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2024-04-27

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研究制造企业的智慧物流技术,来提升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的水平。文章以综述其他学者智慧物流研究入手,对我国现在物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制造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ERP系统修订与改造,智慧物流ERP系统贯穿于制造企业的合同管理、生产管理、库房管理和发货管理环节、发货管理中的物流跟踪、根据客户需求建立不同运输计划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智慧物流;ERP系统;一站式服务;运输计划管理

 

Key words: intelligent logistics; ERP system; one-stop servic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0  引  言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入,需要对物流技术进行改造,能满足制造企业发展需求,提高制造企业物流的运作效率。当前制造企业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物流过程分散、运作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

 国内研究中,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的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智慧物流系统等方面都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对制造企业信息技术研究少之又少。国际研究中,物流供应商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商业发展规模,如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都加强了公共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物流领域大部分沿用外国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自己开发的物流信息技术较少,也缺少研究开发物流信息技术的人才。

 吉敏、耿利敏(2019)指出智慧物流能推动“一带一路”实施,分析了智慧物流发展的条件包括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为物流业提供市场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智慧物流奠定技术基础、国家政策大力协助和支持,通过建立健全法规政策、智慧物流信息标准体系、加强智慧物流技术水平开发研究、建立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培养智慧物流专业人才来实现发展。钱慧敏、何江、关娇(2019)指出“智慧+共享”模式转型升级能实现降本增效,耦合效应评价从信息服务、装卸包装、仓储管理和运输配送四个方面进行,我国智慧物流和共享物流的耦合屬于中度耦合,处于发展阶段初期,信息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等要素对物流系统耦合贡献较大,而人才建设、安全性建设、装备资源共享、配送资源共享和共享标准体系等要素贡献较小。况漠、况达(2019)提出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国内外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我国智慧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及主要约束因素,提出强化智慧物流产业联盟建设,协同创新。

 因此,研究智慧物流技术,对我国制造企业智慧物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5G通讯网络全面铺开在即的大背景下,我国已启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核心就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也就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由智能机器与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操作系统,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与智能工厂三方面的内容。长久以来,我国制造业就有规模大、质量粗糙的“恶名”,迫切需要实现高端制造业转型。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高涨,老龄化趋势下劳动力数量减少,工厂亟待用机器替换人,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同比增长6.4%,截止到2019年11月,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71.7万亿元,同比增长5.8%。我国物流行业进步很快,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说明我国整体物流成本仍然处于高位,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但物流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成为我国现阶段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近年来提出各项政策支持智能制造以及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升级。《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积极开发和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缴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系统(ITS)等运输领域新技术,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研究,这些政策对制造企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提供了保障。

2  我国制造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在2000年左右开始发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晚了近几十年,高端制造装备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制造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供应链难以协同。我国供应链由制造企业主宰,但是目前很多供应链中企业间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制造企业采取竞争招标形式获得运输、仓储等服务,处于弱势地位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只能被动降低报价,来获取业务。

 (2)高技能人才匮乏。智能制造就是将人、数据与机器相连,但是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应该将技能培训深入到大专院校,按照学分给予考核,并优先考虑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实现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自主研发力度不够,物流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制造企业对物流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觉得成本太高,多数企业仍延用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需要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共同创新物流运作模式和技术,提升制造企业物流能力和水平,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3  制造企业智慧物流对策分析

(1)ERP系统修订与改造。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购买或投入科研于智慧物流ERP系统,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包括研究一体化物流运作,统一物流计划管理和统一物流服务资源管理,提高物流议价能力,提高对物流服务商的管理力度,实现物流全程跟踪和物流管理的精细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研究EPR系统与物流管理系统的整合,实现计划组织采购、计划组织生产、计划组织销售、计划组织物流运作。全程以计划为驱动,通过物流信息技术线上系统,实现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改造,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智慧物流ERP系统贯穿于制造企业的合同管理、生产管理、库房管理、发货管理和在途物流管理环节,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加智能、更加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制造企业在合同签订流程阶段,将指定的交货码头、指定货币币种、出口合同或内贸合同信息导入智慧物流ERP系统。生产阶段,按照系统订单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将计量信息和产品订单信息上传到ERP系统。库房管理阶段,生产部门生产出的成品入库,按照合同组织堆放管理,将产品成品信息导入系统。发货管理阶段,按照合同进行配货、拣货装车,能够迅速快捷地通过系统找到客户所需产品,并进行裝车确认,装车确认的信息直接导入在途物流系统,并由业务员进行在途物流的跟踪,制造企业智慧物流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3)发货管理中的物流跟踪。制造企业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方案,根据客户数据及现有承运商的运力资源数据,将运输方式纳入销售系统中,替代运输方式的评审,节省时间成本。物流管理人员根据物流成本、物流运输周期偏好设计相对应的物流方案。业务员将物流方案信息录入系统,设定运输起始点或区域,节点之间的运输方式,估算物流时间周期、物流运输成本,推荐物流方案优先级供客户选择,精细到合同层面,满足客户个性化运输需求,客户根据产品特性、运输成本等选择最优的运输方案。

(4)根据客户需求建立不同运输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部物流室根据客户选择的水路、汽运、铁路、自提、预装等物流计划进行集中、规范管理,进行运输计划管理。首先,业务员接收准发材料,然后进行产销衔接,编制运输计划并导入系统,合作的运输公司根据运输计划进行接收,按合同组织准发接收、出厂、中转、仓储、交接的全过程,对合同进行全程跟踪。物流部门安排运输后,将出库单反馈给业务员,业务员将出库录入智慧物流ERP系统,以便全面掌握端到端的产成品库存、运输、作业状态,并进行管理和跟踪到销售物流段的每个合同、计划、物料情况,跟踪出厂计划从出库到客户签收物流执行全过程。运输计划从制定、释放、执行全部在系统中进行运作,业务处理精细化、自动化,提高了制造企业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吉敏,耿利敏.“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9):9-11.

