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与快乐相伴范文

2024-01-16

让阅读与快乐相伴范文第1篇

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这次的家长会,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师生对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会议内容:

一、会议目的

二、下学期教材情况说明

三、班级现状

四、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五、放假时间及安全教育

具体介绍

一、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

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家长能够更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材。

二、下学期教材使用说明

1、教材免费使用

2、信息、音乐、美术三本书循环使用

3、9月1日前转出的(出大连市的)同学不给书

三、班级情况分析:

班级基本情况

 一(2)共有55名学生,其中29名男生,26名女生班干部采用轮流制。能定期给学生们换座位。

 全班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这里我看到了我们家长的责任心。如李祉茹同学荣获区读后感征文三等奖,孙忠野同学荣获学校吉祥物征集最佳奖,在读书小报、心愿卡制作中,王则凝、毕瑞婷、王羿茹等许多同学脱颖而出。在家长们的鼎力支持下,我们班荣获了书香班级荣誉称号,荣获了校吉祥物征集最佳组织奖,荣获了校运动会年级组第二名。尤其我忘不了的是大家通过qq群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精神。心愿卡的一次次修改、缝毽子时的欢声笑语至今使我心存感激。为了表示感谢!请允许我向大家鞠上一躬!

同学们一年的学习生活转眼就过去了,对各位家长来说,从孩子幼儿园进入了小学至今,肯定也感受到孩子身上的许多变化。

 行为能力方面:100%的孩子自理能力逐渐提高,95%的学生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 课堂纪律方面:90%的同学上课会听讲,比如王乾熙、王薇茗、江博旭、蔡艳红、杨征亚、卫元驰等同学。

 课间出操方面:多数同学能保证做到快、静、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孙忠野、丁明硕、赵亮、米月、刘同、苑亚楠、袁红静等同学。

 学习、认字方面:60%的同学超过了课标的要求,他(她)们能通过阅读课外书,已经具备了二年级认字能力。如:顾兆新、黄梦鑫、王乾熙、江博旭、袁晓鹏、蔡艳红等同学。

期末考试:语文优秀率:86.6%平均分94.8数学优秀率:98.1%平均分98.1 ( 分析试卷)

四、几点教育建议

一、 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四、培养良好社交能力

五、朗读课文和阅读课外书

五、暑假安排:

放假时间:7月21日 ___9月2日9月3日开学8月31日召集 安全教育

1、交通

2、饮食

3、防溺水

4、防火、防电

假期读书安排

一至三年级暑假阅读图书

1、《作文森林——神奇作文树》(注音版)

2、《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

3、《小波纹的童话》

4、《温暖的狐狸镇》

5、《小木耳和盗梦大王》

6、《老鼠记者——奥运金牌鼠》

7、《会说话的稻草堆》

8、《香草不是笨小孩》

9、《爱迪生和1093项发明》

10、《数学王国历险记》

暑假活动安排

 1.社会综合实践—与辖区内的各社区携手。

2.掌握一项艺术技能,提升综合素质

3.“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活动及“远离网吧、走进书店、明德修

身”活动

4.“孝敬长辈,学会感恩”家庭体验活动

5.“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体育活动

6.8月15日为全市中小学生小组活动日和家校联系日,当日的

14:00至16:00为学生暑假学习活动小组组长向班主任汇报小组学习和活动情况时间,可通过班级QQ群、电子邮件、电话联系等方式汇报。

暑假作业

1.每天40道加、减、乘、除口算

2.语、数每天预习一课书

3、至少读1本课外书

让阅读与快乐相伴范文第2篇

2、引导儿童交际小学作文教学是言语交际中最基本的表达训练,从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为社会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服务是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要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向人家介绍一件事情或一位人物,表达自己一定的情感。要强化学生的“作者”意识,在写前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我的文章写给谁看?怎样写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进而能打动人,使读者身临其境。站在这样的预防交际的角度上构思写作,文章便容易倾注作者的情感。写完后我让儿童把习作读给别人听,或征求别人意见,或与听者一道分享美词佳句的快乐。让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倾听别人的习作,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每一次写作的过程都是一次语言交际的过程,使学生感到写作文不仅是提高自己运用语言能力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需要,从而乐写不疲。

