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综合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2023-10-10

电梯综合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消除乘坐电梯存在的风险方法

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 与乘客有关的空间有三个:一个是楼层——在不同高度的水平空间;一个是井道——连接各个楼层的竖直空间;另一个是电梯轿厢——通过在井道内的上下移动而把乘客运送到不同楼层的封闭空间。楼层和轿厢是安全空间, 井道是危险空间。显然, 电梯必须提供这样的保证:乘客只能在楼层上和轿厢里, 而不可能进入井道;如果乘客身体的一部份在楼层里另一部份在轿厢里, 此时轿厢绝对不可运动——这就是电梯对乘客的空间限制。

电梯停层时速度为零, 正常运行时以额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在零速与额定速度之间的过度阶段则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 此时乘客会承受一定的超重与失重, 在正常情况下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但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在电梯运行出现意外的情况下, 如果轿厢运行速度超过规定的数值、轿厢在端站未停靠而驶向井道底坑和顶板、正在运行的电梯突然中断供电等, 此时电梯配备的安全部件会起作用使电梯停止行驶。在安全部件动作过程中, 为了保证乘客安全, 电梯提供了这样的保证:轿厢的制停减速度不超过重力加速度gn。乘客承受其为gn的制停减速度意味着脚底板承受了2倍的体重, 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Is, 所以gn是国际公认的安全减速度——这就是电梯对乘客加减速度的限制。

就这样, 电梯给乘客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和一个安全的加减速度, 从而保证了乘坐电梯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1) 保证乘客处在安全空间的措施。

(1) 井道的封闭。开在井道壁上的层门、检修门和各种孔洞, 都装有无孔的门。这些门都不能向孔洞内开启, 电梯运行时都处于关闭并且锁住的状态。每个厅门都有一个具有安全触点的开关用来确认门的关闭状态, 这个开关串联在电梯控制系统的安全回路中。只要有一个门未能关闭, 电梯便不能运行。电梯在进行维修时, 凡是需要打开通往井道的门或孔洞的位置, 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以确保乘客没有进入井道的任何可能。

(2) 层门的启闭。层门是隔断或连通楼层和轿厢这两个空间的装置, 层站大于或等于层门, 它表面光滑平整, 周边缝隙狭小, 而且有自闭能力, 在垂直方向施加300N的力或在开启方向施加150N的力都不会丧失封闭动能。在一般情况下它只接受轿门的控制, 轿厢到达停靠层站时轿门驱动层门二者同步打开或封闭, 此时其它所有层门都应保留关闭状态。在特殊情况下, 只有接受过专门培训有资格掌管钥匙的人员可以打开层门, 此时电梯会停止运行。

(3) 轿门的启闭。轿门是打开或封闭轿门的装置, 也是操作层门启闭的装置。在一般情况下, 轿门只能在轿厢停层时打开。它的打开与关闭通常由开关门电机驱动, 轿门通过专门的装置与层门连接并使二者同步进行开关门运动。为了防止关门过程中砸伤乘客, 最大关门速度不超过0.3m/s, 最大阻止关门力不超过150N, 平均关门速度下的最大动能不超过10j;当关门过程中碰到乘客时门会自动打开;在轿门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 不能启动电梯或保持电梯继续运行。在特殊情况下, 在靠近层站的地方, 在轿厢停止运动切断开关门电机电源的情况下, 用一个不大于300N的力可以打开 (或部份打开) 轿门以及与之联接的层门。

(4) 门锁的作用。门锁装在层门上, 是使层门关闭的装置。在锁住层门时, 沿开门方向用小于300N的力不会使门锁降低锁紧效能, 用小于1000N的力不会使锁紧元件出现永久变形。门锁具有防粉尘、耐振动、易检查等特点。在一般情况下, 门锁只能被轿厢打开。在特殊情况下, 可以由专门人员用机械钥匙打开。除机械装置外门锁还有一个电气装置, 即与层门保持同步闭合或打开的电气安全触点, 它负责向控制柜提供层门是否关闭的信息。轿门上有同一组安全触点, 这些安全触点未闭合与其它重要部位的许多安全触点一起串联在安全回路中, 只要一组安全触点未闭合, 电梯便不能通电运行。

