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论文范文

2023-09-17

体育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这一科学理念已经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成功融入到家家户户中。从政策层面而言,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积极推广大众体育。较之于大众体育舞蹈,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较为完善,体育内容也较为多元化,因此,有必要全面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以此来更好的提升二者的发展成效,充分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竞技体育舞蹈;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

体育舞蹈正式传入我国已有30多年历程,它是汇集健身、娱乐、社交、审美、表达与交流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我国从引入发展至今,在国际舞台上已崭露头角,但是我国竞技体育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分注重专业技术,缺乏娱乐内容的问题。通俗理解,竞技体育舞蹈的参与者以及受众群体都是较为狭隘的。为推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应该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一系列发展实践表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走向大众化,既是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民众个体及舞蹈本身发展所需。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重要价值

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以专业技术为载体的舞蹈形式,它的受众群体相对狭隘,同时在呈现方式上,更多以竞技的方式来表现,这表明竞技体育舞蹈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的同时,更多的是竞争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以社区居民为参与主体的全民娱乐的舞蹈形式,它属于广场舞的一种类型。从性质层面来而言,两种舞蹈分属于不同的体系,竞技体育舞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舞蹈形式,通过专业院校的培养以及教学等,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体系等,促使参与者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更好的提升舞蹈的表现力;大众体育舞蹈则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舞蹈形式,它更多起源于民间,是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形式。在全面健身热潮的推动下,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也是非常广的。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舞蹈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舞蹈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二者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对于竞技体育舞蹈而言,充分全面的借鉴大众体育舞蹈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它的娱乐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社会推广以及应用的作用。对于大众体育舞蹈而言,积极借鉴和学习竞技体育舞蹈中的优秀内容以及表现形态,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与推广,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更好的形成全民健身的热潮。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实现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以及协同发展,更好的推动它们的长效快速发展。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机制

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民健身的科学浪潮下,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既能够促进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梳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科学机制,更好的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以及全面进步。

(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内涵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是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两个系统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调整系统结构以使系统结构不断优化、不断走向有序化结构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系统协同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子系统之间产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促使体育系统中一个子系统试图完成却无法完成的目标并使其得以实现。协同过程产生“1+1>2”的协同效应。虽然从性质层面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子系统,但从它们内在的关联性来看,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多元的关联性。首先,无论是竞技体育舞蹈,还是大众体育舞蹈,它们都是体育项目同舞蹈艺术的结合,都需要辅之以科学的配乐。因此,在競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表演以及展现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参与者只有在音乐节奏的感召下,在音乐节拍的启发下,才能够更好的表现自身的魅力,也才能够更好的舒展自身的肢体动作,继而获得美好的享受。其次,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都属于全民健身的范畴,在全民健身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社会氛围等,都为二者协同发展创设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伴随着人们对健身塑形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的体育舞蹈中。当然,在选择的过程中,偏技能型的可以选择竞技体育舞蹈,以此来表现体育舞蹈的专业性,偏文艺型的可以选择大众体育舞蹈,以此来凸显体育舞蹈的艺术性。

(二)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动力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分别属于不同的舞蹈体系,同时也具备不同的表现“舞台”,前者更多在赛场上来予以表现,后者则更多以居民便捷参与的广场、街道等。实践证明,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但充分全面的分析与把关它们的发展动力,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种协同发展的成效与水平,也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两者的协同发展力度。第一,参与主体对体育资源的追求。无论是竞技体育的参与主体,还是大众体育舞蹈的参与主体,他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体育资源追求。同时,他们也寄希望通过体育舞蹈的形式来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标。因此,从参与主体的目标感来看,两种体育舞蹈形式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在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关的设施设备以及场地环境等支持。特别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改善竞赛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它同大众体育舞蹈的联系,也推动了后者的发展。比如竞技体育舞蹈对于场地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但鉴于竞技体育舞蹈开展的周期性,在它的间歇期间,为充分发挥这些基础设施的作用,地方政府往往鼓励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并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大众体育活动。因此,积极推动竞技体育舞蹈同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整体发展质量。第二,政策环境的科学优化。在竞技体育舞蹈以及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从这一调控主体而言,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竞技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还是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政府部门都具有强有力的引导作用。正因为如此,受政策环境的激励,受政府协同发展目标的指引,两种舞蹈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融合发展以及共生共荣。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的阻力

一系列发展实践证明,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深入融合,能够充分全面的发挥二者的比较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也能够全面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但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毕竟分属于不同的领域,无论是从自身的发展性质、发展内容以及组织体系等层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和差异。为此,有必要充分全面的梳理它们协同发展的阻力,继而积极优化协同发展的方向及目标,更好的推动协同发展的整体成效。

