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形象公益广告论文范文

2023-12-08

儿童形象公益广告论文范文第1篇

基金项目:本文系榆林学院艺术学院教改项目《公益广告设计教学思维的创新研究》(编号:YSJG1412)摘要: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广告不仅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了校园工作的一部分。由于社会当中的恶性事件不断增多,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大有增长之势,再加上环境污染的逐渐加重,公益广告直接成了广告当中的佼佼者。学校是社会的重要机构之一,也是公益广告发布的重点场所,对于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来说,只有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让文明行为增多,并且利用校园来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校园;公益广告;创意思维对于公益广告来说,并不比其他的商业广告简单。首先,公益广告的广告词必须精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们对广告产生反感。其次,广告标语要触动人心,让人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有一种遵守公益行为的冲动。第三,公益广告必须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避免偏题,否则会造成很大的反效果。另外,还要在创意上进行一定的努力,需要吸引眼球,让人们主动去关注某项公益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获得较大的成就。本文就校园公益广告中创意思维的提升进行一定的讨论。

1创意是广告的灵魂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广告都是由一定的创意开头,并且遵循这个创意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宣传方式。所以说,创意是广告的灵魂,若没有创意,那么一个广告就失去了核心,无论是成型的作品还是为成型的思路,都没有办法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形式而存在,需要在多个方面努力,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性,从根本上杜绝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发生。本文认为,只有那些与众不同、创意独特、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广告才能脱颖而出,使人发生感叹、产生共鸣;才能在一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只有这样的公益观念才有机会被我们所接受,广告才能做到真正有效。所以,在今后的校园广告设计当中,必须提升创意思维,加强实效。

2公益广告要有正确的创意理念

校园作为社会上的一个较大群体,在机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校园的一切都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挂钩。校园公益广告必须符合校园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比方说初中校园广告需要在青少年犯罪上进行一定的努力,高中校园广告需要在早恋方面进行一定的努力,大学校园广告则可以与社会挂钩,将环保观点进行广泛的传播。结合校园中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可以从“节约”的大主题出发,实施以“节约”为主题的校园公益广告创意设计项目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校形成良好风气。另一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人文素质。从节约粮食、纸张、水电等息息相关的事情入手设计,更为贴切直观地表达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价值所在。无论在什么样的校园中,都要有正确的创意理念才能获得一个较好的结果。

(1)创意必须主题明确。现阶段的校园设置比较健全,硬件设备上获得了很大的提升,LED显示屏和一些广播设施更加完善,而且所应用的电脑软件也比较成熟,完全能够发布较好的公益广告。现阶段的问题在于创意能否明确。有些校园利用高端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将广告制作的绚丽多彩,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关注,但是由于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而且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导致最后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注意主题明确,这样的创意才能被人们接受,并且不断地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2)创意观点必须正确。创意并不仅仅是一种思路或者一个想法,还会影响日后的广告制作、发布、影响群体、受到的效果等一系列的环节。在确定创意的时候,必须保证其正确性。也就是说,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公益广告因其公益性,始终把公众利益、社会进步当己任,倡导人们改正某些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它能对公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举止起到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公益广告所推崇的观点必须符合社会公共道德,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由此可见,公益广告观点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校园当中发布公益广告的时候,这个方面是雷打不动的。

3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独特

对于校园公益广告来说,目前的情况是雷同现象严重。当校园发现某个公益广告的效果较好时,就会发布雷同的广告,虽然效果不及原创者,但是依然收获颇丰。本文认为,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独特,要有自己的特点。校园虽然从表面上看大同小异,但是如果将校园进行细致的对比,势必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的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就是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重点,也是杜绝雷同现象的主要工作点。比方说,在现阶段的大学校园中,很多的学生不仅仅在学习,还发生了一系列的不良事件,早恋、暴力、专业知识不过关等情况比比皆是。为了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事情发布一系列的公益广告。例如,濮存昕的预防艾滋病的广告,或者也可以将孙维维与董宇阳(高中学霸情侣被保送清华北大)的事件排成一个广告发布,相信都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4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把握好媒体特征

对于校园公益广告来说,上述的几个方面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意思维,但是还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媒体。校园公益广告在发布、传播的过程中,虽然主要针对的人是校园内的学生和教师,但是我们依然要选择合适的媒体作为载体。比方说,LED显示屏的广告可以二十四小时传播公益思想,广播媒体能够在特点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播公益思想,而报纸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公益广告和创意。当运用合理的媒体时,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思维不仅会得到较大限度的认可,而且变相还原了公益广告根本上的创意思维,相信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成果。

5总结

本文对校园公益广告设计中创意思维的提升进行了一定讨论,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校园公益广告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提升,而且在很多的方面都趋于完善。其实,公益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们心中的真善美,只要以这个为基点,相信能够在创意思维方面获得一个较大的提升。参考文献:

[1] 陈辉兴.中国公益广告研究述评:19912006[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06).

[2] 徐文策.质疑公益广告的“去商性”[J].南通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3] 武旭.关于公益广告设计的几点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作者简介:李云歌(1982—),就职于陕西榆林学院艺术系,研究方向:工艺美术、装饰设计和风景园林。

儿童形象公益广告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告也开始跨越种族和文化,笔者基于中国知网从跨文化交际/传播(ICC)的角度出发,对国内近些年来关于跨文化广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类并做简要评述。

【关键词】广告;跨文化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张成,河北农业大学。

一、前言

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跨文化广告已经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国内关于广告的研究一直很热,涉及到不同的学科,如广告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等等,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广告”和“跨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之后发现国内在关于跨文化广告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跨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两大方面,这与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CC)在国内的两种译法以及学科划分不无关系。因此,本文从这两大方面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关于跨文化广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类,并在梳理之后做简要评述。

二、研究现状

跨文化广告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国内学者贺雪飞(2007)对此做出了界定,她认为:“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在不同文化疆域间的广告传播,广义上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即在一国范围内的跨种族、跨民族及不同亚文化之间进行的广告传播活动;二是国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广告信息从一国向另一国的流动”。而狭义的跨文化广告即国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本文所讨论的关于跨文化广告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跨文化广告。