通过以上措施, 电梯就确保了乘客要么呆在楼层上, 要么呆在轿厢里, 而绝对不会进入井道里。

(2) 电梯是以零部件的形式进行制造并包装出厂的, 在建筑物内通过机械零部件之间的联结以及机械零部件与间筑构件之间的联结完成安装, 交付使用后又离不开维护保养。所以, 要使电梯形成安全可靠的工具, 关键是抓住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这三个环节。

当然, 业主有自由选择制造、安装和维修保养企业的权利, 但必须为自已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电梯是一种繁忙的交通工具, 起动、制动、正反转非常频繁, 最高可达每分钟120次;电梯的操作部位很多, 有多少楼层, 就有多少呼梯按钮;操作者也不确定, 谁都可以按动这些呼梯按钮;电梯的可动部件也很多, 每个楼层的层门都可以开关运动, 因为如果不大的垃圾阻碍使得任意一个层门未能关严, 电梯就会停止运行。这就是说, 电梯出现故障的意外非常之多, 电梯的工作可靠性除了取决于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外, 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护保养。

2 结语

除了上述管理措施之外, 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会用文明的操作来保障自身的安全。比如, 用呼梯按钮来召唤电梯后, 电梯的控制系统会调动电梯来到呼唤层站。如果你没有按动呼梯按钮而层门大开着, 你切不可闷着头就往里进, 必须收住脚步仔细看清了:前面是轿厢还是万丈深渊;如果你按了呼梯按钮后层门依然关闭着请你耐心等待不要踢门、砸门、撬门或者设法打开门锁, 也不要在层门前嬉戏打闹以致撞开层门。层门用关闭的姿态来告诉乘客:它的后面是井道而不是轿厢。如果乘客用喜剧方式打开了层门, 接着就可能有悲剧发生;乘客进出电梯时千万不要迟缓, 不要长时间一脚踩楼层一脚踩轿厢。把一个完整的身体放在两个空间里, 即意味着把智慧的生命押在了没有生命的智慧上, 是输不起的赌注。万一此时轿厢动起来, 后果不堪设想;另外, 在运动的轿厢里不要蹦蹦跳跳, 不要乱摁按钮。在电梯出现意外故障而突然停止运行的情况下, 关在轿厢里的乘客最安全的对策是处变不惊, 等待救援。请记住:轿厢是安全的空间, 千方百计用“逃出”轿厢的方法进行自救是危险的选择。电梯是一种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 只须将良好的管理和文明的操作相配合, 便可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服务。

摘要:下文结合我本人实际工作探讨一下垂直升降电梯的安全运行。

电梯综合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安全钳动作受力分析

电梯的安全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零部件, 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图1为安全钳的动作受力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到, 此时的电梯轿厢, 处于被安全钳卡住停止的状态, 其受力情况比较突出。在安全钳卡住电梯的轿厢以后, 其本身将会受到6个作用力。

为了更容易的分析安全钳动作受力, 将轿厢与安全钳的互相作用力, 设定为正压力, 以F来表示;将轿厢给安全钳造成的反作用摩擦力, 以F’来表示;将导致与安全钳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设定为正压力, 以Q来表示;将导轨给安全钳造成的反作用摩擦力, 设定为Q’;安全钳本身的重量, 设定为P;拉杆上的弹簧也会对安全钳产生一定的拉力, 该作用力设定为R;限速绳作为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安全钳发生作用时, 其会产生相应的摩擦力, 将该作用力设定为T。在所有的作用力当中, R与P是最小的两个作用力, 因此在分析过程中, 可以忽略不计。结合力平衡的相关原理, 得到的方程式为:F·sinθ~Ffcosθ~Q=OF cosθ+Ffsinθ~T=0。