1.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层面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和认知,这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积极实现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有必要充分提升它们的发展质量,同时还应该维持良好的发展平衡。但从总体上而言,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是极度不平衡的。虽然全民健身的热潮不断兴起,但在资源分配、财政投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倾向于竞技体育舞蹈,留给大众体育舞蹈的“蛋糕”并不多。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大众体育舞蹈的整体开展情况并不优良。比如大众体育舞蹈的发展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支持,更多依赖于社区的自觉性。通过社区人员临摹学习相關的网络视频来推动社区局面练习大众体育舞蹈。再比如在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中缺乏完善的资源配置,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缺乏专业化的场地等,经常出现参与者抢占停车站、篮球场的新闻,这也从侧面表明,大众体育舞蹈的开展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撑。

2.战略意识差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应该从战略层面来进行谋篇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综合全面的提升二者的协同发展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协同发展的战略意识相对比较差。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发展和协调战略上存在布局不合理与现实脱轨的情况, 协同战略意识薄弱,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缺乏合理的战略配合。地方性战略布局少,因此灵活性 差,目前不能满足地区特色战略发展需要。

三、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措施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应该充分践行科学的发展措施,更好的提升二者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成效。

(一)充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大人才交流与合作

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是非常关键的立足点,是非常关键的发力点,只有充分全面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全方位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协同发展成效。一方面,要充分依托于竞技体育舞蹈来吸引更多的健身人群。竞技体育舞蹈具有技术性、艺术性等多元化的特点,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竞技体育舞蹈,能够有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而吸引更多健身人群参与到体育舞蹈中来。另一方面,大众体育舞蹈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尤其是以社区作为开展单位,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它的覆盖面。为此,可以通过大众体育舞蹈来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对体育舞蹈具有较强兴趣且具备较高天赋的年轻后备人才,为我国竞技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同时,竞技体育舞蹈的教练、运动员等,同样应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社区大众体育舞蹈的建设以及推广过程中。

(二)完善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社会宣传推广力度

积极全面的推动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的融合发展,离不开科学系统的培训基地建设。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应该积极构建不同形式的培训载体,积极依托于专业化的培训场地以及社会大众化的培训举措等,切实提升培训工作的整体成效。通过基地建设,能够实现人才的互通有无。同时,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全面的创新宣传推广的工作方式,还应该全面优化宣传推广的工作力度,依托于社会大众媒体以及多元化的社交平台等,更好的提升宣传推广的整体成效,全面提升人们的参与意识以及参与积极性。

四、结语

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在社会作用方面,属于不同的舞蹈类型,为更好的推动二者的高效融合以及全面发展,应该充分把握它们各自的舞蹈特点、受众人群及发展方向,充分明确二者协同发展的机制、动力以及阻力,依托于科学的协同发展措施,更好的促进协同发展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清江.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8.

[2]刘小静,姚万祥.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同治理的路径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3]邱秋,于殿卿.竞技体育舞蹈与大众体育舞蹈协同发展研究[C].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8.

体育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成为现实社会越来越重视的一门体育课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完整的课程目标体,有助于实现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全面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意识,在新课改中构建一个科学的课程教学框架,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框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进步,学校体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高中学生的健康状况逐渐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研究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探索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合适出路,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新形势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也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课堂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水平的培养,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育德育人方面体现出科学的教育素养。在教材改版之后,一线教师在新课改环境中如何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构建科学的教学框架,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

二、新课改的要求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教学计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水平教学部分、模块教学部分、单元教学部分、学时教学计划部分。在《体育与健康》中有对模块计划和单元计划具体概念的详细说明,但是在所列出的举证这一模块,又将单元计划与模块计划等同,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给一线的体育教学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规划中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困惑。

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将会把高中体育教学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广大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科学研究,并且更新自己的体育教学观念,努力探索并且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涵。在规划单元教学课程时要抛弃与现代体育教学不相符合的观念部分,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理论和思维方式,进一步拓展新的思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体育教学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广大体育教师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素養,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另外,教师还需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不同影响因素,如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结合具体的教材以及学校拥有的场地、体育器材资源和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等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这样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加强学习和研究,更新自己的学习观念,既要考虑如何将新课改中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课堂中去,又要策划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学校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健康教育应该在学校原有的学科体系中融入现代健康教育的内涵,要以人的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体格和人格的结合,从而促进人精神、情感、智力的充分发展。