1.跨文化传播。近年来,关于跨文化广告研究的中,跨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占很大部分,而其中又以“传播策略”为主要内容的文献占多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陈云萍的《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及传播策略》(2008)、周凯的《“中国制造”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策略》(2010)、李昕霖、罗萍的《国际品牌广告在中国市场传播中的问题与策略》(2013),这几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但仔细分析比较之后不难发现标准化、本土化和共鸣成为了跨文化广告策略研究论文中必提的策略。

除了“传播策略”以外,还有一些论文强调传播学理论对跨文化广告研究的阐释力。例如,孙惠英的《广告传播中的跨文化思考》(2004)借鉴大众传播模式,贺雪飞的《论跨文化广告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2007)以奥斯古德-施拉姆传播循环模式为模本,建构了跨文化的广告传播模式。此外,还有李淑芳的《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辨析》(2011)从跨文化传播的伦理意义出发,明确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基本伦理,透析标准化和本地化两种广告跨文化策略的实质。

2.跨文化交际。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研究广告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以跨文化交际学中的理论,如文化价值观、文化维度、非言语交际、面子理论等为基础进行的研究以及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结合其他学科,如翻译学、语用学、心理学结合进行的研究。

第一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张澜玉《中美公益广告文化价值观对比》(2008)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理论、罗基奇的价值观调查以及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提出五大价值取向理论中的个别文化价值观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中美公益广告的比较研究,阐述两国公益广告中文化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潘妮的《论跨文化广告中的非语言交际》(2009)以非语言交际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跨文化广告中的非语言交际问题并试图以此对于跨文化广告的创意及传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文晴的《跨文化视域下中美广告“面子”解读》(2013)从跨文化与文化研究角度,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符号学分析方法等探讨“面子”与媒介技术和消费文化的关系,并结合案例分析法解读中美广告语所体现的“面子”差异。

第二类论文中有殷优娜的《从人际意义视角看中美文化对其广告话语影响的比较研究》(2005)以韩礼德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参照,以中美两国的商品广告为分析样本,看中美文化对其广告话语的影响何在;王守宏在其博士论文《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2012)中重点从外宣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入手,以跨文化语用学为理论框架,探讨如何消解外宣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以实现有效、成功的外宣翻译。

三、现状的不足

从中国知网检索、筛选后所得的文献来看,无论是从跨文化传播还是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所进行的研究,都是以思辩类的定性研究为主,采用实验法、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学者偏少,因此,文献中的发现与启示都比较宽泛,对现实生活中的广告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不断涌现并且受众广泛,广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视、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介,而国内针对网络新媒体中广告的跨文化研究还较少。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内关于跨文化广告的研究主要以跨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为主,结合语言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也以定性研究为主,笔者以为国内的研究应综合各学科理论知识、多尝试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并且对网络新兴媒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推动国内关于广告的跨文化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智彬,黄羲煜.中国跨文化广告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4(3):11-17.

[2]李淑芳.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辨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6):81-85.

[3]李昕霖,罗萍.国际品牌广告在中国市场传播中的问题与策略[J].新闻世界,2013(7):209-210.

儿童形象公益广告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卫视 电视公益广告 缺失

在我国,现代意义的公益广告最早出现于1986年,是在电视媒体上出现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视公益广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也出现诸多问题。我国各省市上星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在全国的电视频道收视中几乎是普及的,然而通过统计发现,各省卫视中公益广告的播出份额相当低,其传播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电视从业人员有责任探寻我国电视公益广告健康发展之路,切实提高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

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播出现状

为了解我国电视公益广告播出现状,笔者选取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山东卫视、湖南卫视、四川卫视作为调查对象,从区域分布上分别为我国东部、南部、北部、中部、西部等省级电视台,上述电视台上星时间较早(其中四川卫视是1993年,山东卫视是1994年,广东卫视是1996年,湖南卫视是1997年,东方卫视是1998年),能较好地代表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播出现状。

笔者将上述5家地方卫视一天的播放时段以9:00~11:00、14:00~16:00、20:00~22:00三个时段为调查时段,分别对这三个时段的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进行了15天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见表1、表2):

广告数量差距悬殊。从表1来看,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数量相差悬殊,湖南卫视和山东卫视每天平均播放3次公益广告,四川卫视和东方卫视则为0,仅广东卫视一天播放7次。与几百上千次的商业广告相比,公益广告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播放时段受众少。从表2来看,公益广告的播放时段受众较少。公益广告的播放时段大多集中在14:00~16:00、9:00~11:00这两个时间段内,电视观众较少,无法将其公益性和社会性传达给更多的受众,其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而20:00~22:00,黄金时间内公益广告分布不均,虽有电视台在这一时段播放了公益广告,但广告数量和广告时间都无法和商业广告相媲美。如广东卫视的“预防艾滋”、“尊老爱幼”、“诚信”等主题公益广告,都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时间不超过3秒,内容空洞,形式简单,说教味浓,较之商业广告对受众无更大的吸引力。如此,公益广告的达到率很低,广告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受众,广告的社会效益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

公益广告商业化倾向严重。在笔者所调查的各卫视频道中,公益广告商业化倾向现象较为突出,如湖南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为强生集团的“关爱母亲”的广告。它虽宣传的是关爱母亲的美德,但从广告主来看,实则是强生集团借其名而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企业打公益广告的擦边球。这样企业参与赞助电视公益广告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色彩,要求有一定的市场回报,这就使一些电视公益广告在内容上出现了过多商业化的色彩。有些企业打着公益广告的旗号做商业广告,在广告中或显性或隐性地出现和企业形象有关的标志物,有的企业甚至称自己的广告为“半公益广告”。

另外,电视台播放的宣传片不算在公益广告之列,而东方卫视在调查时间内播放的都是2010年世博会的宣传片,与公益广告不太相符,东方卫视的公益广告为0。四川卫视在调查期间内,公益广告和宣传片皆为零。

