体,也是孕育企业文化的细胞。班组成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亲身感悟、点滴体会都是形成班组安全文化的素材与源泉。班长要因势利导、画龙点睛、善于总结,从班组成员的发言、心得、演讲、班组安全记录、报刊上级指示精神、安全法规等摘要核心内容,作为班组学习的素材,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是以人为本,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逐步提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在安全管理中,人是第一要素,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人为因素占事故发生率的绝大部分。因此,杜绝人的不规范行为,控制物不安全状态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各种载体、手段或有效形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或融入到每个职工的,这就能使安全管理人人参与,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

二是积极为班组成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更新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学习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通過教育培训,让职工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使广大职工成为安全文化的传承者,从而将他们的安全素质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持之以恒搞好全员教育。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学习培训体系,坚持用先进的知识武装人;用典型的事例教育人;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人;用总体的目标激励人。

三、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设优秀班组文化

如何创建优秀的班组安全文化呢?从实践看,搞好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应首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浓郁的企业文化影响和带动下,提高职工的思想意识,积极营造出良好的班组安全文化氛围,着力提高班组管理的水平。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逐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使“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的思想深入人心,这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二是推行“手指口述法”,规范班组成员作业习惯。“手指口述”管理法,是国际认可的先进安全管理办法,是针对煤矿高危及操作环节复杂等特点,创新的一种通过心想(脑思)、眼看、口说、手指的指向性集中,按“危害辨识、预防和培训”的策划对工作程序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确认,通过推行“手指口述”——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的工作方式,能够促使员工深思牢记安全操作过程及作业要领,是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

四、整章建制,细化管理,提高矿井安全现场管理水平

煤矿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在井下工作现场,在安全还没有完全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之前,加强安全现场管理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在贯彻落实各项安全制度过程中,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跟班作业制,严格监督检查区队干部跟班情况和安检员、质量检查员和瓦斯检测员的在岗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激励青安岗、群监员和班组长充分发挥现场监督、现场管理作用,真正把各项安全措施贯彻到位、把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位、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逐步实现安全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这一安全管理的奋斗目标。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不是一日之功,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也不例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反复的宣传教育,需要正确理念的灌输和引导,需要扎实的安全培训和长期的安全实践,需要人性化的管理和严格的制度约束,需要煤矿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可谓任重道远。

煤矿安全法制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1 目前培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投入不足,培训内容相对滞后

作为煤矿安培基地,涉及的培训项目多、类型多,需要大量实用的教学仪器设备和适合现场实际应用的培训教材,而目前多数培训机构一般不具备购买这类仪器设备的实力。如通风安全监测工培训所用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瓦斯抽放工培训所用的抽放泵站等。多是采用一些仿真、模型之类的非生产性教具,与现场实际相差很远,不能真正达到实际培训效果。同时市面上的培训教材数量少,内容也相对滞后,与煤矿众多工种的实际相距较大,而多数的中小培训机构也不具备自身开发培训教材的实力,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效果不佳。

1.2 师资队伍短缺

师资是搞好安全培训工作的首要条件,因为教师的教学知识和经验是日积月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起来的。没有师资或师资不合格,培训工作就不可能搞好。目前,部分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缺乏、不稳定,且大多为兼职教师,在师资管理上处于松散状态,需要时才去临时聘用,没有足够的备课准备时间,系统性不强。另外,兼职教师的人事、工资、分配等在原单位管理,他们的培训教学的积极性的调动也是一个非常实际又不好解决的问题。

1.3 单一的教学模式

众多培训机构的专业教学,限于条件、设施的制约,只能进行设备结构、原理的平铺直叙;多媒体课件、仿真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乏;对学员的考核也只停留在简单的问答、机械的记忆等方面。到头来,学员只感到听天书一样,枯燥、乏味。尤其是文化水平低、年龄较大、工作时间长的同志对此颇为反感,为学不进去深感头痛。