3、开放写作时空这样的作文教学大纲司空见惯:老师命题《我的++》,学生“遵命服从”,全班学生搜肠刮肚,胡编乱写,凭空塑造一位“伟大的母亲”、“可敬的老师”。学生心里明白老师要求的是文章技巧如何,并不管你是否真有其人,确有其事;老师要求的是你快速作文、当堂完成,以训练写作上的应试能力。这种指导思想,这种写作的时空条件,不管学生有无经历、体验、积累,只要编得圆满即可。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据报载:一位美国教师让学生写《我的爸爸》,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让学生去采访父母、亲戚、邻居,观察爸爸上班的情形,以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爸爸。这样,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自然有话可说,自然情深意切。我们不妨开放学生的写作时空,让学生在自由的时空里捕捉作文的生命活力。

4、鼓励文体各异当今,普高语文教材及成人复习教材的目录中,都悄悄地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所谓的文体取消了。“淡化文体”正成为语文界的热门话题。成人如此,何况初学习作的小学生?文章本无体,古人作文是不讲文体的: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东坡的《石钟山记》都属“文体难辨”的文章。文是用来抒发心曲的,本应是满腔热情、满腔思想的自然流淌和外泄。作文指导,无疑要指导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记叙文在小学生习作中占重要地位,如教师一味地指导学生围绕这个圈子转,势必会阻碍他们思维的发展,思路的拓宽。以至于一抬笔,文体的约束就占据了大脑,唯恐不合规范。这样写哪有激情和灵感。小学生要表达的东西也有深沉的、羞涩的、神秘的,他们有自己的听众,自己的读者,要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心声。如写一个人物,书信体、日记体、议论说明体皆可用之,甚至比起记叙文抒发起感情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思想,教学作文,文体无需千篇一律,而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5、放手自拟文题统一规定文题同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更使部分学生易犯“无病呻吟”的坏毛病。在此方面也应为学生营造相应宽松的空间。“开放式”文题。即在主题确定以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拟题目,减少文题对学生思想的束缚。如写一位老师,以《我的老师》为题,可能多数学生会写现在的尤其是语文老师,无疑内容的来源的文章的思路都是很窄的;若放手让学生自拟,那么诸如《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题丰富了,内容自然不会枯燥管,形式自然不会单一,感情也自然真挚感人。“补充式”文题。即提供文题的形式,让生自补文题内容。如《我最难忘的……》,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生活阅历,总有自己最难忘的东西。这此东西可能是人、事或物。于是,诸如《我最难忘的一个人》、《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我最难忘的一次旅行》等都可能出现。让他们自己填补文题空白,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说空话、说假话,语言雷同,形式单一的弊端。

6、改革评价机制传统的作文评价总是教师一人专制,一语定千金定优劣,极少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这样,学生总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主动客观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作文评价,除教师评价外,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评价的空间。学生参评。可将某个学生的习作作为范文请小读者在课堂上朗读,指导全班学生各抒已见,直抒胸臆,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意见虽多,甚至有时会针锋相对,这对于小作者、小读者双方都是受益无穷的。指导自评。教师可适当地写些启发性、思考性的评语,做些批注,然后指导小学生多读、多看、多思,根据教师的评价总结一下写得精彩的地方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原因何在。将师评与自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作文的价值和水平。少批评多激励。对于小学生作文无需过多地指出缺点和不足,甚至针对细微之处吹毛求疵,从而打击学生自信心。教师应更多地针对其优点,给予表扬的鼓励,使其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相信自己倍受老师欣赏,在心里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习作的水平的质量。总之,作文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空间,使其能够真正地展现和发展自己,这便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让学生快乐地写作让学生快乐地写作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让阅读与快乐相伴范文第3篇

我是三(2)班的李欣烨同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让我快乐地成长。 读书,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快乐。捧起它,它是圣洁的;翻开它,它是万能的;阅读它,它是美妙的!如果我是一颗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它照耀着我,让我快乐地成长。