三、新课改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框架以及教学探究

(一)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树立全新的体育观念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健康问题。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全民健身”与“阳光体育”不再是一个口号。高中体育教师应该有善于发现的眼光,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亲身事例去启发学生,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体育,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们树立一种全新的体育理念,充分地认识体育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开设“盲人方阵”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都蒙住自己的眼睛,把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每个成员都均匀地站在四边形的每条边上。这个拓展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决策能力,拓展训练学生的领导能力以及统筹能力。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传统、呆板的体育训练思维模式,让体育教学和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运用灵活生动的、有特色的体育教学训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创新拓展训练,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心理拓展训练是高中体育在新课改中所增添的新的内容。在这一大背景下,要求高中体育教师转变旧的思维模式,紧跟时代的潮流,对教材进行突破创新,用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思维模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对自我情绪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观念都是面对新课改的要求而做出的相应调整,同时也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潮流发展的全能型人才。进行体育拓展训练是以学生为根本,帮助学生克服和调节自身所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比如害怕、恐惧、不自信、无法面对困难等,让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体育训练来克服心理和情感以及精神上的各种压力,锻炼自己的精神意志力,从而促进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是以现代终身教育观念为基础的,从而成为中学生体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中学体育教师应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要运用正确、科学的体育理念及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身体,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可以用课余时间分别组织班级跳绳、踢毽子等比赛,体育教师、班主任只指导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这样,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制定比赛规则,提高了组织能力,而且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还懂得怎样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四)采取因材施教,优化创新灵活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创新。目前,新课改的要求是使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重视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建设,丰富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合理引导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在心理以及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上存在的各种差异性。面对学生群体的不断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相关调整,体育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细心的观察、合适的引导,让学生协调向前发展。比如在选项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储备,从而运用不同的分层教育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提高综合素质,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体育教学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相对于高考学科而言,一直被社会所轻视和忽略。目前,高中的体育师资整体队伍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比较低,在新课改的逐渐推进作用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体育教师的地位也日趋稳固。但是有一小部分教师并没有树立课程意识,对于课程设计的内容毫无目标以及方法,只是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经验,按部就班地开展体育教学。高中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健康发展的支撑者和领导者,必须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建立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学思想,积极自觉主动地学习,逐步提升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非常高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培训业务以及理论的学习课程,设法掌握当前社会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教学思想;还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科学合理地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提高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真正使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得到很大的进步。

(六)根据大纲要求,制定教学框架

四、结语

通过上述对新课改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框架的论述,我们了解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现状越来越受到更多的人关注与重视。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以高中体育教师肩上扛着很重要的责任,要切实做好体育和健康的教学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与塑造,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师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创新出属于自己的体育教学方法,不能只凭借过往的教育经验来进行体育教学。要知道,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只有提升教师的素养,才能提高现阶段的教育水平。另外,应该重视師德对中学体育的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芦 岩.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J].体育时空,2017(8):164.

[2]曹锡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中学版),2014(11):196.

[3]林丛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5(5):105.

[4]何丽娜.健康第一,培养终身意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8(8):155-156.

体育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代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积极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总要求,需要从“教、练、赛”三个方面重点发力。本文以小学中高年级篮球教学为例,阐述了在小学篮球教学过程中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理念的实施策略,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篮球教学;实践探究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1]同时,《纲要》还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改革目标。这是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基于此,笔者从“教会、勤练、常赛”核心内涵出发,通过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小学篮球教学实际,提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实施策略,以切实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教会、勤练、常赛”内涵解析

(一)“教会”是基础

“教会”是指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一定的健康知识,掌握动作要领、把握动作要点、突破动作难点,从而习得运动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之中。它是一节体育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学校各类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只有教会了学生掌握相应的身心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才有可能运用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掌握的运动技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和参加体育竞赛。相反,如果学生不能了解相应的身心健康知识,学会一些基础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那么勤练和常赛也就无法正常开展,体育教学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二)“勤练”是手段

“勤练”是指通过适宜的运动次数和运动强度的刺激,将新学的运动技术转化为个人运动技能的过程[2]。任何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都是勤奋刻苦练习的成果。一个技术动作从生疏到熟练、从卡顿到连贯,都必须经过大量反复的动作练习,才能让身体形成一定的动作记忆。只有通过不断刻苦的练习,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巩固和提高运动效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勤练”是帮助学生习得运动技能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

(三)“常赛”是拓展

“常赛”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紧张刺激的比赛,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实战技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后续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另一方面,“常赛”也承载着体育特殊的育人价值,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和责任担当、团结协作的个人品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会、勤练、常赛”的内在联系

“教会、勤练、常赛”是对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3]。“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勤练”是“教会”的主要手段和“常赛”的必经之路,“常赛”是“教会”和“勤练”的延伸拓展,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构建了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共同推动形成体育改革实效。

二、“教会、勤练、常赛”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优化内容,“教会”关键在课堂

1.知识与技能并重

在传统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篮球技术动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忽视了对篮球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意识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学生往往只学会了篮球的技术动作,却不了解实际的篮球比赛规则和技术动作的应用场景,从而不能将学到的技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比赛当中。因此,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技能,同时还要将如何运用篮球技能、篮球比赛的规则以及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等传授给学生。

