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能力分析范文

2023-09-18

企业经营能力分析范文第1篇

1.1 提升企业的应对能力

企业在当前实际的发展中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在内部管理当中, 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企业的相关管理措施很难获得良好的执行, 效果也非常的差;相对于外部经营来看, 市场如果保持稳定, 企业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加, 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相应的提升, 自身的发展环境也能够呈现出相应的恶化, 这样企业为了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就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1.2 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现阶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 企业为了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 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 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升非常重要。同时, 在对市场竞争力提升当中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 除了可以从生产质量以及服务方面加强重视, 还需要从品牌建设方面加强重视。

2 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2.1 企业人资管理不合理

现阶段, 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加强重视, 若是企业对人才管理没有合理的引进, 对人员没有定期实施教育培训, 其自身的工作能力就会不断下降, 整体素质也不会提升, 使得企业自身的综合发展也很难提升, 这样就将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 企业的薪酬制度不是很完善, 缺少科学合理的奖惩以及评价机制, 人员工作积极性不能提升, 缺少一定的向心力,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员经常调整, 使得经营管理人员不是很稳定,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安心, 因此相应的工作往往都非常被动, 缺少相应的凝聚力。

2.2 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企业当前的发展中, 其落后的经营观念对于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现阶段, 很多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制度, 只是一味的对短期内的目标进行重视, 思想不是很先进。还有一些企业因为自身的管理经验不足, 缺少相应的管理意识, 造成企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是非常的完善。

2.3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相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讲, 现阶段还是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 管理水平不是很高, 并且缺少一定的创新性以及缺少相应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在运行管理中方式比较单一, 大部分还是应用直线式的方式进行管理,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的不利;各个管理部门对于自身的岗位职责不是很明确, 在其和其他相应的人员在交流方面不是很多, 使得信息获取方面受到相应的限制。

2.4 企业经验管理者专业水平欠缺

当前, 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不断增多, 并且大部分中小企业逐渐就是由个人所发展的, 相应的人员素质很难获得提升, 对于现阶段的新形势, 缺少相应的组织能力以及营销和能力, 同时还非常容易对现状满足, 造成企业的发展不是很很顺利。还有很多企业缺少一些优良的高层管理人员, 使得企业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营销理念也非常的落后, 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限制;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自身的学历不是很高, 并且年龄往往有一定的偏差, 使得整体的管理水平很难获得良好的提升, 对于企业人才需求很难合理的满足。

3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3.1 保持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正确树立对于企业能够实现正确的定位, 从而使得企业未来的发展理念能够民企给。对理念的确立不能是盲目进行, 需要对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融入, 然后结合实际的发展状况, 树立良好的经营管理理念。总之, 缺少经营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对于管理能力提升非常的重要, 在此出上还需要对人员的要求能够满足, 只有确保人员对于管理的认可才能够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2 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

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就是依靠管理人员来实现的, 但是, 也需要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现阶段, 很多企业的管理方式不是很先进, 并且在管理中存在较为混乱的情况。比如, 新产品在生产方面, 在对其实现前期的调研之后, 对产品进行发布和推广, 但是由于管理制度比较是完善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在这当中可以看出, 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于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升非常重要, 相对于当前企业的发展来讲, 需要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管理方式不断转变, 和时代的发展进行联系, 建立完善的并且符合要求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制度不断加强认识, 保证其合理性, 并且使得其能够对人员产生相应的约束作用, 相对于人员自身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 确保企业正常合理的发展运行。

3.3 创新经营管理方式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加强创新, 这样才能够合理的面对当前新型的市场环境。我国很多企业在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阶段还是采用机械的管理方法, 对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没有合理融入, 方式比较单一化, 缺少针对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还是采用惩罚的方式, 并且只有单一的惩罚而没有奖励, 缺少人性化管理, 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非常差。

在现阶段新时代的发展中, 企业需要不断加强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 对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学习, 确保其能够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制定和企业发展理念以及管理方式相符合的管理方法, 从而能够对市场环境相适应, 并且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并且, 企业还需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 采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的生产以及加工, 有效的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策略, 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3.4 提高经营管理队伍素养

首先, 在人才的招聘中, 需要对其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重视。由于一些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高, 然而其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是很高, 这就和企业的管理理念不相一致。所以, 在人才的招聘当中, 需要确保应聘者其自身的价值观和企业的发展理念相一致。第二, 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在年末的财务预算当中需要对这些费用合理的融入, 定期邀请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员对管理者实施相应的教育培训, 确保人员的素质能够不断提升。

结语

总之,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自身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有效了解, 同时确保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规避, 以此有效的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摘要: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 对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生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很多企业逐渐加强了内部建设的重视, 在经营管理理念以及相关管理制度方面都加强了重视, 以此来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然而,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同, 并且在传统的经营管理当中, 往往会产生一些措施很难落实到位的情况产生。对此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 才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洪波.浅析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措施[J].商场现代化, 2016 (18) :120-121.