从小,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一两岁的时候,我就有了第一本书《婴儿画报》。书上精美的图画深深地吸引了幼小的我。虽然当时不识字,我却总是像模像样地捧着书,翻来覆去的看。我只要等妈妈一闲下来就缠着她,让她读书上的故事给我听。一遍两遍,三遍四遍,我百听不厌。慢慢地,当妈妈讲完上句的时候,我就能非常流利地说出下句了。

记得在我四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到苏州去玩。我们坐着快艇在太湖上游了一圈之后,快艇慢慢地停靠在一片荷花池边。我看到娇艳艳的荷花,喜不自禁地说:“妈妈,我要采莲花。”然后,随口吟诵了一首古诗:“女儿采莲拽画船,船拽水动波摇天。春风笑隔荷花面,面对荷花更可怜。”开快艇的伯伯听了,笑眯眯地说:“这闺女真聪明!来,我们把船开进去,采莲花啰!”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一天地长大,一本本书更是成了我的好伙伴。我捧起了童话故事,捧起了名人故事,捧起了百科全书,捧起了世界名著。正因为我喜欢读书,爸爸妈妈就不停地给我买书。爸爸出差到武汉,给我买回了《动物世界百科全书》;妈妈带我到罗田,我们捧回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现在,我的书装了满满几柜子。

我爱读书。因为书中有丰富的知识,有精彩的故事,有大自然的奥秘,有生活中的趣事,还有做人的道理。每当我有了一本新书时,我总会抱着新书,爱不释手,然后就看得废寝忘食。如果遇到什么疑问我也会翻书寻找答案。我从漫游书海中尝到了不少快乐!

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要我们讲讲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名人故事。我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私塾里,一位富家子弟问一位少年说:“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四个字,分开怎么解释,合起来又怎么解释?”少年深思了一会儿,从容不迫地回答:“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没钱的钱,龟孙的孙,有理没理的理,‘理’字与‘李’字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那个富家子弟听出来是在骂他,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全班同学听到这里,都被逗得哈哈大笑。等大家好不容易收住了笑声之后老师说:“在很多时候,智慧往往要比力气更为重要。”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少年是谁吗?他就是少年毛泽东。他聪明机智,智慧超人。他也酷爱读书呀!是呀,读书是一种乐趣,它能开发我们的智力,能够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人生旅途中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我爱读书,我从书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书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在书香中渐渐成长。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那么书就是凭我高飞的天空;如果我是一条小鱼,那么书就是任我遨游的大海。我就是在这海阔天空中放飞着我的梦想。让我们在书的世界里快乐地飞翔吧!

让阅读与快乐相伴范文第4篇

近几年孩子的学校大力倡导课外阅读,努力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做家长的当然积极配合。读书已成为孩子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孩子年级越升越高,加之受学校组织的“跳骚书市”活动的影响,我也越来越喜欢和孩子一起读书。

和孩子在一起读书时,在母子间亲情浓郁的互动氛围感染下,不经意间我们就会融入到一个充满新奇的故事海洋中,陶醉之余,我不得不惊叹,原来陪孩子看书、阅读、讲故事,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如此多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记得我们以前在读《小猪唏哩呼噜》的时候,我们分工明确,每人读一章节。那时,儿子读起来还是一本正经地读,故事虽然精彩好笑,可从儿子的嘴里读出来却无比生硬,让我一点也笑不起来。于是,轮到我读的时候,就故意绘声绘色,手舞足蹈,以至于逗得儿子哈哈大笑。久而久之,儿子学会了有感情地读书,并且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书中人物感情的变化。这也让我认识到,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能使母子关系更加融洽,而且更能让孩子喜欢上读书并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朗诵水平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还记得我们在一起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时候,儿子被书中的 巴学院吸引了。当他看到小豆豆上课居然在电车里时,他提出了一些