如在室内体育课教学时,组织学生观看各类篮球赛事视频,使学生对篮球比赛规则有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慢镜头播放,介绍篮球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场景,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不同技术动作应用的作用和目的。对于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拓展讲解篮球技战术相关知识,以增强学生的篮球实战能力。在进行室外体育课时,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学生学习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技术动作,带领学生进行动作练习,并组织小范围的实战演练,让学生充当“小小裁判员”,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篮球知识与篮球技能。

2.基础与个性并举

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一般目标。在保证全体学生掌握篮球基础技术动作的前提下,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学生向更高水平发起挑战。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发育、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为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学习目标,让每一名学生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都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如在进行《左右手交替运球》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建立左右手交替运球的运动表象,了解动作构成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力,然后通过动作分解、完整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左右手交替运球的动作要领,明确运球时的击球部位、手脚之间的配合以及身体重心的轉换,最后通过练习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左右手交替进行运球。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在原地进行左右手交替运球;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左右手交替进行直线运球;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左右手交替运球通过障碍物。

(二)创新设计,“勤练”实施在日常

1.巧设练习内容

“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设置不同密度和强度的练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但枯燥的练习内容往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练习的参与度不够、练习质量不高。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练习环节,由难度较低、容易完成的单项练习入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组合练习,促进学生技能和体能的同步提升。

如在进行《行进间三步上篮》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在篮下找好打板位置,进行打板投篮单项练习,以便帮助学生养成找到三步上篮的起跳位置、合球后顺势起球的动作以及单手高手上篮的习惯。然后利用标志盘做好迈步、起跳点标记,引导学生从原地进行三步上篮,此时需强调出脚的顺序和起跳的时机。再将原地运球与三步上篮进行结合,在篮框两侧交替进行原地运球三次后三步上篮组合动作练习。最后进行行进间运球+三步上篮组合动作练习,突出动作的实用性。从分解动作练习到完整动作练习再到组合动作练习,三个练习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学会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

2.丰富练习形式

在体育课堂练习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以“教师教、学生学”的集体练习方式为主,练习形式较为单一;且只注重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交流合作、共促学习的情感需求,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学的目标也难以达成。因此,在设计练习环节时,教师要在精选练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练习方式进行教学练习,既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多的练习方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营造出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时,教师首先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明确传接球时手部技术动作、身体发力顺序、重心转换等动作要点,学生根据教师口令分步骤进行集体动作练习。接下来组织学生利用墙面进行自主传接球练习,体会传球时蹬地发力、重心前移、伸臂拨指的动作。然后两人一组进行原地传接球、单次运球接传接球练习,待学生基本都掌握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之后,增加更高难度的练习,由两人侧向滑步走传接球练习,再过渡到双人行进间跑动传接球练习。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其他有效传接球的方式方法,并进行自主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需密切注意学生的练习情况,适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保护。该练习环节的设计运用了集体练习、自主练习、合作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传接球的技术动作,实现了这节课的目标。

3.拓展练习场景

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对于实现当前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勤练”理念必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如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社团活动、体育家庭作业等。因此,除了对体育课堂练习的把控之外,教师也要加强对大课间、体育社团和体育家庭作业的重视,不断拓展体育练习的场景,积极探索家校联动的体育教学模式,补充课堂练习的不足,真正实现发展技能、增强体能的目的。

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在课堂上主要进行传接球、运球、三步上篮等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同时创编篮球操,与班主任、体育委员协同组织在大课间进行跑步+创意篮球操的组合练习,在增强篮球练习的趣味性的同时,加大体能训练的强度。在体育社团训练时,增加体前变向运球、击地传球、行进间低手上篮等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篮球技术。在每天体育课后布置体育作业,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篮球技能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更多的篮球实战技巧和锻炼方法,并进行居家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有效实施,“常赛”核心在全员

1.体育课堂课课赛

体育课堂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与技能,参与体育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练习能够熟练地做出所教学的技术动作之后,教师要结合课堂重点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与竞争性的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锻炼兴趣,巩固且提高学生在学练环节的成果。同时,在比赛中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在技术动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后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如在进行《行进间运球》一课的教学中,设计“阵地争夺战”个人游戏竞赛。学生两两之间进行比拼,每两名学生各持一球,间隔一个大标志桶、两个小标志桶,面对面进行运球准备,听到教师口令后拿起小标志桶后退运球,踩到边线后加速运球到中间位置,率先将小标志桶扣在大标志桶上即为获胜。这种比赛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加速运球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此外,也可设计“种树砍树”小组游戏竞赛,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围绕若干个标志桶进行高低运球接力。听到教师口令后,第一名学生运球从起点出发,将标志桶原地放倒视为“砍树”,踩到对面边线后转身,将标志桶原地立起视为“种树”,返回与下一名学生击掌,下一名学生出发,小组四人率先完成接力并返回起点即为获胜。该比赛将行进间运球与高低运球有效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运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相互激励、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2.精品社团周周赛