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相对缺失的原因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从事公益广告的非赢利性民间组织,公益广告主要运作模式是由政府发起,由媒体制作播发;或由媒体制作后,进行拍卖,由获署名权的企业出资,挂企业名发布;也可以由企业出资制作,购买媒体时空发布。由企业赞助的广告一般都有企业署名,多多少少带有赢利性质,因此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益广告。但是,在肯定20多年来符合中国国情的公益广告发展的同时,不能不看到存在的问题。

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影响我国电视公益广告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还没有建立完全捐赠的不带任何赢利目的的公益广告运作机制,因此公益广告的策划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支持以及广告公司和一些企业的短期投入,而公益广告在媒体的刊发还依靠行政手段予以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电视公益广告还面临电视商业广告占去了大部分的公益广告的时间段,电视媒体自身也减缩了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出时间段的尴尬境地。

缺乏必备的资金。资金问题是困扰电视公益广告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公益广告(包括电视公益广告)的资金是政府拨款,企业捐款和慈善机构捐款相结合。目前,一则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费用为几万到几十万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制作播出的费用更是逐年上升,单靠媒介和政府拨款简直是杯水车薪。我国目前的社会公益机构与国外的公益机构存在体制上的不同,在现阶段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向公益广告。而一些急功近利的企業、广告经营者和媒体又不愿意将资金投向不能直接赢利的公益广告。因此,资金问题成了制约电视公益广告发展的主要因素,它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共同奉献。

缺乏严格的播出监控。缺乏严格的播出监控主要体现在播出时间不确定和商业化倾向严重。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播出时间主要由政府规定:电视每套节目用于发布公益广告的时间应不少于全年发布商业广告时间的3%,在19:00~21:00时间段每套节目发布公益广告的时间应不少于该时段发布商业广告时间的3%等,但由于缺乏法规的强制性和监督性,在具体操作中并没有太严格的约束力。

另外,公益广告的商业化倾向严重,如在广告中或显性或隐性地出现和企业形象有关的标志物,有的企业甚至称自己的广告为“半公益广告”。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中宣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相关精神。

公益广告主要配合热点问题开展宣传。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是我国媒体的“长项”,这种在过去历次运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也被带到了公益广告中。回顾近年来给公众留下印象较深刻的公益广告都是一些引起全国关注的重大事件,如抗洪、抗SARS、北京奥运等,或是政府抓的重点工程,如下岗再就业、希望工程等。那些希望通过公益广告塑造公关形象的企业也因此而乐于投资这些广告宣传。相反,对那些需要长期宣传的对公众有潜移默化影响的广告选题,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德等就显得投入不足,宣传不力。

繁荣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对策

国家硬性规定播出任务,确保播出时间。国家可以考虑在《广告法》或国家广电总局在相应的文件中增加对各级电视台播出公益广告数量和时段的硬性规定,把它作为媒介宣传工作的一个方面指派给各级电视媒介,作为其每年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强制规定下来,加大监督和处罚的力度,防止各级电视媒体通过各种手段不播出或变相更改电视公益广告的播出,对完不成任务的电视媒体进行各种手段的处理和处罚,以保证电视公益广告的播出时间。

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播放公益广告的电视媒体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虽然有的地方电视媒体国家还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大部分还是象征性的或者几乎没有资金投入了。并且在此过程中,电视媒体还要向国家上缴利税,这对于电视媒体来讲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在这一方面,国家可以规定电视媒体每年在电视公益广告上投入时段、金钱和制作数量的多少,给予相应的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可以制定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标准,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出超过一定的标准可以减免税收,甚至做得特别好的话还可以返还一些利税,以鼓励电视媒体对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出。

吸收社会力量办公益广告。国家政府宣传部或广电总局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允许电视媒体在一定的范围内吸收社会力量来办公益广告,比如可以有选择性地选择一些企事业单位联合起来进行公益广告的拍摄和播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分担制作成本,同时也可以给这些企事业单位带来一些宣传,达到“双赢”。这一“联合”之所以要用规章制度来形成条文,是考虑到电视媒体选择哪些单位,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合作,哪些方面必须独立,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加大监管的力度,用已经成文的条文来保证电视公益广告价值的实现,防止出现公益广告的商业化泛滥。

地方电视台应重视公益广告。地方电视台重视公益广告,有助于树立电视台的公众形象。我们现在提到比较好和比较出名的电视公益广告首先想到的媒体就是中央电视台,这是中央电视台确实代表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播放众多有影响和有价值的电视公益广告。这些广告不仅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了提升,使主流意识形态得到了传播和接受,也使中央电视台作为唯一国家台的品格得以体现和很好的表达。地方电视台进行公益广告的创作,能使电视台本身赢得很好的口碑和社会效益,进而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广告公司发挥积极作用。广告公司也可以跟电视台合作,达成一些协议,当企业采用公益广告形式的时候,可以给企业在广告费用方面一些优惠。同时,广告经营者本身也有一个扩大自身知名度和形成品牌的要求。广告公司本身作为企业也应该考虑到自身形象和无形的符号资产问题——比如国内最早的电视公益广告栏目“广而告之”,现在是一个专门的广而告之广告公司。考虑适当地做一些公益广告对广告公司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广告公司要招揽广告客户的时候,采用公益广告的形式无疑是“多赢”的事,既宣传了公司,又显示了广告公司的制作水准,并且还能产生社会效益。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首先,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非赢利性民间组织,通过社会捐赠的筹资渠道,形成良好的资金保障体系来制作严格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并通过组织协调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其次,要继续办好适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共意識的公益广告。近年来尽管一些企业在投资公益广告时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但这毕竟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也体现了企业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客观上也形成了“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2.高萍:《公益广告新探》,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年版。

3.高萍:《广告媒介》,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威廉·阿伦斯[美]著,丁俊杰、程坪等译:《当代广告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

5.顾春先:《解读北京奥运公益广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

6.李清、程宇宁:《中外公益广告的运作模式比较研究》,《广告大观》,2010(1)。

7.王勇、小智:《美国公益广告寻求新媒体环境下的出路》,《中国广告》,2008(2)。

(作者单位:顾春先、冯瑞,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汪曾珍,四川省体育局)