2 电梯安全钳失效分析

2.1 限速器钢绳失效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 因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存在一定的概率发生安全事故, 此时就会产生安全钳的制动现象, 由此来保护电梯内部的安全。但是, 如果某些元件出现问题, 或者是某些动作力不能及时的发生效果, 将直接导致电梯安全钳出现失效现象, 届时所造成的安全威胁将特别严重。通过对电梯安全钳失效现象分析后, 发现限速器钢绳失效是比较重要的原因。当限速器夹绳的钳制动力表现为不足的情况, 就会导致限速器的钢绳无法被有效的控制。在电梯超速的情况下, 限速器产生动作时, 钢绳出现了严重的打滑现象, 造成安全钳无法在瞬间被提动, 后续作用力也表现为不足的状态, 此时就会发生失效事故。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有关规定, 限速器的钢绳张紧力, 必须要在限速器产生动作时, 其不得小于两个数字值的最大者。另一方面, 安全钳在发生作用时, 为了避免造成失效, 必须要达到动作力的2倍, 或者是达到200N的标准。限速器失效的解决方法为, 将限速器钢绳的张紧力有效调整。

2.2 限速器轮槽

电梯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 虽然安全钳失效是突然发生的, 但背后的原因是长期累积所导致的。经过系统的分析, 认为电梯的长久使用, 导致限速器的轮槽发生了磨损的现象。这种磨损在最开始不会表现出来, 而是会随着电梯使用频率的增加和运行速度的加快, 逐步导致磨损的程度持续加重。当磨损达到一定的程度后, 限速器的钢绳就会发生转变, 其相对位置表现为下降的状态, 无法在正确的位置上工作。在这种情况下, 夹绳钳有很大的概率, 无法接触到钢绳;或者是在接触到钢绳以后, 产生的制动力表现为严重不足, 最终造成安全钳动作失效的问题。该项问题在解决过程中, 必须对限速器的轮槽进行定期检查, 观察磨损严重程度, 按照相关要求及规范, 对限速器夹绳钳、钢绳的具体位置进行调整, 必要时更换零部件, 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3 电梯安全钳检查分析

电梯在日常的运行当中, 安全钳动作受力、失效等分析, 必须要经过细致的检查来完成, 每一次检查都不能有任何的疏忽, 要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检查手段来完成。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 电梯安全钳方面的检查工作,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1) 要根据可能产生安全钳误动作原因进行分析, 检查限速器调整得怎么样, 偏心凸轮与橡胶轮接触表面是否有杂物干扰安全钳的动作, 检查安全钳的提拉杆是否灵活转动、张紧轮动作是否灵活、限速器钢丝绳是否松弛、内部是否有异物; (2) 要对安全钳相关的电气开关进行检查, 看能否顺利动作及复位; (3) 要及时检查维保单位的维保记录, 看是否做好安全部件保养, 对日常出现的问题能否及时排除及后期检查能否有针对性检查。要建立每部电梯的保养数据库, 为以后维修提供数据支持。

4结语

本文对电梯安全钳动作受力展开分析, 针对失效问题进行了探究。从目前的工作来看, 多数电梯没有反复的发生失效事故, 安全钳动作受力情况, 可以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处理, 日常运行的安全水平较高。今后, 必须要对电梯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深入的探究, 将安全钳动作受力变得更加稳定, 从内部来解决失效问题, 维护好电梯的安全。

摘要:电梯作为当前建筑的必要部分, 对运输产生了较大的帮助。电梯是一种比较精密的运输工具, 不仅提供的空间较大, 同时在效率上较为理想。在电梯的组成部分中, 安全钳的动作受力具有极大影响。文章针对电梯安全钳动作受力分析、失效展开讨论,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电梯,安全钳,受力,动作,失效

参考文献

[1] 白宇.电梯安全钳动作受力分析及失效原因探讨[J].科技风, 2013, 23:133.

[2] 乐晓东.电梯安全钳动作受力分析及失效问题漫谈[J].硅谷, 2013, 02:243+211.

[3] 陈国华, 李刚, 王新华, 刘英杰, 郑剑文, 王新华.电梯安全钳型式试验结果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3, 07:83~86.

[4] 万晓亮.电梯安全钳动作受力分析及失效问题漫谈[J].现代物业 (上旬刊) , 2013, 08:14~15.

