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工程范文

2023-09-19

电梯工程范文第1篇

本标准规定了电梯安装的验收条件、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不适用于液压电梯、杂物电梯。

2 引用标准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8903 电梯用钢丝绳 GB 10058 电梯技术条件 GB 10059 电梯试验方法

GB 12974 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3 安装验收条件

3.1 验收电梯的工作条件应符合GB 10058的规定。 3.2 提交验收的电梯应具备完整的资料和文件。 3.2.1 制造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 装箱单;

b. 产品出厂合格证; c. 机房井道布置图;

d. 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含电梯润滑汇总图表和电梯功能表); e. 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的电气线路示意图及符号说明; f. 电气敷线图; g. 部件安装图; h. 安装说明书;

i 安全部件: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及缓冲器型式试验报告结论副本,其中限速器与渐进式安全钳还须有调试证书副本。 3.2.2 安装企业应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a. 安装自检记录;

b. 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c. 由电梯使用单位提出的经制造企业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3.3 安装完毕的电梯及其环境应清理干净。机房门窗应防风雨,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通向机房的通道应畅通、安全,底坑应无杂物、积水与油污。机房、井道与底坑均不应有与电梯无关的其他设置。

3.4 电梯各机械活动部位应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各安全装置安装齐全、位置正确,功能有效,能可靠的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3.5 电梯验收人员必须熟悉所验收的电梯产品和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要求。 3.6 验收用检验器具与试验载荷应符合GB 10059规定的精度要求,并均在计量检定周期内。

4 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 4.1 机房 4.1.1 每台电梯应单设有一个切断该电梯的主电源开关,该开关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如几台电梯共用同一机房,各台电梯主电源开关应易于识别。其容量应能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a. 轿厢照明和通风; b. 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c. 机房内电源插座; d. 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 e. 电梯井道照明; f. 报警装置。

4.1.2 每台电梯应配备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电梯运行中断相也应起保护作用。 4.1.3 电梯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离敷设,从进机房电源起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绝缘电线,除36V以下安全电压外的电气设备金属罩壳均应设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且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线柱上,不得互相串接后再接地。 4.1.4 线管、线槽的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槽净面积60%;线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管内净面积40%;软管固定间距不大于1m,端头固定间距不大于0.1 m。

4.1.5 控制柜、屏的安装位置应符合: a. 控制柜、屏正面距门、窗不小于600mm; b. 控制柜、屏的维修侧距墙不小于600mm; c. 控制柜、屏距机械设备不小于500mm。

4.1.6 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每边间隙均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筑一高50mm以上的台阶。

4.1.7 曳引机承重梁如需埋入承重墙内,则支承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20mm,且不应小于75mm。

4.1.8 在电动机或飞轮上应有与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曳引轮、飞轮、限速器轮外侧面应漆成黄色。制动器手动松闸扳手漆成红色,并挂在易接近的墙上。

4.1.9 曳引机应有适量润滑油。油标应齐全,油位显示应清晰,限速器各活动润滑部位也应有可靠润滑。

4.1.10 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的工作面上,松闸时应同步离开,其四角处间隙平均值两侧各不大于0.7mm。

4.1.11 限速器绳轮、选层器钢带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均不大于0.5mm,曳引轮、导向轮对铅垂线的偏差在空载或满载工况下均不大于2mm。

4.1.12 限速器运转应平稳、出厂时动作速度整定封记应完好无拆动痕迹,限速器安装位置正确、底座牢固,当与安全钳联动时无颤动现象。

4.1.13 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轿厢慢速移动措施,如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应能用松闸扳手松开制动器,并需用一个持续力去保持其松开状态。 4.2 井道

4.2.1 每根导轨至少应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不大于2.5m,特殊情况,应有措施保证导轨安装满足GB 7588规定的弯曲强度要求。导轨支架水平度不大于1.5%,导轨支架的地脚螺栓或支架直接埋入墙的埋入深度不应小于120mm。如果用焊接支架其焊缝应是连续的,并应双面焊牢。 4.2.2 当电梯冲顶时,导靴不应越出导轨。 4.2.3 每列导轨工作面(包括侧面与顶面)对安装基准线每5m的偏差均应不大于下列数值: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为0.6mm;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为1.0mm。

在有安装基准线时,每列导轨应相对基准线整列检测,取最大偏差值。电梯安装完成后检验导轨时,可对每5 m铅垂线分段连续检测(至少测3次),取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差应不大于上述规定值的2倍。 4.2.4 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工作面接头处不应有连续缝隙,且局部缝隙不大于0.5mm,导轨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0.01/300的平直尺或其他工具测量,应不大于0.05mm,如超过应修平,修光长度为150mm以上,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接头处缝隙不得大于1 mm,导轨工作面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0.15mm,如超差亦应校正。 4.2.5 两列导轨顶面间的距离偏差:

轿厢导轨为 mm,对重导轨为 mm。

4.2.6 导轨应用压板固定在导轨架上,不应采用焊接或螺栓直接连接。 4.2.7 轿厢导轨与设有安全钳的对重导轨的下端应支承在地面坚固的导轨座上。 4.2.8 对重块应可靠紧固,对重架若有反绳轮时其反绳轮应润滑良好,并应设有挡绳装置。

4.2.9 限速器钢丝绳至导轨导向面与顶面二个方向的偏差均不得超过10mm。

4.2.10 轿厢与对重间的最小距离为50mm,限速器钢丝绳和选层器钢带应张紧,在运行中不得与轿厢或对重相碰触。

4.2.11 当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时的轿顶空间应满足; a.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顶上设备的最高部件间的距离(不包括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最高部分)与电梯的额定速度V(单位:m/s)有关,其值应不小于(0.3+0.035 V2)m。 b.