[2] 钱慧敏,何江,关娇.“智慧+共享”物流耦合效应评价[J]. 中国流通经济,2019(11):3-15.

[3] 佚名. 2019智慧物流五大趋势[J]. 珠江水运,2019(1):34-36.

[4] 斯燕.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 物流与供应链,2019(11):161-163.

[5] 况漠,况达. 中国智慧物流产业发展创新路径分析[J]. 甘肃社会科学,2019(6):151-158.

收稿日期:2020-10-25

基金项目:湘潭市2019年度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制造企业智慧物流技术研究”(ZDX-CG2019017)

作者简介:刘  琼(1980-),女,湖北公安人,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电子商务。

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装备研制对于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和周边地区局势的变化,国家对高技术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装备研制管理的重点[1]。为使装备研制项目进度和质量有机结合,确保达成研制目标,对项目进行更为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必不可少。文章针对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提出了相应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关键词] 装备研制;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832110

1引言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习总书记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来推动质量变革。现代战争中,装备质量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甚至影响到战争的胜败。随着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对装备质量建设需求的不断增长,有效提升装备质量管理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装备研制项目面临的艰巨任务。

2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特点

随着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现代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要求比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不仅要求关注系统、整机的质量,还要求关注元器件、原材料的质量;不仅要求关注硬件的质量,还要求关注软件的质量。当前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决定了要从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全面加强,确保目标达成。

3装备质量管理措施

31只有健全完备的组织体系,才能保证装备研制过程的高质量运转

随着对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要求的提升,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组织体系,从顶层设计上做好规划,做到“遇事有人决策、活动有人调度、难题有人指导、质量有人监督、技术有人攻关”,确保逐级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组织体系中各个节点的高质量运转来保障研制任务的顺利推进。一是成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负责领导指挥工程实施,负责各项资源配置,负责重要问题决策,负责督导工程实施。二是对于重大项目设立专项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决策部署,具体协调工程实施,保障计划节点按要求完成任务。三是组建高水平的专家顾问团队,对关键环节和重难点问题“把好脉,开好药”,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四是建立高质量的设计师系统,发挥好技术牵头和专业抓总的作用,统筹好需求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等各项任务安排。五是组建完备的质量师系统,开展型号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有关法规、制度和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研制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满足标准和规范要求。

32只有健全完备的质量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装备研制过程的质量管理全覆盖

质量管理需要制度化、体系化甚至法制化,需要不断完善各级责任主体的职责,推行科学的、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措施,以健全完备的质量管理制度来强化研制全线的质量意识,持续稳定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服务于装备研制项目的质量管理。一是在全系统建设涵盖前期论证和后期使用的“前延后伸”质量管理体系,对装备产品实行全寿命周期质量管控,形成装备研制项目的质量抓总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完备的适应装备研制项目要求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技术状态受控;制定并实施关键件和关键特性、重要件和重要特性、关键工序、特种工艺的质量控制制度,明确其识别和确认方法、工作要求、控制点设置、监控措施、质量记录等要求,确保研制过程受控。三是加强质量工程技术体系建设。强化通用质量特性与功能特性一体化设计,重点研究信息化装备性能的生成机制和工作模式,开展符合要求的性能验证能力建设,并同步规划保障资源建设;开展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实现每个环节都有技术支撑质量。四是建立健全质量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好质量奖惩机制的引领性作用,制定质量责任追究细则和质量综合激励细则,建立完备的质量追责和激励制度,形成质量工作有监督、有考核、有奖惩、有追究的良性责任体系,真正落实“质量一票否决”制。五是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价机制,综合设计、制造、试验验证、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评价要求,分阶段进行评价,并适时通报,鞭策激励,促使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

33只有健全完备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装备研制过程的持续有效管控

装备研制各阶段环环相扣,结合紧密,只有建立健全完备的运行机制,做到研制工作管控的全覆盖,才能通过有效的过程管控来保证产品的研制质量。一是实行项目例会机制。按期检查项目执行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研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安排。二是实行专项协调机制,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重大问题,通过组织召开专项协调会,及时解决。三是建立重要事项报告机制。坚持重大进展情况报告机制,工程研制取得重要进展要及时报告,以便精准把控;坚持重大偏离报告机制,计划执行发生偏离时要及时报告,以便果断采取措施;坚持

重大缺陷报告机制,发生重大缺陷要随时报告,以便精准调控,集中力量攻关解决问题。四是推进质量大数据工程建设。通过构建基础产品信息数据库,以及失效分析、环境试验、检验检测、外场故障等各种信息数据库,为质量分析、改进、优化提供决策支撑。通过上述措施的分层分级联动,逐步构建和优化信息沟通、协调、评价、共享以及问题处理的运行机制,持续有效管控装备研制过程。

34只有健全完备的风险管控机制,才能保证装备研制过程中有效化解工程风险

研制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各类风险的识别与管控,在研制的全过程不断识别潜在风险,强化防范措施。一是全面梳理工程研制各阶段的各类风险,形成“风险树”。研制过程中,适时组织开展阶段评估,不断更新、迭代和完善“风险树”。通过完备的风险分析,制定有效的应对預案,使风险上浮、措施落地,充分释放风险。二是采用渐进式能力提升方式。为化解技术风险,可采用渐进式能力生成的模式,严格控制各阶段的技术状态,技术能力达到一批验证一批。建立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反映装备的真实状态,分析好形势、把握好态势、研判出趋势,有效化解工程中的研制风险。