除课堂教学之外,学校开设的各类体育社团也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体育教师也需要将“常赛”这一理念落实到体育社团的日常活动当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与体育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不同,体育社团的主要活动对象是对某一项体育运动有兴趣或有特长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组织体育社团比赛时,更加注重该环节的灵活性与实战性,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和实战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如在进行篮球社团训练时,教师应每周组织至少一次篮球比赛。在社团训练初期以个人对抗和小团体比赛为主,比赛形式多为1v1篮球挑战赛、2v2趣味篮球赛等,通过修改比赛规则、限制某一項篮球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如在进行1v1篮球挑战赛时,两人在直径2米的圈内各持一球,听到教师口令后各自开始在圈内运球,在保证自己不间断运球的同时,试图让对方运球出界或抢走对方手中的球,任何一方运球中断、出界或者球被抢走即判定为输。这种比赛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与人对抗中的运球控球能力,促进篮球竞技意识的培养。随着篮球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训练中后期应将非正式比赛逐渐过渡为正式比赛,每周组织1~2次的3v3篮球赛或5v5篮球赛,通过团队之间的技战术配合,培养学生对于各项篮球技术的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篮球实战水平。

3.竞技选拔年年赛

近年来,随着篮球特色学校等的兴起和实施,各类校园篮球、校际篮球比赛也逐渐丰富起来。因此,为了满足特色学校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交流提升,学校需建立良好的选拔和竞争机制,面向全体学生选拔出一批优秀运动员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各类比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实战中突破自我、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形成“人人争先、为校争光”的良好氛围。

如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内年级篮球比赛,为有篮球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战中检验自己的篮球水平,不断磨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篮球竞技能力与团队配合能力。除了校内篮球赛之外,体育教师也要组织一批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成立学校代表队,积极参与校际篮球联赛,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竞技交流,以点带面、校际联动,促进整体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会、勤练、常赛”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缺一不可。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需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教学过程,深刻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教学思路与方式,构建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S],2021.

[2]梁龙旭.体育课“学、练、赛、评”的有效设计[J].体育教学,2021,41(04).

[3]段瑞莉.改进体育课堂教学落实“教会、勤练、常赛”[J].体育教学,2021,41(02).

体育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体育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当前高职体育专业英语教学存在授课内容单一,课时安排欠妥,教师知识素质失衡,教材选取缺乏特色,教学考评模式狭窄等问题,同时高职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就业积极性不高。为积极适应体育经济世界化发展,打造体育英语复合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英语能力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 高职体育 英语能力培养 必要性

近年,我國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项体育运动成绩斐然。随着体育经济的世界化趋势,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此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开设体育英语专业的体育院校不断增多,目前已超过了10所。然而,由于开设体育专业的体育院校大部分均为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方案并不一定适用于三年制的专科体育学生。基于此,本文拟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就业要求角度,分析对其进行英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期对培养专科体育英语复合人才起到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作用。

1 体育英语能力

高职体育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体育人才的集中后方,开始思索培养高职体育复合人才的办法与出路,其中,培养高职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英语能力是关键所在。陈珊(2013)认为,体育英语(Sport English)可以定义为:既可以是体育文化在英语中的体现,也可以指在英语中表述体育项目或者体育相关职业中所用的语言变体,简单地说,凡是一切在体育运动或相关体育事务中用于沟通的英语变体都可成为体育英语。其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体育英语,作为一门归属ESP范畴的实用型英语教学,在尝试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应将实用性作为参考目的之一。通过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打造体育复合人才,以适应我国日益强大的国际体育赛事规模对于兼具扎实体育专业知识与灵活体育英语能力的体育复合人才的巨大需求。

2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对英语基础语法知识的传授,笼统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没有侧重,也缺乏对体育专业学生实际运用的考量。在此教学现状下,体育英语教学只是体育专业知识与英语基础知识的简单叠加,并没有进行有效融合与提炼。这样照搬的教学内容不仅无益于体育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学习,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文化成绩较弱的体育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打造体育专业特色教学与高效实践的教学尝试也无实际益处。

2.2 课时安排

由于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一般学制为三年,且大三下学期会集中安排实习。高职学生的有效在校学习时间既有限又紧张。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各门专业课程学习(包括理论与实操训练)的课时安排已占据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大部分规划。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大一阶段,且每周最多2个课时,这对系统学习体育英语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印证了前文对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一个方面的分析,既体育专业的英语教学仍停留在基础英语层面,只粗略培养学生表层的英语认知能力,未进行深入有效的培养与教学。