企业经营能力分析范文第2篇

摘 要 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主题之一,却存在优劣势。本文从企业成本的“劣势”切入,从成本信息的非全面性、滞后性、没有绝对成本等三个角度,讨论企业成本的“劣势”管理。

关键词 制造成本 劣势 劣势管理 成本控制

一、引言

行之所至,关于“成本”的声音不绝于耳。人人都关心成本,似乎处处、事事以是否有利于节约成本来衡量工作的绩效。的确,不管我们如何将管理学、经济学的最新思想引入企业运作过程中,现在市面上到处充斥着探讨企业经营成败的书,“细节决定成败”、“战略决定成败”,这些个时尚的管理学观点让人眼花缭乱,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成败,那么多声音朝我们鼓噪,真不知该相信是“细节”这只毛毛虫、还是“战略”这条巨蟒决定着我们的命运。但不管怎样,对一个制造型企业而言,产品始终都是我们一切努力的利益之基石、焦点之所在,而产品的价值载体无疑是成本(制造成本),注重细节也罢,大谈战略也罢,一旦脱离了企业的实际(产品、成本),一切都是空谈。

诚然,我们可以骄傲地宣扬我们的“优势”,有时甚至你忍不住告诉别人我们获得过多少殊荣、获得过多少专利;然而,今天的“优势”也许就是明天的绊脚石,光荣总是属于过去,只有梦想召唤着将来,“优势”不是永恒的,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今天的“优势”也是“劣势”。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谦卑,认清我们现在的“劣势”,找到软肋,找到木桶上那一块短板。认清我们的“劣势”,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成本的缺陷在哪里?”

二、成本信息的非全面性,需要将成本管理置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体系之中来考虑

并非所有的企业活动都“能够可靠计量”,因而“成本”所揭示的管理信息是不全面的,只是冰山一角,不能满足管理决策的全部信息需要。“能够可靠计量”,这是现行会计体系的基础,并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会计计量的是企业的“经济利益”。尽管一切活动都关乎企业的经济利益,但如果无法可靠计量,就只能被排除在会计信息之外。

比如,企业的培训活动,培训费(如培训资料费、讲师费、讲师的午餐费)是能够可靠计量的,但无法计量培训活动产生的效果,我们可以用“通过培训,大家学会了如何开展5S”、“这次培训,提高了商务礼仪方面的素养”之类的语言来描述效果,我们可以将效果划分为很好、良好、一般、基本无效、完全无效五个不同级别,然而毕竟谁也称不出效果的斤两,因而是不能用会计语言进行可靠计量的。

我们普遍认为,人力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会计问题虽已初具模型,但依然是会计理论界争议较大的前沿问题,各国会计准则中对它没有统一的规定。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人力资源价值尚难客观计量。有人主张采用“工资报酬折现法”计量人力资源价值,反对者认为即便可以用“工资报酬折现法”加以计量,最多也只计量了不可靠的静态价值,人力资源可能发挥的“潜在价值”,是由人的能力和客观环境所造就的预期价值,用现有的折现法很难真实地衡量人力资源的动态价值。我国最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涵盖也无法涵盖“人力资产”、“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本”等人力资源信息,唯一涉及人力资源的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9号——职工薪酬》,因为职工薪酬是“能够可靠计量”的。

再如,某些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它是无法可靠计量的。但环境污染的确威胁着我们,我们正在为我们的行为“买单”,我们正在“花费”成本。

由于成本信息是非全面的,我们需要将成本管理置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体系之中来考虑,要实现“有优势的成本”,必须从影响成本的其他因素来入手;成本作为一个目标,抵达的途径是更为广泛的企业经营管理。