35只有健全完备的科技创新机制,才能保证装备研制的能力和质量提升

现在的装备承担着更多新理念、新技术的创新实践任务,必须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推动装备质量管理。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借鉴现有技术成果,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二是加强基础创新。必须坚持以创新为根本途径,从源头抓起,从元器件、原材料抓起,不断提高装备自主保障能力。三是加强使用创新。高度重视对装备的使用研究,高度关注用户的使用感受和装备的效能发挥,加强使用创新,满足技术推动与用户使用双轮深度融合的需求,以技术创新推进使用创新,以使用需求牵引技术创新。

36只有健全完备的内外协调机制,才能保证装备科研过程的协力推进

现在的装备系统复杂、参研参试单位多,跨专业、跨单位的综合协同和纵向跨阶段的联动是常态,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内外协调机制,一级一级全线拉通贯通,共同推进项目进展。一是做好管理协同。需要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通过强化目标导向、任务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全局统筹,做到能力对标、时间对表、问题对账,及时梳理、反映、协调和解决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严肃计划的刚性要求。二是做好技术协同。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从顶层不断深化认识、理解和把握作战需求,把对需求的捕获确认转化为技术的攻关和装备的研制;加强与总体单位的沟通,深刻把握要求的内涵实质,不断对接,有问题不停顿,有矛盾握手解决,设计出满足需求的高质量装备;加强对配套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存在进度和质量风险或问题的单位要跟踪督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配套单位产品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各条战线的齐心协力,有效沟通,确保按照计划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研制任务。

4结论

随着装备研制对知识和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是需要大力研究的问题之一。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迭代完善。

参考文献:

[1] 高贤志武器装备研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D].天津:南开大学,2012

[2]李勘装备研制项目可靠性风险预警技术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4(4).

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大批设备器材配备到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日常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结合江西省装备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的经验,分析现状和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教育装备信息化;教育装备现代化;教育装备管理

1 背景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服务教育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各地教育装备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几年,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农村)的基本办学条件不断加投入,江西省的装备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广大农村薄弱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随着大批设备器材配备到学校,相应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和日常管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装备资产管理的手工化记账方式造成数据缺少、不系统、不准确,甚至自相矛盾等情况时有发生,每年上报资产数据做着大量的高成本、低效率、重复性的工作,影响各级领导决策和各项具体装备工作的实施。同时,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和图书馆管理由于还处于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方式,没有借助信息化手段,管理工作强度大、效益低下的状况普遍存在。

2 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初步探索  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正式启动,江西省的教育装备投入当年就迅速增到了2.4亿。以教学仪器装备为例,有物理、生物、化学、音乐、体育、美术、小学科学七个学科的教学仪器设备共计2145种,包括小学科学实验室、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共六种功能用房的建设。

2010年度的项目学校就有2141所,如此多的学校上报2145种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如果沿用之前的方式上报纸质计划,仅采购计划的汇总和管理就是个巨大的难题,而且很难保证高效且无差错。为此,我们专门定制开发了教育装备项目采购管理软件,该软件实现了基于Web环境B/S结构下的省、市、县、校四级采购管理平台,县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软件分配好项目校的预算采购金额,项目学校在软件控制的预算里按学科采购目录按需申报计划,上报成功后由市级教育部门负责审核,最终汇总到省级管理部门。应用这款软件,我们仅用了12天就完成了全省的采购计划清单。

除了实现采购计划的汇总,该软件可实现以下三个功能:一是针对供应商的合同管理和验收管理,即为中标商提供准确的项目学校、货品数量和联系人方式,以及统一格式的验收单和结算单;二是针对管理部门的查询功能,即各级教育部门可以实时查询项目学校的装备现状和各级部门的预算资金和实际节余资金情况;三是实现了针对学校的初步资产盘点功能,支持手动输入该校的装备资产,提供采购项目到货自动新增入库。

如某校2010年申报采购两台钢琴、三台手风琴的采购计划,经上级管理部门统一采购后分发到校后,设备管理员可以轻松查询到中标的物品型号、品牌和其他参数,验收合格后点击“入库”即可自动新增至学校设备资产。

2013年,江西省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图书专项采购的同时,还配套了相应的Unilib图书管理软件给各项目校,要求中标厂家在各县举办了关于Unilib图书管理软件应用、以及专业图书的编码、录入、借阅以及日常管理等实用知识的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全省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与服务水平。

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存在的问题

1)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从事教育装备管理的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省、市、县各级装备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干部,是教育装备队伍中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二是全省上万所中小学的实验教学设备管理人员和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前者是负责采购、货物分发和支付结算,而后者代表终端用户,负责接货、验收和货物入账。

由于历史原因,第一类人员平均年龄超过35岁,特别是市、县一级管理队伍老龄化的程度比较高,科班出身比例不高,造成管理队伍整体操作电脑水平较差。再来看全省教学设备管理员(包括图书管理员)的人员构成情况(表1),可以看出设备管理员大多数都是兼职,学历整体水平也不高,高级职称人数更是占比少。特别是农村学校,设备管理员的学历、职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装备资产管理的传统的手工化记账方式存在高成本、低效率、易出错的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设备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但是要想实现教育装备的信息化管理,除了针对项目需求定制开发相应的软件平台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外,更需要参与管理的人员具备熟练操作和应用软件系统的技能。

2)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2013年,我们联合软件开发商升级了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V7.0,经过三年多的大力推广,有效地规范了采购计划上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该软件系统功能相对简单,仅可满足装备计划申购工作需求,仍无法系统性地完成装备资产日常管理、实验教学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站建设等方面工作。装备管理手段仍然没有实现由传统到信息化的全面转变,管理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依然存在,而且教育部也有相关的统计上报软件(但没有设立学校账号),每年县级教育部门也要上报教育装备资产数值总数,容易造成重复工作、数据口径不一的情况。所以必须仔细研究,认真调研,提供既可兼容教育部软件,也符合我们具体省情的一体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另外,当前《江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的有关装备数据仍暂存于软件商提供的服务器之中,数据的安全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存在隐患,迫切需要依托自身的硬件设备建设投入,解决装备管理系统平台运行硬件环境问题。