2.3 教师知识素质

由于进行体育英语的专业教学,首先就需要兼具扎实体育专业知识与过硬英语运用能力的专业教师,而现实情况中,此类复合型教师也处于紧缺状态。进行体育英语教学的教师,要么是英语基础较好的体育教师,要么是对体育专业感兴趣并稍有探究的英语教师。前者虽然可以全面讲解各项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引导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专业认知,但是对于其缺乏系统的英语教学能力,这将无益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后者具备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但是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单一的英语教学无法有效集中他们的学习关注,而他们对于体育专业知识的求学渴望,也正是英语教师进行体育英语专业教学的短板所在。

2.4 教材选取与采用

通过研究目前国内已开设体育英语专业的本科体育院校的官方网站可以看出,大多数本科体育院校在培养体育复合人才的教学过程中,在选用教材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性与统一性,每个院校采用的教材各不相同,且多数采取自编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教学。由于本科院校采用的现有教材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且自编教材虽然结合了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但由于缺乏明晰的教学目的指导,其自编内容仍较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学习上,真正需要着重体现并进行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内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输出与传递。

2.5 教学考评模式

大部分普通大学英语教学在期末考评环节仍然采取“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的传统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由于体育英语学习缺乏规范的教学构架以及清晰的教学目标概述,在相应的考评环节便缺乏有效的创新模式,仍然延续了与普通大学英语教学一致的考评办法。这样不仅没有突出体现体育英语教学的创新型特点,也不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反思,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体育英语相融合的实际运用能力。

3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

3.1 学习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甚至更早时期的体育专业训练,其体育专业水平已达到标准要求,且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体育生已锻炼培养出了坚韧的训练精神和刻苦的学习能力,然而,这种积极的求知本领大多数仅限于对体育专业的实践训练当中。由于体育训练的高强度与高要求,体育生已消耗精力与体力,自然理论学习就相对薄弱。最终这种重实践偏理论的学习弱习,导致大多数体育生在高考中因为文化成绩不过线被高职院校录取。而后,这种薄弱的学习能力也自然带入到大学学习之中,这给體育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与考验。虽然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但是由于其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如果利用得当,对体育英语教学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推进效果。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体育生的气质特征,将课堂各个环节的设置尽可能符合互动教学氛围,以有效调动体育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

3.2 就业需求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培养过程中,明显区别于本科院校同类学生,这是由其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所导致。由于高职院校普遍是三年学制,这就要求学生在这三年里,平衡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培养自身实际运用能力,将打造实用型应用人才作为毕业时投入社会需求并进行有效竞争的专业砝码。基于此实践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进行体育英语教学过程中,更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国家国际体育事业输送合格的体育复合型人才,这样既能满足当今社会实际的发展需求,对学生来讲,也能优化其职业生涯规划。

现如今,我国体育事业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培养体育英语复合人才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培养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角度出发,结合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以及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认为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培养体育英语复合人才非常必要。但关于如何改进体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有效教学整合,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晶,田慧.体育英语专业的定位与课程设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7):76-77,80.

[2] 陈珊.体育英语以及体育英语能力定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4):154-158.

[3] 卢玲,王红英.“运动项目英语”课程建设现状及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88-92.

[4] 郭坤,田成泉.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整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40-42.

体育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学调查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四川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探讨四川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战略,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产业 现状 对策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为四川12所高等院校。依次为成都体育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

二、讨论与分析

1.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机遇的背景分析。为实施高等教育大开发策略,教育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政策措施,使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给高校体育产业开发带来了全方位的机遇。

(1)社会因素。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前景。第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大大扩展了体育事业的社会空间,进一步肯定了体育工作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校体育产业在此时期可望得到飞速发展,群众体育的多元化需求,促使高校大力有效利用、开发和整合各类体育资源,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带来了机遇;第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加入WTO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更加开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也进入国际化配置的循环,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提供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产业和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宏观战略决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把体育作为“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列入第三产业的范畴。党中央“十五”规划又进一步强调“引导文化娱乐、体育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产业发展,满足服务性消费需求”。国家领导在最近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提出;要把体育产业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动。这一系列指示,为体育产业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

(2)地域因素。四川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省,处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中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域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加快实施,在未来10年~15年,四川要建设成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3)消费者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将促使他们积极投向于体育消费,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防御疾病。随着“全民健身计划”,“阳光体育”计划的启动和实施,大众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的体育人口将不断壮大,社会对体育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从而拉动体育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目的是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体育市场的培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四川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访查发现,由于经营的意识、思路、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发展模式较封闭,形不成规模效益。高校体育市场的组织形式大多仅限于本校师生员工,缺乏与社会交流,甚至学校体育场馆根本就不对社会开放,因此其功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体育要有市场,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投入,二是效益。这也是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化与竞技体育市场化不能相提并论的主要原因。而四川高校体育只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它是以“发展大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跨世纪的综合性人才”为核心职能,以教育、培养和发展身体为总目标。其实施的过程也是仅限于本校师生员工这一狭小的领域而不是全社会,对外联系几乎为零。这些因素也就决定了高校体育的市场窄、效益低,外界投资少等特点,这就限制了高校体育全面走向市场。