1.4 教学管理经验缺乏

要搞好培训教学,必须按照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备齐相关的教学文件。如授课计划、教案、讲稿、讲课日志、教室日志、成绩分析、教学总结等,并要接受教学督导部门及学员的监督。对教学质量要进行学员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等评价,目前部分培训机构还做不到。

1.5 培训基地特别是三级基地布点太多

由于煤矿安全培训可带来可观的效益,使之成为众人争抢的蛋糕。纷纷申请设立培训基地,划定势力范围,禁止本区内煤矿人员参加区外其他机构的培训,或规定必须在集团内部培训,从而造成基地布点太多,资源重复浪费。甚至有的培训机构之间争抢资源,开展恶性竞争。

1.6 培训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高

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一些培训机构的投入很少,教学条件简陋,没有建立专门的培训场地,没有为培训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甚至有个别培训机构目前仍处于原始创建阶段。培训往往重过程、轻效果,缺乏针对性。培训走过场,为了培训而培训,不重视培训质量,致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培训,起不到应有效果。

2 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2.1 分区域建设大型的安全生产培训基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学校特别是职业类学校这几年均加大了实训教学的力度,购进了众多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因此,依托学校共建设一个大型的培训基地,加上其师资力量雄厚,能依据教学大纲自行编写教学内容,可改进培训内容滞后的现象等。是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培训中存在问题的一个较好得办法。

在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建设中,一是要遵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定的“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教考分离”原则。二是要按有关规定程序,认真参加年检和考核。三是要加大投入,不断增添教学设备和设施,改善培训条件。四是要充分利用和共享社会师资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五是要按规定的培训范围、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指定使用教材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加强日常管理,严把考试考核关,确保培训质量。

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学校双方可明确职责、通力合作。煤矿安全监察局按照政策要求和自身职能负责培训计划的制订、培训项目的落实和培训人员的组织;学校提供培训场地、教学设施、培训师资的落实,做好培训期间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等。两家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培训基地建设和发展。

2.2 完善煤矿安全培训网络,整合培训资源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与安全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完善煤矿安全培训基地网络。对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要严格规范,并通过定期检查评估,促进培训机构加强内部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同时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淘汰不合格的培训机构。

2.3 督促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落实责任

督促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落实责任,首先培训机构要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配备师资力量。其次,按规定标准落实好机构、师资、场所、计划和经费,严把入学关、考勤关、课时关、教学关、考核关和发证关,使安全培训每个环节都按标准进行。要按照统一大纲组织施教,结合培训对象的实际和需求,确定教学科目,组织教学活动,同时要严格考试考核,保证培训质量。

3 结语

安全生产培训是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途经,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为了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新形势,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培训理念、培训方式等方面要有所转变,采用灵活的教育手段,推动培训方式方法的创新。做到不同时期有不同重点,不同工种有不同内容,不同对象有不同方法,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同时,不断拓展安全生产培训的外延和触角,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脑的普及运用,可利用安全生产培训网络随时发布最新安全信息、提供最新安全技术等,实现动态化安全生产培训,达到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及学习的目标和效果。

摘要:当前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建设、布局中存在着投资不足,三、四级网点太多,划定地域范围以及师资队伍缺乏、老化等问题。在新的安全监察体制下,搞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必须抓住本质,在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建设、培训学习形式多样化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不利局面。

煤矿安全法制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一、对人的确认

1、班组长或安全员要对当班职工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进行确认。

2、当班职工要对两个以上岗位的相互协作或同一岗位两人及多人共同作业的联系方式进行确认。

二、对物的确认

1、职工要对使用的设备、工器具、物料等安全状态进行确认。

2、职工要对各种安全防护器材和装置、监测仪器等完好情况进行确认。

三、对作业环境的确认

1、职工要对工作岗位及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进行确认。

2、班组安全员要对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识进行确认。

四、对检维修作业的确认

1、岗位职工要对生产向检维修状态转换过程中设备停运、介质停送的可靠性进行确认。

2、岗位职工要对进入眼子、漏斗、受限空间等危险区域作业的现场监测情况进行确认。

3、岗位职工要对检维修试车前安全防护和安全联锁情况进行确认。

井下现场交接班制度

为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搞好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特制定煤矿井下交接班制度。