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0.5m×0.6m×0.8m的矩形空间(可以任何面朝下放置),钢丝绳中心线距矩形体至少一个铅垂面距离不超过0.15m,包括钢丝绳的连接装置可包括在这个空间里。

4.2.12 封闭式井道内应设置照明,井道最高与最低0.5m以内各装设一灯外,中间灯距不超过7m。

4.2.13 电缆支架的安装应满足:

a. 避免随行电缆与限速器钢丝绳、选层器钢带、限位极限等开关、井道传感器及对重装置等交叉;

b. 保证随行电缆在运动中不得与电线槽、管发生卡阻;

c. 轿底电缆支架应与井道电缆支架平行,并使电梯电缆处于井道底部时能避开缓冲器,并保持一定距离。

4.2.14 电缆安装应满足: a. 随行电缆两端应可靠固定;

b. 轿厢压缩缓冲器后,电缆不得与底坑地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 c. 随行电缆不应有打结和波浪扭曲现象。 4.3 轿厢

4.3.1 轿厢顶有反绳轮时,反绳轮应有保护罩和挡绳装置,且润滑良好,反绳轮铅垂度不大于1 mm。

4.3.2 轿厢底盘平面的水平度应不超过3/1 000。

4.3.3 曳引绳头组合应安全可靠,并使每根曳引绳受力相近,其张力与平均值偏差均不大于5%,且每个绳头锁紧螺母均应安装有锁紧销。

4.3.4 曳引绳应符合GB 8903规定,曳引绳表面应清洁不粘有杂质,并宜涂有薄而均匀的ET极压稀释型钢丝绳脂。

4.3.5 轿内操纵按钮动作应灵活,信号应显示清晰,轿厢超载装置或称量装置应动作可靠。

4.3.6 轿顶应有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且动作可靠,在轿顶检修接通后,轿内检修开关应失效。

4.3.7 轿厢架上若安装有限位开关碰铁时,相对铅垂线最大偏差不超过3mm。 4.3.8 各种安全保护开关应可靠固定,但不得使用焊接固定,安装后不得因电梯正常运行的碰撞或因钢丝绳、钢带、皮带的正常摆动使开关产生位移、损坏和误动作。 4.4 层站

4.4.1 层站指示信号及按钮安装应符合图纸规定,位置正确,指示信号清晰明亮,按钮动作准确无误,消防开关工作可靠。

4.4.2 层门地坎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水平度不大于2/1 000,地坎应高出装修地面2~5mm。

4.4.3 层门地坎至轿门地坎水平距离偏差为 mm。

4.4.4 层门门扇与门扇,门扇与门套,门扇下端与地坎的间隙,乘客电梯应为1~6mm,载货电梯应为1~8 mm。

4.4.5 门刀与层门地坎,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间隙应为5~10mm。 4.4.6 在关门行程1/3之后,阻止关门的力不超过150N。

4.4.7 层门锁钩、锁臂及动接点动作灵活,在电气安全装置动作之前,锁紧元件的最小啮合长度为7 mm。

4.4.8 层门外观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或碰伤痕迹。

4.4.9 由轿门自动驱动层门情况下,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以外时,无论层门由于任何原因而被开启,都应有一种装置能确保层门自动关闭。 4.5 底坑 4.5.1 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应为150~400mm,蓄能型缓冲器应为200~350mm,轿厢、对重装置的撞板中心与缓冲器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0 mm。

4.5.2 同一基础上的两个缓冲器顶部与轿底对应距离差不大于2mm。

4.5.3 液压缓冲器柱塞铅垂度不大于0.5%,充液量正确。且应设有在缓冲器动作后未恢复到正常位置时使电梯不能正常运行的电气安全开关。 4.5.4 底坑应设有停止电梯运行的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

4.5.5 当轿厢完全压缩在缓冲器上时,轿厢最低部分与底坑底之间的净空间距离不小于0.5 m,且底部应有一个不小于0.5m×0.6m×1.0m的矩形空间(可以任何面朝下放置)。 4.6 整机功能检验 4.6.1 曳引检查 a.

在电源电压波动不大于2%工况下,用逐渐加载测定轿厢上、下行至与对重同一水平位置时的电流或电压测量法,检验电梯平衡系数应为40%~50%,测量表必须符合电动机供电的频率、电流、电压范围。 b.

电梯在行程上部范围内空载上行及行程下部范围125%额定载荷下行,分别停层3次以上,轿厢应被可靠地制停(下行不考核平层要求),在125%额定载荷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被可靠制动。

c. 当对重支承在被其压缩的缓冲器上时,空载轿厢不能被曳引绳提升起。

d. 当轿厢面积不能限制载荷超过额定值时,再需用150%额定载荷做曳引静载检查,历时10min,曳引绳无打滑现象。 4.6.2 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

a. 额定速度大于0.63m/s及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时应采用渐进式安全钳,其余可采用瞬时式安全钳;

b. 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在联动试验中动作应可靠,且使曳引机立即制动; c.