编校:张红玲

儿童形象公益广告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平面广告  公益性广告  审美风格

随着广告信息传播方式及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发展,平面公益性广告已经成为每个城市中必不可少的风景线,因其不但可彰显一个城市的品位和价值观,而且还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人们在平面公益性广告影响下,不断地反省和审视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调节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提高公众的文明程度。那么,在设计平面公益性广告中,如何确定审美风格,以此最大限度地缩短与公众的距离,并引起公众的心理共鸣,则成为每个广告设计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本文将从平面公益性广告的内涵及艺术审美规律入手,着重分析平面公益性广告内在的审美风格,以此使公益性广告拥有“美”的思想内涵,积极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一  平面公益性广告的内涵

平面公益性广告属于一种文化范畴,若从空间概念界定,是指在二维空间中以长、宽两维形态,以一种软性和亲切的沟通方式传达视觉信息的媒体广告,且随着文化内涵和形态的变化,而呈现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平面公益性广告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和公众道德性的特点,可唤起公众人性的本质和公共意识,从而获得公众的共鸣和心理认可。平面公益性广告在内容题材选择上具有广泛性,涉及整个社会各个方面,对传统美德等积极价值观给予鼓励,对不文明德行等错误价值观给予警示,从而发挥公益性广告潜移默化的教育指导作用;在内涵色彩上具有理想色彩和感性色彩的统一性,在公序良俗的宣传中,体现社会责任感和人情味;在公益宣传目的上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性,公正(社会效益)、高效(经济效益)是社会公益广告宣传推广的前进方向,以满足当下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二  平面公益性广告的审美规律

美学家克罗奇曾针对艺术的审美规律提出:“艺术的全部技巧,就是要创造引起受众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为此平面公益性广告的设计需符合艺术审美规律,符合美的本质和公众审美标准,符合中国文化底蕴和审美精神的内涵,在直观和抽象意境中,根据时代的需要,求真、求新、求异、求变,通过新颖的设计将普世价值观按照美学规律,多层次、多角度地使社会公众在心理认知上产生再认识、再发掘。

三  平面公益性广告的审美风格

1  图像美

平面公益性广告的艺术图案可直接反应广告的形象和设计意念,通过广告图像向受众最直观、最直接地传达画面信息,让受众对图像理解和认知更加深刻;除了以直观表达主题之外,还可以通过间接表现形式传达思想内涵,使受众运用视觉感官和心理反馈,在视觉沟通中实现精神共鸣,这种共鸣常可引起受众的兴趣,并通过图像视觉效果,从内心感染受众,实现公益广告的价值,因而这种形式的图像设计需要视觉形式简洁,且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面对多层次的受众,能传播复杂而丰富的信息内容,以增强画面给受众产生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例如,2010年“世界无烟日”的禁烟广告《毁灭的红唇》中,因主题为“性别与烟草——特别抵制针对女性的市场营销”,因而设计者以一个漂亮、性感的美女红唇作为主要图片,给人心情愉悦的感观,但在红唇右侧却有一个烟嘴状的火烧了的黑洞,与美艳的红唇形成了强烈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在红唇与黑洞中,为受众直观地传达了一个完美与损毁、红色与黑色的两个矛盾视觉感官,令受众直接把握到设计者所传达的意图,即吸烟是损毁女性的罪魁祸首。

又如,《别让有一天水成为我们的记忆》这则广告,这则广告是间接表达主题的类型,由于水资源随处可见,且购水价格亦不高,使人们忽视了水资源的宝贵,广告中一个放大镜将“水”放大,则含有警惕水资源过度消耗,避免浪费水资源的含义,同时警醒受众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也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如果我们再不珍惜水资源的话,将来地球上流下的最后一滴水就会是自己的眼泪,而水则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2  幻象美

广告幻象是用语言符号或形象建构的虚拟想象空间,使受众对观看广告后的在心中唤起的多种感觉、想象的一种心理感觉,在设计中通过语言的修辞化运用,表达出强烈的心理幻象效果,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以此塑造受众的价值观和个体身份认同。例如,获得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公益广告黄河奖的平面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中的广告语:“小时候父母陪我们捉迷藏,长大了,我们跟父母“捉迷藏”。五千年“家天下”的文化传统,使“家文化”和“孝文化”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这种情感使受众在潜意识中,将“家”、“父母”和生活的无奈联系到了一起,映射出许多现在的家庭,子女在外工作,努力赚钱,却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这则广告以朴质的语言,通俗易懂地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并使受众产生延绵不绝的思家心理。

3  形式美

广告形式是广告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因任何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构架及表现形式,因而常使受众在心理上产生某种形式美感,增强心理上的认同。将形式美应用于现代平面公益性广告中,通过体、线、面、质地、色彩等要素,引起人们普遍审美享受,并增强公益广告彰显主题的外在美,丰富深化其内涵和外延,从而增强广告整体的艺术美感。构成平面公益广告形式美的因素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色彩、形状等单一基本要素组成,要求色彩的冷暖对比、重心的高低、线的疏密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例如,“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的《中华圆梦,百姓有福》中,用红色字体,并与中国书法等审美造型相融合,以突出“梦”的美好,及“圆梦”的坚定信念,同时,以带有鲜明的国家政策特色的设计,往往能增加人们的印象;另一部分是这些基本要素按照审美规律的有机组合,美规律包括节奏韵律、对比调和、均衡与对称、比例匀称等,其中对称表现出严肃和完整性,不对称需表现出形式的活泼流畅。例如,十堰市首届平面公益广告大赛《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呼吁全社会支持公路建设,借以比喻公路建设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共同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象征在大家共同努力和支持的结果下,中国公路建设四通八达,同时又作为经济命脉连接的象征作用。这则广告采用四只手互相叠合组成的“脉连脉”形式作为主要素材,使受众通过这则比例匀称的广告,利用虚实反向力使画面达到相互呼应和谐调的视觉效果,能深刻感受到这则广告所带来的寓意。