3)缺乏配套的管理激励机制。有了一体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只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关键还在于各级从事教育装备管理的人员要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用于实践,善于实践。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装备工作者,在思想上要切实消除对信息化应用的抵触情绪。

实践表明,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仅靠下发文件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图书管理、教学实验日常管理这种琐碎的日常工作,如果习惯了传统的简单化的手工记账模式,要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来采集过程数据,刚开始都会碰到障碍。这个时候一要有专门的客服热线来解决基层管理员的疑问,二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来表彰优秀的学校设备管理员,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推动广大农村学校的装备信息化管理落到实处。

3 推进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和建议

整合信息资源,开发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  在正式开发、升级信息管理平台之前,管理部门要通过详尽的调研,以前瞻性的眼光来开发建设覆盖“省、市、县、校”四级具备整体可扩展的网络管理平台,对原有的相关的系统数据要充分整合兼容,科学规划,统一数据标准,建立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基础数据库,为科学决策、合理建配教育技术装备提供重要的依据。

鉴于目前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可采用硬件设备自购,软件系统对外招标的模式,借助专业软件公司的技术力量实行软件的定制与开发,软件平台的功能模块也可根据需要分年开发,逐步投入。但是数据库的存储一定要在自有硬件设备环境内,确保数据安全性与稳定性。

模块分层管理,推出可视化数据的精细管理  在系统内容定制上,笔者建议以子模块的形式开发以下几个内容平台(如表2所示)。

一是面向学校用户开放的装备日常管理模块,学校设备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用账号登录,实时登记和更新各学科教学仪器数量、各功能用房面积、图书册数等基础数据,实现动态的教学仪器新增入库、报损报废、各班级借用归还情况以及形成学校装备类设备资产统计表。

二是面向省、市、县装备管理部门用户的装备计划采购模块,可以将全省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网络化、规范化管理,上级部门还可以方便地监管下级部门的专项采购计划执行情况。

三是面向学校实验管理员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主要是采集日常教学中实验教学课和教学仪器的配置管理数据,形成实验教学的过程性数据,对中小学有关学科的实验教学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促进各类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四是面向省级教育部门的统计分析模块,通过全省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管理用户可以查看所辖学校或市、县离装备标准的缺口数和缺口金额,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义测算标准。

五是面向全体教育装备人员开发的办公自动化模块,通过平台发布公文、通知和实现邮件来往和公文流转,同步更新针对潜在供应商的网站门户信息,提高日常行政管理效率。

以上五大模块建成,整个教育装备管理的关键数据将全部信息化和可视化,依托一体化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平台,可以逐步实现装备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

注重软件应用培训,提供立体化的系统响应机制  一套好的软件成功推广的关键在于培训,培训课程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软件功能、操作规范和升级维护几个方面来设计,重点突出操作性和实用性。针对新开发的教育信息管理软件,先是要印制面向省、市、县、校的四种不同类型客户的软件操作说明书(用户手册),列出软件功能操作的流程示意图,还要列出常用问题的解决办法。然后是要建立专门的诸如QQ用户交流群和客服支持电话,及时解答用户在使用软件中遇到的问题。

采用分级培训制度,即省级负责给市级培训,市级负责给县里培训,县里负责给学校基层管理员培训。也可以直接由省级部门选点对项目学校实际操作人员进行分片区培训,通过现场操作和演示的这种现场互动式教学培训,可以更好达到预期目标。

管理部门应专门针对教育装备项目管理信息化培训成立培训档案,保存每次培训的相关文件、会议记录、人员名单、培训资料和图片。最重要的是完整的记录参训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软件不能一次到位的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有些潜在需求和问题会在用户的实际操作中才能被发现,因此,记录和整理用户反应的软件功能、操作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为软件的下一次升级提供改进的依据。

建立考评机制,强化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全面推进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措施在于强化意识、加强领导。所以必须成立省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组织推动和督导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应设在装备站。各市、县教育局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定专人负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考评办法,并将其纳入全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评估细则。省教育厅应组织专家人员对各地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先进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引导各地对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确保我省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8).

[2]于晓荷,胡又农.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装备投入与教育装备人员现状所得到的启示与思考[M]//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北京:2006.

[3]赵雪莲.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6).

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新时期,电商融合发展势头大好。工业品销售对象群体小,单次交易量大,工业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工业电商不如零售电商受政府重视,并且葛店在电商与工业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电商配套体系不完备等问题。结合葛店工业电商的发展现状,提出综合发展的策略,从工业品制造、研发,产业链协同,到融资支持、人才培育、平台建设等方面,为葛店工业电商提供方向指导。

关键词:工业;电子商务;葛店;问题与对策

引言

工业品市场竞争激烈,工业活动为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必然引起工业生产模式的变革,经营方式的转变。近年来,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新举措又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电子商务有助于拓宽产品市场,增进交易双方的联系,提升交易的成功率,工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成为工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鄂州葛店开发区是湖北省首家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95.78亿元,规模以上增加值123.29亿元,同比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额230.92亿元,同比增长24.9%,葛店工业发展迅猛,产业基础雄厚。电子商务因其成本低、效率高、跨时空等特点,对农业、零售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会为工业的发展开辟新的渠道。

通过对葛店开发区工业产值、电商配套体系以及工业电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工业电子商务在指导、平台、融资、支付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工业电商发展的对策。

1、葛店开发区工业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1.1工业实力雄厚

葛店开发区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工业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的四大工业集群,推动开发区经济持续稳步增长。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现状(见表1),生物醫药有17家,高端装配制造有43家,电子信息有11家,新能源新材料有35家,其中,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虽不占优,但取得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葛店开发区为电子商务与工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工业基础。