对瞬时式安全钳,轿厢应载有均匀分布的额定载荷,短接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轿内无人,并在机房操作下行检修速度时,人为让限速器动作。复验或定期检验时,各种安全钳均采用空轿厢在平层或检修速度下试验。

对渐进式安全钳,轿厢应载有均匀分布125%的额定载荷,短接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轿内无人。在机房操作平层或检修速度下行,人为让限速器动作。

以上试验轿厢应可靠制动,且在载荷试验后相对于原正常位置轿厢底倾斜度不超过5%。 4.6.3 缓冲试验

a. 蓄能型缓冲器仅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1m/s的电梯,耗能型缓冲器可适用于各种速度的电梯; b.

对耗能型缓冲器需进行复位试验,即轿厢在空载的情况下以检修速度下降将缓冲器全压缩,从轿厢开始离开缓冲器一瞬间起,直到缓冲器回复到原状,所需时间应不大于120s。 4.6.4 层门与轿门联锁试验

a. 在正常运行和轿厢未停止在开锁区域内,层门应不能打开;

b. 如果一个层门和轿门(在多扇门中任何一扇门)打开,电梯应不能正常启动或继续正常运行。

4.6.5 上下极限动作试验

设在井道上下两端的极限位置保护开关,它应在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4.6.6 安全开关动作试验

电梯以检修速度上下运行时,人为动作下列安全开关2次,电梯均应立即停止运行。 a. 安全窗开关,用打开安全窗试验(如设有安全窗); b. 轿顶、底坑的紧急停止开关; c. 限速器松绳开关。 4.6.7 运行试验

a. 轿厢分别以空载、50%额定载荷和额定载荷三种工况,并在通电持续率40%情况下,到达全行程范围,按120次/h,每天不少于8h,各起、制动运行1 000次,电梯应运行平稳、制动可靠、连续运行无故障。

b. 制动器温升不应超过60K,曳引机减速器油温升不超过60K,其温度不应超过85℃,电动机温升不超过GB 12974的规定。

c. 曳引机减速器,除蜗杆轴伸出一端渗漏油面积平均每小时不超过150cm2外,其余各处不得有渗漏油。 4.6.8 超载运行试验

断开超载控制电路,电梯在110%的额定载荷,通电持续率40%情况下,到达全行程范围。起、制动运行30次,电梯应能可靠地起动、运行和停止(平层不计),曳引机工作正常。 4.7 整机性能试验

4.7.1 乘客与病床电梯的机房噪声、轿厢内运行噪声与层、轿门开关过程的噪声应符合GB 10058规定要求。

4.7.2 平层准确度应符合GB 10058规定要求。 4.7.3 整机其他性能宜符合GB 10058有关规定要求。

5 验收规则

5.1 检验按表1规定项目进行。 5.2 判定规则

5.2.1 开关层、轿门过程噪声、平层准确度按GB 10058规定判定。 5.2.2 凡重要项目中任一项不合格,或一般项目中不合格超过8项,均判定为不合格。如重要项目均合格,一般项目中不合格不超过8项,则允许调整修复,并对原不合格项目及相关项目给予补检。凡最终重要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中不合格不超过3项,判定为合格,准于验收。判为安装不合格的电梯需全面修复,修复后再次报请验收。

5.3 交付检验验收合格后,参加验收的各方代表应在附录A(参考件)“电梯安装验收证书”上签字盖章后,方能生效。

表1 电梯安装验收检验项目分类表

序号项类检 验 项 目备注

1机房4.1.1条主电源开关要求☆ 24.1.2条断、错相保护装置☆ 34.1.3条敷线与接地要求 44.1.4条线管、槽敷设要求 54.1.5条控制柜、屏安装位置 64.1.6条楼板钢丝绳洞口要求 74.1.7条曳引机承重梁要求 84.1.8条旋转轮等涂色标志 94.1.9条旋转部件润滑要求 104.1.10条制动器松、合闸要求 114.1.11条绳、带轮铅垂度要求 124.1.12条限速器运转等要求☆ 134.1.13条停电或故障应急措施☆ 14井道4.2.1条导轨安装要求 154.2.2条导轨上端位置要求 164.2.3条导轨侧工作面直线度 174.2.4条导轨接头要求 184.2.5条导轨顶面间距 194.2.6条导轨固定要求 204.2.7条导轨下端支承地面要求 214.2.8条对重装置要求 224.2.9条限速器绳至导轨面偏差 234.2.10条轿厢与对重距离等要求 244.2.11条轿顶最小空间要求☆ 254.2.12条井道照明要求 264.2.13条电缆支架安装要求 274.2.14条电缆安装要求 28轿厢4.3.1条轿顶反绳轮要求 294.3.2条轿底水平度 304.3.3条曳引绳头组合等要求 314.3.4条曳引绳要求 324.3.5条轿内操纵要求 334.3.6条轿顶停止开关☆ 344.3.7条轿架限位碰铁安装要求 354.3.8条安全保护开关安装要求☆ 36层站4.4.1条层站指示要求 374.4.2条层门地坎要求 384.4.3条层、轿门地坎间距 394.4.4条层门与地坎间隙 404.4.5条门刀与层门等间隙 414.4.6条门阻止力 424.4.7条门锁要求☆ 434.4.8条层门外观要求 444.4.9条层门自动关闭装置 45底坑4.5.1条轿底与缓冲器等间距 464.5.2条缓冲器顶面水平高差 474.5.3条缓冲器柱塞铅垂度 484.5.4条底坑停止开关要求☆ 494.5.5条轿底最小间距与空间