三、成本信息的滞后性,管理决策时成本是必须考量的因素,但不可完全依赖成本

成本信息的相对滞后性,对管理决策而言,成本是必须考量的因素,但不可完全依赖成本。“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包括年度、半年度、季度、月,最短的期间是按月结算帳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因此,会计信息相对于企业经济活动而言总是滞后的,没有经济活动的发生,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本身就是“无所指”。报告于发生之后,这就是相对滞后性,成本信息也是如此。

为了弥补会计信息的不足,人们设计了一系列指标来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这些指标有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指标都是基于历史数据而计算。如,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增长额÷上年销售收入总额)×100%

销售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扩张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实际上,从公式看,销售增长率的计算结果只是清楚说明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已经增长或缩小了百分几。如果是增长了,只是表明市场前景看好,并不必然代表明年的销售会以此速度继续成长、或者超越这一速度,要预测明年的销售情况,显然需要知道更多的信息,如市场环境变化、生产扩张潜力。

即便是成本信息能够像新闻那样——每隔1小时连续滚动播出,或者干脆像股市信息瞬息更新,仍可能存在滞后性问题。何况,对制造企业而言,隔1小时滚动“播出”成本信息既难以做到,又不大可能以每隔1小时的速度改变生产经营决策。不过,这并不是说成本信息不可靠、不科学、无价值了。缺少成本信息,许多的举动将变得盲目而无助于绩效实现。

未雨绸缪,预测和规划未来,如销售预测、成本预测、资金预测,看似只在昨天的基础上“拔高”了几个百分点,却给企业的明天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四、没有绝对成本,管理只能不断探索接近成本的“真理”

没有绝对成本,成本总是在越来越接近“真理”的路上。经常有人问我,你能不能告诉我某某浮法玻璃的成本是多少?如果采用简易铁架包装玻璃,与用木箱包装相比,包装成本能降低多少?如果我实施了这样一项技改,可以节约多少成本?我作为成本会计,经常面对此类形形色色的成本问题。他们期待的答案只有一个,并且信以为真就这一个答案,满意的表情就好像小孩从老师那得了一块巧克力蹦蹦跳跳回自己的座位。其实,谁也不知道这“唯一正确”的答案是否真正存在。因为要基于某些假设来测算成本,所以我不得不在答案后面郑重声明“仅供参考!”。

比如,为测算厚度某一规格的浮法玻璃成本,需要假设:拉引量、成品率、熟料比、纯碱价格、重油价格等等。有了如此多的前提条件,我才能测算出浮法玻璃的制造成本,任一条件改变,该规格浮法玻璃成本的测算结果随之改变。所以,我给出的答案只是比较理想的可能结果之一,不是金科玉律。

担心害怕由此产生,怕别人忽略了我的假定条件,怕别人忽视了我的郑重声明,怕别人把我的答案当教条用上一百年,怕别人用我的答案跟客户谈商务,怕别人误用了成本而损坏了公司的利益。为了减少害怕,我只能期待别人是灵活的,善于随机应变。

五、总结

成本计算,总难免基于一些假定的因素,如折旧,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可选择的分摊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选择不同的折旧分摊方法,折旧额全然不同,从而影响成本的差异。不过,一旦确定了折旧分摊方法,将持续采用选定的方法,数据就有了时间上的纵向可比性。虽然没有绝对成本,但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地探索、不断接近成本的“真理”。

企业经营能力分析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中小型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必须认清挑战,抓住机遇,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优势,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跨国经营 战略分析

企业自进入国际市场以后,就转变成为一家跨国企业。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而言,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以后,除了要让自身产品从国内市场走进国际市场,还要积极转变自身经营理念,扩大经营范围,提升管理水平,及时接轨于国际,真正摆脱国内市场的限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重,只有了解自身优势,主动采取应对策略,才能确保跨国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一、中小型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优势

(一)经营灵活

通常而言,资金少、规模小和管理人员少是中小型企业主要特点,市场进退成本不高,所以可以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这些优势是大型跨国公司所不具备的,即可我们常说的“船小好掉头”。此外,中小型企业上马的项目通常很小,投资额度也不大,筹资较为简单,加之很多项目建设工期不长,可以迅速让产品进入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中,同时产品退出也非常容易。中小型企业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经常会设计并生产很多适合当地条件的产品,这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产品具备极强的独特性与专业性。