1.2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2013年,葛店开发区成为首批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开发区政府将电商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筹建电商孵化园区,支持当地企业参与电商活动,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努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2016年,开发区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93.23亿元,同比增长48.7%,电子商务成绩斐然。区内电商运营中心在问题识别、事务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可以为工业企业进行电商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1.3交通便捷,物流优势显著

葛店邻近武汉,空、陆、水运畅通。武汉天河机场、区内新建的顺丰机场为物流企业提供空运支持;经开发区的武鄂、武黄、鄂黄高速连通京珠、沪蓉、福银、大广等高速为产品在全国流通提供保障;新港葛店港口作业区为物流企业开展港口运输提供便利。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吸引众多物流企业人驻葛店。目前,开发区已引进东方物流、宝湾物流、维龙物流、安博鄂州葛店物流、人福健康生活物流、万吨冷链等重大仓储物流项目,形成多个物流园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

1.4电商培训资源充足

开发区政府重视电子商务人才培育,积极建设电商大学,依托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分三期实施,力图实现学校的整体搬迁,为开发区源源不断地提供电商人才。注重发挥“武鄂协同”的优势,区政府加强与武大、华科、华师等武汉高校电商团队的合作,引注电商培训资源,调动开发区电商从业人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开发区电商人才的综合素质。

1.5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

不仅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拥有自己的信息平台,而且大多数工业企业建立网站进行公司介绍推广,产品宣传营销。区内大中型工业企业积极与阿里巴巴、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等大型B2B平台开展合作,小微型企业也借助顺企网、商搜网等B2B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利用传众网等信息平台宣传公司及产品。其中,天然居硅藻泥通过自营平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打响电商交易品牌,发展劲头正足。

2、葛店开发区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出现的问题

2.1工业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开发区内多数工业企业经营钢铁、医药、化工类产品生产工艺陈旧,产品种类单一,虽然方便批量生产,但是也会导致产品品质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工业品市场供大于求,交易以厂商为主,交易量大,周期性强,造成产品销路受限,在同类产品电商销售过程中缺乏竞争力。例如,葛店开发区有“中国药谷”之称,生物医药在四大工业产业中经济效益大,在开发区产业布局中占主导地位,然而,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上海张江药谷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北京、上海的生物医药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强、产品技术含量高,葛店生物医药产品在电商交易过程中优势不够明显。

2.2工业企业电子商务意识不强

葛店工业企业对电商缺乏系统认知,不能灵活运用“互联网+”理论,导致电子商务不能发挥降低库存及交易成本等优势。工业电商流于形式,误认为电商只是网上商品展示平台,扩大企业知名度的途径,从而阻碍工业与电商的深度融合。此外,工业电商交易平台形同虚设,虽然工业企业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通过自建网上平台,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开展电商业务,但大多数工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订单方式销售,造成工业电商效率低下,交易成交量不高。

2.3工业电商发展缺乏规划指导

开发区政府不重视工业电商,在电商发展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发展零售业、物流服务业,对区内工业电商的产值贡献率信心不足。工业电商的发展缺乏政策支持和规划指导,严重挫伤工业企业从事电商活动的热情,影响区内工业电商体系的构建。工业企业“供产销”的链条优势丢失,开发区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条完备,然而工业产业链之间电商发展缺少联系,导致工业电商发展混乱。

2.4葛店开发区融资支付体系不完备

开发区融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支持大型工业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的借贷体系融资难度大,中小工业企业融资困难。工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筹建电商交易平台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电商平台竞争激烈,投资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收益,影响融资银行、企业的投资判断。另外,开发区内缺少第三方支付公司,政府、企业自建支付平台难度大,投入高,仍需不断探索新的方法,解决电子支付难题。

2.5专业的工业电商人才匮乏

由于开发区聚集着亚马逊、唯品会等大型零售企业,区政府重点引进零售型电商人才,零售业的消费人群基数大,电商市场繁荣,显现出强大的人才吸引力,导致从事工业电商的人才流失严重。工业电商因其交易对象受限、商品交易量大、退货成本高等特殊性,导致电商交易操作难度大,一般电商人才不能满足工业电商业务的要求。开发区缺少工业电商协会组织,为开发区内工业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系统指导,影响工业企业电商人员综合水平的提升。

2.6缺少专业的工业品电商交易平台

工业电商平台经营模式单一,工业品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大都采用B2B模式,平台产品种类多,检索难度大,不利于吸引特殊需求的客户。虽然葛店开发区生物医药、高端装配制造等产业发展良好,却仍未建设大宗交易平台,不利于开发区开拓特色工业产品市场,阻碍细分工业品电商交易的发展,难以跳出现有工业格局,影响开发区内工业企业长远发展。

3、葛店工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3.1加强工业品的监管力度,打造葛店工业品牌

确保开发区工业产品更具针对性,强化产品检验审核流程,做好低端工业品的同时挖掘其附加价值,积极研发高端产品,创新制作工艺,提升工业品智能化水平,增强“服务驱动”的意识,增添“工业+服务”的特色,打造葛店工业品牌。鼓励工业企业与区内实力雄厚的物联网企业合作,利用RFID等产品跟踪技术,及时发现工业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实时监控工业品生产、流通情况。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生产加工过程出现的问题频率多的工序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发现销量猛增的线上工业品类型,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工业品销量。同时,发挥区内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的电商运营能力,结合物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构建工业品溯源系统,为工业品电商发展提供品质监管,提升开发区工业品的核心竞争力。