50整机功能4.6.1条曳引及平衡系数检查 514.6.2条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 524.6.3条缓冲试验☆ 534.6.4条层门与轿门联锁试验☆ 544.6.5条上、下极限动作试验☆ 554.6.6条安全开关动作试验☆ 564.6.7条运行试验☆ 574.6.8条超载运行试验 584.7.1条噪声限值要求检验 594.7.2条平层准确度检验

注:表中打古为重要项目,其余为一般项目。

附 录 A 电梯安装验收证书 (参考件)

国家级电梯安装许可证号: 安装合同号: 单 位名 称地 址电 话电报挂号

建设单位

使用单位

安装单位

电梯生产厂

电梯出厂合同号 电梯出厂日期

电梯安装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整机电梯类别 曳引机型号

电梯型号 编号

额定载重量,kg 速比

额定速度,m/s 根数

层、站、门 曳引绳直径,mm 驱动方式 曳引轮节径,mm 控制方式 电动机型号

曳引比 功率,kW 开门方式 同步转速,r/min 开门方向 额定电流,A 开门宽度,mm 绝缘等级

轿厢规格

L×b×h,mm 制动器电压,V 维持电压,V 井道尺寸 编号

该电梯已按GB 10058《电梯技术条件》和GBl006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安装验收完毕,验收合格,可以投入使用。

送验单位:

安装负责人;

验收单位:

验收负责人;

电梯工程范文第2篇

2、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检测探析

3、东南电梯:守护.人们出行的第一道关口

4、电梯安全性能影响因素和强化电梯检验检测的策略分析

5、浅析电梯检验维修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安全技术

6、浅析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7、浅谈电梯安全的重要性

8、电梯变频器相关故障问题分析与探讨

9、分析电梯的安全回路及其改进设想(1)

10、小区物业电梯安全管理以及维护分析

11、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文献综述

12、电梯关键节点安全性检测检验分析

13、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电梯工程技术人才的探索

14、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研究

15、高校电梯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6、电梯检验中发现的电气安全装置与安全回路问题

17、高职电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18、电梯机械结构及机械安全装置探究

19、浅谈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职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0、通用电梯:国产电梯新星

21、新疆理工学院“学分银行”建设改革与探究

22、浅议电梯检验检测技术

23、基于模糊控制和红外探测的梯群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24、发挥资源优势做强职业教育

25、高职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研究

26、探究电梯运行舒适感的影响

27、电梯安全检验带来的思考

28、项目化与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

29、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研究

30、电梯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治理

31、电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

32、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33、长江润发:电梯导轨行业的民族第一品牌

34、企业主导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与评价

35、浅析电梯的安全回路及其改进设想

36、浅析电梯超载保护装置

37、电梯制动器的结构型式与检验方法探讨

38、产教融合借东风,企业发展添动力

39、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40、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立体化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41、电梯安装施工工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求

42、电梯安装与调试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43、电梯起重机械检验技术质量研究

44、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梯中的应用

45、电梯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监督检验对策

46、校企共建高水平电梯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47、电梯安装质量控制及对策

48、浅谈电梯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49、浅谈电梯的安装,调试与质量保证

电梯工程范文第3篇

对于我国的电梯运行现状分析, 在进行电梯安装工作中和应用使用技术过程中对共振的把控水平还不是很高。很多电梯厂家通过进行滚轮导靴和对增加弹簧的措施实现对振动原因的把控与管理。厂家通过这种措施能够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与运行的舒适度, 可是该种方法子啊进行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比较大, 因此对导靴和导轨摩擦产生的振动通过支架、建筑物结构传递的改善能力非常有限。除此之外, 对于现代电梯安装构造中, 需要将曳引能力等影响因素进行考虑, 一般进行钢丝绳复绕式的提拉措施进行相应的处理, 主要的措施是在电梯的侧面进行反绳轮装置的设置, 同时在对重侧进行相同操作。由于反绳轮运转的速率是非常快的, 其反绳轮运转的声响是叠加的, 钢丝绳的振动声音也是相互叠加, 最后进行室内的传入。在我国的电梯案例中, 一般出现低频振动的案例。对于高速电梯而言, 电梯身体与墙壁进行接触时, 一般能够将振动的频率进行相应的感受。井道墙体的框架主要是以轻质墙体结构为主, 其振动的感觉更加明显, 严重影响建筑居住的人们生活。曳引机是电梯产生共振的因素, 因此其对于电梯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如果技术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电梯安装要求进行施工, 势必会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再加上曳引机的蜗轮蜗杆的磨损问题, 加重电梯振动, 从而严重的影响电梯运行的正常与安全。很多电梯在下行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振动现象, 其中导靴缺乏润滑是产生振动现象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 钢丝绳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其松紧均匀程度直接影响着电梯的稳定运行度。对于电梯在高速运行过程中, 由于其电梯桥厢的承载压力过大, 造成其需要承受的垂直压力就比往常的压力大, 若电梯结构不均匀或者是其结构不牢固, 势必造成电梯部件松动, 发生共振线现象。