(二)拥有特色产品与适用技术

我国是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很多具备民族特色的产品,常见的有中药、茶、丝绸等,这些产品主要由中小型企业以及很多手工作坊生产。从现阶段情况来看,中小型企业在很多领域不具备现代尖端技术,不能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不过却拥有很多适用技术,如劳动密集型技术、小批量制造技术等,这与发展中国家国情更为相符,更加贴近市场。并且很多中小型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引进技术,可以就地取材,价格相对低廉,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畅销于发展中国家。中小型企业开发这些产品,能够防止直接与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开拓了独特的市场空间,并形成了自身品牌优势。

(三)产权优势

中小型企业有着明确的产权,这是其主要优势之一,这与国有股东缺位的国有企业相比,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上的问题,造成国有企业很难在跨国经营中收获理想效果。从相关部门调查分析中可知,境外国有企业盈利、持平与亏损的比例均为1/3,主要原因是未能解决好国有资产委托—代理机制,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出现海外流失的问题[1]。而中小型企业有着明确的产权,经营者利益直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从而确保了企业经营者有足够的积极性,这是中小型企业跨国经营的良好保障。

二、中小型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对策

(一)完善融资政策

只有建立起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才能让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掌握中小型企业发展现状,采取一定法律措施,对中小型企业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运行方式、资金来源以及职责等进行明确。此外政府要采取直接或间接的金融支持方法,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利用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等措施,如降低对中小型企业的税率,提升固定资产折旧率等,并对中小型企业实施出口补贴等措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各地区职能部门和金融主管机构,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将更多金融服务提供给中小型企业。

(二)加强科技创新

当前,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若是中小型企业不开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不主动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则无法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并难以保证自身的稳定长远发展。对此中小型企业要积极加强科技创新,尽快优化产业机构,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此外中小型企业还要提升售后服务质量,重视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此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

(三)利用电子商务

一是通过电子商务和网上贸易,可以让中小型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减少所投入的经费,解决中小型企业资金少、规模小的问题;二是电子商务可以防止中小型企业被中间商制约与盘剥,最大限度发挥出成本的优势;三是电子商务可以增加中小型企业出口贸易的机会,不需要投入过多资金就可以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四是电子商务能够省去出口贸易环节,从而提升效率,减少交易时间;五是网上贸易突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避免了自然因素的影响,有助于中小型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迅速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与国外跨国公司加强合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让企业跨国合作有了良好的条件。中小型企业能够与国外跨国公司加强合作,确保自身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可以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在与国外跨国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有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有利于扩大产品销售范围[2]。随着合作的升级,还能够得到新兴工业的立足点,实现中小型企业与信誉良好、资源丰富的公司合作。中小型企业在国外战略伙伴的协助下,可以解决自身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得到大力支援,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自身经营绩效的提升。

(五)培养国际市场营销人才

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经营人员而言,具备丰富国外工作经验的人才十分匮乏,这不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因此,当前要加大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满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求。同时中小型企业还要利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与人才机制,将更多具备丰富国际化经营经验的人才吸引起来,为跨国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结语

总之,我国中小型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能够正确贯彻并落实我国的“走出去”战略,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中小型企业要主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跨国经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跨国经营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魏志刚.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2):32—33

[2]李恒.分析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模式[J].中国商贸,2015(3):10—11

(潘银杰,1994年生,浙江宁波人,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企业经营能力分析范文第4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我国正处于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和企业都十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物流发展正处于一种混合态势:既有以生产、制造为核心的企业自营物流模式,也有专业化物流公司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本文对生产、制造为核心的企业自营物流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企业选择物流模式时提供参考.一、企业自营物流的形式

企业要出产品就如同军队要打仗一样,也要有后方的支援和保障,即产品制造需要组织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供应,优化工厂和车间的布局,保持一定的库存;市场营销需要将产品运送到有市场需求的地方去,以及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必要的加工处理等等.这就需要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自身开展物流业务,企业自备车队、仓库、场地、人员,自给自足地自营物流已成为传统企业物流的主体.在该方式下,企业也会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向运输企业购买运输服务,但是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而且是临时性的纯市场交易的服务.企业开展自营物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物流功能自备.该种表现形式在传统企业中非常普遍,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等,企业拥有一个完备的自我服务体系.这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的完成各自的物流使命.二是企业内部设有物流运作的综合管理部门,通过资源和功能的整合,专设企业物流部或物流公司来统一管理企业的物流运作.我国的工业企业基本上还处于第一种情况,但也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设立物流部或物流公司,如海尔.