3.2强化智能制造意识,鼓励落实电商业务

区政府应加强与工业企业领导的联系,改变工业组织“电商形式主义”的思想,设置专用资金用于奖励工业电商效果显著、创新工业电商模式的企业,树立工业电商典型,鼓励企业进行各种形式工业电商的经验分享,吸引更多工业开展、改进电商业务,提高工业电商水平。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与武大、华科、华师等高校、科研机构全方位的合作,为工业智能化提供专家智库,帮助企业突破工业电商发展的瓶颈,推动工业品工艺、流程智能化,提高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大力推广工业品“私人定制”的电商模式,转变传统的工业生产的模式,发挥智能制造在小规模、定制品中的优势,吸引不同层次的客户,改变工业品电商交易难的现状。

3.3打造全面的电商工业产业链,增强企业间贸易协同

依托“武鄂协同”的优势,利用开发区充足的物流资源,积极与武汉自贸区、东湖保税区开展合作,提升开发区工业品跨境电商水平,拓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解决规模生产造成的库存积压问题。发挥开发区四大工业的规模、销路、品牌优势,将电商作为工业转型的推动力,保证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交易企业的电子商务水平。鼓励工业行业创新供应链流程管理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工业企业与其上游供应商、下游零售商的合作,提高企业间的协同水平,推动开发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延长区内工业链,实现工业电商驱动发展,形成周边产业的贸易协同。

3.4变革融资方式,引驻第三方支付企业

加强政府在工业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协调,在保有固定资产抵押、信用贷款、动产质押贷款等融资方式不变,支持银行引进新的融资评价机制,以技术、方案借贷为工业企业主要的融资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确保对工业企业生产技术及电商运营方案评估的权威性,提升银行对工业企业从事电商的信心,提高大型工业企业融资成功率。避免自建第三方支付平台,加大政府的引商力度,实行“第三方支付企业专人跟进制”,宣传开发区利好政策,提供开发区电商交易数据,精简支付企业入驻开发区的流程,加快第三方支付在开发区的落地速度。增强与鄂州电子支付企业的全面合作,充分利用鄂州、武汉资源,提高开发区第三方支付能力,为开发区内电商企业提供电子支付解决办法。

3.5培育引进工业电商专业人才,提升工业电商从业人员综合素养

充分利用本地电商大学的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对接,支持电商大学对工业企业进行摸底,探索发掘工业电商需要的人才,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工业电商课程,培养工业电商专业人才,确保电商人才定向就业,鼓励实行定期回访制,避免教学与实战的脱节,深化校企合作水平,以防教育资源浪费。成立工业电商协会,引导工业电商发展,搭建工业电商人才再教育基地,规范学习流程,进行定期考核,保证再教育质量。密切联系武汉高校,为电商大学招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定期聘请全国高校电商教授、知名工业电商企业领导在电商大学开展专场讲座,力图使开发区内工业电商人才能力达到全国水平以上,提高区内工业电商的运营水平。

3.6搭建多种工业电商平台,形成行业集聚效应

现货交易平台作为电商的衍生物,为工业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供了新选择,鼓励工业企业依据企业情况,选择正规的现货交易平台,聘请专业现货交易人才,谨慎开展工业品现货交易。区政府应整合工业资源,搭建专业的大宗工业品交易平台,吸引特定需求的客户,避免传统工业品交易常出现的坏账、死账问题,提高产品销量,减少企业库存,加速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知名度,形成良性循环。支持四大工业产业龙头企业搭建领域内垂直电商平台,利用垂直电商平台产品细分的优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发现用户的精准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产品,突出葛店工业品牌,吸引商家人驻垂直电商平台,形成工业电商效应,打造葛店电商特色。

4、总结

“互联网+”融合与“中国制造2025”对现代工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由于工业品的特殊性,电子商务与工业融合的局限性逐渐显现。湖北省鄂州市葛店开发区工业基础良好,可通过加强政府对工业电商的规划指导,拓宽支付、融资支付渠道,培育引进专业的工业电商人才等措施,完善葛店工业電商体系。从强化智能制造、打造全面的电商工业产业链、变革融资方式、搭建垂直电商平台等方面,提高葛店电子商务与工业领域的融合程度,推进工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助力葛店开发区打造千亿级电商产业园。

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重型机床装备具有种类多、生命周期长、设计验证难度大、针对性强、数据动态性强、运行环境与状态复杂等特点,现有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系统难以满足重型机床反馈设计、运行和MRO(Maintenance,Repair and Overhaul/ Operation)管理的需求。对此,提出基于MRO的重型机床装备闭环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立由维护闭环、运行闭环及基于MRO的设计闭环组成的智能化三重闭环PLM模型;建立闭环PLM系统架构,包括基础资源层、数据集成层、系统功能层和产品应用层;分析系统实施的基础技术、智能化运行的专项技术。

关键词:闭环PLM MRO 知识资源 制造服务

0.引言

重型机床是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装备制造的重点之一,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船舶、工程机械、冶金、航空航天、军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重型机床种类多、数量多、生命周期长、阶段复杂;机床数据包括设计、制造、运行环境、状态、使用等数据;机床数据在生命周期各阶段不断变化,特别是运行过程和运行环境。重型机床数据数量大、种类多、动态性强,具有大数据特点[1]。近年来,我国重型机床行业在设计制造能力和产品智能化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是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还有很大不足,如重型机床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数据利用效率,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基于数据的反馈设计等。

通过行业分析与典型企业调研,重型机床业在设计、运行、维护维修和大数据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五个方面的显著需求:(1)管理生命周期数据,反馈到设计端,验证原始设计的正确性,并进行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2)提取制造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形成加工资源库,为重型机床加工使用提供参考;(3)建立MRO数据平台,分析健康度、诊断故障,实现MRO智能化管理;(4)追踪和回溯自身信息,实现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服务一体化集成;(5)建立面向重型机床的共性知识服务体系,整合行业创新资源,解决重型机床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術问题。

为有效管理重型机床生命周期大数据,用生命周期后期阶段数据反馈于生命周期前期阶段,指导重型机床设计、加工服务和MRO智能服务,需要研究与构建重型机床闭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模型及其关键技术。