2、电梯检测中电梯运行共振解决措施

2.1、消除钢丝绳抖动措施

钢丝绳出现抖动问题的处理时,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措施的采取, 从而降低振动的幅度。一般在钢丝绳锥套上方, 在300~500mm区域进行木头的运用, 使其夹住钢丝绳, 从而进行共振频率的改善。或者是通过铁板进行钢丝绳的打孔。在锥套下端对该两者进行固定处理, 保证铁板的平衡性, 从而达到消除共振现象的目的, 保证电梯运行的正常, 降低电梯钢丝绳的抖动幅度, 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安全和舒适。影响电梯运行的其他因素还有主钢丝绳的张力不均匀, 钢丝绳的扭力等等, 所以, 在进行安装过程中, 需要对主钢丝绳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存在扭力的钢丝绳进行相应的处理。

2.2、解决电梯轿厢故障的措施

轿厢问题产生共振问题, 很有必要在设计与安装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在设计过程中, 可以通过平衡铁的运用, 使其能够保证轿厢重心的受力平衡, 从而提升其稳定性, 同时保证电梯轿厢与曳引轮的配合工作的质量, 从而实现电梯轿厢的运行稳定, 达到最佳的配合状态, 产生健全的电梯运行体系。与此同时, 需要严格的进行电梯安装标准施工, 保证轿厢结构的安装质量, 保证其安装材料的质量都是符合作业标准的, 严格遵循安装流程进行安装, 保证安装过程中的安全。在进行电梯运维过程中, 对于轿厢而言, 如果需要维修, 则是需要确保安装位置的确定性, 保证其维修质量, 防止发生重心不稳的情况, 或者是偏差, 对电梯安全运行产生影响。

2.3、电梯导轨振动消除措施

如果电梯导轨安装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势必会发生振动故障, 所以需要在电梯的安装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把控, 完成安装工作之后, 需要进行放样测量, 根据标准进行电梯导轨的支架膨胀螺栓孔的操作内容, 保证支架孔固定的质量, 保证其主轨与副轨的安装精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 务必保证其导轨间的接口台阶的安装质量。在进行后期轿厢的安装工作过程中, 需要对主副导轨与靴衬之间的缝隙进行一定的控制, 因为如果其过大, 势必会引起震动, 从而造成电机的发热现象, 从而对靴衬的磨损情况有所加重。

2.4、曳引机故障消除措施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 如果存在曳引机的噪音问题和振动现象, 需要及时的进行技术方面的改进, 进行故障消除。通过进行减振橡胶的运用, 能够缓解机房的噪音压力, 一般是在支撑钢梁与曳引机底座中间进行设置, 从而降低共振的发生, 通过对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合理运用, 能够实现降低噪音污染的效果, 同时节省电能, 提升工作质量。通过对微电脑的利用, 能够进行相关工作的控制, 从而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在日常的电梯运维工作过程内, 需要对曳引机进行定期的检测, 保证其齿轮啮合的质量, 保证其的润滑度, 使其在正常运行。在进行曳引机的设计与制作环节, 需要严格遵循电梯的曳引机制作标要求和流程进行施工, 对其过程进行全面的额把控。对于曳引机的结构与零件, 进行质量的把控, 对其制作环节进行层层检测工作, 以便保证曳引机的结构安全, 对其电梯的运行安全进行把控。同时需要注重曳引机的保养和维护。

2.5、加强电梯检测管理

对于电梯的后期运行中, 因为其运行时间的延长, 因此, 受到的影响因素就比较多, 造成共振问题的几率就比较大, 因此, 要想防止发生其共振现象, 需要进行电梯的运维管理力度的加强, 保证电梯检测的工作质量, 及时的处理存在的问题, 保证其检测计划的科学性, 对于电梯运行故障进行对应措施的采取。

总之, 电梯检测中电梯运行共振现象较为常见,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较多, 需要运维管理人员能够做好全面分析, 明确共振的具体原因, 再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及时恢复电梯安全运行, 避免故障长时间存在, 给乘梯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摘要:现阶段,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 我国的建筑规模逐渐增加, 其中, 电梯建筑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前电气运行存在的故障时比较多的, 因此, 人们需要对其进行注重。对于电气运行而言, 电气检测是保证其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 电梯运行中比较常见的是电梯共振, 其对于电梯运行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 很有必要进行其故障的科学分析, 对其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从而进行解决措施的采取, 保证其进行运行安全。基于此, 本文从电梯运行中的共振原因入手, 随后根据原因进行相应措施制定, 以保证其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关键词:电梯检测,电梯运行,共振原因,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科, 张林, 张成.电梯检测中电梯运行共振原因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 2017, (32) :210-211.

电梯工程范文第4篇

1 能量回馈单元

从20世纪90代开始, 采用IGBT等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脉宽调制 (PWM) 变频器在电梯交流拖动系统中实现商业应用。近年来, 变频器与永磁同步电机的组合, 特别是在中、低速电梯上更是成为绝对主流配置。普通交一直一交变频器的整流侧采用不可控的二极管整流, 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 变频器直流侧的能量不可能回馈到电网上。随着国家对特种设备节能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这一现状, 许多厂家开发了适用于普通变频器的能量回馈装置, 将IGBT模块组成的有源逆变单元直接作为变频器的一个外围装置, 并联到变频器的直流侧, 同时取消了能耗制动电阻, 将再生能量回馈到电网中, 这种电路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并且可以设计成两个独立的部分, 上半部分即普通变频拖动, 普通变频器即可实现, 下半部分即直流逆变回馈到电源侧, 可做成一个独立的能量回馈单元, 该单元独立于变频器, 并能与不同的变频器配合使用,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发了这种产品, 它的安装接线都很简单, 只要将能量回馈单元的直流端接到变频器的直流正负端, 拆除变频器原来的制动电阻, 输出端与电源连接即可。