4  情感美

情感是一种可以打破地域、人口学特征、行为习惯、心理感知等种种隔阂的共通语言,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因而平面公益性广告的旨意需拥有情绪化渲染,将或强烈或平静,或紧张或稳定的情绪化图像或语言文字有机组合,突出主题气氛格调和风尚趣味,展现出公益广告的情感美,尤其是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公益广告主题,更应着重运用情感美,烘托广告主旨,使受众在接受广告的同时,能诱使受众将自身情感融入到公益广告中,并沉溺于广告情感的内涵中,流露出受众的人性化情感,从而实现公益广告的功效,并以此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与此同时,在语言运用中,需摒弃说教式、标语式、口号式的语言,而应求新求异,以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深入人心,以其真诚和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增强平面公益广告的情感美。例如,《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题为“我要读书”这则公益广告中,图片展现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人们从“大眼睛”女孩的眼里读出了读书的渴望,在黑白底色的映衬下,无形地给人们内心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使受众的同情心被无限放大,最大限度地突破受众固有的选择性心理屏障,使人过目不忘。

5  意境美

广告意境是广告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内涵及形态不断适时而变,设计公益性广告往往还需根据时代变化和文化发展强调意境之美,将实物与空间相互结合,使其贯穿于作者的思想,形成情景交融的精神感悟和一个有独特意味的大众空间,从而使清晰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审美性、功能性综合统一,因而意境美往往会将受众的情感体验升华到社会文化和理性的高度。例如,中国美术学院为5·12汶川地震设计的《2008我们都是汶川人》这则公益广告中,用抗震救灾的情景作为背景图像,用坚定的语言“2008我们都是汶川人”,表达出抗震、哀思、众志成城、灾后重建、美好未来等情感主旨,并向公众传达出“号召国人与受灾的人们在一起”的情感主旨,以及不弃不离的精神。中国自古就有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通过这则公益广告,以富有感染力的主题和有说服力的文字,以情感化受众,可使受众将悲壮的视觉感官提升到民族大义的情境中。

四  结语

平面公益性广告能对社会产生较强烈的影响力和较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且对树立公众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推动社会进步也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因此,在设计平面公益性广告中,需遵循公益广告的内涵和艺术的审美规律,并自此基础上形成不同审美风格的视觉艺术文化,将图像美、幻象美、形式美、情感美、意境美,按照美学规律,融入到平面公益性广告中,以此促进公益广告发挥最大限度的公益功效,进而把中国的平面公益性广告推向新的高度。

注:本文系我国网络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ZY20110217)。

参考文献:

[1] 刘丁菊、万萱:《关于平面公益广告震撼力研究的意义》,《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5期。

[2] 王敏:《广告设计中的视觉暗示——浅谈趣味性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和作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第28期。

[3] 李根启:《试析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美学价值》,《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

[4] 邓希雯:《浅论“空白”之于平面广告作品的美学意蕴》,《新一代》(下半月),2012年第7期。

[5] 李思成:《平面广告设计的隐性美》,《大舞台》,2012年第1期。

[6] 陈黎、胡伟峰、周海海:《信息论视角的产品广告美学效果测量方法初探》,《价值工程》,2011年第32期。

[7] 魏玮:《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年第5期。

[8] 吕春丽:《〈人间词话〉中“境界”思想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大众文艺》,2012年第20期。

[9] 余洋:《后现代语境下平面创意广告的审美嬗变》,《艺术百家》,2013年第6期。

[10] 张小艺、欧阳超英:《平面广告设计和民间美术的审美连线——寻找广告设计中国风的突破》,《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25期。

(李爱哲,防灾科技学院讲师)

儿童形象公益广告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2020年的疫情是一场对媒体转型成效的实战检验。佛山电台通过流程再造,提高了针对特定人群的定制产品生产能力,增强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本文介绍佛山电台对新型主流媒体要求的全面把握,阐述地级市广播媒体在媒体转型中,在产品定制、组织架构、产品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抗疫宣传

佛山电台深入学习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改革的系列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关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决策部署,统筹“台、网、微、端、屏”全媒体资源,在守住广播阵地的同时,主动出击,增加互联网产品供给,产品涵盖图文资讯、音频栏目、短视频、专题直播和话题活动策划共五大类融媒体作品,充分发挥了市级主流媒体在宣传战役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作用。据尼尔森监测统计显示,佛山电台在传统广播收听市场继续保持本地收听80%市场份额的绝对领先比例。根据中国广告协会广播电视分会和赛立信媒介研究的监测显示,佛山电台从2020年1月4日至4月4日连续13周保持华南地区城市点击量冠军,并以3664万点击量位列全国地市级电台第三。从微信、微博端看,佛山电台在疫情期间仅在微信上发布的文章就达到了8557篇,居20个主要地市级电台之首,累计阅读量和在看量均排在国内同级电台第4名。自有手机客户端“花生FM”疫情期间浏览量/播放量累计超过5800万,转发量78万,彰显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

一、定制融媒产品,直达目标人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1]。佛山电台编委会经过研判之后认识到,尽管抗疫宣传原则性很强,但不能靠一种腔调、一种风格包打天下,必须根据传播对象的身份、接收平台、所在场景、个性需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有效性。为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佛山电台各个生产部门制作了大量针对明确对象的宣传产品。

(一)社群定制

在互联网时代,内容的实质是塑造和传达顾客价值,产品与内容越一致,越容易实现连接,只有先定义接收社群再定义产品,才能形成强关联。

在广播平台,佛山电台六套频率根据疫情不同阶段收听对象的行为变化调整节目表。如在大部分人宅家阶段,车载收听减少,居家收听增加。新闻频率增加新闻供给,不仅每个小时都有新闻动态,还在上午和下午开通新闻栏目,通过新闻连线访谈卫生、市场、社区等相关部门工作进展,使受众心中有数。音乐频率把收听重点放在傍晚和夜晚的谈心节目上,突出陪伴功能。有的频率开通全天游戏节目、美食节目,尽可能使听众活动受限但不会寂寞。到一定阶段,宅家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比较突出,经过分析,青少年接收信息习惯仍以手机为主,但家长一般有收听广播的习惯。因此,佛山电台马上推出“家长学堂”系列专题节目,请教育专家和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当下应急处理经验和体会,缓解了家长的焦虑。交通信息节目在疫情第一阶段,以宣传各交通出入口检疫措施、呼吁司机配合为主。随着城市交通的恢复,交通信息节目转向市内交通情况,频次增加。