(2)物流功能外包.该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将有关的物流服务委托给物流企业去做,即从市场上购买有关的物流服务.如由专门的运输公司负责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二是物流服务的基础设施为企业所有,但委托有关的物流企业来运作,如请仓库管理公司来管理仓库,或请物流企业来运作管理现有的企业车队.

二、典型的企业自营物流模式分析

国内有实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自己发展物流也是一种必然,或者说出于无奈,发展到一定程度再社会化.我国的海尔集团就是的典型代表,海尔选择自营物流的原因是: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供应链条件下的物流,都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通过采购计划就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开发等商业秘密等,出于商业考虑,海尔选择了自营物流.海尔是一个多元化经营的跨国企业,其面对的是全球的顾客和供应商.海尔整合物流职能前,产品部负责采购物流、商流,海外推广部负责产品的销售物流,物流成本计入产品成本中而并不进行单独的核算,这样分散物流的管理,导致效率的损失和管理的难以控制:一方面货运途中的信息和原材料库存情况难以控制,另一方面,管理的分散性也必然导致协调成本的增加.整合物流职能后,海尔专门成立物流推进本部,由集团副总裁亲自负责,本部下设三个事业部: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储运事业部,海尔物流的高效率来自于三个事业部协同经营.海尔的物流配送模式是以"一网三流"为支持,通过三个"JIT"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即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以全球供应链资源网、全球用户资源网和计算机信息为支持.海尔的物流系统帮助海尔实现了三个零的目标: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零库存即"三个JIT":JIT采购、

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物流通过"三个JIT"实现同步流程.通过采购平台,所有供应商都在网上接受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货物入库后,物流部门可根据次日的生产计划利用ERP信息系统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看板管理4小时送料到工位,实现JIT配送.生产部门按照B2B、B2C订单的需求完成订单以后,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通过海尔全球配送网络送达用户手中.零距离指根据用户的需求,拿到用户的定单,再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零营运资本指零流动资金占用,简单地说,在给供应商付款之前,海尔就可以先把用户的应付货款收回来,可以做到现款现货.三、企业自营物流的利弊

通过海尔自营物流模式分析,企业自营物流的主要优势在于:

(1)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易与生产和其他业务环节密切配合,全力服务于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确保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利润.对于竞争激烈的产业,有利于企业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如多数汽车工业拥有自己的汽车销售公司和营销服务网络系统.(2)可以合理地规划管理流程,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减少流通费用.对于规模较大、产品单一的企业而言,自营物流可以使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结合更加紧密,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作业乃至全方位的工作效率.

(3)可以使原材料和零配件采购、配送以及生产支持从战略上一体化,实现准时采购,增加批次,减少批量,调控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成本降低,从而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零营运资本.但是,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都适合自营物流模式,企业自营物流也存在许多缺点:

(1)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为了自营物流,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仓存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本,这必然会减少企业对其他重要环节的投入,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会出现对物流的投资比重过大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2)企业配送效率低下,管理难于控制.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物流部门只是企业的一个后勤部门,物流活动也并非为企业所擅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营物流就等于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从事辅助性的工作,结果是辅助性的工作没有抓起来,关键性业务也无法发挥出核心作用.如沃尔玛是世界上具有高效益物流配送体系的零售商,84%的货物是自己的体系去配送的,其物流体系被众多的零售商家所效仿.前不久,沃尔玛宣布将旗下的配送子公司——麦莱恩公司(McLane Company)以14.5亿美元卖给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萨维公司(Berkshire Haltaway).其理由是"将力量进一步集中到核心的零售业务上".

(3)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成本较高.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其产品数量有限,采用自营物流,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规模有限,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4)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由于许多自营物流的企业采用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的完成各自的物流,没有将物流分离出来进行独立核算,因此企业无法计算出准确的产品的物流成本,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5)企业配送的产品单一,主要配送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多数自营物流只是企业的后勤,主要服务于本企业的产品配送,而且配送的品种也较单一.如生产水泥的厂家只配送水泥,生产洗衣机的厂家只配送洗衣机等.