能量回馈单元由于独立于变频器, 安装调试方便, 因此它不但适用于新装电梯上, 也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普通VVVF电梯的改造上, 并且大部分能量回馈单元允许保留原来的制动电阻, 通过设定能量回馈单元的参数, 使回馈单元投入工作时制动电阻没有电流通过, 自动退出工作, 而一旦能量回馈单元发生故障不能工作时, 制动电阻又能投入工作, 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2 双PWM变频器

普通变频器但是由于采用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使得功率因数低、网测谐波污染。在高速电梯的大功率 (一般为40k W以上) 变频器上, 为了追求大的制动力矩和快速的动态相应, 实现电机的四象限运行, 消除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并提高功率因数, 出现了在整流侧采用可关断器件的PWM控制技术, 即双PWM变频器, 使得直流侧的能量可以直接回馈到电网上。双PWM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当电机处于电动状态时, 能量由交流电网经整流器中间滤波电容充电, 逆变器在PWM控制下将能量传送到电机;当电机处于发电状态时, 其再生能量经逆变器中开关元件和续流二极管向中间滤波电容充电, 使中间直流电压升高, 此时整流器中开关元件在PWM控制下将能量回馈到交流电网, 完成能量的双向流动。它的主电路为普通的二相桥式电路, 采用直流电压和输入电流的双闭环控制。电流控制常采用追踪方式PWM, 好处是设定电流的波形与电源电压一致, 为正弦波, 其相位可与电源电压一致, 功率因数为1, 同时减小了变频器对电网的谐波影响。但该系统的缺点是成本高, 控制复杂。

无论是普通变频电梯还是带能量回馈功能电梯, 在电机运行于第2, 4象限时, 电梯的机械能都转化为电能, 只是普通变频电梯将这部分电能以电阻发热的形式消耗掉, 而能量回馈型电梯即将这部分电能回馈到电网中, 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3 有/无能量回馈装置的电梯的能效指标分析

在本试验中, 我们对2台普通VVVF电梯加装能量回馈装置, 测试其能效指标, 与没加能量回馈装置的能效指标进行比较。其中1#电梯为额定速度3.0m/s的中速无齿轮驱动乘客电梯, 2#电梯为额定速度0.5m/s的低速蜗轮蜗杆驱动载货电梯, 分别分析测试数据。不带能量回馈时的平均能效指标为1.61, 而带能量回馈时的平均能效指标为1.23, 平均节电率达2 3.3 8%, 增加能量回馈器后电梯有很明显节能效果。

摘要:本文研究制定电梯电源效率的评价指标与统一的检测方法, 首先分析了能量回馈单元和双PWM变频器, 然后对有能量回馈电梯与无能量回馈电梯能效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通过对对比分析, 得出采用能量回馈的电梯比没有能量回馈平均可节能约23%。

关键词:电梯,节能,能效测试

参考文献

[1] 罗朝均.电梯、自动扶梯节能减排措施探析[J].中国电梯, 2008.

电梯工程范文第5篇

1 消除乘坐电梯存在的风险方法

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 与乘客有关的空间有三个:一个是楼层——在不同高度的水平空间;一个是井道——连接各个楼层的竖直空间;另一个是电梯轿厢——通过在井道内的上下移动而把乘客运送到不同楼层的封闭空间。楼层和轿厢是安全空间, 井道是危险空间。显然, 电梯必须提供这样的保证:乘客只能在楼层上和轿厢里, 而不可能进入井道;如果乘客身体的一部份在楼层里另一部份在轿厢里, 此时轿厢绝对不可运动——这就是电梯对乘客的空间限制。

电梯停层时速度为零, 正常运行时以额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在零速与额定速度之间的过度阶段则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 此时乘客会承受一定的超重与失重, 在正常情况下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但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在电梯运行出现意外的情况下, 如果轿厢运行速度超过规定的数值、轿厢在端站未停靠而驶向井道底坑和顶板、正在运行的电梯突然中断供电等, 此时电梯配备的安全部件会起作用使电梯停止行驶。在安全部件动作过程中, 为了保证乘客安全, 电梯提供了这样的保证:轿厢的制停减速度不超过重力加速度gn。乘客承受其为gn的制停减速度意味着脚底板承受了2倍的体重, 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Is, 所以gn是国际公认的安全减速度——这就是电梯对乘客加减速度的限制。

就这样, 电梯给乘客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和一个安全的加减速度, 从而保证了乘坐电梯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1) 保证乘客处在安全空间的措施。

(1) 井道的封闭。开在井道壁上的层门、检修门和各种孔洞, 都装有无孔的门。这些门都不能向孔洞内开启, 电梯运行时都处于关闭并且锁住的状态。每个厅门都有一个具有安全触点的开关用来确认门的关闭状态, 这个开关串联在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回路中。只要有一个门未能关闭, 电梯便不能运行。电梯在进行维修时, 凡是需要打开通往井道的门或孔洞的位置, 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以确保乘客没有进入井道的任何可能。