一、

1、 安全情况:掘、机、通、运等项,特别是“一通三防”上的关键问题,水、火、瓦斯、顶板、支护、粉尘、电器设备等安全情况。

2、本班主要经验教训及下一班的应注意事项。

3、 生产或检修以及整治情况。

4、 电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5、 文明生产情况。

二、 接班人认为上一班交待的情况已经清楚,并与自己检查的情况一致方可进行签字,完清交接手续。

三、 接班人员如发现本班人员未完成应尽职责或交接不清,应当面提出,经双方签字为准。

四、井下现场接班人员接了班就必须对当班的安全生产负全责。

五、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半小时到达工作岗位现场交接班, 需要现场交接班的岗位工包括:跟班区队长、班组长、验收员、电钳工、瓦检员、掘进操作工等。

六、交班人员必须在交班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如:检查安全隐患、整理工具材料、设备物品管理、文明卫生施工等。

七、交班人员要将当班设备运转情况,维护检查情况,安全情况,事故隐患等向接班人交代清楚,接班人未到时,交班人员严禁离开。

八、交接班双方共同巡回检查工作地点,对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运转情况、物品材料工具、文明卫生施工、安全设施状况等情况等交待清楚。

九、对交接班时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汇报区队值班领导及有关部门,并详细记录。双方交接完毕后,在交接记录本上记录并签字,交班人员方可离开工作岗位。交接班后,如因交接不明所发生事故,必须根据事故原因追究责任。接班人员应做到三不接,即部件损坏和丢失不接班;发生事故说不清情况不接班;设备、工具损坏或丢失找不到责任人不接班。

收工验收制度

一、工程质量要做到班班检查,记录齐备,发现班组工程质量验收资料与现场实际不符的现象严惩不怠。对检查的工程质量等级按照公司质量验收标准执行,认真把好“验收关”,

二、工程质量验收采用班班检查,当班值班队长、班长、安全员检验验收签字,实行班班验收,验收不合格不能计算进尺。

三、每班完成任务出班前,由当班值班队长、班长、安全员现场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进尺、支护质量等内容如实填写在质量验收表上,并有验收人员的签名。

四、工程质量按照不合格、合格、良好、优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凡评定为合格的工程必须立即返工,还要赔偿使用的材料等费用,对班组、班长进行罚款。

五、巷道的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规定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并应按以下规定评定其质量等级: (1)经返工或补强加固后的巷道可重新评定质量等级; (2)未改变结构或造成永久缺陷、并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处理后巷道质量等级可评定为合格,但不得评定为优良; (3)巷道断面尺寸发生改变并造成永久缺陷、但不影响安全使用。处理后巷道质量等级可评定为合格,但所在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不得评定为优良。