(2)目标单一,缺乏组织。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模式单一,路子窄,办法少。经费筹划主要靠“筹、要、靠”依附了上级或学校有限的财政拨款,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没有把自身体育市场的开发放到应有的地位去考虑。挫伤了体育教师开发体育市场的积极性、能动性及创造性。所组织的一些有偿健身锻炼和培训班,服务内容形式单一,规模小,短期行为成分大。

(3)观念陈旧,缺乏市场意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认为高校体育搞产业化开发是不务正业。另一方面,整个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由于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体育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过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增加了维修、管理经费的投入。

(4)缺乏先进的体育教育观念及长远的发展目标。目前的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大多是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给四川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繁荣。但从长远的目标来看,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注入更新的教育理念。而在相当一部分办学的领导和管理者。对教育基本理论知之甚少,不熟悉教育规律,对车内外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在办学思想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在办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缺乏长远发展目标。

(5)缺乏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体育赞助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但目前四川大部分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主要还是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赞助和公益赞助。企业还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发展的一个环节,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另外高校体育赞助还很不规范,资金流向缺少透明度,明晰赞助行为,是校园体育赞助健康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学校领导者的素质也是影响体育商业机构是否赞助的一个重要因素,领导者不仅要懂得体育知识,还有拥有企业、市场、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高校体育赞助要扎根于市场经济规律之中,合理、有序地发展校园体育产业。

(6)四川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服务有待进一步开发。四川多数高校体育场馆有着业余经营的特点,有偿经营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在不影响教学的基础上方能创收,即使开展了有偿经营的高校,经营的理念也不是很强,很少利用营销手段和策略去扩大影响,去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仅仅是坐等上门。而且能够进行创收活动的大都只有羽毛球馆、游泳场馆、网球场馆、足球场等,大部分室外体育设施和场地,如跑道、篮球、排球场等无法进行收费,能够创收的活动也仅仅停留在创收微利阶段或无利阶段。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院校外消费群体参与率不高,四川城乡居民体育活动场所主要还是以公园、街头巷尾等非正式体育场所为主。

2.发展四川高校体育产业的策略。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四川高校体育市场亟待开发。四川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四川高校在搞好“体教结合”的同时,应把握其发展的机遇,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地发展健康的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在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过程中,不但要优化高校体育市场的环境,建立适宜的动作管理机制,而且还必须要考虑到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1)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向高校体育产业化迈进的进程中,有关部门及教育机构需要转变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多年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福利性的教育事业支出不得不让位于生产性支出。体育教育的组织者也仅把体育教育看作是社会的一种浪费,并不追求经济效益,体育教育的规模、数量以及人们对体育的需求都受到财政拨款或福利基金的限制。显而易见把体育教育限定于事业型之中。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在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的过程中,让学校体育产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育体制。

(2)多渠道开展高校体育市场,实现“多赢”。世界各国为争办各种大型运动会的主权展开激烈的竞争。运动比赛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的特点,通过现代化传媒的传播,成为一种共识,承办大型运动会比赛所获得各方面收益是无法估量的。1984年美国人尤伯罗斯首开私人承办奥运会的先例,他通过29个大企业公司资助、门票、广告、转播等商业动作,成功地举办了络杉机第23届奥运会。没花美国政府1分钱,反面获得空前的利益,光ABC放手公司约赚了35亿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在北京高校新建和改扩建不少运动场馆,使这些高校获得空前的利益。高校体育市场应主动寻找机会,获得运动比赛的主办权。利用承办运动比赛的机遇,精神运筹获取广告、捐赠、上级机关投入资金和物质来建设现代化的运动设施。通过承办各种大型比赛,高校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全民健身网络。依据高校人才、物质等优势,在确保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周边事业单位、社会的街道连成一体的全民健身网络;高校体育场馆全方位地向社会开放,使高校体育市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吸引众多的团体及个人,步入高校进行有偿健身与体育培训活动。

(4)加强体育科研的实用性。使体育科技成果得到及时开发利用,以拓展高校体育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允许社会各界人士把体育当作产业,当作“无烟工厂”,从事体育劳务的生产和经营,在政策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取得合法利益。

(5)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同时,推行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或俱乐部教学或体育社团制也可吸收社会人员参加并收取适当费用,实行有偿服务。建立各种形式的体育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机构,对校内学生适当或优惠收费标准,敞开对社会开放,对体育劳力商品交换提供政策支持。

(6)努力将高校体育竞赛、表演及体育培训、体育场馆推向市场。每年高校体育竞赛接连不断,从经济效益上讲,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许多高校因经费欠缺,只能放弃参赛。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是值得尝试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有以下4个条件:提高高校竞技运动水平;依靠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成立竞赛管理机构;通过体育广告经纪公司或体育经纪人的中介作用努力拉赞助,使高校体育竞赛走向市场,体育赞助是高校体育市场运作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对于高校体育的发展和各运动的市场经营有巨大的资金保障作用。