(2) 层门的启闭。层门是隔断或连通楼层和轿厢这两个空间的装置, 层站大于或等于层门, 它表面光滑平整, 周边缝隙狭小, 而且有自闭能力, 在垂直方向施加300N的力或在开启方向施加150N的力都不会丧失封闭动能。在一般情况下它只接受轿门的控制, 轿厢到达停靠层站时轿门驱动层门二者同步打开或封闭, 此时其它所有层门都应保留关闭状态。在特殊情况下, 只有接受过专门培训有资格掌管钥匙的人员可以打开层门, 此时电梯会停止运行。

(3) 轿门的启闭。轿门是打开或封闭轿门的装置, 也是操作层门启闭的装置。在一般情况下, 轿门只能在轿厢停层时打开。它的打开与关闭通常由开关门电机驱动, 轿门通过专门的装置与层门连接并使二者同步进行开关门运动。为了防止关门过程中砸伤乘客, 最大关门速度不超过0.3m/s, 最大阻止关门力不超过150N, 平均关门速度下的最大动能不超过10j;当关门过程中碰到乘客时门会自动打开;在轿门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 不能启动电梯或保持电梯继续运行。在特殊情况下, 在靠近层站的地方, 在轿厢停止运动切断开关门电机电源的情况下, 用一个不大于300N的力可以打开 (或部份打开) 轿门以及与之联接的层门。

(4) 门锁的作用。门锁装在层门上, 是使层门关闭的装置。在锁住层门时, 沿开门方向用小于300N的力不会使门锁降低锁紧效能, 用小于1000N的力不会使锁紧元件出现永久变形。门锁具有防粉尘、耐振动、易检查等特点。在一般情况下, 门锁只能被轿厢打开。在特殊情况下, 可以由专门人员用机械钥匙打开。除机械装置外门锁还有一个电气装置, 即与层门保持同步闭合或打开的电气安全触点, 它负责向控制柜提供层门是否关闭的信息。轿门上有同一组安全触点, 这些安全触点未闭合与其它重要部位的许多安全触点一起串联在安全回路中, 只要一组安全触点未闭合, 电梯便不能通电运行。

通过以上措施, 电梯就确保了乘客要么呆在楼层上, 要么呆在轿厢里, 而绝对不会进入井道里。

(2) 电梯是以零部件的形式进行制造并包装出厂的, 在建筑物内通过机械零部件之间的联结以及机械零部件与间筑构件之间的联结完成安装, 交付使用后又离不开维护保养。所以, 要使电梯形成安全可靠的工具, 关键是抓住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这三个环节。

当然, 业主有自由选择制造、安装和维修保养企业的权利, 但必须为自已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电梯是一种繁忙的交通工具, 起动、制动、正反转非常频繁, 最高可达每分钟120次;电梯的操作部位很多, 有多少楼层, 就有多少呼梯按钮;操作者也不确定, 谁都可以按动这些呼梯按钮;电梯的可动部件也很多, 每个楼层的层门都可以开关运动, 因为如果不大的垃圾阻碍使得任意一个层门未能关严, 电梯就会停止运行。这就是说, 电梯出现故障的意外非常之多, 电梯的工作可靠性除了取决于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外, 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护保养。

2 结语

除了上述管理措施之外, 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会用文明的操作来保障自身的安全。比如, 用呼梯按钮来召唤电梯后, 电梯的控制系统会调动电梯来到呼唤层站。如果你没有按动呼梯按钮而层门大开着, 你切不可闷着头就往里进, 必须收住脚步仔细看清了:前面是轿厢还是万丈深渊;如果你按了呼梯按钮后层门依然关闭着请你耐心等待不要踢门、砸门、撬门或者设法打开门锁, 也不要在层门前嬉戏打闹以致撞开层门。层门用关闭的姿态来告诉乘客:它的后面是井道而不是轿厢。如果乘客用喜剧方式打开了层门, 接着就可能有悲剧发生;乘客进出电梯时千万不要迟缓, 不要长时间一脚踩楼层一脚踩轿厢。把一个完整的身体放在两个空间里, 即意味着把智慧的生命押在了没有生命的智慧上, 是输不起的赌注。万一此时轿厢动起来, 后果不堪设想;另外, 在运动的轿厢里不要蹦蹦跳跳, 不要乱摁按钮。在电梯出现意外故障而突然停止运行的情况下, 关在轿厢里的乘客最安全的对策是处变不惊, 等待救援。请记住:轿厢是安全的空间, 千方百计用“逃出”轿厢的方法进行自救是危险的选择。电梯是一种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 只须将良好的管理和文明的操作相配合, 便可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服务。

摘要:下文结合我本人实际工作探讨一下垂直升降电梯的安全运行。

电梯工程范文第6篇

[abstract] with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the problems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China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and the energy saving of elevator system has become a topic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关键词】节能技术;曳引系统;驱动控制;派梯管理

节能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共同任务,能源问题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是一个耗能大国,更把节能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建筑物的能源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8%左右,是能耗的主力军。电梯的用电量仅次于空调,远高于照明、供水等的用电量,电梯的能耗已经引起业界高度重视,社会对于电梯能耗的关注程度也在与日俱增,降低电梯的能耗、节约能源对于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梯曳引机的节能