六、班组验收的工程质量等级列入月底质量考核,对完成较好的班组进行奖励,对完成较差的班组进行同等处罚。

七、班组验收存在争议的,必须在现场交接清楚,必能留有后遗症。

煤矿安全法制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一、增强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 加强法制观念的培养建设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 现在大都处在十八到二十二岁的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之中, 自我防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还有很大的欠缺, 不要说别的专业的同学, 就连我们自己法学专业的学生, 法制意识都很淡薄。如果真的想控制高校安全案件的不断发生, 增强大学生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 加强法制观念的培养建设, 应该说是当务之急。前些天某大学投毒案的主角林某某被执行了死刑, 再回过头去看这个案件, 我觉得林某某的心理状况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一个原本在大学里学习医学, 以后本可以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治病救人, 造福社会的大学生, 却因为心里的扭曲和变形, 成了一名的杀人犯, 最终以毁灭他人和自我毁灭的方式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吃一堑, 长一智: 如果想要加强安全建设, 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法制意识的提高必不可少。那我们不禁会问, 如何加强大学生自身的法制意识呢?首先,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 我们就应当树立起一种法律信仰和法律价值观。这种意识形态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我们在平日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林某某案件里面有个细节我记忆犹新, 当被执行死刑前, 记者问他在监狱里做了什么, 他回答在监狱里面看了很多小说, 这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多的小说, 在监狱里读书的时间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和自己。读书是一种培养自我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古语有云: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自己, 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当代大学生在表面上了解法律对于社会行为的制约作用, 对一般的常识性法律问题也略知一二, 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种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主观意识, 总是觉得法律是用来制约别人的, 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因此, 一部分学生碰到紧急情况时, 往往会来不及或者根本没想到运用法律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反而将冲突诉诸其它的方面, 这样做难免不会给校园安全带来隐患。其次, 需要大学生自身注意法律常识的学习。如果我们培养起了自己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观念, 但对于法律常识相当缺乏的话, 碰到突发的情况, 我们只会想应该用法律的方法加以解决, 但却不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因此, 随着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立, 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应该随之提高。但是在当今高校, 法律学科一般只会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创设, 其他专业的学生即使想学也没有机会, 这就要求学校乃至教育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意识培养方案, 在下面的一个方面我也会详细的论述。

二、建立大学生校园、班级、寝室安全制度

加强大学校园的法制建设, 仅仅依靠建立在学生自身力量基础上的意识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它还需要国家和学校的协调, 更重要的是制度的保障。首先, 当今高校的法制教育仅仅停留在基础道德教育的水平之上, 把法律和道德混为一谈, 我认为, 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的目的, 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 而不是成为某种人。而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 即有一定职业的人。”在我看来, 把法律常识教育应当归入通识教育中去, 作为各个学科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这样, 在大学培养通识人才的过程当中, 才能使大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和常识。其次, 建立一种完善的校园安全制度。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 在大学校园里, 最常见的案件莫过于盗窃案。而盗窃案件的构成, 小部分是由本校园学生内部所为, 而大部分的案件则是由社会人士参与的。前一种情况我在第一点里已经作了说明, 本身就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问题;而社会人士所做的盗窃案件, 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疏忽。在我看来, 在对人员的管理方面学校要制定严格的标准, 例如, 学生每天几点必须准时回到学校, 寝室必须几点准时关门, 并且派专人进行检查和督促, 建立相应的惩罚措施。外来人员出入校园要进行严格把关, 每天派专人在校园里进行巡逻。在设施方面, 监控器、防盗门、身份识别门禁等等更应该是个个高校必备的硬件条件。当然在这一方面不仅需要学校本身管理人员的努力, 国家政府也应当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在马家爵事件中, 马加爵在三天的时间里, 分别杀了四个人, 然而, 这丝毫没有引起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注意。从主观方面来说, 这是我在第一点里讲到的, 是马加爵个人法制意识的不高所导致的; 但从客观方面来说, 却是学校的监管失利导致惨案持续发生。最后, 建立一种新型的班级安全制度, 也是加强校园法制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首先, 高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 每周定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讲座或者视频观看, 让每个大学生认识到法律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 从而培养起自己的法律信仰和法律价值观。其次, 在班级、寝室里建立相关校规、班规、寝规, 比如同学之间负有相互监督、照顾的义务, 如果发现有的同学情况不正常或者长时间没回寝室, 没有按时上课, 应当及时向学校老师反映, 抓住安全的实效性, 避免因时间问题而酿成更大的惨剧。任何一种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 法律意识更是如此。高校应当利用自身的这个平台, 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设施, 宣传法制思想, 如利用校园广播以及报纸等媒体及时地传播法律常识, 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利用横幅宣传栏等开展校纪法规的学习宣传, 定时曝光一些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处理结果, 在固定的法律节日开展群体性的普法活动, 注重对同学自身法制意识的培养, 及时宣传表扬在学法护法中表现积极的大学生, 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法制氛围。