四、工业企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物流的实践,我们发现,工业企业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完成,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这就给工业企业在进行物流决策时提供了更广泛的决策空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新型商业贸易方式---电子商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由此诞生了新的产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即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当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我国工业企业是否自营物流还是选择第三方物流.一般来说,产品制造商对渠道或供应链过程的控制力要求较高,往往倾向于选择自营物流;对大宗工业品原料的供应宜采用相对固定的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和短渠道物流;对技术性比较强的物流服务如口岸物流服务,企业往往采用委托代理的方法;对非标设备的制造商来说,企业自营物流是最有利可图的选择,但往往必须交给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去做.工业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组织物流服务,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具体的分析.

企业经营能力分析范文第5篇

[摘要] 在企业诚信成本——收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企业诚信经营的时间模型,论证了企业诚信经营的投入期、发展期和品牌期三个阶段,说明企业诚信经营是由被动诚信到主动诚信、诚信经营到经营诚信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 诚信成本 诚信收益 诚信时间模型

一、企业诚信的成本——收益分析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是否选择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更多的还是个经济问题。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然会在利益的获得与诚信道德选择的代价之间进行成本和利益的权衡,这便形成了对诚信道德选择的成本—收益经济学分析。诚信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既有投入,也有回报,具有商品的某些属性。企业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根据经济学原理,企业要取得诚信这种无形资产必须有所付出,即诚信是有成本的。企业诚信付出会使其在市场上诚信度提高,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市场形象,无形资产升值,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回报,即诚信收益。

1.企业诚信成本

企业诚信成本有多种划分方法,有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有人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有人分为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本文在以上划分基础之上把诚信成本分为守信成本和失信成本。守信成本包括主动成本和被动成本(守信机会成本),失信成本包括罚款支出和信誉丧失成本(失信机会成本)。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诚信成本

(1)企业守信成本是指企业坚持诚信经营所付出的代价。其中被动成本指企业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支付的成本,是对企业诚信经营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说是企业“为了诚信而诚信”。例如:要实现对客户和消费者诚信的承诺,必须如期履行合同、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对企业员工诚信的承诺,必须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员工的工资报酬、保障员工的福利、建立和完善劳动安全保障设施;实现对投资者诚信的承诺,就要保证投资者财产的安全和投资者财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对政府、社会诚信的承诺,必须保证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保证合理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所花费用等等。企业若不支付这些被动成本,则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一时的利益,但这些收益是以牺牲长期利益而换来的短期收益。因此,也可以把这部分成本看作企业守信机会成本。

企业守信经营的主动成本是指企业具有了长远眼光,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而心甘情愿主动支付的成本。如企业用于维护自身诚信形象的广告宣传活动费用;企业向客户和消费者提供优质完美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所需支付的费用;对员工进行情感投资、建立诚信用人机制、用于职工诚信教育的费用等。海尔集团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诚信经营的例子,目的就是要教育员工竖立严格的质量意识,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消费者。也正是凭着这种诚信的经营理念使海尔得以稳步走向世界。管理学家爱德华·劳勒在其所著的《最终竞争力》一书中提到:通过企业的高投入建立的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终来源。

(2)企业失信成本指失信经营所带来的损失,主要包括:

①信誉丧失的损失。例如企业因为失信行为而导致市场份额缩小甚至丧失的损失;投资者不愿再继续投资或抽回投资造成的损失;员工的忠诚度降低甚至离开企业造成人员流失的损失;失去与其他经营者合作机会而造成的损失等。这些成本是间接的、隐性的信誉丧失成本,一旦发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若能避免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也可被看作企业的失信机会成本。

②惩罚支出的损失。这是企业失信成本的直接、显性的表现,例如不履行合同而支付的违约金;因商标侵权、制假售假、偷税逃税、走私贩私、环境污染等受到社会有关部门严厉制裁的支出等。

诚信投资是一个战术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是一个艺术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我们要杜绝失信成本的发生,但对于守信成本也不是一味盲目的投入,“庄妈妈净菜社”就是一味进行诚信投资不注重回报而导致失败的典型的教训,因此,必须要注重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守信收益

(1)市场集聚收益。企业通过诚信经营,依靠信得过的产品与优质的服务,建立起客户与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从而实现连续不断的重复性购买。再通过消费者之间的口碑相传赢得更多的顾客,使企业形成再次销售和多次销售,增加企业的销售量,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2)人才集聚收益。企业通过诚信待人的用人机制来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使企业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而发挥出来的主人翁精神和巨大的创造力,可以为企业带来的更大价值。