如果说控制柜是电梯的大脑,那么曳引机就是电梯的心脏,直接影响着电梯的节能效率。作为电梯的核心部件,曳引机技术经过了蜗轮蜗杆传动曳引机、行星齿轮和斜齿轮传动曳引机、无齿轮传动曳引机三个发展阶段。永磁同步电机以其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及高效节能等优点成为当前电梯曳引机的首选。通过采用无齿轮曳引技术,由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省却了传统的蜗轮蜗杆减速齿轮箱,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传动效率(约20%~30%)。虽然永磁同步电机(PMSM)较一般异步电机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但仍存在节能空间,特别是在低负载率和宽范围变速运行时。从PMSM 损耗模型出发,忽略阻尼绕组时,永磁同步电机的损耗包含铁损耗、铜损耗和机械损耗。

2 电梯驱动控制系统的节能

电梯技术中,驱动系统是典型的运动控制系统,它控制电梯的起动、加速、稳速运行以及减速等运动方式。电梯驱动系统采用成熟的变频调速技术早已成为当今改善电梯驱动控制性能、提高电梯运行质量的主要途径。变频调速技术淘汰了各类交流双速驱动系统、取代了直流无齿轮驱动,不仅使电梯的运行性能优越,同时也有效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损耗。如何来进一步挖掘电梯变频调速系统节能潜力以及进一步提高驱动系统的应用效率问题已成为电梯驱动特性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1 变频器再生能量回馈方式

电梯属于位能负载,要求频繁的起停,随着载客量多少的变化、上下行的变换,要求电动机四象限运行。一般能量回馈器都是根据变频器母线两端的电压UPN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回馈电能,回馈电压采用固定值UHK。在制动状态时,电动机再生能量向中间直流环节电容进行充电,当电容的电压超过设定值UHK时,逆变器开启馈电功能,将再生能量逆变后反送电网。由于电网电压波动,当电压偏高引起UPN大于UHK,逆变器会产生误回馈。当电压偏低时,回馈到直流母线的电压储于电容中,该储能会被电阻提前消耗,使回馈效果明显下降。新型能量回馈器,采用电压自适应控制,即无论电网电压如何波动,只有当电梯机械能转换成电能送入直流回路电容中时,新型能量回馈器才能及时将电容中的储能回送电网,有效解决原有能量回馈的缺陷。

2.2 共直流母线的电梯控制系统

目前减少能量回馈次数,减少对电网的影响,在电梯使用频率较大的地方,一般都是使用2台或者多台电梯,这对电梯的节能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共直流母线的节能方式,即将梯群的各驱动变频器中直流部分并联。共直流母线系统比较鲜明的特点是电动机的电动状态和发电状态可以能量互享,即连接在直流母线上的任何一台电梯重载下降和轻载上升时产生的能量,都通过各自的逆变器反馈到直流母线上,连接在直流母线上的其他电梯就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能量,减少了从电力系统中消耗的能量,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 电梯群控技术的节能

电梯全速运行时所消耗的电能远远低于减速和加速时的电能消耗。电梯停靠的次数越多,所消耗的电能就越多。通过智能派梯系统的最佳(高效)派梯,有效减少电梯系统的停靠次数,提高输送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电梯群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决策系统,具有多目标性、随机性和非线性等特点,难以采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因而传统的控制方法很难提高系统性能。模糊控制技术在解决非线性、不确定性问题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不需要建立所求解问题的精确数学模型,而是模仿人脑的推理能力,可以使许多复杂问题简化。

4 展望

纵观电梯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国内外众多电梯行业在寻求更加节能的电梯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新思路,并取得了一些具有实用性意义的成果。但由于电梯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及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关于电梯的节能研究尚有许多问题待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电梯电机拖动系统的运行效率更高,节能效果更加显著,但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大量投入工业领域的时间尚短,许多现场试用参数尤其是电机的使用寿命尚无定论,因此如何将被控电机作为整个系统的一个研究对象来考虑,使电机的结构更加合理,选用更高性能材料,提高制造工艺水平,减少谐波产生以及如何采用更新进的控制策略进一步提高曳引机及其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等等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4.2能量回馈型节能电梯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但因其价格因素以及对电网的影响,推广尚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共直流母线方案,减少了整个驱动系统中的能量回馈装置的重复配置,使系统的结构更为简单合理、经济可靠,同时抑制了变频器输入端整流部分的工作周期,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素,降低了电网侧输入电流的谐波污染,大大地提高了整个梯群系统的节能效应。

4.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采用新能源(太阳能、风能)驱动电梯,为电梯产业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辟新途径,对实现电梯运行更加节能环保,更加降低成本提供可能;如何针对电梯控制系统,寻求更加完善的智能型电梯群控调度系统,精确调控减少等候时间、电梯就近停靠、控制减少电梯的运行台数,从而大大提高运输效率。保护有限资源、降低能源损耗、减少环境污染关系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每年的电梯数量、用电量逐年增长,电梯的节能降耗大有可为。

5结语

电梯技術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结合现代工控电子技术,创造节能环保产品将是未来电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宋波.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策略.建设科技.2008(20).

[2]许峻峰,冯江华,许建平.考虑损耗模型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电力电子技术,2005(4).

[3]胡祥兰,祁春郎.浅谈电梯节能.甘肃科技.2008(9).

[4]黄柏成.共用直流母线的电梯节能控制系统.建筑电气,2007(7).

[5]杨祯山,邵诚.电梯群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控制与决策,2005(12).

(身份证号码:320925198606145130)

上一篇:期末个人师德总结范文下一篇:金融科技监管体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