三、最重要的, 在于学校和大学生的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大学校园想要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 形成大学“长治久安”的局面, 既要在人———即大学生自我法制意识、法律观念的养成和发展上投入精力, 同时也需要兼顾物———即建立齐一套完善的校园、班级、寝室安全制度。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学生自我法制意识的培养, 忽略制度的建设, 则会造成学生的力量过于单薄, 无法有效的保证自身的安全; 如果仅仅注重制度的建设而忽略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也只会使制度流于形式, 而得不到切实有力的贯彻实施。“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把人和物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 既要做到安全制度的建立, 又要让学生养成自我的法制意识, 从而去主动遵守、维护制度, 这样的, 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校园的“长治久安”, 切实维护大学生的个人利益。

曾子有云: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在当今社会主义法制和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 随着大学生校园案件成为一种社会趋势, 切实加强高校的校园法制建设, 是国家、社会、学校乃至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视并且付诸行动的一个问题。当然, 除了以上我谈到的三点以外, 还有很多方面也是校园法制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要想真的实现大学校园的法制化, 实现大学的“长治久安”,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摘要:随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依法治国”被党和国家重新提上日程, 法律的地位也随着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改变在慢慢提高。然而当今全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氛围中, 大学校园的安全事件却层出不穷, 每一个教训都要求我们把大学法制建设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来思考, 来探索, 离骚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我看来, 大学校园法制建设是一条很长的路, 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 去实践, 但我想, 万变不离其宗, 校园的法制建设终究离不开人与制度的相互配合与提高。

关键词:校园法制,大学,法制意识,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 宋婷.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 2013-5-1.

[2] 李英华.当代中国高校法制教育状况剖析[D].吉林大学, 2009-4

[3] 陈磊.略析高校法制建设与法制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 2005-12-15:13-14, 20.

煤矿安全法制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有资料显示:我国煤矿产量占世界的33%, 但煤矿死亡人数却占了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 我国煤矿开采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 是波兰和南非的30倍, 我国采煤机械化程度较低, 全国煤矿平均每人每年产煤321t, 全员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为数相当多的小煤矿, 开采方式十分落后, 设施设备极其简陋,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小煤矿煤炭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 死亡人数却占到了2/3以上, 小煤矿已成为事故发生的重灾区, 有人由此惊呼:中国煤炭是“带血的乌金”。特别是近两年全国煤矿生产更是矿难频发, 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煤矿安全的现状与问题与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背景极不协调的, 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相符合的, 与党的执政目标是完全背离的, 是政府和全社会函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我国煤矿生产现状出发, 深度探讨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

2 建设安全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以人为本, 保护人的身心健康, 尊重人的生命, 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 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 是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推崇大众安全文化, 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 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突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 安全文化在精神文化、智力开发方面, 在安全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技术方面, 在安全高技术的转换和应用方面都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2.1 安全文化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安全文化保护了人, 保护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 预防、减少或控制灾害与事故, 极大减少人的伤亡, 其结果是保护生产力, 发展了生产力。安全文化要发展科学技术, 提高人的素质, 减少设备、设施的损失, 减少原材料的损失, 用低毒材料代替高毒材料, 用无毒材料代替低毒材料, 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 实质上是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不断提高人 (劳动者) 的安全文化素质和自护应急能力, 关爱生命, 尊重人权, 保护人的安全和健康, 也就是极大的保护了生产力, 发展了生产力。