古怪的问题“电车怎么开到学校里去的呢?”“为什么不在房子里上课呢?”„„我鼓励他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往下读,最后他终于体会到小林校长的用心良苦。当我们又读到“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时,我问他为什么校长要让学生带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呢?什么又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呢?他总结性地回答说:“那是小林校长为了不让学生们偏食。陆地上的食物就是山的味道,海里出产的东西就是海的味道!”看来,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及共同讨论,孩子的语言归纳总结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高。当读到最后,巴学院因为战争而被炸弹烧毁时,儿子咬牙切齿地说道:“战争真是可恶!这么好的学校,就这么被毁了!”于是我接着给他讲了一些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以及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使儿子对战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建立了他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随着孩子升入了中高年级,老师引导孩子读书时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这又极大的提高了孩子读书的主动性。与孩子一起读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孩子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俨然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在这本书的读后感中孩子写道:“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它吓倒,一定要勇敢的往前冲。”做家长的甚感欣慰!

有许多父母常常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子女沟通,其实,亲子共读就是最好的一种办法。陪孩子一起读书,让我重温了孩童时的天真烂漫,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人物的种种表现,在不知不觉中,既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更可以让书中的主人公待人处事的态度,在

让阅读与快乐相伴范文第5篇

人们流传着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同志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做好事。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人们一见到做好事的人,都会想起雷锋,因为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雷锋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一位可敬的“傻子”;是孩子们的知心人;是一名模范班长,为人谦虚谨慎。雷锋有奉献精神、“傻子”精神、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螺丝钉精神。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大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句话,雷锋就是那么善良,处处为着别人着想,而很少故着自己。但很不幸,年仅22岁的雷锋就因公牺牲了,令人惋惜。不过,他却留给我们一样永恒财富,更是永恒的美德,这就是雷锋精神。其实,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做点好事和永远做好事那么简单,而是对人的道德修养的一种启示,雷锋精神体现在一个“德”字上。“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谈的就是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取向。但在当今社会,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拜金主义盛行,人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至于出现了道德沦丧 观念模糊、信仰危机等一些列人格扭曲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当硫酸泼向无助的黑熊,当枪弹射向无辜的教师,当汽油浇向熟睡的流浪者,当因学习上的分歧而掐死同窗,当因一句骂人的话而去投毒,当好心车主扶起摔倒的老奶奶被敲诈,当18位路人无视躺在路边濒临死亡的小女孩的时候······这些都折射出了人们的道德问题。社会呼唤雷锋精神,更呼唤美好的道德风尚。