电梯综合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电梯故障种类及其原因分析

1.1 电梯故障种类

电梯故障多种多样, 按照故障发生的部位进行分析, 主要分为顶端故障、底部故障、门系统故障等。在这些故障中, 门系统故障的发生比例是最高的, 约占总故障的五分之四。

1.2 案例分析

本文将使用我们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对电梯故障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处理方法等进行解析。这个事例是在石家庄金谈谷便民超市的两部电梯。这个超市的电梯自开始使用, 就出现了数次故障, 而且故障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根据调查, 超市经常使用电梯进行超市内部的货物运输。超市的人流, 物流非常大, 使电梯的使用频率高。而且在超市内货梯的数量较少, 当超市处于营销旺季时, 为了保障货物的供给, 常出现运货工作者抢电梯, 或者一次性运输很多货物的现象, 使电梯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同时, 超市对电梯方面没有足够重视, 既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 也没有对那些经常使用电梯的人员进行培训, 使之在使用过程中, 常伴有很多错误, 久而久之, 电梯由于人们的不正当使用, 造成了巨大的损坏。而且电梯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电梯内的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 不仅对电梯内的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也会随时出现电梯门被阻塞等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1.3 故障原因分析

1.3.1 电梯门、厅所出现的问题。

电梯门如果受到很强的外力冲击, 它就会出现扭曲变形, 使电梯门无法正常开关, 从而造成电梯故障。同时如果有异物不小心卡在了地坎当中, 异物会阻挡轿门, 这时电梯门就无法正常使用。

1.3.2 电梯门关闭后死机。

如果地坎中有异物挡住电梯门, 使电梯门没办法正常关闭或者没有全部关闭, 这时电梯系统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就会启动自我保护程序, 对电梯门进行断电的处理。

1.3.3 安全回路动作停机。

这种安全故障是所有电梯事故中比较稀少的一种, 即使在我们的事例中也仅仅发生过了两次, 况且是因为使用过程中强行开门造成的。因为人为的强行开门, 系统会及时的切断电气回路, 对电梯进行保护。

1.3.4 平层不良。

平层不良的发生与电梯箱有关, 当电梯箱受到来自外部的力的强大撞击, 这时就造成平层变形、松动、位移等状况, 使感应器改变了原来的位置, 造成了平层不良的现象。

冲顶。冲顶事故的造成与上一项平层不良事故的发生息息相关。当平层不良后, 感应器就会停止工作, 因此电梯最上方就没有办法感应出自己确切的位置, 会一直往上拉, 就造成了电梯冲顶。

2 电梯管理上的缺陷

我们通过对上面例子的简单了解, 很清楚的看出, 电梯故障的原因虽然有很多, 但最主要的还是电梯使用单位在对电梯管理方面有着很大的问题。有一部分单位甚至连最基本的电梯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都没有, 而也有一部分单位虽然设置了这些, 但也如同虚设, 管理标准模糊不清, 同时也有的管理人员没有严格的执行。总之, 电梯故障的出现与电梯使用单位的电梯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样也会使电梯的使用寿命减少。

3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3.1 电梯管理制度

如果工作想要做的比较顺利, 那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作为指导。电梯使用单位和企业如果要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可以从电梯的管理制度方面下功夫。针对这些现状, 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对那些用电梯比较多的单位进行规范和引导, 同时也为他们的管理提供方向。因此, 各单位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按照国家的法律规范进行自我引导, 自我管理, 策划出一个简单高效的管理体制。

3.2 电梯管理措施

电梯使用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简单易行的电梯管理具体的措施来确保电梯的正常操作使用, 使电梯管理制度可以得到很好的执行。具体的几点如下:

3.2.1 第一, 要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规范性, 把每部电梯分配到某些人的手中, 责任到人。

对电梯的使用也要注意, 客梯就是客梯, 货梯就是货梯, 不能再出现以往中客梯、货梯交替使用的现象, 尤其是货梯不够用而且抢客梯用, 这就严重影响了电梯的安全性。同时为防止运货人员的错误操作影响电梯的寿命, 要对货梯安排专业的操作人员, 他们不仅要正确的操作电梯, 还要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测, 维护电梯内的环境。