体育场馆的租赁与体育竞赛、表演及体育培训是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体育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川高校要改变过去等“米”下锅的传统经营模式,积极主动与上级体育部门、文化部门联系,力争将一些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文艺表演等引入校园,这既可以丰富校园业余文化生活 ,促进校内精神文明建设,又可以依托完整进行市场筹划与运作,走商业化道路,获取广告费、赞助费与门票费等收入。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校的体育培训业,面向社会举办各种体育班,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结束语

高校体育产业化是指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产业化为方向,改革高校体制与运行机制,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进入市场的全过程。四川高校开发体育产业是学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一个的突破口,体育的产业化有利于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四川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全面开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自身人才培养,走社会化的道路来实现四川高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启明: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3

[2]马 挣: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

[3]蒋 玲: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7

[5]武 斌:论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实施途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

[6]耿力中: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7]李红岩 任保国:关于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产业化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4

[8]张玉芬:对体育院校场馆的经营性管理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1

[9]蒋 玲:高校体育市场的策略与管理[J].中处教育科学,2003,12

[10]梁晓龙: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1):1~6

[11]鲍明晓:我国体育市场投资前景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2):1~5

体育课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科学合理的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课程的作用不言而喻,行之有效的体育游戏能够大幅度的增加体育课的乐趣和学生的学习快乐指数,本文通过对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找出最合理的体育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优秀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体育游戏;初中体育;現状;前景

引言:

体育教学是义务教学的一部分,而科学合理的体育游戏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合理的体育教学在推动体育课堂丰富多彩和趣味非凡这一表现效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有必要就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上的合理运用进行优势策略讨论。

一、体育游戏引入教学的优势

在当今时代下,初中体育学科的教学尚且还拘泥于按部就班、照本宣读的形式,这种形式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和积极性,对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着极其负面的作用。而体育游戏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有着极其显著的改善作用,因此,将体育游戏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也具有着很大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

因为每个初中生自身的体育素质都参差不齐,所以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心态也是差别各异的。体育游戏的引入可以让初中体育的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为学生体育锻炼营造出一个丰富有趣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在愉悦的氛围下得到共同发展。

(二)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当中引入体育游戏的根本原理就在于把复杂枯燥的体育动作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相结合,从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度。同时,把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引入到体育教学的过程放中,对于学生对体育动作的理解能力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来说,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具有广泛参与性

因为游戏的规则可以由教学者和学生共同决定,所以在体育游戏的过程当中师生处于一个比较平等的地位,这区别于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主体的特征,学生都可以广泛地参与进来,有利于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

二、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在课堂练习时的应用

适当地把体育游戏引入到课堂练习的过程当中,有利于教学者检验和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比如说在教学者讲完篮球的技术要领后,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如训练进度)对学生做一个分组,在进行运球训练时,同时进行抢断训练,在保障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各篮球小组进行公平竞争,以此来增加难度,增强学生对篮球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在下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比赛结果,竞争结果得分数最少的,收拾体育器械,通过奖惩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与兴趣。

(二)在课后拓展时的运用

仅仅是拘泥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培养,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体育游戏在课后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度,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如说各种球类比赛、跳绳比赛、赛跑活动等等,既可以有效地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动作,又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之间团队的凝聚力。但是游戏的组织不能以输赢为目的。教学者也要注意实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一)注重形式创新

教学者应当在对教学形式的设计方面注重形式的创新,运用各种新奇的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使本身晦涩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加容易理解,进而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与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相结合

教学者要自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制更加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和调整。因为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多样性,所以教学者要对教学方式做转变,激发学生的兴趣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者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比如线下实践课、讨论课、开放性思考题等等的设置,结合现代化多媒体元素的使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克服了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复习难、考试难、掌握难”的问题。

(四)加大推广力度

虽然到现在为止体育游戏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但由于教育体制正在不断地深化改革的进程,素质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根深蒂固,初中体育的教学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体育游戏的引入也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教学者在对体育游戏的优势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之后,也定然会主动地加大对于体育游戏推广力度。

(五)不断完善扩充体育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当体育游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时,游戏的种类、形式、内容等也注定会被不断地完善和扩充。教学者应当结合学生的自身特征和生理特点,开发设计出更多的体育游戏内容和形式,进而提升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和教育性,从根本上使体育游戏能够助力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

结束语:

体育游戏对初中体育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希望通过本文对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分析,对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能引发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关注,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为我国培养出新时代优秀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翔. 试论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 (21):256.

[2]胡志勇. 试论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 体育时空, 2015, (24).

上一篇:数学情境论文范文下一篇:油田施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