(3)资本集聚收益。有了诚信相当于企业拥有了一张融资的通行证,这对于当前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更为重要。而且如果企业信用充足,一笔同样数额的资金,可以周转使用多次,这样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4)无形的商誉集聚收益。中国一个企业生产的领带在市场上价格只有数十元人民币,当该企业成为皮尔·卡丹的定点生产厂家,还是原来的领带贴上皮尔·卡丹的商标时,其价格猛增至700元~800元以上,这就是诚信的巨大价值。因为人家卖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企业的商誉。商誉就是企业的市场形象,就是金钱,而企业的商誉是由诚信铸成的。

二、企业诚信与失信经营的时间模型

现实的经济活动表明,“诚信”是有价值的。任何经济现象的出现都是成本和收益相互对应的,付出成本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收益的高低,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欺诈只会给自己带来一时的不义之财,但要付出丧失交易伙伴的沉重代价,严重者将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这是任何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经营者和企业家都明白的道理。“诚信”已成为时下中国人最为稀缺的一种资源,谁拥有它并进行认真的经营管理,谁就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1.企业失信时间模型

图2企业失信时间模型

总体来讲,企业失信行为的单位时间内,成本和收益水平是时间的函数,见图2所示。虽然企业采取了不诚信经营行为,但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其行为并不能迅速被其他人所知,因此在短期内其收益水平会迅速提高,达到较高水平,随后会进一步增加。但随着企业不诚信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收益水平会停止增加并开始下降。在某个时点,也即企业不诚信行为被社会了解到某种程度或受到某种处罚时,其收益水平会大幅度下降,严重的失信行为甚至会失去收益能力。无论企业用什么样的理由解释不诚信行为,人们都无法给予原谅,因为信誉很脆弱,它经受不住一次良心的违背。企业通过长时间的经营才能建立信誉,拥有信誉时间越长久的企业越受人们信任。但是无论企业的信誉保持了多久,只要有一次不诚信行为,就会击垮多年的诚信形象。不诚信给企业的伤害一般是致命的,即使能够勉强渡过危机,也要用更长久更巨大的努力去愈合这道伤口。

2.企业守信时间模型

同样,企业守信行为单位时间内,成本和收益也是时间的函数。企业守信经营模型可分为投入期、发展期和品牌期三个阶段,见图3:

图3企业守信时间模型

投入期:企业在进行诚信投资的初期阶段,有可能是不赚钱甚至是赔钱的,企业的收益曲线是缓慢增长的。因为诚信从投入到产生存在一个“时滞”,包括消费者的反应时滞、需求时滞等,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企业所投入诚信的理解程度、收入因素等,往往是投资进行一段时间后,消费者和合作者才相信企业有信誉。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在被动成本支付时,企业可能会吃亏。比如在遇到困难时仍要履行合约,顾客不必为此支付诚信费用,也不会立即要求进行其他合作。企业付出了诚信成本,但并没有得到诚信收益。但客户因为这件事情更加信任企业,以后还会继续合作,甚至给企业带来其他客户。这笔诚信收益比其诚信成本大得多,只是在行为发生时没有反映出来。因此,从当前看,诚信被动成本大于诚信收益;从长远看,诚信被动成本小于诚信收益。所以,只要企业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应该诚信经营。

发展期:当企业准备支付诚信的主动成本时,就已经有了长远眼光,树立诚信形象为将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时,因为企业已经有了积累起来的信誉,所以企业诚信回报就会快速增长,其收益曲线就会变得陡峭。当企业不会为了诚信而诚信时,其被动投资已变为主动投资。企业发现诚信能带来的收益越大,则会投资越多的资金用于树立诚信形象。支付诚信被动成本还处在较低层次,为了生存;支付诚信主动成本则处在较高层次,为了企业发展。不管是哪一种,只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看,诚信收益一定大于诚信成本。