3.2.2 第二, 电梯也要有专业的检修工作者, 来完成对电梯的不定期检查。

检修工作者可以与电梯操作人员共同合作来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 当发现电梯存在问题时, 要在第一时间对电梯进行维修, 减少因电梯的故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摘要:由于城市化的发展, 楼层逐渐增高, 传统的楼梯已满足不了人们需要, 电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电梯的高效、快速性备受人们欢迎, 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中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电梯事故频繁发生, 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更对人们生命安全具有巨大威胁。为此,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电梯运行的监管, 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 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关键词:电梯,运行,管理,事故,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卓成.论电梯管理对电梯运行质量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创新, 2014, 13:105-106.

[2] 韩建志.影响电梯运行安全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4:25.

[3] 黄锦津.浅析电梯使用管理对电梯运行质量的影响[J].机电信息, 2011, 18:189-190.

[4] 沈燕.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情 (财经研究) , 2008, 06:101.

电梯综合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针对卫生部提出的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的“医院基本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经过因子旋转,给出各监测指标的因子得分,得出不同年度监测指标的综合情况和各项分指标的表现情况。本文分析了2006-2011年某三甲医院的监测指标情况,结果显示2009年总体情况最好,而工作负荷和经济状况,则是逐年递增,2011年最好。用因子分析法对三甲医院评审监测指标综合评价,可以客观地为管理者提供医院的综合经营管理状况,并以此方法为理论依据,纵向比较医院在不同时段的工作发展情况,横向比较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质量情况。

[关键词] 因子分析;三甲医院;评审监测指标;综合评价;医院管理

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卫生部印发了《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而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医疗机构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在《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第七章“医院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中,分别从资源配置、工作负荷、治疗质量、工作效率、患者负担及资产运营等方面给出监测指标。而医院管理者,需要在完成三甲医院评审监测的同时,客观地了解医院的综合实力与水平。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构造综合评价函数,简化众多监测指标及有效处理指标间的重复信息[1],进行监测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使管理者纵向比较医院在不同时段的工作发展情况,横向比较各业务部门工作的质量情况。

1 资料来源

针对卫生部《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医院基本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某三甲医院2006-2011年的统计报表及财务报表。资料来源准确、可靠。

2 统计分析方法

2.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是把多个相关的原始变量转换成少数几个独立的变量,找出解释多个指标的独立的公因子, 若初始公因子难以合理解释, 可进一步进行因子旋转求得合理解释, 公因子个数一定少于原指标个数。

2.2 分析步骤

(1)选择评价指标。根据《评审标准》中提出的“医院基本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情况,简化了指标体系的指标数量(如用“每一职工负担门诊人次”代表职工人数与总诊疗人次,每一职工负担床日代表住院总床日数等),最后选择16项指标组成指标评价体系。工作负荷指标:每一职工负担门诊人次(X1)、每一职工负担床日(X2)、门诊手术例数(X3)、住院手术例数(X4);治疗质量指标:病理诊断符合率(X5)、住院病人治疗有效率(X6)、住院抢救成功率(X7)、急诊抢救成功率(X8);工作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X9)、平均每床工作日(X10)、床位使用率(X11)、病床周转次数(X12);经济效益指标:平均门诊人次收费(X13)、平均每床日收费(X14)、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X15)、业务支出/百元医疗收入(X16)。选择某三甲医院2006-2011年数据为分析数据,见表1。

(2)因子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监测指标逐年有所提高,但指标表现并不完全一致,要判断各年度监测指标的综合情况,就需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经过KMO 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检验统计量为0.623>0.6,适于作因子分析[1]; Bartlett 球形检验统计量为359.899,自由度为91,P=0.000,拒绝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阵的假设(P≤0.05) ,适合采用因子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3)初始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因子旋转后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6.3%。公因子及其对应的特征值及累计贡献率见表2。