对于不太习惯收听广播的年轻人群,佛山电台加强网络产品供给。“花生FM”APP启动“我的防疫生活”Vlog征集,为了更好地激发网友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创新宣传的手段,如创意海报、互动H5、短视频、专栏日推等方式。比如活动的海报,对“福”“旺”“宅”“盼”“伴”等描述居家防疫生活的關键字进行变形设计,把“春节只能家里熬 不如拍摄视频上头条”“不串门是帮大忙 撸猫撸狗录日常”“拒绝聚会情不减 视频祝福我来演”等年轻态俏皮话融入文字海报的设计,使目标对象易于接收从而了解防疫知识。该组海报单在微信朋友圈就有超25万人次的浏览量,活动征集到3000多个作品。

佛山电台还制作了大量针对特定人群的新媒体产品。如佛山市的高明区,新添男丁的人家素有在大年初四至元宵节“挂花灯”“开灯”宴客的习俗,涉及将近70个村居。佛山电台创作改编《不摆灯酒》歌曲及视频,歌曲经广播平台和村居有关账号发布,得到了广泛传唱、转发。视频在抖音平台和频率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超过了4.4万。又如珠三角海外华人素有清明回乡祭祖的传统,但清明节政府暂停现场祭扫活动。为解思乡之情,佛山电台推出了“面朝故土遥寄清明”H5产品,用户在“故乡—城市—地区”一栏选定,然后用罗盘、指南针定位故乡方位,使一时无法归乡的海内外华人通过网络“云”祭扫,该产品得到了超过18万点击。再如针对由于疫情滞留未归的海外留学生,佛山电台在“花生FM”推出了留学生答疑系列直播课6场,总观看人次近6万,其后组建佛山留学服务社群平台,有近百名海外留学生注册。

针对特定人群的产品阅读(点击量)不高,但是它能准确到达目标人群,产生一定的作用,唯效果而不唯点击量,这是主流媒体的责任,也是传播力的体现。当针对各个人群都能准确到达的时候,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也就发挥了出来。

(二)渠道定制

在传统媒体时代,渠道只是内容传播的载体。而在互联网语境下,传播不局限于内容,而强调社交和关系[2]。因此做产品必须有针对性。以《民生直通车》栏目为例,广播节目针对早晨时段重度广播受众,以连线访谈为主,将一个话题讲深讲透。微信版本突出时效性、社交性。如2020年1月31日,广播主打内容为:第一,佛山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科技攻关专项申报工作,凯西欧光健康有限公司正和市中医院合作研发紫外线消毒系统。第二,永安警长抗疫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进行全屋消毒、全身检查,教授口罩佩戴安全知识,为长者送上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节目连线科技部门、企业工程师以及社区警长。而同日节目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则截然不同:第一,《暖心——佛山市中医院免费派防流感茶饮》。第二,《好消息!刚刚,佛山首例治愈患者出院了!》。第三,《广电网络2927个大喇叭,应急广播村村响起》。第四,《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他们24h值守抗疫》。第五,《周知!春运返程高峰将至,佛山西站到达旅客都要测体温》。第六,《【宅家 大厨教你做菜】名厨教你做玫瑰鸡》。

同一个节目组,在一天内生产完全不同的两套产品,就是在同一节目品牌下针对两部分受众进行定制化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到达率。

由于清晰定位了两部分受众,佛山电台还生产了大量仅针对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如进入医院病区采访医护人员和病人,因为病情不允许录音,于是改为图文产品,通过《一名武汉医生在佛山被救治的全过程》《70岁重症患者的战“疫”故事》《佛山首宗确诊病例收治纪实》《ICU生死竞速》《战疫“佛山经验”》等长图文稿件,全面地记录了医护人员与病毒作战的努力,挖掘到不少其他媒体未关注到的细节。这些稿件在微信公众号上首发,引起第一波转发,次日广播节目连线访谈,以解答阅读留言等形式加强传播,形成传播的良性闭环。

(三)场景定制和个性定制

除了社群定制、渠道定制,佛山电台还尝试了场景定制和个性定制。广播媒体既有生产逻辑中,一般是基于主题或内容进行生产,然后用一个内容在多个媒介渠道上进行投放分发。在疫情期间,佛山电台还做了先有场景再创作内容的尝试,这样能使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传播效果更好。最典型的如供应给农村大喇叭和工业园的疫情广播,研究好什么人来到这个空间、他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内容与人和这个特定时空结合才能做到最佳结合。个性化定制是指用户介入产品的生产过程,获得自己定制的具有个人属性的产品或服务。佛山电台主持人、播音员组建音频录制志愿者队伍,义务录制防疫音频。具体的程序是:广播周知开展防疫音频制作—电台呼叫中心接单、初审—录制部门审核来稿、安排录音—呼叫中心通过网络回传录音成品。至2020年4月底,共为100多个客户录制了448条抗疫音频。

疫情期间,佛山大街小巷、村头村尾、厂区住宅区、广场商场等公共场所全部是佛山电台的声音,既解了各界燃眉之急,又使电台声音进入各个具体的场景,通过社区渠道、私域流量,使权威的声音抵达基层社区“最后一公里”,电台作为主流媒体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二、探索内容中台建设,提高融媒产品质和量

大量定制产品推动生产流程变革,佛山电台通过时政融媒体工作室、节目统筹部、公益广告创作核心小组3个内容中台进行统筹,从而使广播(六套频率)、自有新媒体平台(“花生FM”“畅驾”)以及第三方平台运营之间做到了协同合作,生产力、传播力因此得以提升。