1.智能闭环PLM模型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闭环PLM系统做了一些研究,Kiritsis以通讯技术和智能产品为基础,提出了相应闭环管理的框架[2]。Matsokis建立了以本体为基础的支持闭环PLM的产品数据和知识管理语义对象模型[3]。重庆大学的王旭教授对此进行过综述研究,提出:闭环PLM是一种有效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活动的信息化战略,通过获取全生命周期内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集成、转化和分享实现全生命周期内跨组织间信息流的闭环管理[4]。现阶段,针对闭环PLM系统的研究也集中于综述以及阶段性的闭环系统,没有建立从产品MRO到产品设计的大闭环模型,更没有相关的技术研究,提出实际的企业应用方案。

结合重型机床装备的行业需求、PLM发展现状和趋势,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MRO的闭环PLM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实现基于知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精细化、智能化管控。集成机床全生命周期大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和使用目标性管理。

图1 基于MRO的三重闭环PLM模型(1) 重型机床运行智能闭环模型

针对重型机床运行工况复杂、环境对产品性能影响大、产品对环境感知能力差、自适应和自调整能力不足的特点,建立运行智能闭环。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机床数据反作用于机床运行过程,根据加工环境和加工状态,进行自调整和自适应,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以及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提高重型机床的加工稳定性。

(2) 重型机床维护智能闭环模型

针对重型机床装配调试难度大、故障损失影响大、使用寿命长、可靠性要求高、故障诊断困难、人工干预能力差、故障预警能力低等特点,建立维护智能闭环。整理融合机床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故障诊断知识和经验以及机床运行数据,形成基于知识的MRO服务体系,进行健康度分析和故障诊断,提供机床维护维修计划,提高机床运行可靠性及无故障运行时间,延长使用寿命。

(3) 基于MR的设计闭环模型

重型机床产品设计阶段对运行使用、维护维修及故障分析考虑不足,缺少对原始设计的验证和结构优化改进,难以满足重型机床单台套定制化设计、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要求;缺少对机床使用阶段的工艺设计和指导,缺乏机床操作使用标准和工艺规划参考。针对这一特点,建立基于MRO数据反馈的设计闭环。机床数据反作用于机床设计,支持机床优化和创新,更好地为机床开发服务。

2.闭环PLM系统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基于MRO的重型机床装备闭环PLM系统,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面向重型机床装备的闭环PLM系统构架,包括基础资源层、数据集成层、平台功能层和产品应用层。

图2 闭环PLM系统架构基础资源层。系统构架的最底层,由数据采集设备、网络设备和集成开发环境组成。采集机床运行状态数据和环境数据,并进行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数据集成层。提供数据和知识支持。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数据集成,并采用知识获取、知识识别等技术,提取机床的各阶段知识并与专家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覆盖机床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体系。平台功能层。将知识数据功能化,提供各项服务功能,包括机床状态监控、运行环境监控、机床知识服务、机床设计反馈、远程故障诊断、维修维护计划、维修执行监控、机床操作指导和加工工艺制定等。产品应用层。将闭环PLM系统付诸实践的过程,结合机床共性和不同机床的特性,构建不同机床系列的闭环PLM体系,实现机床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反馈,提高运行质量和运行稳定性,实现优化设计。

3.关键技术分析

3.1系统开发基础技术

系统开发的基础技术包括数据接入与感知技术、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技术和知识服务技术。获取重型机床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复杂、动态以及分散的数据;根据数据特性,分析处理后实现统一管理;结合云计算和云制造的思想,整合机床业分布的知识资源,将整合后的知识资源发布出去,提供知识服务。

3.2系统开发专项技术

1.运行智能闭环关键技术

应用传感器和ECU模块,感知机床所处环境状态和运行状态,通过自检测技术、自调整与自适应技术,实现运行闭环功能。

重型机床ECU自监测技术。针对实时故障诊断难、安全预警需求强、突发状况处理及时性要求高等特点,运用嵌入式ECU系统,实时获取机床加工状态,鉴别机床当前工作状态,对非安全状态提出预警;对处于突发异常状态的机床采取自处理措施,智能控制机床的启停状态,切换机床的工作模式。

重型机床ECU自调整与自适应技术。重型机床的加工性能受到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及加工对象的影响较大,通过分析机床所处环境信息、运行信息、关键零部件寿命信息,形成基于设备ECU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环境情况调整机床参数。

2.维护智能闭环关键技术

基于知识的健康状态分析与故障诊断技术。提取设备状态特征,确定状态评价标准,评价设备当前状态及健康度,预测其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正确地对异常状态或故障状态做出预警,诊断出引起状态变化的本质原因,定位故障位置和失效模型,并提出合理的维修方案。

基于知识的MRO管理体系与技术。将MRO各管理模块結合起来,形成管理框架,调用诊断知识数据,为MRO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决策产生的维修数据也可以反馈到知识库,使知识不断丰富。主要包括MRO需求管理模块、MRO过程管理模块、过程优化模块、服务评价模块和备品备件管理模块。

3.基于MRO反馈的设计闭环关键技术

从产品设计和工程设计两个方面对重型机床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可靠性,同时提高重型复杂机床的无故障运行时间,延长使用寿命。

基于故障数据反馈的d-FMEA产品设计技术,通过对故障数据的分析,确定产品故障的类型:由设计缺陷导致的故障、由产品寿命导致的故障、由顾客误用所导致的故障,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设计改进,避免故障再次发生。基于运行数据反馈的工程设计技术,针对运行环境和机床加工对象的差异性,进行辅助工艺编制和产品加工,提供关键工艺的工程设计服务,保证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

4.结束语

随着重型机床设备业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机床的定制化、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对于机床大数据管理、维护维修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MRO的闭环PLM系统能够实现产品大数据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提供维护服务,反馈产品设计,将越来越受企业的青睐。本文在深入分析重型机床的行业大数据管理、智能设计和运行维护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基于MRO的重型机床装备闭环PLM系统;描述了闭环PLM理论模型和系统架构;然后详细阐述了实施闭环PLM系统的基础技术和专项技术。为重型机床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同时也为闭环PLM系统的开发实践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孟小峰,慈祥. 大数据管理: 概念,技术与挑战[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 146-169.