2.3 公因子的因子载荷矩阵

公因子的因子载荷矩阵,为各因子得分的表达式,亦为前面所述指标体系数学分析模型。未经过旋转的载荷矩阵中,各公因子在许多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载荷,例如第一公因子,在X1、X2、X3、X4、X6、X10、X11、X12、X13上都有较高的载荷,那么,第一公因子的含义就相对比较模糊,经过因子旋转,各公因子含义略加清楚,基本反映了监测指标的含义,将工作负荷与经济效益合并为一个公因子,见表3。

2.4 综合评价排序

由因子载荷矩阵得到各公因子得分的表达式,并得出各年份在公因子上的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2006-2011年各监测指标中,总的表现情况为2009年最好,2011年排在第二位,而2008年表现最差;而各公因子的表达中,工作负荷与经济效益指标,2006-2011年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质量指标和工作效率指标,2009年均排在首位,2011年均排在第二位,2008年的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排在末位。

综合评价函数为[2] :

4 结果与讨论

目前,常用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有逼近理想的排序法( TOPSIS 法) 、综合指数法及秩和比法等[3]。用TOPSIS 法和综合指数法对10项医疗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4],但TOPSIS 法和综合指数法灵敏度不高,并且要求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采用秩和比法对9项统计指标进行医疗质量综合评价[5],结果简单、直观、实用,不足之处是对原始定量指标的信息利用不充分。因子分析法是21世纪初由Karl Pearson 和Charles Spearman 等人提出的一种探索性多元统计分析方法[6],它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的几个因子来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它有指标数量少,能反映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因子变量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分析方便,因子命名简单等优点[7]。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卫生部《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提出的医院管理监测指标为基础,建立科学的综合医疗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对不同阶段总因子得分的比较分析,实际上是将评价指标进行了“精化”,既可以对不同阶段的医疗质量总体进行比较分析,还可以发现医院内部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为管理者提供改善医院管理的决策依据。因此,因子分析法在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而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医疗机构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颜,蔡志明,王光明,等. 因子分析法在公立综合性医院整体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26(2) :67-68.

[2]孙振球. 研究生教学用书——医学统计学[M] .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15 - 448.

[3]彭韩伶,陈少贤. 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综述(2)[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1):29-33.

[4]龚玲. TOPSIS 法与综合指数法在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中的结合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6):26-28.

[5]孙静,朱慧敏,齐丽萍. 运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我院医疗质量[J].中国医院统计,2007,14( 3):231-232.

[6]郭建校,王洪礼,郭龙,等.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学科科研水平综合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 1) : 34-37.

[7]方积乾. 医学研究生教学用书——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M].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7-319.

电梯综合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为加强公司客载、货运电梯安全运行及管理,杜绝隐患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全体人员以及所有供应商、外来人员(包括客户、快递人员、员工家属)。

3.权责:

3.1 设备部:

3.1.1负责制订修改《电梯使用管理规定》。

3.1.2负责客载、货运电梯日常安全管理及电梯安全管理规定建立。

3.2 使用单位:

3.2.1对所有员工进行《电梯使用管理规定》培训并教育宣导遵守。

3.2.2对违反《电梯使用管理规定》人员按规定作出处理。

3.3 采购部:

3.3.1 负责向所有供应商培训宣导《电梯使用管理规定》注意事项。

3.3.2 负责委托取得相应电梯维修项目许可资质单位进行维保,并且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约定维保的期限、要

求和双方的权利义务。

3.4财务部:

3.4.1负责向违反《电梯使用管理规定》供应商收取罚款。

4.参考文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5.使用流程:

5.1在开启电梯厅门进入轿箱前,必须注意轿箱是否停在该楼层,并开启轿箱内照明。

5.2乘客要严格执行电梯操作规程,所有开关按钮必须用手操作,严禁用身体或其它物件操作。

5.3不得乘坐超过额定载重量的电梯,客载电梯发出超载报警时严禁违规跳起规避电梯感应系统后运行,必须按电梯额定人数运行。

5.4运送货物时不得超载,货运电梯严禁超载运行,按电梯额定载重量运行。

5.5货运电梯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任何人员乘坐(包括所有供应商、外来人员),需要从卸