品牌期:当企业持续不断的投入诚信投资,而又源源不断得到诚信回报时,企业就形成了自己的诚信品牌。品牌是企业在诚信方面长期大量投入的结晶。我们已经进入了品牌的时代,社会越发达,需求越复杂,消费越高档,品牌也就越重要。品牌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要求以外,更能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享受。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调查统计表明:在人均收入达一万美元以上的国家,90%的消费市场是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追求。正因为如此,品牌在市场经济中有着独特的经济魅力。品牌是一种信誉和口碑,是企业诚信的投入和企业文化的结晶,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它将直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回报和收益。在一个健康向上、秩序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投资诚信的回报应该远远大于付出,即收益远大于成本。据美国的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在诚实守信方面每投入一元,将产出3元~6元的收益,其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一般的投资项目。我们平常所说的“老字号”、“金字招牌”和品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是企业诚信在市场中的折射影像,是企业经过多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持久的市场考验才得来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一块不朽的丰碑,同样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金康伟陈琪:民营企业诚信经营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乡镇企业研究[J].2004,5:P54-55

[2]杜炜:企业诚信的成本与收益.统计与决策[J].2004,10:P146

[3]刘炳延刘英:企业诚信经营浅议.冶金信息导刊[J].2004,1: P1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企业经营能力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煤炭经济 思政工作 和谐企业 创新思路

在新时期煤炭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思政工作的实效性,要求企业党组织干部能够站在创新的高度,去审视思政工作中实际存在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煤炭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一、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思政现状

如今世界国际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使得各行各业的改革与发展也走进新的历史起点,煤炭企业也不例外。只是社会思潮日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也为企业职工的思想状态带来许多干扰与冲击,甚至影响其心理健康[1]。因此,在当前的煤炭企业中,职工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方式都开始出现新变化,而思想政治工作却没有适应新的职工需求,导致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足。而且煤炭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思想作风与能力素质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科学发展与企业使命任务的要求,这就反映了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创新的迫切性。

二、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煤炭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国际大环境与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既为煤炭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也使其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更需要探索创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对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与改进。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党建人员能够认清思政工作的新特点,以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首先,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呈现出愈发繁重的特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益至上思想和不思进取思想在不断蔓延,严重地影响着煤炭企业的内部管理。其次,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愈发具体化。因为职工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也在发生极大变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相关变化,做到思政工作内容的细致化与具体化,为提高其工作实效性打下基础。最后,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愈发隐蔽。当前职工接受新事物的方式多种多样,其思想也越发突显出开放性的特点,易使得以往容易暴露的问题被隐藏。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实效[2]。

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路

(一)继承传统,兼顾推陈出新

在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存在许多传统方法,但并非都缺乏时效性。要实现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开展,还需要党建干部及其他成员注重为值得弘扬与继承的工作方法赋予更多的新内容,既保留优秀的部分,又赋予新元素。这是适应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的重要思路,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对创新思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更多的有效创新对策,致力于构建独具时代特色的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二)学习新时代精神,武装头脑

在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过程中,要求煤炭企业能够走进新时代,积极地贯彻新思想,努力展现新作为。因此,煤炭企业要实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还需要做好深入持久的?W习与宣传工作,从整体上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开展。要求党建人员能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且加大宣传力度,将其始终贯彻在新形势下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中。因此,煤炭企业党员干部需将党的十九大精神纳入到锤炼党员党性的必修课之中,党员干部需发挥模范作用,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讲工作,让煤炭企业员工能够在这样的先进思想渲染气氛中,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作为自己头脑的武装力量,摆脱社会中盛行的各种负面思想主义,以坚固的党性觉悟,认真做好工作,以全体职工的新作为,展现煤炭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气象[3]。

(三)倾听职工呼声,解决实际问题

煤炭企业党建干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既要注重将做好正面引导教育工作,也要注重倾听职工的真正呼声,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职工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力量,也是根本力量。要求党建干部能够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的职工现实需求,学会对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进行正确处理,同时也要学会协调好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尤其是党建干部要秉持为职工说话办事的工作态度,积极去深入到职工内部之中,倾听职工呼声,聆听其实际愿望,致力于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既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又做到为职工办实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结合,让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深入人心,提高其实效性。

结 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必须迎接新挑战,针对各种新情况与新问题展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提高煤炭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职工凝聚力与归属感、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煤炭企业党建干部要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道路,努力贯彻与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新的思想观念之下融入到新时代的潮流之中,既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又可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利于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利.试论新时期如何搞好煤矿基层党建工作[J].现代企业文化,2018(2):77-77.

[2] 石婷婷.浅谈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18(3):122-122.

上一篇:施工半年总结范文下一篇:团队考核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