2.2 安全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是保护人民活动的安全与健康的大众文化。只要有人存在, 人就要从事生产、生存活动, 自然就产生了保护人在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问题, 这属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问题, 也必然会成为当代先进安全文化的源泉和动力。任何时代, 任何地域的安全文化, 都是经过传继、优化、融合、发展而成的, 既有时代特征, 又反映人民最新安全需求的新文化。安全文化的优化、发展、繁荣的科学机制是伴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而来的, 是为人类幸福和社会繁荣服务的, 当然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2.3 安全文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安全文化反对只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置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 更加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从政府责任, 社会支持、企业界的投人和家庭参与, 用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式, 保护最广大人民最切身的利益—安全与健康—生命, 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 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 体现了人人参与, 八方关爱, 珍惜人生, 大众受益。

3 要弘扬生命至上的企业文化

有些主管部门的管理者把安全作为软指标, 只有GDP才是他们心目中的硬指标。有些企业领导者虽然也在研究安全文化, 推行安全文化, 但仅仅是把安全作为生产的一个保证手段, 思想仍停留在“安全为了生产, 生产必须安全”的阶段。他们不知道, 生产也不是目的, 一切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人。为了人活得更好, 为了满足人的需要, 为了人的发展。目前的中国在绝大多数场合底下并不需要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来争取人的富裕, 所以我们要把人的生命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企业发展到底是在干什么?同仁堂传统的文化当中有一条叫“同修仁德, 养生济世”的经营哲学。这8个字, 传达了企业生存的终级价值和对社会大众的人文关怀。它用这8个字告诉员工:本企业既能看病, 也能生产药。经营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利润, 利润之上的更高目的是通过看病、卖药修炼仁义道德, 是为了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 所以叫“同修仁德, 养生济世”。这样, 它把社会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把道德放在了第一位, 把利润放在了第二位。

4 要将“以人为本”从口号变成真正的企业文化精神

国外安全文化形成和发展, 有一个从物本崇拜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过程。美国杜邦公司总裁有两个根本观点:一、工作场所永远达不到真正的安全;二、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杜邦提出零伤害零死亡的目标。形成了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遵章守纪、尊重人和平等待人的理念, 以及“健康、环境、安全”三位一体的管理。日本好多企业, 并不把生产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先进的设备上。日本的企业有这么一个理念叫上道工序是下道工序的义务服务员, 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义务检验员。日本人说:“我们高质量的产品, 是一道工序一道工序这种人文配合出来的, 而不是靠最后一道工序给查出来的。”重点还是放在人上, 而不是放在设备上。

在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体过程中, 也曾经存在着“只见物不见人”, 单纯抓对物的管理的倾向。在企业发展的宗旨上, 是物本崇拜还是为以人为本, 这也是文化理念上的一个根本问题。有一些管理者和企业领导者, 有一个大的误区:认为管理上的设备现代化了, 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的实现, 基本上就能够解决安全问题了, 这是很大的误区。现代社会里, 不管技术高到什么程度, 永远是被人所控制的, 永远不能是物控制人。数字化是现代化管理的最新一种科技手段, 但是它也管不了人的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科技水平再高, 制度再完善, 它能使人按照规范去作, 但是不能使人达到优秀, 更不能使人达到卓越。优秀和卓越是超过一般规范之上的一种自觉的心灵承诺。这种心灵承诺本身要用文化来管, 要以人为本的心态去管。因此, 这个物本的物, 不只是物质, 而是指相对于文化以人为本的软文化管理, 一切硬件管理统称物本管理, 企业应该转为以人为本。我国煤矿企业事故频繁发生, 既有物的因素, 也有人的因素, 而近几年来的重特大事故的原因调查表明, 80%以上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这就再一次提醒我们, 在抓设备安全, 抓治理瓦斯、防火、防水害的时候, 一定不能忘记提高人的安全素质 (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 , 一定要重视扎扎实实地建立安全文化的长效机制。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 从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现状出发, 基于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方式方法, 相信对同行能有所裨益。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情绪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民事诉讼法理论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