货平台运送货物到其他楼层时,需将货物推入电梯内,同时保证货物在电梯内安全(防止货物倾斜泄露或碰撞电梯),需要从楼层运送到卸货平台或其他楼层时,同样需将货物推入电梯内,人员经电梯旁消防通道上下领取货物,电梯安全管理员、电梯司机、电梯专业维修人员需要对电梯检查维修保养时可以允许乘坐电梯。

5.6货运电梯严禁开启桥顶安全窗装运超长物体,严禁机动叉车、手动叉车、手推车、货物、其他物体碰撞电梯桥厢及桥门。

5.6. 1乘客勿依靠电梯轿门,客载电梯严禁装运货物或其它物体。

5.6.2严禁在厅、轿门开启的情况下,用检修速度作正常行驶,严禁用手拍打、脚踢电梯桥门以及电梯控制按钮。

5.7当遇到电梯在行驶时突然发生停驶或失控时,应保持镇静,立即按急停按钮,等待救援,切勿企图跳出轿箱。

5.8遵守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张贴警示标志的要求;

5.9不乘坐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运行的电梯;

5.10不采用非安全手段开启电梯层门;

5.11不拆除、破坏电梯的部件及其附属设施;

5.12不做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者危及他人安全乘坐的行为

5.13当电梯发生下列故障时,当事人按警铃按钮报警,并及时通知安全管理员或设备部值班员,接到通知人员需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到场检修。

5.13. 1厅、轿门关闭后而未能正常启动行驶时。

5.13. 2对设有需按启动按钮控制的电梯,当厅、轿门关闭后,在未按启动按钮而自动行驶时。

5.13. 3运行速度有显著变化时。

5.13. 4 行驶方向与指令方向相反时。

5.13. 5 内选、平层、换速、召唤和指层信号失灵、失控时。

5.13. 6超越端站位置而继续运行时。

5.13.7安全钳误动作时。

5.13. 8接触到任何金属部分有触电现象时。

5.13. 9当电气部件因过热而散发出焦热的臭味时。

5.14客载、货运电梯使用时间规定;

5.14.1 客载电梯只对重要客户、政府人员、公司高层人员到厂时开放,其余时间一律禁止使用。

5.14.2 客户来访需用到客梯的,由接待部门提前一天负责向设备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由电梯管理员开启使用。

5.14.3 货运电梯一部作为24小时正常运行工作,其余一部电梯作为备用电梯使用,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6.电梯安全管理员职责:

6.1密切监视和掌握客载、货运电梯的运行情况,做好电梯安全运行的管理工作,执行公司安排的电梯管理要求;

6.2对电梯进行严格、细致的日常检查,并填写在电梯日常点检表上,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电梯维保公司;

6.3监督、配合电梯维保公司按时、按质量完成电梯设备的定期保养项目和维修工作及突发故障的抢修工作;

6.4发现电梯故障后立即与电梯维保公司人员联系及时进行维修,检修完毕恢复才能交付使用。

6.5遇到运行中的电梯出现紧急情况时首先应保持镇定,应尽快到岗进行处理,无法到岗处理应通知公司现场最高领导人处理并报告公司安全安委会;

电梯综合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对进场的各工种劳务人员进行岗前三级安全教育,由项目部安全员主持、劳务分包负责人或班组长协助组织,其教育内容包括:

1)介绍本班组本工种的特点、范围、作业环境、设备状况,安全保护设施及操作知识等。重点介绍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和危险部位,可用一些典型事故实例去剖析讲解。

2)讲解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及有关安全注意事项,使劳务人员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要求劳务人员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做到不违章作业。

3)教育劳务人员处理事故隐患或发生了事故应对机制,其应对机制为及时报告班组长、领导或有关人员,并学会如何紧急处理险情。

4)讲解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及其保管方法和文明生产的要求。 培训教育结束后,由项目部或劳务分包负责人、班组长对劳务人员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人员方可上岗作业。

上一篇:云计算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建筑工程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