雷锋精神体现了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开展符合时代特点的学雷锋活动,展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尤显重要和可贵。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社会的呼唤、时代的强音。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为此,我们学校就要求我们在暑假期间进行一次主题为:“雷锋精神代代传”的活动。而我的选择是观看一部关于雷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以此来更好的去了解雷锋,雷锋精神。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以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为原型,讲述了雷锋牺牲以后乔安山学习雷锋精神的故事。乔安山和雷锋是最最亲密的好战友,岂料他们在执行一次任务时,乔安山倒车时不慎将电灯柱碰倒,砸在了在车尾指挥的雷锋身上,雷锋从此离开了人间。之后乔安山后悔不已,回想起往日雷锋全心全意帮助自己的点点滴滴,乔安山不禁潸然泪下。乔安山决定在自己往后的日子里,要以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影片以乔安山的回忆作为贯穿线。乔安山出场伊始,便陷入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给人造成了巨大的悬念。那天他在倒车,谁也不会料到那车轮会被一个沟卡住,并且出来时一震;也不会想到会打倒一个柱子,然后撞向雷锋的太阳穴,置他于死地。雷锋在人们心中,扮演的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英雄,而这正代表着乔安山之后背负着多么重的包袱。他被人另眼相看、被人挖苦甚至侮辱。常人也许都会无法承受、悲痛欲绝,永远地生活在雷锋的阴影下。但乔安山,他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用雷锋精神去感化一个又一个不信任他的人,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离开雷锋的日子,乔安山当了长途汽车司机。但班长在他心中却始终活着,做事之前总是想到“在我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要是班长(雷锋)会怎么做”。就这么 一句话,指引着他几十年的言行。售票员小吴,被乔安山的精神所感动,把原先想据为己有的一枚乘客遗失的金戒指,悄悄挂在方向盘上。随后影片进入高潮,乔安山救助被汽车撞伤的梁老头,由于老头的子女不肯交纳医疗费,反被梁家亲属无耻地冤枉为肇事者,此刻乔安山有口难辩。除了妻子,连亲生儿子也一时间站到对立面。他再次陷入比当年无意撞死雷锋更深重的绝境。他感到无比孤独,甚至绝望。乔安山周围,几乎无人相信,现今社会还有雷锋式的乔安山这样无私无畏的人!乔安山在电台的真情流露唤醒了目击证人的良知,终于在挺身站出来为乔安山同志作证,与此同时,公安干警把肇事司机抓获归案,才真正还这位活雷锋一个清白。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人们没有忘记雷锋!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乔安山听了后非常感动,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我不得不感叹:“他与雷锋一样,是了不起的,是我们的模范!”他生命中有着一段坎坷的经历,乔安山受了许许多多的委屈。但是他没有就默认了他人对他的侮辱和诬陷。他为自己的尊严讨回了公道,为自己的人格作出了担保。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点!当今社会上,像雷锋和乔安山这样的人是不是少了许多?其实我认为,并没有这样。每个人心中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还是愿意去帮助别人、去发扬雷锋精神的!只不过,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扰乱了我们,打乱了我们的思绪。瞧,当我们给汶川捐物,给云南捐水时,所有的人都积极地参与,踊跃地伸出援手!是的,雷锋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促使我们在别人需要时热心地帮助,同时也感到无比的快乐!

《离开雷锋的日子》让我更了解这一段辛酸而感人历史,时间可以磨练一个人坚定的毅力,时间可以塑造出伟大的精神,回首乔安山的这段历史,我仿佛领略到的这种坚定地毅力和伟大的精神。社会一直在进步,某一个时代的精神可能会被重新诠释。雷锋精神,经受了几十年的时间考验,我们无可否认,它一直都在滋润我们干枯的心灵!

离开雷锋的日子里,“雷锋”却从不曾离开,他已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标杆和典范,一代代新人沐浴着雷锋精神的阳光,健康成长。 雷锋精神之所以代代相传,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不以人事更替而废止,是因为它渗透了人类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理念,以至于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雷锋是“好人”的代名词,“学雷锋”成为“做好事”的同义语。

让阅读与快乐相伴范文第6篇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强调“语用”功能, 以致于整个阅读教学趋于“咬文嚼字”, 呈现“技术化倾向”, 忽视了美文的精神世界的建构价值, 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价值, 使得阅读教学日渐狭隘。

1 缺失

1.1 重视书面理解, 轻视口语表达

阅读课上, 常常是教师将写作背景、作品主题、内容结构、写作特点等都按照教学参考上的定位与建议, 以“师问生答、师说生写”等形式传输给学生, 然后再重复性地完成书面练习, 最后总结归纳。这样的阅读教学工工整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然而这种机械的传输淡化了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的热度,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局限于老师的观点, 拘谨于教师给定的柜架, 显然忽视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自主行动, 缺失了自主体验, 缺失了表达的机会, 违背了欣赏美文的最初含义。

由于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原因, 加上语文学科的多元化和模糊性, 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当。阅读教学=分析教学, 忽视了学生对作品的“溶解”, 崇尚“满堂灌”、“标准答案”, 将有血有肉的底蕴厚重的课文肢解成若干要素的碎片;注重于“字、词、句、段”的解析, 忽略了“篇”的整体性。近年来“整—分—整”的教学模式, 虽然有所完善, 但面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结构精致的文章时, 师生们仍就念念不忘进行局部的探索, 零打碎敲的进行分析阅读。