(一)时政融媒体工作室

佛山电台构建跨部门、跨媒介、跨平台的进行新闻编辑加工的时政融媒工作室,一线记者、文字、图片、音视频四位一体成为标配。通过统筹采编资源,初步形成了全台7×24小时联合作战的协调机制。建立新闻素材融合共享机制,以及包括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多部门在内的协同工作机制。在抗击疫情的新媒体宣传工作中,时政融媒工作室结合疫情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高效完成了应急宣传、倡导隔离、传颂榜样、助力复工复产等各阶段的宣传工作。期间,视频生产有了质和量的飞跃。以“花生视频”和“飞跃924”抖音号为例,粉丝增长分别为10.3万和40.2万。《一个新冠肺炎ICU患者的医疗费用》单条视频播放量高达1.9亿次。疫情期间的7场系列直播,总观看人数超3000万。

(二)节目统筹部

节目统筹部根据各频率和新媒体提出的需求,快速筛选和寻找合适的长节目音频内容进行生产。包括建立责编小组,开发台外声音资源,规范生产流程,建立节目内容产品库,对版权内容进行二次包装升级,用于不同的媒介。抗疫期间,节目统筹部除制作《抗疫原创歌曲展播》栏目供应给各频率、平台外,还迅速与多个出版社接洽,如录制纪实文学《记疫:祈祷、隔离与共生》等长篇作品,此节目除了在佛山电台频率播出,同时还上架“花生FM”和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平台进行付费收听,输送到澳洲悉尼2ac华语电台落地播出。

(三)公益广告创作核心组

2020年1月23日至4月30日,佛山電台共制作了原创的126条音频公益广告、36条视频公益广告和15条剧情式公益短视频。根据疫情发展,不断调整宣传内容,做到紧跟形势、及时有效。制作方面,在台的统筹下,各频率分工合作,各显其长,保证了公益广告在创意、文案、录音、包装、排播全流程的顺利推进。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佛山电台六套频率每隔15分钟播出有关疫情的音频公益广告。除了音频产品,公益广告创作核心小组还创作了一批公益短视频,整体质量精良,被广州电视台、佛山电视台采用。广州公益广告中心选用了《抗疫门神》等作品,在广州公共场所播放。

三、战疫报道生产与组织思考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媒体资源配置

2019年底,佛山电台领导班子专门进行了调研,决定新成立时政融媒工作室,优化原有节目统筹部,重组公益广告创作核心小组。以移动优先为导向,明确各部门的定位。围绕新的定位,调配全台媒体资源。台、部门、频率统分结合,避免内耗。比如时政融媒工作室,在不改变原有新闻部、频率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策划水平,提升时政产品的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水平。节目统筹部具备对业务前台变化及创新的快速响应能力,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达到共享和复用的目的。公益广告创作核心小组把握政策,研究传播环境,创作精品,而日常产品仍然放在各频率和部门。

抗疫期间,这3个部门初步发挥了业务内容中台所具备的内容采集、内容爬取、内容加工处理、内容安全保障、内容多渠道分发功能。但是,目前的内容中台雏形缺乏技术支撑,数据资源尚未打通。

(二)聚焦品牌打造,理顺流程管理

移动优先的定位调整,既是对全台媒体资源一次提纲挈领的梳理,更是管理观念上的一种脱胎换骨。佛山电台近年出现了一批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产品,如“花生FM”APP下载量达1250万,“畅驾”APP下载量达110万,再加上“咩呀”“飞跃924”“爆笑学堂”等一批粉丝众多的抖音、快手账号。一批名牌节目、名主持人也通过项目制、主持人工作室等制度加快转型,内容中台正是基于此产生。内容中台打破了传统新闻业务以单一媒介形态为基础的限制和流程,在技术运用和所有形态媒介介质基础上整合新闻传播,建立新流程。现代传播越来越体现为团队合作,而非编辑、记者、主持人的个人智慧。更重要的变化是,在团队作业的前提下,内容生产与内容载体是分离的,团队成果不为某个载体独有,载体使用完全以传播整体效果最优化为目标。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这是最复杂的网状组织结构管理,每套产品生产都对应所有媒介,每个媒介都能在成套产品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部分。整体来看,这些产品有差异,包括内容差异、角度差异、表现形态差异等,差异使各渠道定位差异得以实现。同时,抗疫宣传的实践也促进了电台内各生产单位形成常规性、有组织、制度化的制作流程。

(三)立足质量把控,持续进行制度设计

改革不是画好蓝图、吹响号角就能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有效的督导管理,确保改革的有序推进。为此,佛山电台围绕改革的质量把控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比如建立了台领导班子、总部五大中心、六大频率负责人的例会制度。每周一次的例会较好地实现了扁平化管理,力求上下贯通、高度协同。另外,电台更新了产品考评体系,在原来简单评议制作质量、主持人状态的基础上,把产品定位、新媒体属性纳入考评。评价不仅仅来自内部,还有来自市场的意见,并与内容制作人員的日常考核衔接,与绩效考核挂钩。同时,电台出台了项目制和品牌工作室、主持人培训制度、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改革过程中推出的一系列制度,既确保了升级的执行系统在改革设计的框架内有序落实,也提升了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疫情的实战检验反映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短板的问题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电台员工平均年龄偏高,且多为互联网时代的“移民”。同时,由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不充分,短期内无法根除人浮于事的弊端,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进出机制,影响了人才队伍的更新。

(二)机制瓶颈的问题

一方面,部门协作机制仍需深化,要加大全台层面统筹协调的力度;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红利的出现,要综合考虑物质利益、情感需求、事业上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多个维度,避免人才在改革中急功近利。

(三)产品转型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从传统PC端到移动设备再到可穿戴设备,车载收听市场正在进一步萎缩。目前,电台官方及频率、节目微博、微信矩阵和“花生FM”“畅驾”等融媒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传播渠道、增强了互动性,但粉丝受众如何转化为用户、如何对用户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如何使数据与客户产生关联并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

五、结语

主流媒体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传播生态中,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是主流媒体的使命。主流媒体只有拥抱变化、自我革新,才能破茧重生,成为新型主流媒体。

参考文献:

[1] 任仲文.媒体融合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03.