[2] Kiritsis D, Bufardi A, Xirouchakis P. Research issues on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racking using smart embedded systems[J].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2003, 17(3): 189-202.

[3] Matsokis A, Kiritsis D. An ontology-based approach for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J]. Computers in industry, 2010, 61(8): 787-797.

[4] 王旭,李文川. 制造业的新理念——闭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J]. 中国机械工程,2010 (14): 1687-16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No.:71171145);国家863计划项目 (No.:2012AA0409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2BAF12B05)。

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6篇

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鳞次栉比的厂房和楼宇,让乡村和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不仅实现了人类空间层面的互联互通,让人们更加方便和快捷地沟通和交流,也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体验。作为三大建筑材料之一的水泥,在道路、桥梁、楼宇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水泥行业的发展水平,也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面临挑战

水泥行业转型压力大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水泥产量维持在23亿-24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在创造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水泥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产能过剩、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整个行业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巨大压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水泥企业的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多数环节还依赖于人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此外,由于水泥产品的特点,需要在靠近消费的地区设厂,无法完全进行集中化生产,给企业的生产和交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面对当下的挑战,水泥行业企业都在思考: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继往开来

确立数字化转型新目标

华新水泥是中国水泥行业的鼻祖,成立于1907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新中国成立以来,华新水泥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工程提供了水泥,包括葛洲坝、三峡大坝、武汉长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十大建筑等著名工程。隨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华新水泥走出国门。目前,华新水泥在全球拥有150多个生产基地,业务已经从单纯的水泥生产,拓展到混凝土、装备制造、环保、新材料等多种业务。

说到华新水泥的过去,华新水泥数字化创新中心总监汤峻透出骄傲和自豪。在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的带领下,华新水泥一直坚持走自主研发这条道路,成为中国水泥行业也是首屈一企业指的,拥有独立研发、设计、制造各种水泥生产设备的能力。在企业管理方面,华新水泥很早就采用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并始终朝着企业规范化、员工职业化的道路发展。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华新水泥也走在了行业前列,不仅很早就实施了ERP系统,还推出了华新网上商城。

近年来,华新水泥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业务分布越来越广,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于华新水泥来说,目前碰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统筹管理国内外的众多工厂。目前,扁平化的管理方式越来越成为行业主流,要实现快捷的响应速度,更贴近于客户,就需要更智能化的信息系统。随着互联网时代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化办公成为趋势,也给华新水泥的信息化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有一个很全面的构想,即要通过工业智能化和商业智能化,帮助企业实现业务上的转型。工业智能化是指在生产环节,提高自动化程度,运用智能化的技术;在商业智能化方面,打通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壁垒,比如从财务、营销、采购、物流各个环节,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及工厂管理的闭环。未来,华新水泥还将利用人工智能的手段进行市场预测,调节工厂产能。

对于华新水泥来说,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能耗,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满足环保以及安全生产的要求。汤峻表示,华新水泥希望在水泥行业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成效展示,对水泥行业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

牵手华为云

百年老店焕发新生机

传统的集中式的数据中心,已经很难满足华新水泥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所以上云对于华新水泥来说是十分自然的选择,华新水泥也将上云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般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已经有数据中心的企业,在上云的选择过程中,都会有很多顾虑,比如说数据的安全性、响应速度,对网络的影响。华新水泥通过谨慎调研,最 终选择华为云作为华新水泥云平台的提供商,华为云在保障数据安全性、品牌以及团队实力方面得到了华新水泥的认可。

华新水泥的上云迁移涉及数据中心、IaaS层以及ERP、CRM等全核心业务系统上云。华新水泥数字化创新中心系统运维部部长刘哲松谈到,未来在华为云全部上线之后,将会有几方面的改善:

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过去信息系统存在一些烟囱式结构,在这种结构下,CPU、内存等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使用华为云以后,可以大幅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成本。企业上云后,每年的运维成本至少节约30%;机房设备、网络专线、维保以及用电费用可节约近300万。

提升网络效率。由过去机房的数据中心(二级网络资质)转变为华为云(一级网络资质),在网络上会有更大的效率提升。

满足移动化办公场景需求。以前要通过VPN、专线访问系统,现在可以实现直接通过互联网移动化办公。

运维的可靠性得到提升。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长,IT人员的运维压力越来越大。上云以后,可以利用华为云平台背后强大的资源,增强运维实力。

谈及企业上云的经验心得时,汤峻表示,企业上云最大的困难是观念上的改变,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上云的认识还不充分,对云的安全性还存在顾虑,已有的IT重资产,反而成了前行的包袱。此外,与制造企业相关的信息化人才还比较缺乏。而李叶青早已意识到这些问题,并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上云就是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在汤峻看来,华新水泥的数字化转型得益于管理层推动改革的魄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李叶青已将传统工业与数字化的融合定义为公司的四大战略之一,在企业数字化创新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决心与支持力度。

数字化转型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其实是个两难的事情。经济的大环境以及技术的发展逼着传统企业亟须寻找一种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而对于广大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的中 国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之路就显得尤为艰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采访的最后,汤峻鼓励生产制造企业的伙伴们要坚决走数字化转型道路,“虽然这条路不好走,但是必须走,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相关链接

中国水泥业复产率达31.45%

上一篇:信息技术发展高中物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黄土公路隧道施工研究论文范文