1.2 重单向交流, 轻多向分享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的阅读按长期形成的模式分析作品, 听、说、读、写多以“学生—教材”、“学生—练习”、“学生—教师”等单项交流为主, 而缺乏学生群体 (或小组) 对作品的交流, 从理解和表达上都缺少多向交流与分享, 对文章的理解甚至寻找到了“标准答案”, 这种模式, 扼杀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理解和个性表达,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作品的欣赏。

阅读教学中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根本一点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 缺乏让“欣赏”覆盖“阅读”的勇气。在课程改革的领域里, 我们要敢于坚持让欣赏作品替代传统的阅读教学, 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声诵读、放心欣赏、放飞思想。

2 策略

2.1 重感情, 实现分析教学——诵读式教学的转变

分析式教学使学生被动接受成为一种习惯, 减弱了学生对作品的语言魅力的感受, 削弱了文学作品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如果变分析为诵读, 让学生不带目标地慢读细品, 读出语调读出韵味读出情趣, 在诵读中体味原文的意蕴, 真正还学生欣赏的自由感悟的空间。学生在较自由无功利的状况下阅读吸取养分, 体会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审美性和文化性, 在对生活生命的美好中体验充满灵性的智慧与思考。诵读式阅读就是一个变被动接受——主动探索的过程, 这个过程能够放飞学生的兴趣与激情, 充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重在欣赏。

2.2 重能力, 实现书面阅读——读写听说的转变

文章的阅读不能局限于学生对某个段落、某个句子、某个字词的标准化理解, 必须打破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格局, 教师要放弃自己的意愿与暗示, 把判断的权利交给学生, 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允许学生借助自身的经验和语文积淀换取对课文的直觉, 让他们放开思想交流分享, 在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课文等多角度的对话中泛听多言, 多方位地“了解、接受、感悟”, 从而不断充实不断提高, 让学生的意志、个性、兴趣、情感得以升华, 在自主体验中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形成创造性意识, 造就创造才能。

2.3 重思维, 实现灌输引导——交流分享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过于强调“语用”功劳, 教学中总是由老师灌输引导机械地按模式走完阅读流程, 缺乏情感倾注, 难以形成真正地学习“总动员”, 改变这一状态应坚持“阅读课堂让欣赏作主”, 通过交流互动提升学生对文章 (作品) 的兴趣与热情, 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认识世界、拓展视野、放飞心灵, 通过阅读欣赏挖掘并理解作者对世界的思考, 从而延伸到自己思维能力的培养。

2.4 重积累, 实现单纯分析——熟读成诵的转变

学习语文就要熟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句, 化别人的语言为已用,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是阅读欣赏的最高境界, 更何况初中阶段是记忆力最鼎盛的时期, 抓住这一关键时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教会他们积累语言的方法, 培养他们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师在阅读过程中会要求学生背记一些课文内容, 诸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词语解释等, 这样处理阅读课堂没有抓住本质的东西。现在我们应该从欣赏阅读中要求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本身的东西, 无论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还是短小精悍的句段, 只有把这些东西熟读成诵, 才能不断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 使他们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文章进行对话、尽量减少教师理解分析的比重。通过品读, 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 该熟读地熟读, 该背诵的背诵, 让经典烂熟于心, 这样使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让他们在自己的欣赏阅读实践中会读书。

2.5 重拓展, 实现课内欣赏——课外阅读的转变

真正的阅读, 应该是还学生阅读时间, 学生回归阅读文本进入作品灵魂的阅读, 是“春风话语”式的浸入和滋润, 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在欣赏中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及重要性, 将阅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逐渐打开兴趣之门, 读到作品中的自己和问题, “读出自己”就是通过阅读文本而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等, 与作品产生共鸣。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读书, 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 发现自己和检查自己。”因此, 课内的欣赏阅读是远远不够的, 要加强课外阅读, 真正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品位, 一次欣赏、一次阅读就是学生一次心灵远足。

让阅读教学课堂被欣赏覆盖, 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修炼内化语言, 夯实文字功底, 提高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摘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强调“语用”功能, 忽视了美文的精神世界的建构价值, 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价值, 使得阅读教学日渐狭隘。为此,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改变此状况。

上一篇:人事组织考察报告范文下一篇:人物描写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