[2] 谭天,张子俊.从信道到路径: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渠道[J].现代视听,2019(07):38-42.

作者简介:温秋奋(1967—),男,广东佛山人,大专,编辑,研究方向:新闻编辑。

儿童形象公益广告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及精神文化建设,这对于当代高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艺术门类,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在诸多方面都发挥着影响力。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希望为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艺术设计 应用价值

引言

艺术设计是一种极具实用性的艺术门类,但是其设计的价值理念及整体效果离不开特定环境的支持与体现,高校校园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并集中体现社会文化发展的教育文化场所,因此,在高校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艺术设计理念、独特的艺术设计语言诠释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如此,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就能够很好地体现于高校校园环境之中,校园文化建设也能够从艺术设计角度得到升华,更好地体现高校校园的魅力之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体上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建设,二是精神文化建设,在这两者之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为校园的硬件设施,包括校园的景观环境及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及公寓建设等,是具有可视化观点的物质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即意识形态建设,包含的范围更加广泛,例如学校的整体形象、价值观念导向、道德品质培养等,这些都属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范畴。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谈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一、艺术设计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

所謂艺术设计,其实质是在一定构思创意之上在特定载体上呈现出的利用图形、色彩及文字作为表现手法的具有艺术感的创造行为,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际过程中使用艺术设计思维,能够更好地优化校园文化设计思想,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无论是在创意构思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思考。

1.拓展校园建设创意思维

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其应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拓展校园建设的创意思维。艺术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意构想,因此,要想更好地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我们就必须在创意构想上狠下功夫,如果创意构想缺乏艺术感召力及生命力,那么设计出的创意方案必将是失败的。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文化建设都是通过一定的活动、行为及情境实现的,这一切活动的构建都将以创意为先,如果我们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应用艺术设计思维,那么文化建设工作必然能够将创意构想得以充分拓展,从而发散思维,利用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构思和联想,进而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保障。

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

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体现在其应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艺术设计是一种偏重于实用性的设计艺术,其中包含很多设计门类,例如广告设计、标识设计、包装设计等,因此,如果我们将艺术设计思维应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表现形式将得到极大丰富,在这一载体上,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都能得到具体应用,进而充分发挥各种艺术设计门类的设计优势,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二、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从整体来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二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接下来,笔者将从这两点具体展开论述:

1.艺术设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可以归咎为可视化的具体实物建设,例如校园内的建筑、景观、雕塑、教室、寝室、食堂、各种教学、生活设施等。从艺术设计角度看,艺术设计思维在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在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协调统一,只有具有实用性的艺术设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如果艺术设计作品不能满足校园实际应用,那么艺术设计思维在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将是无力的、不具备实用性的。例如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图书馆的具体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查阅资料,学习知识,食堂要有效地满足学生的用餐需要,并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选看、购买及就餐,教室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积极兼顾其他教学需要,因此,在艺术设计应用于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全面考虑到物质建设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体现出艺术设计思维的应用价值。基于此,在具体艺术设计过程中,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内墙及长廊中悬挂适当的艺术装饰用以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精神压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使学生在课外学习及课间休息过程中有好的心情。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校园景观中的艺术设计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校园的文化建设及人文气息,加强学校的整体形象设计,增强校园凝聚力,使校园文化更好地传播。

2.艺术设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艺术设计能够在精神上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因此,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思维将发挥更大作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的建设,因此,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具体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效运用艺术设计思维,更好地利用艺术设计思维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1)宣传海报的设计

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用艺术设计思维首先应该将艺术设计思维应用到高校宣传海报设计之中。在高校中,各种活动的开设都不能离开宣传海报,同时高校校园是一个各类海报争相竞放的地方,发布海报的最重要目的是将人们吸引过来,并获得人们的认同,且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校园海报一直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如果在海报宣传设计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应用艺术设计思维,那么海报的宣传效果及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将事半功倍。举个例子,在当今校园海报设计上,一般方法都是采用电脑制作,并打印,如果我们在海报设计过程中运用艺术设计门类中的手绘方法,那么海报设计就能更好地节约成本,同时,其趣味性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发展。再比如,每年的三月都是学雷锋活动月,在整个三月中,学生都可以很好地学习雷锋精神,一旦三月过去,雷锋精神就会被抛诸脑后,如果我们能够在学雷锋月的精神文化建设中更多地运用艺术设计思维在寝室、教室、食堂里合适的地方张贴公益广告、漫画,引导生活其中的人们养成良好习惯、爱护环境、文明生活,那么效果肯定比单纯的海报宣传好得多。

(2)高校形象设计

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用艺术设计思维其次要将艺术设计思维运用到高校形象设计之中。高校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因此,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建设。基于此,我们必须将艺术设计思维运用到高校形象设计之中,利用艺术设计思维优化学校的标识、强化学校标识的艺术性,那么学校就能在广大学生心中得到更加深刻的认同,使高校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对于学校凝聚力的提升及品牌文化的推广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的。

(3)高校网络设计

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用艺术设计思维还应该将艺术设计思维应用于高校校园网络设计之中。在高校网络设计中,艺术设计思维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校园网络是当前广大学生接触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保障基础,如果我们在进行校园网络设计的过程中更多地使用艺术设计思维,同时对校园网络进行精心的版式编排,那么校园网络就会成为高校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并集中体现高校的精神风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校园精神文化,同时让更多社会人士了解高校,主动参与进来,促进高校文化的有效传播。

结语

艺术设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效利用艺术设计思维,通过艺术设计思维的运用更好地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使校园文化设计通过艺术设计的优化呈现出更具魅力的态势,并深刻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及传播。

参考文献:

[1]张宏杰.创新校园文化育人建设新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1-3.

[2]马丽贞,袁丽丽,任翠香.新媒体视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现代教育,2018(01):38-39.

[3]王杨,王雷.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初探——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J].学周刊,2017(23):10-11.

[4]易萍.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02):72-77.

上一篇:现代学校德育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